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英特科技(301399)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4-12-31
信息来源2024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发展情况2024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
  《意见》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意见》同时指出了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与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等具体措施。
  热泵技术作为绿色低碳的热能供应方案,具有显著的节能、减碳特征,是替代化石能源中低温热能生产的最优技术方案。发展和壮大热泵产业对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无论是建筑领域,还是工业、农业和其他民用领域,有合适的低位热源时,使用热泵替代锅炉或者电热炉来提供热能,并充分利用余热,为建筑和工业提供所需的各类热量,满足建筑供暖、生活热水和各类工农业生产过程的热量需求将大大减少整个国家化石燃料的消
  耗。资料来源:《2024年中国热泵产业发展年鉴》
  根据《2024年中国热泵产业发展年鉴》数据显示,2024年,包括空气源热泵(含天氟地水)、水地源热泵、吸收式热泵
  在内的总体热泵行业全年总销售额达306.3亿元,同比下滑了7.5%。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IEA)发布《热泵的未来》研究报告,提出推广应用低碳电力驱动的热泵将成为各国实现安全和可持续供暖的关键。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全球热泵的销售数量到2025年将增加到3,800万台,到2030年将增加到6,000万台。
  热泵在全球各市场销量及预测情况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普华永道
  1、建筑行业
  建筑行业中,热泵可用于供暖及生活热水供应,从而促进建筑节能减碳。虽然热泵供暖在我国热泵应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量仍不足。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相关报告,目前,我国北方城镇地区供热仍以燃煤为主要原料,热电联产、区域锅炉房等大中型集中供热作为主要供热方式,热源结构中燃煤占比约80%,地热和生物质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各类余热等其他热源作为补充,作为热泵应用市场主导行业的供暖占比不超过7%。传统的燃煤供热方式正在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环保的清洁能源供热方式。未来,清洁能源供暖市场将成为供热行业的重要增长点,包括太阳能供暖、空气源热泵供暖、地热能供暖等细分领域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供暖消耗了39.3亿GJ的热量。目前这些热量中约有40%是由各种规模的燃煤燃气锅炉提供,50%则由热电联产电厂提供,仅有10%是通过热泵从空气、污水、地下水及地下土壤等各种低品位热源提取热量来满足供热需求。目前,我国有约150亿㎡的北方城镇建筑冬季需要供暖,随着城镇化进一步发展和居民对建筑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未来北方城镇冬季供暖面积将达到 亿平米。2019年,德国提出将在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并在2021年5月将此目标提前至2045年。由于德国2045年气候中和目标更2050 DeutscheEnergie-新时间较短,现有市场研究多以德国在 年实现气候中和为目标年份进行分析。根据德国能源署(Agentur,DENA)预测,如果德国在2050年前实现气候中和目标,则热泵在住宅、商业建筑和集中供热中的终端能耗占比必须如下图所示:
  热泵在德国住宅、商业建筑和集中供热中的份额预测资料来源:德国能源署、《热泵助力碳中和白皮书(2021)》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对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的要求日益严格。建筑供热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必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清洁能源供暖和高效节能技术的发展。实现碳中和需要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发展,消除常规的化石能源供热方式,以被动式技术为基础,结合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先进热泵技术,有效降低建筑用能。热泵的特性使其成为低能耗建筑的理想技术,包括近零能耗、被动式建筑设计。2019年,中国正式实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高性能围护结构、建筑能源系统、暖通空调系统及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设计是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的核心。将可再生能源与热泵技术结合,从而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将热泵与蓄热设备结合还可通过蓄热克服能源需求与供应之间的时间差,为电网削峰填谷。
  2、工业生产
  我国工业能耗的50%-70%都以热能形式消耗,并且45%为中低温热量,即温度小于25℃,大多在80℃-170℃。随着中高温热泵技术的发展,我国已能够利用热泵技术回收工业余热及其他低品位能源代替部分现有的燃油、燃煤及燃气等锅炉设备,满足石油化工、发电、工业烘干、纺织、冶金、食品及屠宰等行业生产工艺中对高温热水或蒸汽的需求。
  目前,我国工业热泵使用量还较少,欧盟对于工业热泵市场潜力的估计可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食品、造纸、化工以及石油精炼被认为是最适合集成热泵的工业部门。
  欧盟工业热泵市场潜力概要资料来源:RenewableandSustainableEnergyReviews
  工业部门是我国能耗大户,并且中低温用热是其主要的能源消耗形式。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根据国
  家统计局数据,工业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2/3,其中大量的工业能耗以各种余热的形式被直接排放。因此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在于有效回收工业余热,控制工业碳排放。热泵是将环境热能和工业余热回收并用于热能生产的装置,通过这种装置,可以大幅消减能源消耗和相关的碳排放。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低端高耗能产业的限制和淘汰,中国的工业能耗中,中低温用热所占比重还将进一步提高,这为我国工业热泵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数据中心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的建设保持了较高增速。但数据中心耗电量随
  数据中心数量的增多也逐年攀升,据中国IDC圈数据,2021年全国数据中心的耗电量超2100亿Kwh。到2025年,我国的数据中心耗电量预计将增长至近4000亿Kwh。数据中心耗电量占全国用电量比重预计将从2018年的1.6%增长至2025年的5.8%,其中,数据中心温控系统耗电占40%,数据中心耗电量巨大,节能存在较大空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上新台阶,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下降幅度达15%,新建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PUE值下降到1.3以下,降低数据中心能耗的关键是提高机房制冷效率。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2年,中国整体IDC业务市场规模达到3975.6亿元,同比增长32%,近5年中国IDC市场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0%,领先于全球IDC市场增速。随着业务发展,数据累积,需求仍将稳定增加,同时AI、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带动算力需求增加,直播电商、元宇宙等创新业务也会带来新的需求增长;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5G、AI等新兴技术应用于传统领域,金融科技、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业务场景规模应用,传统行业企业数据中心需求将在未来几年逐步释放,预计到2029年整体IDC业务市场规模可达2.88万亿元左右。数据中心主要由IT设备、温控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及其他设施(包括安防设备、灭火、防水、传感器以及相关数据中心建筑的管理系统等)等部分组成,根据IBM数据,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中温控系统的占比为16.7%。根据赛迪顾问《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发展白皮书》预测,中国数据中心温控市场规模有望从2022年124亿元提升至2025年达到251亿元,CAGR=26.5%,其中81%的增量来自液冷。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专业从事高效换热器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
  公司产品具体包括高效新型壳管式换热器、同轴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降膜式换热器、蒸发式冷凝器、液冷散
  热器和分配器等产品,作为热泵、空调的核心零部件,广泛应用于采暖、热水、制冷、数据中心、工农业生产等领域。热性能良好;
   工艺上改胀接为焊接,耐压强度高,大幅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取消了管板和管箱,分配器、收集器、换热管焊接一体,使得多个系统完全独立,不存在工质泄漏风险,特别适合R410A、R32等新型环保制冷剂;
   耐脏、耐堵、耐冻,尾部悬伸短,抗振性好,克服了换热管振动断裂的难点;
   产品标准化、模块化设计,适合批量化生产,生产效率高,且有效提高产品品质,易于拆装维护,缩短生产交货周期。 主要应用于热泵、商用空调产品类别 图例 产品特点 下游整机应用套管式换热器    换热性能优越,关键在于内管采用拥有专利设计的多头螺旋管结构,以及表面强化换热技术;
   水和制冷剂在螺旋管内的紊流抑制了污垢在表面的沉积,使得换热器具有良好的抗结垢特点;
   产品的内管可采用紫铜管、铜镍合金管和钛管,紫铜管应用于淡水等低盐碱场合,铜镍合金管和钛管应用于泳池和海水等高盐场合等;
   已通过UL认证,适用于R134a、R407C、R410A、R32和二氧化碳等制冷剂。 主要应用于热泵、热水机降膜式换热器    降膜换热器为薄膜流动换热,传热性能比满液式高20%以上,工况变动导致的液位波动对性能影响更小,降低液位静液柱对蒸发压力的负面影响;
   采用两层滴淋式两相分配器,制冷剂分配均匀;
   制冷剂充注量大幅低于满液式,降低充灌成本,也减少制冷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系统回油效率高,降低机组失油风险;
   减少压缩机液击风险,提高油分效率和系统可靠性。 主要应用于大型商用空调、工业热泵、ORC机组分配器    采用优质铜棒锻件制造,结构紧凑、分流均匀;
   通过节流提速板与打散体的设置,有效实现对介质的均匀分配。 主要应用于商用空调、家用空调和热泵蒸发式冷凝器    采用专利结构设计,换热效率更高,机组更紧凑,占地面积小;
   水侧采用闭式环状结构分配和集水槽设计,实现均匀布水;
   采用小管径换热管或换热板,制冷剂侧换热性能改善,同时大幅减少制冷剂充注量;
   创新的填料结构和设计,增大湿空气与水的换热面积,降低机组高度;
   模块化结构设计,方便组装和维护。 商用空调、轨道交通、数据中心、工业冷却液冷散热器    直冷式液冷散热器,采用高换热系数的铝基材料。综合采用换热面强化、直冷、扁平流道、紊流等技术,减少热阻,大幅提升了变频器电子功率器件的冷却效果。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散热效果好、可靠性高的优点。 空调、数据中心、基站等领域的变频器、逆变器、整流器的散热冷却板式换热器    专利板型和分配孔设计,实现板片流道介质的均匀性,换热效率更高;
   先进的性能实验室平台及高校联合开发选型软件,保障板型的经济效益比;
   采用16949管理体系,为产品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
   先进的自动化生产模式,保障板型制造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 采用高精密的He检漏设备,对耐压和气密性100%检测,确保产品出厂质量更可靠。 热泵采暖、制冷空调、汽车油冷、储能、数据中心等经过多年潜心发展,凭借先进的研发能力、高水平的生产工艺、严格的质量管控以及完善的产品体系,公司已成为行业内较有影响力的换热器制造商。技术上,公司已在高效换热器的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测试分析等方面形成了自主核心技术,并具备对相关产品设计、优化、工艺的持续创新和改进能力,使公司产品始终保持行业优势地位。报告期内,公司拥有专利152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负责制定了GB/T25862-2010《制冷与空调用同轴套管式换热器》国家标准、JB/T11132-2011《制冷与空调用套管换热器》行业标准和JB/T14060-2022《带分配器的壳管式换热器》行业标准,参与制定了GB/T30261-2013《制冷空调用板式热交换器㶲效率评价方法》《GB/T30262-2013《空冷式热交换器㶲效率评价方法》和GB/T41872-2022《制冷系统及热泵用换热器温度、压力和速度三场协同的性能测试和评价方法》国家标准。品牌上,公司被多家客户授予“战略合作供应商”、“优秀合作伙伴”、“卓越品质奖”及“技术创新奖”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中国节能协会热泵专业委员会评选为中国热泵行业优秀零部件供应商。与国内的海尔、天加、美的、格力,美系的麦克维尔、约克、特灵、开利,日系的大金、日立、三菱重工等大型知名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规模上,公司的套管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销售量及销售金额均在细分行业内处于优势地位。
  (三)报告期公司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对于热泵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不断出台鼓励热泵技术应用的政策举措。《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
  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到因地制宜推行热泵、地热能清洁低碳供暖;《“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因地制宜推广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蓄热电锅炉等新型电采暖设备;《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提出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要推广各类高效热泵产品,扩大地热能、空气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可以预见,热泵技术将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更多方面的绿色低碳转型发挥关键作用。
  2、下游应用领域扩大、行业集中度提升
  高效节能的热泵技术契合时代背景和政策导向,在碳中和的时代需求推动下快速发展。热泵契合终端用能电气化发
  展的需求,是用热领域实现零排放较好的技术路径,使用热泵替代锅炉或者电热炉来提供热能,将大大减少整个国家化石燃料的消耗,从而助力碳中和。我国制冷空调产品的市场保有量巨大,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设备及系统老化和故障率明显增多,制冷空调设备及系统的改造,尤其是节能改造的需求逐步释放,深耕存量市场已经逐渐成为行业企业为适应未来市场需求变化而调整供给结构的主要行动之一。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深刻变化及对生活环境品质、食品药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升,行业内企业为满足消费升级需求而研制的具有智能化、舒适健康化等特点的制冷空调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与欢迎。下游龙头企业凭借品牌、渠道、技术、质量及服务等优势持续提升行业集中度,而其逐步加强与专业型、规模化换热器供应商的合作,为市场提供更为高效的产品。这样有利于实现换热器行业优胜劣汰,使得部分优质供应商脱颖而出,做大做强,从而减少整个行业同质化价格恶性竞争,提升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
  3、专注高品质产品、深耕行业头部客户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依照公司年度战略规划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始终专注于产品的高品质特性,持续加大客户的
  开发力度,积极把握市场的结构性机会。公司坚持产品领先,科技创新,精益管理的经营理念,与国内的海尔、天加、美的、格力,美系的麦克维尔、约克、特灵、开利,日系的大金、日立、三菱重工等大型知名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该等客户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和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力,公司通过持续的产线改良与管理升级、服务优化不断扩大在客户处的采购比例。
  4、持续推进研发创新
  公司已在高效换热器的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分析检测等方面形成了自主核心技术,并具备对相关产品设计、优化、工艺的持续创新和改进能力,使公司产品始终保持行业优势地位。
  另外,公司积极开展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有效整合了企业外部相关创新资源,与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
  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强化传热传质机理与新技术、热流学科中的数值模拟及其工程应用、节能原理与减排新技术等方面的合作研发,建立了良好的技术交流、人才培养与资源合作关系。。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不适用
  构性存款投资所致。 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具有可持续性,其余不具有可持续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 -8,364,814.03 -12.48% 主要系本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所致。 否营业外收入 7,890.48 0.01%   否营业外支出 1,478,601.70 2.21% 主要系捐赠支出所致。 否其他收益 3,640,418.34 5.43% 主要系政府补助所致。 否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不存在资产受限的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项目建设截至报告期末仍处于建设过程中尚未完工结转且相关项目合同金额大于2亿元以上。
  □是□否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1)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适用 ☑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2)报告期内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适用 ☑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1)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1) 本期已使
  用募集资
  金总额 已累计使
  用募集资
  金总额
  (2) 报告期末
  募集资金
  使用比例
  (3)=
  (2)/
  (1) 报告期内
  变更用途
  的募集资
  金总额 累计变更
  用途的募
  集资金总
  额 累计变更
  用途的募
  集资金总
  额比例 尚未使用
  募集资金
  总额 尚未使用募集
  资金用途及去
  向 闲置
  两年
  以上
  募集
  资金
  金额
  2023年 首次公开
  发行股票2023年5
  月23日 96,778.00 88,782.63 29,455.02 57,500.19 64.77% 13,266.60 13,266.60 14.94% 25,852.78 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均存放于募集资金账户和现金管理专户中,并按规定对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将继续用于支付募投项目相关款项以及根据公司经营需求进行使用。 无合计 -- -- 96,778.00 88,782.63 29,455.02 57,500.19 64.77% 13,266.60 13,266.60 -- 25,852.78 --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说明
  (一)实际募集资金金额、资金到位情况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浙江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3〕459号)同意注册,并经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浙江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在创业板上市的通知》(深证上〔2023〕424号)同意,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2,200.00万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发行价格为43.99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96,778.00万元,坐扣承销费用5,712.34万元、保荐费94.34万元后的募集资金为90,971.32万元,已由主承销商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5月18日汇入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账户。另减除律师费、审计费、法定信息披露等其他发行费用2,188.69万元(不含增值税)后,公司本次募集资金净额为88,782.63万元。上述募集资金到位情况经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验证,并由其出具《验资报告》(天健验〔2023〕217号)。
  (二)本年度募集资金使用和结余情况
  [注1]未赎回理财产品系截至报告期末,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尚未到期所致。
  [注2]差异系发行费用中的印花税由公司一般基本户支付所致。 
   项目投入
   利息收入净额
   补充流动资金
   超募资金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
   节余资金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
   未赎回理财产品[注1]
   项目投入
   利息收入净额
   补充流动资金
   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
   未赎回理财产品[注1]
  
  (2)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
  适用□不适用
   (1)年产17万套高效换热器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于2024年10月23日结项,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项目运营未满一年,因此未进行效益测算;
  (2)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系为增强公司的研究开发能力,为公司的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无法单独核算其效益;(3)补充                         
  情况和原因(含“是否达到预计效益”选择“不适用”的原因) 流动资金项目,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无法单独核算其效益;(4)年产1000套蒸发式冷凝器成套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尚在建设期,无法单独核算其效益。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无超募资金的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2023年6月26日公司召开2023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将13,000万元超募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2024年7月1日公司召开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将部分超募资金用于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实际转出118,663,286.01元(含利息)。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无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无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2024年度,公司未发生置换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事项。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无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年产17万套高效换热器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节余募集资金28,391,968.32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节余募集资金9,391,603.36元。公司在募投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募集资金使用有关规定,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本着合理、节约、有效原则,审慎使用募集资金,通过控制项目预算及成本、有效利用多方资源等措施,合理地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和费用,节约了部分募集资金。同时,公司在不影响募投项目建设和确保募集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使用部分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产生了一定的理财收益。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均存放于募集资金账户和现金管理专户中,并按规定对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将继续用于支付募投项目相关款项以及根据公司经营需求进行使用。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
  (3)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1) 际投入金额 际累计投入
  金额(2) 资进度
  (3)=(2)/(1
  ) 定可使用状
  态日期 现的效益 计效益 目可行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首次公开发行 年产17万套高效换热器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年产17万套高效换热器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22,078.93 8,454.87 19,805.36 89.70%2024年6月30日 不 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首次公开发行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4,198.33 2,934.23 3,451.30 82.21%2024年6月30日 不 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首次公开发行 补充流动资金 补充流动资金 12,203.89 5,189.94 8,367.55 68.56% — —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首次公开发行 年产1000套蒸发式冷凝器成套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 6,062.71 1,003.40 1,003.40 16.55%2026年8月31日 不 否合计 -- -- -- 44,543.86 17,582.44 32,627.61 -- -- -- -- --变更原因、决策程序及信息披露情况说明(分具体项目) 因公司项目建设实际总支出下降,为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公司于2024年3月1日召开了第二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第二届董事会独立董事2024年第一次专门会议,于2024年3月22日召开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募投项目投资金额调整以及新增募投项目的议案》。,同意公司:
  (1)将“年产17万套高效换热器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不发生变更的情况下,拟对上述项目投资金额调整为
  22,078.93万元;同时将尚未使用募集资金6,062.71万元变更为投资于新项目“年产1000套蒸发式冷凝器成套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将尚未使用募集资金2,080.96万元变更为“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2)将“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不发生变更的情况下,拟对上述项目投资金额调整为4,198.33万元;同时将尚未使用募集资金5,122.93万元变更为“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保荐机构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对上述事项出具了无异议的核查意见。具体内容详见公司2024年3月4日于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披露的《关于募投项目投资金额调整以及新增募投项目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04)。未达到计划进度或预计收益的情况和原因(分具体项目) (1)年产17万套高效换热器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于2024年10月23日结项,截止2024年12月31日,该项目运营未满一年,因此未进行效益测算;(2)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系为增强公司的研究开发能力,为公司的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无法单独核算其效益;(3)补充流动资金项目,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无法单独核算其效益;(4)年产1000套蒸发式冷凝器成套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尚在建设期,无法单独核算其效益。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不适用
  司市场竞争力。报告期内,对生产经营和业绩无重大影响。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转至英特科技(301399)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