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科技(300203):科研仪器龙头企业 利润端有望迎来快速释放

时间:2025年06月10日 中财网
核心观点


  公司作为国产科研仪器行业龙头,在国家大力推动自主可控及国产化替代的浪潮下,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展望2025 年全年,随着相关支持政策的深化落实以及下游行业设备更新需求的逐步释放,公司在科学仪器领域的订单获取和收入转化有望实现较快增长。并且,地方政府化债进度加速有望消除公司商誉以及PPP业务对公司业绩的负向影响,为公司业绩修复提供支撑。同时,公司将持续践行降本增效,优化运营效率,盈利能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事件


  近期,公司发布2024 年年报及2025 年一季报


  公司2024 年实现收入36.14 亿元,同比增长13.58%;实现归母净利润2.07 亿元,同比增长164.1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7 亿元,同比增长132.82%;EPS 为0.46 元/股。


  公司2025Q1 实现营收5.47 亿元,同比增长1.38%;实现归母净利润-0.21 亿元,同比增长18.7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31亿元,同比增长15.27%;EPS 为-0.05 元/股。


  近期,公司发布2024 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 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2.50 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为人民币1.12 亿元(含税),不送股,不转增股本,剩余未分配利润结转下一年度。


  简评


  24 年及25 年Q1 业绩符合预期,扭亏为盈后利润快速释放公司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36.14 亿元,同比增长13.58%;实现归母净利润2.07 亿元,较上年同期-3.23 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同比增长164.11%,是公司2020 年以来首次实现盈利;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7 亿元,较上年同期-3.88 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同比增长132.82%。其中公司核心子公司谱育科技实现营收14.5 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公司总营收比例首次超过40%,公司高端分析仪器占比收入持续提升,收入结构优化明显。


  2024 年虽然复杂困难的行业客观形势对公司业务开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公司持续坚持以保障现金流为核心,提高合同质量和营收质量,聚焦科研仪器、生命科学仪器、工业分析仪器等核心仪器业务,适当收缩长期研发布局、服务业务以及盈利能力弱的非高端分析仪器业务,最终实现全年双位数的营收端增长。2024年利润端大幅扭亏为盈主要由于公司聚焦核心业务,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以及合同质量,持续调整收缩业务布局的同时深入践行多项降本控费措施,促进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经计算,公司2024 年Q4 实现营收13.08 亿元,同比增长15.84%,环比增长46.22%;归母净利润0.89 亿元,同比增长160.93%,环比增长23.74%;扣非归母净利润0.60 亿元,同比增长133.97%,环比增长23.74%;公司2024 年Q4 业绩环比改善明显,主要由于部分采购需求在年底集中释放及设备更新政策年底加速落地。


  公司2025 年Q1 实现营收5.47 亿元,同比增长1.38%,Q1 营收增速放缓主要由于Q1 通常是仪器设备行业采购淡季,终端需求存在一定的波动所致;实现归母净利润-2052.84 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527.06 万元减亏18.7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107.04 万元,较上年同期的-3667.13 万元减亏15.27%。其中谱育科技2025 年Q1 实现营收2.07 亿元,实现净利润-288 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减亏。


  展望2025 年,国产替代+化债进度持续加速+降本增效,公司利润有望持续释放聚光科技作为国产科研仪器行业龙头,在国家大力推动自主可控及国产化替代的浪潮下,公司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展望2025 年全年,我们预计公司Q2 业绩因行业招投标恢复节奏较慢,短期业绩增长承压,但展望全年,随着相关支持政策的深化落实以及下游行业设备更新需求的逐步释放,公司在科学仪器领域的订单获取和收入转化有望实现较快增长。PPP 项目对整体业绩的拖累预计将逐步减轻,2025 年至今,地方政府化债进度持续加速,若公司的PPP 项目能够通过地方政府化债减轻公司的债务压力,不仅可以优化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还存在减值冲回增厚利润表的可能性,为公司业绩修复提供支撑。同时,公司将持续推进内部的降本增效措施,优化运营效率,盈利能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布局生命科学赛道,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曲线公司针对临床研究、疾病早期诊断与疾病动态发展研究需求,成立谱聚医疗、谱康医学、聚拓生物、聚致生物四个业务单元,面向临床质谱、细胞分析、分子免疫、核酸分析等场景开展业务。在临床质谱领域,公司旗下公司谱聚医疗已有3 款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2 款微量元素质谱仪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以及47 个试剂证,发布了全自动临床质谱解决方案;在细胞分析领域,谱康医学已发布2 款国产自主可控流式细胞仪,分别为SFLO 系列全光谱流式细胞仪和MSFLOW 系列质谱流式细胞仪;在核酸分析领域,旗下公司聚致生物核心产品GeneTOF 核酸质谱分析系统基于MALDI-TOF 技术平台,于2024 年6 月获NMPA 注册许可,已实现临床检测、农业种质鉴定及病原体多联检等应用场景的规模化落地,其另一产品MEC-1000 核酸片段分析仪采用芯片式毛细管电泳技术,已完成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并首批交付用户试用,支持NGS 建库质控及微量核酸样本分析;在分子免疫领域,旗下公司聚拓生物核心产品ClinCap1000 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通过高分辨率电泳分离技术,在血液病检测场景中实现精准诊断,配套的“血清蛋白测定试剂盒”已取得NMPA 注册许可,另一重点产品SimFlo1000 单分子流式免疫分析仪采用数字化定量检测原理,可检测超低丰度生物标志物,目前该仪器注册工作正在推进当中,未来将重点布局阿尔茨海默病外周血标志物筛查、肿瘤超早期诊断及药物研发靶点分析等高价值场景。公司前瞻性布局生命科学赛道,展望未来,公司生命科学仪器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盈利能力改善,费用管控成效显著,现金流大幅好转


  2024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44.43%,同比增加3.17 个百分点。其中,仪器、相关软件及耗材毛利率为48.50%,同比增加2.77 个百分点;运营服务、检测服务及咨询服务毛利率为37.99%,同比增加6.69 个百分点。费用管控方面,2024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约为16.67%,同比下降约4.21 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约为8.61%,同比下降约2.72 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为11.42%,同比下降约6.05 个百分点。各项费用率的下降主要得益于公司加强精细化管理、优化业务结构和提升运营效率。 2024 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88 亿元,同比增长152.34%,主要系优化业务、产品,人员薪酬、费用支付的现金减少所致。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质量得到显著改善。2024 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140.63 天,同比减少10.05 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275.52 天,同比减少69.86天,存货周转天数为422.34 天,同比减少69.47 天,库存水平控制向好。


  2025 年Q1,公司综合毛利率43.54%(-4.02 pct),销售费用率19.57%(-3.31 pct),管理费用率11.22%(-1.51 pct),研发费用率18.99%(-5.22 pct),财务费用率6.15%(-0.87 pct),公司各项费用率累计下降10.91pct,主要系公司持续提升运营管理效率,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2024 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140.63 天,同比减少10.05 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275.52 天,同比减少69.86 天,存货周转天数为422.34 天,同比减少69.47天,库存水平控制向好。公司其他财务指标基本正常。


  聚焦高端仪器国产化,多重机遇助推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聚光科技作为国产科研仪器行业龙头,入选第八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目前已经拥有国内领先的质谱、色谱、光谱和样品前处理等丰富的技术平台,持续打造“多技术平台-多产品组合-多场景应用”的业务管线布局,面向智慧工业、智慧环境、智慧实验室和生命科学四大板块打造多个应用场景交叉的业务模式。公司作为国产高端分析仪器领军企业,将持续受益于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国产替代加速以及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公司战略聚焦高端仪器国产化,并向“AI+科学仪器+机器人”深度融合的生态化方向升级。PPP 项目对整体业绩的拖累预计将逐步减轻,2025 年至今,地方政府化债进度加速有望消除公司商誉以及PPP 业务对公司业绩的负向影响,为公司业绩修复提供支撑。我们认为,随着国家行业支持政策逐步落地,同时,公司将持续推进内部的降本增效措施,优化运营效率,盈利能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 年实现营收40.66、45.38、50.39 亿元,同比增长12.51%、11.61%、11.04%;实现归母净利润3.20、4.39、5.89 亿元,同比增长54.47%、37.50%、34.12%;对应PE 分别为33.0、24.0、17.9x,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科研仪器行业竞争格局加剧导致的市场竞争风险:公司在仪器仪表行业和科研仪器行业虽然是龙头企业,但仍面临其他厂家的竞争,如果行业竞争加剧,对公司业绩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假设公司2025-2027 年毛利率分别为44.90%、45.50%、46.12%,对应归母净利润3.20、4.39、5.89 亿元,同比增长54.47%、37.50%、34.12%;对应PE 分别为33.0、24.0、17.9x;如果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出厂价下调,假设下调之后2025-2027 年毛利率分别为44.50%、45.00%、45.50%,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7、4.22、5.66 亿元,同比增长48.49%、37.51%、33.92%,对应PE 分别为34.4、25.0、18.7x。


  2)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业务布局覆盖多个细分下游领域,如果下游领域需求不及预期,有可能导致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3)原材料/零部件供应风险:公司作为高端分析仪器设备制造企业,产品核心零部件复杂,对精密加工工艺和供应链稳定性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零部件供应链出现断供的现象,将会对公司产品生产、交付和收入确认造成一定的影响;


  4)产品研发风险:公司布局高端分析仪器行业,产品研发壁垒高,在研的高端仪器产品存在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可能性,存在对公司业绩造成影响的可能性;5)应收账款回款不及预期风险:公司应收账款额度较大,若下游不能及时回款,可能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贺.菊.颖./.王.在.存./.郑.涛./.吴.严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