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天电器(002025)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连接器与互连一体化产品、微特电机与控制组件、继电器、光电器件等产品的研制和销售,以及为客户提供系统集成互联一体化解决方案。上述业务属于电子元器件行业。 ㈠行业管理体制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制订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的产业政策、产业规划,对行业发展方向进行宏观调控。其中涉 及防务类产品生产的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业监管部门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公司所属的行业协会是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CECA),CECA 是由电子元件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行业性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主要对全行业生产经营活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业内企业提供市场指引。㈡产业政策电子元器件产品门类多、规模总量大、产业链条长、涉及领域广,是支撑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事关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电子元器件是国家政策支持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向纵深推进,行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制造业的核心领域之一,电子元器件一直处于科技领域的前沿。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是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关键产品,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促进这一领域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特别是“十四五”以来,相继出台《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深化电子电器行业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等政策,都将电子元器件制造业作为重点扶持、鼓励发展的对象。国际先进水平。但与国际市场相比总体存在差距,新产品的开发相对滞后,处于模仿、跟进阶段。大部分企业的规模较小,产品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产品类型简单,同质化严重。由于小厂商缺乏核心技术,价格战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市场急需整合。随着竞争格局的不断改变,近年来包括航空航天、移动通信、汽车电子、军事装备等下游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下游用户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可靠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规模较大、产品稳定的供应商为其提供配套服务。 2024年在新型能源、消费电子、电动汽车、人工智能等需求推动下,全球电子元器件销售回升。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国内电子元器件销售规模将达到 24,628亿元。受到多种驱动因素的影响,包括不断增长的电子设备需求、技术创新、追求小型化和轻量化、增强的连接性、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等,电子元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持续增长。连接器属于基础元器件,其应用领域包括汽车、计算机及周边设备、通信、工业、防务、家电、医疗和商业设备等。随着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连接器市场需求上升趋势较为明显,因其应用领域较为广泛且不断扩展,行业周期性特征已逐渐减弱。从连接器终端产品来看,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汽车、电信与数据通信、计算机及周边产品、工业、运输、航天军工等,这六大领域合计占据连接器市场需求总量的 80%以上。其中,汽车、电信与数据通信、航天军工合计占市场总份额超过一半。目前我国连接器发展正处于生产到创造的过渡时期,对高端连接器,特别是汽车、电信与数据通信、航天军工等领域需求大,高端连接器市场将快速增长。从连接器各细分市场来看,连接器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从区域分布来看,全球连接器市场主要分布在中国、欧洲、北美、亚太(不含中国和日本)、日本五大区域,这五大区域占据了全球连接器市场 90%以上的份额。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全球连接器的生产重心也逐步向中国转移,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连接器生产基地。微特电机的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汽车、国防军工、计算机、通信、工业、家用电器、医疗和商业设备等,工业的需求将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当经济形势良好时,微特电机的需求将会随之上升;当经济处于低迷时期时,微特电机的需求将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微特电机作为基础性的电子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电设备中,其下游需求主要是各类机电设备制造商,包括家用电器制造商、汽车制造商、空调暖通设备制造商、空气净化设备制造商、医疗设备制造商以及国防军工设备制造商等厂家,这些机电设备的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目前,各类型微特电机被广泛应用于国内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电气和电子设备中,继电器起到了控制、保护、调节和传递信息的关键作用。随着工业自动化、电力电子、通讯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继电器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元件。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现代组装技术SMT、MPT、MEMS的快速发展,继电器技术向微型化、薄型化方向发展。同时随着整机系统向高可靠、高速度、多媒体、网络化、移动化方向发展,要求继电器具有组合化、模块化、智能化的多功能特性来满足性能日益提高的整机系统的要求。光收发模块作为光纤接入网的核心器件推动了干线光传输系统向低成本方向发展,使得光网络的配置更加完备合理。通信设备要求的体积越来越小,接口板包含的接口密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激光器和探测器分离的光模块已经很难适应现代通信设备的要求,为了适应通信设备对光器件的要求,光模块正向高度集成的小型封装、低成本、低功耗、超高速率、热插拔、智能化方面发展。为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根据国家相关行业政策、产业政策,电子元器件是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具体如下: 1.连接器连接器是电子电路的沟通桥梁,是构成电子装备的基础元器件。长期来看,我国仍将是全球最大的连接器市场。近年来,受益于数据通信、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下游行业的爆发式发展,连接器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市场规模总体呈现上升态势,行业前景广阔。防务领域用连接器需求稳定,低成本、短周期依然是主流需求;民用领域在数据中心、半导体、能源安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市场成为新增长点。2.微特电机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装备现代化、生活智能化的持续推进,电机作为各领域支撑产品,以及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执行元件和动力元件,市场规模整体保持高位运行状态,呈现长期需求旺盛局面。近年来,5G、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等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这些行业所需求的高新微特电机也因此拥有了大量的市场。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正在进一步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工业制造自动化和智能化加速发展,各行业对电机设备提出了更多需求和更高要求。3.继电器随着新能源汽车、防务领域电动化持续发展,高压直流继电器需求将持续增长;接触器向低功率、体积和负载比更低、耐环境性能更高方向发展,航空、航天高端市场需求旺盛;平衡力继电器逐步扩展为大功率继电器系列产品开发,适配防务领域高功率、大电流需求应用;固态继电器向小型化、轻量化、集成化方向发展,随着防务装备技术升级以及供配电发展趋势,270V固体功率控制器产品需求明显,将实现产品市场突破。4.光电模块近年来,我国政策层面对算力产业链不断加码,随着国产芯片能力、大模型能力的提升、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国内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蓄势待发。光模块作为算力环节中国产化程度高,技术储备前沿的核心产品,在算力持续升级及需求大幅增长等因素的驱动下,将迎来快速增长。云计算、数据中心、算力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业务面对架构扁平、大带宽、低延时的需求,正在构建“以光筑底、以算为核”的新一代全光网络;以 AR/VR、自动驾驶、智能家居、远程场景交互等为主的新模式快速涌现,面对超高速率、高密度、低功耗等需求,硅光技术、光电共封成为热点需求,光模块正向高度集成的小型封装、低成本、低功耗、超高速率、热插拔、智能化方面发展。全光链路互联解决方案需求快速增长。㈤行业地位公司是国家精密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改示范企业。公司研制生产的高端连接器与线缆组件、微特电机与控制组件、继电器、光电器件产品,性能指标优良,部分产品属国内独家开发和生产,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2021年公司在中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排名第 14 名;品牌价值位居“2024年中国品牌价值榜(机械设备制造类)第25位”。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形势,公司围绕主责主业,狠抓市场开发、新产品开发,聚焦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未 来产业,坚持“市场优先强能力、科技创新增动力、科改行动激活力、产业协同聚合力”的工作思路,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新品研发和产业发展投入,通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数据中心、新能源等战新产业布局与拓展取得新突破,市场成效逐步显现,为后续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报告期公司各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并圆满完成神舟十八、十九号载人飞船,嫦娥六号等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专项配套产品研制生产任务。报告期内由于防务产业阶段性需求放缓,公司批产任务订单不饱满,以及根据重点市场和客户需求,适度调整产品结构等因素影响,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5,024,880,889.72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08%;实现利润总额408,074,306.77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6.43%;实现净利润404,235,697.97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3.4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7,092,604.61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3.75%。1.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公司持续深化改革,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布局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装备、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领域,向“新”求 “质”,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布局新赛道。聚焦新领域、新产业,加快推进重大产业化项目,着力打造上亿规模的产品和产业,2024 公司立项 30 项重点科研项目、40 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大功率互连及组件、芯片测试组件和微波组件等新产品订货实现较快增长,公司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机制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报告期,公司坚持“市场优先强能力、科技创新增动力、科改行动激活力、产业协同聚合力”的工作思路,以“三创新”为抓手,以机制创新为牵引、产业发展为主线,激发创新活力,推进“2+N”产业(大互连、大电机、专精特新产业)做强做优做大,公司业务加速由单一元器件向互连一体化、驱动控制整体解决方案转型升级。2024年圆满完成神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