华明装备(002270):业绩符合预期 海外市场增长动能强劲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5 年半年度报告,2025H1 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22.76%,实现较好增长,主要系电力设备主业保持增长。海外市场需求向好,2025 年1-6 月我国变压器出口规模持续增长。在全球电网升级改造、新能源装机保持较高规模、用户侧需求增加等多元驱动下,预计海外变压器需求将延续较高景气度。国内网内市场得益于电网投资上行,2025年1-6 月电网投资完成额为2911 亿元,同比增长14.6%。公司作为国内分接开关龙头企业,预计核心业务将保持稳健增长,扎实向前。公司已发布2025 年员工持股计划,彰显对未来经营信心。
事件
公司发布2025 年半年度报告,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21 亿元,同比增长0.04%,归母净利润3.68 亿元,同比增长17.17%;扣非归母净利润3.61 亿元,同比增长22.76%。
简评
2025H1 业绩稳步上行
1)2025H1 公司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8/3.61亿元,同比增加17.17%/22.76%。主要系核心电力设备业务保持增长。
2)2025 年单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12 亿元,同比下降8.64%;归母净利润1.97 亿元,同比增长5.10%;扣非归母净利润2.03 亿元,同比增长20.97%。
电力设备业务贡献核心利润增量
1)分业务来看:①2025H1 公司电力设备业务收入9.59 亿元,同比增加15.29%;②数控业务收入1.11 亿元,同比增加41.49%;③电力工程业务0.24 亿元,同比下降87.10%。
2)2025 上半年公司利润增长主要由电力设备业务带动,该板块毛利占比约93%,国内国际市场均保持了增长,海外业务在巩固原有布局的基础上,亦有新的区域迎来了销售规模的增长。
国内业务总体稳健
1)网内市场得益于电网投资上行。2025 年1-6 月电网投资完成额为2911 亿元,同比增长14.6%。预计2025 年国家电网建设投资总规模将超过6500 亿元。网内投资景气度较好,提供了稳定增长的需求。
2)网外市场预计主要来自新能源以及工业领域等需求。2025 年1-6 月光伏新增装机规模212.21GW,同比增长107%;风电累计新增装机规模51.39GW,同比增长99%,2025H1 新能源新增装机有一定抢装因素影响,网外整体需求保持相对平稳。
3)国产替代拓展市场空间:公司已掌握特高压等级产品技术, 2024 年6 月已完成特高压产品的批量交付。
2025 年,公司新型真空有载分接开关,在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批量投运。公司产品不断向高电压等级突破,积极拓展新的应用场景,打破海外垄断,实现进口替代。
海外市场景气度延续
1)用电量增加及电网基础设施更新,可再生能源发展及电网升级改造,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共同推动了海外电力设备需求的增长。根据海关数据,2025 年1-6 月我国变压器出口规模持续增长,累计出口金额达281.6 亿元,同比增速37.6%。变压器出口延续良好的增长趋势。
2)2025H1 公司海外市场直接出口实现收入1.57 亿元,同比增长20.24%;间接出口实现收入1.54 亿元,同比增长84.03%,直接与间接出口合计同比增长45.21%。公司在巩固原有布局的基础上亦有新的区域迎来了销售规模的增长。
3)①公司已进入俄罗斯、美国、意大利、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巴西等诸多国家市场,并积极探索海外建厂,拓展业务规模,直接出口+间接出口贡献公司业务重要增量。②在全球双碳的大背景下,海外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预计保持较高规模,电网升级改造/建设正在推进,制造业回流/数据中心等带来用户侧增量,因此我们预计海外对变压器的需求将持续旺盛。
发布2025 年员工持股计划,彰显未来经营信心1)2025 年4 月公司发布《2025 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股票规模合计不超过 1500 万股,约占当前公司股本总额的 1.67%。
2)考核指标:计划首次授予部分将 2025-2027 年作为业绩考核年度。考核目标值来看,2025、2026、2027 年度累积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87、14.98、24.54 亿元。考核触发值来看,2025、2026、2027 年累积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52、13.82、22.00 亿元。
业绩预测
预计2025/2026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7.2/8.2 亿元,对应PE 为24.9/21.9x。
风险分析
1)需求方面:国家基建政策变化导致电源投资规模不及预期;电网投资规模不及预期;新能源装机增速下降导致对电力设备需求下降;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下降等;两网招标进度不及预期;特高压建设推进进度不及预期。
2)供给方面:铜资源、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电力电子器件供给紧张,国产化进度不及预期。
3)政策方面:新型电力市场相关支持力度不及预期;电价机制推进进度低于预期;电力现货市场推进进度不及预期;电力峰谷价差不及预期。
4)国际形势方面:能源危机较快缓解、能源价格较快下跌;国际贸易壁垒加深。
5)市场方面:竞争格局大幅变动;竞争加剧导致电力设备各环节盈利能力低于预期;运输等费用上涨。
6)技术方面:技术降本进度低于预期;技术可靠性难以进一步提升。
□.朱.玥./.郑.博.元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