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普集团(601689):公司深耕汽车零部件领域 看好公司机器人执行器业务前景

时间:2025年01月24日 中财网
结论与建议:


  公司业绩:公司发布2024 年业绩预告,预计2024 年录得归母净利润28.55-31.55 亿元,同比增长32.8%至46.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5.87-28.87 亿元,同比增长28.0%至42.8%,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其中,Q4 单季度归母净利润6.21-9.21 亿元,同比增长12.2%至66.4%;扣非归母净利润5.64-8.64 亿元,同比增长8.3%至66.0%。公司业绩符合预期,首次覆盖,给予“买进”的投资建议。


  公司深耕汽车领域,客户矩阵持续扩容: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早年主要经营为燃油车内饰、橡胶减震等产品,后续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拓展至汽车底盘、热管理等业务。公司紧抓国内汽车产业浪潮,实现第一大客户从上汽通用(合资)到吉利(国产)再到特斯拉(新能源)的转变。得益于产品和客户矩阵的不断丰富,公司整体收入从2019 年的53.6 亿元增长至2023 年的197.0 亿元,期间CAGR 达38%;归母净利润从2019 年的4.6 亿元增长至2023 年的21.5 亿元,期间CAGR达47%。分板块看:


  1)内饰业务:公司业务基本盘,近年来增长迅速。内外饰件是车身系统的重要组成,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阶段,消费者对驾乘舒适性、隔声降噪提出更高要求,使得汽车内外饰持续升级,单车价值量不断提高。内外饰件是公司一直以来的优势业务,公司产品包括汽车门板、顶棚、主地毯、隔音隔热件、行李箱隔音件等隔声降噪内饰产品,以及密封条、装饰条等外饰类产品,能够提供系统性的声学解决方案。相较于同类企业,公司掌握VOC 环保材料技术,能够有效控制车内VOC 排放;同时实现从纤维到成型到组装的产业链一体化,具备一定成本优势。收入方面,公司内饰业务从2019 年的16.5 亿元增长至2023 年的65.8 亿元,期间CAGR 达41%;2024H1 实现收入39.1 亿元,YOY+24.3%。


  2)轻量化底盘系统:收购福多纳完善布局,业务实现快速增长。轻量化底盘是当前汽车行业的主要趋势,能够在保证车身强度的同时,提升汽车的续航,从而减少燃油或者电池消耗。公司2003 年启动轻量化悬挂系统项目,2017 年收购福多纳进一步完善底盘布局,目前已经掌握高压铸造、真空铸造等六大轻合金核心工艺,覆盖盖一体式/分体式铝副车架、空心结构件、转向节等产品。同时公司能够与整车厂实现同步开发,并在宁波、金华、长兴、重庆、波兰、墨西哥等地建设工厂,适配全球客户。从业绩来看,公司轻量化底盘收入从2019 年的10.5 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61.2 亿元,期间CAGR 达55%;2024H1 实现收入37.9 亿元,YOY+31.5%。


  公司在建产能尚未完全达产,未来营收增长可期。


  3)减震器:公司传统优势业务,龙头地位稳固。公司深耕NVH 汽车减震成支承、驱动电机减震器、扭转减震器、副车架支承等。为适应适应汽系统近40 年,产品包括动力总车轻量化、智能化的升级需求,公司持续进行产品研发,材料技术从初代金属+橡胶逐步过度成第三代的轻量化塑料、纤维过+液体,并对有电磁阀的主动减震器进行前瞻研发。得益于产品的持续迭代,公司稳居市场龙头,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 年公司减震器在国内市场排名第一,在全球市场排名第二。收入方面,公司减震器收入从2019 年的23.4 亿元增长至2023 年的43.0 亿元,期间CAGR 达16%;2024H1 实现收入21.4 亿元,YOY+18%。


  4)热管理业务:公司热管理业务主要提供热泵系统总成,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系统,能缓解新能源汽车冬季续航短的问题,主要向特斯拉等客户供应。公司热管理业务收入从2021 年的12.9 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5.5 亿元,期间CAGR 达10%;2024H1 实现收入9.2 亿元,YOY+18.4%。


  2021 年来公司毛利率、归母净利率持续提升:公司毛利率从2021 年的19.9%持续提高至2023 年的23.0%,期间提高3.1pcts,主因内饰、底盘等业务放量,规模效应显着。费用方面,2023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较2021年提高0.8pcts,主因公司加大研发力度,期间研发费用率提高0.6pcts。


  整体看,近年来公司归母净利率保持上升态势,从2021 年的8.9%提升至2023 年的10.9%,期间提高2.0pcts,2024 年Q1-Q3 进一步提升至11.5%。


  加码人形机器人赛道,关节执行器布局领先:公司2023 年设立电驱事业部,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关节等执行器。执行器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由电机、减速机构、传感器、编码器、驱动器、控制器、通讯等多种零部件组成,结构复杂。而人形机器人需要较高的关节协调性和灵活性,所以执行器需要同时满足轻量化、小型化、低功耗等技术指标,这也使得执行器高度集成,技术难度较高。而公司一方面具备永磁伺服电机、无框电机等各类电机的产研能力,另一方面具备各类研发资源及测试资源的整合经验,因为我们认为公司在该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从产业布局看,公司是特斯拉的核心供应商,在汽车领域有深厚的合作基础,有望于人形机器人领域再次合作;此外,2024 年1 月公司就已经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机器人电驱系统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书》,拟投资50 亿元建设机器人核心部件生产基地,在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企业中布局领先。根据2024 年业绩预告,公司电驱系统正式投产并开始交付产品,我们看好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量产浪潮中领先。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 年公司实现净利润30 亿元、37亿元、45 亿元,yoy 分别为41%、+21%、+23%,EPS 为1.8 元、2.2 元、2.7 元,当前A 股价对应PE 分别为36 倍、29 倍、24 倍,我们看好公司智能汽车+电驱双产业发展,对此给予公司“买进”的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人形机器人落地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
□.赵.旭.东    .群.益.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