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宏科技(002645)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分为“再生资源装备及运营”、“电梯零部件高端制造”、“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和“稀土磁材”四大业务板块。 (一)再生资源加工装备及运营业务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3.3%,远超其他国家。我国钢铁工业依然严重依赖铁矿石和煤基化石能源,碳排放量大,仅次于电力和交通。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 作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大户的钢铁行业,亟待找到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废钢铁是铁矿石的有效替代,是铁素资源的重要供应来源。近年来,我国社会废钢铁资源的供给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废钢铁市场供给结构和流向实现了优化,废钢铁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从废钢加工工艺来看,加工过程常采用打包、压块、剪切、破碎等方式使废钢铁最终成为能被钢铁冶金企业利用的优质炉料。粗略计算,用废钢每生产 1吨钢铁,可节约 1.6吨铁矿石,0.35吨标准煤,同时可减少 1.6吨二氧化碳排放。2024年 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推动有条件的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转型为电炉短流程炼钢。支持废钢资源高质高效利用,扩大再生钢铁原料进口,推进废钢回收、拆解、加工、分类、配送一体化发展,完善废钢回收加工配送体系建设,推动废钢加工标准化和产业化。”《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底,废钢利用量达到 3亿吨,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15%。随着国家对环保和循环经济的重视,废钢需求持续增长,带动了废钢加工装备产业的发展。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废钢加工装备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国产废钢加工设备龙头企业通过不断探索市场规律、拓展业务渠道,生产规模、产品线得到进一步升级,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全球市场由国产废钢设备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是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主要涉及报废汽车的回收、分类、拆解以及零部件和材料的再利用。目前,中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和汽车使用年限的逐渐到期,报废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为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市场需求。 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国家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到2027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的目标。这一目标通过中央财政的重点支持,以及各地相继出台的汽车以旧换新消费补贴方案,为汽车回收报废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激励。 (二)电梯零部件业务 受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2024年国内电梯市场需求增速放缓。新房市场增长下行,存量市场已经成为电梯行业增长的着力点,老旧电梯更新和老房电梯加装正成为拉动电梯行业一股强劲势力。随着国家将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纳入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补贴范畴后,后服务市场释放积极信号,已经成为电梯企业业务增长、信心增长最主要的市场。 海外市场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大量老旧电梯需要更新换代;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使得电梯需求持续增长。据海关数据统计,2024年我国载客电梯出口数量为102083台,相比2023年同期数据出口数量84602台,同比增长20.7%。 中国电梯制造企业在海外供应链的布局持续扩大,出海业务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随着全球建筑行业对绿色低碳和智能化技术的需求增加,电梯行业正迈向数字化、智能化与低碳化的新纪元。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推动电梯的智能化发展,实现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和自动维护等功能。例如,通过智能传感器和云计算技术,电梯的运行状态可以实时监控,故障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提高,节能电梯和环保电梯的需求不断增加,如采用节能型曳引机、LED照明等技术,降低电梯运行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电梯行业在未来将朝着智能化、数字化、节能化方向发展,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这也将为电梯零部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稀土资源综合利用业务 稀土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全球工业、高科技产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2024年的全球稀土供应格局依然是以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和东南亚为主体,其他国家、地区零星供应的态势。我国稀土供应发挥着稳定全球稀土市场的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2024年,工信部和自然资源部分别于2024年2月6日、2024年8月20日,分两次下达了“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2024年度全国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 270000吨、254000吨,比2023年分别增加 5.9%和 4.3%,增幅较上一年度大幅减少。稀土产品需求受到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持续成长的拉动,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受宏观政策、市场供需、国际贸易等因素影响,2024年镨钕产品价格呈现平衡波动态势。氧化镨钕价格从年初约 450,000元/吨下降到年底约 400,000元/吨,降幅 11.11%。上半年氧化镨钕价格呈现窄幅震荡行情,下半年,受下游工业在政策层面,2024年 6月,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稀土管理条例》,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是为了规范稀土行业管理,保障稀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安全制定的条例。随着《条例》的发布和实施,我国稀土行业管理政策更加正规化,稀土作为战略资源的定位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工信部于2025年 2月20日发布《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提出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指标仅向国家组建的大型稀土集团分配,其他主体不得参与;首次将进口稀土矿、独居石副产矿等纳入总量管理,提升供应端规范性;通过全流程追溯系统实现“一物一码”,加强流通环节监管。2025年4月4日起,中国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 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同时规范行业秩序,推动稀土资源可持续开发。 (四)稀土磁材业务 钕铁硼永磁材料属于高性能的稀土材料,从20世纪80年代问世,就凭借其卓越的磁性能快速占领永磁材料市场,拥有着“永磁王冠”的美称,也由于它具备高剩磁、高 矫顽力、高磁能积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能发电、工业电机、节能家电和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我国是稀土永磁材料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2024年,中国钕铁硼永磁材料产量约为 26万吨,较2023年同比增长约 8.3%。总体来看,我国稀土永磁材料以出口为主,稀土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的中下游产品转型。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6-2024年我国稀土永磁材料出口数量整体呈增长态势,从2016年2.7万吨增长到2024年5.8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 汽车零部件中的微特电机大量使用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包括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汽车油泵、点火线圈等;驱动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永磁同步电机具有效率高、转矩密度高、电机尺寸小、重量轻等优点,成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主流。新能源汽车方面,国家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不断加强,配套产业不断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达1287万辆和12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8%和36.1%。 伺服电机是应用于运动控制系统中的电动机,具有较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是构建工业机器人的理想材料,能够使得核心部件实现体小量轻、快速反应,并具备较强的短时过载能力。近年来,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量整体趋势保持增长态势。据相关行业数据显示,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量从2014年的22.1万台增长到2023年的54.1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46%,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目前已经覆盖汽车、电子、冶金、轻工、石化、医药等多个行业,工信部等部门亦出台《“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及《“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提出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76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56亿元。公司对收购江苏威尔曼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结合对威尔曼未来经营情况及盈利水平的预测,2024年度公司对商誉计提减值准备 3.34亿元。剔除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影响,公司2024年度经营业绩较2023年已实现大幅减亏。 2024年,华宏科技着眼于长远发展,积极探索和实践更加高效、灵活的发展思路和经营模式,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形势。 再生资源装备板块针对国内外市场的不同特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国内市场紧跟政策导向,抓住“两新”政策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海外市场需求量大、产品利润率高,公司瞄准海外市场进行重点拓展,海外订单势头良好。积极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开发新产品,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奠定了基础。 公司对再生资源运营产业,尤其是报废汽车拆解业务进行了整合与优化,从内部组织架构、管理团队,再到业务模式进行了系统性调整和重塑,不断探索可复制的运营模式,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受益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刺激,公司报废汽车拆解业务发展势头良好。 电梯零部件高端制造板块围绕传统电梯业务和高端制造领域,推进自身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客户订单份额表现稳中有升,产品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与怡达快速、广日电梯、日立楼宇等新客户建立了良好互动。面对行业进入周期调整,公司一方面通过与客户开展新项目、新业务,来弥补传统业务的缺口;一方面紧跟客户诉求,通过海外设厂、在客户厂区架设产线等新模式,提升产品交付效率,满足客户及时响应的要求。公司依托自身高端制造实力,积极与汽车电子、储能、工业自动化等新行业客户开展洽谈合作,实现业务突破。 年度内,国内主要稀土产品的市场价格止跌企稳,公司稀土资源综合利用业务经营发展势头良好,板块业绩实现扭亏为盈。鑫泰科技、万弘高新稀土氧化物二期扩能项目顺利建成并陆续投产,产能规模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布局电机回收拆解和碳酸钴循环利用项目,进一步强链、补链,增强核心竞争力。 公司稀土磁材业务努力克服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积极把握永磁电机市场发展机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水平,产品产、销量同比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毛利率也明显提升。随着公司产能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积极通过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管理优化等措施,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生产效率,产品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目前,公司高性能磁材产品已与新能源汽车电机、工业机器人电机行业的相关企业建立了业务合作,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高性能磁材业务规模将持续扩大。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电梯零部件 销售量 套 127,459.10 122,792.00 3.80%生产量 套 127,945.40 123,024.39 4.00%库存量 套 3,373.69 2,887.39 16.84%稀土氧化物 销售量 吨 5,834.09 5,877.94 -0.75%生产量 吨 5,155.88 5,257.49 -1.93%稀土磁材 销售量 吨 11,753.44 3,415.62 244.11%生产量 吨 12,403.58 3,483.52 256.06%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再生资源装备生产量减少主要是产品订单量较上年减少,且消耗了部分库存产品。稀土磁材销售量、生产量、库存量较上年大幅增涨,主要是公司2023年底完成对山东烁成的收购,2023年度仅合并山东烁成12月份的经营数据;同时公司投资的宁波中杭实业高性能磁性材料项目陆续达产,实现预期产能。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有钕铁硼永磁材料产能15000吨。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产品分类 产品分类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变动详见第六节之“七、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合并报表范围变化的情况说明”。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适用 不适用 5、现金流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主要是本期稀土回收和稀土磁材业务规模扩大,部分业务提前备货,导致采购支 出增加;同时公司本年度收到的政府补助较上年同期减少。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主要是本期公司稀土回收和稀土磁材业务扩能项目建设,构建长期资产支出较上 年增加;同时上年同期还存在收回对外投资及投资收益。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增加,主要是上年同期派发2022年度现金股利,本年度未发生现金分红。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2024年度,公司计提商誉减值3.34亿元,导致当期净利润大幅下降。计提商誉减值不影响公司现金流。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期末账面价值 受限类型 货币资金 94,715,791.65 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开立延期支付信用证、开立保函、涉诉司法冻结固定资产 208,708,393.74 借款抵押、涉诉查封无形资产 37,802,017.21 借款抵押、涉诉查封在建工程 14,751,373.05 借款抵押合计 355,977,575.65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期 已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已累 计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2) 报告 期末 募集 资金 使用 比例 (3) = (2) / (1) 报告 期内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比 例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总额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用途 及去 向 闲置 两年 以上 募集 资金 金额 2022年 公开 发行 可转2023年01 月10 51,50 0 50,40 1.92 2,980 (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报 告期 投入 金额 截至 期末 累计 投入 金额 (2) 截至 期末 投资 进度 (3) = (2)/ (1) 项目 达到 预定 可使 用状 态日 期 本报 告期 实现 的效 益 截止 报告 期末 累计 实现 的效 益 是否 达到 预计 效益 项目 可行 性是 否发 生重 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可转 换公 司债 券2023年01 月10 日 收购万 弘高新 100%股 权 投 资 并 购 否 26,0 00 26,0 00%2021年05 月31 日 - 1,55 更的情况下,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进行延期。“大型智能化再生金属原料处理装备扩能项目”原计划项目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日期为2024年6月,调整后项目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日期为2024年12月。因)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不适用超募资金的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适用本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收购万弘高新100%股权”25,510.00万元、“大型智能化再生金属原料处理装备扩能项目”4,316.54万元以及已支付发行费用73.60万元。经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完成了募集资金置换。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关于江苏华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支付发行费用的鉴证报告》(苏公W[2022]E1503号)。公司于2023年1月4日完成置换。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不适用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适用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本公司完成收购万弘高新100%股权全部募集资金支付,该募投项目已实施完成,对应的募集资金专户因利息收入节余63,353.33元。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完成收购万弘高新100%股权全部募集资金支付,该募投项目已实施完成,对应的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为63,353.33元。公司将上述节余募集资金永久性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及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大型智能化再生金属原料处理装备扩能项目资金支付尚未全部完成,对应的募集资金余额16,856,195.50元以活期的方式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将按合同条款陆续支付。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不适用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收利用;磁性材料生产、研发与销售 6,803.4092万元 1,496,242,259.01 921,794,392.86 2,543,547,249.99 13,540,951.09 3,865,346浙江中杭 子公司 磁性材料生产、研发与销售 3,000万元 1,230,643,253.70 208,527,435.15 1,374,970,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4年05月10日 网上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投资者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 巨潮资讯网:《002645华宏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40510》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