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鹏辉能源(300438)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4-12-31
信息来源2024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
  务”的披露要求
  2024年,公司荣获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 Tier1全球一级储能厂商、全球最具融资价值储能电芯企业、全球最具融资价值储能系统企业三项荣誉,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InfoLink、储能领跑者联盟(EESA)统计,公司位居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TOP9、中国工商业储能系统(交流测)出货量TOP2、中国企业全球户用储能电池出货量TOP3。
  (一)储能电池市场
  据Net Zero Tracker 统计,全球已有195个国家和地区制定并公布了碳减排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其中超65%的国家提出
  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可再生能源发电逐渐成为各国改善能源安全的化石燃料替代品。国际能源署(IEA)、中国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增长700GW,同比增长25%;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373GW,同比增长23%;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4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9%,约占全国发电量的35%。在全球可再生能源高速发展背景下,新型储能成为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的关键因素。
  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政策密集发布。据CNESA统计,2024年全国共发布储能相关政策770余项,同比增长20%,其中国家层面发布77项,重点围绕宏观引导、管理规范、科技装备、电力市场等方面。
  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据 InfoLink 统计,2024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规模 314.7GWh,同比增长60%。技术层面,大容量电芯成为主流,推动大型储能单舱容量迈向6~7MWh;钠离子电池实现百兆瓦级示范应用;半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市场层面,竞争持续加剧,行业集中度CR10达90.9%,中国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与技术优势主导全球储能电池市场,占据全球储能电芯出货规模TOP10中九个席位。
  (二)消费电池市场
  2024年全球消费电池市场在人工智能技术与消费电子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呈现多维度增长。AI技术加速智能硬件迭代,推
  动高能量密度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及快充技术普及,带动市场进入量价齐升周期。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中国消费电池出货量超55GWh,同比增长14%,智能音频设备领域表现突出:中国蓝牙耳机出货量超1.1亿台,同比增加19%,其中开放式耳机增速超200%(IDC统计),蓝牙音箱全渠道销量达2488万台,同比增长5.0%(Runto统计)。全球电子烟市场同步扩张,规模增至238亿美元,同比增加7.5%(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30年有望突破340亿美元。与此同时,个人护理电器市场规模突破318亿美元(Meetsocial Group预测),全屋智能生态支出同比增长7%至1250亿美元,中国市场增速高达20%(TechInsights统计),预计2030年全球规模将接近1950亿美元。专业工具领域复苏显著,全球电动工具出货量反弹至5.7亿台,同比激增24.8%(EVTank统计),无绳化趋势驱动高倍率锂电池渗透率快速提升。据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预测,2024-2032年全球消费电池市场规模将以6.24%年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容,技术迭代与场景创新共同驱动行业进入发展新周期。
  (三)动力电池市场
  根据SNE Research数据统计,动力电池装机量伴随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张持续攀升,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机
  量达894.4GWh,同比增长27.2%。全球电动化浪潮正加速向多元化应用场景渗透,公开信息显示:在电动两轮车领域,海外市场表现尤为突出,销量同比增长24.8%至1877万台,头部企业通过推出钠电车型加速技术迭代;商用车领域,纯电动重卡全年销量突破8.27万辆,同比激增139.4%,市场渗透率超13%,其中换电车型占比达34.24%,成为主流选择之一;启停电源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40.7亿美元,同比增长8.8%;新兴领域方面,无人机产业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889亿美元,同比增长8.3%,低空经济政策驱动下物流配送、农业植保等场景应用加速落地。此外,电动专用车与船舶领域在低碳运输政策约束及技术升级推动下保持稳定增长,进一步拓展动力电池应用边界。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电池产业竞争加剧,虽劣质产能及低质企业加速出清,但仍无法遏制价格内卷狂潮,电芯价格已经逼近甚至跌
  破企业生产成本。面对危机与挑战,公司突围制胜,向上跃升,2024年度取得营收79.61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4.83%。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245.57万元,同比下降685.72%。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进行以下业务发展:
  (1)保持高质量的研发创新
  ①固态电池技术
  公司攻克氧化物基固态电池的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发出新一代固态电池。该电池采用复合无机陶瓷电解质层取代传统
  隔膜,并运用特殊的电解质湿法涂布工艺,大幅简化了制造工艺。通过进一步优化材料体系和推动设备国产化,未来3-5年内,固态电池模组成本有望降至与液态电池模组相当。同时,固态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已拓展至-20℃~85℃,能量密度实现 280Wh/kg,在针刺测试中可确保不起火、不冒烟、不爆炸,实现了电池的本质安全,能够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飞行器等高端领域。目前正持续迭代优化提升固态电池性能。②风鹏600Ah+大电芯技术储能电芯方面,持续打造风鹏电芯系列,开发大容量590Ah、600+Ah储能电芯系列产品,600+Ah电芯在0.5P条件下能效高于96%、循环寿命突破万次,能有效减少储能系统零部件成本分摊和集成成本,配套风鹏电芯600+Ah后的20尺柜集装箱储能容量提升至6MWh以上,率先开启储能行业“双六时代”。③大圆柱全极耳平台技术在电池结构创新领域,开发大圆柱全极耳平台技术,通过降低电子的传输路径,降低内阻,从而提高电流的传导效率和电池的性能,使电池散热效率提升20%。报告期内,发布大圆柱HOME-II系列电池,HOME-II系列电池汇聚大圆柱全极耳技术、LTSC低温超导通技术、全球独创双防爆结构技术三大核心技术,实现30分钟充电80%、工作温域-40℃~65℃、高频使用10年等领先行业水平的产品性能。公司已累计出货超7000万颗大圆柱电池。④高比能电池技术公司通过高比能平台技术,推出Sky高功率无人机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在-40℃低温、低SOC条件下,支持10C大倍率启动,高度适配无人机电池要求。同时,公司成功开发锂金属10Ah软包电池,能量密度可达500Wh/kg,10Ah电池仅重85g,产品已通过针刺、过充、过放、重物冲击等多项安规测试。⑤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公司以“产品专家”角色切入储能集成领域,专注做好产品,推出Great One、Great Com、Great E完整的大型储能、工商业储能系统全套解决方案,为工商业储能开发的“擎天520储能柜”通过结构优化实现能效提升4%、占地面积减少54%,成为工商业储能产品能效标杆。⑥钠离子电池技术钠离子电池领域,公司进行聚阴离子路线和层状氧化物路线双线研发,目前,聚阴离子型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成功应用至项目并稳定运行;层状氧化物型钠离子电池循环稳定性能再上新台阶,能量密度达150Wh/kg,适用于启停电源、轻型动力等领域。
  (2)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储能电池领域,公司继续坚持“聚焦储能、做强储能”战略,大型储能、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便携式储能全线发展。
  大型储能方面,公司紧抓可再生能源装机狂潮,持续稳固央国企、电站开发公司等行业优质客户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完
  成各地新能源配储、独立共享储能项目,报告期内,助力全国最大独立共享储能电站——甘肃武威 105MW/420MWh(一期)储能项目落地;工商业储能方面,公司持续保持领先,跻升行业TOP2,打造衢州仙鹤股份44.72MWh、河南金马能源储能方面,与头部企业保持多年稳定的合作关系,终端产品主要出货至欧美地区,根据EESA数据统计,2024年公司位居全球户用储能锂电池出货量TOP3。报告期内储能产品总出货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消费电池领域,产品主要应用于蓝牙耳机、蓝牙音箱、电子烟、个人护理等领域,公司具备24年电池生产经验及完备的柔性制造能力,契合消费电池客户定制化、个性化需求。报告期内,公司对于传统消费电池核心客户,通过专案运作、团队作战的方式及时响应客户诉求,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对于新兴消费电池市场,从市场分析出发进行客户选择,并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针对性技术协同服务,做深、做透各类具备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动力电池领域,公司致力于服务好现有优质客户,锚定电动两轮车、专用车、启停电源、无人机、重卡、船舶及换电等细分赛道,针对性开发专属电池及解决方案。报告期内,评获中国两轮车锂电池TOP10品牌(起点研究院数据)。
  (3)面向全球,海外市场本土化运作
  当前全球储能市场,中国、美国、欧洲占据主要份额,中东、东南亚、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也在加速发展,海外储能
  电力市场化程度高,对储能系统需求旺盛。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布局,不断提升公司在全球储能市场的品牌力和市场力,已在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印尼、印度、土耳其、西班牙、智利等地设立9大海外办事处,同时越南产品集成基地已稳步投产,辐射东南亚地区市场,全球交付能力不断提升。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
  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各环节主要产品或业务相关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 适用 □不适用产品种类 技术路线 主要产品类型 技术参数情况       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单体电芯能量密度 倍率性能 循环寿命 安全性磷酸铁锂电池 正极材料为磷酸铁锂的锂离子电池 方形、圆柱、软包 150-300Wh/kg CC-1.0C/DC-2.0C等 3000-15000次 满足国内国际安全标准法规(GB/T36276-2018、IEC62619、UL1973等) 储能系统、乘用车、商用车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销售收入30%以上产品的销售均价较期初变动幅度超过30%的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电子元器件制造 销售量 万个 88,019 76,004 15.81%生产量 万个 90,653 73,962 22.57%库存量 万个 11,432 8,798 29.94%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行业分类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柔性超薄固态电解质的制备与固态电池技术 突破固态电解质技术瓶颈:开发兼具高离子电导率、优异界面稳定性和机械柔性的超薄固态电解质,克服传统固态电解质脆性大、厚度受限、界面阻抗高的问题。提 实验阶段 制备高性能柔性超薄固态电解质:厚度 <20 μm,保证机械柔韧性和稳定性。离子电导率 ≥ 10⁻³S/cm(接近或优于现有液态电解质)。良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 提升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竞争力:
  掌握核心材料技术,打造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高性能固态电池产品。助力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升级:提高电升固态电池的综合性能:优化电解质与正负极的界面接触,提高电池循环寿命、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推动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推动柔性电子和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柔性超薄电解质可应用于柔性电池,为下一代可穿戴电子设备和智能传感器提供高安全性、高耐久性和轻量化的储能解决方案。实现绿色可持续能源存储技术:减少有机液态电解质的使用,降低电池的安全风险(如热失控、漏液问题),推动环保型储能技术发展。   4.5V),适用于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优化电解质-电极界面兼容性:降低界面电阻,提高锂/钠离子的传输效率。通过涂层、界面修饰等策略抑制锂枝晶生长,提升电池循环寿命。提升固态电池的综合性能:能量密度达到350 Wh/kg 以上(基于NCM/Si-C体系)。
  充放电循环寿命超过
  1000 次,容量保持率 > 80%。工作温度范围更宽(-20°C 至80°C),适应恶劣环境。验证产业化可行性:适用于现有电池制造工艺,兼容辊压、涂布、层叠等量产工艺。研发可规模化制备的低成本柔性固态电解质技术,提高制造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高续航、更安全的动力电池,并推动固态电池在大型储能系统中的应用。拓展柔性电子与高端应用市场:推动柔性电池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医疗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为公司开辟新的增长点。推动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减少电池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碱金属负极的功能型电解质设计及界面研究 碱金属负极相比于石墨负极具有极高的理论容量,是锂电池技术中的“圣杯”。但碱金属负极的枝晶生长、高反应活性、体积变化大等因素极大地降低了碱金属负极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而电解液调控是一种直接且简单的应对手段,可以提高碱金属负极的循环性能,并通过优化电解液的高低温性能以及阻燃性,实现全电池在宽温工况下的安全性和循环性。 实验阶段 筛选和开发合适的碱金属负极电解质,开发新型的锂金属电池或无负极锂金属电池,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 通过开展碱金属负极的电池技术研究,有助于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突破性能瓶颈,并增强电池安全性,从而解决锂金属负极应用过程中的核心痛点。该研究成果亦可拓展至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体系,为公司未来技术路线提供多样化选择,特别是在可穿戴设备、微型电子等领域对高比能电池的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并在细分市场上取得领先地位。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预测及控制技术 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模型搭建旨在通过整合经验模型与电化学模型的优势,建立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电池健康状态评估体系。这一研究将为电池设计优化、剩余寿命评估及维护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助力企业降低研发成本、提升电池系统的 模型优化阶段 在经验模型方面,拟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电池寿命预测框架,建立容量衰减与外部条件(温度、充放电倍率)的关联模型,并实现模型参数的动态校准,确保预测结果适应不同工况。在电化学模型方面,开发多尺度耦合的物理化学仿真模型,重点 提高了对电池性能和寿命的科学认知水平,填补了企业内部技术空白;项目让公司首次能够对外提供仿真服务,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市场增长点;长期来看,该技术积累将助力公司切入电池健康诊断、二手电池估值等新兴市场,拓展数据服务收安全性与经济性。   模拟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生长、锂枝晶析出等关键衰减机制,结合模型量化正负极材料特性、电解液浓度梯度对循环寿命的影响。 入来源,并在碳中和背景下为新能源行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巩固企业在电池产业链中的技术引领地位。长寿命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开发 本课题选择铁酸锂(Li5FeO4)作为磷酸铁锂正极的补锂添加剂进行研究。1)针对铁酸锂在释放锂源的过程中易产气的问题,本课题对化成工步进行优化设计,精确识别产气工段,保证化成工艺的顺利进行;2)针对添加铁酸锂的磷酸铁锂-石墨电池在循环后期会出现产气,导致电池循环跳水、电池鼓包等问题,本课题探究了电芯循环后期产气的原因,并提出氧自由基中和技术抑制循环后期产气,解决铁酸锂的应用难题。 实验阶段 开发长循环磷酸铁锂电池,实现电芯寿命1000周零衰减, 在锂离子电池材料体系发展迟缓的背景下,通过补锂技术来弥补锂离子电池不足,突破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的瓶颈,其将成为锂离子电池未来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一大热点。补锂技术在锂离子电池中的成功应用能够提升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相助降低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增加企业产品竞争力,助力节能减排,早日达成碳中和目标。钠离子电池无定型碳负极材料研究 由于钠资源储量丰富,钠离子电池近年来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规模储能领域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的有益补充。然而,目前仍旧缺少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负极材料来进一步提高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因此,开发性能优异、廉价易得的负极材料对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阶段 1、对石油焦进行磷掺杂和碱活化处理,发现不同的化学处理方法会对石油焦的储钠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2、对石油焦进行磷掺
  杂处理,在碳层中引入P-O、P-C官能团,可以显著增加石油焦硬碳的可逆容量。
  3、解决钠离子电池负
  极析钠问题。钠离子电池负极析钠是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过程中的限制因素之一。为了避免金属钠的析出,需要提高N/P比,这也造成了能量密度降低、成本提高。本项目通过优化硬碳的嵌钠动力学、提高硬碳的嵌钠平台等方法,避免在充放电过程中金属钠的析出。
  4、解决钠离子电池负
  极端的析气问题。钠离子电池的产气问题是业界公认的核心问 目前市面上的硬碳还无法完全满足钠离子电池的需求。本项目一旦实施并顺利完成,将解决负极端存在的系列问题,极大推动公司的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发展。题之一。其中,在负极侧由于硬碳表面的缺陷、不饱和碳原子等的催化作用,导致SEI膜反复溶解,这是钠离子电池产气的重要来源,这也导致循环性能的下降。本项目通过材料包覆等方法,对硬碳界面进行处理,来构筑稳定的负极界面。磷酸铁锂电池高温循环衰减机理研究 揭示高温循环衰减的关键机制,分析高温下LFP电池的容量衰减、内阻增长、能量密度下降等现象。研究正极、负极、电解液、SEI膜等在高温下的退化行为;优化电池材料和工艺,提升高温性能通过研究衰减机理,指导正/负极材料改性(如掺杂、包覆)。优化电解液配方(如添加高温稳定剂),改善SEI膜稳定性。改进电池热管理系统(BTMS),减少高温对循环寿命的影响。为电池寿命预测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建立高温循环衰减模型,预测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寿命。
  为BMS(电池管理系
  统)的温度控制策略
  提供优化方向。,核心目的是解析高温下LFP电池的衰减机理,并提出改进方案,以提高其高温循环稳定性,推动其在储能领域的更广泛应用 结题 设计并制备出具有更宽温域的电芯微体系,同时兼备高安全,长循环性能的磷酸铁锂电池,突破行业常规45℃,1000cycle@90%EOL标准,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通过开展磷酸铁锂电池高温循环衰减机理研究,建立高温循环衰减模型,预测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寿命。为电池管理系统的温度控制策略提供优化方向。延长电池寿命:降低高温对LFP电池的损害,提升其在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的适用性。
  提高安全性:减少高
  温导致的电解液分
  解、产气等风险。为下一代高稳定性锂离子电池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助力公司在储能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市场地位,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5、现金流
  (1)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442.35万元,比上年减少158.87%,主要是支付货款增加造成。
  (2)2024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6,425.42万元,比去年增加44.79%,主要是本期扩产减缓,购建固定资
  产支出减少。
  (3)2024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449.82万元,比去年减少85,24%,主要是上期公司定向增发募集资金
  所致。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象,贷款资金圈存
  应收票据     - -固定资产 1,098,536,915.70 1,098,536,915.70 抵押 长期借款抵押在建工程 69,973,895.84 69,973,895.84 抵押 长期借款抵押无形资产 94,315,223.51 94,315,223.51 抵押 长期借款抵押合计 1,858,327,109.91 1,858,327,109.91 - -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期
  已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已累
  计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2) 报告
  期末
  募集
  资金
  使用
  比例
  (3)
  =
  (2)
  /
  (1) 报告
  期内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比
  例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总额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用途
  及去
  向 闲置
  两年
  以上
  募集
  资金
  金额
  2023年 向特
  定对
  象发
  行股
  票2023年08
  月28
  日 1,504
  ,458.
  27 1,504
  ,458.
  27 64,59
  9.54 140,1
  7.9 用于
  募集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说明                         
  2023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使用情况:2024年年度,公司直接投入项目运用的募集资金645,995,361.68元,公司累计直接投入项目运用的募集资金1,401,649,873.73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剩余募集资金余额113,378,997.68元,该款项将持续用于募集项目。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存储余额113,378,997.68元。购买理财产品余额0元。
  (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报
  告期
  投入
  金额 截至
  期末
  累计
  投入
  金额
  (2) 截至
  期末
  投资
  进度
  (3)
  =
  (2)/
  (1) 项目
  达到
  预定
  可使
  用状
  态日
  期 本报
  告期
  实现
  的效
  益 截止
  报告
  期末
  累计
  实现
  的效
  益 是否
  达到
  预计
  效益 项目
  可行
  性是
  否发
  生重
  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鹏辉
  智慧
  储能
  制造
  基地
  项目
  (年
  产
  10GW
  h 储
  能电2023年08
  月28
  日 无 生产
  建设 否 106,
  196.
  66 106,
  196.
  66 19,9
  4 95,4
   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本公司累计已投入资金 71,939.84万元。公司于2023年9月21 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自筹资金及使用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等方式支付募投项目所需资金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的议案》,同意直接以募集资金置换前期已投入“鹏辉智慧储能制造基地项目(年产 10Gwh 储能电池项目)”的自筹资金 71,939.84万元。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 适用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3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用于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满足保本要求的低风险情况 的现金管理产品。在上述额度范围内,资金可以滚动使用,使用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 24个月内有效。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累计购买理财产品 40,000.00万元,累计赎回 40,000.00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理财产品余额0万元。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不适用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113,378,997.68元存放于公司募集资金账户。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无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4年05月10日 线上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参与公司2023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的投资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为加强公司市值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公司市值管理行为,切实保护公司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升公
  司投资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2号——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公司于2024年12月30日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市值管理制度〉的议案》。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公司于2024年2月5日在巨潮资讯网披露了《关于“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公告》。公司的“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围绕聚焦主业,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政策;持续投入,提高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规范运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加强信披,有效传递公司价值;共享成果,积极回报投资者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行动举措。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在投资者回报方面,公司实施了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6元人民币现金,合计分红金额3006万元;此外,公司完成股份回购方案,截至报告期末回购总金额5997万元。在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公司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通过组织投资者实地参观调研、召开电话会议、参加策略会、互动易回复、投资者热线电话接听等多元化的沟通渠道,积极主动向市场传导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透明度,重视投资者的期望和建议,构建与投资者良好互动的生态,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转至鹏辉能源(300438)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