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升科技(300073)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动力和储能电池技术路线中的关键材料,属于新能源产业链重要环节。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日益增强,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全球各国迈向“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路径。由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维持向好的长期趋势,锂电池及正极材料产业随之展现出积极稳健的发展趋势。 报告期内,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占比进一步提升。根据 EV Tank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823.6万辆,同比增长24.4%。 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领先全球,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占全球销量比重由2023年 64.8%提升至 70.5%。中国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明显,叠加各类车型不断升级出新以及车价降低,带动全年电动汽车渗透率突破40%。海外市场方面,2024年,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受多国补贴削减政策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289万辆,同比下降2%。同时,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57.3万辆,同比增速为 7.2%,主要原因系受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中海外敏感实体细则(以下称“《FEOC细则》”)影响,2024年部分车型失去补贴资格,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不及预期。 在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需求的驱动下,2024年锂离子电池市场实现快速增长。根据 EV Tank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为1,545.1GWh,同比增长28.5%。其中,中国仍为引领全球增长的最大动力,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1,214.6GWh,同比增长36.9%,在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中的占比持续提升,达到 78.6%。从出货结构看,新能源汽车仍是锂电池最大的应用市场,但储能市场增速更为强劲。根据 EV Tank 数据显示,全球汽车动力电池(EV LIB)出货量为 1,051.2GWh,同比增长21.5%。全球储能电池(ESS LIB)出货量369.8GWh,同比增长64.9%,其中,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为 345.8GWh,占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的 93.5%。数码消费市场在经历了2023年的低迷徘徊后,随着 AI产品创新和商业环境改善,2024年出现明显复苏,全球小型电池(SMALL LIB)出货量124.1GWh,同比增长9.6%。 2024年,锂电正极材料产销量持续增加,其中磷酸铁锂占比显著提升。根据 ICC 鑫椤资讯统计,2024年全球磷酸铁锂产量为241.1万吨,同比增长52.2%。磷酸锰铁锂材料产量为0.9万吨,开始应用在两轮及三轮轻型动力市场和少量数码领域。其中,中国磷酸铁锂产量为 239.7万吨,同比增长51.2%。 2024年全球多元材料产量为95.3万吨,同比下降1.6%。其中,中国多元材料产量为61.4万吨,同比增长3.6%。2024年中国钴酸锂产量达9.4万吨,同比增长18.8%。 2024年,全球锂电产业延续扩张态势,中国技术与产能竞争优势逐步凸显。中国锂电产业链价值的迅速整合与集体向海外市场拓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国际贸易环境的错综复杂、海外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也为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发展带来较大的挑战。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受海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速不及预期,国内外新能源市场竞争持续加剧等因素影响,锂电正极材料行业格局正经历重大变革。为有效应对行业周期性调整等不利局面,在公司董事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公司坚持“上量内抢外攻,布局资源产能,突破钴锰钠固,协同作战制胜”的年度经营方针,聚焦主责主业提质增效,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客户开发与推广、高端优质产能释放、公司发展质量提升、可持续发展实践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59,309.69万元,同比下降49.8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7,183.08万元,同比下降75.48%。报告期内,公司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1)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引领行业技术升级 公司始终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持续打造新材料产品、新技术体系、新电池路线,加速推进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应用,不断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升级。公司在高镍、中镍高电压、钴酸锂、磷酸(锰)铁锂及下一代电池材料等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品布局。报告期内,多元材料方面,高镍、超高镍产品技术持续取得突破,通过前驱体微观结构精细化控制和异构化、孔隙率调控实现续航、安全、寿命、效率以及低温性能全面提升,已批量供应全球高端电池客户并应用于无人机、eVTOL 等低空飞行器市场,同时积极推进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测试和市场推广;针对大圆柱电池对快充、高倍率等性能的要求,公司开发出了高容量、高压实密度、长寿命、低阻抗的正极材料,并积极推进下游客户产业化应用。中镍高电压产品持续稳定放量,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已成为业界标杆广泛供货于国内外著名电池生产商及全球高端电动汽车,占据部分客户一供位置,多款产品通过 LGES、SK on 等大客户认证和测试,产品容量、低温功率等指标得到客户高度认可。磷酸(锰)铁锂材料方面,从低锰到高锰产品齐备,覆盖动力、储能、小型动力多种终端场景,在下游及终端市场表现出优异的技术特性,并持续推出更高压实产品,研发水平走在行业前列,已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极。钴酸锂产品方面,公司高电压钴酸锂研发取得突破,通过四钴复合掺杂调控、表界面精细化调控的应用,有效改善高电压下的结构稳定性及界面副反应,容量及高温循环均优于 Ref.,4.50V、4.53V钴酸锂已通过多家客户认证并处于小批量试产中。 公司密切关注新型锂电正极材料在乘用车、低空飞行、人形机器人及 AI 等前沿市场发展动态和客户需求,积极开展前瞻性技术研发及市场推广,在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及固态电解质、尖晶石型正极材料、高压实磷酸(锰)铁锂、富锂锰基、钠电等下一代电池材料方面取得关键进展。① 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方面,半固态锂电正极材料采用新一代双相复合工艺,解决了超高镍正极材料安全性差、产气严重等实用化问题,实现了在半固态体系中的本质安全、超低阻抗和宽温域下优异的低高温性能,成功批量应用在无人机、eVTOL 等低空飞行器市场。全固态锂电正极材料采用超稳定快离子导体修饰工艺,解决了固态电解质与正极材料界面阻抗大、副反应严重等瓶颈难题,实现了在全固态电池体系中超高容量发挥、超长循环寿命,产品性能得到头部企业广泛认可。② 固态电解质方面,公司已开发与布局氧化物聚合物复合、硫化物、卤化物等多个技术路线,通过特殊组分设计技术调控锂离子通道,多元素靶向修饰工艺稳定材料结构,成功开发出高离子电导率、结构稳定性优异的氧化物及硫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并完成年产百吨级中试线建设,实现吨级稳定制备。目前多款电解质产品已经获得下游头部电池厂商与车企的认证及导入。③ 尖晶石型正极材料方面,公司成功开发出兼具高容量与长循环的高端锰酸锂与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客户评测各项性能指标表现优异。④ 富锂锰基产品方面,公司通过结构改善和工艺提升,平衡了富锂锰基材料压实密度和容量之间的“跷跷板”,性能大幅提升,具有高压密、高容量、长循环寿命等特点。⑤ 钠电正极材料方面,公司积极推进层状氧化物类、聚阴离子类钠电正极材料钠电正极材料产品开发和技术升级,综合性能达到行业一流水平,已批量供货于下游客户圆柱启停、方形储能、动力等项目。 (2)客户开发卓有成效,标杆产品持续放量 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围绕动力、储能、小型三大应用领域,在高镍、超高镍、中镍高电压、磷酸(锰)铁锂及下一代电池材料等领域积极推进与下游客户的全方位合作,深度绑定核心客户。动力市场开发方面,公司多款高镍、中镍高电压多元材料持续放量,深度融入高端新能源车企及一线品牌动力电池供应链。作为全球同时向韩国、日本、欧美、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正极材料的领先企业,公司与 LG新能源、SK on、三星 SDI、Murata、欧美大客户等多家一线品牌动力电池和车企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配套进入大众、现代、戴姆勒、宝马等海外高端新能源车企,多项产品成为行业标杆。 国内动力市场方面,高镍、中镍高电压产品批量导入亿纬锂能、比亚迪、蜂巢能源、微宏动力、瑞浦兰钧、巨湾等国内主流动力电池厂商,配套用于蔚来、吉利、上汽、广汽、理想、小鹏、长城、依维柯等新能源车企。国内小动力市场方面,9 系高镍产品成功导入比克电池、亿纬锂能、横店东磁、力神等国内头部圆柱厂商。同时,公司紧抓储能市场高速发展机遇,及时协调优势资源向新业务倾斜,磷酸(锰)铁锂业务产销两旺、盈利向好,储能与动力市场开发均取得突破性进展。磷酸(锰)铁锂产品销量同比实现跨越式大幅提升,报告期内连续月度出货近万吨,深度绑定中创新航、力神电池、瑞浦兰钧、宜春清陶等国内一流动力及储能电池客户,市场渗透率和客户稳定性持续提升。小型市场开发方面,公司积极研发高电压、高倍率钴酸锂产品,持续改进材料性能,目前已通过锂威、冠宇测试,客户反馈容量及高温循环性能优于同行。 此外,公司加速推进下一代电池材料市场化进程。在固态锂电材料商业化应用方面,公司持续走在行业前列,报告期内累计出货近千吨,同比数倍增长。其中,固态锂电相关材料批量导入清陶、卫蓝、辉能、赣锋等固态电池客户,通过鹏辉、瑞浦兰钧等客户性能测试并获得吨级订单,可应用于无人机、eVTOL 低空飞行器及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前景广阔;全固态电池材料产品高镍 9 系通过一汽、中科固能测试并获国内顶级车企百公斤级订单。同时,公司积极配合客户开发尖晶石型正极材料,目前已完成清陶、中航等客户样品发送。高容量高密度富锂锰基材料性能指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已完成关键客户导入并逐步放量。钠电正极材料方面,公司层状氧化物类钠电正极材料已批量供货于圆柱启停项目和方形储能项目,聚阴离子类钠电正极材料已完成产品送样并获得关键客户项目定点,为公司未来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 (3)优质产能加速释放,推动产业链协同升级 为积极应对国际政治环境变化下的新能源产业链本土化趋势,作为全球锂电正极材料行业龙头,公司不断加快全球化体系建设,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已打造了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目前正积极通过海内外产能的快速提升和稳定可靠的供应链体系,建立起领先的规模优势。在全球产能建设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科学谋划论证产业投资项目,加快推进芬兰项目实施进程,目前已顺利完成当升(香港)投资、当升(卢森堡)投资、当升(芬兰)新材料公司的设立,并获得芬兰政府下发的环境许可证、建筑许可证书,项目各项前期筹备工作稳步推进,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启动项目建设。随着公司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建成投产,将快速响应国际大客户本土化供应及产能配套需求,深度嵌入欧洲电动汽车产业链,抢占欧洲乃至全球锂电产业链市场先机。此外,攀枝花首期一阶段项目4万吨产能建成达产,实现“建成即投产、投产即满产”,公司正按计划启动后续产能的扩建,预计2025年将新增 8万吨磷酸(锰)铁锂高端产能,能够充分满足下游客户迫切的供应需求和支撑公司铁锂业务板块的快速扩张。 在全球产业链建设方面,公司积极推动产业链深度协同,通过上游资源全球采购和下游客户全球合作,打造安全稳定、快速反应、技术创新、持续降本和绿色低碳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在镍、钴、锂、磷等上游关键矿产资源领域,通过投资参股、技术协作、签订长协等方式与中伟股份、华友钴业、格林美、中信国安、ALB 等优质供应商进行深度合作,实现资源供应的持续稳定和成本优势。同时,公司加强与下游国内外一线品牌车企及电池厂的一体化合作,实现与客户在技术开发链和供应链上高度融合,形成“原料-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车企”的产业合作梯队,持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向高端延伸,赋能公司业务发展。 (4)规范治理提质增效,引领公司价值稳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新“国九条”)《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的相关要求,持续规范公司治理,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和价值提升。2024年,公司顺利完成第六届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及新一届管理层聘任,组建了“专业胜任、构成多元、资源互补、独立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为公司科学、合理制定重大战略决策提供了坚实基础,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了平稳过渡。同时,公司积极围绕新“国九条”要求,持续完善制度规则体系,落实“关键少数”责任义务,强化股东权利保障,提升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持续获得监管部门与资本市场的充分肯定,公司在深交所2023-2024年度信息披露考核中再获“A”级优秀,并荣获中国证券报第二十六届上市公司金牛奖“金信披奖”,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案例”等多个重量级奖项和荣誉。 当前锂电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平台功能和资源聚集优势,进一步夯实主业、行稳致远,更好回报投资者,公司于报告期内启动了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项目,由控股股东矿冶集团全部以现金方式参与认购,募集资金总额不低于 8亿元且不超过 10亿元。本次发行体现了控股股东对公司长期价值及未来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有利于助力公司成功穿越锂电行业周期,增强公司抵抗风险的能力,提振投资者信心,本次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将会进一步增强公司资金实力,支撑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产品迭代升级,巩固技术领先优势。此外,为了维护广大投资者和股东的利益,公司推出了2024年管理层与核心骨干股权增持计划,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票,强化公司与员工同发展、共命运的紧密联系,以实现与公司共同发展。 (5)ESG评级跃升,践行可持续发展承诺 报告期内,作为全球领先的锂电正极材料龙头企业,公司系统性开展 ESG 实践,可持续发展工作成果获得了资本市场和权威机构的广泛认可。公司在国证、Wind等主流 ESG评级体系中均达到了 A级及以上,同时被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头部金融机构纳入 ESG 主题投资标的,荣获“ESG 金牛奖百强”“ESG 金牛奖央企五十强”“中上协2024年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案例”等具有广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奖项。在环境保护方面,公司参考科学碳目标(SBTi)原则,基于多种减排情景模拟和减排路径设计,制定了总体碳排放管理目标,并与国家“30·60”双碳目标深度融合。同时,公司实施了重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与核算,推进了电气化升级和清洁能源转型,全年光伏发电量达到7807.51MWh,通过全面节能降耗累计减少碳排放 4462t CO e。此外,当升蜀道获得了 ISO14068 碳中和2 证书,成为攀枝花地区首家“零碳工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和爱心帮扶活动,助推共同富裕。江苏当升荣获“2024年推动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特别贡献企业”称号,常州当升荣获“2023年金坛区无偿献血爱心企业”称号。公司治理方面,进一步强化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正式将“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更名为“董事会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制定并公开《商业道德政策》等系列 ESG 制度,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地实施。公司坚定不移地推进 ESG 理念和业务运营融入,积极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全力践行可持续发展承诺,为构建更加绿色、公平、可持续的世界贡献当升科技力量。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锂电材料业务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 不适用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各环节主要产品或业务相关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 √ 适用 □ 不适用产品类型 比容量(扣式电池) 倍率性能 循环寿命多元材料 NCM5系 180-190mAh/g(0.2C, 3.0-4.4V) >89%(2C/0.2C) >2500NCM6系 177-187mAh/g(0.2C, 3.0-4.3V) >89%(2C/0.2C) >2500NCM8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 是 □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锂电材料业务 销售量 吨 100,718.18 62,740.20 60.53%生产量 吨 103,401.55 60,841.75 69.95%库存量 吨 4,807.53 2,173.97 121.14%智能装备业务 销售量 座/台套 3,561 2,744 29.77%生产量 座/台套 3,902 2,497 56.27%库存量 座/台套 1,973 1,632 20.89%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 适用 □ 不适用报告期内,公司锂电材料产品生产量、销售量、库存量均实现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磷酸铁锂业务迅速增长,公司产销量大幅增长;同时,因经营规模增加,月度供货量大增,正常成品备货随之增长,备货量增加。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 是 □ 否 报告期内,公司合并范围较上年新增2户子公司,系2024年2月新设全资子公司当升科技(卢森堡)投资有限公司,2024年3月新设控股子公司当升科技(芬兰)新材料有限公司。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固态-新品1 针对电动汽车市场开发的首款固态电池用关键正极材料 目前完成产品开发,实现批量供货 开发高安全固态电池用关键正极材料 引领高安全固态电池用关键正极材料的行业发展方向固态-新品2 针对电动汽车市场开发的固态电池用关键正极材料 目前完成产品开发,通过客户测试 开发高安全固态电池用关键正极材料 引领高安全固态电池用关键正极材料的行业发展方向固态-新品3 针对电动汽车市场开发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用关键正极材料 目前完成关键技术问题的突破,客户测试进展良好 开发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用关键正极材料 引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用关键正极材料的行业发展方向固态电解质-新品1 针对电动汽车市场开发的固态电池用固态电解质材料 目前完成产品开发,通过客户测试 开发高离子电导率、高稳定性的固态电解质材料 引领高安全高离子电导率固态电解质的行业发展方向多元-新品29 针对电动汽车市场开发的高镍多元产品 目前完成产品开发与推广,通过国际高端动力电池客户测试,实现批量供货 开发第三代高压实、长寿命高镍多元产品 引领高安全高容量高镍多元材料的行业发展方向多元-新品34 针对电动汽车市场开发的高镍多元产品 连续批量供应国际高端的动力电池客户 开发Ni90以上高镍多元产品 引领高安全高容量高镍多元材料的行业发展方向多元-新品35 针对电动汽车市场开发的单晶型中镍4.4V高电压新型多元产品 在国内外高端动力电池市场供不应求,产能进一步扩张 开发单晶型中镍4.4V高电压多元产品 引领单晶型中镍4.4V高电压多元材料的行业发展方向多元-新品37 针对电动汽车市场开发的一款单晶型中镍高电压多元产品 目前完成产品开发,实现批量供货 开发单晶型中镍高电压多元产品 引领单晶型中镍高电压多元材料的行业发展方向多元-新品38 V针对48 启停电源市场开发的超高功率多元产品 目前完成产品开发,通过客户测试 开发超高功率多元产品 扩大公司在高功率多元正极材料市场的领先优势LCO-新品14 针对能量密度750Wh/L以上的快充电池体系开发的一款高电压钴酸锂产品 目前完成量试工艺定型,实现吨级供货 开发快充型高电压钴酸锂产品 提高公司在高端钴酸锂材料市场的应用LCO-新品17 针对能量密度850Wh/L以上的快充电池体系开发的一款高电压钴酸锂产品 目前完成量试工艺定型,通过客户测试 开发快充型高电压钴酸锂产品 提高公司在高端钴酸锂材料市场的应用LFP-新品4 针对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开发的高压实长循环磷酸铁锂材料 目前完成稳产量产的工作,产销量快速增长 开发能量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提高公司在磷酸铁锂材料市场的应用LFP-新品5 针对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开发的新型高压实磷酸铁锂材料 目前完成产品开发,实现批量供货 开发高压实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提高公司在磷酸铁锂材料市场的应用LMFP-新品1 针对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开发的首款磷酸锰铁锂材料 目前完成核心技术突破,客户进入百公斤级测试阶段 开发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 引领公司在磷酸锰铁锂材料的行业发展方向LMFP-新品2 针对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开发的新型磷酸锰铁锂材料 目前完成量试工艺定型,客户进入几十吨级测试阶段 开发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 实现磷酸锰铁锂材料技术突破,引领公司在磷酸锰铁锂材料的行业发展方向富锂锰基-新品1 针对电动汽车市场开发的首款高容量高密度富锂锰基材料 目前完成产品开发,通过客户测试 开发高容量高密度富锂锰基材料 引领富锂锰基材料的行业发展方向钠电-新品1 针对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开发的首款钠离子电池用关键正极材料 目前完成产品迭代升级,实现批量供货 开发超低残钠高密度高容量长寿命钠离子电池用关键正极材料 引领低成本钠离子电池用关键正极材料的行业发展方向钠电-新品2 针对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开发的钠离子电池用关键正极材料 目前完成中试工艺定型,实现核心技术攻关,客户进入百公斤级测试阶段 开发高容量长寿命钠离子电池用关键正极材料 引领低成本钠离子电池用关键正极材料的行业发展方向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上年增加,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所致。研发投入资本化率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 不适用 5、现金流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37,567.86万元,增长30.74%,主要是报告期内原材料价格下降,采购金额同比降低,同时上期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托收,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的降幅小于流出的降幅。 (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14,559.83万元,增长73.04%,主要是报告期内收到子公司少数股东注资款以及取得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委托贷款形式拨付的项目资金。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净利润相比高 112,474.81万元。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原材料价格下降,采购金额同比降低,同时上期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托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远超公司净利润。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 动负债 55,548,420.90 0.32% 87,497,368.19 0.50% -0.18% 其他应付款 14,008,452.76 0.08% 7,614,384.24 0.04% 0.04%其他流动负债 5,139,287.58 0.03% 5,107,457.45 0.03% 0.00%递延所得税负债 44,218,685.77 0.26% 51,256,329.55 0.29% -0.03%境外资产占比较高□ 适用 √ 不适用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 适用 □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2024年公司共完成投资588,840,673.87元,主要围绕公司的主营业务开展,不断推动当升科技(攀枝花)新材料产业基地首期项目第一阶段、当升科技(常州)锂电新材料研究院等项目建设,提升公司现有的生产技术、工艺水平、研发优势,项目完成进度正常。2024年度投资额同比下降幅度较大原因主要是上期江苏当升锂电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四期工程项目、当升科技(常州)锂电新材料产业基地二期工程项目竣工投产。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1) 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 适用 □ 不适用则,以及与上一报告期 无重大变化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报告期实际损益情况的说明 为有效防范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经营财务风险,降低汇兑损失,提高外币资金使用效率,公司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结合资金管理要求和日常经营需要,公司开展的外汇衍生品交易主要为远期结售汇。报告期内,公司远期结售汇合约收益金额为44.40万元。套期保值效果的说明 公司开展的外汇衍生品业务将基于公司外汇资产、负债状况及外汇收支业务情况,与公司业务紧密相连。公司开展金融衍生业务遵循审慎、安全有效的原则,不做投机性、套利性的交易操作,均以正常生产经营为基础,通过锁定目标汇率,降低了汇率波动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风险整体可控。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 自有资金报告期衍生品持仓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为有效防范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经营财务风险,降低汇兑损失,提高外币资金使用效率,公司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对外汇衍生产品的操作和控制:1、市场风险:外汇市场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导致外汇远期业务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控制措施:公司外汇远期业务是为对冲美元资产面临的汇率风险而签订,锁定美元资产未来结汇价格,存在本身就是套期保值工具,该等外汇衍生产品不得进行投机交易,坚持谨慎稳健原则,有效防范市场风险。2、操作风险:内部流程不完善、员工操作、系统等原因造成操作上的风险。控制措施:公司已制定相应管理办法,明确各主体责任,完善审批流程,建立监督机制,有效降低操作风险。3、法律风险:公司外汇远期业务需遵循法律法规,明确约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控制措施:公司制定责任部门除了加强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学习外,也规定公司法律部门须严格审核各类业务合同、协议等文件,明确权利义务,加强合规检查,保证公司衍生品投资与操作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制度的要求。已投资衍生品报告期内市场价格或产品公允价值变动的情况,对衍生品公允价值的分析应披露具体使用的方法及相关假设与参数的设定 本公司对衍生品公允价值的核算主要是报告期交易银行提供的衍生交易市值重估通知书和代客资金业务估值通知书。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1) 本期 已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已累 计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2) 报告 期末 募集 资金 使用 比例 (3) = (2) / (1) 报告 期内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比 例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总额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用途 及去 向 闲置 两年 以上 募集 资金 金额 2021年 向特 定对 象发 行2021年12月3日 464,499.99 462,111.51 38,050.03 346,6锂电新材料研究院”、“江苏当升锂电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四期工程”、“补充流动资金”。募集资金净额为 462,111.51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累计投入募集资金346,664.93万元(其中补充流动资金136,928.41万元)。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总额为134,730.00万元(包含本报告期产生的3,909.08万元的存款利息净收入)。 (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1) 本报 告期 投入 金额 截至 期末 累计 投入 金额 (2) 截至 期末 投资 进度 (3) = (2)/ (1) 项目 达到 预定 可使 用状 态日 期 本报 告期 实现 的效 益 截止 报告 期末 累计 实现 的效 益 是否 达到 预计 效益 项目 可行 性是 否发 生重 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2021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2021年12月3日 当升科技(常州)锂电新材料产业基地二期工程 生产建设 否 200,157.71 200,157.71 16,03 117,952.四期工程 生产建设 否 75,50 75,50 10,17 58,2相关公告。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不适用超募资金的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2021年12月6日,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已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决定使用募集资金 19,099.08万元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的部分发行费用。该事项已经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进行专项审核,并出具了《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鉴证报告》(大华核字[2021]0012507 号)。公司独立董事、董事会、监事会和保荐机构均发表了同意意见。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完成上述全部置换。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 不适用1,347,299,988.84元。公司严格按照《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根据募集资金使用计划规定的用途合理、审慎地使用募集资金,加强募集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最大程度地节约了募集资金。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2023年11月14日,公司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及子公司使用额度不超过人民币120,000.00万元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闲置募集资金适时地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现金管理产品,使用期限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 12 个月内有效,在前述额度和期限内,资金可以循环滚动使用。公司独立董事、董事会、监事会、保荐机构均发表了同意意见。 2024年10月24日,公司2024年第六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及第六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及子公司使用额度不超过人民币150,000.00万元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闲置募集资金适时地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现金管理产品,使用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 12 个月内有效,在前述额度和期限内,资金可以循环滚动使用。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保荐机构均发表了同意意见。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中,134,730.00万元存放于公司募集资金专户和现金管理(其中 131,864.10万元存放于子公司募集资金专户和现金管理),其中包含本报告期产生的 3,909.08万元的存款利息净收入(利息收入3,909.54万元,扣除0.46万元银行手续费)。 2025年1月23日,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用于投入新项目的议案》,同意将公司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用于投入“当升科技(攀枝花)新材料产业基地首期项目”及“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公司独立董事、董事会、监事会和保荐机构均发表了同意意见。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无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 适用 □ 不适用 发、生产、销售;提供锂离子电池材料、电子粉体材料和新型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及其他新材料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及技术的进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 1,000,000,000.00 5,520,750,591.94 4,579,645,269.07 2,695,490,375.21 261,878,375.52 226,371,222.常州当升 子公司 纳米材料制造;光电子产品制造;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 提供锂离子电池材料、电子粉体材料和新型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及其他新材料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自动化设备研发、生产;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一般项目: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 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 2,000,000,000.00 8,513,868,793.23 4,668,313,148.88 4,010,342,247.81 283,964,431.18 247,950,383.当升蜀道(攀枝花) 子公司 新材料技术研发;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电子专用材料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 1,000,000,000.00 2,456,540,362.06 1,037,718,288.77 1,789,154,832.89 8,854,382.08 7,450,广;光电子器件销售;光电子器件制造;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中鼎高科 子公司 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委托加工计算机软、硬件及自动化产品机;销售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货物进出口;租赁模切机械设备;生产各类型号模切机;组装加工计算机软、硬件及自动化产品机(限在外埠从事生产活动)。 50,000,000.00 456,180,747.86 390,562,547.34 154,277,811.03 22,812,600.44 20,456,630.2当升(芬兰)新材料 子公司 开发,建设和运营正极材料工厂;生产和销售锂电池正极材料;在适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由董事会或股东决定具体业务计划。 10,000.00欧元(后续根据资金使用计划分阶段增加出资) 75,568,042.83 60,136,845.96 -7,788,8融资平台,推动公司海外业务发展。当升科技(芬兰)新材料有限公司 报告期内设立取得 报告期内新设立,作为公司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项目的建设及运营主体。主要控股参股公司情况说明 1、江苏当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报告期内,江苏当升坚持以“防控风险抢业绩,夯基提质创效益,激活组织赋效能,创新突破开新局”的工作思路,在2024年开展强基、强能、强控、强质、强智、强效等六强专项提升。在产品品质方面,江苏当升不断追求卓越品质,成立专项品质提升小组,在金属异物管控方面取得显著提升,获得客户高度评价;在精益降本方面,江苏当升持续推行全员参与降本,不断挖掘降本增效方法,剖析全流程生产成本构成,推进重点降本增效项目,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在安全生产方面,江苏当升获得海门区“消防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入选海门区应急管理“白名单企业”。2024年江苏当升四期根据市场节奏稳定量产,期间,江苏当升响应国家绿色环保号召,积极推进绿色能源项目、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技术,在提升产能的同时,进一步减少价值链上的碳排放,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加大绿色科技投入,完成光伏发电三期项目建设,光伏装机量达到4.4MW,正极废水零排项目主体工程完工。 2025年,江苏当升将在“夯基提质抢业绩,对标经营争效益,优化组织提效能,创新突破开新局”的工作思路下不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完成公司业绩目标;持续夯实以“组织机构及安全责任制、双控体系、合规管理、专题培训及应急管理、绿色低碳”为核心的五“五”EHS 重点风险管理体系,持续推进正极废水零排放项目的竣工和调试,为建设节能高效的绿色工厂打下坚实的基础,致力通过省级绿色工厂认证。 2、当升科技(常州)新材料有限公司 报告期内,常州当升以“坚持问题闭环,智造创新提能”为工作指导思想,全体干部员工围绕“做到更低的异物含量、一致性更好的产品、更低的生产成本”的引领目标,从单耗论证到成本模型搭建,完成理论成本的极限求真;制定产能提升、单耗降低、能源利用及提质增效的相关目标,抓细节、定标准、提人效,做到更低的生产成本;全面系统策划,从外防输入、内防生产、过程拦截、全程监控四个方面,做到更低的异物含量;对产品开发进行深度复盘分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策略导入应用、探究工艺研发检测的技术难点,落实做好一致性更高的产品;拉通各职能、业务模块的组织运行模式搭建,助力经营目标高效达成,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落地。2024年,常州当升获评“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江苏省瞪羚企业”等荣誉。 2025年,常州当升将持续以“做到更低的异物含量、一致性更好的产品、更低的生产成本”为引领目标,围绕“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指导思想,以“始于现场改善,终于客户满意”为行动主题,通过“精益质量”“精益制造”“精益管理”“智慧运营”四场战役实现公司2025年经营目标。 3、当升蜀道(攀枝花)新材料有限公司 报告期内,当升蜀道(攀枝花)以“拳头产品领先市场,核心客户卡位上量;保供稳产标杆品质,精益运营降本增利”为经营方针,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成功开发压实能效领先的产品,凭借其高能量密度和稳定性助力客户抢占全球高端储能市场,并以全年零产品性能客诉、终端交付 100%高质量的卓越表现,获评客户“钻石供应商”称号。当升蜀道(攀枝花)整合国际领先技术、一流工艺装备与智能信息系统,建成科技、绿色、零碳的灯塔工厂,以先进制造系统与高效团队支撑产能跃升;搭建国际化平台,以市场化理念凝聚专业敬业的人才,打造简单透明、充分发展的组织环境。公司坚持非价格竞争策略,依托研发、生产、供应链等核心能力赋能产业链,开发战略供应商体系,盘活闲置产能,实现产能快速释放与成本优化;绑定头部客户,实现产品卡位上量与快速迭代,铁锂产品持续领跑市场,锰铁锂纯用产品率先突破技术瓶颈并即将量产,工艺革新与开放合作双轮驱动,构建技术领先、品质稳定、成本可控的保供体系。灯塔工厂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以“五个一流”标准打造标杆工厂,通过三端闭环管理提升合格率至行业顶尖水平。 2025年,当升蜀道(攀枝花)将持续深化产业协同,携手磷钛化工企业实现原材料优质平价供应;以创新驱动产品快速升级,车用与储能市场双线布局,国内与国际业务并举;通过赋能赋权激发团队活力,成就人才发展与战略扩张,形成技术、品质、成本、效率的全方位竞争优势,为全球新能源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4、北京中鼎高科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报告期内,中鼎高科在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下滑的不利局面下,积极拓宽渠道,开拓新市场,加快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聚焦经营质量提升与降本增效。中鼎高科采用“二策三化一聚焦”策略,针对不同客户特点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聚焦大客户和优质客户,统筹资源开发,与多家大客户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采取“双品牌、多举措”销售模式,全方位抢占市场;持续加大在新产品研发方向的投入,引进研发人才,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培育、开发,不断提升、拓展模切设备功能;强化产品质量管理,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等降本增效活动,全方位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2025年,中鼎高科将持续致力于推动自身在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创新、流程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持续贯彻董事会“三步走”战略。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研发管理,鼓励技术人员深入客户现场调研需求,加快新产品研发,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基于市场趋势的变化,优化创新业务模式,高低端市场并举、国内外市场并进,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多维度持续开展降本增效,提高产品竞争力。通过多种方式将企业增长红利与员工个人收益结合起来,强化核心骨干员工的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5、当升科技(芬兰)新材料有限公司 报告期内,当升科技在海外投资布局方面成果丰硕。公司通过当升(香港)投资、当升(卢森堡)投资与 Finnish Battery Chemicals Oy成立合资公司当升(芬兰)新材料,全面负责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欧洲项目总体规划50万吨,其中多元材料20万吨,磷酸(锰)铁锂30万吨,将分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建成年产6万吨高镍多元材料生产线,生产线按照超高镍及高镍多晶、单晶的要求来设计,同时兼具生产中镍产品的能力。该项目充分利用了当地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能源资源以及政府的有力支持,同时发挥了合作各方的优势,实现了资源的高效整合。当升(芬兰)新材料的顺利设立,不仅标志着公司在欧洲项目的推进取得关键性突破,更为公司深度嵌入欧洲电动汽车产业链,与海外下游客户构建稳固的长期配套合作关系,进而拓展欧美等全球新能源市场版图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报告期末,当升(芬兰)新材料已完成首期阶段出资,并获得芬兰政府下发的环境许可证,项目各项前期筹备工作稳步推进,整体进展顺利。 2025年,当升(芬兰)新材料将继续全力推进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项目的工程建设工作,加速项目落地实施。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技术研发领域的深厚积累,秉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在全球范围内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高端锂电正极材料产品,进一步巩固并提升公司在全球高端锂电正极材料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为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向着成为全球锂电正极材料领域领军企业的目标稳步迈进。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 适用 □ 不适用 接待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 是 □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 是 √ 否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并于2025年3月28日经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具体内容详见公司披露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上的相关公告。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 是 □ 否为践行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及国常会指出的“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的指导思想,公司制定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具体内容详见公司披露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上的相关公告。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贯彻落实“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持续聚焦主业,根据所处发展阶段,统筹做好经营业绩发展与投资者回报的动态平衡,落实打造科学、持续、稳定的分红机制。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回报,报告期内,公司根据监管新规,制定并修订了《未来三年(2024-2026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公司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并实施了2023年度权益分派,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7.52元(含税),共计分配现金股利约3.81亿元。同时,公司积极加强与投资者的互动交流,通过业绩说明会、机构策略会、互动易平台、投资者热线等多样化沟通渠道,增加沟通的频率、深度和针对性,积极主动向市场传导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增强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