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北人(688218)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AI+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系统集成,围绕、汽车、航空航天、船舶重工、军工等高端制造业,为客户提供智能化工厂从0-1的产线建设服务,包括:数字化咨询、机器人智能化自动化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数字化软件、智能物流系统等。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焊接生产线、柔性自动化焊接生产线、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智能化焊接装备、激光加工装备、抛光打磨装备、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数字化车间的研发、设计、生产、装配及销售,提供集“产品+技术+服务”的交钥匙工程服务,已发展成为全球化的汽车零部件制造装备和智能产线领域的领先企业。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院士工作站”“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智能制造服务机构领军企业”“江苏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优秀服务商”等荣誉资质或称号。 公司秉承“专业所以自信、创新引领发展、敬业开拓市场、责任铸就品牌”的经营理念。遵循国家“十四五”规划,紧跟“双碳”政策指引,充分利用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相关技术和经验,发掘公司第二增长曲线,推动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实现以“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业务”为根基,以“储能产品及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业务”为提升的双产业布局。 2024年度,公司在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业务不断探索和创新,持续精进,利用在国内长期积累的行业经验拓展海外市场,并获得全球化汽车零部件头部客户的高度认可,展现了良好竞争优势,快速在国际舞台上初露头角,取得良好开局。报告期内,公司于墨西哥、欧洲的首批项目顺利启动。公司的专业能力、执行能力赢得了行业及客户的广泛好评,荣获誉有机器人行业“诺贝尔”的恰佩克奖的“年度卓越品牌奖”、“2023智能工厂非标定制自动化集成商百强”、“凌云2024年优秀供应商奖”等诸多荣誉奖项。 2024年度,公司推出了新产品“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BR-InMan)”,主要用于船舶、电梯、重钢等行业的小批量多品种焊接场景。产品基于国产开源大模型构建焊接工艺推理引擎,采用3D视觉、熔池图像等多传感融合技术,采用人工智能算法自主规划机器人运动轨迹,实现最优的综合性能,适应复杂焊接场景。在“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上公司分享了BR-InMan的核心技术研发,为公司在智能焊接机器人产业的竞争中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第四届苏州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公司成为“苏州市人形机器人生态联合体发起单位”之一,助力构建繁荣活跃的产业生态。公司“基于AI大模型的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相关项目成功入选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协同攻关项目。 在2024中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峰会上,公司电池托盘自动化产线工艺规划及案例得到行业客户的高度认可。公司自主研发夹具柔性化控制方案,为传统的焊接工作站提供了全新、高效的解决方案。公司的SCADA+系统凝聚了北人丰富的产线经验,解决生产现场遇到的各种难题,服务了众多优质头部客户。 2024年度,储能业务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公司持续升级迭代产品,强化服务能力,努力开拓市场。在储能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多个储能项目陆续签约、落地、并网,初步实现了物流、产业园区、制塑等多领域布局。作为高效、智能、环保、安全的智能制造企业,北人绿能储能PACK智能制造车间入选2024年苏州市级示范智能车间,相继获得了“中国新型储能百大品牌”、“2024年度最佳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奖”、“2024年度最佳新锐企业奖”等诸多荣誉,展现了行业与客户给予公司的高度认可。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9,921.67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4,519.84万元。在行业整体承压、市场环境较为低迷的严峻形势下,公司顶住多重压力,通过精准的战略调整和全员高效协同,展现出强劲的抗风险能力与经营韧性,公司以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表现为企业稳住了发展基本盘,核心业务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客户黏性持续增强,在供应链波动中保障了关键项目的稳定交付,同时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成本优化,现金流保持健康状态,为新一轮周期积蓄了转型升级的动能。公司获评由苏州工业园区高贸区管理委员会颁发的“经济贡献卓越单位”。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和布局以下工作: 1、积极布局和开拓海外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发掘新的业绩增长点,完成了香港北人、墨西哥北人和德国北人的设立,北美及欧洲市场正全面开拓并快速取得重要业务进展。 报告期内,公司海外订单获取良好,为公司开拓国际市场打开了良好开端,客观展现出了公司在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优势和公司品牌、产品、服务在国内、国际化客户中的认可度和影响力。海外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机遇,公司将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技术和品牌优势,结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策略,实现稳步拓展国内基本盘的情况下,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拓宽公司业绩增长点。 2、积极布局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 随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程的推进,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趋势不断攀升,尤其是在多品种小批量/单件生产的场景中,传统的焊接机器人面临着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等难题。这类场景迫切需要焊接机器人以更加广泛通用的智能化方式来替代人工,满足在频繁切换的工况下作业的需要。公司推行的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是传统工业机器人的系统级进化版本,其核心特点是从专用场景向通用场景的升级。产品融合AI智能决策、多模态传感、焊接工艺推理和运动规划等功能模块,实现工艺智能化、轨迹自动化、编程柔性化、软件平台化,应用敏捷化,全面提升作业规划的精确度、场景适配能力和机器人柔性作业能力,满足复杂结构件高质高效焊接的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第一代产品开发测试和客户试用,目前已实现小批量投产和客户小批量交付应用,评价积极良好,2025年公司将持续加大产品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力度。 (二)储能产品及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业务 在工商业储能业务领域,公司实现了“产品设计—产线研发—供应链—规模化制造—资产持有—资产运营”一体化的商业模式。 在产品、产线、供应链和规模化制造方面,依托公司原有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领域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管理优势,公司推出的储能产品具备安全、稳定、高效、长寿等优势。在资产运营方面,公司与参股公司生利新能深度绑定合作,协同进行客户开发及全生命周期的资产运营。在资产持有方面,公司主要推行以下两种模式,第一,由公司体系内的项目公司自行持有部分储能资产,该部分资产可以结合商业模式、市场开拓情况作为中转资产,后续再行对外转让,也可以由相关项目公司阶段性持有;第二,公司与产业资方、产业基金等资金实力较强的专门资方进行战略合作,由其购买承接公司储能产品进行资产长期持有赚取收益。 报告期以来,储能行业阶段性调整及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市场竞争加剧,价格大幅下降,储能业务和效益较大偏离预期。2024年度公司以风险管控为核心,实施谨慎的发展战略,适度放缓了客户开发节奏,强化运营管理能力,提高对客户的风控门槛和业务风险评估,严控新增投入和资产持有规模。同时持续深化技术迭代与供应链协同,夯实核心竞争力,并根据自身和市场情况合理调节业务节奏和调整业务规划。 (三)积极关注未来机遇,进行业务储备 公司秉承“专业所以自信、创新引领发展、敬业开拓市场、责任铸就品牌”的经营理念。遵循国家“十四五”规划,紧跟“双碳”政策指引,充分利用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相关技术、经验和资源,通过投资紫熹阳通航,培育挖掘低空经济领域的潜能与协同发展机会,探索“飞行+文旅”的新型商业模式,储备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点,助力公司整体发展战略。 (四)新产品研发情况 公司开发的新产品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BR-InMan”,主要用于电梯、船舶、重钢等行业的小批量多品种焊接场景,这类场景要求机器人能够自适应工件的尺寸、形状、材质等变化。 产品以国内开源大模型驱动机器人焊接工艺数据推理系统和机器人运动规划系统,推进焊接工艺和焊接轨迹的全面自主化,该智能化焊接系统拥有更丰富的技能、更卓越的智能、更灵活的机能,集成了焊接工艺专家库BR-iWeld、视觉融合感知与智能轨迹规划系统,自动生成最优工艺参数和焊接程序。 为了应对场景变化,产品沿用了“感知-决策-执行-反馈”机制,首先结合多种传感器对工件、环境进行信息感知,然后将信息输入给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开发的工艺模型和规划模型,进行焊接工艺和机器人动作的决策并下发给机器人执行相应的动作,同步收集焊接结果反馈给工艺模型和规划模型进行学习自优化,从而不断提高产品的适应性和通用性。产品具有以下核心技术特点:多模态感知:采用3D视觉、熔池图像等多传感融合技术,准确识别不同材料组合、结构形状及工作环境的变化,精确识别焊缝位置、形状、坡口角度等信息,动态补偿工件装配误差,适应复杂焊接场景。 智能化决策:基于国产开源大模型构建焊接工艺推理引擎,结合工艺知识图谱的机理约束,生成准确、可靠的焊接工艺参数;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焊接过程数据,自动调整焊接参数,提高焊接质量,减少缺陷产生。 执行规划模型:综合考虑焊接过程的变形、避障和效率等因素,采用人工智能算法自主规划机器人运动执行轨迹,同时积累焊接经验数据,为后续的焊接工艺改进提供支持,不断提高焊接质量。 学习反馈优化:实时监控过程参数并调整工艺参数,焊接参数和结果反馈至工艺模型和规划模型进行优化训练。 公司从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先进制造工艺等多个方面持续开展研发工作。通过持续的研发实践,不断探索行业技术前沿,在多项核心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在IOT系统软件开发平台、2D/3D视觉系统、激光工艺应用、机器人焊缝打磨及智能机器人焊接等方面进一步掌握相关核心技术。 (五)人力资源建设情况 人力资源规划层面,以公司人才战略为指向,结合业务短期和长期的需求,对公司现有组织、团队、人才进行梳理盘点和优化,从而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公司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健康发“董事长面对面”,发掘高潜人才,为“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提供实践平台,助力公司的人才梯队建设。 公司开展专业人员技术等级盘点,结合盘点结果,设计年度发展要点。针对管理者设立领导力发展项目,针对技术人员进行岗位胜任力培养,针对新入职人员进行基础素养和专业能力培训,另外公司同样重视员工跨团队专业分享,提升技术和素质培训。 为了更有效地激励和保留关键人才,公司构建了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具体而言,员工除了获得具有竞争力的基本薪资外,还可以享受年度奖金、年度调薪、项目绩效奖金、股权激励计划等多种形式的回报。通过这些激励措施,不仅提升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更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为支持海外业务发展,精准匹配人才,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人才数据库和胜任力模型,通过管理者胜任力、出海意愿度、外派人员胜任力等测评工具,对拟外派员工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盘点,确保将最合适的人才派遣到最合适的岗位,实现人岗匹配,提升海外团队的整体效能;开展跨文化和语言培训促进文化融合、编制出海手册和提供一站式贴心服务、进行法律法规审查,确保企业运营合法合规,规避潜在风险,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报告期内,公司如期启动北人未来星入职集训,持续为北人输入“靠谱”的优秀人才。举办“校企联动-江苏北人ESG先锋校园”活动,赋能苏大学子,搭建校企合作桥梁。公司蝉联“大苏州最佳雇主”企业,并荣膺“2024最具发展潜力雇主”企业。 (六)重视信息披露,保持良好互动的投资者关系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健全并完善公司制度,规范三会运行,健全公司信息披露工作,加强信息披露透明度,规范公司运作,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同时公司加强投资者关系维护工作,召开年度、半年度、三季度业绩说明会,接待投资者来访调研,接听投资者来电,上证e服务问答等多种渠道与投资者进行交流互动,保证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交流的畅通,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经营情况的了解。2024年度,公司荣获“同花顺上市公司年度评选TOP300最具人气上市公司”。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