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港湾(605598)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国际局势纷繁复杂,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期。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分化,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活力凸显,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国际竞争聚焦科技制高点,以人工智能、新技术、新能源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为产业发展带来战略机遇。在此背景下,全球基建行业发展分化,“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强劲,成为拉动全球基建行业增长的关键力量。国内经济基本面企稳向好,但经济结构仍存在一定的失衡,市场的巨大潜力有待释放,地方政府持续推进债务化解,市场竞争激烈,新兴产业兴起但尚未完全填补传统产业动力缺口。 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上海港湾锚定高质量发展,精准布局:以市场为导向,明确前行方向;将人才视作发展核心,厚植竞争优势;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加速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全方位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在海外市场,公司大力巩固并拓展东南亚、中东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统优势地盘,积极开拓菲律宾、肯尼亚等新兴市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全球化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品牌国际影响力持续攀升。在国内,公司紧紧抓住国家重点项目的契机,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同时,加速推进内部变革与创新,前瞻性地着眼于前沿领域,着力培育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材料新兴产业,积极探索其在商业航天等领域的运用场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轻便、低成本、高效能的空间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及产品研发服务,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总体来看,报告期内公司经营呈现以下特点: 1、 深耕国际化战略,解锁海外市场无限可能 公司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国际化发展战略,精准锚定对岩土工程解决方案需求旺盛的盈利市场。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密切关注不同国家和区域的基建动态发展需求,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宝贵机遇。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公司深入践行区域统筹化发展理念,坚持属地化经营模式,充分释放自身在专业技术、项目管理、供应链整合等多领域的突出优势,为全球各类客户精心打造高附加值的岩土工程综合一体化服务。同时,积极推动中国标准走向国际舞台,全方位提升公司的全球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国际影响力。报告期内,公司凭借17年先发出海的前瞻性战略布局,在海外市场开疆拓土的步伐不断加快。其中,印尼板块持续加大资源投入,深入洞悉当地市场与客户需求,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成熟的工程管理体系,成功打造了一系列标志性岩土工程项目,赢得了当地客户的高度认可与信赖,稳固了公司在印尼市场的领先地位,发挥着关键“压舱石”的作用,为公司海外业务的稳健发展筑牢根基。在菲律宾市场,公司实现了重大突破。通过深入调研菲律宾新能源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需求,组建了本地化专业团队,成功中标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逐步打开了菲律宾市场的大门,为公司在东南亚地区的业务拓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中东市场更是呈现出飞跃式发展的良好态势。公司敏锐洞察中东地区大规模基建的契机,迅速调配优势人力和设备资源,充分发挥公司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技术专长,积极投身各类大型项目前期规划与设计。凭借强劲的技术实力、卓越的项目管理以及对当地文化的尊重融合,公司在中东斩获大量优质订单,业务范围持续扩张,实现了业务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跃升为公司海外业务增长的新引擎。 2、 稳步推进“数智赋能”,持续拓展价值创造边界 2024年,国内市场有效需求疲软,诸多挑战纷至沓来。公司主动谋变,以创新为利刃突破发展困境,紧密围绕国家战略方向,精准聚焦“优质市场、优质客户、优质项目”,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牢牢把握重点项目机遇,在重点项目领域稳健前行,接连收获关键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前沿的管理信息化与施工数字化的管控技术,搭建起全面高效的信息化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对项目的人、机、料、法、环等关键要素的实时精准管控。通过深度数据分析与严密结果监测对比,充分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持续优化项目全流程,推动建筑工程行业的“数字智造”。同时,为管理层提供精准决策依据,助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有力推动了公司的高效运营,持续拓展了公司的价值创造边界。 3、 深耕人才培育体系,撬动经营创效新势能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稳步扩张,迈向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公司清晰地认识到人才是驱动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为此,公司秉持前瞻性的战略思维,提前布局人才储备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广纳贤才,大力吸引具备多元背景与复合能力的专业人士,并积极构建起一套科学、完备且高度适配公司长远发展战略的人才管理体系,为公司的持续腾飞筑牢人才根基 。 公司针对新入职员工,精心打造融合了企业文化、基础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入职培训项目,助力快速融入,明确工作方向。对于在职员工,依据不同岗位需求与职业发展路径,开设专业技能提升、管理能力进阶等多元课程,借助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实现人才精准匹配,推动从传统 “做工法”向现代化“管项目”转变,深度挖掘员工管理价值。同时,公司积极营造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鼓励员工自主学习,积极拥抱公司数字化发展浪潮;通过搭建内部学习分享平台,促进知识的共享与团队协作,激发创新灵感。同时,公司建立健全了人才激励机制,旨在奖励表现卓越、为公司创造突出价值的员工,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员工深切体会到个人努力与公司发展紧密相连,从而提升经营效率与项目质量。 报告期内,公司汇聚了来自26个国家的员工,他们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精准把握商机,以超强行动力迅速落实各项任务,秉持严谨工作态度严控项目质量,依靠果敢决策力应对复杂局面。在深耕人才培育体系的坚实支撑下,全体员工将所学充分运用,各类项目得以有条不紊地按时推进,成功激发经营创效的新势能,为公司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企业注入强劲的组织与人才动力,助力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稳健跨越重重挑战,笃定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光明未来。 4、 勇拓新兴产业版图,开启商业航天新征程 在稳固并持续做强主业的进程中,公司展现出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积极借助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坚定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投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新兴产业,积极探索钙钛矿材料在商业航天等新兴领域的运用场景,积极构建与高水平自立自强相匹配的创新生态。2023年8月,公司成立控股子公司上海伏曦炘空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为卫星、空间飞行器、无人机等提供轻量化、低成本且高效能的空间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同时承担产品研发服务重任。其技术团队汇聚了来自航天院所、中科院以及各大高校的精英人才。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实现深度的优势互补与强强联合,为公司商业航天能源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公司在商业航天业务上已取得显著进展,成功搭建起全要素生产流程,并建立起完备的航天品质供应链体系。凭借先进的技术与可靠的产品,公司能源系统产品已助力 15 颗卫星成功发射,40 余套卫星电源系统及太阳帆板与结构机构在轨稳定运行。这些阶段性且成效显著的经营发展成果,为公司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公司在商业航天领域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