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测绘股份(300826)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12-31
信息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为地理信息产业中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业务,地理信息产业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高新技术服务业。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正在从高速发展转向更加注重能力建设、质量和效益提升、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
  (一)产业发展状况及前景
  1、产业发展状况
  整体上来看,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地理信息产业克服重重困难、迎难而上,产业发展产值规模持续提升,但增速所有放缓。根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2023年 11月发布的《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2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 7,787亿元,较2021年度同比增长3.5%;过去 10年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复合增长率
  2、产业发展特点
  地理信息产业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呈现出以下 5大重要特点: (1)强基础性
  地理信息具有强基础性,是数字中国的时空底座。2021年 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要全面推进产业化、规模化应用,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2)强安全性
  地理信息具有主权性、涉密性、精准性、基础性和共享性等 5大安全属性,作为与人口、法人和宏观经济并列的 4
  大基础大数据之一的地理信息数据,因服务领域空间广泛,伴随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以及技术进步的发展,使得其安全属性的地位日益凸显,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
  (3)高创新性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发展以及硬件设备的技术进步和更新换代,地理信息产业创新
  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不断向前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4)强融合性
  地理信息是时空底座,通过遥感、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物联网和区块链以及数字孪生等多维度信息技术的加持和融
  合,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并赋能各行各业、服务千家万户。地理信息数据、技术和业务的多重融合,成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5)广覆盖性
  据不完全统计,现实社会活动中超 80%与地理信息有关。地理信息是战略性信息资源,是智慧城市和各行各业以及
  人民群众衣食住行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支撑。服务领域涵盖自然资源、城市治理、水利、应急、住建房管、农业农村、交通、生态环境、文物保护、文化旅游、水务、消防、通讯、医疗卫生、司法、统计等各行各业,覆盖了社会发展、生态文明以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3、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及前景 2022年12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指出,数据作为新型生
  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同时提出,建立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的分类分级确权授权制度,探索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
  2023年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构建国家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各级数据统筹管理机构。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2023年 10月,国家数据局成立,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和统筹数据资源资源共享及开发利用,有助于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促进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建成。
  2023年 8月,《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测绘地理信息是重要的战略性数据资源和新型生产要素。同时要求,到2025年,完成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试点,形成新型基础测绘业务格局;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基础测绘统筹管理、协同建设机制初步建立,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基础制度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安全监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增长。到2030年,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实景三维中国、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全面建成;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基础制度基本建立,数据要素市场配置机制基本形成;测绘地理信息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上述意见和精神为地理信息相关企业转型升级明确了目标方向,在产业发展环境和实施保障等具体措施领域给予了支撑。上述一系列有关于产业发展的国家及部委相关政策的有力出台,有利于激发地理信息产业的活力和引领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4、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近年来地理信息产业迅速兴起并保持高速增长,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等一系列国家政策规划的出台,以及北斗导航系统等国家重大项目的持续推进,必将进一步优化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环境,推动产业发展的新跨越。未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产业链将进一步延伸在大数据时代,基于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大数据技术将对地理信息服务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引起地理信息服务业产业链结构的调整。产业链结构的调整主要表现为产业链变长的趋势。目前,地理信息产业的产业链环节主要为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产品及应用服务。在大数据时代,地理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可以直接创造价值,为用户提供服务。而地理大数据分析与挖掘需要掌握专门的技术,可能还需要一定的行业背景,因此很可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增值的产业链环节。此外,地理数据与其他大数据的集成,地理大数据的存储、管理与运营都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技术,在大数据时代,也很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链环节。②“互联网+测绘”将成行业新常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刻变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对测绘科学不断渗透,地理信息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产品内容及服务范围发生了重大变化,“互联网+测绘”将成为地理信息服务业新常态。“互联网+测绘”综合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众源地理信息技术和现代测绘技术等手段实现基础数据采集,并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等智能技术实现测绘地理信息大数据管理,逐步实现测绘数据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转变,最终全面实现测绘手段和成果应用的进一步转型升级,是智能测绘、泛在测绘与知识服务为一体的新一代测绘体系。③行业内企业向综合性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在大数据时代,以需求为导向的地理信息服务企业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综合性,即地理信息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从单一内容的服务向多类型服务发展,从满足单一需求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发展,从提供某一种产业活动向提供多种产业活动发展。地理信息服务企业的综合化发展趋势同时也顺应和体现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近年来,3S技术趋于融合发展,地理信息服务领域的内外业一体化、软硬件一体化也更加明显,同时,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也使地理信息服务企业提供应用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成为可能。二是个性化,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大数据发现需求、挖掘各类信息、解决各类问题的需求将迅速增长,公众用户的个性化产品发展空间广阔。
  (二)公司所处细分行业发展情况
  1、行业分类及产业链结构
  ①行业分类
  公司所处细分行业是地理信息产业中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行业,是采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对测绘地理信息资源进行生
  产、开发、应用、服务、经营的全部活动,以及涉及这些活动的各种设备、技术、服务、产品的企业集合体。按照技术特征进行划分,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主要包括测量业、地图出版业、导航定位业、遥感业、地理信息系统业等五大产业分支,每个产业市场又包括技术市场、产品市场、信息市场和劳务市场等。②产业链结构A、产业上游:硬件是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撑,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所涉及的硬件设备,除了各种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与基础设施之外,还包括各类测量仪器、图形图像处理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地图数据采集设备、航空摄影和数据采集设备、卫星导航数据采集与处理设备等。B、产业中游:数据采集是地理信息产业的基础,也是产业链的基础环节。数据采集包括测量、遥感数据采集、卫星导航定位数据采集等。地理信息软件及系统服务是对获取的数据资源和技术成果的集成应用。目前该服务环节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国土资源、生态环境、城市建设、房产、交通、铁道、统计、公安、紧急事务处理、经济规划、农业、林业、海洋、军事等等。C、产业下游:在现有产品和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各种营销服务、技术和软件的培训和咨询服务。为许多其他 IT分支提供空间信息资源与空间分析功能,如电子商务、LBS、室内导航、车载导航、手机导航、智能交通(ITS)、智慧城市等,扩展了地理信息产业链,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公司所处行业特点
  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行业广泛应用于政府、商业、民用领域,成为现代化信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测绘地理信
  息产业,包括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等公益性事业和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地理信息产业。随着现代测绘产业的成熟,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对信息需求量的扩大,以现代测绘和 3S(即地理信息系统 GIS、遥感技术 RS、全球定位系统 GPS)等技术为基础,以地理信息开发利用为核心,开展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的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逐步形成。主要具有以下典型的行业特点:
  (1)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尤其测绘行业,传统上属于事业单位体系,市场具有区域分割特征,目前正逐渐推进市场
  化;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测绘工作的转型以及地理信息产业体系的构建,传统事业单位逐渐转变为承担市场功能的单位,目前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进入本行业,市场主体越来越多元化。
  (2)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行业融合了测绘服务、信息化系统集成服务业务特征,形成了基于地理信息的行业应用体系,
  该行业尚处于成长期;随着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大力普及应用,北斗导航、卫星遥感等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信息化、“互联网+”与行业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对地理信息资源利用需求不断增长,基于地理信息的信息化行业应用快速发展并在全球形成规模化,这个产业体系内,包括了数据采集和处理体系(包括传统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卫星遥感以及新兴的 LiDar测量体系)、数据和位置结合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以及在地理信息系统之上的各个行业应用体系。现如今,地理信息产业处于爆发前夕,来自政府、企业、个人的巨大需求,技术设备的进步,政府的大力支持成为其核心的驱动因素。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所涉及市场如下: (3)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行业是大数据行业的基础,同时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行业相互融合,互相促进;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要素。现实世界中的数据超过 80%与时空数据有关。目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而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行业是时空数据的源头,是大数据产业的基础。已广泛应用于政府、民生、行业等各个领域,如智慧城市、移动电子商务(基于位置的服务)、土地利用分类及地域范围预测、地理空间开发利用、水资源管理、自然灾害(如台风、森林火灾)预警、公共卫生与医疗健康等领域。
  (4)技术进步驱动行业业务流程及应用升级、城市精细化管理是行业中长期的发展动力; 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本行业生产方式。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不
  断得到推进;勘察设计手段不断创新,城市信息模型(CIM)、建筑信息模型(BIM)和智慧工地在工程建设运营全过程中的得到应用,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核心理念,工程建设综合效益不断得到提高。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可以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而智慧城市的建设反过来也会促进行业的发展。未来随着城市化及智慧城市的进一步推广,智慧交通、智能电网、物联网、通信网络等等的建设都会大量涉及到地理信息,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有望借助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得到长足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维护也将带来新的市场空间。
  (5)自然资源的专门化、集中化管理以及随之产生的“多规合一”模式将推动行业深入发展; (6)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和智能化。
  3、公司所处行业的相关政策
  
  等 17部门 到2026年底,打造 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形成相对完善的数据产业生态,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 20%。2 《关于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实施意见》2023年 12月 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 推进数据要素优质供给、高效流通、安全发展,实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先行示范。3 《关于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3年 8月 自然资源部 到2025年,完成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试点,形成新型基础测绘业务格局;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30年,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实景三维中国、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全面建成;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基础制度基本建立,数据要素市场配置机制基本形成。4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2023年 2月 国务院 构建国家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各级数据统筹管理机构。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5 《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2022年 12月 国务院 建立与数据要素相关的产权、流通和交易、收益分配及治理等合规、有效的工作制度6 《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2022年 6月 国务院 推进地理信息协同共享,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发挥地理信息的基础性支撑作用。7 《“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国发〔2021〕36号2021年 12月 国务院 明确推进城市电力、燃气、供水、排水管网和桥梁等城市生命线及地质灾害隐患点、重大危险源的城乡安全监测预警网络建设。
  加快完善城乡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公共信息平台,整合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行业领域监测系统,汇聚物联网感知数据、业务数据以及视频监控数据,实现城乡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一网统管”。8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2021年 12月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 到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信息化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备,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数字社会建设稳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数字民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数字化发展环境日臻完善。9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1年 12月 国务院 明确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打造一体化数字平台,全面整合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强化全流程数据贯通,加快全价值链业务协同,形成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能力,提升企业整体运行效率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率。10 《江苏省“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苏自然资发[2021]147号2021年 12月 江苏省发改委、自然资源厅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无线通信和区块链技术,研究地理数据挖掘、大数据可视化和智能服务方法,增强地理信息空间分析与辅助决策能力。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海陆兼顾、联动更新、按需服务、开放共享”为特征的新型基础测绘体系。持续优化陆海一体高精度现代测绘基淮体系,建成与新时期要求相适应的基础测绘数据资源体系,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产品体系,完善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对全省重大战略的支撑作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的能力全面提升。11 《南京市整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2021年 12月 南京市人民政府 做好数据资源治理,重点建立人口、法人、信用、空间地理、城市部件等基础数据库,制定完善的数据治理标准,形成城市运行的基础数据底座。12 《南京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宁政发〔2021〕97号2021年 10月 南京市人民政府 初步建成新型基础测绘体系,进一步提升基础测绘核心供给能力。升级维护测绘基准框架,提供实时可靠的空间定位服务;获取多源、多时相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提高综合应用服务能力;构建空天地立体化空间数据获取体系,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全覆盖;推动基础地理数据联动更新,丰富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优化基础地理信息空间框架,实现基础地理核心要素实体化;提升智慧南京时空大数据云平台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形成保障型、服务型、开放型基础测绘新格局,推动我市基础测绘事业发展处于全国前列。13 《关于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经验做法切实加强城市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21]6号)2021年 9月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选择合肥、沈阳和南京等 18个城市(区)作为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在2023年 3月底前完成各试点城市辖区内的燃气、供排水、综合管廊及公共安全等城市生命线工程综合监测预警工作体系,进而总结工作经验,推广试点城市工作成效。加快建立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工作体系,提升城市安全风险辨识、防范和化解水平。14 《江苏省“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苏政办发〔2021〕69号2021年 9月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统筹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管网等重要生命线安全系统建设及改扩建工作,强化极端自然灾害情况下核心区域、重要用户的应急保障能力;坚持数字赋能,推进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数字化改造,综合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模拟仿真等数字技术,探索开发辅助决策系统,实现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精密智控。15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2021版)》2021年 8月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为切实做好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大纲明确建设任务和技术路线,规范指导国家和地方有序开展工作。依托测绘新技术、自主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影像,整合既有基础测绘成果,通过建设多分辨率、不同精度数字场景和地理实体数据,并与物联网感知数据集成,形成陆海无缝对接、全面覆盖、重点区域高精度的实景三维中国,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统一的地板和数字基底。16 《江苏省“十四五”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苏建设计〔2021〕115号2021年 7月 江苏省住建厅 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海陆兼顾、联动更新、按需服务、开放共享”为特征的新型基础测绘体系。持续优化陆海一体高精 度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成与新时期要求相适应的基础测绘数据资源体系,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产品体系,完善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对全省重大战略的支撑作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 量发展和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的能力全面提升。17 《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发改规划〔2021〕493号2021年 4月 发改委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交通、公安和水电气热等重点领域终端系统。建设“城市数据大脑”等数字化智慧化管理平台,推动数据整合共享,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推行城市运行“一网通管”,拓展丰富智慧城市应用场景。统筹城市布局的规模经济效益和生态健康安全需要,促进城市合理分工、协调联动,优化城镇规模结构。
  1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 3月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19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苏政发〔2021〕18号2021年 2月 江苏省人民政府 超前谋划布局城市生命线系统、应急救援和物资储备系统,提升各类设施平战转化能力,建设韧性城市,积极探索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新机制。立足城市区位特征、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以多种基础设施协同融合为重点,构建高效集成、联动支撑、功能各异的多层次枢纽城市群空间布局。20 《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总体方案》自然资办函〔2021〕1794号2021年 2月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明确围绕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域海岛 7类自然资源,构建国家级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实现对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成果的逻辑集成,立体管理和在线服务应用,形成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一张底版,一套数据。21 《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2020年 8月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 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进省域空间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健全现代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设城市运行“超级大脑”,提升城市精细化、科学化治理水平。22 《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2015年 6月 国务院 到2020年,建立起高效协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较为完善的政策和法制环境,形成以基础地理信息获取立体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智能化、服务网络化社会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测绘体系,全面建成结构完整、功能完备的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到2030年,全面建成新型基础测绘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基础测绘服务。公司所属行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社会大众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家对智慧城市、城市生命线、信息化、大数据等产业不断出台新的支持政策,有力的促进了地理信息服务行业的发展。
  4、公司的行业地位
  公司作为全国第一家省会城市改制的测勘院,于2020年 4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位列江苏省地理信
  息产业排名第 1名;同时,公司自2016年起一直在全国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中排名前列,2023年度,公司位列 2023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第 19名(2022年,公司位列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第 18名),此外,公司控股子公司易图地信位列 2023地理信息产业最具活力中型企业第 6名。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为 30多家国家、省、市学术团体理事或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单位。同时,公司累计主编、参编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 100余项。本区域内已形成较为稳固的市场地位。2023年,公司各板块积极参与行业项目评优,多个项目斩获大奖,主要荣获江苏省政府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级行业协会奖13项、江苏省住建厅等省级奖项52项、市级优秀工程奖16项。其中,公司组织完成的“南京市鼓楼区排水设施数据调查与数据建库”项目分别获得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评选的优秀勘察设计奖二等奖和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评选的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特大城市地下管线智能探查与健康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颁发的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星载 SAR多维信息感知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由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公司控股子公司易图地信组织完成的“盐城市大比例尺地程金奖。随着行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公司逐步拓展区域外市场,通过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与区域内主要企业形成生产服务能力、专业服务方面的协同,重点拓展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与服务业务,公司目前已形成以江苏为主,浙江、广东、安徽、湖北、上海、四川等外省市场为辅的市场布局,已在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厦门、苏州、武汉、成都、郑州、合肥等城市建立了分支机构,业务覆盖全国 26个省市自治区,并积累了政企大量优质客户。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一)公司主要经营业绩
  2023年,公司聚焦战略与核心市场,立足主营业务,坚持技术创新和提质增效,从生产、研发、营销、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等多方面提升公司管理效率和综合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布局产业链延伸发展,努力开拓新的区域市场,致力实现传统业务提档升级、新兴及高新业务提前布局,抓好经营全过程管控,做深、做透区域市场,做专、做精专业领域,推动公司全面实现战略转型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同时,公司加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和沟通,主动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和投资者关系管理能力,全力维护公司全体股东利益,努力实现公司、股东和员工三方利益的有效结合。
  2023年,公司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克服困难,实现营业收入76,597.05万元,较2022年下降7.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94.67万元,较2022年下降36.9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841.66万元,较2022年下降41.19%。
  2023年底公司资产总额 255,812.92万元,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 129,265.41万元,较2022年增长19.64%;经营性现金流方面,2023年公司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4,397.60万元,较2022年增长242.93%。
  (二)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1、明确战略方向、持续投入研发、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2023年,公司紧跟国家政策导向与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响应“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号召,确立公司
  未来3-5年“数智化”和“地下空间综合治理”两大战略目标。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力度,增强“三维数字底座”在公司不同专业产品的导向牵引力,关注客户需求,增加客户粘性。报告期内,公司成立公司城市生命线工程技术中心,延伸不同省份和城市在生命线工程安全应用场景和专业领域应急以及城市安全、预警场景,统筹拓展相关业务,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努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着眼未来发展,设立专项基金,围绕公司“数智化”和“地下空间综合治理”两大战略方向,确定以时空数据平台建设、AI、大数据能力建设、地下安全风险评估、地下智能监测与检测,以及城市生命线管线交互、城市内涝、道路塌陷场景能力建设核心产品竞争力计划。公司积极提升、应用、推广以“三维时空数字底座”汇交数据为基础的各类专业数据模型,开展大数据分析、遥感AI和物探等技术研究,并面向城市道路地面塌陷安全风险管控、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安全管控、轨道交通智慧工务综合监管、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等应用场景延伸产品链,打造能够解决客户与行业痛点、难点的方案。2023年度公司研发投入4,910.80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6.41%,保持较高研发投入水平。
  2、降本增效、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2023年,公司持续完善预(结)算管理制度,加强业务生产环节管控力度,实时动态管理大型、重点工程,提升职
  能部门管理服务水平和意识,努力降本增效,提升精细化管理维度。公司针对各部门在经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分析查找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持续改进,落实管理底线要求。各部门按照业务、生产和管理条线编制预算,在招投标、合同履行、技术设计与总结、质量控制、供应商管理等各个环节加强了管控力度。公司通过管理流程简化优化、财务指标实时化、动态更新投标资源库、集中审核项目预算、监督检查重大工程、强化供方管理与供应链建设、落实管理有效性考核等方法加强项目过程精细化管理。技术部门开发生产辅助工具、加强部门间的生产协同、降低生产成本等措施,提升生产效率。从全年的运营情况看,公司员工成本意识大幅增强,各部门的部门预算、项目预算正逐步能够起到强化和指导作用并执行到位。公司整体降本增效、精细化管理的目标达成作用正逐步显现。
  5、企业文化
  2023年,公司根据“诚信为本,卓越创新,艰苦奋斗,共同成长”核心价值观,组织拟订了“品牌与营销战略”。
  承办智慧水利建设高峰论坛、中规协城勘专委会年度工作会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技术交流暨超大型 TOD 项目现场观摩
  会、“江苏省高质量发展下城市空间测量技术创新主题论坛”等会议,参与2023江苏勘察设计行业创新发展年会、首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第十届中国国际管网展览会等行业会议并布展,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扩大及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近年来,公司大力弘扬奋斗者文化,开展创新变革奖、先进集体、优秀员工、金牌业务员、质量标兵等评优表彰工作,贯彻创造价值、分享价值理念。
  6、提升资本市场形象
  2023年,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于2023年3月24日在深证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可转债的成功发行,为公司相关业务发展筹集了充裕的资金,同时也有助于公司提升资本市场影响力。
  2023年 5 月,公司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和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分别审议 通过了《关于回购公
  司股份方案的议案》,公司计划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份。本次回购的资金总额不低于 4,000万元且不超过8,000万元;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21元/股(含本数),实施期限为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本次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不超过 12 个月。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回购 2,093,994 股,回购总金额为34,407,733.70元。本次回购股份的顺利实施,为公司今后人才战略的实施,包括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和锁定提供了实施路径,助力公司今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023年7月,公司实施了2022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此次共向全体股东分配现金红利2,912万元。自公司2020年上市以来,每年均进行利润分配,利润分配总额达 12,272万元,占 2020-2022年净利润的 54.35%,维护了全体股东利益,实现了股东利益与公司发展共同成长。
  2023年,公司通过举办“走进上市公司”活动,邀请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到上市公司实地参观、调研,了解并熟悉公司业务进展情况,建立了有效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的沟通渠道,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7、完善公司治理
  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规范管理,积极健全并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规范三会运行,健全公司信息披露、
  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面工作。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行业分类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财务费用 6,168,215.76 -2,129,727.53 -389.62% 本期发行可转债,未确认融资费用增加所致研发费用 49,107,964.48 51,516,976.61 -4.68%
  4、研发投入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三维数字底座平台建设 在充分汇聚和挖掘公司行业数据采集和信息化服务的基础上,面向三维、面向数字孪生,构建院综合数据资源的汇聚平台、展示平台、应用平台和服务平台,为专业板块提供信息化拓展的数据支撑和基础应 项目已顺利完成,通过专家组验收:1 完成河西3km2试验区三维数字底座数据制作,包括影像、地形、地下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地质钻孔、水下地形、人工模型、倾斜模型、倾斜伪单体、地理实 (1)综合资源的呈现载体:在公司空间和监测数据库建设基础上,通过三维数字底座的建设,实现数据资源的可视化呈现,对内关注;(2)核心能力的呈现载体:以三维数字底座为基础,通过场景化应用 (1)城市数字资产构建的技术基础,为公司服务于数字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2)为公司后期走向
  数字孪生储备技术基
  础
   用支撑,提高公司整体信息化水平和综合能力,紧跟国家数字经济的脉搏 体、基坑BIM模型、河道淤积及变化等数据,其中影像、地形、地下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倾斜模型为公司已有的全部数据。 2、采购并完成覆盖南京主城区的一景高分辨率InSAR数据(3m分辨率)的处理和变化趋势分析,对沉降数据做了分级展示,数据覆盖面积1600km2。
  3、3 完善三维数据轻
  量化转换工具,包括压缩算法的提升、处理效率的提升、特殊数据情况的支持(主要针对倾斜模型)、bug的修复、数据格式版本的提升等,支持的数据包括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建筑矢量体块、地下管线、地质钻孔、人工模型(3dmxa模型)、倾斜模型、倾斜伪单体模型、BIM模型。
  4、 三维底座容器开
  发,支持二维模式和三维模式,二维模式采用ArcGIS地图容器,实现各类二维发布数据的接入;实现高渲染场景数据的接入;重点研发基于WebGL技术三维容器,实现。
  5、实时数据接入平台
  开发,支持主流的物联网设备接入协议,覆盖tcp协议、udp协议、http协议、mqtt协议,包括服务端模式或客户端模式,采用redis+es技术,确保热数据的高效入库和冷数据的高效检索,实现海量高并发物联网数据的稳定接入。
  6、完成第三方自动化
  监测原型系统和城市
  生命线原型系统,基于两个原型系统申请获得了四个软件著作权。 7、7 完成 的原型开发,体现公司各板块的核心能力,技术能力、装备能力、行业理解深度、快速服务能力等,同时可以作为对外交流的展示内容;
  (3)信息化系统三维
  基础:作为公司信息
  化解决方案的数字底
  座,原则上公司所有信息化解决方案均可基于数字底座的技术向上延展。 ( 4 )走向数字孪生的基础:此基础性工作是走向数字孪生的基础,无论是数据积累还是技术积累,都可以为数字孪生和元宇宙的切入做好准备。四个软件著作权: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监管平台地下管线交互系统、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监管平台排水监管系统、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监管平台道路监管系统、WebGIS视频识别系统。岩土工程一体化咨询关键技术研究 打通岩土工程专业技术服务上、下游,为项目建设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至验收提供岩土工程综合技术服务,为客户控制风险、节约投资、节省工期、保护环境,以实现工程建设效益最大化,岩土工程一体化咨询为之提供了解决方案。 目前项目按照实施计划进展顺利,取得的创新产品二等奖;申报软件著作权、软件产品各一项。 (1)2022年,岩土工程咨询服务项目3~5个。
  (2)2023~2024年,岩土工程咨询服
  务业务合同额年均增
  长10%~15%。
  考核指标:总结报告
  1篇,项目成果文件3~5个。
  (3)岩体现场抗剪强
  度试验及提参方法研
  究
  目标:开展结构面现
  场直剪试验;提供准确确定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的方法。考核指标:发表研究论文一篇;成果报告一份
  (4)地下岩层结构面
  量测方法研究
  目标:掌握地下岩层
  结构面量测的现场操
  作和数据处理技术;
  优化现场操作流程,并编制作业指导书。考核指标:完成科研论文1篇;完成作业指导书1册;完成地下岩层结构面量测专项报告。
  (5)基坑工程第三方
  自动化监测管理平台
  目标:基于公司级三
  维数字底座,展示基坑工程多源数据信息;实现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实现监测数据及时预警与消警;构建岩土专家咨询服务平台。考核指标:论文1篇;软件著作权1套;应用软件1套。
  (6)基坑倾斜桩及组
  合支护技术研究
  目标:试点项目2
  项;培养硕士研究生 1、可提升公司参与各类大型岩土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竞争力,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2、可提升公司在岩土
  工程领域的综合实
  力,确立优势地位。
       1名
  考核指标:学术论文
  1篇;研究总结报告1份;地图文化创新研究 将公司各类信息化技术结合南京市深厚的历史文化赋予地图以新生命,打造一款借由虚拟现实(VR)和互联网(Internet)等现代数字技术来展现地图文化的产品。
  力求带动传统地图产
  业的变革;打造南京的历史文化品牌;亦为公司文旅产品的元宇宙布局进行先期尝试。 项目按计划开展:1、完成制作六朝历史文化地图数据库;2、整理了公司现有的各类地图数据资源;3、完成文创产品的开发(金箔、云锦若干文创产品)。 1、完成地图快速编制技术及流程;2、制作六朝历史文化地图数据库;3、文创产品(1项-2项);4、结合虚拟现实平台,开发专题地图、VR/AR三维场景应用平台。 1、打造及增强公司地图类文化,为公司企业文化及行业影响力的发展添砖加瓦,提升品牌价值;2、开发数字地图相关产品,开拓与之相关的业务市场。基于WebGL技术的三维容器产品化开发研究 在面对各个平面坐标系,特别是地方平面坐标系我们在普通坐标系下面临两个难题,一、因为数据保密性无法得到坐标系的转换算法,所以数据无法在普通类似于wgs84坐标系下展示。
  

转至测绘股份(300826)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