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星宇(873806)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06-30 | 信息来源 | 2024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七、 经营情况回顾 (一) 经营计划 2024年,是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元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公司继续坚持做优做强智慧交通主业,向智慧交通全产业链和多领域服务拓展,加快科研创新步伐,平稳扎实推进各项经营目标和战略任务全面落实。1.总体业绩 2024年1-6月,国际环境严峻复杂,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经济平稳运行压力较大,行业竞争加剧。在稳中求进的基调上,公司平稳保持高速公路传统机电、运维业务的市场份额,同时跟进国家政策、捕捉市场机会,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寻找设备更新换代、车路云一体化、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发展机会。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986.33万元,同比下降34.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35.61万元,同比下降44.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979.10万元,同比下降22.00%;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11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9.26%,主要原因一是上市募集资金致使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同比增加31.11%,二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44.74%。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35.14亿元,净资产为14.15亿元,资产负债率从上年期末的66.78%降至59.5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38%。报告期内,公司树立成本控制意识,通过集中采购、资金成本控制等手段提高毛利润率,主动应对不确定性。2.稳健经营,确保传统优势业务覆盖面积极应对智慧交通行业市场格局变革,全力开拓市场,围绕重点区域智慧交通建设规划,参与项目竞标,提高重点项目的中标率,加强项目储备。开拓市场增效益,强化管理降成本,确保传统优势业务覆盖面,稳健经营。3.加强开源,拓展新兴转型业务的深度围绕“新基建”“数字化”发展需求,积极开拓新基建、移动视频、数据中心等新兴业务板块;继续深入智慧物流、智慧机场等交通运输领域以及智慧校园、智慧园区等泛智慧城市信息化领域业务,增加新兴业务附加值并形成技术积累,搭建云星宇新业务体系,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4.深化改革,推进“十四五”工作任务公司连续第三年被评为优秀“科改企业”。云星宇始终坚定不移地围绕改革总体目标,紧抓市场化改革和科研创新两条主线,持续深化转型发展。在公司治理体制机制、市场化选人用人、市场化激励、科研创新和党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与突破,高质量完成了改革任务。公司将继续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实效,持续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更加大胆地探索中长期激励模式、提升公司科技创新研发力量,释放发展活力、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 (二) 行业情况 公司是一家智慧交通综合服务商,主要从事的业务为高速公路及城市智慧交通系统集成以及智慧交通技术服务等,公司服务按其应用领域划分属于智慧交通行业。1.报告期内智慧交通行业概况 2024年,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印发5周年,这五年中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道路交通数字化、智慧化改造已具备基础,发展有望提速。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支持交通运输设备更新。车联网是承载我国新质生产力的新兴产业之一,随着5G、AI大模型等新技术加持,网联和智驾正在加速发展。当下,车路城协同生态体系正从概念和试验阶段逐步迈入应用拓展和商业化落地的新阶段。自“双智试点”开展以来,已建成一批智能网联新型基础设施,共完成 3000余个路口智能化改造,安装一万余套各类路侧设施,完成约50万个5G基站,实现道路信息的实时感知和有效通信,能够满足自动驾驶、交管、公安等深度使用。试点城市通过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充电桩,道路基础设施和云计算融合发展,初步形成全新的智能出行生态系统。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综上,车路云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速,车路协同正处在一个由点及面的初步扩展阶段,由单个试点的“孤岛”走向规模化。行业内公司适宜把握行业动向,在领域抢占先机,积累竞争优势。报告期内,本行业的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等基本要素并未发生重大变动。2.报告期内智慧交通行业相关政策 2019年9月和2021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统称“两个纲要”),前者指出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后者进一步明确到2035年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率达 90%。两个纲要共同掀开了新时代交通运输工作的新篇章,智慧交通行业的战略意义显著提升。在两大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各类交通行业信息化的指导意见和相关规划相继出台,在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出行服务、车路协同等重点领域引导智慧交通产业化发展,交通运输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趋势不断增强,智慧交通产业快速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所在行业中颁布的重要政策包括: 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为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办发〔2020〕39号),推动网联云控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基于车、路、网、云、图等高效协同的自动驾驶技术多场景应用,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五部门联合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试点期为2024—2026年。通知的颁发将推动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城市级服务管理平台等城市和道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为本行业带来新的市场空间。 2024年4月,财政部、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围绕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立足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推进公路水路等领域创新应用场景规模化落地,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智慧扩容、安全增效、产业融合,推动交通运输行业流程再造、系统重塑、制度重构,有效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行业管理效能和产业协同创新水平。通知指明了相关基础设施数字转型升级的定量实施目标以及具体实施路径,并就配套组织实施方式、资金安排等方面进行部署,将带动公路领域数字化建设投资规模进一步增长,并推动在役干线公路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水平、养护作业的智能化水平和交通管理的决策科学化水平等切实提升。 2024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联合体基本信息》,9家汽车生产企业入围并成为全国首批开展L3自动驾驶上路通行试点的车企,进一步加速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工作的开展。 2024年7月,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组织开展了2024年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竞争性评审工作,公示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区域(第一批),其中包括北京市“路城一体”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通道及网络、江苏省“一轴一网两融合”大流量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通道及网络、浙江省“一廊两翼全网”高品质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通道及网络、福建省两岸融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通道及网络、河南省“一轴一廊”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通道及网络、湖南省“一圈二轴三区”畅安舒美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通道及网络、广东省“一轴两网”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通道及网络、四川“大蜀道”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通道及网络。未来数年,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区域的投资建设将为公司在全国,特别是北京市带来相对良好的市场拓展机遇,公司有望受益于相关事项。在报告期内,影响公司发展的行业政策主要集中于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和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两方面。其中,车路云一体化是交通数字化能力的全面体现,而公路数字化转型将有效提升交通基础设施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随着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展开,智慧交通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目前,《北京市车路云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标公告》已正式发布,其他城市也陆续响应试点政策并启动相关项目。未来更多实质性订单或将持续出现,智慧交通领域公司将充分受益。3.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公司在智慧交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享有较高的行业知名度。作为国内最早从事高速公路智慧交通系统集成业务的企业之一以及业内首批获得从业资质的公司之一,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可靠的智慧交通系统解决方案,累计承揽合同额近250亿元,在智慧交通的市场中积累了丰富的应用案例,服务了国家交通行业的建设与发展。公司多年保持稳定良好的业绩,是智慧交通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在公路信息化领域中,公司业务中标规模常年位居市场前列,而在城市智慧交通领域中,公司近年来也逐步成为具备一定市场认知度的参与力量。公司的技术能力在业内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公司曾参与了多项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参建项目多次获得国家或地区优质工程类奖项,同时拥有大量复杂、困难项目执行业绩,在技术方面具备较强的业务综合保障能力。公司在北京地区已形成稳定的业务基础和领先的行业地位。公司具备立足首都的区位优势,在北京地区高速公路智慧交通领域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并能借此优势将高标准的智慧交通产品和服务推广到全国市场。 (三) 财务分析 1、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一年内到期的 非流动资产 9,883,209.21 0.28% 9,883,209.21 0.31% 0.00% 其他流动资产 29,245,306.61 0.83% 24,079,814.33 0.75% 21.45%长期应收款 2,397,365.28 0.07% 2,397,365.28 0.07% 0.00%其他权益工具 29,278,617.00 0.83% 29,278,617.00 0.91% 0.00%投资使用权资产 12,786,351.59 0.36% 17,292,528.44 0.54% -26.06%长期待摊费用 - 2,501.17 0.00% -100.00%递延所得税资产 70,440,130.25 2.00% 65,680,708.47 2.05% 7.25%其他非流动资产 75,142,846.25 2.14% 73,061,817.47 2.28% 2.85%应付票据 - 10,060,037.50 0.31% -100.00%应付账款 1,425,526,851.77 40.56% 1,437,205,403.68 44.77% -0.81%预收款项 2,007,018.16 0.06% 2,100,543.57 0.07% -4.45%合同负债 463,727,368.39 13.19% 523,087,590.24 16.29% -11.35%应付职工薪酬 45,307,682.38 1.29% 45,194,529.52 1.41% 0.25%应交税费 5,717,711.40 0.16% 4,158,198.91 0.13% 37.50%其他应付款 43,462,062.88 1.24% 16,259,126.90 0.51% 167.31%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8,867,838.14 0.25% 11,110,665.78 0.35% -20.19%其他流动负债 90,121,248.12 2.56% 82,768,610.21 2.58% 8.88%租赁负债 4,015,755.23 0.11% 6,627,871.84 0.21% -39.41%递延所得税负债 4,753,466.82 0.14% 5,448,687.78 0.17% -12.76%资产负债项目重大变动原因:1.货币资金较上年末减少21.94%,主要原因是使用闲置的募集资金以及自有资金购买结构性存款,期末未到期余额3.23亿元,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2.应收账款较上年末增加16.35%,主要原因是一年以内应收账款增加所致。3.预付账款较上年末减少36.86%,主要原因是随着项目实施,对供应商的设备到货和施工情况进行计量确认,相应计入项目实施成本。4.其他流动资产较上年末增加21.45%,主要原因是预交增值税及待抵扣进项税增加所致。5.应付票据较上年末减少100%,主要原因是期初票据到期兑付所致,本期末无新增应付票据。6.其他应付款较上年末增加167.31%,主要是本期宣告分派股利3,007.37万元,应付股利增加。7.租赁负债较上年末减少39.41%,主要原因是一年内到期房屋租赁款项重分类至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所致。 2、 营业情况分析 (1) 利润构成 1.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34.49%,主要原因是本期达到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合同金额小于上年同期。上年同期成都市公安局大数据基座信息化政府采购项目和重庆城口(陕渝界)至开州高速公路AB段机电工程施工BJD合同段两个项目验收并达到收入确认条件,该两项目规模较大,合计确认收入3.86亿元,导致基数较高。2.营业成本较上年同期减少36.51%,主要原因是营业收入减少导致营业成本同步减少。3.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变动134.36%,主要原因是本期利息收入增加所致。4.其他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92.56%%,主要原因是本期收到政府补助减少所致。5.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变动-174.01%,主要原因是上年同期应收款项催收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单项计提的应收款项收回较多冲减坏账准备2,255.51万元。6.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变动-128.02%,主要原因是合同资产期末余额较期初减少,相应冲回资产减值损失所致。7.其他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92.56%,主要原因是报告期政府补助较上期减少。8.营业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49.66%,主要原因一是本期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二是信用减值损失变动所致。9.营业外收入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加的原因系本期清理长账龄且不再需要支付的应付账款106万元。10.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43.39%,主要原因一是本期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二是信用减值损失变动所致。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22%,降幅低于净利润的下降幅度,主要原因是上年同期应收款项催收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单项计提的应收款项冲回坏账准备2,255.51万元,形成非经常性损益净额1,917.18万元。12.基本每股收益0.11元/股,较上年同期下降59.26%,主要原因一是上市募集资金致使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同比增加31.11%,二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44.74%,以上因素综合影响所致。 (2) 收入构成 1.智慧交通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同比减少40.04%,主要原因一是现阶段市场竞争加剧,项目承揽压力增大;二是本年确认收入的单项目合同额较上年大幅下降。2.商品销售及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减少37.45%,主要原因是本期商品销售各项目体量较小,上年成都市公安局大数据基座信息化政府采购项目确认收入 2.08亿元,该项目体量较大,占上期商品销售及其他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3.89%。3.公司在各地区营业收入、毛利率的波动主要是由于公司在不同地区完成验收并确认收入的项目金额、毛利率存在差异所致。公司主要从事智慧交通系统集成、智慧交通技术服务等业务,通过市场竞争性招投标或洽商方式取得业务订单,受地区地理环境、经济发展、财政预算等因素影响,公司在不同地区取得的项目类型、项目合同金额、项目毛利率不同。系统集成项目通常采用项目总承包制,不同项目的周期及金额会随着项目规模及内容的不同而出现较大的差异;同时公司采用终验法确认收入,在各地区实现的收入、业务毛利率取决于当年在该地区完成验收项目的合同金额和毛利率,尤其是单笔合同金额较大的项目确认收入,会对当年该地区收入、毛利率情况影响较大。因此,各地区不同年度之间收入、毛利率的波动均属于公司业务开展中的正常情形。 3、 现金流量状况 4、 理财产品投资情况 单项金额重大的委托理财,或安全性较低、流动性较差的高风险委托理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