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宏丰(300283)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材料技术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材料科技企业,致力于在新型合金功能复合材料领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包括电接触材料、金属基功能复合材料、硬质合金材料、高性能极薄锂电铜箔及半导体蚀刻引线框架材料。 随着科技进步和消费升级,我国材料产业正迎来稳步发展的黄金时期。具备强大研发能力的企业在重点、关键新材料的研发、制造技术与工艺以及产品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有力推动了客户技术进步,为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提供了坚实保障。 1、所处行业的基本情况 ①电接触材料及功能复合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电接触材料及功能复合材料作为基础元器件,在工业电器、消费电子、家用电器、汽车工程、自动化装备、航空航天、风光发电、数据中心等领域大量使用,覆盖面广,市场需求旺盛。随着新能源汽车、5G基站、算力中心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为电接触材料行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传统的电接触材料需要提高性能以适应新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开发新的材料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在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电网、5G通信、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电接触材料及功能复合材料行业将与其他行业如电子信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跨领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②硬质合金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近年来,中国硬质合金行业在材料研发、工艺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成功推出了一系列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硬质合金产品,充分满足了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据中国钨业协会硬质合金分会预测,2024年中国硬质合金市场规模将达到 144亿元,同比增长20%,2025年将达到 172.8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切削工具合金、矿用工具合金、耐磨工具合金和其他合金的市场规模分别将达到72亿元、36亿元、28.8亿元和7.2亿元,占比分别为50%、25%、20%和5%。未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等政策导向的多重驱动下,高附加值硬质合金产品国产化替代将迎来加速,硬质合金高性能、高精度、高质量发展成为必要,高端硬质合金壁垒的突破以及优质的硬质合金产品解决方案的提供是未来国内硬质合金行业的发展方向。③锂电铜箔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锂电铜箔是生产锂电池电芯的重要材料,它是负极活性物质的载体,也是负极电子的收集与传导体,主要作用是将电池活性物质产生的电流汇集起来,以产生更大的输出电流,其与活性物质接触的越充分,内阻尽可能的小,则锂电池性能越好。由于锂电铜箔具备导电性优异、质地较软、工艺技术较成熟、成本优势突出等特点,已成为锂电池负极集流体的首选。根据EVTank数据,2023年全球锂电铜箔出货量达67.61万吨,同比增长17.78%;中国锂电铜箔出货量为52.8万吨,同比增长23.9%,占全球锂电铜箔出货量的78.1%。根据GGII预计,到2025年全球锂电铜箔出货量有望达到144.00万吨,2025年中国锂电铜箔出货量有望达到105.00万吨。 据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显示,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1545.1GWh,同比增长28.5%。从出货结构来看,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为 1051.2GWh,同比增长21.5%;储能电池出货量 369.8GWh,同比增长64.9%;小型电池出货量为124.1GWh,同比增长9.6%。 中国市场来看,根据 EVTank数据,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 1214.6GWh,同比增长36.9%。根据 EVTank预测,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 1899.3GWh和5127.3GWh。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加速渗透,以及以锂电池储能为核心要素的新型电力系统快速发展,加之 AI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持续攀升,预计全球储能市场增速将保持高位运行。 受益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储能系统、消费电子等终端应用领域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锂电铜箔市场需求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厚度是锂电铜箔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在确保电池安全性的前提下,锂电铜箔越薄,单位面积的质量越轻,单位质量电池含有的活性物质就越多,电池能量密度就越高,因此极薄化是锂电铜箔的主要发展趋势。④半导体蚀刻引线框架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引线框架作为封装材料中仅次于封装基板的第二大封装材料,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集成电路封装向高集成、高性能、多引线、窄间距为特征的高密度方向发展,蚀刻类引线框架市场需求也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16-2023年,我国引线框架市场规模从81亿元增至 123.2亿元,同比增长7.3%。根据 OYResearch调研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半导体引线框架市场规模大约为 4,029百万美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 5,377百万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为4.1%。 2、行业的发展阶段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新型合金功能复合材料研发与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电接触材料、金属基功能复合材料、硬质合金材料。按照《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为电气机械和器复合材料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行业准入门槛较高,但市场化程度较高,行业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当前,在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5G通讯、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合金材料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合金材料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新应用场景的拓展、新工艺的创新以及新技术的突破,将持续推动合金材料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3、周期性特征 电接触材料作为各类电气电子产品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紧密相连。基于其基础性、必需性的产品特性,电接触材料市场需求呈现出显著的刚性特征,行业周期性与国民经济景气度及周期性相关。 4、公司在所处的行业地位 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人才和市场优势,技术工艺在国内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部分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电接触材料领域,公司目前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元件及组件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和行业影响力,公司深度参与了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领域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在行业内确立了显著的领先优势和市场地位。 在国家大力推进新能源、5G通信、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市场对合金材料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高性能合金材料在新兴应用领域的快速拓展,为具备技术、应用研究及开发优势的行业领先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会。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已成功切入 5G通讯、新能源汽车电子、智能终端及装备等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成为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材料供应商。特别是在 5G智能终端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专用散热材料已实现批量生产,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等5G智能终端设备。 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巩固和发挥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以下游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新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步伐,着力提升极薄锂电铜箔材料、蚀刻引线框架材料等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我国新材料行业的创新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蔓延,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且充满不确定性,面对困难和挑战,公司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在董事会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公司既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牢牢秉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深耕主业、保持传统领域优势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向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持续拓展,通过加快产品创新、推进工艺升级、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公司实现健康可持续及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313,464.3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9%,其中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5,418.6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67.3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48.82%;其中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7,785.71万元,同比下降33.64%。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318,556.20万元,负债227,415.43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 85,689.14万元,资产负债率 71.39%。2024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215.03万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440.92万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821.78万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4,660.19万元。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铜箔项目正处于经营成长初期,成本费用高;半导体项目处于厂房建设期,第四季度陆续开始设备的安装调试,相关人工等成本费用较大。 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1,477.2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91%;管理费用13,266.97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36.86%;财务费用9,105.60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9.12%;实现研发投入9,051.45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6.84%。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一体化电接触组件 1,026,253,689.36 32.74% 871,951,476.10 30.07% 17.70% 硬质合金 318,627,554.00 10.16% 201,353,436.00 6.94% 58.24%锂电铜箔 158,625,003.75 5.06% 72,376,610.42 2.50% 119.17%其他业务 280,457,808.96 8.95% 595,513,221.08 20.53% -52.90%分地区内销 2,892,653,821.91 92.28% 2,721,840,819.28 93.86% 6.28%外销 241,990,095.09 7.72% 178,197,813.54 6.14% 35.80%分销售模式直销模式 3,134,643,917.00 100.00% 2,900,038,632.82 100.00% 8.09%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工业 销售量 吨 9,115.38 9,413.79 -3.17%生产量 吨 8,643.04 9,379.83 -7.86%库存量 吨 696.36 1,168.70 -40.42%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报告期内,库存量同比下降40.42%,主要系公司存货周转有所加快以及层状复合类产品销售结构有所变化,最终导致库存量有所下降。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主要系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增长,相应成本费用同向增长。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报告期内,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新增1家单位,减少1家单位,具体情况如下:2023年12月21日,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临时)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十七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解散清算控股子公司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同意对控股子公司温州宏丰金属基功能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丰金属基”)进行解散清算,并授权清算组按照法定程序办理相关清算手续。2024年4月,公司完成上述清算注销手续,后续宏丰金属基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2024年 11月,公司以自有资金 51万林吉特在马来西亚设立全资子公司宏丰特种材料(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并将其纳入公司的合并报表范围之内。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前五名客户与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持股 5%以上股东、实际控制人和其他关联方也不存在直接或者间接拥有其权益的情形。 前五名供应商与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持股 5%以上股东、实际控制人和其他关联方也不存在直接或者间接拥有其权益的情形。 3、费用 4、研发投入 主要研发项目 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碳化硅单晶研发项目 加强公司在高纯碳化硅粉体以及碳化硅晶片方面的基础研究以及新产品开发能力。 研发阶段 本项目通过研发场地改造及装修工程建设、引进行业内高水平研发人才以及购置一批先进的研发、中试、检测等设备及软件。项目开展后,将加强公司在高纯碳化硅粉体以及碳化硅晶片方面的基础研究以及新产品开发能力,将有市场潜力的技术开发成果,经过工程化研究,形成可批量生产的工艺技术,为未来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打好基础。 扩充研发团队,形成可批量生产的工艺技术,为未来科技成果转化打好基础,提升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力。基于有机物定向调控高性能电接触材料的研发 本项目基于改性和调控粉末冶金材料定向强化的初衷,引入有机介质作为定向调控辅助物,使得粉末冶金产品中粉体能够达到定向分布功能,进而获得应用高端电器产品需求。 应用阶段 通过本项目的研发,获得可比肩进口粉末类电接触材料的优良电性能,解决国内粉末类电接触材料高端市场依赖进口的尴尬处境。 本项目实施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推进向高端产品发展,为下游配套产品提供高性能且更具有竞争力产品。组织分布可定向调控的高分断新材料的研发 本项目对原材料和加工过程做较大的调整和突破,获得常规加工方式所不能得到的材料组织,使新的材料可替代常规含银量高的材料。 试制阶段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节约贵金属资源,改善产品性能,提升产品质量。 提升产品性能,提高市场竞争力。VC均热板的研究开发 利用公司现有复合精轧材料的优势,通过设备工艺技术引进,自身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产品创新,使公司跻身于高端蚀刻加工领域。 应用阶段 通过蚀刻线项目引入整合高端引线框架原材料的制造端和应用端,提升公司框架类材料的研发进程。 逐步完成具有显著特色的蚀刻加工技术体系,使蚀刻制造加工成为公司的主要增长点。纳米晶硬质合金研究 本项目着重研究纳米晶硬质合金制备技术,掌握硬质合金在制备过程中宏、微观结构演变规律,最终批量制得高强高韧纳米晶硬质合金材料。 试制阶段 打破国内外纳米晶硬质合金技术封锁,获得各项指标比肩进口高端纳米晶硬质合金材料。 本项目通过开发尖端产品、提高硬质合金领域硬实力,促进公司健康发展。温度传感器用复合材料及元件的开发 本项目通过先进的复合技术配合精密加工工艺技术,从材料优化设计到成品试装测试形成完整的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快速、高效实现传感器产品的整体解决方案。 应用阶段 项目产品的使用实现单一传感器性能的扩充,具有温度感知、判断、执行的功能,进一步提高传感器在电路控制领域的延伸,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进一步扩大公司生产经营规模和业务渠道,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电磁脱扣器线 本项目采用新型复合 应用阶段 通过采用新型复合连接片解决导电件 本项目大大降低产品的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圈新材料研发 材料替代原装 Cu线圈,解决导电件的可靠连接。 的可靠性问题,降低成本。 生产成本,使得公司在这个领域的竞争力更强。特定负载下高可靠性电接触材料的研发 此项目通过对石墨和添加物的调控选型,分布结构的优化调整,开发一种石墨在银基体中弥散分布、抗熔焊性能高的新型AgC触点材料。 应用阶段 项目在银石墨材料中,通过对石墨形态的选型、增加提升抗熔焊性的添加物进行微结构调控,结合工艺结构的优化等方式,使石墨在银基体中的更加弥散分布,在保持AgC触点材料性能稳定可靠的前提下,提高其抗熔焊性。 提升现有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直流负载用长寿命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 本项目基于新能源控制电器触点失效机制从银基电接触材料体系设计、微观组织结构调控、制备工艺等方面进行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直流负载用银基电接触材料产品。 研发阶段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建立年产3亿只的直流负载用长寿命银基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规模化生产线,实现产品在客户中的规模化应用。 项目的实施将形成具有温州区域特色与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新材料产品,为温州市在新能源领域直流负载用长寿命银基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及元器件的研究及产业应用起到引领作用。充电桩专供新产品用触点材料开发 本项目在原有合金内氧化生产的银触点基础上,优选MBE14-1、MBE12-1工艺配方,采用成熟稳定的粉末冶金工艺方法,结合挤压复合工艺生产制备弥散高性能 AgSnO2系列触点。 应用阶段 应用更优的材质、产品结构及生产工艺生产银点,实现新领域突破,填补充电桩、光伏领域应用的空白。 提升产品性能,缩短生产周期,增强市场竞争力。环保型高性能焊接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研发 本项目针对钎焊材料产品应用于先进制造业上存在焊接强度低、服役可靠性差等制约瓶颈,开展环保型高性能材料理论研究、材料研究、工艺及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环保型高性能焊接材料,实现在半导体封装、汽车轻量化等领域的工程应用。 研发阶段 开发出熔化温度可调、焊后组件钎着率高、焊接界面剪切强度高的焊接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实现环保型高性能焊接复合材料产品的国产化替代,满足下游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对更强界面结合、高可靠、长服役寿命等性能要求,为行业的国产化创新发展起示范作用。生物医用铂基合金组织结构调控及产业化应用研究 本项目针对生物医用铂基合金的强塑匹配性、尺寸精度等要求,研究合金成分、熔炼和加工工艺等对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铂基合金成分-工艺-性能构效关系,优化熔铸和加工等工艺参数,实现高强高塑的铂基合金可控制备。 研发阶段 建立铂基合金化学组分、微观组织与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可控制备强塑匹配性好、尺寸精度高的铂基合金材料,实现其在血管植介入诊疗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本项目研发的铂基合金材料不仅纯度高可满足医用生物相容性需要,也可实现尺寸可控制备以及具有优异的强塑匹配性,进而满足医用器件需求,能广泛应用于医学治疗领域。高性能耐蚀三防电触头材料 本项目通过添加微量元素及添加物,改善 研发阶段 解决触点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耐环境侵蚀问题,提升触点的性能,拓宽应 提升产品性能,拓宽应用领域,增强市场竞争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的研究与开发 和提高 Ag-W材料润湿性、致密性以及耐腐蚀性,减少环境对 W元素的侵蚀造成触点导电性的降低,提高触点在恶劣环境中的耐受力,提升开关的抗环境干扰能力。 用领域。 力。新能源专用银氧化物材料关键技术研发 本项目建立电接触材料性能与结构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关键性能参量在材料内部达到互补、协同增强的效果,提高材料的整体性能。 研发阶段 提高材料的整体性能,拓宽产品应用领域。 本项目所研发的新能源专用银基触点材料除可满足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应用需求外,还可拓展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应用于弱电稀土改性银铜-氧化物电接触材料研发 本项目重点解决应用继电器领域接触电阻大、电寿命短、容易发生熔焊等问题,提升产品综合性能,降低导电合金中银的用量,实现应用于弱电稀土改性材料及元件的低成本稳定生产。 研发阶段 获得良好耐磨性、良好耐电弧侵蚀、抗熔焊性好的银铜氧化物电接触材料。 提升产品综合性能,降低贵金属银的用量,简化工艺过程,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30°三螺旋孔棒料开发 本项目开发30°三孔螺旋棒,相比双螺旋两刃,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切削力,可应用于难加工材料的高精度孔加工。 试制阶段 完成三孔硬质合金螺旋棒的开发,获得直径、螺距、孔距、偏心距和直线度都合格的螺旋棒。 开发三孔硬质合金螺旋棒对于抢占国内市场,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性能刀具牌号开发 通过本项目的研发拟解决难加工材料当前存在的问题,开发出针对性的合金牌号 试制阶段 实现不锈钢、钛合金和高温合金专用牌号的批量生产和销售 增加公司高端切削刀具材料市场占有率40°螺旋棒开发 通过本项目开发高端钻头用螺旋孔棒 研发阶段 实现常规型号的量产和销售 增加公司高端切削刀具材料市场占有率不锈钢车刀片产品开发 本项目针对内外圆和端面车削,开发适合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的刀片。 调研阶段 开发出针对性强、性价比高的刀片产品,建立刀片研产销体系。 增加公司产品种类,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高可靠性AgNi15 复CuNi20接点带研发 本项目对现有JZX-22F继电器触点用的银镍带材的工作层 AgNi10进行改性,将其改进为 AgNi15材质,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来验证工作层材料的可靠性,以此提升其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抗熔焊性能,实现结构与成本的同步优化。 应用阶段 本项目对工作层进行优化,降低银含量的同时,提高触点的抗熔焊性能,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 提升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一种新型的银氧化物复铜生产工艺 本项目针对复合界面结合强度低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复合方案,通过对料带的预处理 应用阶段 对热处理的设备和工艺进行改造、优化,使复合界面具备明显的扩散层。 提升产品性能,增强市场竞争力。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和热处理的工艺参数优化,生产出来的产品复合界面结合强度高,解决分层问题。面向EV车载安全保护系统的局部梯度功能材料研发 本项目围绕新材料和EV新能源产业方向,重点开发关键共性技术以及产业化工艺,形成用于 EV车载保护系统的局部梯度功能材料。 研发阶段 研制出具有低而稳定的燃弧特性和接触电阻,长服役寿命的高性能AgSnO2局部梯度功能材料,解决传统材料存在的接触电阻偏高、服役寿命短等问题。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打造综合型创新研发团队。Cu/Al三条镶嵌复合料带的研发 本项目通过复层材料开槽工艺、复合材料过程控制研究,开发出一套更加完善的Cu/Al生产加工工艺。 调研阶段 形成一套更加完善的Cu/Al生产加工工艺,提高产品性能、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提高产品性能、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供应链优化项目 本项目使用先进的算法和数学模型来解决复杂的排程问题,并提供决策支持工具,帮助公司管理和优化生产活动,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研发阶段 综合生产中的物料供应、资源群组、机器设备、人员、客户需求等影响计划的因素,实现同步优化;同时,对产能、资源、需求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在出现不可预料的异常情况时进行灵活调整。 缩短交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漏电保护开关用导电铜件绝缘浸塑一体化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开发 本项目引用新能源连接铜排浸塑工艺及材料要求,在漏电保护开关上穿芯铜件表面浸塑一层环氧树脂材料,替代现有胶带缠绕,实现自动化生产。 研发阶段 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产品一致性,节约材料成本及加工成本。 降低材料成本及加工成本,具有较大的市场应用前景。工业物联网项目 本项目通过物联网实施系统协同生产,设备端采集设备单次产量、总产量、设备报警信息、故障代码、开机时间;后端服务通过多系统集成,实现生产计划、设备排产、人员管控、模具管理、能源分析等功能,为运营管理、财务分析、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做有力支持。 研发阶段 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优化生产过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延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提升生产效率、降本增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供应链协同。极薄、高抗拉强度铜箔产品开发研究 本项目针对锂电铜箔极薄化和高抗拉强度的发展趋势,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开发极薄(3-4微米)、高抗拉(≥550MPa)铜箔高抗拉铜箔。 增加公司产品种类,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系统级余热利用技术研究 本项目拟进行系统级余热利用技术研究, 研发阶段 系统级余热利用技术的开发,夏季降低天然气能耗达 10%-20%,冬季降低 降低能耗,节约成本,实现绿色生产。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突破关键技术,实现余热的合理利用,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减少生产成本。 天然气能耗达30%-40%。高密度蚀刻引线框架项目研发 本项目拟攻破高密度蚀刻引线框架的研发与生产的技术难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密度蚀刻引线框架材料。 试制阶段 通过引进蚀刻工艺进口加工设备,对高密度蚀刻引线框架工艺进行持续的研究与优化,使自主研发产品保持不断创新。 逐步完成高密度引线框架蚀刻加工的技术体系与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使高密度蚀刻引线框架产品成为公司的重点发展模块之一。为了满足公司业务扩张需求,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重点扩充了研发团队规模,进一步增强了技术创新能力。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上年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适用 不适用研发投入资本化率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适用 不适用 5、现金流 项目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3,136,608,671.13 2,869,384,047.80 9.31%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3,188,758,962.86 2,896,999,954.95 10.0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2,150,291.73 -27,615,907.15 -88.84%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1,866,951.79 159,169,158.09 -98.83%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276,276,153.82 365,177,759.76 -24.34%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74,409,202.03 -206,008,601.67 -33.20%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1,473,462,366.50 1,406,944,564.76 4.73%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1,195,244,596.57 1,183,088,795.83 1.0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78,217,769.93 223,855,768.93 24.28%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46,601,901.55 -8,976,044.61 -419.18%相关数据同比发生重大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说明适用 □不适用 2024年度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4,660.1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3,762.59万元,其主要原因是: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2,453.44万元,主要原因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 18,149.70万元,收到的税费返还增加 6,720.76万元,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增加 1,852.00万元;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 26,472.54万元,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增加4,079.63万元,支付的各项税费减少1,780.56万元,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增加404.30万元。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6,840.06万元,主要原因是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增加24.27万元,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减少95.43万元,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减少 117.63万元,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减少 15,300.00万元,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减少 241.43万元;本期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减少8,755.38万元,投资支付的现金减少4.78万元, 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减少130.00万元。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5,436.20万元,主要原因是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减少 3,922.35万元,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增加 23,116.91万元,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减少12,542.78万元;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增加17,800.80万元,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增加1,390.43万元,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减少17,975.65万元。 (4)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173.98万元,较上年增加94.71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企业亏损主要因为铜箔及半导体项目处于投资经营初期,投资与成本较高导致亏损。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较多,导致报告期末持有流动资金同比减少。应收账款 395,789,651.35 12.42% 363,192,980.82 12.72% -0.30%合同资产存货 812,759,409.37 25.51% 765,145,185.43 26.80% -1.29%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 427,522.84 0.01% 399,523.25 0.01% 0.00%固定资产 888,421,841.57 27.89% 823,814,274.36 28.86% -0.97%体、浙江宏丰合金在建厂房以及在安装设备工程较多所致。箔使用权资产减少所致。致。加。金项目借款增加。致。收票据增加所致。出结转所致。的递延税所得税资产增加所致。资产转至在建工程所致。赁所致。所致。一年内到期的非的长期借款增加所致。增加所致。致。境外资产占比较高□适用 不适用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报告期末 募集资金 使用比例 (3)= (2)/ (1) 报告期内 变更用途 的募集资 金总额 累计变更 用途的募 集资金总 额 累计变更 用途的募 集资金总 额比例 尚未使用 募集资金 总额 尚未使用募 集资金用途 及去向 闲置两 年以上 募集资 金金额 2020年 以简易程序 向特定对象 发行股票2020年12 户中 0 2022年 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2年045,700万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外,其余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均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中 0 (一)2020年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项目 1、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0]3212号)同意,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22,723,880股,每股面值1元,每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5.36元,募集资金总额为121,799,996.80元,扣除总发行费用3,463,549.01元(不含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118,336,447.79元。上述募集资金到位情况已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验,并出具了信会师报字[2020]第ZF11000号《验资报告》。公司对募集资金采用了专户存储制度,存放在经董事会批准设立的募集资金专项账户中。 2、募集资金使用金额及期末余额 报告期内公司投入募集资金总额150.57万元,其中:年产3000吨热交换器及新能源汽车用复合材料项目投入73.58万元,高精密电子保护器用稀土改性复合材料及组件智能制造项目投入76.99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11,194.14万元,实际募集资金账户净额130.96万元。 (二)2022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 1、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1]4152号)同意,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3,212,600张,每张面值为人民币100元,期限6年,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32,126万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315,055,410.56元。上述募集资金到位情况已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验,并出具了信会师报字[2022]第ZF10152号《验资报告》。公司对募集资金采用了专户存储,存放在经董事会批准设立的募集资金专项账户中。 2、募集资金使用金额及期末余额 报告期内公司投入募集资金总额7,345.52万元,其中:年产1000吨高端精密硬质合金棒型材智能制造项目投入5,237.19万元,高性能有色金属膏状钎焊材料产业化项目投入65.87万元,温度传感器用复合材料及元件产业化项目投入409.30万元,碳化硅单晶研发项目投入3.50万元,光储一体化能源利用项目投入1,629.66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25,803.69万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5,700万元,实际募集资金账户净额152.41万元。注:根据公司2024年11月26日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在保证募投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和募投项目正常进行的前提下,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6,500万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为自董事会批准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到期将归还至募集资金专户。(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适用 □不适用 (2)/(1) 项目达 到预定 可使用 状态日 期 本报告期 实现的效 益 截止报告 期末累计 实现的效 益 是否达 到预计 效益 项目可 行性是 否发生 重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2020年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2020年12月14日 年产3000吨热交换器及新能源汽车用复合材料 生产建设 否 3,485 3,485 73.58 3,367.39 96.63%2021年12月31日 1,716.91 5,761.72 是 否 2020年以简易程序向2020年12月14日 高精密电子保护器用 生产建设 否 5,695 5,695 76.99 5,172.85 90.83%2021年12月31象发行股票 稀土改性复合材料及组件智能制造公司于2024年3月22日召开了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临时)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十九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增加实施主体、变更实施地点及延长实施期限的议案》,同意结合公司整体规划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增加部分募投项目实施主体、变更实施地点及延长部分募投项目实施期限。“光储一体化能源利用项目”实施主体为全资子公司温州宏丰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自募集资金到位以来,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积极推进项目相关工作,并结合实际需要,审慎规划募集资金的使用。“光储一体化能源利用项目”因实施工期分期建设等环境变化因素影响,部分工程投入的时间有所延后,未能在计划时间内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碳化硅单晶研发项目”实施主体为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碳化硅单晶研发项目”是对行业前端技术的研究,研发难度较大。为了维护全体股东和公司利益,保证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稳步推进,经审慎评估和综合考量,公司决定对前述项目预计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时间由2024年3月延期至2025年3月。具体情况详见本公司于2024年3月22日在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披露的《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增加实施主体、变更实施地点及延长实施期限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17)。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不适用超募资金的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适用报告期内发生2024年3月22日公司召开了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临时)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十九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增加实施主体、变更实施地点及延长实施期限的议案》,同意将可转债募投项目“年产1000吨高端精密硬质合金棒型材智能制造项目”实施主体由温州宏丰合金有限公司调整为温州宏丰合金及下属全资子公司浙江宏丰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实施地址作相应调整,即由浙江省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调整为浙江省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浅滩一期G-02-16-01地块。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不适用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适用2023年11月27日公司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临时)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十六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在保证募投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和募投项目正常进行的前提下,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1.2亿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为自董事会批准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到期将归还至募集资金专户。公司实际使用了闲置募集资金1.2亿元用于暂时性补充流动资金,2024年11月20日,公司已将前述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全部归还完毕,使用期限未超过12个月。公司已将上述募集资金的归还情况通知了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4年11月20日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创业板信息披露网站巨潮资讯网披露的《关于归还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93)。 2024年11月26日公司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临时)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二十五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在保证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和募投项目正常进行的前提下,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6,500万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为自董事会批准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到期将归还至募集资金专户。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合计5,700万元,上述款项尚未归还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适用2024年4月16日,公司“温度传感器用复合材料及元件产业化项目”已按计划实施完毕,共结余116.48万元(具体金额以资金转出当日银行结算余额为准)。募集资金节余的主要原因为:公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募集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根据项目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本着节约、合理、有效的原则,审慎使用募集资金,加强对项目的费用监督和管控,通过控制预算及成本,有效利用多方资源,合理降低项目建设成本和费用,节约了部分募集资金。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5,700万元暂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除此之外的募集资金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中。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无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4年07月09日 公司 实地调研 机构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交流内容主要为公司经营情况、未来发展规划等;未提供资料。 巨潮资讯网《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编号:20240710)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