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威复材(300699)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化工行业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1、行业背景 碳纤维是一种集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于一身、具有多种优异性能并拥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基础性新材料。高比强度、 高比模量、低比重的性能特点使碳纤维以及以碳纤维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具有出色的增强、减重效果,耐腐蚀、耐高温、低膨胀系数、导电等良好的性能特点使其可以在诸如高压、高温、高湿、高寒、高腐蚀性等恶劣工况环境中代替金属材料实现结构功能一体化效果,碳纤维因此成为国防工业发展的关键材料之一,是各类高端装备与工业应用重要的材料选择,在航空航天、风力发电、氢能光伏、建筑工程、轨道交通、体育休闲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并随着行业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成为发展国防装备与国民经济日益重要的战略物资。碳纤维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产业链长,工艺技术复杂,产业发展涉及产、学、研、用各个环节,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行业技术壁垒高,各应用领域工作环境的差异对产品要求不同,尤其航空航天等高端应用对产品性能及质量稳定性有非常苛刻的要求;碳纤维下游应用技术的开发难度较高,作为复合材料基体和增强体的树脂和碳纤维需要有系统的数据库做支撑,复合材料设计、成型、制造工艺和装备能力需要匹配衔接,应用开发需要较长的研发过程,加之研发投入高、生产成本高,导致碳纤维应用范围长期受到局限,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材料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2、行业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加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 研发应用,为未来碳纤维行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要求聚焦重点产业投资领域,围绕保障大飞机等重点领域供应链稳定,加快在高性能纤维材料等领域实现突破;《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1年版)》将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列为关键战略材料。这些长期统筹规划的出台,明确了碳纤维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发展方针,为碳纤维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长期驱动力。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已经提出了“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发展目标,在这一战略目标的引领下,我国绿色能源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时代,作为轻质、高强的碳纤维材料具有出色的轻量化、减排、环保功能,是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重要的材料选项之一,在绿色能源发展如风电领域的叶片制造、太阳能领域硅片生产的热场材料、氢能领域的储运装备等应用领域有着明显的技术性能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山东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立足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塑成优势的坚实基础和巨大潜力,充分发挥“十强”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五强”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绿色环保、新兴服务等新兴产业的规模和实力,努力构建形成“5+N”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大力推动碳纤维T700级、T800级的产业化,积极开展碳纤维T1000级、T1100级、M60J级、M65J级、M40X级的技术攻关,将威海、济宁、德州、泰安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碳纤维产业基地”。威海市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因此,国产碳纤维行业正在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3、行业发展状况 我国自进入新世纪重新启动碳纤维国产化进程以来,以公司为代表的国产碳纤维企业在高端装备应用的牵引下取得 了长足的进步,许多涉及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实现突破,在解决碳纤维产业化卡脖子问题的同时,保障了高端装备发展的急需,随着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创新,国产碳纤维逐步形成了涵盖高强、高强中模、高模、高强高模四个系列的碳纤维产品产业化能力,初步形成了系列化的碳纤维工业产品体系,而随着低成本和高效生产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碳纤维品种的丰富和质量的不断提高,碳纤维生产成本及应用门槛不断下降,推动着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碳纤维应用从早期的航空、体育休闲领域逐步扩大到航天、风力发电、压力容器、碳碳复材、低空飞行器、船舶、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国产碳纤维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个别产品到全系列化发展、从不能用到基本能用再到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的发展过程,国产碳纤维行业发展已经进入了历史新时代。根据《2024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注),2024年我国碳纤维的运行产能为150,130吨,对比2023年增长了8.5%,在全球占比达到48.6%,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全球碳纤维的需求量为156,100 吨,对比2023年增长了35.70%,在经历上一年的下跌之后恢复强劲增长,我国的碳纤维市场2024年需求量为84,062 吨,对比2023年也增长了21.70%,国产碳纤维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80.1%的历史新高,这充分体现了国产碳纤维的巨大进步和我国制造大国的能力。 4、行业地位 公司是我国最早实施碳纤维国产化事业的民营企业,也是我国碳纤维国产化事业的成功实践者,由于公司在国内率 先研发成功并实施了碳纤维的产业化,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碳纤维的垄断地位以及技术、装备的封锁,改变了全球碳纤维产业格局,确保了我国国防装备发展对关键材料碳纤维的急需,带动我国碳纤维产业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形成了公司在我国航空航天等国防装备领域碳纤维主力供应商地位。随着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公司积极开发民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品,业务不断向下游延伸,积极培育碳纤维应用市场,逐步形成了高端装备与民用业务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注:作者,林刚先生,广州赛奥碳纤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碳纤维行业资深专家,从2014年开始编制《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年度公益性报告并为碳纤维行业及市场所认可。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1、总体经营情况 2024年受行业无序扩张、产能过剩影响,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给行业相关企业带来了较大经营压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风电碳梁业务的恢复性增长以及碳纤维在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3C电子消费品等新兴领域的应 用拓展为行业发展增添了希望。面对复杂的行业格局和发展形势,公司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一方面继续瞄准高端应用,通过研发、验证不断完善高性能产品系列,满足各种高端装备对特定碳纤维需要,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市场领域,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满足新客户以及不断渗透的新兴场景的应用需要。报告期内,尽管面临不利的市场环境和业务上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公司凭借丰富的产品线和技术品质优势、多元的市场和应用场景以及相对分散的终端客户群体,展现了较强的发展韧性,缓解了经营业绩对单一产品或单一客户或者单一应用场景的依赖,降低了市场环境或政策环境变化带来的经营风险,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4,993.49万元,同比下降2.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118.43万元,同比下降15.1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796.79万元,同比下降6.1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50%,同比下降3.50个百分点。从贡献来源看,报告期内,碳纤维及织物业务、风电碳梁业务和预浸料业务构成公司三大业务板块,合计实现销售收入22.22亿元,占公司销售收入的比例合计90.70%。其中,碳纤维及织物业务占公司业务的比例从66.23%下降为59.27%,但仍是公司的业务支柱和各板块拓展业务的重要基础;预浸料业务占公司业务的比例从10.65%下降为9.53%,保持基本稳定;而风电碳梁业务在连续两年大幅下滑之后实现恢复性增长,占公司业务的比例也从16.94%回升至21.90%,有效缓解了碳纤维及织物业务下滑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公司上下游全产业链布局对公司整体业务的稳定效果;先进复合材料业务和装备制造外销业务合计占公司业务的比例从5.03%上升至8%,在公司业务中的显示度明显提升,反映了两块业务建立在厚积薄发基础上的健康成长。2024年公司业务的板块结构精密机械, 光晟科技,复合材料,其它, 0.29%从市场结构看,报告期内,航空、航天、新能源是公司最大的三个业务来源,合计贡献销售收入21.34亿元,占公司销售收入的比例为87.12%,与上年度基本持平;其中航空业务占公司业务的47.85%,贡献销售收入11.72亿元,同比下降6.48%;航天业务占公司业务的10.76%,贡献销售收入2.64亿元,同比下降24.06%;而包括风电、氢能、光伏在内的新能源相关业务占公司业务的28.51%,贡献销售收入6.99亿元,得益于风电应用和氢能应用的业务增长,同比增长16.66%;非航装备和科研业务贡献销售收入 1.23亿元,同比微增 3.97%;工业制造相关业务贡献销售收入 1.26亿元,同比增长2.32%;体育休闲相关业务贡献销售收入0.64亿元,同比下降13.97%。2024年公司业务的市场结构工业制造, 体育休闲, 其它, 0.11%注1:新能源包括风电、氢能、光伏等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下同。注2:非航装备与科研包括船舶、兵器、通讯电子等航空航天以外的装备领域和院所科研相关业务,下同。注3:工业制造包括汽车、3C电子等消费品、建筑工程、轨道交通、机械制造等碳纤维各种工业应用领域,下同。 2、加强科研创新引领,培育产业发展动能 2024年,公司继续坚持以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新项目、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取得了系列成果。 2.1、报告期内,碳纤维研发取得重要进展,继湿法T1100级碳纤维成功研制并参与应用验证之后,公司新开发了干 喷湿纺工艺的T1100级碳纤维,并在有关项目考核评比中胜出。两款高端碳纤维的研制成功并形成批产能力,将满足不同高端装备对高端碳纤维的特色需求,为公司未来发展增添强劲动力;新开发的高模型纤维TZ40S提高了耐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批量生产,成功在无人机等新兴领域得到批量应用,并开始在特定装备领域进行应用验证;此外,公司开发的单向、斜纹、超薄等织物,深受低空装备领域客户信赖,参与配套的某型四座电动飞机,成为我国首款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型号合格证的电动飞机,并在**、**汽车上开展应用验证工作。2.2、公司GW300碳纤维PCD历经十多年规范审核验证、预批准等进程,在报告期内获得中国商飞正式批准,成为中国商飞直签的第一个碳纤维PCD;公司舱内结构用纤维增强树脂阻燃预浸料PCD在报告期内获得中国商飞正式批准,成为公司第一款可以直接配套大飞机业务的预浸料产品。两项PCD的正式批准使公司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大飞机以及其他民机或低空装备的研制或量产进程,并为公司的业务拓展、市场竞争力提升以及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基础。2.3、报告期内,公司结合系列化的碳纤维材料配套能力,推出了高温增韧环氧树脂配中模碳纤维的高性能预浸料,成功在有人机上得到应用;推出的中温增韧环氧树脂配高强高模碳纤维的高性能预浸料,成功在多款大型无人机上得到应用;新开发的面向3C消费电子行业的超薄预浸料,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多个工艺和技术难关, 满足了3C消费电子应用的苛刻要求,成为手机折叠屏用碳纤维预浸料的重要供应商,面向光伏行业开发的高透明预浸料也在报告期内得到市场青睐,两个新产品目前均已实现批量生产,达到稳定供货状态。2.4、光威精机长期以来在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结合推动产业升级方面积极探索,通过不断研发与创新,报告期内成功推出高性能储能飞轮、电机转子等一系列产品。储能飞轮作为一种高效的储能设备,在电力系统、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光威精机开发出的全复合材料飞轮转子较金属飞轮转子减重60%、储能密度提升3倍、全生命周期成本降幅达30%-50%,具有毫秒级响应速度与超百万次循环寿命、能量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电机转子作为电机运转的核心部件,其性能优劣直接决定了电机的效率与可靠性,光威精机开发的电机转子助力电驱系统减重40%、提高功率密度30%,是国内仅有的能满足-90~200℃全工况全速高效能产品,为新能源驱动电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提供强劲动力。涉足电磁储能领域标志着光威精机在业务拓展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储能飞轮、电机转子的成功开发和小批量生产为公司开辟了新的市场领域,为光威精机业务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积极参与民机和低空经济领域发展 碳纤维优秀的性能使之成为民机或低空装备的刚需选择,民机和低空经济也成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要的增量市 场。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参与民机与低空装备领域市场开发,取得良好效果。公司涉及民机和低空经济的业务目前主要包括:1、公司拥有系列完整规格齐全的碳纤维产品品种,为民机或低空装备用材料提供便捷选择,其中GW300碳纤维作为中国商飞直签的第一个碳纤维PCD,不仅可以在民机上得到应用,也成为低空有人装备研制取证中的重要选择,报告期内公司GW300纤维业务形成的收入同比增长495%;2、公司预浸料业务多年来努力开发航空应用,逐渐成为预浸料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报告期内在预浸料业务整体下滑的背景下,来自非主机厂所的航空预浸料业务逆势增长43%,公司研制的舱内结构阻燃预浸料也在报告期内通过了中国商飞的PCD审核并获得了正式批准,为未来业务成长奠定基础;3、公司复材科技板块除了配套有关院所的复合材料制品业务以外,也与有关总体单位合作参与研制了无人直升机和无人运输机等型号无人机,负责复合材料结构的设计与制造和装配,培育形成了系统的复合材料设计、制造、装备能力。公司上下游业务的全产业链配套能力、系列完整的碳纤维材料和预浸料产品体系为参与民机业务和低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公司将结合低空经济行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业务战略、策略,通过多种方式协助或参与客户的装备研制,挖掘传统装备业务相关客户资源的业务协同潜能,积累业务资源,推动业务不断发展。 4、各板块业务情况 4.1拓展纤维板块 2024年,拓展纤维板块(包括内蒙古包头项目)碳纤维及织物业务主要受行业供需失衡、高性能工业用碳纤维产品 价格下降以及装备用碳纤维受个别应用场景的需求节奏因素影响等,实现销售收入14.52亿元,同比下降12.91%。 在碳纤维业务14.52亿元收入中,T300级别占比35.57%,作为传统主力产品,由于装备应用需求节奏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发货减少,尽管有民机业务快速增长的影响,但因基数较小实际影响有限,最终实现销售收入5.16亿元,同比下 降39.4%; T700级别占比18.04%,实现销售收入2.6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但是持平的背后是装备用T700级产品业务的快速提升,并有效弥补了高性能工业用T700级产品由于市场价格下跌导致的收入下滑; T800级别占比32.52%,装备用T800级产品在上一年产品验证通过后开始批量供货,民机用T800级产品也实现稳定增长,使T800级业务快速形成规模,实现销售收入4.72亿元,同比增长64.64%;高强高模系列碳纤维占比11.69%,由于个别特定应用场景需求节奏影响发货减少,实现销售收入1.70亿元,同比下降17.87%;其他碳纤维产品占比2.18%,贡献销售收入0.32亿元。包括了T700S级/T800S级的高性能工业用碳纤维在市场价格大幅下降的背景下,贡献收入2.12亿元,同比下降28.14%。报告期内,公司T300级、T700级、T800级以及MJ系列产品构成了公司碳纤维业务的四大支柱,降低了对单一产品的依赖,形成了量产产品线更加丰富、贡献更均衡的产品体系。碳纤维业务产品结构MJ级系列, 其它, 2.18%T300级系列,T800级系列,T700级系列,18.04%2024年,公司碳纤维业务14.52亿元收入中,航空应用占比70.77%,贡献销售收入10.28亿元;航天应用占比12.73%,贡献销售收入1.85亿元;氢气瓶应用占比8.30%,贡献销售收入1.20亿元;非航装备与科研业务占比3.97%,贡献销售收入0.58亿元;工业制造和体育休闲领域等合计占比4.24%,贡献销售收入0.62亿元,包含航空、航天、非航装备和氢能等在内的高端装备和高端工业应用占公司碳纤维业务的95.76%。碳纤维业务市场结构工业制造与体育休闲, 4.24%非航装备与科研, 3.97%气瓶, 8.30%航天, 12.73%航空, 70.77% 4.2通用新材料板块 2024年,通用新材料板块受传统应用领域市场竞争、产品价格下降以及高端应用领域部分项目结题或延迟等因素影 响需求量下降,实现销售收入2.34亿元,同比下降12.86%。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一方面加大高性能预浸料研发 力度,开发新产品,拓展新的市场领域,另一方面强化市场开拓力度,耐高温、高韧性、阻燃性、透波性、耐磨性等功能性预浸料及分切窄带、预浸丝等一批前期开发的产品在航空、航天、兵器、电子通讯、轨道交通、海洋船舶、风力发电、体育休闲等不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良好业绩,弥补了部分传统市场领域收入下降的影响。 4.3能源新材料板块 2024年,能源新材料板块凭借全球领先的拉挤工艺技术和服务,实现销售收入5.37亿元,同比增长25.81%。公司通过不断创新和产线技术改造,满足新客户对开发产品的工艺技术要求,批产进程得到稳定推进,在传统客户稳定合作 基础上,拓展市场取得重要突破,降低了对单一客户的严重依赖,整体业务稳定增长,扭转了风电碳梁业务连续两年大幅下滑趋势,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4.4复材科技板块 报告期内,复材科技板块随着研发、设计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与相关主机厂所、科研院所的合作持续加 深,航空航天、地勤装备等高端复合材料制件/部件业务稳定成长,尽管传统主力产品之一的地面保障装备受下游需求节奏影响有较大下滑,凭借有人/无人机相关的复合材料业务的持续增长,实现销售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15.60%。其中,有人/无人机相关业务已占总销售收入比超过70%;此外,报告期内,公司适应下游应用的市场拓展趋势,加大民用复合材料的研发投入力度,布局3C电子消费应用和低空等相关领域,努力开发新产品以满足新兴行业对高端复合材料的需求,致力于板块业务可持续的健康成长。 4.5精密机械板块 2024年,精密机械板块继续坚持“核心装备自主保障”与“复材工业母机”的发展规划 ,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板块 的七大产品系列格局,推动预浸料装备、高端铺缠装备等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装备持续的优化迭代和智能升级以及电机转子和储能飞轮等电磁储能配套装备的应用拓展,在高端复合材料自动化装备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拓展客户群体和扩大市场应用领域,实现销售收入0.89亿元,同比增长161.20%。 4.6光晟科技板块业务 光晟科技自2020年成立以来,在航天航空及船舶复合材料领域逐步形成独特的业务,主要产品有火箭发动机壳体、 缠绕筒体、水下壳体、液体火箭回收着陆支腿、模拟舱体、船用风帆等。光晟科技参研的主要项目多处于研制验证阶段尚未得到批产,虽然研发投入较高但暂时对营业收入贡献有限,报告期内,光晟科技板块实现销售收入0.25亿元,同比增长28.27%。 5、内蒙古光威建设项目顺利投产 报告期内,内蒙古光威碳纤维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年产四千吨高性能碳纤维工程顺利建成,两条生产线分别于2024年6月和11月投产,产线运行稳定,产品质量良好。结合行业和市场环境,为有效利用公司自身资源和条件积极 探索有效措施,促进内蒙古光威健康发展,并避免由于关联股东的存在频繁发生关联交易,给公司规范经营带来风险,公司全资子公司威海拓展以自有资金收购公司控股股东光威集团持有的40%股权和全资子公司光威能源持有的60%股权,内蒙古光威成为威海拓展的全资子公司。同时,威海拓展在包头设立分公司,计划将内蒙古光威的资产、债权债务等划转或变更至新设分公司,充分利用威海拓展的优势资源条件和技术实力,有效整合公司碳纤维相关的生产要素和资源,统筹管理公司碳纤维相关业务,增强两个碳纤维生产基地的生产组织、资源利用以及市场销售的协同效果,提高公司碳纤维业务的整体运营效率。截至报告期末,内蒙古光威股东变更事项已经完成,业务的梳理重组和优化目前正在进行,涉及的划转相关事项将在业务的梳理重组基础上,根据业务需要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政策规定和沟通协调,以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和业务健康发展为原则妥善处理。 6、荣誉奖项 国家标准委等国家级部委专家库。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化工行业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碳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海外销售碳梁1,097万米,实现收入50,873.06万元 无 无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新材料制造(碳纤维及织物) 销售量 公斤 2,074,822 2,340,039 -11.33%生产量 公斤 2,376,907 2,587,211 -8.13%库存量 公斤 423,843 391,231 8.34%新材料制造(碳梁) 销售量 米 11,395,577 4,085,705 178.91%生产量 米 12,681,756 4,466,357 183.94%库存量 米 2,065,401 779,717 164.89%新材料制造(预浸料) 销售量 平米 5,482,261 5,059,168 8.36%生产量 平米 5,667,550 5,176,070 9.50%库存量 平米 339,870 331,623 2.49%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新材料制造(碳梁)销售量、生产量、库存量同比增长178.91%、183.94%、164.89%,主要系新开发客户产品规格型号变化及量产订单增加所致。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产品分类 产品分类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重大变动说明 销售费用 21,225,749.13 20,784,530.48 2.12%管理费用 133,398,861.27 162,182,446.65 -17.75%财务费用 -2,893,676.25 -27,145,328.76 89.34% 主要系上年汇兑收益较高及本年项目贷款利息增加所致研发费用 172,708,349.74 168,253,962.98 2.65% 4、研发投入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T800级碳纤维性能稳定性提升 T800级碳纤维性能稳定性进一步提升 性能稳定性实现稳步提升 T800级碳纤维性能及工艺稳定性全面提升 继T300级、T700级之后的主力碳纤维产品国产第三代复合材料用高性能碳纤维(T1100)制备与应用研究 研制性能稳定的国产T1100级碳纤维 碳纤维经过第三方现场取样测试,主体性能达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研发T1100级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并实现应用 满足公司“两高一低”发展战略,拓展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超高韧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应用 满足装备对材料更高的要求 研制的碳纤维满足复合材料应用要求 超高超韧碳纤维复合材料,典型件考核达标 生产一代、研发一代,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应用储备技术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绿色低碳改造项目 生产线改造升级 按计划逐步更换 提高公司设备能效等级,减少碳排放,满足国家设备能效等级要求 满足国家对双碳及设备能效等级的要求,推进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大直径高强中模碳纤维工程化稳定制备技术 研制一款大直径高强中模碳纤维 已取得技术突破 研发一款高性能、低成本的碳纤维 此款碳纤维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的高性价比特性,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应用新机型复合材料机体结构研制项目 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新型号的有/无人机上应用 工程化研制阶段 所研制生产的有/无人机结构件满足项目对产品质量的需求,同时满足客户低成本的需求 满足航空航天等特定领域的应用需求,实现一定经济效益无人机主翼梁项目 研究大尺寸高模碳纤维复合材料管梁的制造工艺、生产设备 进行中 具备成熟稳定的大尺寸管梁产品制造工艺,具有批量生产大尺寸管梁的能力 该工艺和设备在航空大型固定翼、太阳能无人机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属于国内领先电磁隐身舰船复合材料塔台设计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 试验探索复合材料塔台设计制备关键技术,为复合材料在电磁隐身舰船上的应用提供技术储备 进行中 所生产的典型复合材料塔台验证件满足电磁隐身对结构强度和功能性的指标要求 对推广我司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船舰海工等领域的应用奠定技术基础,对提升公司整体科研水平和制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多窄带多功能铺放平台 开发1台龙门式多窄带铺放专机,适应大幅宽预浸料的铺放,完成不同形状曲面的铺放加工任务 当前整体项目进度90%,进入安装调试阶段 研发新一代多窄带铺放单元和多轴铺丝手腕,并通过典型铺放验证 项目产品适用于航空航天、风电叶片等多个先进制造领域,需求旺盛。可快速切入这些高增长市场,扩大客户群体,提升市场占有率Ⅱ代机器人高效铺丝机 研发1台机器人高效铺丝机,实现S形进气道等多种异形曲面高效的加工铺放 项目已完成 开发设备具备多轴联动插补、RTCP、精优曲面等功能,可实现主动式高精伺服可控铺放 显著提升铺丝姿态调整能力和铺放柔性,实现“低成本、高性能” 的制品制造T1100级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化制备 建设1条自动铺丝铺放装备系统,制备出性能达到考核要求的国产T1100 级碳纤维产品,实现批量稳定生产和自主可控 当前进度20%,开发设计阶段 研制大型碳纤维铺丝铺带设备1套,可完成 7 轴联动,实现精确的坐标控制,丝束通道数量、铺放速度和精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攻克T1100 级前沿核心技术,大幅提升材料性能,增强产品竞争力,拓展高端市场份额国产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 满足C919、CR929大型客机复材使用率超30%的需求,实现关键材料自主可控,推动我国航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化稳健发展 已完成项目任务书工作内容,准备项目验收 建立纤维、树脂与复合材料应用数据库,实现国产 T800 复合材料产业化应用,形成 100万㎡/年国产T800 碳纤维预浸料稳定批量供货能力 完善公司T800级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化生产和综合应用体系评价,扩充在商用航空、轨道交通等领域高端复合材料的供货通道高强高模型碳纤维预浸料的材料许用值及工艺性验证性 依托定向项目开展高强高模材料许用值测试,并进行高强高模预浸料工艺提升 分别通过材料装机评审会和完成了材料许用值的摸底工作。 建立力学性能数据库的同时,对高强高模预浸料的测试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提升高强高模预浸料的工艺性,提高产品质量 完成了两款高强高模预浸料的力学性能和生产工艺技术储备,有利于未来公司在航空航天领域主承力结构的产品推广CCF800H-GE10高温固化环氧单向预浸料应用研究 研究高温固化T800级预浸料及其特定场景的应用 进入批量采购使用阶段 顺利通过材料评审,在某装备实现批量应用 完成T800级高性能材料鉴定及应用,未来可在特殊装备应用行业规模化应用航空级树脂及碳纤维复材开发应用技术研究 完成航空级树脂及碳纤维复材开发应用; 实现航空级复合材料 预浸料产业化示范应 用;建立航空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数据库 完成航空级树脂及上浆剂作用机理研究和材料研发 开发高性能、高耐压航空用树脂体系;开发航空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上浆剂设计与开发;航空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仿真模拟技术研究;实现航空级复合材料预浸料产业化示范应用 突破第三代增韧环氧树脂技术壁垒,实现超高增韧复合材料产业化生产,为公司在航空领域的材料推广提供“拳头”产品光威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直升机结构件上的应用研究项目 由于无人机型号性能以及结构减重效率进一步提升,选用T800级碳纤维预浸料开展设计及材料验证 完成了一款中温环氧树脂的研发,正在开展三款材料鉴定试验, 验证新一代无人直升机用碳纤维预浸料,抢占高性能无人机材料先机 在无人直升机和高性能低空飞行器产品行业推出新一代高性能材料T1100级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化制备项目 优化改善碳纤维及树脂原材料本征特性,提升高性能碳纤维预浸织物制备技术,开发高效率、低成本航空航天制件成型工艺及装备 完成高强韧耐高温环氧树脂规模化生产 建成20万㎡/年国产T1100级碳纤维预浸料产业化生产线;建造适用于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智能化生产线。 助力我国国防实力快速发展,解决高端装备及新型号任务对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卡脖子问题。 提升公司市场地位 舱内结构用纤维增强 树脂阻燃预浸料 开展国产舱内结构用纤维增强阻燃树脂预浸料的表征及应用研究,有利于拓宽材料采购货源渠道,打破国外垄断,降低供应链风险 已完成项目任务书工作内容,准备项目验收 通过对国产舱内结构用纤维增强阻燃树脂预浸料开展材料性能表征,建立满足民用航空适航要求的材料规范,形成合格产品目录 本项目产品符合在民机上应用的基本需求。另外,可实现对进口国外同类材料的替代,满足国内民用飞机阻燃预浸料自主保障要求,为公司迈入民机领域奠定基础面向重点行业的轻质合金及复合材料制备与智能加工国家级产业业创新平台建设 开发T800级航空用预浸料 已完成项目任务书工作内容,准备项目验收 研发出T800级航空碳纤维及航空热固性预浸料,实现年产100万㎡预浸料生产能力 助力公司T800级材料在航空领域发展,提升公司航空领域市场地位复合材料非圆柱回转体缠绕工艺的应用研究 开发和建立复合材料非圆柱回转体制品的缠绕体系工艺体系 完成了多款复合材料非圆柱回转体产品缠绕 建立非圆柱回转体制品的缠绕工艺体系 拓宽公司缠绕业务,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发动机壳体喷管一体化研究 实现国产复合材料固体发动机壳体一体化产业化应用 完成壳体喷管一体化结构的总体设计、结构设计、强度分析、工程化、产品试制,测试等研究内容 达到进一步提升全复合材料固体发动机性能的目标 有利于提升公司在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设计和制造方面的整体实力,形成产业化制作碳梁用国产树脂研发与应用 碳梁批量生产所用树脂原料国产化 已完成 开发满足客户要求的国产树脂,用于拉挤工艺生产符合客户要求的碳梁,将碳梁生产所需原材料国产化 树脂国产化,降低成本,降低供应链风险玻璃纤维抽油杆研发 板块在玻纤制品行业开启研发 进行中 开发满足客户要求的玻璃纤维抽油杆,积累玻纤制品研发经验 进入石油领域,寻求多机遇发展,获得更多新客户 5、现金流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61.46%,主要系A客户应收款项变现增加所致。 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508.66%,主要系子公司内蒙古公司收到项目贷款所致。 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增长218.79%,主要系筹资活动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地使用权所致 境外资产占比较高 □适用 不适用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4年02月01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百年保险、广发证券、国泰君安证券、财通基金、申万宏源证券、方正富邦基金、天弘基金、国信资管、国新投资 详见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2024年2月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详见巨潮资讯网(http://wwwcn)《2024年2月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4年04月08日 腾讯会议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机构 见注释1 详见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2024年4月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详见巨潮资讯网(http://wwwcn)《2024年4月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4年04月19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互动易平台”http://irm.cninf o.com.cn“ 云访谈”栏 目 网络平台线上 交流 个人 投资者网上提问 详见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2024年4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详见巨潮资讯网(http://wwwcn)《2024年4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4年04月28日 腾讯会议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机构 见注释2 详见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2024年4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详见巨潮资讯网(http://wwwcn)《2024年4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4年05月27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中航证券、东吴证券、浙商证券、太平洋证券、天风证券、华创证券、中国航发资产管理、中汇人寿、凯恩投资、北京紫薇私募 详见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2024年5月2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详见巨潮资讯网(http://wwwcn)《2024年5月2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4年07月17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德邦证券、国泰君安证券、青岛旅投中骏私募、青岛东广润木业、国投瑞银、兴业基金 详见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2024年7月1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详见巨潮资讯网(http://wwwcn)《2024年7月1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4年08月26日 腾讯会议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机构 见注释3 详见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 详见巨潮资讯网(http://www《2024年8月2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cninfo.com.cn)《2024年8月2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4年10月27日 腾讯会议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机构 见注释4 详见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2024年10月2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详见巨潮资讯网(http://wwwcn)《2024年10月2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注释 1:工银瑞信基金、嘉实基金、东方基金、融通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创金合信基金、博时基金、汇丰晋信基金、东兴基金、天弘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安信基金、前海开源基金、东方阿尔法基金、朱雀基金、西部利得基金、兴全基金、厦门象屿创业投资、广发证券、上海汽车集团金控管理、敦和资产管理、上海嘉世私募基金、上海海之帆投资、深圳市国晖投资、上海森锦投资、北京泓澄投资、上海宽远资产管理、深圳市君茂投资、上海泾溪投资、深圳前海海雅金融控股、中新融创资本管理、西藏中睿合银投资、上海丹羿投资、上海泉上私募基金、湖南正兴私募基金、闻天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大朴资产、深圳奇盛基金、航发基金、耕霁(上海)投资、上汽颀臻(上海)资产、西安瀑布资产、海南果实私募基金、深圳市前海禾丰正则资产、广东正圆私募基金、天时(天津)股权投资基金、通用技术创业投资、上海兖矿资产、海南嘉禧创赢私募基金、蚌埠明道资产、上海毅木资产、宁波燕创德恒私募基金、上海混沌道然资产、广州云禧私募证券投资、西藏合众易晟投资、深圳前海互兴资产、浙江秘银投资、上海弘尚资产、上海翀云私募基金、杭州丰熙投资、北京汇涓私募基金、上海宽潭私募基金、深圳市前海尚善资产、北京文博启胜投资、杭州萧山精富私募基金、苏州璟镕私募基金、鸿运私募基金、众行远私募基金、中银国际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东吴证券、信达证券、国海证券、长城证券、太平洋证券、兴证证券资产管理、华创证券、中国国际金融、华安证券、中航证券、南京证券、西南证券、兴业证券、德邦证券、天风证券、国信证券、民生证券、东方证券、华西证券、中泰证券、长江证券、招商证券、东北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华泰证券、东方财富证券、国金证券、财通证券、海通国际证券、中邮证券、安信证券、华福证券、国盛证券、中信证券、天风(上海)证券资产管理、上海海通证券资产管理、开源证券、中荷人寿保险、五矿证券、南华资产管理、建信理财、杭银理财、宁银理财、招银理财、元昊投资管理、太平洋证券、北京禹田资本、国投证券、上海申银万国证券、太平洋证券、川财证券、红筹投资、上海复胜资产管理、招商基金、证券日报、西安清善企业管理咨询、金股证券投资咨询、中意资产管理、浙江黑岩投资、杭州海化鸿图投资、共青城基研投资本、国泰君安证券注释2:安信基金、蚌埠明道资产、北京华控投资、北京汇涓私募基金、北京文博启胜投资、博时基金、诚通基金、淡水泉(北京)投资、德邦证券、东北证券、东方证券、东吴证券、敦和资产、方正证券、福州高新区汉石私募、耕霁(上海)投资、光大证券、广东冠达泰泽私募基金、广东锦洋投资、广东莲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广发证券、广州睿融私募基金、广州云禧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国金证券、国联安基金、国盛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国信证券股份、海南果实私募基金、杭银理财、杭州丰熙投资、杭州萧山精富私募基金、昊泽致远(北京)投资、泓德基金、鸿运私募基金管理、华安基金、华安证券、华福证券、华泰柏瑞基金、华泰证券、华夏基金、汇添富基金、江西彼得明奇私募基金、金鹰基金、开源证券、民生证券、宁波燕创德恒私募基金、宁银理财、前海开源基金、青岛金光紫金股权投资基金、融通基金、瑞锐海外投资基金、瑞银证券、上海丹羿投资管理、上海贵源投资、上海海之帆投资、上海弘尚资产管理、上海混沌道然资产、上海嘉世私募基金、上海宽潭私募基金、上海坤阳资产、上海泉上私募基金、上海申银万国证券、深圳前海互兴资产、深圳市国晖投资、深圳市君茂投资、深圳市远致瑞信股权投资、世嘉控股集团(杭州)、苏州证禾基金、天风证券、天时(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天治基金、西部证券、西藏合众易晟投资管理、西藏源乘投资、西藏中睿合银投资、西南证券、信达证券、兴业证券、易方达基金、银河基金、银华基金、长江证券、招商证券、招银理财、浙商证券、中金公司、中航证券、中泰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证券、朱雀基金注释3:安信基金、蚌埠明道资产、宝盈基金、北大方正人寿保险、北京泓澄投资、北京汇涓私募基金、北京文博启胜投资、北京橡果资产管理、北京鑫顺和康投资、渤海汇金证券资产管理、财通证券、成都嘉瑞投资管理、诚通基金、大成基金、大朴资产、淡水泉投资、德邦证券、东北证券、东方证券、东吴证券、富国基金、耕霁(上海)投资、光大保德信基金、光大证券、广东冠达泰泽私募基金、广东钜洲投资、广东莲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广东正圆私募基金、广发证券、广州云禧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国都证券、国华兴益保险资产管理、国金证券、国联安基金、国联证券、国盛证券、国泰基金、国泰君安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杭银理财、杭州海化鸿图投资、杭州乐信投资、杭州萧山精富私募基金、杭州中大君悦投资、昊泽致远(北京)投资、合众资产管理、泓德基金、鸿运私募基金、华安基金、华安证券、华创证券、华福证券、华泰柏瑞基金、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华泰证券、华西证券、华夏基金、汇丰晋信基金、江西彼得明奇私募基金、江信基金、交银保险资产管理、交银施罗德基金、金信基金、金鹰基金、景顺长城基金、景元天成投资顾问、凯联投资基金、凯联资本管理、乐盈(珠海)私募证券投资、民生证券、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南方基金、宁波燕创德恒私募基金、诺安基金、鹏华基金、泉果基金、瑞锐海外投资基金、润晖投资、上海丹羿投资、上海东方证券、上海东恺投资、上海海之帆投资、上海弘尚资产管理、上海混沌道然资产、上海泾溪投资、上海军民融合基金、上海宽潭私募基金、上海普行资产、上海泉上私募基金、上海申银万国证券、上海盛宇股权投资基金、上海喜世润投资、市国晖投资、深圳市君茂投资、世嘉控股集团、太平养老保险、泰康基金、天风(上海)证券资产管理、天风证券、万家基金、威海高新国有资本运营、物产中大集团投资、西安清善企业管理、西部证券、西藏合众易晟投资、西南证券、新华基金、信达证券、兴业证券、兴证全球基金、易方达基金、银河基金、银华基金、英大基金远信(珠海)私募基金、粵佛私募基金、长江证券、招商基金、招商信诺资产管理、招商证券、浙江黑岩投资、浙江旌安投资、浙商证券资产管理、浙商证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国际金融、中国人保资产管理、中国人寿资产管理、中航信托、中航证券、中泰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证券、中邮证券、朱雀基金、证券日报、证券时报、曹**、谢**、李** 注释4:安信基金、百年保险资管、宝盈基金、北大方正人寿保险、北京诚盛投资、北京大道兴业投资、北京点石汇鑫投资、北京国建易创投资、北京和信金创投资、北京泓澄投资、北京汇涓私募、北京金塔股权投资、北京文博启胜投资、北京橡果资产管理、北京禹田资本、贝莱德基金、博时基金、渤海证券、创金合信基金、大华投资、大家资产、大朴资产、淡水泉投资、德邦证券、东方阿尔法基金、东方证券、方正证券、耕霁(上海)投资、光大证券、广东莲花私募、广东谢诺辰阳私募、广东正圆私募、广发证券、广州泽嘉投资、国都证券、国海证券、国华兴益、国金证券、国联安基金、国联证券、国盛证券、国寿安保基金、国寿资产、国泰君安证券、国信证券、国信资管、海南金和资产管理、海南宽行私募、杭银理财、杭州海化鸿图投资、杭州中大君悦投资、恒越基金、鸿德基金、鸿运私募基金、湖南正兴私募、华安基金、华安证券、华宝信托、华福证券、华泰柏瑞基金、华泰证券、华夏基金、汇丰晋信基金、吉林长白山股权投资、嘉实基金、建信养老、江苏第五公理投资、江苏瑞华投资、交银基金、金库骐楷(杭州)私募、金鹰基金、景顺长城基金、民生加银基金、民生证券、明道资产、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南华基金、南土资产、宁波莲盛投资、磐厚动量(上海)资本、鹏华基金、青岛弘华私募基金、青岛素本投资、融通基金、瑞银证券、上海丹羿投资、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上海弘尚资产管理、上海厚坡私募基金、上海嘉世私募基金、上海健顺投资、上海麦臻股权投资、上海茂典资产、上海孟谷私募、上海牧鑫私募、上海盘京投资、上海泉上私募、上海拾贝能信私募、上海燕创投资管理、上海益和源资产管理、上海益菁汇资产管理、上海涌贝资产管理、上海元昊投资、上海远翰基金、上海重阳投资、上海侏罗纪资产管理、上银基金、申万宏源证券、申万宏源证券资产管理、深圳财沣投资、深圳奇盛基金、深圳前海互兴资产、深圳前海君安资产、深圳前海荣德金资产、深圳市君茂投资、太平洋证券、泰康资产、天风(上海)证券资产管理、天堂硅谷资产管理、天治基金、通用技术创业投资、武汉美阳投资管理、武汉泽弘投资管理、西部证券、西藏合众易晟投资、西藏源乘投资、西藏中睿合银投资、西南证券、晓扬科技、信达证券、兴业证券、玄卜投资、伊诺分尔集团、银华基金、永安财产保险、粤佛私募基金、云禧基金、长安基金、长江证券、长盛基金、招商基金、招商证券、浙江黑岩投资、浙江瑞特资产管理、浙江圣熙资产管理、浙商证券、中昂国际投资、银河证券、中航证券、中金公司、中泰证券、中新融创资本、中信保诚基金、中信证券、中银国际证券、中邮证券、重庆诺鼎资产、朱雀基金、珠海景瑞私募、证券日报、上海研约信息科技、谢**、谢**、曹**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公司于2024年12月2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市值管理制度〉的议案》。制度明确 市值管理的基本原则、市值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执行机构及其具体职责,制度要求公司充分利用股权激励、现金分红等资本市场工具不断增强公司市场价值的合规经营能力,推动公司经营水平和发展质量稳定提升,实现公司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