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机通用(600444)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也是公司改革发展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努力践行高质量发展目标,紧密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履职尽责,持续深化改革提升,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增强核心技术能力,扎实推进提质增效和管理提升,顺利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及全体股东关心支持下,实现了公司持续健康稳健发展。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611.56万元,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015.93万元,每股收益0.27元,期末资产负债率47.24%,整体财务状况保持稳健。 (一)公司各事业部经营情况 2024年,公司各事业部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努力开拓市场,加强各项目执行跟踪,保证全年业绩稳定。 环保工程事业部在行业需求趋缓、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以技术创新与战略协同为核心,多维度提升市场开拓效能。一是围绕市政水务、污泥处置等核心领域,通过全周期项目精细化管理与差异化投标策略,成功中标并落地多个标杆项目,实现核心业务增长。二是聚焦“技术+服务”双轮驱动战略,积极开展智慧水务平台等项目的研发和推广,推动环保工程向数字化、低碳化方向升级。三是不断拓展污泥处置工艺,完成污泥富氧燃烧耦合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发。业务总体上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 制冷空调事业部面对行业短期走弱、承压前行的发展形势,坚持守正创新、倍道兼行,在牢牢稳固传统试验装置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特种装备工程增长点,全年新签合同额创历史新高。一是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了某国际工业集团的整车测试环境仓项目,为该集团全球客户的新能源汽车静态坡道测试及低速挪动测试提供稳定的温湿度环境;研发新能源电池制造工艺用大温差冷热联供机组,显著提升绿色制造水平。二是承接先进光源、极地环境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配套工程项目,为部门在新业务领域的拓展开启了新的篇章。三是研发全自动智能测控软件,进一步优化测控流程,提高测控精准度与效率,使其能够灵活适配复杂工况,满足用户对软件功能的严苛要求。 过滤分离机械事业部(包装机械事业部)密切把握新能源、新材料、化工、生物、医药、农药、环保等行业领域新建项目和技术升级改造机遇,积极开展核心产品高效离心萃取机及多级串联逆流系统、过滤洗涤干燥一体机、翻袋式自动卸料离心机、石膏离心机等推广应用,以过硬的技术实力解决工程实际难题,真诚服务广大新老用户。 阀门与石油装备事业部在特种阀门业务方面持续开发新客户,保持稳定发展。一是特种阀产品在超高压、尼龙化工、减温减压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相关产品完成国产化研制并成功投入市场。二是试验装置产品板块持续发力,对“阀门流量流阻试验装置”等产品不断加大推广力度。 流体机械事业部积极推广首台套技术成果,向客户交付了国内首台超高压聚乙烯装置催化剂供料泵并投产应用,至今运行良好,替代了国外进口产品。同时,不断巩固成套装备研制业务,持续推广了机场跑道除胶车、一体化储罐清洗装备、高参数泵试验装置等技术成果。 科普装备事业部先后中标科普大篷车车载资源采购、流动科技馆展览批量制作、流动科技馆重大活动资源储备、流动馆创新主题展览模块研制等项目,继续保持了业务的稳定发展。同时还实施了深圳科技馆新馆、合肥市科技馆新馆、福州科技馆新馆等国内多家科技馆的展览制作及服务项目,在经营工作稳步增长的同时,积极探索我国科普装备行业标准化研究及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下沉式应用,不断开发新型展览和创新科学教育设备,努力开拓科普教育延伸新领域的相关产业。 密封事业部在保持传统密封业务稳定增长的同时,拓展了特高压输电阀冷系统密封的产品应用,开拓了海洋石油钻采集输领域高压注水泵、油气混输泵等苛刻条件复杂工况高参数密封市场。 鉴于塑料管材业务近年来收入下降、运营质量不高、连续产生亏损,市场竞争激烈和缺乏发展潜力,2024年,经公司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议决定对塑料管材业务进行优化调整并逐步退出塑料管材业务。公司认真贯彻落实股东大会关于优化调整公司经营业务的决定,精心组织谋划,明确职责分工,顺利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依照法定程序已顺利完成管业公司减资、股权挂牌转让工作,充分挖掘了品牌、商标等资产的潜在价值。同时加强资产处置、应收款催收力度,提高资产质量、合理控制风险。通过退出非主业,引导资源向主业集中,有利于公司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 (二)科技创新持续推进 2024年,在控股股东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的指导帮助下,公司始终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加强新技术储备和新产品研发,公司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科研项目申报及科技项目执行方面,2024年,环境公司和国机通用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公司各科研项目进展顺利。 在科技奖励方面,2024年,公司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其中阀门与石油装备事业部的“海洋钻井作业泥浆站设计建造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制冷空调事业部的“冷冻冷藏用宽温区高效单机双级螺杆压缩机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获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在科技成果方面,2024年,公司获授权专利23件,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件、国内发明专利20件;负责和参与制修订标准25项,其中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13项、团体标准4项。 (三)质量管理持续加强 2024年,公司持续追求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公司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稳定,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不断提高。一是强化提升质量意识、产品和服务过程质量管控。根据公司战略和创新方向,持续开展改进和完善,促进设计、制造、采购、调试、检验和服务等全流程有效运行,实现产品和服务交付质量的有效提升。二是持续通过实施“质量月”“质量管理知识竞赛”和“严控设计和开发过程助推质量效益提升”等活动,普及全员的质量意识。三是加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2024年3月重新编制发布实施了公司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进行了三体系管理融合提升。4月举办了质量检验员培训考核,提升涵盖预防、控制、改进的质量人才力量。公司关注并落实客户在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的需求,在生产制造方面普及节能低碳意识,实施节能、降耗和减污措施,促进公司可持续性发展。 (四)内部管控有效提升 2024年,公司高度重视内部管控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不断强化管理措施,内部管理运行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执行,有效提高了风险防范能力,为公司的稳健发展筑牢坚实基础。一是对组织机构进行优化调整。优化退出管材业务、吸收合并环境公司,对公司内部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通过持续深化企业改革、减少管理层级、优化公司管理结构,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二是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为推动规章制度的规范化与科学化,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公司启动制度建设专项工作,结合公司实际梳理修订、制定相关内部管理及公司治理制度27项,制度的科学性、合规性、执行效率进一步增强。三是强化风险管控。聚焦关键重点领域,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加强合规审查,严格把控法律风险,保障公司业务合规开展。四是强化“两金”管控工作。通过强化存货及物流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加强对于项目现场存货的分析和控制。持续加强应收款的催收工作,在公司统筹管理下,明确责任、落实主体、加大催收力度,针对管材业务应收账款进行集中清收,通过定期会议梳理分析、发函对账或律师函等法律手段助力应收账款催收,应收款金额较年初显著下降。以上风险管控措施效果明显,全年未出现大的应收款风险事件。 (五)持续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公司持续加强优秀人才培养,2024年公司有2人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批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安徽省创新争先奖(通过评审),1个团队入选安徽省工人先锋号,70人获评安徽省高层次人才,10人入选国务院国资委重点科研骨干人才库,93人入选国机集团高层次人才库,3人入选国机集团相关领域专家库。秉持“高精尖缺”导向,创新招聘渠道,优化招聘流程,精准定位适配人才,2024年公司相关专业招收毕业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的29名学生(已到岗26名),其中博士7名(已到岗5名)、硕士11名。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需求。 (六)安全生产常抓不懈 2024年,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认真履行上级主管单位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一是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通过签署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细化,把安全生产责任逐级落实到科研开发、生产经营、基本建设的各环节、全过程。二是按计划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宣传、培训、检查、总结,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防各种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强化新产生危险源的辨识和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加强对生产现场的安全监管,防患于未然。公司通过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牢固树立安全风险防控意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持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安全发展。全年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从零开始,以零结束,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