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亿纬锂能(300014)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4-12-31
信息来源2024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
  的披露要求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消费电池(包括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圆柱电池)、动力电池(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池及其电池系统)和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一)消费电池行业
  消费电池主要服务于消费与工业领域。根据 Mordor Intelligence数据,全球智能电表市场出货量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
  1.62亿台增长到2029年的 2.36亿台,CAGR达 7.8%。智慧医疗方面,根据灼识咨询数据,全球糖尿病管理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的 423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 1,185亿美元,CAGR为 10.9%,持续血糖监测、胰岛素泵渗透率逐步增长。3C消费电子方面,消费终端需求回暖,AI引领创新,智能眼镜和智能戒指成为新兴品类。Precedence research机构数据显示,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 721亿美元增长到2029年的 1,805亿美元,CAGR为 20%。中国推出“国补政策”进一步刺激国内智能手表等 3C消费电子销量的增长。在东南亚各国政府持续推动两轮交通工具电动化转型的背景下,现阶段电动摩托车市场渗透率仍处于相对低位,行业未来具备广阔增长机会,将带动出行市场锂电池需求快速增长。根据国家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国电动两轮车出口量共计 2,213万辆,同比增长47.1%。此外,电动工具市场穿越行业去库周期,锂电池需求已稳步回升。清洁设备方面,国内市场受益“以旧换新”政策,整体市场持续向好。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24年中国清洁电器行业零售量 3,035万台,同比增长22.8%。在全球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的浪潮趋势下,叠加 AI数据中心、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市场蓬勃发展,电池需求将日益增加,市场空间广阔。
  (二)动力电池行业
  动力电池服务于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等领域。随着技术升级、全球能源转型和环保政策的推进,动力电池
  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未来几年,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动力电池行业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发展不仅推动了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也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根据 EVTank数据,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1,823.6万辆,同比增长24.4%;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根据 GGII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 2,100万辆,全球汽车电动化渗透率将接近 23%,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 1,610万辆(含出口),电动化渗透率有望超过 50%。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拉动动力电池出货量增长,根据 EVTank数据,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 1,051.2GWh,同比增长21.5%。未来动力电池行业将呈现“技术突破+全球化布局+绿色循环”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全球电气化进程仍在加速推进,将进一步带动动力电池的需求增长。根据 GGII预测,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超过 1,250GWh,同比2024年增长 20%,全球占比超 60%。
  (三)储能电池行业
  世界各国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逐步增加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建设以风光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储能系统能
  够在发电侧起到调频作用,降低弃风、弃光率;在电网侧削峰平谷,平滑电网输出;在用户侧应用场景逐渐丰富,在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通讯基站等领域应用逐步扩大。此外,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加速,算力作为新型生产力的核心,正日益推动着数据中心和超算中心的快速发展。算力的快速发展催生出对储能技术及产品的大量需求,为储能产品的应用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同时储能产品的使用有助于数据中心和超算中心实现能源效率的提升。政策层面,主要经济体持续加码储能战略布局:我国通过顶层设计系统性推进产业升级,2024年全年累计发布储能专项政策超 600项,2025年重点实施的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工程与电力市场机制改革,为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奠定制度基础;美国依托《通胀削减法案》构建 30%投资税收抵免长效激励机制,欧盟通过容量市场机制创新储能项目市场化收益托底模式;以印度为代表的成长型市场则通过 10%可再生能源强制配储等政策工具,正在培育全球储能产业新增长极。全球储能产业链集中度持续提升,中国企业凭借技术迭代速度与规模化制造能力占据主导地位,根据 Infolink数据,
  2024年全球储能电芯企业 TOP10榜单中九席为中国企业。面对美国 IRA法案、欧盟电池法碳足迹追溯等贸易规制升级,中国头部企业通过属地化产能布局与零碳工厂认证构建应对体系,叠加技术领先优势,持续巩固全球市场竞争力。根据 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预测,2025-2028年全球储能新增需求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 15%以上。中国市场受电力改革等政策驱动保持稳健增长;以中东、东南亚为代表新兴市场,正快速崛起,成为新增长极,带来新增增量。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4,861,455.65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407,558.53万元;其中,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的净利润为 316,170.96万元,同比增长14.76%。在2024年,公司紧紧围绕“精耕细作、颗粒归仓”和“质量年”的经营策略,全面推进满产满销、市占率提升等重要经营目标的达成。同时,公司进一步提升产品能力、品牌能力、交付能力和服务能力,笃实千亿平台综合竞争力。
  (1)消费电池持续领跑,交付能力不断提升
  消费电池领域,锂亚硫酰氯电池、电池电容器(SPC)两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持续引领市场。电子雾化器电
  池截止报告期,已向全球提供超 20亿只。消费类小圆柱电池持续深化与大客户合作,多个细分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带动产品实现满产满销,报告期内出货量增长显著,单月产销量突破 1亿只。电动工具、智慧出行、清洁设备等细分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同时公司正在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在 BBU数据中心备电、eVTOL、无人机及飞行器等应用市场,公司与头部客户建立领先产品开发合作关系;在机器人领域,公司围绕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快充或换电等需求,为客户提供全面产品解决方案,主要产品涵盖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电池等,其中部分客户已经完成样品交付和组装。锂亚硫酰氯电池(ER14250/ER14505)在机器人编码器后备电源中已批量使用,其他锂原产品同样具备应用前景。报告期内,公司成都小圆柱电池工厂现已投产,马来西亚小圆柱电池工厂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25年年初建成投产,将进一步有效满足客户需求。
  (2)储能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自主创新推动行业升级
  2024年公司储能业务规模与技术水平同步跃升,全年储能电池出货量达 50.45GWh,同比增幅达 91.90%。据能源咨询机
  构 InfoLink统计,公司储能电芯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二位,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2024年 12月,公司 60GWh超级工厂投产,标志着全球储能产业迈入超大容量电芯规模化应用新阶段。核心产品 Mr.Big系列 600Ah+储能电芯为行业技术标杆,通过第四代超薄叠片工艺与创新三维集流技术,实现电芯能量效率 96.2%(0.25P充放电倍率,25℃环境)。其配套储能系统采用极简结构设计与智能热管理技术,可降低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运维成本超 30%,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高性价比解决方案。另外,报告期内,公司马来西亚工厂储能项目按照既定规划稳步推进,预计2026年初开始量产,支持海外全球交付。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背景下,公司海外产能的先发优势凸显;海外优质产能为国际一线客户创造价值,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储能市场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3)业务结构优化与技术品牌迭代,引领电池出货量增长
  2024年,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 30.29GWh,同比增长7.87%。车市竞争压力不减,因部分乘用车大客户车型销量不及预
  期,电池装机量受到一定影响,呈现波动态势。但亿纬锂能始终与合作伙伴一起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迅速响应市场需求。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在乘用车领域新增公告的多款配套车型,将陆续交货进入市场。并且随着客户产品调整与优化,新上市车型销量表现亮眼,整体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同时,公司通过客户分类与分层管理,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助力客户打造全球领先的竞争力,并致力于构建多元化的客户基础体系,减少对少数大客户的依赖,降低经营风险。公司持续强化在商用车领域所占据的优势地位,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4年公司在商用车电池国内市场份额为 12.15%,排名第二。2024年 5月公司发布商用车开源电池品牌,9月与合作伙伴完成 Z系列(长续航产品)装车下线。公司通过持续完善产品体系,迭代产品性能,进一步巩固了亿纬锂能在商用车领域的领先地位。
  (5)产业链协同已显成效,全球业务竞争力持续强化
  公司持续深化产业链融合协同,通过合资共建等模式实现锂电池主材全产业链覆盖,显著提升供应链稳定性与成本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印尼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已投产,年产能达镍金属 12万吨、钴金属 1.5万吨,强化构建国际化镍钴原料供
  应体系;公司 11万吨碳酸铁锂合资项目实现满产并全部产能均已供应公司。同时供应链配合布局东南亚及欧洲市场,强化全球供应链协同效应。公司致力于与合作伙伴保持长期互利共赢的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未来公司将持续优化供应链合资公司运营效能,巩固产品市场竞争力。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 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
  的披露要求池,第 4部分:锂电池的安全性能》、UN38.3《测试手册:锂电池要求》;原电池:GB/T 8897.1-二氧化锰 CR2032HT 210Wh/kg / / UL1642-2020《锂电池安全标准》、IEC 60086-4-2019《原电池,第 4部分:锂电池的安全性能》、UN38.3《测试手册:锂电池要求》;原电池:GB/T 8897.1-
  1、UL UN38.3 CB等标准。 TWS蓝牙耳机、
  OWS蓝牙耳机、汽车钥匙等方形钢壳电池 500-900Wh/L 1-4C充电/1C放电 常规>500次,可满足>1,000次 满足便携式电子产品:GB 3124
  1、UL UN38.3 CB等标准。 AR眼镜(包含 AI功能的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机等小型软包 300~900Wh/L 1~50C 300~1,000次,可满足>1,000次 国内:GB31241;国际:UN38.3,UL1642,IEC62133。 手机、平板、手表、电子烟等电子产品三元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为镍钴锰的锂离子电池 小型软包 400~800Wh/L 1-10C 常规>500次,可满足>1,000次 满足便携式电子产品:GB 31241;充电宝:GBT 35590-2017 GBUL UN38.3 CB等标准。 手机、平板、音箱等家具电子产品、移动电源方形、圆柱 BEV:240Wh/kg~350Wh/kg;HEV:100Wh/kg~158Wh/kg;
  消费:300
  -800Wh/L BEV:1~5C;HEV:1~50C; 消费:1-1.5C BEV1,000~6,000次;HEV:40,000次;消费:常规>300次,可满足>1,000次 国内动力:GB38031、GB/T 314
  84、GB/T 3;国外动力:IEC626
  60、UL2580 UN38.3 CB等国内外检测标准。 乘用车、个人护理、雾化器、移动支付领域中大型软包 150-350wh/kg 0.5-8C 300-3,000次 电动自行车:满足GB/T 36972、GB 43854;电摩或轻便摩托车:
  GB 36672;消费:GB 31241;
  运输:UN38.3。 两轮车、无人机
  磷酸铁锂电池 正极为磷酸铁锂的锂离子电池 方形 160~205Wh/Kg 0.25-5C 4,000-15,000次 国内动力:GB38031-2020、GB38032-2020、GB/T 31484-201
  5、GB/T 31486-2024;国内储
  能:GB/T36276-2023、GB 44240-2024;国内船用:CCS;国外:UL9540A-2019、UL1973-20
  22、UL1642-2022、UL2580-202
  1、IEC62619-2022、UN38.3-202
  3、IEC62660-3-2022、UL2580-2
  020、欧盟新电池法规-(EU) 2023-1542。 储能、商用车、电动船舶、乘用车圆柱 170-200Wh/kg 1-5C 2,000-8,000次 国内动力:GB38031、GB/T 314
  84、GB/T 31486;两轮车满足 G
  B43854等;电摩满足 GB/T36672等;国外:UN38.3,UL9540A,UL1973,IEC62619等。 乘用车、户用储能、便携储能,电动自行车、电摩、电动工具、UPS等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 销售量 万只 227,582 160,657 41.66%生产量 万只 229,239 158,177 44.93%库存量 万只 18,056 16,399 10.10%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 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公司全面推进满产满销。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无。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详见“第十节财务报告”之“九、合并范围的变更”。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销售费用 597,146,395.20 457,594,139.19 30.50% 职工薪酬增加。
  管理费用 1,254,141,286.24 1,567,989,084.47 -20.02% 
  财务费用 429,433,895.11 199,148,459.16 115.64% 汇兑损益和利息费用增加。研发费用 2,942,307,511.23 2,731,636,997.69 7.71%
  4、研发投入
  适用 □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eVTOL飞行器电池 提升飞行器电池能量密度,实现高功率输出、快充补能,大幅降低飞行运营成本。 通过 AS9100D航空航天体系认证,与客户推进落地中。 布局 eVTOL飞行器电池,助力绿色飞行。 实现技术创新与应用融合,推动公司产品品系完善,为未来拓展低空产业提供有力支撑。人形机器人电池技术 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快充性能、循环寿命以及安全性等关键指标,满足人形机器人的特定需求。 技术研发中。 提高电池的能效和循环寿命,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更持久、更稳定的动力支持。 进一步拓展锂电池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推动公司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医疗电池 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的医疗电池解决方案,推动医疗电池的国产替代进程。 已通过 ISO 13485医疗器械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 UL 1642、IEC 60086安全认证,部分产品已开展临床应用。 推动智慧医疗发展,促进医疗电池行业标准化。 国内唯一医疗电池全面解决方案供应商,拓展公司产品应用领域,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全固态电池 实现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的大幅提升,以推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完成 Ah级软包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样品开发。 计划在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生产工艺的突破,推出一款高功率、高环境耐受性及绝对安全的全固态电池,主要用于混合动力领域。 增强品牌形象与知名度,符合全球新能源转型趋势。钠离子电池 聚焦应用于储能场景的长循环,低成本,高安全储能型钠离子电池的研究。 小批量送样。 推动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目标实现、满足市场对低碳环保产品的需求。 提升公司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拓展业务范围,实现多元化发展。新一代“Mr.Big”智慧电芯与“Mr.Giant”5MWh标准储能系统 满足大规模、长时间储能需求,结合智慧电池,实现对电芯热失控的提前预警与电池状态的精准评估。 60储能超级工厂投产,MB56转入量产,储能系统并网成功。 为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推动绿色低碳经济。 推动技术创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公司竞争力。Omnicell全能电池 实现快速充电、提高低温性能、推动能源转型。 大圆柱电池的装车量已超过 25,000台。 为用户带来更高效、更可靠、更经济的出行体验,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作为行业内的领先技术,提升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公司业务的发展。开源电池 V3.0 以极致成本为基础,打造“长寿命”“长续航”“超快充”和“超低温”核心竞争力,适用更丰富运输场景。 产品已实现量产,合作项目超 50个。 助力绿色公共出行,助力城市迈向智能化、绿色化。 为新能源商用车带来“更快、更轻、更长、更优”的全场景解决方案,加速公司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拓展。Omni全能电池-LMX系列 提升能量密度、延长循环寿命、增强安全性能等关键指标,拓展轻型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与客户推进落地中。 全维升级,满足多元应用场景需求。 带动亿纬锂能市场份额的持续增长,提升品牌影响力。
  5、现金流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上年同期减少 48.90%,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支付票据到期款。
  (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上年同期增加 4,411.01%,主要原因是:公司及子公司借入长期借款。
  (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比上年同期减少 151.65%,主要原因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末未到期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承兑的汇票大于期初,带来重分类为应收款项融资的应收票据金额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是 否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详见“第十节财务报告”之“七、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注释”之“31、所有权或使用权受到限制的资产”。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适用 □不适用体原则,以及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 未发生重大变化报告期实际损益情况的说明 公司将生产所需原材料相关品种碳酸锂和铜的预计采购进行套期,以此来规避公司承担的原材料采购市场价格的波动。外汇远期合约锁定预期回款/付款汇率波动。公司商品及外汇套保衍生品合约和现货盈亏相抵后实际损益金额为 564.56万元。套期保值效果的说明 公司从事套期保值业务的金融衍生品和商品期货品种与公司生产经营相关的原材料和外汇相挂钩,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冲汇率、现货市场交易价格变动的影响,实现了预期风险管理目标。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 自有资金报告期衍生品持仓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1、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风险分析
  (1)价格波动风险:期货、远期合约及其他衍生产品行情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产生价格波动风险,造成交易损失。
  (2)内部控制风险:套期保值交易业务专业性较强,复杂程度较高,可能会由于内控制度不完善而造成风险。
  (3)技术风险:由于无法控制或不可预测的系统、网络、通讯故障等造成交易系统非正常运行,使交易指
  令出现延迟、中断或数据错误等问题,从而带来相应风险。
  (4)操作风险:由于交易员主观臆断或不完善的操作造成错单,给公司带来损失。
  2、公司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1)为最大程度规避和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授权部门和人员将密切关注和分析市
  场环境变化,适时调整操作策略。
  (2)公司制定了《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对公司进行套期保值业务的审批权限、业务流程、风险管理制
  度、报告制度、保密制度等进行明确规定,有效规范套期保值业务行为。
  (3)公司的套期保值业务规模将与自身经营业务相匹配,最大程度对冲价格波动风险。期货套期保值交易仅限于与自身经营业务所需的材料相关性高的商品期货品种。
  (4)公司审计部门负责对套期保值业务的实际操作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及盈亏情况进行审查,并将审查情
  况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报告。
  已投资衍生品报
  告期内市场价格
  或产品公允价值
  变动的情况,对衍生品公允价值的分析应披露具体使用的方法及相关假设与参数的设定 根据外部金融机构的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变动。涉诉情况(如适用) 不适用衍生品投资审批董事会公告披露日期(如有)2023年06月28日注:1、以上“初始投资金额”为名义本金;
  2、以上衍生品投资情况根据衍生品投资类型进行分类汇总披露。
  2) 报告期内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适用 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报告期
  末募集
  资金使
  用比例
  (3)=
  (2)/
  (1) 报告期
  内变更
  用途的
  募集资
  金总额 累计变
  更用途
  的募集
  资金总
  额 累计变
  更用途
  的募集
  资金总
  额比例 尚未使
  用募集
  资金总
  额 尚未使用
  募集资金
  用途及去
  向 闲置两
  年以上
  募集资
  金金额
  2019 非公开
  发行股
  票2019年05月21日 246,724.95 246,724.95 4,717.78 254,020.对象发行股票2020年11月05日 247,685.68 247,685.68 8,929.00 237,715.金专户或进行现金管理 0.002022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2022年12月06日 897,359.63 897,359.63 49,986.57 657,577.司募集资金专户或进行现金管理 0.00合计 -- -- 1,391,770.26 1,391,770.26 63,633.35 1,149,31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说明
  1、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19]106号文核准,并经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意,本公司由主承销商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增发方式非公开发行了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 114,995,400股,发行价为每股人民币21.74元。截至2019年4月26日,本公司共募集资金 250,0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 3,275.05万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 246,724.95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际使用募集资金 4,717.78万元,累计已使用募集资金 254,020.10万元(含置换前期预先投入部分),累计已计入募集资金专户的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收益 5,383.03万元、利息收入 1,917.44万元,扣除累计支付的手续费 4.80万元、节余募集资金转出 0.52万元,募集资金专户已注销。
  2、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20]1980号文同意,并经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意,本公司由主承销商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增发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了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 48,440,224股,发行价为每股人民币51.61元。截至2020年10月21日,本公司共募集资金 250,000.00万元,扣除不含税的发行费用 2,314.31万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 247,685.68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际使用募集资金 8,929.00万元,累计已使用募集资金 237,715.69万元(含置换前期预先投入部分),尚未到期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14,000.00万元,累计已计入募集资金专户的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收益 3,342.01万元、利息收入 2,123.39万元,扣除累计支付的手续费 4.08万元、节余募集资金转出 0.55万元,募集资金专户2024年12月31日余额为 1,430.77万元。
  3、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22]2617号文同意,并经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意,本公司由主承销商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增发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了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 142,970,611股,发行价为每股人民币62.95元。截至2022年11月24日,本公司共募集资金 900,000.00万元,扣除不含税的发行费用 2,640.37万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 897,359.63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际使用募集资金 49,986.57万元,累计已使用募集资金 657,577.56万元(含置换前期预先投入部分),尚未到期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187,000.00万元,累计已计入募集资金专户的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收益 13,054.50万元、利息收入 1,920.75万元,扣除累计支付的手续费 4.57万元,募集资金专户2024年12月31日余额为 67,752.75万元。
  (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元方形动力电
  池量产研究及测
  试中心项目2020年11月05日 三元方形动力电池量产研究及测试中心项目 生产建设 否 45,000.00 45,000.11 101.32%2022年 02月 28日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否乘用车动力电池项目(三期)2020年11月05日 乘用车动力电池项目(三期) 生产建设 是 0.00 124,204.56 8,929.00 110,351.81 88.85%2024年 05月 31日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否补充流动资金(2020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2020年11月05日 补充流动资金(2020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补流 否 70,000.00 70,000.用 否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2022年12月06日 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研发实力、提升产品的开发效率,并不直接产生经济利益,不进行效益测算;乘用车动力电池项目(三期)、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HBF16GWh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运行未满一年,暂无法与预计效益进行对比。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不适用超募资金的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不适用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不适用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不适用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2020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和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存放于公司募集资金专户或进行现金管理。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无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亿纬动力、亿纬亚洲的上述财务数据是来源于其合并报表,已合并其子公司的财务数据。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在面向数字化驱动的可持续未来,亿纬锂能以“让世界充满前进的能量”为愿景,“以全场景锂电池方案,加速万物互
  联”为使命,基于最具多样性的锂电池技术路线,最全场景的锂电池产品应用,依托“全球制造,全球合作,全球服务”能力体系,携手价值链合作伙伴,为无处不在的能量需求提供可靠支撑。
  (一)未来发展的展望
  1、技术创新,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研究院和技术中心研发实力,打通研发-制造-销售-服务顺畅衔接通道,形成“顾头顾尾”业务模式,加快技术
  创新到成果应用转化,聚焦 GAP,保障交付质量不断升级,持续强化以电化学为基础、电极技术为核心的能力体系建设,将研发实力快速转化为产品力。
  2、打造高效可持续产业链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和有效整合产业链,在构建“研发-生产-销售-回收-二次利用”循环经济绿色产业链的同时,提
  升产业链和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3、构建极致制造体系,着力提升客户感知质量
  全球行业发展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行业竞争加剧,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通过数字化研
  发、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制造等体系化能力建设,借助 AI技术,着力提升研发实力、管理颗粒度和质量水平,围绕客户感知质量完善作战室工作体系,组建售后专项战斗团队,致力于成为行业高质量交付代表。
  4、提升海外交付能力,巩固海外产能先发优势
  亿纬锂能持续推进“全球制造、全球交付、全球合作”战略部署,加速国际化产业布局,以深化本地化运营、快速响应
  客户需求为核心,推动三大海外核心区域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公司在匈牙利德布勒森投资建设的乘用车大圆柱电池项目进展顺利,项目紧邻宝马集团德布勒森工厂,2024年地面工程已完工,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该项目预计将显著提升欧洲市场交付能力,强化公司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公司马来西亚工厂定位覆盖亚洲、辐射全球的多场景锂电池生产基地。服务电动两轮车、工具及消费电子市场的圆柱锂电池项目设备已于2024年 12月开始进场,年产能达 6.8亿只小圆柱电池预计在2025年初实现量产。同时,2024年新增储能电池及消费类电池制造项目,进一步巩固马来西亚生产基地在东南亚的供应链枢纽地位。公司通过“CLS全球合作经营模式”,与北美头部商用车企业合资建设电池产能,聚焦商用车领域。2024年 9月,美国区域总部正式启用,标志着本地化运营迈入新阶段。结合在美技术授权与服务网络,公司将深度参与北美能源转型,实现研发、制造与服务的全链条贯通。
  5、推动节能减排,践行绿色运营
  秉承“遵守法律、持续改进、防治污染、节能减排,以更优的能源利用效率,为社会提供绿色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遵循碳减排优于碳抵消原则,公司将通过生产节能提效、绿色产品研发、调整能源结构、建立绿色供应链,并通过碳去除措施降低组织活动的碳排放,减少碳抵消的需求,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作为新能源行业的先行者,公司已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利用园区屋顶资源、地面停车场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公司将持续探索和创新,以“零碳工厂”为目标进行新工厂建设,用更有温度和力量的绿色制造体系,打造更加绿色节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亿纬力量”。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2024年03月13日 荆门亿纬创能 13号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参与单位名称详见巨潮资讯网披露内容 参见巨潮资讯网 亿纬锂能:300014亿纬锂能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上
  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2号——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10号——市值管理》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为加强公司市值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公司的市值管理行为,维护公司、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公司于2024年12月6日召开了第六届董事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市值管理制度>的议案》。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是 □否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实现公司经营发展质量、投资价值以及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公司制定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具体举措如下:
  1、勇立潮头,打造亿纬新质生产力
  亿纬锂能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自上市以来,逐年加大对主营业务的研发投入力度,培养了 6,068名的国际化、
  跨学科综合研发团队,建设 23万平米高水平研究院,建成 19个大型研发实验室和中试线,强化成果转化力度,快速响应下游需求,形成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技术开发体系。公司充分发挥研究院和技术中心研发实力,打通研发-制造-销售-服务顺畅衔接通道,保障交付质量不断升级。同时,公司着力构建绿色供应链,布局锂电池回收再生业务,构建“镍钴锂矿-电池材料-电池回收-电池再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与绿色供应链,实现产品循环再利用。公司海外布局进展顺利,逐步开拓“全球制造、全球服务、全球合作”的新局面,为公司持续增长注入新动能。
  2、夯实治理,提升规范运作水平
  公司持续完善规范科学的“三会一层”管理监督体系,秉持依法治企与合规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公
  司确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及专门委员会、监事会、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和管理层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各自需要履行的权利与义务。规范公司及股东的权利义务,防止滥用股东权利、管理层优势地位损害中小投资者权益,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拓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渠道,引导中小投资者积极参加股东大会,为各类投资者主体参与重大事项决策创造便利,增强投资者的话语权和获得感,保障中小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权利。
  3、加强信披,坚持以投资者为本
  公司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等制度要求,真实、准确、及时、公平、
  完整地披露有关信息,常态化开展业绩说明会,积极参加各类线上线下投资者关系活动,并结合互动易、投资者热线电话、邮箱等方式与投资者保持积极沟通;公司指定董事会秘书负责信息披露工作,协调公司与投资者的关系、接待股东来访、回答投资者咨询等;指定《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和巨潮资讯网为公司信息披露的指定报纸和网站,确保公司所有股东能够以平等的机会及渠道获得信息,持续提高公司运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公司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的规定,向投资者披露对投资决策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致力于不断提高在生产经营、产品创新等关键信息的透明度,减少冗余信息披露,努力构建满足投资者需求的信息披露机制。
  4、饮水思源,多种方式回馈投资者
  公司秉持“全球制造、全球交付、全球服务”的全球化竞争策略,建立了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及组织,不断提高员工凝聚
  力,促进团队协作,履行社会责任,通过科技创新为全球用户提供最可靠的能源解决方案,以实现“让世界充满前进的能量”的企业愿景。
  (1)持续现金分红回报投资者
  公司历来高度重视投资者回报,自上市以来持续进行现金分红,近十一年(2013-2023年)累计现金分红 20.71亿元。公
  司2023年度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股利 5.00元,合计派发现金股利 10.20亿元。未来公司将继续根据所处发展阶段,统筹好公司发展、业绩增长与股东回报的动态平衡,实现“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股东价值回报机制,持续提升广大投资者的获得感。
  (2)实施回购助力市场稳定
  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公司分别于2023年 8月和2024年
  2月推出回购方案,分别以不低于 1.5亿元且不超过 3亿元和不低于 1亿元且不超过 2亿元的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股份。截至本报告披露日,2023年和2024年回购计划均已实施完毕。
  (3)运用董监高增持方式提振信心
  通过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主体增持方式,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稳定市场,提振信心。公司董事、高级管理
  人员刘建华先生及董事艾新平先生分别自2023年12月11日起、2024年2月21日起 6个月内,通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允许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等)增持公司股份,增持股份分别为不低于 15万股且不超过 20万股、2万股。截至本报告期末,刘建华先生、艾新平先生增持公司股份的计划已实施完成。
  

转至亿纬锂能(300014)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