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林杰(688115)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业绩 2024年,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通过技术创新、销售渠道完善、加强内部管理等多种方式推动公司各项业务平稳发展:一是继续深耕下游消费电子领域,保持自身行业发展地位,保持产品技术升级满足更多行业的客户检测需求,同时拓展新的行业与应用场景,在新客户、新应用场景、新产品方向上均取得一定的发展;二是坚持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三是坚持规范运作,完善内部控制,提升内部经营管理效率。 2024年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4,507,474.96元,同比上升10.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73,060.85元,同比增长69.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801,381.74元,同比增长234.99%。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来源主要系公司自动化生产测试设备和技术服务收入增长。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主要系营业收入增长;同时,本期终止确认部分应收账款保理融资,对应坏账准备的计提金额减少。 具体2024年年度经营情况请查阅本报告第二节“六、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二)坚持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为研发驱动型企业,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工作,建立了系统的研发管理制度和研发流程体系。公司以行业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坚持走自主研发、夯实研发力量、鼓励技术创新的发展路线。公司自成立至今始终重视研发投入,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5.43%、30.95%、26.57%,并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公司与国内多家高校保持合作,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成立了联合实验室,与南昌航空大学成立无损检测产学研协作创新基地、电子信息测试技术与装备产学研联合实验室、传感器技术与装备产学研联合实验室。2024年,公司与中山大学成立本科实习教学基地。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取得授权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5项,外观设计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115项,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核心技术和相关技术储备,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丰富产品形态,持续拓展应用场景 公司以行业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建立系统的研发管理制度和研发流程体系,在实践中优化项目的市场调研、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技术开发、验收测试等阶段的流程和部门分工管理。针对PCBA在线检测(ICT)、分立电子元器件及PCB检测、射频检测等检测环节的应用需求,公司进行了相关技术研发和技术储备,并着力升级公司现有模块,以逐步满足相应检测需求。 公司以信号采集测量技术为核心,重点布局精密测量、高速信号测量、射频测试等新的技术与产品研发方向。 公司深耕于工业自动化检测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海内外众多知名企业的合作伙伴,有效地提高了客户生产效率、产品品质和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在现有消费电子行业客户的基础,公司不断寻求与新客户合作,逐步扩大自身销售范围并拓宽业务领域,为通信行业客户提供测试方案和产品,公司的机器视觉产品用于高速运动识别分析等AI应⽤场景也有所拓展。同时,公司积极推进与专业的高端仪器设备厂商进行项目合作,为客户提供数据采集等关键测量模组,例如公司数字万用表用模块应用于飞针测试设备、高速数据采集模块及信号处理模块应用于激光测风雷达设备。 (四)构建多元渠道,搭建品牌形象 公司为开拓市场多措并举,推动在产品宣传、渠道完善、产品服务、销售队伍建设的转型升级。公司积极参加国内各大展会、参与行业协会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推广公司产品。公司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客户满意度,稳步推进项目交付。 公司技术开发能力及技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与国内一些重点行业重点客户达成合作。此外,公司完善官网建设和海外渠道的布局,加大海外开拓力度,持续开拓新客户,增加应用场景。 (五)加强团队建设,助力健康发展 公司从校企合作、人才选拔、培养、激励、组织架构优化等多方面积极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加强技术型人才队伍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技术研发、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形成层次合理的技术人才梯队,人才建设计划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建立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团队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六)坚持规范运作,助力高质量发展 公司始终高度重视企业内部机制、结构建设管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各项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要求,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治理制度,形成了权责明确、运作规范的运营决策机制。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内控流程体系,通过信息化平台优化建设,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和治理水平。公司结合战略发展需求,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加快流程化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落地;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逐步进行相关制度的修订工作,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治理结构和规范运作水平进一步完善和提升。面对经营挑战,公司内部积极采取降本增效措施,优化内部管理。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