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双鹭药业(002038)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4-12-31
信息来源2024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中国医药行业在政策调整、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创新的多重驱动下,呈现出政策主导下
  改革持续深化、行业出现结构性分化、创新与研发正在聚焦前沿技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特点。医药行业属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国家扶持政策较多,也因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需求旺盛,从中长期看仍属于朝阳产业,但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因集采逐年下降,企业的经营利润大幅减少,未来也将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动力。健康产业的需求将随着老龄化发展以及疾病谱的变化不断提出新的需求,企业应该调整发展方向以适应这种变化。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我国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稳步增长,其中 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总量也将不断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医疗健康需求也将更加迫切。现阶段我国医药工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持续深化改革为医药创新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机遇。集采政策的常态化,加速了药品价格下降,同时也促进了药品创新及差异化营销。创新药国家医保谈判已成常态,加速了国产创新药商业化进程,各医疗医药及商业领域的企业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医药工业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进一步促进医药工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同时,创新药行业作为医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工业的研发创新为创新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鼓励支持企业立足本土资源和优势,面向全球市场,紧盯新靶点、新机制药物开展研发布局,积极引领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药品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数量进一步增加。目前市场从无限增长到有限存量竞争,传统的盈利模式遇到了挑战。近几年国家陆续发布多项政策,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医药工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围绕新机制、新靶点药物的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不断取得突破,生物医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合成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用于制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生物技术日渐成熟,为医药工业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提供了广阔空间。国家陆续出台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政策,国家医保局等部门陆续组织了十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涵盖了抗感染、抗过敏、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精神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目前国家集采已全面覆盖 37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过 50%,多家竞争的产品降价幅度多数超过了 80%,第十批集采进一步扩大降价幅度并引发更多社会关注。国家医保局明确提出,到年底每个省份的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累计达到 450种,其中省级集采药品应达到 130种,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均应有所覆盖。国家医保局可能会优化政策组合措施,关注社会关切。同时,国家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出现常态化趋势,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范围进一步扩大,中选药品平均价格降幅超过 50%,仿制药的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行业内重新洗牌,倒逼企业向创新转型。医保支付改革继续推进,DRG/DIP支付方式逐步覆盖全国;新药审批加速,2024年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超 20款 1类新药,肿瘤、自免领域占比超 60%,审评时限缩短至 6-8个月。同时行业内的合规监管也呈现趋严趋势,医药反腐持续深化,销售费用率普遍下降5-10个百分点,企业学术推广成主流模式。
  2024年行业收入预计达 3.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 7%),虽然增速放缓但结构在不断优化。创新药PD-1等热门靶点竞争白热化,双抗、ADC、CAR-T等新兴疗法商业化明显提速。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正逐年加大,创业期的研发企业融资环境却面临寒冬。目前 ADC药物国内在研管线占全球 40%,基因编辑领域首个 CRISPR基因疗法临床试验获批(针对β地中海贫血);GLP-1类药物如司美格鲁肽类似物出现企业扎堆申报,减重适应症成新挑战战场。License-out爆发,2024年出现超 15笔海外授权交易,总金额破 50亿美元。近几年医药行业的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PD-1、CD19 CAR-T等赛道内卷,医保谈判价格降幅大,挤压企业盈利空间。在供应链安全方面存在隐忧,高端培养基、色谱填料、检测试剂等仍依赖进口,地缘政治加剧有断供风险。医保支付能力受限,目前国内商业保险渗透率不足 10%。
  2025年中国医药行业预计将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迎来深刻变革。医药行业将在深化改革和规范化下不断发展,集中招标采购将继续呈现常态化,集采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仿制药的利润将进一步被压缩。医保支付改革将继续推进,DRG/DIP支付方式全国推广,推动医院优先选用高性价比药品。医药行业的监管将继续升级,ICH标准全面接轨,临床试验质量要求提高,MAH制度(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强化全生命周期监管。创新药与生物技术将出现爆发式增长,mRNA技术应用从疫苗扩展至肿瘤治疗,国内企业加速布局。AI赋能药品研发全流程,包括 AI辅助药物设计、智能生产(MES系统)、数字化营销等。同时企业并购、跨界竞争将加剧,互联网巨头(阿里健康、京东健康)通过线上诊疗+药品零售切入慢病管理,传统药企将加速数字化转型。国内创新同质化、靶点扎堆、企业内卷将会加剧。
  2025年的中国医药行业将呈现“创新驱动、政策主导、全球化竞争”的特征,企业需在研发效率、成本控制与合规经营之间找到平衡,方能抓住行业洗牌中的机遇。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60,419,604.31元,同比下降35.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065,657.76元,同比下降117.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2,336,980.01元,同比下降64.7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25,487,183.11元,同比下降51.00%。公司全年研发投入共计 283,075,167.99元,同比下降24.91%。
  2024年公司积极适应医药行业政策和市场变化,积极应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带来的药品盈利空间被压缩、市场被重新划分的变化,继续调整营销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继续加大对创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力度,积极推进重点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进程。针对国内疾病谱的变化调整布局公司新产品开发,产品开发从治疗领域向防治结合领域拓展,以适应未来老龄人口基数大、健康需求旺盛的特点。公司积极抓住季节性疾病发病特点加强对重点产品的市场推广,继续推进电商合作业务,电商销售业务得到快速发展。
  公司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和生产质量体系建设,确保了公司在政策市场急剧变化的大环境下的平稳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产品储备,为公司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转至双鹭药业(002038)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