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中科信息(300678)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12-31
信息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
  要求
  (一)所属产业发展情况
  1.人工智能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简单来说,就是让机器学习人类的智慧,能够像人一样做出智能化的反应。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等,其产业链可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其中基础层主要包括AI芯片、传感器、大数据、云计算及5G通信等;技术层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应用层主要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物流、智慧金融等产业。算法、算力和数据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三驾马车,也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基础。
  2.人工智能产业链
  人工智能产业链上游是基础层,主要指计算平台和数据中心提供数据和算力支持,包括AI芯片、云计算、传感器、数据类服务等技术;中游是技术层,指AI算法和技术,主要技术包括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与分析)、智能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音识别与合成)、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分析决策及行动)等;下游是应用层,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和具体场景结合研发的产品和服务,是人工智能产业的自然延伸,主要应用场景有医疗、交通、金融、家居、教育、安防等方面。
  人工智能产业链示意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产业市场规模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被认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抢抓机遇,从国家战略层面部署人工智能,政策及时精准发力,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为人工智能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工智能的需求不断增长,推进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大量的资金涌入人工智能领域,为企业的研发、市场推广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国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高校、企业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力量不断增强,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023年被称为“AI元年”,人工智能、AI大模型概念迅速点燃市场。OpenAI在3月15日发布了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GPT-4,GPT-4提升了ChatGPT的图像识别能力、文字限制扩展至2.5万字、专业性回答的准确性以及风格变换能力,最显著的创新之一是其多模态能力,引发了公众对人工智能的极大热情,点燃了人工智能发展热潮。人工智能企业、互联网、云计算厂商、高校纷纷涌入大模型的开发,进而带动了模型构建与算法设计、大数据服务、硬件基础设施与计算资源等在内的AI产业链各个层面的协同发展。当前我国AI大模型取得实质性突破、加速迈入规模应用的新阶段,推动人工智能从助力千行百业提质增效的辅助手段,升级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加快从“+AI”向“AI+”转变。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累计发布了200多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其中有20多个大模型产品获批向公众提供服务。公众能够使用的大模型大多是通用型基座大模型,它们的本产力。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0月2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并且不断增长,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数据来源:https://k.sina.com.cn/article_1726918143_66eeadff02001ijvo.html)2024年1月16日,赛迪顾问在北京举办“2024年IT趋势”发布会上称,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将在未来10年至15年取得长足发展,多项产业要素全球领先。预计到2035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达1.73万亿元,全球占比超三成,为30.6%。(数据来源: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24/01-18/10148805.shtml)
  4.发展政策
  人工智能属于十四五规划的国家战略性创新领域,是未来国际竞争的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的相关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创新,《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产业政策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长期的政策保障。于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时,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2024年经济工作的首位,要求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所长程楠表示,其中,新质生产力代表着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下一步,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契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培育壮大一批综合效益好、成长潜力大的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一批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
  和调整工作,80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
  2020年3月 《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促进“双一流”建设高校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 促进“双一流”建设高校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能力。
  2020年6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2020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重视对人工智能、区块链、基因编辑等新技术新领域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继续推动理论研究工作常态化、机制化,发挥科研机构、智库等外脑作用,加强与有关方面的交流合作,抓紧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2020年7月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到2023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重点研制数据、算法、系统、服务等重点急需标准,并率先在制造、交通、金融、安防、家居、养老、环保、教育、医疗健康、司法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推进。建设人工智能标准实验验证平台,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2020年8月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到2021年,明确人工智能标准化顶层设计,研究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研制的总体规则;明确标准之间的关系,指导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的有序开展,完成关键通用技术、关键领域技术、伦理等20项以上重点标准的预研工作。到2023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重点研制数据、算法、系统、服务等重点急需标准,并率先在制造、交通、金融、安防、家居、养老、环保、教育、医疗健康、司法等重点行注独领域进行指进。建设人工智能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2020年9月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修订版)》 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示范、人工智能政策试验、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到2023年,布局建设20个左右试验区,产出一批重大原创科技成果,创新一批切实有效的政策工具,形成一批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典型模式,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2021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项目。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基础算法、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
  2021年7月 《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构建完善产业链体系。聚焦新型数据中心供配电、制冷、IT和网络设备、智能化系统等关键环节,锻强补弱。加强新型数据中心设施、IT、网络、平台应用等多层架构融合联动,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推动新型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协同发展,构建完善新型智能算力生态体系。
  2021年9月 《关于实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 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新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的融合,形成新技术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打造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支撑教育强国战略与教育现代化。
  2021年11月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 构建先进算法模型库,打造通用和面向行业应用的人工智能算法平台,加强软件与芯片适配。支持企业、科研机构搭建普惠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2021年11月 《“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 推进面向行业企业智能服务应用。面向金融、电信、能源等行业,推动智能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应用,构建智能服务体系。选取重点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支撑平台建设应用,培育形成一批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1年11月 《“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 通过融合应用带动技术进步,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和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前沿关键技术攻关,突破核心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瓶颈,加快数字产业化进程。
  2021年12月 《“十四五”民政信息化发展规 构建人工智能基础服务平台,提供自然语言理解、文字划》 识别、人脸识别、图像视频理解、机器学习等能力建设和输出,通过知识抽取、知识融合等技术,形成民政知识库。构建民政知识图谱,依托语音识别引擎、自然语言理解引擎、声纹识别引擎和图文识别引擎,为民政业务应用提供人工智能支撑。
  2021年12月 《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业务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夯实人工智能软硬件平台建设,统筹优化数据资源、算法模型等核心资产,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保险业务的深度融合发展。
  2021年12月 《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 《规划》着重在解决金融科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推动金融科技健全治理体系,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促进金融与科技更深度融合、更持续发展,更好满足数字经济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
  2021年12月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网格安全审查坚持防范网格安全风险与促进先进技术应用相结合、过程公正透明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事前审查与持续监管相结合、企业承诺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从产品和服务以及数据处理活动安全性、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等方面进行审查。
  2022年1月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稳步构建智能高效的融合基础设施,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水平。高效布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提升支撑“智能+”发展的行业赋能能力。
  2022年1月 《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 到2025年,与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基本建成,标准与金融监管、金融市场、金融服务深度融合,金融标准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质量效益和生态效益充分显现,标准化支撑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2022年1月 《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 加强线上交易平台建设,建立前、中、后台协同的数字化交易管理体系,有效提升投资交易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建立统一的投资交易数据平台,提升投资组合分析及风险测算能力,优化投资规划、组合管理、风险控制。
  2022年3月 《人工智能算法金融应用评价规范》 针对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存在的算法黑箱、算法同质化、模型缺陷等潜在风险问题,建立了人工智能金融应用算法评价框架,从安全性、可解释性、精准性和性能等方面系统化地提出基本要求、评价方法和判定准则,为金融机构加强智能算法应用风险管理提供指引。
  2022年 3月 《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 对新时代我国科技伦理治理工作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
  2022年7月 《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场景创新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升级、产业增长的新路径,场景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上水平。鼓励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务、家居等重点行业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促进智能经济高端高效发展。
  2022年8月 《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围绕构建全链条、全过程的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生态,支持一批基础较好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加强研发上下游配合与新技术集成,打造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型示范应用场景。首批支持建设十个示范应用场景。
  2022年8月 《统筹推进场景创新,让人工智能充分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2022年12月 《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 到2025年基本建成较为完备的司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体系;本次征求意见的《办法》对人工智能数据合规性、生成内容合法性提出进一步要求,未来相关政策有望精细化管理,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2023年2月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究制定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工作机制,发挥“绿灯”投资案例引导作用,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2023年3月 《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工作》 
  2023年4月 《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通知》 该办法支持人工智能算法、框架等基础技术的自主创新、推广应用、国际合作,为语言大模型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技术保障;同时该办法要求语言大模型在数据来源、算法设计、内容标识等方面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
  2023年4月 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出台管理办法? 首次针对生成式AI产业发布规范性政策,包括算法、模型、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国各地方政府在2020年至2023年6月14日期间共出台人工智能相关政策53部,在响应中央政人工智能是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已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同时,产业界也在不断挖掘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潜力,加快与千行百业融合创新,探索人工智能的应用落地,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无人驾驶公交车自动识别信号灯、变道超车;数字孪生工厂助力企业数字化运营;智能算法模型对企业用水量精细化预测;港口内,自动无人码头运转有条不紊;矿区里,智能勘探、无人采矿作业护航安全生产;智慧医疗领域,智能技术有效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提高医疗装备的诊断准确成为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新动能。
  据IDC最新数据显示,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在2022—2026年预计实现18.6%的年复合增长率,2023年将突破5000亿美元,到2026年达到9000亿美元。该预计还称,包括软件、硬件和服务在内的人工智能市场全球营收额预计在2022年同比增长19.6%,达到4328亿美元,其中人工智能软件占据88%的市场份额,软件主导地位持续巩固。随着人工智能应用拓展和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硬件和服务市场增长速度加快,人工智能服务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实现最快的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可达到22%。(数据来源:学术plus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305/23/77055692_1070617113.shtml)对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需求的增长、云服务普及率的不断提高推动AI以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地优化各行业生产和服务资源配置。其中传媒、医疗、金融、零售等领域已经拥有较为成熟的AI解决方案,正在向更加成熟更加全面蜕变。伴随着自动驾驶及智慧制造的快速发展,AI在汽车及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也不断加深。同时硬件与服务的提升极大加快了如元宇宙、虚拟人、机器人等全新应用场景的落地和发展。
  2023年7月召开的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超过10亿,5G用户突破6.5亿,均为全球第一。其中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位于全球第一梯队。中央多次提出加快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各地根据自身优势,围绕当地的经济特点,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出台政策举措促发展,抢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北京先后公布《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和《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上海市在《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广泛参与数据、算力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深圳发布《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成都以直接资金补助的方式激励人工智能发展,在支持算法突破升级方面,符合条件的将给予最高1000万元经费支持。贵州则加快建设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国家数据生产要素流通核心枢纽。山东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创新应用先导区,不断放大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效应。
  在数据支撑方面,深圳数据交易所与全国9个数据交易平台互联互通,形成了以深圳为核心,辐射全国的数据要素生态圈,推动全国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建设。截至6月30日,深圳数据交易所已完成登记的数据交易总计812笔,其中跨境数据交易金额4552万元。数据买卖等参与主体共计901家,覆盖31个省市。国内大型企业基本已在持续规划投入实施人工智能项目,未来随着中小型企业的普遍尝试和大型企业的稳健部署,在AI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核心生产力的背景下,AI芯片、自动驾驶及车联网视觉解决方案、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决策智能应用等细分领域增长强劲。
  当前,我国AI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工(数据来源:https://www.sohu.com/a/749423875_121207965?scm=1102.xchannel:325:100002.0.6.0)(二)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主营业务属于“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分类代码:I65),面向智慧政务、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健康四大业务板块,为现场会议领域、烟草领域、印钞检测领域、油气领域、政府及其他领域的行业客户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包括软件及硬件)及相关服务。
  1.行业概况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运输、检索和利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业务活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产业链上游包含生产原材料、加工服务、通用产品及开源技术;下游应用领域包含政府、电信运营商和企业等。其中生产原材料包含芯片/元器件、各类功能模块、内存卡、PCB和机框等;加工服务包含贴片、焊接和金属外壳的加工等;通用产品包含服务器、存储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光盘等;开源技术包含虚拟化、云计算、大数据等。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产业链
  
  产业链 环节 类别
  上游 生产原材料 芯片/元器件、各类功能模块、内存卡、PCB和机框等。加工服务 贴片、焊接和金属外壳的加工等。通用产品 服务器、存储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光盘等。开源技术 虚拟化、云计算、大数据等。中游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T解决方案、专业测试、咨询服务和系统集成等。下游 应用领域 政府、电信运营商和企业等。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3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稳步向好,软件业务收入高速增长,盈利能力保持稳定,软件业务出口小幅回落。根据工信部2024年1月25日发布的数据,我国软件业务2023年收入123258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4591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7.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率提高0.1个百分点至9.2%;软件业务出口514.2亿美元,同比下降3.6%。其中,软件外包服务出口同比增长5.4%。分领域看,软件产品收入29030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23.6%。其中,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824亿元,同比增长12.3%;信息技术服务收入81226亿元,同比增长14.7%,高出全行业整体水平1.3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65.9%。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2232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10770亿元,同比增长10.6% , 增 速 较 上 年 同 期 回 落 0.7 个 百 分 点 。( 数 据 来 源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401252972568423.html)
  2.行业特点
  (1)高技术壁垒特点
  近年来,伴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要,企业对IT服务的需求由单一技术层面拓展到业务的经营管理层面,具有端到端的、具有行业属性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盛行,标准化产品与定制化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成为重要趋势。软件服务企业对下游客户的产业链整合能力以及行业知识积累成为关键壁垒。
  同时,软件服务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下游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涉及多个技术领域,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对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有较高要求。且软件行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随着5G等新兴技术渗透的加速,行业壁垒进一步升高,对软件服务商的整体技术方案解决能力以及快速响应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产品的升级换代需要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作为支撑,才能保持公司产品的技术领先优势。因此,本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2)行业周期性特点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比传统的制造业要小,尤其是电子政务、工业信息化等领域均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信息化领域,具有较强的抗周期性。从事电子政务、工业信息化等领域业务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由于服务的需求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而其信息化建设投资行为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些企业的业务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一般而言,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在上一年末或当年初确定信息化投资计划,在当年第二季度实施供应商招标,在当年四季度进行项目验收结算。由于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及合同实施周期的差异,部分大型项目存在跨期验收结算的情况。由于政府和大型企业客户项目验收和合同款项支付多数集中在年末,因此为此类客户服务的企业的营收确认、利润实现及现金流量等均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
  3.发展政策
  五”时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形势、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内容,指导未来五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202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建设若干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建设E级和10E级超级计算中心。推进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建设。2020.12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到2023年,基本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20个区域级分中心和10个行业级分中心。2020.05 《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 推动工业数据全面采集,加快工业设备互联互通,推动工业数据开放共享,激发工业数据市场活力,深化数据应用,完善数据治理。2020.04 《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据供应链,以数据流引领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培育重点行业应用场景,加快网络化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化生产发展,推进数字乡村、数字农场、智能家居、智慧物流等应用。2020.03 《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 提出加快各类场景云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加大中小企业数字化工具普及力度,降低企业数字化门槛,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2020.01 《关于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提出数字引领,创新发展,加强数字技术的开发利用,提高创新能力,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跨界融合,协同发展,鼓励服务外包向国民经济各行业深度拓展,加快融合,重塑价值链、产业链和服务链,形成相互渗透、协同发展的产业新生态。2019.01 《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指导目录(2018年版)》 目录共涉及23个重点发展领域。其中,8个领域属于信息技术外包(ITO)范畴,6个领域属于业务流程外包(EPO)范畴,9个领域属于知识流程外包(KPO)范畴。2017.04 《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提出“十三五”时期,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年均增长10%以上。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服务外包比重明显提升。提高服务外包标准化程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2016.12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规划提出: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宽带网络建设明显加速。
  2、信息产业生态体系初步形成,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3、网络经济异军突起,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4.电子政务应用进一步深化,网络互联、信息互通、业务协同稳步推进。5、社会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网络富民、信息惠民、服务便民深入发展。6、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网上生态持续向好7、网信军民融合体系初步建立,技术融合、产业融合、信息融合不断深化。8、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网信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2016.11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向各行业全面融合渗透,构建万物互联、融合创新智能协同、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4.发展趋势
  (1)行业高速成长期,规模持续扩大
  当前,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正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变的阶段,而我国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随着我国软件行业的逐渐成熟,软件及IT服务收入将持续提高,发展空间广阔。近年来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我国企业用户的IT需求已从基于信息系统的基础构建应用转变成基于自身业务发展构建应用,需求呈现出定制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趋势。
  根据《“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未来我国将围绕软件产业链,一方面稳固上游,夯实开发环境、工具等产业链上游基础软件实力;一方面攻坚中游,提升工业软件、应用软件、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产业链中游的软件水平;另一方面是做优下游,增加产业链下游信息技术服务产品供给。
  (2)行业数字化升级加速,软件行业进一步向各细分领域渗透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出国民经济各细分领域的支持政策,加速各行业数字化转型。软件厂商通过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细分行业中具体场景的应用进行研发和项目实施,推动各细分领域的数字化进程,由此形成了政务类软件、能源管控类软件、金融类软件等针对特定行业的应用软件。在上述背景下,软件行业的专业化细分趋势明显,以具体行业客户需求为中心并深刻理解下游经营模式、市场特点成为客户选择行业内企业的重要考虑因素。
  (3)软硬件一体化是软件行业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硬件通过软硬件融合的方式,实现传统硬件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促进产业升级。根据《“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指出,支持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联合攻关,推动人工智能、5G、先进传感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培育工业级智能硬件、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等智能产品,并加快在各场景的应用。因此,具有实物形态的工业级或消费级软硬件一体化产品是软件行业在各细分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
  (4)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逐步融合发展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现阶段,我国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已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期,需要加快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质量、效率和动力的变革。随着软件行业的发展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行业数字化提供技术基础,并将驱动实体经济运行方式的创新与改革,正成为重构国民经济生产要素、推动实体经济转型、提升各行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5.行业发展前景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底座,是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发展和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要实现“产业基础实现新提升,产业链达到新水平,生态培育获得新发展,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的“四新”发展目标。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4万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工业APP突破100万个,建设2~3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高水平建成20家中国软件名园。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在中国科学院党组、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充分发挥国家科技战略力量主力军的作用,践行“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助力行业提质增效”的使命,紧抓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蓬勃发展的机遇,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优势技术保障党和国家重大任务的圆满完成,努力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报告期内,公司作为国科控股新一代信息技术板块9家企业的组长单位,受邀参加第25届中国国际高交会,中科国声音频产品、中科极云平台、EIOD边缘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受到公众以及央视在内的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中科国声”会议音频双通道讨论单元产品在高交会上还获得优秀产品奖,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公司持续深化生态建设,共建共赢。与中科曙光、龙芯中科结成“AI+芯片+算力”强强联合的合作同盟关系,开启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进一步发挥各自的产品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深入信创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持续与华为、阿里云、中科曙光、龙芯中科、四川省信创中心等战略合作伙伴,以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等院属兄弟单位联办人工智能技术交流沙龙,受到投资机构、媒体的高度关注。与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高水平网信人才培养,信息化治理模式创新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助力双方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公司凝心聚力,成果累累。成功保障了第十四届全国两会和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数字会议系统一流的产品和科技国家队高品质的服务,再次得到中国科学院党组和国科控股党委的高度肯定,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在四川天府新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企业发展大会上,公司被授予“贯彻新发展理念优秀企业”称号;新一代“EIOD边缘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2023数字化创新优秀解决方案”和四川省数实融合创新实践优秀案例;企业通用低代码开发平台“中科极云”软件开发平台获评“2023西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优秀解决方案”;公司2022年度报告再次入选创业板上市公司年报披露优秀案例汇编;年度信息披露考核连续两年获得深交所“A”级评定;获得第25届上市公司金牛奖评选“金信披奖”、第17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选“数智化杰出企业30强”称号,同花顺“最受欢迎上市公司TOP300”称号。公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新签合同额6.3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0.72%,主要因为市场竞争激烈以及部分跟踪重大项目招标推迟,油气、政府及其他行业订单有所下降所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140.2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61%;由于报告期内公司完工确认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业务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较高,而该类业务的毛利率较低,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加之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销售费用有所增加,公司实现营业利润4,174.25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0.82%;实现利润总额4,246.4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1.99%;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846.5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3.35%。
  (1)公司各业务板块经营情况如下:
  ①数字会议领域
  中科信息新型电子选举、表决系统以及中科国声音频产品成功保障了第十四届全国两会的圆满成功,又一次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任务;同时,电子选举系统成功保障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表决系统还顺利保障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多个省级常委会的顺利召开。“核心-新兴-种子”三层业务链发展模式持续助力业务拓展,选举、报到和表决业务为代表的核心业务合同额均持续有力增长,其中,表决业务新增多个代表大会、常委会应用案例,作为新兴业务代表的音频业务快速增长,新增19个省级标杆案例。加快推动营销网络化建设,注册经销商已覆盖全国8个省份。营销网络的进一步完善有效促进本地化服务质量的提升。在中国行业优选榜6月发起的2023年度“会议系统十大品牌”公开评选活动中,由数十万网民公开投票,中科信息数字会议系统上榜。中科国声产品于3月至7月8次参加音响设备行业的专业展会,反响热烈。特别是在业内颇具影响力的北京infocomm、广州国际音响灯光展会上受到众多经销商的关注,中科国声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公司继续加快中科国声新品开发,现已拥有包括发言、扩声和同声传译系统等在内的近60余款产品,营销网络的进一步完善有效促进本地化服务质量,随着市场开拓力度的加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数字会议业务保持了良好发展趋势。
  报告期内,由于国家级重大项目减少,数字会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709.7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4.74%,实现毛利4,707.87万元。
  ②政务信息化领域
  参与各级党委、人大、政协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推进数字人大产品的研发并成功应用,推进智慧党建、智慧组工、智慧政协等产品的研发与升级,针对政务信息化形成一系列整体解决方案,逐步推广。
  新区经济大数据平台项目、成都市与宜宾市的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支撑项目、彭州经济运行分析调度项目、成都市工业产业大脑项目等,并成功将客户范围覆盖至江西、内蒙古、天津、广西、安徽等10余个地方客户。同时,自主研发的“产业经济大脑”产品在“数字中国·西部院士专家论坛”上得到专家院士们的高度评价,并荣获“数字中国·西部第二届产学研成果最具潜力转化”一等奖,此外还成功亮相“第六届数字中国峰会”“2023蓉漂杯数字赋能·智慧城市专题赛”“第三届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等多个行业展会,受到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及合作伙伴的广泛认可。在智慧文旅业务方面,成功争取到阿拉善文化和旅游大数据平台项目;与九寨沟景区签订了“九寨沟景区智能行为识别合作协议”,以“数字化引领文旅新未来”为主题召开智慧文旅战略发布会。报告期内,政府及事业单位领域项目完工确认收入增加,实现营业收入15,518.7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2.62%,实现毛利1,433.67万元。
  ③烟草业务领域
  公司努力强化产品研发和交付能力,叠加烟草营销中心的力量,市场拓展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烟草智能新基建业务拓展效果显著,成功争取到以四川烟草专卖局、四川中烟公司为主的信创基础环境建设项目;烟草智能制造业务领域竞争力持续提升,成功中标河南中烟以及山东、广西、云南、福建、许昌、洛阳、杭州、西昌等多家卷烟厂的卷包数采、5G+智能制造建设及工业大数据应用分析项目;烟草行业质量检验检测业务拓展顺利,取得了四川中烟、长城雪茄烟厂智能全检系统建设项目,以及四川、河南、安徽、贵州、重庆、山东、陕西等多地烟草企业的检测设备项目,展现了公司在烟草质量检验检测领域集软、硬件技术于一身的综合硬实力。公司还积极与行业烟机制造企业、智能设备制造企业如上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昆船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开展了实质性项目合作。加强了在质量管控建设方案和工控系统国产化替代技术方面的研究,争取到四川省内烟草企业质量管控、国产化替代及应用示范研发项目。公司AI技术在虫情监测领域的运用取得突破,成功争取到杭州云边端协同的虫情动态监测及预警项目。瑞拓科技低温加热不燃烧卷烟、原辅材料智能检测仪器业务拓展效果显著,烟草物理检测产品海外客户新增2个,完成了出口迪拜的交付。报告期内,烟草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0,118.5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76%,实现毛利7,238.27万元。
  ④印钞造币检测领域
  联营公司中钞科信在印钞行业中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深度参与工艺改革、分类分级、信息化、智能化升级等项目,严格按计划推进印钞行业质量检测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作,并实施多工序质量信息的智能分析项目,确保印钞过程的质量控制与提升。积极推进国产化工作进程,着力提升行业供应链安全,推动印钞检测自主核心技术跻身国际先进水平。在履职印钞的同时,积极开拓优质新产业。
  2023年,中钞科信在玻璃领域推出了浮法玻璃、电子玻璃、汽车玻璃等相关检测产品,打破了国外供面缺陷检测技术日趋成熟,推出了动力电池后段检测系统。报告期内,中钞科信印钞检测领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0,939.84万元,净利润1,837.59万元。
  ⑤油气信息化领域
  公司坚持以项目质量赢得口碑,认真推进英买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无人值守站改造工程、塔里木油田新数据中心计算资源建设、博孜天然气处理厂建设自控通讯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实施。同时,紧抓市场机遇,积极挖掘塔里木油田新需求。先后中标英买2023-2024年地面工程自动化、人行通道(门禁)系统、柯克亚储气库建设工程施工总承包仪表自控专业施工等项目。努力开辟新市场,取得了大庆油建年度承包商、北京寰球承包商、国家管网西部管道的承包商资格入围;积极参与独山子石化公司塔里木120万吨/年(二期)项目、福建古雷15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深加工联合体项目以及CPE西南分公司海外项目的前期规划,为后期新市场、新业务的拓展打下良好基础。报告期内,油气领域业务由于重大项目实施完成并确认收入,实现营业收入6,883.5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6.61%,实现毛利1,394.51万元。
  ⑥其他行业领域
  公司积极投身于“数字中国”建设,持续深入拓展政府、教育、交通、司法等领域,安防智能监控、车辆智能管控、视频会议室建设等项目合同相继签订。加快推进与四川路桥集团联合开展的智能装载机器人(二期)、智能铺路机器人、物联(车联网)记录仪产品研发,进展顺利。报告期内,该领域实现营业收入4,909.6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74%。
  ⑦智慧医疗领域
  公司在智慧医院、区域医疗、医疗设备物联网、AI医疗设备四个方向持续推进智慧医疗业务推广并落实,以价值为导向,通过公司承建的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智慧医疗分会平台,收集医院相关专科的需求,开展主题论坛,建立专家+医院科室服务体系,同时走基层送服务促发展,帮助各地方医院完成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编制,部分医院资金已经到位;面向基层医院,调动资源,牵头协助医院评级;对县域医共体建设进行实地调研,为当地提供智慧医疗医共体信息化建设规划整体解决方案;整合渠道资源,完成了医学装备物联网动态监控运营系统在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的应用落地。打造了彭州市县级区域医疗建设示范基地。人工智能麻醉辅助维持系统(智能麻醉机器人)正在申请医学伦理审查,为下一步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做准备。
  (2)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的标的公司整合管控情况公司已于2021年9月27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21年9月23日出具的《关于同意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向成都中科唯实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等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科唯实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仝励实业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陈陵等32名交易对方持有的成都瑞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瑞拓科技”)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2021年10月29日,公司已完成本次交易标的公司的股权过户手续及相关工商变更登记,公司现合计持有瑞拓科技100%股权。
  公司已在2021年10月与瑞拓科技完成资产交割,瑞拓科技作为公司智能制造业务板块下烟草物理检测业务的独立运营主体负责自身的日常经营,属于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下属公司。公司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以及子公司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对瑞拓科技进行管理,在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目标和战略规划以及相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瑞拓科技保持业务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相对独立。
  报告期内,瑞拓科技稳步推进整体经营计划,公司对其在业务、资产、财务、人员等方面的整合管控工作顺利,与公司前期计划相符,不存在整合风险。瑞拓科技业绩发展稳定,圆满实现了2021年-2023年的三期业绩承诺。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适用□不适用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
  要求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适用 不适用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适用 不适用
  (5)营业成本构成
  产品分类
  产品分类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否
  本集团本期新增控股子公司成都中科极云软件有限公司。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适用□不适用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全方位全场景推动人 完成关键技术研发; 面向多模态边缘云计 为区域人工智能产业集成及应用示范(AI 工智能发展与应用。 顺利通过验收。 算平台,形成人工智 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创天府) 能算法应用平台协同 为四川、成都人工智
  工作架构;面向深度 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提学习专用算法平台, 供决策咨询集成人工智能训练系统,实现自定义场景的AI应用;面向智慧城市社区等领域的智能终端,实现资源的弹性伸缩和动态调度、可扩展、可级联的边缘和云边计算;面向新基建、智慧城市和区域数据中心需要,突破多源数据融合处理、智能驾驶、无人平台集群协调控制、仿生智能感知算法、5G车规级应用等关键技术;针对呼吸机、CT、MRI等重大医疗设备,构建重大医疗设备智联网可视化平台和自然人机交互的智能远程诊疗平台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本项目的实施为中医 术,构建智慧中医康大数据资源、辅助辨 养服务平台,探索区证论治和信息标准化 域智慧中医服务模等创新成果向应用转 式,将成为中医药振化建立了示范效应, 完成中医康养大数据 兴发展的中药重要组面向基层医疗的智慧实现了中医药信息 库;中医药辅助诊疗 成部分。本项目完全中医康养服务平台研 产品化阶段化、智能化创新、应 智能模型;智慧中医 契合了国家政策导发与应用示范用、转化、运营服 康养服务平台 向,有效解决中医药务、人才培养等方面 现代化困境,提高中的可持续发展,有效 医药服务能力,促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能力。 人民群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脑机接口技术作为新兴的产业方向,结合神经科学,计算机科系统为基于需求的神 学,生物医学工程方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基于光遗传调控的闭 经调节治疗感觉情感 向,会带来一系列的实现一种可以应用于环脑机接口系统研发 障碍提供了蓝图,并 产业升级机会,同时关键技术研发阶段 急慢性疼痛类神经疾制。 量的疼痛患者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方向,带动疼痛诊疗的临床推动和进步。平台四期建设将进一 根据公司战略规划, 基于已有的中科极云步优化、解决平台在 结合各业务部门实际 平台,面向现有主营成功发布低代码开发中科信息技术平台第 项目上遇到的实际问 需求,面向标准化业 行业,研发行业低代V3.3、数据中台四期 题,提升移动端的交 务协同的软件产品建 码开发平台,提高平V3.3、技术中台V2.3互能力,打造行业组 设以及公司aPaaS平 台智能化水平,提升务、数据安全、数据质量等功能。以石油行业技术白皮 不止是应用于监控智在油气行业中,以保书为基准,收集建立 能识别,可结合其他障作业安全为前提,的不安全行为库完成 技术例如无人机等携减少人力监控负担,智能视频分析 进入创新产品研发 相应识别算法开发, 带摄像机的设备进行提高智能监控效率,将通用识别模型部 多场景,多作业区的以技防措施保障安全署,以达到快速部署 智能识别,扩大应用施工。快速应用的目的。 范围。
  1、雷视融合技术及基
  建领域施工作业路径
  规划决策技术研发成
  功后,将为自动驾
  驶、智能交通、基建领域的智能制造产品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公司拓展自动为智能交通感知系统驾驶、智能交通、智的升级变革带来了创能制造、智能安防等造性的突破,其所具行业的业务领域提供备的全天候、多场 1、完成无人驾驶、路支撑;景、多目标、高精度 径规划、环境感知等
  2、拥有自主知识产
  等的交通安全预警功 关键技术研发;
  权,打破了对第三方
  能应用,能够真正将 2、完成无人驾驶车产产品的依赖,能够节交通安全管理从事后 品demo开发并进行施省未来相关业务领域取证转到事前预警, 工现场测试;工程机械自动驾驶 样车路测阶段 的项目成本,同时能这不仅可以有效驱动 3、完成无人驾驶车项够为其他需要使用雷智能交通安全管理模 目试点并进行功能迭视融合技术、路径规式的转变,而且为目 代;划决策技术的兄弟部前及未来车路协同、 4、开展无人驾驶车载门节约项目成本;自动驾驶的发展奠定 工地现场小规模试点
  3、建立完善了公司在
  了智能路侧感知系统 应用。
  自动驾驶、智能交
  的基础,具有非常重通、智能制造和智能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安防领域的业务能值。力,增加了技术核心优势,提升了在相关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4、服务国家交通强国
  战略目标,创造高效
  路面施工新模式,符合公司人工智能供应商战略目标。公司研发人员情况
  2023年2022年 变动比例4,370,894.67 11,953,121.13 10,755,408.25中科信息技术平台第四期建 可行性分析,确立技术路线设周期为2023年1月~7 2.月,在三期建设的基础上, 2022.2.1~2022.5.30项目继续实现技术平台在实际项 实施建设,内部验证测试,交付能力。 据中台V3.3和技术中台V2.3,落地各部门12个项目,并收集反馈意见。
  5、现金流
  本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净额较去年同期减少61.58%,2023年度新签合同额较上年度有所减少,因业务结构性变化导致外购支出增加。投资活动产生的净额较去年同期增加174.25%,系本年度理财产品到期收回本金及利息。筹资活动产生的净额较去年同期减少122.15%,系本年度归还到期银行借款及支付利息。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不适用
  1、对联营企业中钞科
  信本期净利润按照权
  并;2、购买银行保本
  理财产品收益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期末存在冻结的银行存款227,343.91元。期末余额中其他货币资金履约保证金存款9,091,382.69元,其使用受到限制。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1)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31日,
  已转出以前年度结余的募集
  

转至中科信息(300678)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