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ST京蓝(000711)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4-12-31
信息来源2024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工业固危废资源化利用行业与铟行业
  1、工业固危废资源化利用行业
  工业固危废资源化利用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技术将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转化为可再生资源或能源的过程,涵盖金属回收(如铟、铜等)、建筑材料生产、能源再生等领域。工业固危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不仅有助于减少环
  境污染,还能通过资源回收创造经济价值,是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固危废资源化利用行业呈现弱周期性,其需求与环保政策力度、工业产能扩张紧密相关。例如,经济下行期可能减少工业产废量,但“双碳”目标下的长期政策支持(如《“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抵消了部分波动。此外,行业技术门槛较高,资金密集属性使其集中度逐步提升,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扩张增强抗周期能力。当前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工业固废处理及资源化的标准愈加严格,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工业废物及资源化的处理工作,固危废资源化利用行业将在政策红利下进入高质量发展期。综上,工业固危废资源化利用行业经历了显著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扩展,正在向智能化、全产业链整合及国际化(技术输出)方向发展。
  2、铟行业
  铟(In)是一种稀散金属,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如 ITO靶材用于液晶显示器)、半导体、光伏电池及合金制造等领域。全球铟资源储量有限,中国是主要生产国,占全球产量的 60%以上,主要从锌冶炼副产品中提取。近年来,随
  着新能源、柔性屏幕等新兴产业的崛起,铟的需求呈现增长趋势,但受制于资源稀缺性和提取技术复杂度,供应端存在瓶颈。未来铟行业需突破资源约束,发展深海开采和高效回收技术,同时拓展在钙钛矿电池等新兴领域的应用。铟行业目前处于技术升级与产业链整合阶段。早期以初级资源开采和粗加工为主,近年来随着高纯度铟提纯技术和循环利用技术的突破,行业逐步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例如,电子废弃物中铟的回收利用成为新兴方向,与固废危废资源化行业形成协同效应。铟行业具有强周期性,其价格和需求受下游电子、光伏等高科技产业景气度影响显著。例如,液晶面板需求波动会直接影响铟价。此外,政策对稀有金属出口的限制(如中国配额管理)及环保要求也加剧了市场波动。
  3、工业固危废资源化利用行业与铟行业的协同
  资源协同:铟作为电子危废中的重要金属,其回收依赖固危废资源化技术,两者在电子废弃物处理领域形成产业链互补。
  政策协同:均受益于绿色循环经济政策,如《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将资源循环利用列为重点支持方向。
  市场协同:铟的高价值回收为固危废企业提供利润增长点,而固危废行业的技术进步提升铟回收效率。
  公司控股子公司云南业胜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业胜”)掌握的铵络分离及稀散元素高效回收创新技术体系使得公司在工业固危废处置及资源综合回收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固定资产投资额
  和生产成本,有效提高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市场竞争力。报告期内,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法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分类与代码目录》的修订、《“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出台明确了光伏组件、风机叶片等新型固废分类代码,结合《固废法》既有分类管理要求,提升了工业固废管理精细化水平,为危废资源化企业提供更清晰的处置依据。商务部等九部门“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重点培育规范化回收主体”的政策推动了固废收集、运输环节的标准化建设,降低非法倾倒风险,结合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明确要求完善锂电池拆解、材料回收等标准,推动钴、镍等稀有金属的规范化回收。铟作为稀有金属,在光伏、电子等领域应用广泛,相关回收技术标准的提升将提高铟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降低对原生矿产的依赖。《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废旧光伏组件资源化利用,而光伏薄膜电池(如铜铟镓硒电池)的回收需求将随政策落地显著增长,推动铟资源回收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这些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工业固废处理的责任主体和处理标准,推动了行业的规范化发展,特别是对资源化利用的鼓励政策,促使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资源化利用效率。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淘汰了部分技术落后的小型企业;另一方面,为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提供了更多市场机会。公司积极响应政策要求,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处理工艺,进一步巩固了行业内的市场地位。
  (二)土壤修复行业
  中科鼎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环境修复工程,包括土壤修复、地下水治理、固废处理等领域。该行业属于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服务于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矿山生态修复、城市污染治理等领域。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
  的重视,环境修复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成为环保产业中增长较快的细分领域之一。环境修复行业涵盖土壤修复、地下水治理、生态修复、固废处理等,主要服务对象:包括政府机构、工业企业、矿山企业、房地产开发商等,行业高度依赖政策支持,国家出台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环境修复行业目前处于成长期,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相关政策持续加码,推动行业快速发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历史遗留污染问题逐渐显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需求不断增长,修复技术方面也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向生物修复、原位修复等高效、低成本技术方向发展,随着行业标准的提高和监管趋严,技术实力强、资金雄厚的企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环境修复行业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周期和项目驱动性周期:政策性方面行业发展与国家环保政策密切相关,例如,“土十条”(《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政策的出台直接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项目驱动性方面:环境修复项目通常具有周期长、投资大的特点,项目的启动和实施进度会影响行业的短期波动,但是行业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较小,主要依赖于政策支持和环保刚性需求,具有较强的抗周期性。近年来政府部门持续加大土壤保护和修复力度。目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土壤污染问题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因此,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土壤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综合治理措施,持续加大土壤保护和修复力度。从“十三五”规划首次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写入五年规划,到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再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最终上升到法律层面。《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颁布实施使得土壤污染防治有了专属法律依据,相关配套法规政策也陆续出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序进行。中科鼎实基本面满足修复行业的发展水平,中科鼎实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和专利,尤其在复杂污染场地的修复技术上具有明显优势。公司成功完成了多个大型环境修复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处理高难度项目的能力。作为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公司在政府和企业客户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和信任度。在土壤修复和地下水治理领域,中科鼎实是行业内的主要竞争者之一。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资源回收及综合利用 销售量 吨 416.5778   100.00%生产量 吨 456.6726   100.00%库存量 吨 40.0948   100.00%资源回收及综合利用 销售量 KG 114,984.257   100.00%生产量 KG 115,636.920   100.00%库存量 KG 793   100.00%资源回收及综合利用 销售量 金吨 1,295.481   100.00%生产量 金吨 1,299.534   100.00%库存量 金吨 171.325   100.00%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本期新并购的云南业胜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业胜”)、个旧兴华锌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个旧兴华”)从事的生产销售业务。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和产品分类
  1. 资源回收及综合利用行业成本构成包括直接原材料,辅助材料、人工费,制造费用等。
  2. 土壤修复行业成本构成包括劳务成本、材料成本、机械租赁成本、工资社保及现场经费等。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本公司2024年度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共13户,本年度合并范围比上年度增加10户,减少6户。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从事的工业及城市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及二次资源综合回收等业务主要由公司并购的控股子公司云南业胜环境资源
  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业胜”)、个旧兴华锌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个旧兴华”)承接。报告期并购公司的收入,利润情况,详见第十节 九、1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致,本期主要是职工薪酬,股份支付费用等日常费用财务费用 1,649,429.36 374,196,170.77 -99.56%2023年系破产重整借款利息形成研发费用 15,471,016.01 21,408,338.81 -27.73% 系研发投入减少所致
  4、研发投入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农药行业场地异味清除材料与控制技术 进行农药场地异味物质识别,异味扩散控制功能材料和抑制剂的研发,原位源清除技术的开发以及治理效果评估方法的建立,形成可推广的异味物质识别-治理管控-削减效果评估全过程技术体系。 已完成中期汇报 "1、系统调研农药生产工艺和生产排污过程,初步筛选农药场地异味物质,结合现场实测建立异味物质化学组成多层次清单,揭示典型异味物质衰减和释放机制;
  2、研发用于非扰动场
  地的长效控制生物降
  解材料和扰动场地的
  高稳定异味抑制剂;
  3、开发电-热耦合原
  位化学清除、空气注入-生物刺激和尾气高效净化技术和模块化装备,以及覆盖封闭、快速阻控技术和装备,构建异味物质“源—界面—空气扩散”全过程治理技术和装备体系;4、通过示范工程验证,建立异味物质识别-治理管控-削减效果全过程评估体系,为农药场地异味物质控制和治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提升公司在农药类场地修复过程中针对异味物质管控的能力,强化该类型项目的中标能力。复合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热处理耦合修复技术与装备 "针对我国卤代烃、石油烃和多环芳烃复合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原位热处理能耗高、化学/微生物修复效率较低、单一修复技术应用范围受限等问题,研究复合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扩散通量与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及温度时空分布的耦合作用规律;热强化与污染物物理迁移、化学转化、微生物降解等过程协同作用机制;土壤理化和生物特性及次生污染特征的动态变化规律。" 已完成中期汇报 "1、构建复杂地层温度场-多种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扩散通量数值模型;2、研发适用于不同复合有机污染场地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原位热处理耦合修复技术和装备,并进行规模化示范验证,形成高效节能的原位热处理耦合修复技术体系;3、建立原位热处理耦合修复能效与可持续性量化评估方法,编制技术规范和操作指南。第" 提升公司在复合有机场地修复,特别是针对地下水的拖尾反弹问题的治理能力。强化该类型项目的中标能力。东北老工业基地重金属污染场地防治及安全利用集成技术与工程示范 "针对东北有色采选、冶炼、化工及材料行业的重金属污染场地。集成有机无机修复药剂,高国产化率高效率的新型均混装备,针对东北特征和重金属污染特征的评 已立项,第四年实施中 "1、开发无机固废基稳定化材料、生物质改性稳定化材料、高靶向稳定化多材料组配;2、开发原位固化/稳定化均混装备、异位固化/稳定化组合工艺智能控制装备;3、 本课题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典型重金属场地研究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对于公司掌握东北重金属污染特点以及适用性强的修复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后期在估方法等诸要素,形成高效率、高稳定性、高效能的技术装备技术体系,最终形成规模化示范工程。"   稳定化效果方法与监测技术和场地再开发安全利用评估方法" 东北区域的项目开拓也具有重要意义。西北煤化工场地污染综合防治集成技术与工程示范-西北煤化工污染场地规模化修复工程示范 根据典型煤化工场地污染特征,优化并集成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吸附-降解-生物强化相耦合的原位修复工艺参数,开发修复技术方案筛选的决策支持系统,结合场地再开发安全利用的评估方法,构建可复制推广的适合西北生态脆弱区特点的煤化工有机污染场地污染治理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体系。 已立项,第二年实施中 针对西北生态脆弱区3 块不低于5万平方米的煤化工场地开展修复示范研究,评估修复药剂的有效性、稳定性、生态安全性,验证吸附-降解-生物强化相耦合的原位修复技术及装备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环境友好性,以及煤化工场地修复后效能评价与场地再开发安全利用评估方法的有效性、适应性。最终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西北煤化工场地综合防治集成技术体系。 运用吸附-降解-生物强化耦合修复技术提升公司在煤化工场地修复的治理能力,扩展公司核心技术体系,积累相关修复经验,强化该类型项目的中标能力。高浓度原油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技术评估与示范 本课题依托广州某油渣倾倒场地中的土壤或固废-土壤混合物,开展小试和中试研究,确定不同类型污染土壤前处理、热脱附修复方法,同时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通过中试获取热脱附设备最佳运行工况参数,评估土壤修复效果、处理能力、能耗及二次污染情况,建立一套用直接热脱附设备处理原油污染土壤的技术方法 已立项,实施中 本课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开展原油污染土壤的直接热脱附可行性研究与综合评估;第二阶段为油泥/油渣的间接热脱附处理可行性研究。 本课题直接依托于广州在施项目,研发成果不仅可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也可为此后同类型场地的投标及实施工作积累经验。大湾区污染场地安全利用与监管技术成套化工程应用示范 "选择以敏感和非敏感综合用途的污染场地进行修复工程示范,建成综合用途的污染场地安全利用保障技术与集成工程示范样板。" 已立项,实施中 完成2个粤港澳大湾区典型污染场地工程示范,场地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率达到80%以上,土地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地下水达到安全利用水平。
  5、现金流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由于收支货款、工程款等日常经营所致。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系对外投资支付所致。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2023年筹资金额大主要系收到破产重整投资人的投资款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资产减值 -53,820,981.68 40.35% 合同资产,存货,应收款项减值 否营业外收入 2,644,550.92 -1.98%   否营业外支出 1,830,141.27 -1.37%   否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资款,日常经营等原因应收账款 316,743,865.备形成合同资产 176,615,198.固定资产 144,064,305.其他应收款 79,578,861.0商誉 179,033,613.长期应付款 72,618,666.3款预计负债 20,000,000.0境外资产占比较高□适用 不适用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公司资产抵押、质押、冻结的详细情况详见第十节、七、31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置,二次资源综合回收;矿产品收购、销售 收购 70,570,2四家公司 新材料技术研发、有色金属压延加工、固体废物治理、金属材料制造、选矿等 收购 26,423,70 100.00% 自有资金 无 长期 股权 已完成过户   -52,48 否2024年09月27日 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铟靶科技(云 电子专用材料 新设 44,000,000.0 100.00% 自有资金 无 长期 股权 设立完成   -541,935. 否2024年02月20 巨潮资讯网南)有限公司 研发、销售等   0               67   日 www.cninfo.com.cn合计 -- -- 325,994,050.91 -- -- -- -- -- -- 0.00 15,480,70 -- -- --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适用 □不适用则,以及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 否报告期实际损益情况的说明 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交易实际损益为 821万元套期保值效果的说明 充分发挥套期保值功能,降低原料等市场价格波动对公司生产经营成本及主营产品价格的影响,提升公司整体抵御风险能力,增强财务稳健性。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 自有资金报告期衍生品持仓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的具体情况请见公司披露的《关于开展期货及衍生品交易业务的公告》。已投资衍生品报告期内市场价格或产品公允价值变动的情况,对衍生品公允价值的分析应披露具体使用的方法及相关假设与参数的设定 公允价值根据中联金市场期末报价,未确定参数。公司报告期不存在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4年10月31日 深交所互动易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机构、个人 全体投资者2024年三季度报告业绩说明会 http://www.cninfo.com.cn/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转至*ST京蓝(000711)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