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科通信(688702):加码研发投入力度 高端旗舰芯片已小批量交付
事项:
公司公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0.82亿元,同比增长4.2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826万元,同比减少249.52%。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23亿元,同比减少12.3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20万元,同比减少150.42%。公司2024年度拟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平安观点:
持续加码研发投入力度,利润端阶段性承压: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0.82 亿元( +4.28%YoY ) , 归母净利润为-6826 万元(-249.52%YoY),主要是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导致。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是40.11%(+3.85pct YoY)和-6.31%(-4.43pctYoY)。受新产品经下游用户陆续验证导入、产品销售结构调整、部分产品生产模式调整等因素影响,公司的毛利率水平有所改善,综合毛利率实现小幅提升。从费用端来看,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49.12%(+7.21pct YoY),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78% ( -0.10pct YoY ) 、5.70% ( +0.24pct YoY ) 、0.03%(-2.26pct YoY)和39.61%(+9.33pct YoY)。2024年公司的研发费用达到4.28亿元,增长36.40%,公司持续加大高端领域芯片的研发投入,积极推进中低端产品裂变与迭代升级,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导致利润表现承压,预计随着产品的进一步升级和丰富完善后,能够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动能。2025Q1 单季度, 公司实现营收2.23 亿元( -12.30%YoY , -18.71%QoQ ) , 归母净利润-1520 万元(-150.42%YoY,-291.63%QoQ)。Q1单季度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44.05% ( +6.08pct YoY , +0.52pct QoQ ) 和-6.82% ( -4.43pctYoY,-9.71pct QoQ)。
持续完善产品线并优化产品性能,高端旗舰芯片已实现小批量交付:从营收结构上看,以太网交换芯片实现营收8.35亿,同比增长5.54%,毛 利率约32.22%,同比提升3.46pct;以太网交换芯片模组实现营收1.26亿,同比减少16.14%,毛利率约68.48%,同比提升5.52pct;以太网交换机实现营收1.03亿,同比增长14.27%,毛利率约60.55%,同比提升5.37pct。公司持续完善产品线并优化产品性能,不断深化与直接客户、最终客户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公司持续推进已处于量产阶段的产品销售,扩大在企业网络、运营商网络、中等规模数据中心网络及工业网络的客户持续深度合作,实现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突破;另一方面,公司把握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新兴领域对高性能交换芯片的需求,积极与新兴场景下的应用客户进行接洽与合作,推动新产品、新客户的导入,加速应用场景落地。公司目前产品主要定位中高端产品线,产品覆盖100Gbps~2.4Tbps交换容量及100M~400G的端口速率,全面覆盖企业网络、运营商网络、数据中心网络和工业网络等应用领域。在高端产品方面,公司面向大规模数据中心和云服务需求,最大端口速率达到800G、交换容量为12.8Tbps及25.6Tbps的高端旗舰芯片于2024年实现小批量交付,交换容量和端口速率等性能将达到国际竞品水平;规模量产的产品中TsingMa.MX产品具备2.4Tbps转发能力,支持国内运营商面向新一代通信技术提出的FlexE切片网络技术和G-SRv6技术。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稀缺的以太网交换芯片设计企业,产品序列丰富,定位中高端市场,产品已作为主要芯片应用于国内主流网络设备厂商的主要产品中。AI产业的爆发引发算力需求,推动数据中心交换机向高速网络通讯设备升级,以太网性价比和生态优势凸显,在 AI网络市场份额有望提升。同时,交换机产业链自主可控需求较为迫切,公司先发优势确立,充分受益于当下国产化的发展契机。随着未来公司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高端芯片出起量及中端细分市场覆盖拓展,营收预计将保持较快增长。由于公司目前暂未盈利,我们选用PS估值。综合公司最新财报,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13.21亿(原值为14.11亿)、17.81亿(原值为19.94亿)、22.85亿(新增),对应4月29日收盘价的PS分别为19.8X、14.7X和11.4X,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的市场份额提升潜力,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核心竞争力风险:如果公司现有的盈利不能保证公司未来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或者出现研发人员流失的情况,都将会导致公司的竞争力下降。(2)尚未盈利的风险:公司尚未实现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主要因为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扩大研发队伍。随着研发投入的进一步提升,若未来产品的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则可能会导致扭亏为盈时点出现延缓,甚至出现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的情形。(3)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公司下游客户集中度较高,若公司主要客户在经营上出现较大风险,大幅降低对公司产品的采购量或者公司不能继续维持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公司的业绩可能会产生显著不利的变化。
□.徐.碧.云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