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荣联科技(002642)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大力发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数 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从《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到《数字经济2024年工作要点》,再到《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政策层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加大,明确提出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另外,《“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等行业发展规划深化推进实施,制造业、医疗、金融、零售等多个行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企业亟需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业务流程,这为数字化转型服务提供商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未来随着信创改造的深入和新兴技术的迭代,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将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升级,正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2024年 3月,《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2024年 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数据局综合司印发《数字经济2024年工作要点》,从九个方面对 2024年数字经济重点工作做出部署,主要包括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创新突破、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全面筑牢数字安全屏障、主动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加强跨部门协同联动等内容。 2024年 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和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深化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和大中小企业融合创新协同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兴数字产业,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先进计算等关键数字技术在城市场景中集成应用,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2024年 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四部门联合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系统谋划,加快构建满足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工智能+”高水平赋能需求的标准体系,夯实标准对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引领产业升级、保障产业安全的支撑作用,更好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2024年 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教育部、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大力推动云边端计算技术协同发展,支持云原生等技术模式创新,形成适应数据规模汇聚、实时分析和智能应用的计算服务能力。加强新型存储技术研发,支撑规模化、实时性跨域数据存储和流动,提高智能存储使用占比。面向人工智能发展,提升数据采集、治理、应用的智能化水平。 (1)云计算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都将云计算列 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实施上云用云行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于2024年 4月发布《北京市加快建设信息软件产业创新发展高地行动方案》,提出建设国内领先的模型即服务云计算基础设施、推动政务平台采用大模型云计算服务、组织攻关算力芯片等云计算关键技术。中央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4年 5月联合发布《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推进算力基础设施标准研制,包括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异构算力中心的共性标准研究。2024年 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 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提出开展算力互联互通技术研究和试点应用,推动公共算力资源标准化互联,加强算力调度、网络传输、数据流通、安全保障等方面标准研制。 2024年 1月,国家数据局等 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旨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选取工业制造、科技创新、医疗健康等 12个行业和领域,推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目标到2026年底,数据要素应用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在经济发展领域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得到显现,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形成相对完善的数据产业生态,数据产品和服务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 20%,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创造的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 2024年 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数据产业健康发展”,为大数据行业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政策导向。2024年 11月,国家数据局印发《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的通知,该计划旨在推动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和发展,提高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率,为大数据行业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 (3)人工智能 2024年 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有关工作。会议强调,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 水平安全,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升级,大力发展智能产品,高水平赋能工业制造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 2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要求央企“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加快建设一批智能算力中心”。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显示,目前全国正在建设或提出建设智算中心的城市已经超过 30个。 2024年 3月,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在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集中攻关,加快研制一批重要技术标准。《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强调了“人工智能+”,这一战略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速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转型,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4)工业互联网 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在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全方位 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加速千行百业融合应用。“工业互联网”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七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 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的通知》,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向地市县域落地普及,促进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全方位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园区内的应用和发展;同月印发的《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4年工作计划》,全方位推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加速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探索 5G、大模型与面向特定场景小模型的协同应用模式。大力推广数字化研发、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精益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 2024年 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准确把握“5G+工业互联网”在新型工业化全局中的定位和作用,以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为主线,以加速信息技术(IT)、通信技术(CT)、运营技术(OT)、数据技术(DT)融合为牵引,以打造 5G为代表的新型工业网络体系为重点,着力提升“5G+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降低综合成本,推广典型场景,深化行业应用,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充分释放“5G+工业互联网”乘数效应,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5)生物医疗 《“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医 药工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信息技术与生产运营深度融合等重点任务,引导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应用、生命科学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布局,提升医药研发、生产效率及供应链管理水平。 2024年 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术精准识别和培育高潜能未来产业,加快细胞核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产业化,推动 5G/6G、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新型医疗服务。 2024年 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指出医药健康是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实施医疗大数据共享与应用,推动标准化、信息化临床研究数据共享,明确数据脱敏标准,打通医院之间数据链接。加快以医疗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发展,支持医疗大模型开发和落地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药研发,加快医疗、医保、药监等数据底座建设,精细化开展数据清洗和治理,推动数据流通。引导算力企业加大对人工智能医疗的支持,探索配置建设可信计算环境等。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与国内经济稳中向好的双重驱动下,IT服务产业继续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随着人工 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应用,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旺盛。荣联科技立足稳健创新、深化行业布局,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与行业竞争格局,紧密围绕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战略规划,聚焦信息技术服务与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优化业务结构、强化技术研发、深化客户服务、精益内部管理等举措,报告期内实现了经营质量的稳步提升。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202,162.31万元,较上年同期营业收入 237,581.86万元下降14.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810.69万元,较去年同期的-35,728.15万元相比,一举扭亏为盈实现 107.87%的增长,整体业绩符合预期,核心业务板块表现稳健、有所突破。报告期内,公司严格落实既定战略,终止了经营风险大、资源回报低的 IT产品分销业务,虽然造成公司营收规模的下降,但是将资源进一步聚焦到客户应用场景清晰、需求持续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业务上,有效提升了整体经营质量和业务回报: 1、核心业务板块持续突破 (1)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公司在金融、政府公用、智能制造、生物医疗等重点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驱动下,持 续输出定制化解决方案。例如,在金融领域,公司深度参与多家国有银行及城商行的信创改造项目;在智慧医疗领域, 基于 AIoT技术的荣联精准诊断平台和生信分析平台覆盖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在汽车产业,依托国内领先的 AI大模型重塑行业客户端的全触点平台解决方案和敏捷高效的数字化运营方案,助力多家车企赢得竞争优势。 (2)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依托自研的云管平台和混合云架构,公司为政企客户提供一站式云服务;同时,数据治 理与 AI分析平台在生物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实现规模化落地,客户数据资产价值得以释放。 (3)信创业务:紧抓市场机遇,公司在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等领域形成完整信创产品矩阵,全年信创相关收入 占比提升至 60%+,成为业绩增长重要引擎。 2、技术创新驱动发展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 1.2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 6.02%。报告期内,公司在整体费用极致压缩的背景下,保障 了研发投入的高强度和可持续。公司重点布局 AI大模型应用、边缘计算、生物信息一体机等前沿技术,全年新增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25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 6项,通过了软件能力成熟度最高等级 CMMI5的认证,进一步巩固了行业技术领先地位。 3、市场与客户结构优化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头部客户深耕”与“行业覆盖多点开花”双轮策略。在巩固与大型央国企、互联网企业、金 融机构战略合作的基础上,紧紧抓住 AI浪潮激发的众多互联网、金融客户的算力建设需求,依托长期技术积累、服务管理能力持续投入形成的竞争优势,在新兴业务领域取得长足进展;同时公司具备业务适用性广的优势在传统 5大优势行业之外,积极拓宽教科研、先进制造、智慧矿山等领域的业务机会,客户粘性逐步增强,订单结构更加均衡。 4、风险与挑战应对 报告期内,公司尽管整体业绩稳健,但亦面临外部环境压力:受全球供应链波动导致的部分硬件交付周期延长,对 项目进度产生一定影响;部分行业客户缩减 IT预算,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承压。对此,公司积极通过强化供应链弹性管理、优化成本结构、提升服务附加值等举措,有效对冲了外部风险。 5、精益管理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管理层级精简、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优化,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业务前端组织的活力。公司 在有效控制各项重大经营风险的同时,加速资金和业务周转,报告期内各项费用压降 30%以上。 2024年,公司以技术创新与客户价值为核心,在逆势中展现了较强的经营韧性。2025年,公司将以“企业数字化转型引领者”为愿景,紧抓技术变革与政策红利,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股东、客户及社会创造可持续价值。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和产品分类 行业和产品分类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2024年 9月,公司新设子公司-山东荣联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 100%。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讼等情况,基于谨慎性原则,综合考虑回款可能性,对往来款项单项计提减值准备;(2)本年公司加大力度催收账款,回款情况较好;资产减值损失 -3,779,200.61 -52,145,149.07 -92.75% 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上年公司经营战略调整,同时本年优化存货管理,加强管控资产质量所致。营业外收入 17,744,162.98 872,721.60 1,933.20% 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报告期内收到的赔偿款营业外支出 -1,911,061.33 45,974,228.11 -104.16% 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上年同期存在诉讼赔偿款3260万元及违约金 1003万元所得税费用 1,000,564.71 28,047,607.34 -96.43% 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子公司企业所得税费用减少 4、研发投入 适用 □不适用 主要研发 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 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 司未来发 展的影响 融智营销 管理平台 本项目旨在构建融智营销管理平台,通过统一的面客小程序系统整合汽车行业品牌 已结项 打造支持品牌统一管理与经销商个性化服务的智能营销平台,通过微服务架构与全渠道 力争在技术方面取得新方与经销商资源,解决传统营销模式效率低、响应慢、个性化不足等问题,推动企业营销模式向智能化、数据驱动转型。 数据集成,实现营销活动高效协同与实时决策支持。平台将显著缩短活动上线周期,提升客户转化率,构建覆盖全国经销商的高效协同网络。同时,通过个性化推荐与精准服务增强用户粘性,树立汽车行业数字化营销标杆,形成可复制的智能营销解决方案,助力企业从“产品导向”向“用户导向”升级。 领域的突破,为公司业务发展助力车企行业数据综合治理平台 本项目致力于解决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多源异构数据管理难、数据质量差、标准缺失、安全风险高及价值挖掘不足等核心问题,通过构建车企行业数据综合治理平台,实现数据资产的规范化管理与高效利用。 已结项 打造企业级数据治理体系,实现主数据的集中管理与跨部门共享,建立数据全生命周期管控机制,保障数据准确性、一致性与安全性。同时,强化数据安全合规能力,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为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力争在技术方面取得新领域的突破,为公司业务发展助力生物医学信息一体化分析平台 本项目致力于解决多源数据格式差异大、分析工具分散、数据安全风险突出等核心问题。平台将整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组学数据,提供可视化分析工具与智能决策支持,降低科研与临床应用门槛,促进基础研究与精准医疗的深度融合,推动生物医学领域向数据驱动的高效研究与个性化诊疗模式转型。 已结项 打造集数据存储、管理、计算、分析于一体的生物医学信息平台,实现多组学数据的无缝整合与智能分析。通过容器化技术与分布式计算框架,构建高效稳定的计算资源动态分配体系,支持科研人员与临床医生通过可视化界面完成数据处理、模型训练与结果解读。通过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规范数据共享机制,推动科研协作与临床决策的智能化升级。形成覆盖科研、临床、药物研发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提升疾病诊断精准度,加速生物标志物发现与个性化治疗方案开发,助力生物医学领域创新发展。 力争在技术方面取得新领域的突破,为公司业务发展助力算力调度开发项目 本项目致力于构建智能化算力调度系统,整合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分散资源,解决传统算力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算力资源的动态分配与高效协同,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提供稳定可靠的算力支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行业技术升级。 已结项 打造具备资源智能感知、动态调度与多场景适配能力的算力管理平台,实现跨云、跨地域的算力资源统一调度与协同优化。通过容器化技术与分布式架构,构建支持大规模节点扩展的调度系统,显著提升资源利用率与任务响应速度。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确保系统在金融、科研等敏感领域的合规应用。形成覆盖云边协同、行业定制的算力调度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降低算力成本,加速创新进程,推动算力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 力争在技术方面取得新领域的突破,为公司业务发展助力智慧交通诱导发布系统 本项目致力于构建智慧交通诱导发布系统,整合 5G、物联网与 AI技术,解决交通实时数据采集滞后、路径规划静态化、信息发布渠道单一等核心痛点,实现交通流的主动调控与精准诱导,推动城市交通管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优化转型,助力“双碳”目标下绿色出行体系建设。 已结项 打造覆盖“云-边-端”协同架构的智慧交通系统,实现多源数据实时采集与智能分析,构建分钟级动态路径诱导模型。通过深度强化学习算法优化路网通行效率,支持多终端信息发布与分级告警机制,提升公众出行效率与物流运输效益。强化系统稳定性与扩展性,在 10万+车辆规模下保障低延迟响应,通过边缘计算节点部署实现试点区域通行效率显著提升。形成可复制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降低拥堵成本,助力城市交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力争在技术方面取得新领域的突破,为公司业务发展助力智能知识库 本项目致力于构建智能知识库系统,整合多源异构数据,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知识的自动化抽取、智能推理与动态更新,解决知识获取难、共享差、应用弱等核心痛点,提升企业决策效率,降低重复劳动成本,增强创新能力,助力数字化转型。 已结项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技术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高效整合与动态更新。系统支持知识的自动化抽取、关联推理与场景化应用,构建覆盖企业全业务链的智能知识网络。强化语义检索与智能推荐能力,提升知识复用率与决策支持精准度。通过分布式存储架构与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实现百万级知识的稳定管理与快速扩展。形成可适配金融、医疗等多行业的智能知识解决方案,推动企业从数据积累向智慧运营升级,显著降低知识获取成本,增强创新能力与市 力争在技术方面取得新领域的突破,为公司业务发展助力场竞争力。荣联知识库与智能应答机器人 构建荣联知识库管理与智能应答机器人平台,解决企业在应用大语言模型时面临的模型适配难、训练成本高、知识管理效率低等核心问题,推动企业从传统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转型,提升运营效率与用户体验,助力行业数字化升级。 已结项 通过整合多级向量化检索、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交互等核心技术,实现企业知识的高效存储、精准检索与智能应用。平台将支持多源数据接入与复杂场景适配,提供开箱即用的智能问答、文档解析、图表生成等功能,并通过开放 API接口与模型插件机制,实现与企业现有系统的无缝对接,构建可扩展的 AI生态。项目聚焦知识管理、客户服务、数据分析等场景,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树立大语言模型行业应用标杆,助力各领域数字化升级。 力争在技术方面取得新领域的突破,为公司业务发展助力荣联通用人工智能平台 项目致力于突破传统 AI应用的局限性,推动企业从单一功能智能化向全流程智慧化升级,助力客户降低运营成本、优化用户体验,并通过开放接口与生态合作,促进AI技术的普及与创新,为金融、医疗、教育、零售等多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已结项 打造集语音交互、图像识别、智能推荐、对话系统等功能于一体的通用 AI平台,实现跨行业场景的智能服务覆盖。通过整合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可扩展的技术架构,支持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定制与部署。平台将实现多模态数据的融合处理,提供自然流畅的人机交互体验,并通过知识图谱与智能分析技术,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驱动的支持。同时,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能力,确保平台在敏感领域的合规应用。形成行业标杆级解决方案,推动 AI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 力争在技术方面取得新领域的突破,为公司业务发展助力 5、现金流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较上年同期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收回的投资款减少;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较上年同期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支付的投资款减少;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较上年同期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收到的金融机构融资款增加;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较上年同期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偿还的金融机构融资款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公司加强内部成本管控,各地办公租赁房屋租金下降短期借款 228,000,782.34 10.03% 285,756,099.61 10.91% -0.88%合同负债 128,324,327.49 5.65% 121,322,047.98 4.63% 1.02%长期借款 0.00% 0.00% 0.00%公司加强内部成本管控,各地办公租赁房屋租金下降少少告期内收回内已收回初减少元在报告期内已偿还一年内到期的告期内已支付境外资产占比较高□适用 不适用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1)受限资产总额 566,406,913.99元,其中保证金 19,439,814.64元,用于担保的定期存款或通知存款 3,401,386.80 元,冻结资金 8,308.42元,抵押固定资产 170,274,814.82元,抵押投资性房地产 237,562,528.50元,抵押应收账款135,720,060.81元。额度,额度使用期限为2024年8月26日至2025年1月23日,截止到期末尚未解除抵押。 (3)公司以上海办-江场西路 299弄 22号 8层及 4号地下 2层车位 E202-E215室;成都办-高新区天华二路 219号作 为抵押(抵押合同:2022年 DYF1587号),获得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关村分行 5000万元的融资额度,额度使用期限为2022年12月12日至2025年12月11日。 (4)公司所属子公司-深圳市赞融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签订编号为 755XY240704T00018403d的最高额抵押合同,以卓 越时代广场 2607、2608、2609房间作为抵押,获得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1.50亿元的授信额度,授信期间为2024年7月5日至2025年7月4日。 (5)公司所属子公司-深圳市赞融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签订编号为福田赞融 2024B的抵押合同,以卓越时代广场 2605、 2606房间作为抵押,获得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3000万元的授信额度,授信期间为2024年6月24日至 2026 (6)公司签订编号为 ZGCB(JKZZ)20240251-01-01的应收账款最高额质押合同,以与某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对应的 应收账款作为质押,获得北京中关村银行 6,000.00万元的最高债权额,质押期间为2024年9月23日至2025年 7月 26 日。 (7)公司签订编号为 CPSZ20240104的最高额质押合同,以与某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对应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获 得开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1.80亿元的最高债权额,质押期间为2024年7月26日至2025年7月25日。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