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胜通能源(001331)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LNG市场情况 (1)2024年,国际天然气供需面宽松,国际气价走跌2024年国际天然气市场供需形势总体宽松,供应端持续保持增长,而需求端增速有所放缓,全年价格同比大幅下行。根据金联创数据监测,2024年东北亚LNG现货交付均价在11.911美元/百万英热,LNG现货进口成本折合人民币(含税及接收站使用费)在4,921元/吨左右,同比下跌13.55%。需求端来看,2024年亚洲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同时欧洲工业天然气需求恢复也推动了全球天然气需求的增长,不过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欧美地下储气库库存高企,加之2023—2024年供暖季气温偏暖等因素影响,全球需求增速同样减缓运行;而供应端来看,地缘政治对国际能源市场影响的边际效应减弱,美国以及中东地区天然气供应增量尤为明显,此外中国等天然气进口大国也在持续加大资源开采和储备力度,全球天然气供应增量显著;2024年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面及情绪面皆宽松,国际天然气价格大幅回落,进而影响国内进口现货价格大跌。此外,中国新增20家液厂及5座接收站相继投产运行,同时东线管道气增量达产至380亿方/年,国内供应增速高于需求增长,供需基本面多时段处于充足且趋于过剩状态,液厂及接收站价格大幅下滑。(2)中国LNG市场情况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提高,LNG在“双碳”战略和能源转型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为响应能源结构改革,天然气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且进出口活跃度不断提升,在全球能源贸易格局中,中国LNG市场地位日益重要,中国LNG行业继续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市场规模来看,近年来中国LNG产量和进口量均保持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LNG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一方面,随着国内天然气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储量的有限性,LNG进口量持续保持增长;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LNG的利用范围不断扩大。此外,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日渐成熟也为LNG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据金联创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LNG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70.5亿立方米,环比增长12.2%,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3.7%,2024年中国已投产运行的LNG工厂总产能为1.86亿立方米/日,环比增长10.1%,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0.3%。竞争格局来看,国内市场由大型央企主导。在LNG相关企业中,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LNG生产归属于勘探开采或天然气板块,主要下设液化天然气分公司对开采天然气进行液化加工或经管道向全国地方燃气集团等大型LNG生产企业直销直供。同时,新奥股份、广汇能源、九丰能源等一批具有LNG运输、仓储相关配套设施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此外,跨区域的燃气运营商和区域性较强的城市燃气运营商则是主要的销售主体。从商业模式来看,中国LNG市场销售价格受到国际天然气市场和国内天然气市场的双重影响,导致国内天然气市场销售价格和国际天然气市场销售价格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一方面,国内LNG的销售定价受国际天然气价格影响,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的变动会影响到我国在国际市场采购LNG的价格,进而影响到国内LNG的销售定价。另一方面,国内LNG的销售定价还会受到我国天然气市场供需情况的影响,在供给端,进口LNG、进口管道气和国产气共同构成了国内天然气市场的供给,三者之间相互竞争;在需求端,国家能源转型战略、宏观经济情况、季节性变化及气候情况、LNG价格和管道气的价格变动等都会影响国内LNG市场的需求;供需情况的变化最终会引起国内LNG销售价格的变动。据金联创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LNG出厂(站)均价同比下降9.31%至4638元/吨,较2022年同期均值下跌33.02%。2024年国内供需环境趋于宽松,LNG价格较2023年明显回落,随国内液厂及接收站项目投产运行,LNG表观消费量快速增长。据金联创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LNG表观消费量586.9亿方,同比增幅15.8%。2024年LNG价格回落,经济性较柴油大幅提升,车用领域LNG需求增长明显。 2、LNG槽车运输市场情况 2024年,国内供应供需宽松格局难改,供暖季气温偏高,LNG市场价格继续走跌,在低气价的LNG市场中,市场整体的销售氛围有所好转,且油气价差持续扩大,市场对LNG槽车的需求量继续增加,据金联创数据,2024年中国LNG槽车保有量达到2.15万辆,涨幅趋缓至7.5%。 2024年,LNG市场供应宽裕,除“三桶油”以外的窗口期资源增多,供应端逐渐多样化,使得区域间串货运输情况增加。尤其是四季度以来,海气价格大幅下跌,港口到船密集,而需求疲软,华北部分接收站库存缓慢上升,海气与国产气共同竞争存量市场,二者价差收窄,海陆气源竞争力失衡的现象已经出现了日渐减少之势,利润空间的消退,导致局部地区海气车辆承运陆续撤回,而受此现象影响,部分运输企业,LNG危化品车辆到报废后更换新车的需求大大低于预期。综上所述,2024年LNG公路运输市场受资源方多样化、海气价格下跌、需求疲软、库存压力上升等因素影响,出现了运距拉长的特点,同时海气与国产气的竞争加剧,导致跨区域套利减少,部分运输企业调整运力,应对市场变化。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公司主营业务为LNG采购、运输和销售以及原油的运输服务。公司主要通过境内市场价采购和“进口LNG窗口一站通”5年期长期协议(以下简称“窗口期”、“窗口期协议”或“窗口期产品”)采购两种方式采购LNG,并通过公司自有车辆运输至国内终端客户。 公司LNG销售业务利润主要来自于LNG销售与采购的价差,LNG市场供需情况的变动以及LNG采购成本对公司LNG购销价差直接产生影响。报告期内,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面宽松,国际天然气价格继续回落,进而影响国内进口现货价格下跌。此外,国内供应增速高于需求增长,供需基本面多时段处于充足且趋于过剩状态下,国内LNG价格下滑,公司主营业务盈利空间压缩。 公司盈利状况受窗口期协议影响较大,公司窗口期协议对市场供需变化较为敏感。一方面,受国际LNG价格显著回落以及国内供给过剩的基本面等因素的共同影响,2023年度及2024年度LNG市场价格较2022年度出现一定下滑,从而拉低销售价格;另一方面,公司采购方式主要分为境内市场价采购和窗口期协议采购,国内LNG市场价格走跌导致公司境内市场价采购LNG业务盈利性承压,同时,公司执行的窗口期协议,因受窗口期定价机制影响导致长协资源采购单价偏高,继而导致亏损。 报告期内,为降低因执行窗口期协议给公司带来的利润影响,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公司通过窗口期协议采购现货资源,利用新加坡子公司对窗口期长协资源进行套期保值,以及租赁LNG储气库实现液价的错峰调配等措施积极应对因执行“进口LNG窗口一站通”5年期长期协议给公司带来的业绩波动风险,取得一定成效,报告期内公司亏损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减少。 未来,公司将在深耕国内LNG市场的基础上,继续积极对接上游国内和海外资源,通过采购渠道的多元化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进行价格风险管控,以此提升公司的盈利性和风险防范能力。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适用□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适用 不适用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LNG销售业务 销售量 吨 1,234,089.49 1,065,266.26 15.85%生产量 吨 1,281,161.86 1,067,095.41 20.06%库存量 吨 49,695.00 2,622.63 1,794.85%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不适用存货账面价值期末较期初大幅增长,主要系期末储备库LNG增加所致。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适用□不适用 (5)营业成本构成 产品分类 产品分类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否 2024年1月18日,公司新设全资子公司温州胜远物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自设立日起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2024年3月15日,公司新设全资子公司廊坊胜德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自设立日起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2024年9月29日,公司新设全资子公司漳州市胜德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自设立日起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注销全资子公司山东胜远物流有限公司,自注销之日起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适用□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需要,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公司整体运营管理水平;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持续研发 建立一套先进的、集成的信息技术平台,优化业务管理流程,实现业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为公司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快市场响应速度、改善客户服务。 本项目将整体提高公司管理水平与运营能力,为公司快速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5、现金流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主要系:本期购买的存货较上期增加所致。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主要系:本期投资存出款大幅增加所致。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主要系:本期票据贴现借款增加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适用□不适用 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610.40万元,本年度净利润为-1,689.11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比本年度净利润少28,921.29万元,主要原因是本年度购买的存货较上期大幅增加,本年末存货储备余额比上年度增加了20,806.17万元,同时本期末预付款项余额较上期增加了9,494.19万元。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项目2024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说明: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受限货币资金人民币86,004,246.62元为本公司向银行申请应付票据、保函所存入的保证金存款,应收票据3,412,500.00元为已背书或贴现但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固定资产1,863,264.63元为兴业银行授信办理最高额抵押,无形资产8,004,750.49元为光大银行授信办理最高额抵押,投资性房地产26,153.54元为光大银行授信办理最高额抵押。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不适用 1)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适用□不适用则,以及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 不适用报告期实际损益情况的说明 公司JKM纸质合约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为-8,938,318.12元,被套期项目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为4,805,367.08元,合计对净利润的影响为-4,132,951.04元。套期保值效果的说明 运用JKMLNG的纸货合约,对确定承诺的价格风险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敞口进行套期,有效降低了LNG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保证产品价格相对稳定,实现预期风险管理目标。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 公司自有资金,不涉及使用募集资金或银行信贷资金。报告期衍生品持仓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一)交易风险分析公司及子公司进行的套期保值业务遵循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稳定生产经营的原则,不以套利、投机为目的。套期保值业务能够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但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具体如下: 1.极端行情风险:当行情大幅剧烈波动时,操作主体可能无法在要求锁定的价格及时建仓或在预定的价格及时平仓,造成损失。 2.资金风险:可能需要向交易对手提供交易保证金,若投入金额过大,可能会带来相应的资金风险。 3.内部控制风险:衍生品交易专业性较强,复杂程度较高,可能会产生由于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造成的风险。 4.技术风险:由于无法控制和不可预测的系统故障、网络故障、通讯故障等造成交易系统非正常运行,导致交易指令延迟、中断或数据错误等问题。 5.交易对手违约风险:价格出现不利的大幅波动时,交易对手可能违反合同的相关约定,造成公司损失。 6.系统性风险: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技术等因素对期货交易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风险控制措施 1.操作主体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及时识别极端行情风险、资金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技术风险、交易对手违约风险、系统性风险等,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风险事项,明确处置权限及程序。将套期保值业务与公司生产经营相匹配,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2.操作主体成立专门工作组,建立风险报告和交易止损机制,动态关注极端行情风险、资金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技术风险、交易对手违约风险、系统性风险等,妥善做好仓位止损、法律纠纷案件处置、舆情应对等工作,建立定期报告制度,防止风险扩大和蔓延,使风险管理覆盖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理的各个环节。 3.公司已制定了《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对套期保值业务资质核准、预算与审批管理、授权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信息报告管理、保密管理、档案管理、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及风险管理与应急处置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建立了较为全面和完善的套期保值业务内控制度。已投资衍生品报告期内市场价格或产品公允价值变动的情况,对衍生品公允价值的分析应披露具体使用的方法及相关假设与参数的设定 公司投资的衍生品交易,市场公开透明、流动性高,成交价格和当日结算单价能充分反映衍生品的公允价值。公司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等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公司报告期不存在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1)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1) 本期 已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已累 计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报告 期末 募集 资金 使用 比例 (3) 报告 期内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比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总额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用途 及去 闲置 两年 以上 募集 资金 金额 (2) = (2) / (1) 额 额 例 向 2022年 首次 公开 发行2022年09 月08 日 80,34 0 69,83 中。 0 合计 -- -- 80,340 69,83承销商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元证券”)于2022年9月5日汇入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账户。另减除审计费、律师费、信息披露费等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直接相关的发行费用,公司本次募集资金净额69,835万元。上述募集资金到账情况业经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容诚验字[2022]200Z0052号《验资报告》验证确认。公司对募集资金采取了专户存储管理。2024年度公司募集资金已使用454.48万元,累计使用23,984.22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尚未使用募集资金总额为48,292.02万元。 (2)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1) 本报 告期 投入 金额 截至 期末 累计 投入 金额 (2) 截至 期末 投资 进度 (3) = (2)/ (1) 项目 达到 预定 可使 用状 态日 期 本报 告期 实现 的效 益 截止 报告 期末 累计 实现 的效 益 是否 达到 预计 效益 项目 可行 性是 否发 生重 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2022年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022年09月08日 综合物流园建设项目 生产建设 否 46,653 46,653 126.35 4,33得募投项目的实际投资进度较原计划有所延迟,无法在原计划时间内完成建设。经本公司于2024年4月26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和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的议案》,根据目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际进展情况,同意将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综合物流园建设项目”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日期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 2.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本着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审慎使用募集资金,加强项目建设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监督和管理,提高了募集资金使用效率。“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通过招投标等方式选择高性价比的产品和供应商,从而降低了该项目的资金投入。同时,考虑到当前经济环境以及公司经营规模和战略的调整,现有的软硬件系统暂时能满足公司当前的业务发展和信息化需求。经本公司于2024年10月28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和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的议案》,根据目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际进展情况,同意将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日期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项目可行性 不适用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超募资金的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适用公司募投项目先期投入4,160.04万元,已于2022年9月完成置换。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适用2024年6月21日,公司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含募投项目实施主体全资子公司龙口市胜通物流有限公司)使用不超过人民币30,000万元暂时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4年6月22日披露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的《关于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25)。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使用30,000万元暂时闲置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不适用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中14,000.00万元用于购买理财产品,30,000.00万元用于临时补充流动资金,其他募集资金均存放在公司的募集资金专户中。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2024年度,公司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和要求使用募集资金,并对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地进行了披露,不存在募集资金使用及管理的违规情形。 (3)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不适用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为加强公司市值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公司市值管理行为,维护公司、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提升公司投资价值,增强投资者回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公司于2025年4月制定了《胜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市值管理制度》,并于2025年4月24日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该制度与2024年年度报告一同披露。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