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前生物(688526)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当下,中国养殖行业正处于“规模化、集约化”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头部养殖企业通过一系列资源整合,迅速构建起集约化生产体系,这种变革对上游动保行业提出了全新且严苛的产品及服务需求。随着智能化、集约化水平的提升,缺少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将逐步被淘汰,行业内大型企业的规模效应及品牌效应会越发突显。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与全体员工团结一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729.07万元,同比增加21.67%;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21,989.63万元,同比增加44.09%。 (一)以创新为先导,推动新产品研制,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核心技术,打造技术“护城河”,有力保障了公司高效的产品创新产出。2025年上半年,获得以国家一类新药“牛支原体活疫苗(HB150株)”为代表的4项新兽药注册证书,其中猪用疫苗包含猪瘟、猪伪狂犬病二联活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丁型冠状病毒感染三联灭活疫苗共计2项;禽用疫苗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禽流感(H9亚型)四联灭活疫苗1项。此外,副猪嗜血杆菌Apd蛋白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与小反刍兽疫病毒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获得改良型新药。 禽用疫苗方面,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传染性法氏囊病、禽腺病毒病(I群,4型)四联灭活疫苗正在进行复核检验;新城疫(基因Ⅶ型)、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悬浮培养)、鸡滑液囊支原体活疫苗均已通过初审;鸡传染性鼻炎(A型+B型+C型,重组蛋白)、鸡滑液支原体、鸡毒支原体三联灭活疫苗(HB03株+HB15株)获得临床试验批件。 宠物用产品方面,猫鼻气管炎、杯状病毒病、泛白细胞减少症三联灭活疫苗已提交注册材料;猫鼻气管炎活疫苗(WH-R株)已获得临床批件;犬、猫狂犬病灭活疫苗(SAD-tOG株)目前正在临床试验;猫细小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已通过复核检验;猫杯状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已通过初审。 此外,公司积极布局反刍动物疫苗,拓展牛羊疫苗产品线,在奶牛和肉牛市场构建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多元化经营能力。报告期内,牛巴氏杆菌灭活疫苗、山羊痘活疫苗已获得生产文号,牛羊呼吸道疾病多联多价基因工程疫苗、梭菌类多联多价亚单位疫苗和腹泻系统疾病多联多价疫苗实验室研究进展顺利,如以高效CHO真核表达系统构建牛病毒性腹泻、牛鼻气管炎病毒二联亚单位疫苗、羊包虫亚单位疫苗;以高效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构建羊三联四防亚单位疫苗。 (二)以构建新型研发平台为支撑,推动公司技术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为进一步加快提升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公司加快新型生物制品研发与创制平台的建设,有力保障了公司抢占行业创新高地。公司持续加大CHO、杆状病毒载体和酵母高效表达平台的建设,为后续新型亚单位疫苗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初步建立了mRNA疫苗和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平台,为后续mRNA疫苗和新型基因载体疫苗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还布局了新型佐剂和递送系统的技术创新,开展了新型疫苗接种途径创新研究,探索无针注射等新型给药方式,这些非侵入性或微创式免疫将显著减少接种动物应激并极大简化接种过程。 (三)持续开展工艺技术的研发及升级,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报告期内,公司疫苗生产工艺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传统的分段式生产方式逐步被连续制造等先进工艺取代,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减少了交叉污染的风险。公司核心工艺技术如大型生物反应器全悬浮无血清培养技术、载体悬浮培养及放大技术、大型发酵罐细菌高密度发酵技术和抗原大规模高效纯化技术等多个行业共性关键技术进一步得到完善与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实现了基因工程亚单位抗原2000L发酵罐高密度发酵、纯化及内毒素去除工艺,抗原表达量、纯度、内毒素去除率均较之前显著提高;攻克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和猪丁型冠状病毒2500L大型反应器全悬浮无血清培养工艺,抗原含量高且稳定;完善了猪伪狂犬病毒5500L大型反应器全悬浮低血清培养工艺,血清使用量大幅下降,在保证产品有效性的前提下提高了安全性;升级了宠物疫苗的抗原纯化工艺,在保证免疫效果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对动物的应激;在疫苗的包装阶段,引进了自动装箱码垛机器人,可有效降低人员差错、同时提高工作效率。这些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后,疫苗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及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四)坚持客户导向,创新营销服务策略,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 公司继续深化精准营销策略,针对不同养殖规模的客户分别制定了开发策略:对于大型养殖集团,采取一对一的精准服务,开展客户生产技术研讨会,探讨疾病的防控及净化等养猪健康生产关键性问题,同时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开展了驻场技术服务,加强现场的技术指导;对于中型养猪场,开展“一户一册一方案”战略合作技术交流和平台共建共享合作,通过组织以“健康养猪、提质增效”为主题的行业技术论坛、闭门交流会议、猪场团队内训等一系列工作,开展核心客户游学考察交流会,发挥服务团队“六大博士”技术优势,解决核心大客户的痛点,增强了客户的粘性;对于小型养殖户(存栏母猪500头以下),广泛布局渠道经销商,开展“仔猪四种疫苗”和“母猪八大疫病”主题活动,营销和服务工作进一步下沉到乡镇,密集召开技术推广会议,提升了产品的市场渗透率。 (五)开辟新业务,赋能公司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作为饲用蛋白主要来源的大豆对外依存度常年高于80%,开辟新型饲用蛋白源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近年来,公司紧紧围绕国家饲用蛋白减量替代重大战略,与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紧密合作,在利用黑水虻与微生物联合转化畜禽粪便及餐余垃圾生产昆虫蛋白领域,进行了规模化养殖工艺、自动化养殖设备的研制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黑水虻规模化转化农业有机废弃物的系统解决方案,为后期完善与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六)开创AI智能先河,驱动新型疫苗设计与开发 2025年,公司继续打造AI合成生物学创新平台,构建了动物疫苗研发、生产与应用的全链条平台;从病原数据库构建,AI算力,疫苗靶点识别与抗原设计,动物实验验证到疫苗注册、构建了完整的、内部协同的创新生态。一方面利用AI深度学习模型提升动物疫苗设计、生产工艺优化;另一方面利用动保行业大规模的数据生成能力,使AI大模型持续优化,将疫苗研发的复杂生物学过程转化为可量化、可分析的数字指标,提升产品开发效率。报告期内,公司通过AI辅助进行疫苗设计,显著提升了产品研发效率,多个产品研发取得较大进展。公司运用AI分析各个疫苗的生产参数并建立模型,探索与生产效率相关的核心因素、并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 非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