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凯新材(301216)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化工行业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万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聚酯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企业,致力于为社会提供健康、安全、环保、优质的聚酯材料,已建成年产300万吨瓶级切片的产能,规模位居全球前列。 (一)聚酯瓶片介绍 聚酯瓶片是PTA和MEG的酯化聚合产物,为无色透明或乳白色的高度结晶聚合物,是一种环保高分子聚酯材料,全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英文简称为PET),具备安全、高透亮、材质轻、可塑、便于 携带运输、环保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下游应用的主要产品形态为塑料包装容器或外壳。聚酯瓶片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食品、饮料的内在品质,是当今最安全的食品包装材料之一,回收价值高,是全世界范围内回收率最高的塑料包材之一,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非常好的经济发展前景。近年来随着聚酯瓶片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性能不断优化,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及消费理念持续提升,聚酯瓶片在软饮料、乳制品、食用油、调味品等民生行业的需求量保持稳定增长,在酒类、日化、电子产品、医疗医药、现场制作饮品、生鲜果蔬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占有率稳步提升。 (二)行业整体发展变化以及对公司的影响 报告期内,国内聚酯瓶片市场产销量延续增长态势,但受内外部宏观市场环境及聚酯瓶片行业产能短期内快速扩张 的影响,境内外市场需求增速不及供应端,行业竞争加剧,加工差水平在低位徘徊,整体而言市场呈现量增价减的特征。报告期内,聚酯瓶片聚酯装置投放节奏有所放缓,但仍处于产能集中投放期,增量绝对值依然比较可观。根据CCF网统计,2024年国内聚酯瓶片共计新投产能417万吨,产能从2023年末的1,661万吨,上升到2024年末的2,043万吨,同比增长28%;2024年1-12月聚酯瓶片产量为1,556万吨附近,同比增长18.8%。在市场需求方面,随着近年来我国食品饮料等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包装行业对包装材料在保鲜、美观、运输、环保等方面的需求升级,我国聚酯瓶片产品市场需求较为稳定。据CCF统计,2024年1-12月聚酯瓶片国内需求最终统计在862万吨附近,同比增14%;出口在585万吨附近(单个税则号39076110),同比增28.4%;综合税则号39076110和39076910以及各工厂口径统计以后的总量为635万吨附近,同比增30.9%,年末社会库存在229万吨附近(包含上年度末库存),较2023年同期增长59万吨附近。在新应用领域方面,随着聚酯瓶片生产技术不断突破,生产工艺不断创新和完善,聚酯瓶片制品的用途也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聚酯瓶片由于性价比极高,且属于可实现100%再生循环的环保材料,会在越来越多方面替代PP、PE等,预计未来片材及其他食品包装领域的需求量会成为行业新的增量所在。我们判断,未来聚酯瓶片需求将形成成熟应用领域稳定增长,新兴应用领域逐步崛起并扮演重要角色的新格局。报告期内,虽然聚酯瓶片行业国内外需求同步增长,但由于供应端增长过快,加工费承压明显。从整体上看,聚酯瓶片行业整体竞争格局稳定,市场需求持续向好,随着本轮产能扩张周期逐步收尾、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修复和新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稳定向好。公司作为头部企业,具备规模和效率优势,并拥有较好的技术研发储备和稳定的客户资源,未来有望继续保持和提升现有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 (三)市场竞争格局及公司的行业地位 全球聚酯瓶片行业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行业竞争格局,市场集中度较高,PET产能主要分布在以我国、印度为代表的亚太地区,且新投产能以国内为主,目前中国聚酯瓶片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比重已接近50%,是全球 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国内市场竞争格局方面,行业领先企业包括逸盛、华润材料、三房巷以及公司,截至2024年末,上述四家厂商合计产能约为1,549万吨,国内行业集中度(CR4)进一步提升至80%以上。相对于海外设备,国内以大套新装置为主,在规模效率和综合成本上具有显著的优势。公司产能规模居全球前列,是我国聚酯瓶片的头部企业之一,也是全球行业竞争中的代表性企业之一,产能规模和效益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凭借逐年上升的行业地位和高品质的产品能力,公司相继被授予“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中国对外贸易500强民营企业”、“浙江省知名商号”、“浙江出口品牌”等荣誉称号。 (四)行业发展趋势 1、全球聚酯瓶片市场规模持续性增长,同时产能增长开始放缓 2024年,全球聚酯瓶片原生需求维持增长,年度同比增长8.2%附近。全球聚酯瓶片市场新投产能集中在中国大陆地区,截至2024年年底,全球聚酯瓶片新增产能435万吨,其中为中国新投产能417万吨,剔除海外部分淘汰或长停产 能112万吨,合计产能达到4,262万吨/年。随着国内规划产能的陆续投产,全球聚酯瓶片集中投产周期逐步进入尾声,全球供求关系将迎来改善,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2、中国聚酯瓶片全球占比不断攀升,迭代空间仍然巨大 近年来,欧美地区虽然为传统的聚酯瓶片发源地和产地,但受到能源价格和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欧美地区新投 产能不多,部分旧产能出现停车、破产等,落后产能开始逐步退出,海外包括欧美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对外进口依存度维持高位。据中国海关数据,按照税则号39076110计算,瓶片出口量整体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5年~2023年出口年均复合增速11.6%,2024年瓶片出口同比增速达到28.4%。相较于海外产能,国内产能占据生产成本、新装置效率、运营效率等全方位优势,虽然不少国家和地区均有反倾销关税,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阻碍,但长期来看并不会对中国瓶片出口带来太多利空影响。目前中国聚酯瓶片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比重接近50%,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未来,基于全球需求的持续增长、海外落后产能的逐步淘汰,中国聚酯瓶片在全球范围内仍有巨大的迭代空间。 3、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聚酯瓶片市场将迎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 聚酯瓶片生产技术不断突破,生产工艺不断创新和完善,PETG、生物基呋喃聚酯、RPET、新兴耐热共聚酯等新产品、 新技术不断涌现,用途也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聚酯瓶片在饮料、乳制品、食用油、调味品等民生行业的需求量保持稳定增长,在酒类、日化、电子产品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占有率稳步提升(主要以片材形态应用),也开始应用在建材家具、光伏背材薄膜、医疗医药、风电叶片、轨道交通、光学功能性薄膜、汽车电气元件材料、家电等众多领域。未来聚酯瓶片需求将形成成熟应用领域稳定增长、新兴应用领域快速崛起并扮演重要角色的新格局。聚酯瓶片作为可循环利用的绿色环保健康包材和新兴领域的替代材料,未来有望迎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机遇。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受聚酯瓶片新增产能集中投放影响,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平均加工费较去年下降30%以上,虽然公司聚 酯瓶片产销量保持稳定,但公司聚酯瓶片加工费随市场行情下降,导致公司2024年毛利及毛利率较大幅度下滑。公司 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1,723,163.39万元,同比略为下滑 1.71%,剔除其他业务收入后2024年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14,818.82万元,同比增长3.2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9,997.48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1,409.86万元,公司业绩由盈转亏。报告期内,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行业竞争,公司保持战略定力,将当前的行业周期性挑战视之为战略机遇期,紧紧围绕“产业链优化、海外市场拓展、研发创新驱动”三大发展主题,坚持以高质量发展跨越行业周期,为企业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积蓄动能,向成为“聚酯瓶片全球领跑者”的目标不断迈进。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深挖内部潜力,夯实发展基本盘 逆周期环境下,公司各子公司、各部门树立起忧患意识,深挖内部潜力,夯实发展基础,为迎接顺周期做好充分准 备。公司在生产上更加注重稳定、安全和高效,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成本控制,为客户提供稳定、高品质产品,并抓紧团队梯队建设,为未来发展锻炼队伍。同时,依靠新设备优势,开始大力推进数字化工厂建设,积累工业智能方面的应用经验,全面提升生产效率。报告期内,公司产销量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PET产量277.32万吨,同比增长5.58%,实现PET销量274.17万吨,同比增长6.07%,基本保持产销平衡。 (2)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升综合竞争力 公司可转债募投项目“年产 120万吨 MEG 联产 10万吨电子级 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以下简称“MEG 一期 60 万吨项目”)的土建工程、全厂管廊基础施工基本完成,核心大件设备、工艺管道及其他配套设备安装已经全部就位,项目已于2024年 10 月份完成分布式能源点火调试,当前正在根据各环节设备和工艺不同进行分阶段、分批次试车。该项目达产后,将能够基本满足公司重庆子公司对 MEG 的需求,有利于公司深化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提升上游原材料环节自主供应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质量把控力度,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3)可转债成功发行,发展资金获得保障 公司以“MEG 一期60万吨项目”为募投项目的“万凯转债”已于2024年9 月5 日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可转债的成功发行,有效保障了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公司资本实力和现金储备得到极大增强,财务结构进一步优化, 为公司跨周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4)践行海外战略,不断提升海外市场占有率 报告期内,面对激励的行业竞争,公司积极拓展海外销售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在巩固和深耕公司在印度、中亚等传 统优势海外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东南亚、非洲、中东等新市场。公司陆续在印尼和中亚通过设立海外仓储基地的方式重新整合销售渠道,以加快对海外市场的反应速度,提升海外客户满意度。海外营销渠道的整合和布局,助力公司报告期内实现海外业务收入 623,918.20万元,同比增长11.61%,海外业务收入占公司总营收比例升至 36.21%,有效提升了海外市场占有率。海外项目建设方面,公司尼日利亚30万吨聚酯瓶片生产基地建设全力推进中,项目筹建小组已经全部到场,规划用地审批、核心设备选型等工作基本就位,相关土地已经开始围墙施工。该项目是业内首次出海设厂的尝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并为公司在海外更大规模产能布局积累了丰富的建设运营经验,助力公司向国际化企业不断迈进。近期,面对国内激烈的行业竞争,公司加快了海外产能布局的步伐,计划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设75万吨聚酯瓶片生产基地,该事项已经公司于2025年4 月18 日召开的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具体内容详见同日披露的《关于对外投资建设海外生产基地的公告》。 (5)坚持研发创新驱动,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工作围绕客户导向型研发和前瞻性研发开展,坚持以研发能力拓展市场、增强客户粘性,增强 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重点研发项目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其中,“生物基呋喃聚酯项目”持续推进与上下游合作资源协同推进研发工作,已开展多次中试;“PET 化学法再生技术项目”已成功建设年产 100 吨级实验室中试线一套,用于展开不同等级废弃 PET 资源的再生试验研究;“新型耐热共聚酯项目”完成基础开发工作,推出了多个牌号高性能耐热聚酯工程塑料,已开始实现小批量销售。报告期内,公司新材料产品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创新型子公司凯普奇凯普奇孵化的一系列 PETG、改性PET 产品已经逐步获得市场认可,下游主要应用于医美、化妆品、小家电、工程建材等有改性材料需求的新兴应用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报告期内,凯普奇年产4万吨柔性化聚酯装置已实现膜用PETG产品及片材用PET的稳定生产,实现营业收入39,230.67万元,同比增长68.19%,实现净利润841.64万元,同比增长125.23%,已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报告期内,公司新获得专利33项,其中新获得发明专利7项,累计取得专利112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 (6)完成股份回购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彰显发展信心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践行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完成了 两项旨在提振资本市场信心、激发团队活力的重要举措。在提振资本市场信心、维护股东利益方面,公司于10月底完成了股份回购计划,累计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459.53万股,占公司当时总股本的0.89%,成交总金额为人民币6,005.57万元(不含交易费用)。在激发团队活力、完善长效激励机制方面,公司于 7 月份完成了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买入,累计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买入公司股票1,726.06万股,占公司当时总股本的3.35%,成交总金额为人民币20,121.91万元(不含交易费用)。本次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达 184 人,基本覆盖了中高层管理团队、主要研发人员和主要技术(业务)人员,充分彰显了公司及员工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化工行业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下行,均价较2023年下降 受市场行情变动影响境外业务产生的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或净利润10%以上 是 □否境外业务名称 开展的具体情况 报告期内税收政策对境外业务的影响 公司的应对措施境外产品销售 报告期,公司境外产品销售金额6,239,182,022.76元,同比增加11.61%;出口销售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6.21% 报告期内公司出口PET切片主要采用进料加工的贸易方式以及一般贸易方式,执行国家出口产品增值税“免、抵、退”税收政策,征、退税率13%。 公司将进一步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等国家战略,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产品分类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一)其他原因引起的合并范围的变动 1、以直接设立或投资等方式增加的子公司(指通过新设、派生分立等非合并收购方式增加的子公司)2024年4月,公司控股孙公司WKAI INDUSTRY PTE.LTD.(以下简称WKAI INDUSTRY)出资设立WANKAI INNOVATIVE MATERIALS LTD(以下简称WANKAI INNOVATIVE),该公司于2024年4月完成工商设立登记,注册资本为10,000.00万奈 拉,由WKAI INDUSTRY出资10,000.00万奈拉,占其注册资本的 100%,拥有对其的实质控制权,故自该公司成立之日起,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2024年10月,公司孙公司重庆浙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涪科技)出资设立重庆浙涪优材包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涪包装),该公司于2024年10月完成工商设立登记,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00万元,由浙涪科技出资2,000万元,占其注册资本的 100%,拥有对其的实质控制权,故自该公司成立之日起,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2024年12月,公司子公司万凯国际及WKAI INDUSTRY出资设立PT WANKAI TRADE INDONESIA(以下简称WANKAI INDONESIA),该公司于2024年10月完成工商设立登记,注册资本为11亿印尼盾,其中万凯国际出资99%,WKAI INDUSTRY出资1%。占其注册资本的99.65%,拥有对其的实质控制权,故自该公司成立之日起,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管理费用 178,515,897.02 130,992,065.48 36.28%2024年管理费用较上年增长,主要系职工薪酬、折旧费及办公费的增长财务费用 -9,160,385.39 50,987,912.22 -117.97%2024年财务费用较上年减少,主要系利息收入、汇兑收益以及利息资本化的增加研发费用 60,419,049.36 59,812,561.05 1.01% 无重大变化 4、研发投入 主要研发 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 生物基呋喃聚酯 开发生物基呋喃聚酯,解决功能饮料、乳制品、啤酒、药品包装等高阻隔包装应用产品需求 完成全球首次吨级试制,开展规模化生产工艺研究 开发出满足高阻隔包装需求的PEF产品,建立知识产权,解决生产工艺关键技术 建立生物基呋喃聚酯技术平台,在高阻隔包装方向上拓展出新的市场空间,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增加技术贮备新型耐热共聚酯 开发新型耐热共聚酯,满足透明工程塑料、注塑、片材加工等新材料应用需求 持续研发,实现小批量销售 试销售 建立新型耐热共聚酯技术平台,在家电、汽车、机器人等方向上拓展出新的市场空间,提升产品销售利润,增加技术贮备注塑级高透亮非晶型聚酯 开发注塑级高透亮非晶型聚酯,满足注塑级化妆品包装材料需求 持续研发,实现批量销售 上市销售 在化妆品包装方向上拓展出市场空间,提高产品销售利润,增加产品序列新戊二醇型PETG共聚酯 开发新戊二醇型PETG共聚酯,满足热收缩膜及注塑产品应用需求 持续研发,实现批量销售 上市销售 在热收缩膜和化妆品包装方向上拓展出市场空间,提高产品销售利润,增加产品序列药品包装用聚酯 开发药品包装用聚酯,满足注塑级药品包装瓶、泡罩包装等应用需求 持续研发,实现试销售 上市销售 在药品包装方向上拓展市场空间,提高产品销售利润,增加产品序列建材用改性聚酯 开发建材用改性聚酯,满足SPC石塑地板等产品需求 转入市场推广阶段 试销售 在工程应用上拓展市场空间,提高产品销售利润,增加产品序列聚酯化学再生技术 开发废旧聚酯化学再生技术,制备全化学再生的中间体BHET及全化学再生的PET、PETG等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完成100吨级中试装置建设 建立中试装置 在聚酯再生循环方向上拓展产品技术平台,开辟发展通道,满足市场对R-PET及相关产品的需求,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产品销售利润,增加产品序列 5、现金流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净额增加,主要系本期收到政府补助资金增加、存货、应收账款减少以及经营性应付 账款增加所致。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主要系购建长期资产支付额增加所致。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主要系本期收到可转债募集资金到账增加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65,213,871.55元,净利润-301,830,268.67元,差异主要系经营性应付账款增加,以及政府补助资金增加所致。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项 目 期末数 及期货交易而质押的保证金、票据及存单。 交易性金融资产 271,206,250.00 271,206,250.00 质押 为开具银行承兑汇票而质押的定期存单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适用 □不适用则,以及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 37 号——金融工具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 39 号—公允价值计量》等相关规定进行核算。无重大变化。报告期实际损益情况的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确认期货投资收益-16,568.07万元,远期结售汇收益1,332.38万元。套期保值效果的说明 通过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商品期货交易,减少了原材料采购价格波动的影响,锁定销售订单可预期毛利,稳定公司经营利润,保障公司业务平稳发展。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 自有资金报告期衍生品持仓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1、市场风险:在行情变动急剧时,公司可能无法完全实现锁定原材料价格或产品价格,造成损失。 2、流动性风险:衍生品交易公司规定的权限内下达操作指令,如市场波动过大,可能导致因来不及补充保证金而被强行平仓所带来的实际损失。 3、操作风险:由于期货及远期交易专业性较强,复杂程度较高,会存在因信息系统或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而导致意外损失的可能。 4、信用风险:价格出现对交易对方不利的大幅度波动时,交易对方可能违反合同的相关规定,取消合同,造成公司损失。 5、法律风险:因相关法律制度发生变化或交易对方违反相关法律制度可能造成合约无法正常执行而给公 司带来损失。公司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公司制定了《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远期结售汇及外汇期权交易管理制度》等制度,规定公司从事原材料期货业务,以套期保值为主要目的,远期结售汇业务规模与外销收款规模相匹配,禁止投机和套利交易。制度就公司业务操作原则、审批权限、内部审核流程、责任部门及责任人、信息隔离措施、内部风险报告制度及风险处理程序等做出来明确规定,符合监管部门的有关要求,满足实际操作的需要,所指定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切实有效的。已投资衍生品报告期内市场价格或产品公允价值变动的情况,对衍生品公允价值的分析应披露具体使用的方法 报告期内公司确认期货投资收益-16,568.07万元,远期结售汇收益1,332.38万元。远期外汇按照银行等定价服务机构提供或获得的价格厘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与确认;期货的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格。及相关假设与参数的设定涉诉情况(如适用) 无衍生品投资审批董事会公告披露日期(如有)2024年04月18日衍生品投资审批股东会公告披露日期(如有)2024年05月10日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化工行业的披露要求 2) 报告期内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适用 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期已使用 募集资金总 额 已累计使用 募集资金总 额(2) 报告期 末募集 资金使 用比例 (3)= (2)/ (1) 报告期 内变更 用途的 募集资 金总额 累计变 更用途 的募集 资金总 额 累计变 更用途 的募集 资金总 额比例 尚未使用 募集资金 总额 尚未使用募集 资金用途及去 向 闲置两 年以上 募集资 金金额 2022 首次公 开发行2022年 03月29 定对象 发行可 转换公 司债券2024年 09月05 28,000.00万 元,闲置资金22,423.89万元暂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 0公司于2022年3月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 股)8,585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发行价格为35.68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306,312.80万元,扣除各项发行费用人民币14,820.02万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291,492.78万元。按照IPO募集资金用途,计划用于“年产120万吨食品级 PET 高分子新材料项目(二期)”、“多功能绿色环保高分子新材料项目”、“20000m³乙二醇储罐技改项目”、“年产120万吨食品级PET高分子新材料项目扩建(三期)”、“年产120万吨 MEG 联产10万吨电子级 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资总额为295,961.52万元。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公司使用IPO募集资金支付募投项目“多功能绿色环保高分子新材料项目”13,940.23万元,募投项目“多功能绿色环保高分子新材料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3,061.42万元,支付募投项目“年产120万吨食品级 PET高分子新材料项目(二期)”107,509.58万元,募投项目“年产 120万吨食品级 PET 高分子新材料项目(二期)”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7,882.44万元。支付募投项目“20000m³乙二醇储罐技改项目”1,900.00万元,支付募投项目“年产 120万吨食品级 PET 高分子新材料项目扩建(三期)”55,448.71万元,支付募投项目“年产 120万吨 MEG 联产 10万吨电子级 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88,746.35万元,补充流动资金18,000.00万元,支付 IPO 发行费用 2,551.31万元,收到利息收入5163.13万元,支付相关手续费1.21万元。截止2024年12月31日,IPO募集资金均已使用完毕。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签发的证监许可[2024]913号《关于同意万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注册的批复》,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7,000,000 张,每张债券发行面值为人民币100元,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2,700,000,000.00元,扣除发行费用(不含增值税)11,264,622.63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2,688,735,377.37元。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公司使用可转债募集资金支付募投项目“年产120万吨MEG联产10万吨电子级DMC新材料项目(一期)”180,946.21万元,支付流动资金38,000.00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结余可转债募集资金(含利息收入及未到期理财扣除银行手续费的净额)余额为50,423.89万元。(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适用 □不适用 (2) 截至期末 投资进度 (3)= (2)/(1) 项目达 到预定 可使用 状态日 期 本报告期 实现的效 益 截止报告 期末累计 实现的效 益 是否 达到 预计 效益 项目 可行 性是 否发 生重 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2022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022年03月29日 年产 120万吨食品级PET高分子新材料项目(二期) 生产建设 否 115,392.02 107,509.58 107,509.58 100.00%2022年01月31日 -6,240.73 27,343.99 否 否 2022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022年03月29日 多功能绿色环保高分子新材料项目 生产建设 否 17,001.65 13,940.23 13,940.23 100.00%2021年06月30日 841.64 3,132.59 否 否 2022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022年03月29日 补充流动资金 补流 否 18,000 18,000 18,000 100.00% 不适用 否 2024年向不特2024年09月05 年产120万吨MEG联产 生产建设 否 232,000 232,000 180,946.21 180,946.21 77.99%2025年07月31 不适用 否定对象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日 10万吨电子级DMC新材料项目(一期) 日 2024年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4年09月05日 补充流动资金 补流 否 38,000 38,000 38,000 38,000 100.00%2024年08月27日 不适用 否承诺投资项目小计 -- 420,393.67 409,449.81 218,946.21 358,396.02 -- -- -5,399.09 30,476.58 -- --超募资金投向 2022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022年03月29日 20000m³乙二醇储罐技改项目 生产建设 否 1,900 1,900 1,900 100.00%2023年03月31日 不适用 否 2022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022年03月29日 年产120万吨食品级PET高分子新材料 项目扩建(三期) 生产建设 否 55,000 55,000 55,448.71 100.82%2023年05月31日 -7,335.84 -518.47 否 否 2022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023年03月29日 年产120万吨MEG联产10万吨电子级DMC新材料项目(一期) 生产建设 否 88,667.85 88,667.85 73.77 88,746.35 100.09%2025年07月31日 不适用 否超募资金投向小计 -- 145,567.85 145,567.85 73.77 146,095.06 -- -- -7,335.84 -46.21 -- --合计 -- 565,961.52 555,017.66 219,019.98 504,491.08 -- -- -12,734.93 29,958.11 -- --分项目说明未达到计划进度、预计收益的情况和原因(含“是否达到预计效益”选择“不2024年度募投项目均未达到预计效益,主要系行业周期性波动所致,受内外部宏观市场环境及行业产能短期内快速扩张的影响,行业加工差水平下降,公司主要PET产品的加工差随市场行情持续下降,导致公司2024年毛利及毛利率较大幅度下滑,随着下游市场容量的自然增长,落后产能的逐步淘汰,长期有望恢复平稳态势。适用”的原因)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无超募资金的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 适用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8,585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发行价格为35.68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306,312.80万元,扣除各项发行费用人民币14,820.02万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291,492.78万元,其中超募资金净额141,099.11万元(扣除各项发行费用后)。 2022年5月20日,公司2021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建设年产120万吨食品级PET高分子新材料项目扩建(三期60万吨)暨使用部分超募资金增资项目实施子公司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超募资金50,000万元向重庆万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增资,用于解决年产120万吨食品级PET高分子新材料项目扩建(三期)建设所需的部分资本金需求。2023年1月18日,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决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追加投资年产 120万吨食品级 PET 高分子新材料项目扩建(三期)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超募资金 5,000万元追加投资重庆万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用于年产 120万吨食品级 PET 高分子新材料项目扩建(三期)。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项目公司实际投入超募金额55,448.71万元,超募资金使用完毕。 2022年9月14日,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决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建设20000m³乙二醇储罐技改项目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超募资金1,900万元建设20000m³乙二醇储罐技改项目。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项目实际投入超募金额1,900.00万元,超募资金使用完毕。 2023年3月24日,公司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投资建设项目暨增资项目实施子公司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超募资金8亿元向正达凯增资,用于解决年产120万吨MEG联产10万吨电子级DMC新材料项目(一期)项目部分资金需求。2023年10月24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超募资金追加投资 MEG 一期 60万吨项目的议案》,根据项目建设资金的实际需求,同意公司使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的剩余超募资金8,667.85万元(含利息收入),以实缴注册资本方式追加投资公司全资子公司正达凯作为实施主体的“年产120万吨MEG联产10万吨电子级DMC新材料项目”(一期)。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项目公司实际投入超募金额(含利息)88,746.35万元,超募资金使用完毕。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适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方面,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际投资金额为73,338.06万元,公司因募集资金发生的各项发行费用合计14,820.02万元(不含税)。2022年4月15日,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和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73,338.06万元及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347.66万元,共计73,685.72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上述募集资金置换自筹资金已实施完毕。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方面,2024年度,公司用募集资金置换年产120万吨MEG联产10万吨电子级DMC新材料项目(一期)先期投入的金额87,541.97万元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不适用项目实施出现募集 适用 1、2022年9月1日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及2022年9月13日公司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结项 资金结余的金额及 原因 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将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多功能绿色环保高分子新材料项目”的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多功能绿色环保高分子新材料项目”计划使用募集资金投资总金额为17,001.65万元,实际投入募集资金13,940.23万元,项目剩余募集资金3,061.42万元。鉴于“多功能绿色环保高分子新材料项目”已按规定用途使用完毕,公司已将该项目的节余募集资金从募集资金专用账户转入公司一般存款账户,用于公司日常经营及业务发展。 2、2023年6月8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 将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120万吨食品级PET高分子新材料项目(二期)”的节余募集资金7,882.44万元及相应孳息(具体金额以实际结转时项目专户资金余额为准)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经营活动。2024年度,公司将177.23万元孳息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3、截至2024年5月31日,公司“年产120万吨食品级PET高分子新材料项目(三期)”累计投入募集资金55,448.71万元(包括累计收到的银行存款利 息扣除银行手续费等的净额),募投项目已实施完毕,满足结项条件。公司决定将上述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4.20万元(含扣除手续费的累计利息、实际金额以资金转出当日专户余额为准)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经营活动。 4、公司“20000m³乙二醇储罐技改项目” 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900.00万元,该项目已于2023年结项。2024年度公司将0.74万元孳息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经营活动。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使用完毕,公可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为50,423.89万元,其中购买未到期的结构性存款28,000.00万元,其余22,423.89万元暂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不适用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四川正达凯 子公司 乙二醇制造、销售 18,00,000,000 5,535,536,300.24 1,039,304,869.39 47,605,479.90 -48,570,500.34 -35,844,778.59 资10,000.00万奈拉,占其注册资本的 100%。目前处于项目建设中,24年净利润51.24万元,对本期经营和业绩影响较小。重庆浙涪优材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新设2024年10月,公司孙公司重庆浙涪科技有限公司出资设立重庆浙涪优材包装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24年10月完成工商设立登记,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00万元,由浙涪科技出资2,000万元,占其注册资本的 100%。2024年尚未有经营业务,对本期经营和业绩影响较小。PT WANKAI TRADE INDONESIA 新设2024年12月,公司子公司万凯国际及WKAI INDUSTRY出资设立PTWANKAI TRADE INDONESIA(以下简称WANKAI INDONESIA),该公司于2024年10月完成工商设立登记,注册资本为11亿印尼盾,其中万凯国际出资99%,WKAI INDUSTRY出资1%。占其注册资本的99.65%。2024年净利润-94.77万元,对本期经营和业绩影响较小。主要控股参股公司情况说明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4年05月08日 海宁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向不特定对象的全景网线上业绩说明会 公司的基本情况、业务及经营情况 巨潮资讯网(www.cninfo月16日 上海 实地调研 机构 易方达基金刘沛显;富国基金汪欢吉;工银瑞信晏珅熔 公司的基本情况、业务及经营情况 巨潮资讯网(www.cninfo月15日 海宁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投资者 公司的基本情况、业务及经营情况 巨潮资讯网(www.cninfo月30日 海宁 电话沟通 机构 中信证券任丹;德邦证券潘云鹤;招银理财钱倩云;鸿道投资李春霞;国金证券陈律楼;汇丰晋信张瑜婧; Brilliance CapitalTangYI;循远资产何静;嘉实基金徐鹤洋;广州工控冯婉河;民生证券李金凤、唐梦涵;万家基金刘玲弟;东方证券倪 公司的基本情况、业务及经营情况 巨潮资讯网(www.cninfo吉;红土基金李传鹏;海通证券胡歆;天风证券杨滨钰、唐婕;华创证券侯星宇;东方证券顾雪莺;上海煜德孙佳丽;华福证券韩广智;中金资管金宾斌;上海证券郭吟冬;中金公司秦宇道;上海正心谷孔德明;煜锦私募基金虞小波;浙商基金景徽;建信信托于可心;上海贵源投资赖正健;工银安盛唐苓;博时基金贾宇博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公司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公司制定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具体内容详见2024年8月28日公司披露于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上的《关于“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公告》。公司践行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理念,将当前的行业周期性挑战视之为战略机遇期,提出以高质量发展跨越行业周期,当前紧扣“产业链优化、海外市场拓展、研发创新驱动”三大发展主题,为企业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积蓄动能,向成为“瓶级PET全球领跑者”的目标不断迈进。公司践行以高效能治理为根的理念,持续构建稳健的公司治理机制,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继续提高规范运作水平,保障公司稳定健康发展,保持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良好形象。公司践行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理念,以对市场和投资者负责的态度,以便利投资者阅读和获取信息为导向,持续提高信息披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常态化的业绩说明会、投资者现场交流、投资者热线、互动易等形式不断强化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畅通投资者的信息获取渠道,及时传递公司发展战略及经营管理信息,更加高效的向投资者传递公司价值。公司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在聚焦主业发展的基础上,也非常注重股东回报。在上市后坚持持续现金分红,与投资者共享经营成果。报告期内,公司实施了2023年度权益分派方案,合计派发现金红利7,658.15万元(含税)。上市以来已累计现金分红24,827.92万元。公司已在《公司章程》中对利润分配做了相应的规定,明确了公司利润分配的决策机制和利润分配政策的调整原则。公司践行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完成了两项旨在提振资本市场信心、激发团队活力的重要举措。在提振资本市场信心、维护股东利益方面,公司于10月底完成了股份回购计划,累计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459.53万股,占公司当时总股本的0.89%,成交总金额为人民币6,005.57万元(不含交易费用)。在激发团队活力、完善长效激励机制方面,公司于7月份完成了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买入,累计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买入公司股票1,726.06万股,占公司当时总股本的3.35%,成交总金额为人民币20,121.91万元(不含交易费用)。本次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达184人,基本覆盖了中高层管理团队、主要研发人员和主要技术(业务)人员,充分彰显了公司及员工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未来公司将持续评估行动方案的具体执行情况,积极践行上市公司责任,努力以现代规范的公司治理、稳健良好的业务发展,提升公司投资价值,积极回馈投资者的关注与信任,进一步维护公司的资本市场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