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辉煌科技(002296)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铁路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大动脉、重大民生工程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信息,2024年度,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投产新线3113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457公里,铁路建设成效显著。截止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其中高铁4.8万公里。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2024年共计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953.04公里。新增运营线路25条,新开后通段或既有线路的延伸段26段,共新开通运营车站580座(换乘车站重复计算),其中有4座车站仅为新车站投运,不涉及运营线路长度的增加。2024年无新增城轨交通运营城市,全年有城轨交通新线、新段或延长线开通运营的城市共计25个。截至2024年底,中国内地累计有58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362条,线路长度累计12168.77公里。报告期内,公司围绕“轨道交通运营维护一体化解决方案及高端装备”的主营业务,各个业务板块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高端制造系统平台,努力提升轨道交通智能运维解决方案及综合服务能力,保持公司持续稳健发展,实现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年度内,管理层围绕公司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主要开展了以下重点工作: 1、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原则,秉承“用户至上”理念,持续加大市场推广和宣传。强化与国内外领先企业、系统总 包商的合作,推动合作共赢。抢抓市场机遇,强化利用核心产品强关联、强带动特点,和基于最新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结合的技术优势,加快推进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功能补强子系统、无人机房智能巡检、运营线路安全巡防等产品的市场推广,拓宽公司监控产品线,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密切跟踪国铁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的落实,加快各产品线智能化升级节奏,和新版本产品市场应用进度,丰富产品结构,适应新时代下铁路客户的安全监控需要。积极响应城轨用户日常运营支持需求,扩大城轨多专业智能运维平台、城轨能源管理系统、城轨车站智慧管控系统的试点应用和宣传推介,充分挖掘城轨建设后期,运营市场的潜力,扩大城轨业务范围。 2、坚持创新引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基于公司产品在国铁和城轨市场的庞大用户群,深入挖掘用户需求,持续应用功能的研发创新,优化升级各产品功 能单元,针对铁路设备监测系统、运营环境监测系统及水冲洗装备等产品,发布自动化、数智化水平更高的版本,持续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响应国铁行业针对国产化信创的行业规划要求,完成了公司监控产品线信创国产化核心平台的开发和测试;通过对公司信号集中监测系统产品在信创国产化平台的迁移和适配开发,实现新版本系统在功能完备度和性能指标上同步提升,也为公司各产品的国产化信创升级开发积累了有效的研发基础平台和过程数据。公司积极参与国铁集团电务信息化统型系统的研发,部分子系统已进入试点验证阶段,有效推进了国铁集团《数字铁路规划》在电务专业的落实,通过数字化赋能专业管理体系建设。持续将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自身行业及公司各产品线产品深度融合,及时跟进国内外发布的各类创新AI产品,完成基于大模型的AI视频分析模块V2.0的研发,并应用于线路安全环境管理系统中,有效提升了线路安全环境视频智能分析的精准度和可用性,为进一步积累基于大模型的 AI智能分析应用经验。 3、精心组织,严格品质管控,确保年度重大项目交付工作 根据城轨项目订单集中进入交付后期的局面,公司秉承“用户至上”理念,及时优化调整跨部门重点项目管理机制, 提前识别项目交付工作量和各类风险,扩展项目交付数据信息化系统,严格交付品质管控,有效保证了郑州地铁6号线 4、稳步推进储能装备及智能微电网的研发工作。 报告期内,稳步推进全钒液流电池中试工作,完成了125 kW/250kWh储能集装箱和250 kW集装箱的试生产和性能测试工作,并对部分配套设备和工艺进行了优化升级,待后续集成测试时进行全面验证。完成了基于250 kW标准储能集装 箱的兆瓦级方案设计,论证了方案可行性及验证环境实施方案,和验证关键参数的测试用例。启动了32kw标准电堆中关键材料的实验研制工作。持续完善园区智能微电网系统平台软件,升级园区智能微电网系统解决方案。积极参与行业规范标准的编制工作,及时跟进行业政策变化及最新技术发展方向。 5、完成2022年度员工持股计划方案实施,逐步落实公司的中长期激励机制。 根据公司《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方案(草案)》和《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管理办法》,依据相关法规流程完成了相 关解锁和出售事宜,并于2025年1月24日披露了《关于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出售完毕暨终止的公告》。本次持股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促进了年度业绩的增长,逐步落实了公司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建设工作。 6、优化完善内控管理,提升公司管理运作水平 随着公司产品线的扩展,业务规模增加,为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和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针对相关公司治理文件和关键 内控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完善,对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内控制度的组织学习;持续完善和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机制,确保公司治理规范性,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二)行业发展情况 (1)轨道交通领域 轨道交通行业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中长期铁 路网规划》《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等政策指导性文件,为公司所处的轨道交通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公司开展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指明了方向。根据2025年1月2日国铁集团工作会议,2024年国铁集团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铁路项目和“两重”项目为重点,加大推进实施力度,宜昌至涪陵高铁重庆段、龙岩至龙川高铁武平至梅州西段、兰州至张掖高铁武威至张掖段等17个项目开工建设,杭州至义乌至温州高铁、池州至黄山高铁、上海经苏州至湖州高铁等42个项目开通运营。聚焦联网、补网、强链,深入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批复佳木斯至同江铁路扩能改造等20个项目可研。加快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铁路专用线44条、物流基地12个。2024年,优质高效推进铁路建设,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投产新线3113公里,其中高铁2457公里,铁路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其中高铁4.8万公里。国铁集团工作会议提出了2025年铁路工作的主要目标:全面完成国家铁路投资任务,高质量推进国家重点工程,力争完成基建投资5900亿元,投产新线2600公里。到2030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铁路网,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8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6万公里左右,全国1、2、3小时铁路出行圈和1、2、3天快货物流圈全面形成,运输产品供给能力和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到2035年建设更高水平的世界一流铁路企业,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全面强化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努力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走在前列,更好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累计有58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362条,线路长度累计12168.77公里。其中,2024年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953.04公里,核减运营线路8.81公里。2024年无新增城轨交通运营城市,全年有城轨交通新线、新段或延长线开通运营的城市共计25个;新增运营线路25条,新开后通段或既有线路的延伸段26段;2024年共新开通运营车站580座(换乘车站重复计算)。预计2025年中国内地新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将有望再超1000公里,至“十四五”期末,城轨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将达到一万三千两百公里左右,“十四五”五年间,年均新投运运营线路长度将超一千公里。2025年全年城轨交通年客运总量预计将超过350亿人次,日均客运量逼近1亿人次大关,“十四五”期末的年客运总量相比“十三五”期末翻一番。近年来,为了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国家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申报条件,并收紧了审批流程,报告期内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新规划审批步伐进一步放缓。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截至2024年底,在国家发改委批复的44个城市城轨交通建设规划中,呼和浩特、兰州、洛阳、芜湖、哈尔滨、郑州等6个城市在2024年前获批项目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公司主营业务为轨道交通高端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和维护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城轨、普铁、高铁等领域。河南区域内前期获批的城市城轨交通项目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短期内将对公司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产品的市场需求产生不利影响,未来,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仍将处于重大发展机遇期,公司将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抢抓市场机遇,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持续推进公司的稳健发展。 (2)新能源储能领域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将“新型储能”写入国家级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并将其与 大型风光基地、分布式能源并列,作为能源革命的核心抓手。2024年11月8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规定,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发挥各类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调节作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新型储能在新兴产业中的快速发展地位,将其定位为能源转型的战略引擎。新型储能作为市场主体被纳入更高维度的系统规划,加速“源网荷储”一体化推进。国家能源局2025年1月23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介绍,国家能源局认真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统筹新型储能发展工作,推进新型储能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成为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新型储能布局灵活、建设周期短、应用场景广泛,“十四五”以来,新型储能直接带动项目投资近两千亿元,促进打造产业集群,成为经济发展绿色新“引擎”。 2025年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八部门正式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产业体系加速完善,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产业主体集中、区域聚集格局基本形成。产品性能显著增强,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多领域应用需求。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于2025年1月27日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对储能行业形成了“破旧立新”的双向驱动,一方面,通过打破行政干预和固定收益模式,推动储能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同时通过电价机制改革和政策协同,为储能创造了更广阔的收益场景。另一方面,明确叫停“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前置条件”的政策,标志着强制配储政策退出历史舞台。此举旨在解决储能利用率低(2024年日均运行时间仅3.74小时)和“建而不用”的困境,推动储能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但短期内,储能企业的产能规划、产品交付等都受到了影响,市场需求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实现快速增长,但仍面临成本压力、市场机制不完善等挑战。就近期而言,储能正处于从“强制配建”转向“市场驱动”的变革期,我们将密切关注后续政策、市场及商业模式重构等情况,及时调整自身技术路线及应对措施。 (三)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1、国家铁路行业:公司通过在国家铁路行业多年的积累,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提供专业的解决方 案和定制化的服务,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致力于推动创新和颠覆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努力深耕、精益求精,在生产的每个环节把控产品质量,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在国铁行业内有着良好的口碑。其中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电务安全生产指挥系统及接触网水冲洗车等产品在技术上、标准影响度及品牌推广上具有优势地位。 2、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公司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的核心原则,随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软件平台的上线开通, 公司综合监控产品已具备核心技术平台、项目交付管理、项目维护管理等全部核心能力,目前该产品在河南区域内有较强优势,在轨道交通行业被广泛认可。目前,对于地铁隧道清洗车系列产品,公司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属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同时,借助公司区域优势、高质量产品服务和国铁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公司其他各产品线产品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均有一定优势。。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1)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7,190.5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71.8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7,453.7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66.99%。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城轨和国铁业务完工项目增加,尤其是第四季度多个城轨综合监控项目集中完成验收开通和收入确认,致使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净利润增加。 (2)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0,431.48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86%;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20%,比上 年同期减少6.01%;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额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因报告期内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71.84%,致报告期内的研发投入占收入比重减少。 (3)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上年同期减少 13.26%,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销售商品、提供劳 务收到的现金减少所致。 (4)公司根据产品订单进行生产,不存在产品积压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5.72%,主要是为 新中标项目的备货。 (5)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设备的盈利能力状况未发生变化。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公司国铁业务根据国家铁路总体投资计划和每年度具体项目建设进度的不同,有一定程度的季节性波动;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项目由于单个合同金额相对较大,根据城轨线路的验收和开通计划,会给季度收入确认结果带来一 定波动;报告期第四季度,由于郑州区域三条城轨线路的集中验收开通,确认收入额度明显增加。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国家铁路 销售量 元 202,705,757.14 292,294,037.22 -30.65%生产量 元 288,041,629.20 387,695,446.08 -25.70%库存量 元 330,480,026.77 245,144,154.71 34.81%厂矿企业及地方铁路 销售量 元 43,059,995.91 67,726,110.28 -36.42%生产量 元 45,179,913.96 69,332,611.75 -34.84%库存量 元 4,195,798.73 2,075,880.68 102.12%城市轨道交通 销售量 元 463,247,738.28 380,154,252.19 21.86%生产量 元 420,863,613.01 348,672,336.13 20.70%库存量 元 52,606,967.38 94,991,092.65 -44.62%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a、国家铁路:报告期末库存量较上年同期增加,原因系报告期末未完工项目较上年同期增加。b、厂矿企业及地方铁路:报告期末库存量比上年同期增加,原因系报告期末未完工项目较上年同期增加。c、城市轨道交通:报告期末库存量减少,原因系报告期内多个城轨综合监控项目集中交付并验收开通,导致在建的未完工的地铁项目较上年同期减少。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一期、15号线一期工程综合监控系统集成采购项目3标段 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7,572.0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和产品分类 行业和产品分类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控制人和其他关联方未在主要客户中直接或间接拥有权益等。 际控制人和其他关联方未在主要供应商中直接或间接拥有权益等。 3、费用 4、研发投入 适用 □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基于信创国产化平台的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 研制满足国产化信创要求的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 完成系统需求开发和设计工作;完成核心硬件平台选型工作; 完成核心功能模块的 开发和独立模块的性 能测试。 通过对公司信号集中监测系统产品在信创国产化平台的迁移和适配开发,实现新版本系统在功能完备度和性能指标上同步提升。 提升公司监控产品线竞争力,适应新时代下铁路行业对信创国产化的要求。信号电缆监测及综合维护管理系统 研制适用于铁路信号电缆的在线监测及综合管理系统 完成第二版监测功能的升级开发和验证; 完成电缆径路图绘制 和电缆综合管理子系 统的优化升级开发。 实现对铁路信号电缆运用状态、工况的在线监测。通过状态报警、故障定位和径路管理,提高信号电缆的综合运用维护水平。 扩宽公司监控产品线,适应新时代下铁路客户的安全监控需要。线路安全环境管控平台智能视频分析系统 通过视频分析,协助巡检人员发现落石、人员和大型动物侵限 根据现场应用效果反馈,完成基于大模型的AI视频分析模块 将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充分应用在铁路运营环境监视和线路巡查 拓宽公司监控产品线,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积累基等线路危情 V2.0的开发,并在试验环境中进行数据分析训练。 业务中,不断提升现场工程应用效果。 于大模型的 AI智能分析应用经验。周界入侵监测系统 结合多种前端监测手段,实现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监测周界入侵系统 完成项目试用评审准备工作;完成线路安全环境分析模块在普速线路防洪监测系统中的适应性开发和工程应用验证。 通过多传感技术融合等新兴技术手段,提高铁路入侵检测技术指标,满足现场安防需求 拓宽公司安防监测类产品线,配合线路安全环境视频智能分析系统项目的实施。接触网2C智能分析系统 通过视频图像AI分析,识别接触网鸟窝、吊弦异常以及其他异常或缺陷。 完成基于大模型的AI视频分析模块在接触网视频监控数据分析中的适应性开发和训练;根据现场应用效果进行优化升级开发中。 将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充分应用在铁路接触网的维护监测工作中,不断提升现场工程应用效果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拓宽公司监控产品线的应用领域,适应新时代下铁路客户的安全监控需要。城轨综合智能运维平台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实现多专业数据和算法模型的融合,构建标准化数据体系与预测评估体系,形成弹性综合架构的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实现运维效率与安全的提高和运维成本降低的目的。 完成V1.0版本的开发和测试环境的测试,并在郑州地铁12号线进行试点验证。 通过全信息感知、智能诊断、动态推演等技术,提供集约化管理平台,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使设备健康管理由被动防御到主动免疫的转变,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促进城轨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发展。 开展城轨数据融合与赋能研究,为公司城轨业务争取新的增长点。城轨车站智慧管控系统 利用数字孪生、虚拟化、3D可视化等构建可交互数字化全景车站,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生成运营管理全覆盖的智慧化应用场景,形成智慧化管控平台,为乘客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持续优化乘车体验。 完成核心模块和系统原型研发和主要模块的单元测试,V1.0版在研发进行中。 开展智慧化研究,使车站服务由程序化到智能化的升级,使城轨车站由出行交通节点到智慧生活节点的转变,由交通载体到文化载体的升级。 利用AI技术开展城轨车站“智慧大脑”研究,形成创新产品,进一步促进城轨数智化转型发展,提升城市智慧交通水平,为公司未来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新型铁路信号智能电源系统 基于智能运维理念及公司在电源产品的长期技术沉淀,采用多种新技术,研制新型铁路信号智能电源系统。 根据已发布成果的现场应用效果反馈,完成V2.0版本的迭代开发,推进扩大监测范围和提升检测精度的研发;针对电源系统核心模块升级进行关键技术路线的研发验证。 进一步提高信号电源系统的能源效率;解决信号电源系统全寿命周期的智能化运维管理问题,降低客户维护成本及维护难度,促进信号电源行业技术进步。 增强公司在信号电源领域的产品竞争优势,完成产品更新迭代,促进信号电源产品的智能运维技术进步。基于激光雷达的绝缘子自动识别定位技术研发 开发基于激光雷达定位技术的智能控制型水冲洗装备 完成核心模块的开发和独立模块的性能测试;完成在公司水冲洗装备产品上的配套升级并在园区测试环境中的测试验证。 在绝缘子冲洗过程中通过利用激光雷达扫描和三维数据分析,实现车辆行进过程对绝缘子位置的智能捕捉和精准追踪,减少人工投入,提升绝缘子冲洗效果。 有效提升公司绝缘子水冲洗产品的自动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助力铁路系统维护作业装备进行技术升级。基于液压的脉冲式接触网导线除冰系统 针对现有铁路接触网导线除冰技术的不足,研发出一种基于 完成核心模块的开发和独立模块的性能测试;完成v1.0版本样 以轨道车为承载平台,集成液压的脉冲式导线除冰装置,实 拓宽公司运维装备产品线,适应新时代下铁路客户的运维作业液压的脉冲式接触网导线除冰系统。 机的试制,并在园区测试环境中的功能测试验证。 现快速响应并精准除冰。为铁路接触网导线除冰作业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提升除冰效率和作业安全性。 和应急响应需求。园区智能微电网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根据社区、园区等用电侧与清洁能源匹配性特点及关键需求指标;研究光、风、充、储、荷多元素融合互补和能源分析管理等微电网集成关键技术。 根据园区智能微电网能源管理平台的运用反馈,推进V2.0版本的迭代开发,并在公司园区的微网环境上运行验证。 掌握分布式发电、充电消纳、储能应用、负荷预测及能量管理等技术集成关键技术,形成完整的硬件解决方案和核心软件平台。 智能微电网系统是构建“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的重要支撑,有利于开拓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产业线。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 研制具备高安全性、超长寿命、绿色环保、低容量衰减等特点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 完成32kW标准电堆的工艺试制验证和性能测试。稳步推进基于该标准电堆的兆瓦级系统的试生产和验证工作。 实现全钒液流电池设计制造及运行控制等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为发电侧、电网侧与用户侧的高功率长时储能需求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 符合储能系统领域的新技术发展方向,争取实现公司业务在新能源领域的突破。重减少。研发投入资本化率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适用 不适用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5、现金流 (1)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上年同期增加3346.03%,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收到员工持股计划款46,893,415.58元、支付分红款38,958,042.00元。 (2)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减少127.75%,主要原因系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减少。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末,公司三个重大地铁项目集中完成验收开通并确认收入,相对应合同节点的回款清算工作未落实。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保函保证金受限的货币资金 26,354,759.98元。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务; 国内 货物 运输 增资 9,00 0,00 限。 主营社区团购新消费供应链业务 报告期内各投资方投资款已全额实缴,理; 普通 货物 仓储 服务 (不 含危 险化 学品 等需 许可 审批 的项 目) ;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咨询; 广告 制 作; 广告 设 计、代理; 广告 发 布; 物业 管 理; 技术 服 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 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本公司全资子公司河南辉煌软件有限公司。 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增资 协议 未设 置预 期收 益。 让、技术推广; 食品 销售 (仅 销售 预包 装食 品) 。许可项目: 道路 货物 运输 (不 含危 险货 物) 。 其兴 (北 京) 科技 创新 有限 公司 技术 服 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 节能 管理 服 务; 新兴 能源 技术 研 发。 增资 2,000,00司。 增资协议未设置投资期限。 储能领域技术开发,整套储能系统设计方案及装备,节能减排系统与设备等 报告期内各投资方投资款已全额实缴,且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增资 协议 未设 置预 期收 00,0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配件;其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子产品、机电设备、专用设备(限在外阜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产品设计; 销售铁路 专用设备 及器材、机械设备、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金属材料、五 100,000,000.00 303,132,075.66 175,515,185.96 96,158,427.86 10,013,670.11 10,913,87金交电、电子产品、机电设备、专用设备; 货物进出 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全资子公司国铁路阳主营铁路电源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及信号器材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0.68%,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11.21%。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4年04月29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互动易”平台“云访谈”栏目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参加公司2023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全体投资者。 公司储能业务进展、2024年一季度业绩较好的原因等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详见深圳证券交易所投资者关系互动易平台(http://irmcn)(下同)《2024年4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编号: 2024-001) 2024年05月15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平安资管 张昱;富国基金陈天元;华安基金宁柯瑜;鸿道投资 方云龙;弘信资产段诚、张瑞; 东北证券 冯 浚瑒、马宗铠、贾龙飞。 针对公司产品情况、2024年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原因及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对公司的影响、以及半年度及整个年度业绩目标等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编号:详见深圳证券交易所投资者关系互动易平台《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0520》(编号: 2024-002) 2024年05月16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景顺长城基金陆哲皓;野村资管徐也清;长盛基金 杨睿琦;财通证券罗云扬。 针对公司产品情况、2024年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原因及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对公司的 详见深圳证券交易所投资者关系互动易平台《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0520》(编号: 2024-002) 影响、以及半年度及整个年度业绩目标等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2024年05月16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新华基金 金曦;中金资管艾柯达、杜渊鑫;华创证券张宇凡。 针对公司产品情况、2024年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原因及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对公司的影响、以及半年度及整个年度业绩目标等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详见深圳证券交易所投资者关系互动易平台《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0520》(编号: 2024-002) 2024年05月17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兴业基金 钱睿南;东海基金 李柯;长城基金付晓钦;国联基金 骆尖; 民生加银 郑 爱刚;方正证券 刘裴、刘然;勤辰资产常峪宁;山楂树投资 章韧;相聚资本叶善庭;长江证券 屈奇。 针对公司产品情况、2024年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原因及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对公司的影响、以及半年度及整个年度业绩目标等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详见深圳证券交易所投资者关系互动易平台《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0520》(编号: 2024-002) 2024年05月20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咏明资产 陈上;东方财富证券李京波、魏河城、金孟曜。 针对公司产品情况、2024年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原因及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对公司的影响、以及半年度及整个年度业绩目标等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详见深圳证券交易所投资者关系互动易平台《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0520》(编号: 2024-002) 2024年05月20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中信建投证券辛侠平、王嘉昊、贺冠一、邵一鸣。 针对公司产品情况、2024年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原因及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对公司的影响、以及半年度及整个年度业绩目标等问题进行沟通 详见深圳证券交易所投资者关系互动易平台《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0520》(编号: 2024-002) 交流。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