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盈通(688143)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光纤陀螺核心器件光纤环及其综合解决方案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光纤陀螺是军用光纤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战术武器、战略导弹、军机、舰艇、装甲车、载具平台、航天器、火箭等装备。公司以光纤环等特种光器件为核心,形成包括光器件相关的特种光纤、新型材料、机电设备、光电系统和计量检测服务在内的“5+1聚焦同心圆”产业战略布局,同时明确三大增长曲线规划:巩固第一曲线传感,专注光纤陀螺综合解决方案和光纤水听器配套解决方案,深耕惯性导航和海洋防务领域,助力航天大国和海洋强国建设;开拓第二曲线传能,推出光纤激光器上游配套解决方案,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医学治疗、工业激光器、测试计量等领域;发展第三曲线热管理与下一代光通信,提出热管理解决方案和AI大算力中心配套解决方案,发力热控制系统、储能系统、光纤通信、AI大算力中心。 公司具备了“环-纤-胶-模块-设备”一体化微型产业链,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和发明专利,各类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监测、工业激光和医学治疗等军用和民用行业。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075.71万元,同比增长50.2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794.14万元,同比增长15.28%。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148,731.54万元,较报告期初增长8.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7,029.34万元,较报告期初降低3.99%。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锚定战略布局,开拓市场新领域 公司在企业发展“多元化、国际化”的新阶段,制定了产业三大增长曲线规划:针对第一增长曲线传感产业,公司以行业上游的特种光纤光缆、新型材料产品,向行业下游的特种光器件、光模块、集成芯片及惯导传感系统延伸,可以向研发、生产惯导传感系统的总体单位提供配套模块和产品,也可以直接向终端用户提供系统级产品;针对第二增长曲线传能产业,根据光纤激光器厂家的器件需求,公司予以提供特种光纤、光器件等特种器件,并根据客户在技术革新、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具体需求提供全方位支持,以推广光纤激光器在工业加工、医学治疗等领域的广泛使用;针对第三增长曲线热管理与下一代光通信产业,公司以全套的热管理方案助力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和储能领域,为保障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支持国家“双碳”政策提供强有力支持,并以超高带宽、超低延时的空芯光纤及支持新一代CPO的极细径抗弯保偏光纤等特种光纤产品为AI大算力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调研市场需求、统筹资源配置,精准把握行业动态与趋势,依托自身在行业内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与创新能力,开拓挖掘国内多个细分市场,在军民品市场中均取得了显著的拓展成效。同时,公司不断探索国际化发展路径,持续加强海外线下展会宣传和线上的平台宣传,通过遍布全球的国际分销商在海外本地分销和直接面对国际战略客户的直销两种销售方式,使公司产品服务祖国、走向世界。 (二)加大研发投入,全力推进科技创新 公司注重研发投入,持续提高公司技术壁垒和产品竞争力。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3,387.7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0.24%。 公司持续深化自主研发体系,不断提升以特种光纤及其应用技术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紧跟科技发展态势,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公司紧密关注国内外光电产业的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努力成为全球光电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在科技创新方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推动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针对卡脖子关键技术,组织重点开展攻关研究,积极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横向技术合作,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在取得研发成果的同时,形成了一支具备高度专业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研发团队。 报告期内,公司在空芯反谐振光纤、超细径保偏光子晶体光纤环、全系列特种光纤等产品的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显著提升了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在光纤激光的应用技术中取得系列进展,完成飞秒激光光纤刻栅装置及空芯光纤耦合输出模块的开发与应用;持续推进光纤绕环平台智能化信息化工程落地及光纤传感平台的搭建与完善;完成了光纤陀螺及相关配套产品的硬件条件建设与相关产品开发。 同时,公司进行前瞻性布局与战略部署,将AI技术积极融入研发、生产等环节,为构建全链条智能升级生态奠定坚实基础。报告期内,公司与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建立了联合研发机制,共同探索AI算法在光电子器件设计、性能预测等场景的应用。双方联合攻关的“自适应环境光纤传感系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该系统结合AI算法与光电子技术,可实时监测复杂环境下的微弱信号变化,为智能电网、工业物联网等领域提供高精度解决方案。这种以数据为核心、以智能为手段的创新型研发模式,不仅推动产品向高精度、低成本方向发展,更为公司在数据中心和智能通信等高端领域的技术突破提供了战略支撑。 (三)寻求强链补链,优化产业发展结构 在产业发展方面,公司坚定地围绕三大核心发展曲线,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不断强化核心产业的竞争力,并具备前瞻性地布局了传能、热管理、AI大算力中心等新兴领域,这些领域不仅代表着科技变革的新趋势,也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产业布局方面,公司充分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和资本力量,积极寻求与行业内优秀企业的合作机会。通过并购、开展尽职调查、投资重点项目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扩大战略布局,以增强公司光器件和光模块领域在民品市场的竞争实力、进军新领域与新赛道实现强链补链。公司将逐步依托现有产业和技术积累持续推进战略升级,积极拓展第三代光纤陀螺核心器件光子芯片和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光通信领域的光器件及材料等业务,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四)强化平台建设,助力企业文化发展 在基础平台建设方面,公司募投重点项目研发测试大楼和配套倒班宿舍大楼已于报告期内顺利封顶,届时将新增研发、生产、办公面积4万余平和生活配套设施1万余平;位于武汉新城占地面积25亩的新型材料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开启;北京研发中心经过2年筹备,已顺利投入运营,将成为公司实现高端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在文化平台建设方面,公司携手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展开深度合作,全面梳理企业文化体系,并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三年实施规划。公司将对企业文化进行重塑与深入建设,以企业文化引领变革、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五)注重队伍建设,推动管理创新 打造有战斗力的干部团队和有厚度、有密度的关键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公司2024年人才战略的核心。公司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在高端人才的引入战略上展现出极大开放性与灵活性,积极推行项目合作、顾问等多元化灵活合作途径,引领高端人才朝着企业战略目标奋勇前行。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对齐创新创业的认识并从人力资源战略的角度进行工作改善和提升,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建立高端人才服务机制,探索科技人才合伙制;通过人才盘点和任职评估,打造了一支有活力、能战斗的干部队伍;公司根据上市后发展新需要,强化证券、投资等新职能部门的磨砺和培养;持续完善大营销平台的搭建,旨在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在新市场不断开疆拓土。 (六)实施股份回购,增强发展信心 基于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及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公司积极实施股份回购拟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报告期内,公司发布2次集中竞价方式股份回购计划,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股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有公司股份3,034,327股,占公司当前总股本122,374,426股的比例为2.48%,回购股份未来将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报告期内,公司已制定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并已完成首次授予,该举措不仅为公司建立了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向市场传递出公司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有效提升公司的市场形象和投资者信心,为公司后续的资本运作及战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提升治理水平,保障股东权益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公司的要求规范运作,进一步完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管理层组成的法人治理架构及运作机制,强化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持续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和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规范性文件修订公司内部制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不断规范自身运作,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探索更有效的内部管理方式,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切实保障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