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仙乐健康(300791)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4-12-31
信息来源2024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营养健康食品主要包括保健食品、营养功能食品、特殊膳食食品和营养强化食品。一般而言,营养健康食品是指通过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对特定的人群具有平衡营养摄取作用,达到提高机体健康水平和降低疾病风险的目的,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也不能代替正常饮食的食品。营养健康食品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1980年代,美国、欧洲、日本、加拿大陆续将膳食营养补充剂纳入政府行政或法制管理规范。1996年 3 月,原国家卫生部根据新修订的《食品卫生法》制定和颁布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开启了我国对营养健康食品进行依法行政管理的新阶段。从全球范围来说,营养健康食品行业发展都不算长,行业还处在成长期。近年来,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显著提升,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慢性疾病年轻化趋势明显,促使消费者健康管理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对预防性健康管理的关注度也迅速攀升,“为健康买单” 已逐渐成为大众日常消费的普遍习惯,推动大健康行业持续呈现高增长态势。
  营养健康食品市场巨大市场机遇 数据来源:欧睿,仙乐内部研究
  注:*截至2024年12月31日;汇率取RMB/USD=7.1884;全球营养健康食品生产市场包括中国国内
  长青市场稳步增长。头部品牌生命周期长,集中度仍在提升,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推动长青市场份额稳步扩大。头部品牌因产品矩阵及渠道成熟,具备专业性与安全性背书,在市场竞争中维持领先身位。这类品牌的产品主要针对高收入人群,以及对健康和品质有较高要求的消费者。在护肝、骨关节、女性健康等领域,长青市场尚未饱和或鲜有布局,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伴随着消费者需求逐渐向专业化和个性化演变,研发投入大的强功效产品亦有更大发展机遇。长青市场对B端制造商的生产技术、供应链体系以及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市场规模空间广阔,存在整合机遇。老龄化为需求筑底,叠加新消费驱动,根据欧睿数据,预计未来三年我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的增速仍有望维持在 6%以上,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跨境、私域、MCN 等新兴玩家入局国内营养健康食品市场,这类玩家多为轻资产模式,缺乏自研自产能力,更倾向将研发生产交由第三方完成,第三方合作模式预计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在竞争加剧的市场格局下,品牌对第三方制造商的资质、研发和生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B 端市场预计将进一步向头部集中,更具技术创新、规模优势的企业将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从中国到全球。根据欧睿数据,2024年全球营养健康食品零售规模达到 1,915亿美元,过去三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8%,预计未来三年将保持5.8%的稳健增速,到2026年全球规模将达2,268亿美元。美国、中国及欧洲仍为全球营养健康食品主要市场,新兴市场如东南亚、拉丁美洲等预计将保持高增长。中国营养健康食品的B端企业正不断推动产业链升级,以综合性的全球化服务覆盖抢占市场机遇。通过将中国成熟的产业经验与国际市场需求相结合,发挥全球不同市场的协同作用,全球化布局的龙头企业有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最终成为全球营养健康食品行业的引领者。
  (一)中国:长景气赛道,成长潜力充足
  1、政策助力健康产业发展,营养健康食品迎来新机遇
  “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下,政府对健康行业的扶持力度持续加大,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营养健康食品行业已列入国家重点发展产业。2024年国务院出台首个支持“银发经济”的政策文件,鼓励适老保健食品发展;2025年4月,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提升健康饮食消费水平、优化特殊食品市场供给、强化药店健康促进功能等重点任务。
  行业相关政策文件接连出台,通过鼓励发展创新,加强科普宣传及消费者教育等系列改革措施,鼓励和规范营养健康食品行业发展,持续为行业注入新动力。
  2、健康需求发展旺盛,人群老龄与年轻二元化发展,功效诉求多元化爆发 当前我国已迈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50,000元人民币门槛,且经济稳步发展,国民健康意识进入加速
  提升阶段;同时,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2017年开始呈现加速提升趋势,现老龄化程度与营养健康食品市场高速增长的韩国等地相近,双重因素催化营养健康食品需求旺盛发展。疫情与社会压力增加催化青年及中年人消费渗透,消费群体向老龄与年轻二元化发展,功效上也从中老年基础保健多元化至养颜美容、睡眠改善、身材管理等领域。
  3、空间:营养健康食品整体市场规模有望以中高个位数CAGR持续成长
  根据欧睿数据,2024年,中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规模达到 2,602亿人民币,2019-2024年合计 CAGR为6.3%。放眼全球美日澳等成熟市场人均消费金额多在430元/年以上,且2019-2024年CAGR多仍有4-6%。而中国、泰国等市场人均消费金额大多在 215元/年以下,预计在经济发展与老龄化推进下,行业有望以中-高个位数CAGR持续成长。
  4、中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正经历深刻格局变革
  长青市场与新消费市场双轨并行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新消费模式持续渗透的背景下,整个行业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形成了长青市场与新消费市场双轨并行的发展格局。
  (1)新消费市场高速增长,悦己化趋势凸显
  新消费市场,是指以直播电商、社交电商、跨境电商、商超新零售等多元化渠道为主要代表,正在经历爆发式增长的市场。随着悦己化趋势凸显,新消费市场迎来巨大的增长机会: ①渠道线上化多元化,众多新玩家进入
  线上占比持续提升。近年来,线上渠道产品丰富、比价方便等优势愈发契合消费者需求,中国营养健康品市场线上渗透率从2020年的46%增长至2024年的58%。对于“非蓝帽子”产品而言,线上渠道一是监管相对宽松,新锐品牌进入门槛低,且跨境电商也让消费者接触到大量海外品牌;二是兴趣电商直播种草,通过更加生动的宣传强化心智教育,也弥补其未经“蓝帽子”认证、无法进行功能声称的劣势。需求端与渠道政策端共同作用下,线上已成为营养健康食品销售的核心渠道,其中直播、跨境电商表现尤为突出。跨境渠道兴起。数据显示,电商渠道中跨境占比从2022年的约43%增长至2024年的约50%,三年间4增长近 10个百分点。渠道主要包括天猫国际、京东国际、抖音全球购等。2018年 11月,国务院宣布自2019年起,跨境电商进口保健品按个人自用物品监管,取消了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的要求,这为营养健康食品进口品牌提供了便利。私域契合营养健康食品属性,强信任带来高单价。营养健康食品的功能性特征意味着品牌教育和消费者信任是重要竞争要素。私域电商通过“产品设计-IP 打造-粉丝引流-朋友圈运营-社区运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并实现销售转化,是一种线上线下联动的全新经营模式。作为一种精细化的运营手段,其核心在于建立互动关系,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从而提升用户的粘性和忠诚度,这对于营养健康食品行业来说尤为适用。数据显示,2023年私域电商全市场交易规模已达 5.8万亿元,其中大健康板5块表现尤为突出。商超新零售快速发展。许多大型商超纷纷布局自有品牌的营养健康产品线,山姆会员店的自有品牌“Member's Mark”涵盖了多种营养健康产品,包括维生素、膳食纤维补充剂、婴幼儿营养品等。Costco的自有品牌“Kirkland Signature”是全球知名的健康食品品牌,覆盖了从蛋白粉到鱼油胶囊的各种产品,其主打性价比高、大包装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这些大型商超积累了大量忠实用户,为推广自有品牌提供了天然的流量支持;消费者普遍对商超的品牌抱有较高的信任感,尤其是像山姆、Costco 这样的高端会员制超市,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其推出的健康产品;新型商超也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的触达范围。②悦己化趋势崛起,场景多元化营养健康食品消费呈现悦己化趋势,可选消费属性弱化。在追求健康、疾病预防控制等功能的基础上,消费者购买营养健康食品时更加注重自我愉悦、情绪满足、生活品质和个人价值的提升。这也催化一系列细分功效、剂型、风味、包装,以及产品定位独具特色的品牌兴起,赛道成长更具弹性。功效精细化。在“悦己经济”蓬勃生长的当下,消费者对功效的期待没有减弱反而变得更加具体且
  资料来源:灼识咨询《中国营养健康品行业概览》
  资料来源:灼识咨询《中国营养健康品行业概览》
  个性化——他们不再满足于“广谱性改善”,转而要求产品功效与个体生命阶段、场景痛点深度咬合。比如,职场女性可能关注如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缓解压力引起的肠胃不适,同时改善皮肤状态;健身爱好者则需要明确区分增肌期与减脂期所需的营养补充策略。这种细分化需求促使企业重新定义产品研发逻辑:从“大而全”转向“小而精”,用科学实证的功效锚定每一个微场景。这对供给端的“洞察力”与“科研力”提出了考验——既要具备市场洞察捕捉各类群体的隐蔽健康痛点,同时也要具备开发循证有效产品的研发能力。
  功能消费品化。从基础健康到自我愉悦和价值提升,精神健康、美丽健康、减肥垂类景气度突出。
  “悦己消费”趋势下,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精神属性而非单纯的功能属性,新消费品牌也热衷于通过情感营销建立与消费者的深度连接,将产品与美好生活的愿景联系起来。2020至2024年,中国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从约250亿元增长至约37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逾10%,显著高于整体营养健康品市场增速。
  剂型零食化。相比传统剂型,软糖、粉剂、口服液等更偏食品态的剂型,在提供与传统剂型类似功效的基础上,适口性与便利性佳,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愉悦的口感体验,有利于培养消费者日常服用习惯,目前正迅速崛起。软糖和饮品等常见的零食态营养健康品在市场中的占比不断提升,软糖销量占比从2022年的约5%增长至2024年近10%,年复合增长率约40%,而饮品销量占比从2022年的约10%增长至7
  2024年近15%,年复合增长率近30%。
  风味创新化。新消费市场中新颖的口味不断涌现,在保留风味丰富度的同时减少热量负担,迎合消费者“既要好吃又要健康”的心理。数据显示,近 50%的消费者认为口味是选择营养健康品最重要的因素8
  之一。 花卉风味如玫瑰、薰衣草、洋甘菊等通常与放松、减压等功能性成分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一种舒缓身心的体验。消费日常化。2020 至2024年,每天使用营养健康品的消费者占比从 22%增长至近 30%,而从不使用9的消费者占比则从 14%下降至 4%。 随着营养健康食品消费频次的提高,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生活中的实际需求,营养健康食品的包装设计也逐渐向便携化方向发展。小剂量便携包装(如营养包、条带粉剂、饮品等)越来越受到欢迎,这种包装形式方便消费者随身携带,并确保每次服用的剂量精确,特别适合经常旅行或外出工作的人群,可以在任何地方轻松地获取所需的营养补充。③新消费市场呈现全年龄段客群扩容的趋势。健康产业正加速从“银发经济”向“全龄经济”转型,这一进程不仅体现为消费群体的年龄层扩容,
  资料来源:灼识咨询《中国营养健康品行业概览》
  资料来源:灼识咨询《中国营养健康品行业概览》
  资料来源:灼识咨询《中国营养健康品行业概览》
  更标志着需求逻辑的深度重构。传统以老年群体为核心的功能性消费(如慢性病预防、康复护理类产品)仍是市场基本盘,但消费边界已突破单一年龄维度,向性别差异、代际关系、家庭角色甚至跨物种关怀延伸。在性别经济领域,女性主导的“她健康”生态圈催生出经期管理、孕产营养等高增长赛道,男性“他健康”需求则推动增肌蛋白粉、防脱发产品爆发;代际维度上,职场人群的“办公室健康方案”(如护肝片、抗焦虑口服液)与学生群体的益智护眼产品(叶黄素软糖、DHA 增强剂)形成互补;家庭场景中,从母婴精细化营养品到宠物专业化护理产品崛起,将健康管理从人类营养拓展至跨物种关怀。这一系列变革背后,是产业从“泛人群覆盖”向“精准分众”的跃迁和扩容——通过全生命周期健康链条与全家庭场景渗透的双重驱动,最终构建起“预防-干预-康复”闭环的立体化生态格局。
  新消费市场全年龄段客群扩容 (2)长青市场专业化集中化,竞争壁垒稳步提升 ①长青市场经久不衰,细分赛道属性不一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长青市场主要由经久不衰的长青客户和具备竞争壁垒、生命周期较长的长青产品所构成。该等长青客户和长青产品,多年来一直深受消费者信赖,凭借稳定的质量、强悍的产品力和良好的口碑,赢得了市场竞争。从功效维度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功效的产品兼具长青或新消费属性,但属性构成不一。如心脑健康和代谢、骨骼关节这类产品,属于典型的长青市场代表,该等功效需求满足了人们长期存在的基础健康需求,不会轻易被取代,相关产品的生命周期也相对较长。而如抗衰、益生菌等赛道,随着人们对新兴健康理念的关注而兴起,新消费属性更强。不同细分功效属性不一 ②长青市场具有明显集中化特征长青市场板块具有明显的集中化特征,头部品牌通过长期积累的产品口碑和专业的服务能力,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壁垒。直销渠道虽然经历了较大的线上渠道冲击,但通过积极转型升级,仍然保持着稳定的市场竞争力。药店渠道则依托“蓝帽子”认证体系和专业的药师团队,在中老年消费群体中建立了高度的信任感。③强功能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初老人群和老年群体对慢性病管理、机能维持的需求已从“延年益寿”的理想诉求,演变为维系基本生活能力的刚性选择——例如氨基葡萄糖对骨关节退化的干预、靶向益生菌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这些产品因直接关联行动方便、营养吸收等生存质量指标,逐渐脱离“保健品”范畴,成为与药品形成互补的日常健康刚需。消费端的迫切需求倒逼产业端不满足于泛功能宣传,转而追求经临床实证的功效锚点——如护肝片需明确展示转氨酶降低率,睡眠软糖须验证褪黑素缓释时长。数据显示,超 60%的消费者将“科研背书”12列为选购首要标准。 在百亿赛道的角逐中,唯有持续攻克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功效可视化三大技术堡垒,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长效信任。
  5、行业长尾化趋势,B端企业受益确定性更强
  受益于行业长尾化趋势,营养健康食品第三方生产渗透率持续提升。一是低门槛下涌入的长尾品牌自建工厂不经济,多会选择专业第三方合作,二是下游品牌方竞争激烈、营销投入要求高,而功能食品需求多元、更新较快且专业度高,通过第三方合作更能提升产业链效率。
  在长青市场与新消费市场双轨并行的发展格局下,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传统保健、医药企业等品牌客户对制造商的诉求在于强研发与生产稳定性,而新消费类客户多注重小单快返、低成本。品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对研发创新、生产能力、供应链管理、市场洞察和垂类解决方案等能力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头部企业发展,给头部企业带来了整合机遇,推动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我们正处于市场机遇的转折点。通过日积月累构建的头部客户服务能力壁垒,以及引领市场且不可复制的研发创新能力,我们得以在长青市场中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同时,从长青市场到新消费市场,我们凭借行业洞察和渠道布局构建核心壁垒,通过研发能力打造创新解决方案,伴随 AI+智慧供应链赋能,抢占生态位;此外,通过充分发挥中国区的优势底盘能力,我们将成功经验输出至全球市场,形成降维打击,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二)美国
  美国仍是全球营养健康食品第一大市场,2024年市场规模增长至 630亿美元,同比增长4.8%,预计未来增速将放缓至4.3%。根据CRN(Council for Responsible Nutrition)调查结果,2024年有3/4的美国消费者使用膳食补充剂,其中超过 90%的使用者认为补充剂对维持健康极为重要。尽管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消费者在补充剂上的月均支出仍呈现同比增长的趋势,市场需求依然强劲。与此同时,DTC(Direct-to-Consumer)品牌涌现,头部消费品、药企、基金公司等并购活跃,持续推动行业发展。
  电商的便利性持续推动行业增长,根据欧睿数据,2024年美国营养健康食品电商渠道市场份额已达到 1/3,同比增长超过 10%,预计未来仍是主要的增长渠道。与此同时,提供个性化建议及专业指导的从业者渠道(Practitioner)增长仅次于电商;线下零售渠道保持稳健增长,在通货膨胀压力下,部分价格敏感的消费者转购商超自有品牌。
  美国膳食补充剂的上市管理整体仍较为宽松,行业创新持续活跃。消费者更关注产品独特性、科学性,并热衷追逐新原料新产品。天然成分、清洁标签、可持续性等成为市场营销热点,镁、肌酸、南非醉茄、蘑菇等热点品类持续涌现。
  在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具有愉悦感官体验、美味且便携的剂型正持续受到市场青睐。根据 NBJ 报告,软糖、粉剂、液体和泡腾片等新兴食品剂型的市场增速显著高于传统药品剂型。其中,软糖剂型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便利性,已成为美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第一大剂型,并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营养软糖在低糖/无糖配方、高营养剂量、稳定性与感官体验提升以及清洁标签等方面不断实现创新突破,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随着消费端对精准功能和细分场景需求的增加,大量细分品类应运而生。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对健康、品类的持续增长。重点品类的市场趋势展开如下:
  运动营养:目标受众从运动爱好者扩大至更广泛的旨在改善整体健康生活方式的消费者,更广泛人群渗透推动品类增长。蛋白质、肌酸、电解质等保持高增长。
  健康老龄化:根据 NBJ 数据,自2022年以来,健康老龄化品类的补充剂销售规模增长持续超过整体补充剂行业增长。消费者不仅追求更长的寿命,更追求更健康的寿命,愿意投资于健康寿命的优化,针对细胞健康的产品需求增加。
  女性健康:女性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对自身健康关注度的提升,女性健康领域对私护健康、荷尔蒙平衡等针对性解决方案的需求持续攀升。同时,女性健康产品正根据特定使用场景和生命周期阶段不断细分和专业化。
  体重管理支持:GLP-1 热度攀升,补充剂行业也受到积极影响。一方面,GLP-1 药物的副作用,如消化问题、肌肉流失、皮肤弹性下降等,促使消费者对代餐、蛋白粉、复合维矿等补充剂产品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GLP-1 药物的热潮也提升了消费者对体重管理和血糖控制的关注。许多消费者期望在不依赖药物的情况下保持良好身材,或者在停用GLP-1类药物后仍能维持健康的体重,这进一步推动了对GLP-1药物替代补充剂的需求。
  (三)欧洲
  尽管欧洲经济复苏乏力,2024年营养健康食品市场规模仍达 315亿美元,同比增长6.6%。意大利、英国、德国和法国作为主要消费国,市场份额稳定,四国合计占比超50%。
  从全球范围看,欧盟对健康食品有着较为严苛的定义和监管要求。各成员国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具体的细则。例如,2024年法国农业部推出强制性在线补充剂申报平台Compl’Alim,提升申报效率、数据可访问性和市场透明度。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监管局(MHRA)也推出简化审批程序,降低保健品进入英国市场的门槛。这些措施在保障消费者健康的同时,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药店仍是第一大渠道,但消费者正逐渐向电商渠道转移。2024年电商渠道市场份额约30%,同比增速达到 10%。各国渠道结构差异大,意大利、法国、波兰等国线下渠道仍占据主导地位,以药店为主;英国电商渠道占比近60%,德国及北欧国家等电商渠道占比也已超过30%。
  欧洲消费者在剂型、渠道方面仍较为传统。产品剂型以严肃剂型为主,但英国和北欧的部分国家的休闲剂型如软糖等快速增长。
  植物基、无添加、非转基因等天然相关的产品概念受欧洲消费者青睐。运动健康广受重视,运动营养作为最大品类持续高增长;同时,肠道健康、情绪健康、女性健康等赛道逐渐兴起。
  (四)亚太:
  1、韩国及澳新市场
  2024年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营养健康食品市场规模超过94亿美元,同比增长5.6%。老龄化的加剧和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持续推动健康行业发展。消费者对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补充剂改善健康状态。在韩国,老龄化趋势尤为明显,2024年韩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近20%,预计未来十年这一比例将增长至30%。此外,CMA(Complementary Medicines Australia)研究报告显示,澳大利亚约50%的消费者患有慢性病,75%的家庭使用补充剂支持健康。与此同时,韩国、澳新市场的品牌对东南亚及中国等市场产生了显著的辐射作用。
  韩国市场电商为第一大渠道,占比达到60%,2024年同比增长8%;液体剂型占比超过15%,持续高增长;运动营养、睡眠健康、能量提升、女性健康等品类增长显著。
  澳新市场药店仍是第一大渠道,2024年份额48%;电商是第二大渠道,份额超过20%,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根据欧睿消费者研究,超过70%的消费者偏好胶囊或片剂,软糖的受欢迎程度从2021年的19%上升至2024年的 22%。运动营养是第一大品类,女性健康、美丽健康、能量提升、情绪健康等品类保持高增长。
  2、东南亚市场
  2024年东南亚营养健康食品市场规模超过 110亿美元,预计未来三年将以 8.4%的增速引领增长。这一增长趋势得益于东南亚地区多方面的积极因素:首先,东南亚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庞大的人口基数为营养健康食品市场提供巨大的消费潜力;其次,各国政府对医疗保健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推动了健康产品的规范化发展;此外,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显著提升以及医疗保健支出的持续增长共同推动了健康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东南亚市场线下零售渠道,包括药店、健康产品专卖店及商超等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 60%;电商渠道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线上规模领先。兴趣电商等新模式也成为消费扩容、品牌培育的重要渠道。
  软胶囊、硬胶囊和片剂作为传统剂型,占据主要市场份额;软糖、饮品剂型因便携性和口感优势广受欢迎;粉剂和泡腾片也因便于冲泡而受到青睐。此外,印尼和马来西亚等穆斯林人口较多的国家,对清真认证的补充剂有明确需求。
  在东南亚市场,体重管理、美丽健康、益生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
  从消费端看,欧睿国际消费者研究显示,中老年人群是营养健康行业的主力消费人群,与此同时,年轻人逐渐成为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重要增长极,全球各年龄段消费人群每日摄入营养健康食品的频率均在逐渐提高,尤其是年轻人群,行业在全人群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中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在人均消费额上对比成熟市场仍具备较大增长潜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食品及酒制造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1、公司业务概况: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营养健康食品合同研发生产商,围绕“创新科技”和“国际化”两大战略,致力于为全球营养健康食品行业的客户提供包括基础研究与产品开发、制造、包装、物流及市场营销支持在内的全链式解决方案。公司作为全球化企业,在中国、欧洲、美国建立了七大生产基地和五大研发中心,凭借全球市场最前沿的消费者洞察能力、市场信息整合机制和上下游产业资源,形成中国深度、全球广度的市场洞察优势,并在市场洞察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工程师红利和全球供应链,构建全球协同的产品开发和本土生产服务体系,以“强大制造平台 + 领先新产品布局 + 高效服务”的业务模式,通过与客户的合作提供消费者喜欢且需要的产品,服务于全球客户,实现了广泛的客户覆盖。公司的业务领域涵盖功能性食品、特殊膳食食品、保健食品,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效、科学的健康营养食品。 2、主营产品:丰富的多剂型、多功能产品品类公司拥有多剂型平台开发能力,从产品形态分类,主要有软胶囊、营养软糖、饮品等核心剂型,片剂、粉剂、硬胶囊等基础剂型,以及素怡®Plantegrity®植物基软胶囊、萃优酪®凝胶软片、爆珠、维浆果®肠衣软糖、益生菌晶球、乳态饮等创新剂型。在核心剂型和基础剂型上,公司聚焦规模生产,为客户提供全链路、一站式的服务,树立行业标杆。
  对于创新剂型,公司依托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和市场团队,不断推出前沿的营养健康食品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创新需求,为差异化赋能,帮助客户迅速打开市场。在功能需求和品类规划上,公司建立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不同功能品类,为生命的每个阶段提供循证营养产品。基于战略选择,公司聚焦于抗衰、益生菌、美丽健康、心脑代谢、免疫提升、运动营养六大重点赛道的品类发展,通过加强重点赛道的市场洞察和对客户需求的挖掘,集中资源投入,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公司建立了由博士带领的产品研制团队,持续进行产品配方、剂型技术的开发与研究,为客户提供前沿创新的产品方案,抢占市场先机。同时,致力于打造市场流行风味产品,通过专业的感官品评分析、新颖的包装,提升产品在消费者中的复购率,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公司的仿生增效技术平台实现“功效、体验、应用”三大价值提升。
  3、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坚持“创新科技”和“国际化”战略,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营养健康食品合同研发生产(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简称“CDMO”)龙头企业。公司专注营养健康食品B端业务,在保持保健食品已有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功能食品和健康零食领域,是国内第一家以营养健康食品B端业务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在B端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知名度。公司目前是国内第一家规模化生产植物基软胶囊的营养健康食品研发和生产企业,也是行业内少有的可供应包括软胶囊、营养软糖、饮品、片剂、粉剂和硬胶囊在内的多种剂型益生菌产品的企业。
  公司致力于剂型创新和技术升级,先后开发了萃优酪®凝胶软片、维浆果®肠衣软糖、爆珠、萃滋球®脆皮凝胶糖果、益生菌晶球、乳态饮等健康食品的创新剂型,通过技术突破提升产品的营养价值。公司长年坚持基于产品和行业新技术研发内控分析方法,积极参与行业建设,推动和促进行业技术进步。近三年,公司参与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起草修订5项,行业标准起草制定4项,团体标准起草制定8项;美国药典(USP)标准制定4项;其中已有10项标准正式发布。
  公司持续推进全球化战略,通过投资、收购等方式,构建起中国(包括汕头、马鞍山、珠海)、美国、德国协同的本土化供应能力,进一步夯实与全球头部企业的合作关系。
  公司专注营养健康食品领域 30 年,服务于全球优质客户,公司客户主要分布于中国、亚太、欧洲和美洲,涵盖医药企业、直销企业、非直销品牌企业、连锁药店、现代商超以及在营养健康领域拓展新业务的社交电商、食品以及化妆品企业等长青市场和新消费市场的主流企业,共同构成公司稳定且具有高粘度的客户群。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广东省营养保健食品国际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三个平台,设立了“广东省博士工作站”,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绿色工厂”、安徽省“智能工厂”、“绿色工厂”及“专精特新冠军企业”等荣誉。
  主要销售模式
  公司的主要销售模式为合同研发生产(CDMO),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定位、概念设计、配方研究与试验(中试生产、检测方法及标准研究、稳定性试验、功能验证、产品备案或者注册)、生产制造、技术升级到营销支持的全产业链条服务。具体包括以下三种模式:
  1、自主开发模式(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洞察客户需求,推荐完善产品,快速上市
  公司每年进行市场研究和客户需求调研,制定产品策略,开展新产品规划,对新技术、新原料、新包装形式以及新配方组合,进行集成化的产品开发规划。自主开发的产品规划涵盖保健食品、特殊膳食食品以及功能性食品。产品团队根据公司新产品规划进行产品开发,产品开发的完整过程包括产品定位、概念设计、配方研究与试验、中试生产、检测方法及标准研究、稳定性试验、功能验证等等。如属于保健食品,还需要向相关主管部门申请产品备案或者注册。
  2、客户定制开发模式(CDM,Customize Design Manufacturer):充分理解客户的产品需求 ,进行定制化的产品开发与制造
  公司依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的产品开发,并提供定制化产品注册或备案支持(专指保健食品),产品开发完成后,依据客户订单需求进行生产。
  3、客户产品委托生产模式(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根据客户配方组织生产,100%准确交付
  公司按照客户提供的完整产品配方,组织产品生产和交付。因产品品类众多,一般情况下,公司与客户合作会多种模式并存,前两种是公司主要的业务模式。公司作为客户的生意伙伴,以客户的商业成功为意识起点,公司业务人员会定期拜访客户,依托公司的自主产品目录及创新平台,组织双方市场研发人员共同参加产品交流会,进行产品推荐与探讨,并根据客户需要,组织公司资源,提供产品终端推广的建议和产品培训等增值服务,实现公司与客户双赢。经销模式□适用 不适用门店销售终端占比超过10%□适用 不适用线上直销销售□适用 不适用占当期营业收入总额10%以上的主要产品销售价格较上一报告期的变动幅度超过30% □适用 不适用采购模式及采购内容公司生产模式主要是自主生产,公司在汕头、马鞍山、珠海、德国法尔肯哈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拥有生产基地,建有软胶囊、营养软糖、片剂、功能饮品、粉剂、益生菌等生产车间,所有车间均已获得生产资质。委托加工生产□适用 不适用营业成本的主要构成项目项目2024年  2023年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主营业务成本 材料 1,976,877,304.93 68.50% 1,750,124,913.07 70.06%直接人工 286,695,645.24 9.93% 271,398,012.54 10.86%制造费用 565,388,243.78 19.59% 436,880,455.81 17.49%物流费及其他 55,709,419.00 1.93% 35,333,230.55 1.41%其他业务成本 1,444,757.69 0.05% 4,175,057.06 0.17%合计 2,886,115,370.63 100.00% 2,497,911,669.03 100.00%产量与库存量详见下文“四、主营业务分析 2、收入与成本(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的表格。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注:2024年6月17日,公司控股子公司Best Formulations PC LLC(Best Formulations的全资子公司)和美国五三银
  行签订担保协议,Best Formulations PC LLC以其全部资产抵押和连带责任保证方式为Best Formulations 向五三银行申请3,000万美元授信额度提供连带责任担保。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适用 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2) 报告期内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适用 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2)/ 金总额 额 额比例 向
  (1)
  经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同意仙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1〕927号)同意,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
  10,248,929张可转换公司债券,每张面值为100元,募集资金总额为102,489.29万元,扣除保荐费和承销费用872.54万元后募集资金余额101,616.75万元已划入公司指定账户,其中尚未扣除保荐费、审计及验资费、律师费等发行费用275.89万元(不含税),本次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101,340.86万元。华兴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已出具了《仙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验资报告》(华兴验字[2021]21000020045号),对以上募集资金到账情况进行了审验确认。
  (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益的情况和原因 关于数字信息化建设项目,数字信息化建设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的信息化系统多,且各信息化系统之间存在前后依赖关系,需循序渐
  (含“是否达到预 进开展实施工作,以确保整体信息化工程有效运作,同时为配合信息系统的实施,公司需对相关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并需谨慎评估信息化系计效益”选择“不 统的选型及供应商专业能力,故该项目投资进度有所放缓。适用”的原因) 公司于2024年8月8日召开 第四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的议案》,同意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马鞍山生产基地扩产项目”和“数字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日期分别由2024年3月1日和2024年8月1日调整至2026年3月1日和2025年12月31日,同时鉴于“软胶囊车间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已如期建成投产并产生效益,但仍有部分尾款未届付款期,同意在该项目原募集资金承诺投资金额内继续支付前述尾款。项目可行性发生重不适用大变化的情况说明超募资金的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 不适用况适用以前年度发生募集资金投资项目 公司于2023年3月21日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议案》,同意公司终止“华东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将原拟投入“华东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募集资金人民币10,531.66万元全部投向“软胶囊车间技术升级改造项目”;项目实施主体由仙乐健康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变更为仙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地点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泰山路83号,项目资金用于软胶囊车间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的工程建设、设备购置等。该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事项已于2023年4月6日经股东大会及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以前年度发生同上“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 公司于2021年9月9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置换已预先投入募集先期投入及置换情 资金投资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17,922.53万元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和已支付发行费用的况 自筹资金。独立董事及保荐机构发表明确同意意见。华兴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就公司用自筹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和已支付发行费用出具了“华兴专字[2021]21006480016号”专项鉴证报告。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 不适用况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 不适用原因公司于2024年4月18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和第三届监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于2024年5月28日召开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24年度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额度的议案》,同意公司(含子公司)在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的前提下,使用总额尚未使用的募集资 不超过人民币15,000万元的闲置募集资金适时进行现金管理,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单项产品投资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的金融机构理财产品。金用途及去向 使用期限为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之日止,在上述额度和使用期限内,资金可滚动使用,并授权董事长行使于购买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开发区支行挂钩型结构性存款;其他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均存储于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内。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 不适用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划,将原拟投入“华东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募集资金人民币10,531.66万元全部投向“软胶囊车间技术升级改造项目”。
  公司于2023年3月21日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议案》,同意公司终止“华东
  变更原因、决策程序及信息披露情况说明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将原拟投入“华东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募集资金人民币10,531.66万元全部投向“软胶囊车间技术升级(分具体项目) 改造项目”;项目实施主体由仙乐健康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变更为仙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地点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泰山路83号,项目资金用于软胶囊车间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的工程建设、设备购置等。该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事项已于2023年4月6日经股东大会及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3年3月22日刊登在巨潮资讯网的公告《关于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公告》(公告编码:2023-010)。关于软胶囊车间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截至2024年4月6日(即计划达到预期可使用状态日期),“软胶囊车间技术升级改造项未达到计划进度或预计收益的情况和原因目”已经全部建成投产并已产生效益,但该项目项下部分尾款尚未届至付款期,公司后续将根据相关合同的约定继续支付相应款(分具体项目)项。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整体生产经营和业绩不会产生影响。
  主要控股参股公司情况说明
  注: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 Best Formulations 的可辨认净资产按照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所得Best Formulations 的本期净亏损中包含了购买日可辨认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 □不适用
  者了解参考。
  陈科诺(东北证券),陈力宇(国泰君安),陈书慧(招
  商证券),陈硕旸(长江证券),陈涛(海富通基金),陈腾曦(西部证券),陈文博(中金公司),陈潇(天风证券),陈瑶(重阳资产),陈熠(国盛食品),谌保罗(方正证券),崔良旭(弘澄投资),崔涛(兴华基金),邓洁(国联证券),丁天(华创证券资管),方云朋(中金公司),费馨涵(汇丰晋信基金),丰一凯(长江资管),冯佳文(天风证券),傅翼宽(中信建投自营),高鸿(广发证券),龚路成(广发基金),郭亦骏(西部证券),韩冬伟(国华兴益保险),韩威俊(交银施罗德),何任(唐融投资),胡梦承(长信基金),胡世炜(天风证券),黄超杰(华宝基金),黄静(财信证券),黄薇(浙商资管),姜涵予(兴业基金),焦庆(坤阳资产),解睿(羊角基金),金含(兴业证券),金依纯(野村东方证券),李德宝(大家资产),李东燃 公司管理层围巨潮信(华创证券),李付玲(域秀资本),李静(银河证 绕公司2023年息网:券),李榴心(南方基金),李敏晗(金鹰基金),李其 年度经营情20242024年电话 东(嘉世基金),李爽(银华基金),李婷婷(源乘投 况、2024年经年04 电话 4月21交流 机构 资),李啸(民生证券),李新帜(诺安基金),李鑫鑫 营计划及2024月21 沟通 日投资会 (华金证券),李志国(博润银泰投资),林丽芬(理成 年第一季度经日 者关系资产),刘欢(兴证资管),刘慧萍(同犇投资),刘来 营情况与投资活动记珍(银河证券),刘天雨(和谐汇一),刘元根(禹田资 者进行交流互录本),卢周伟(华西证券),陆凯琳(永赢基金),罗頔 动。影(东吴证券),罗涛(量度资本),罗彤(国君资管),吕鑫(广发基金),秦一方(国海证券),邱思佳(兴证资管),施钦坚(致合资管),施文琪(银河证券),孙山山(华鑫证券),孙天一(浙商证券),孙颖(英大保险资管),汤学章(中信证券),唐朝(中泰自营),陶先逸(工银瑞信),汪亚(禾丰正则资管),王策源(天治基金),王焯(东证资管),王丁(万家基金),王海亮(亘曦资产),王嘉琦(兴业证券),王凯(中金资管),王磊(鸿竹资管),王苏煦(汇安基金),王颖(华金证券),王郁冰(中庚基金),王泽华(方正证券),王哲(上海汇正),肖峰(景顺长城基金),肖旭芳(长江证券),谢泽林(博时基金),熊欣慰(中泰证券),王亦沁(鹏扬基金),谢泽林(嘉实基金),徐哲琪(富国基金),严晓思(华创证券),杨恒(东海基金),杨骥(浙商证券),应超(光大资管),余欢(长城基金),余吉双(鹏华基金),余璇(中信建投),张程(交银施罗德),张辰权(硕丰基金)、张晋溢(平安证券),张倩(华鑫证券),张若伦(宝盈基金),张向伟(国信证券),张云(磐厚动量),赵璐(鹏华基金),赵康(中信证券),赵玮玮(禹田资本),赵雯(财通资管),郑轶群(双安资产),智健(国泰基金),钟天皓(博时基),周金菲(平安基),祝海杰(宁涌富基金),祝凯伦(鹏泰投资),訾猛(国泰君安)等机构投资者蒋雅茜(KKR),黄诗琪(北大方正人寿保险),吴谦(财通基金),黄静(财信自营),韦香怡(德邦证券),崔晓静(东方财富证券),王焯(东方红),王延飞(东方红),康辉(东海食饮),罗頔影(东吴证券),张超凡(东证融汇),谌保罗(方正证券),李雨桐(富安达基金),徐哲琪(富国基金),高鸿(广发证券),刘洁铭(国海证券),秦一方(国海证券),韩冬伟(国华兴义保险),邓洁(国联证券),陈熠(国盛证券),胡运昶(国泰基金),陈力宇(国泰君安证券),曹嘉诚(国信自营),刘天雨(和谐汇一),苏航(泓德),饶晓鹏(华安基金),章昕乔(华安基金),谢丽媛(华安证券),程晓思(华创证券),王叶(华富基公司管理层围金),王颖(华金食饮),倪欣雨(华泰食饮),董懿夫 巨潮信绕公司2023年(华泰资产),朱骏(华泰资管),王厚(华西食饮), 息网:年度经营情2024 张程(交银施罗德),李敏晗(金鹰基金),方勇(开源2024年电话 况、2024年经年04 电话 证券),张玲玉(民生食饮),张云(磐厚资产),祝凯 4月23交流 机构 营计划及E立月23 沟通 伦(鹏泰投资),曹敏(鹏扬基金),张晋溢(平安证 日投资会 方仿生增效技日 券),童昱霏(璞远资产),陈烨远(睿远基金),林丽 者关系术平台与投资芬(上海理成资产),熊智超(申万宏源),刘金(太平 活动记者进行交流互基金),肖依琳(太平洋证券),白嘉怡(太平洋保 录表动。险),孙宛(太平资产),冯佳文(天风证券),雷茜茜(天弘基金),王策源(天治基金),陈保国(西部利得),周密(西部自营),何思璇(信达澳亚),刘鹏宇(信达资本),王辉(星石投资),贾雨朦(星泰投资),王嘉琦(兴业证券),邱思佳(兴证资管),刘琳玲(循远资产),褚嘉斌(一犁基金),于嘉馨(银河基金),王世鹏(昱奕资产),陈硕旸(长江证券),董思远(长江证券),陈书慧(招商证券),丁谢峰(招商证券),孙天一(浙商证券),施钦坚(致合资管),顾柔刚(中金 AM),方云朋(中金公司),王文丹(中金公司),汤学章(中信证券),李有为(中信资管),池文丽(中银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巨潮信息网:2024 网络2024年日 方云朋(中金公司),冯佳文(天风证券),高鸿(广发 者关系行交流互动。证券),关山(融通基金),郭亦骏(西部证券),胡梦 活动记金),金含(兴业证券),李敏晗(金鹰基金),李爽(银华基金),李啸(民生证券),李新帜(诺安基金),李鑫鑫(华金证券),李泽明(长信基金),李志国(博润银泰投资),林丽芬(理成资产),刘慧萍(同犇投资),刘来珍(银河证券),刘天雨(和谐汇一),卢周伟(华西证券),罗頔影(东吴证券),倪欣雨(华泰证券),蒲天瑞(农银汇理),綦征(中邮基金),齐炜中(大成基金),秦一方(国海证券),邱思佳(兴证资管),孙山山(华鑫证券),孙天一(浙商证券),孙颖(英大保险资管),汤学章(中信证券),王策源(天治基金),王海亮(亘曦资产),王嘉琦(兴业证券),王凯(中金资管),王颖(华金证券),王郁冰(中庚基金),王泽华(方正证券),吴文德(财通证券),肖峰(景顺长城基金),谢泽林(博时基金),熊欣慰(中泰证券),熊智超(申万宏源),谢泽林(嘉实基金),严晓思(华创证券),杨逸文(中邮证券),杨恒(东海基金),应超(光大资管),余璇(中信建投),张辰权(硕丰基金)、张晋溢(平安证券),张倩(华鑫证券),章耀(国信自营),张云(磐厚动量),赵璐(鹏华基金),赵康(中信证券),钟天皓(博时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巨潮信息网:2024 网络2024年
  2024年半年度动。 活动记基金),李啸(民生证券),李爽(沣沛投资),李爽、录表张玲(银华基金),李新帜(诺安基金),李由(民生加银),李梓语、吴林轩(国盛证券),林大典(pinpoint),林丽芬(理成资产),刘欢(兴证资管),刘天雨(上海和谐汇一),刘颜(上海合远基金),刘玮奇(浙商资管),刘来珍(中国银河证券),刘青林(呈瑞投资),刘洁铭、黄诗汶(国海证券),刘(东吴证券),罗彤(国君资管),罗涛(深圳量度资本),罗鹏(世纪证券),吕昌(申万宏源),吕亦新、严晓思(华创证券),毛振强(西部利得基金),闵晓平(国信证券),邱思佳、刘欢(兴证资管),秦庆(甬证资管),任选蓉(兴华基金),任涛(融通基金),施钦坚(致合资管),宋芳(南京证券),苏文晶(相生资产),孙盼(凯联资本),孙山山(华鑫证券),孙婉宁(中邮保险),孙毓晨(众安保险),汤学章(中信证券),天皓(博时基金),汪亚(深圳市前海禾丰正则),汪晨曦(牧鑫资产),汪曼妮(兴业证券),王策源(天治基金),王海亮(亘曦资产),王辉(星石投资),王嘉琦(兴业证券),王凯(中金资管),王文心(百年保险资管),王兴伟(国联安基金),王郁冰(中庚基金),王延飞(东方证券),魏宁伟(紫金信托),吴志泰(深圳杉树),徐瑞(建信养老),徐叶(招商自营),严可人(光证资管),杨骥(浙商证券),杨恒(东海基金),杨君弈(上海万纳),杨霞(彤源投资),余欢(长城基金),余吉双(鹏华基金),袁绮蔓(华夏基金),张辰权(硕丰基金),张锵锵(中欧),张倩(华鑫证券),张泽(民生加银基金),张子健(中邮证券),张云(磐厚动量),赵璐、余吉双(鹏华基金),赵婕(财通证券),郑皓(博时基金),周衍彤(天风证券),朱施乐(华西证券)等机构投资者巨潮信息网:2024 网络2024年
  2024年第三季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市值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公司市值管理行为,维护公司及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公司于2024年12月13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值管理制度》。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转至仙乐健康(300791)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