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京泉华(002885)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12-31
信息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光储逆变领域
  1、行业相关政策
  报告期内,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加速了欧洲等主要国家和地区清洁能源的转型步伐,在节能减排低碳目标等因素的
  共同作用下,全球层面的能源结构优化改革迫在眉睫。美国高度重视能源发展,充分利用经济和法律等手段,为新能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战略和政策保障,2022年 8月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计划拨款约3700亿美元,用于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计划,重点补贴和扶持清洁能源制造业。欧盟2022年发布RE Power EU能源计划,该计划涉及未来五年内高达2100亿欧元(约合2210亿美元)投资规模,包括增加可再生能源和液化天然气进口,降低能源需求,从而达到减少对俄罗斯能源依赖、加快转向绿色能源目的。除通过大量法规和政策支持本土新能源产业发展之外,美国、欧盟、印度等国家和地区还通过为本土企业减税和向进口产品增加关税等措施,加大培育本国(地区)新能源产业链制造能力。如,2022年 2月,美国将即将到期的光伏电池与组件保障措施(201条款)的关税措施延长 4年;为确保充足的发电能力,美国宣布从2022年6月起豁免从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和柬埔寨进口的光伏产品关税。同年4月,印度开始对进口太阳能组件征收40%的基本关税,对电池征收25%的基本关税。根据IEA发布的《太阳能光伏全球供应链》特别报告的统计数据,自2011年以来,仅针对太阳能光伏产品征收的反倾销、反补贴和进口税数量总计达113项,从2011年的仅1项进口税(巴西)增至2022年的16项关税和进口税(另有8项正在调查中)。
  2022年6月,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新型储能市场定位,提升新型储能利用水平,引导行业健康发展。2024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持续巩固“电力稳定可靠、油气底线可保、煤炭压舱兜底、新能源高质量跃升”良好态势,持续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深化油气市场体系改革,务实推进能源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2、行业发展情况
  光储逆变器分为光伏逆变器和储能逆变器,逆变器又称逆变电源,是将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能的变流装置。其中,光
  伏逆变器指的是应用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的逆变器,是一种将太阳电池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换成频率可调节的交流电的电子设备,可以将转换后的交流电反馈回离网的电网或商用输电系统,能够优化太阳能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确保电流和电压的稳定性。储能逆变器是连接于电池系统与电网之间的实现电能双向转换的设备,既可把蓄电池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输送给电网使用,也可把电网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给蓄电池充电,具备电池系统的充放电过程调节和管理、电网的频率调整和功率平衡等多种功能。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断发展,光储逆变器行业同样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一方面,得益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逆变器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新兴产业的崛起,也为逆变器行业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另一方面,逆变器行业在技术层面,不断取得突破,高效能、高可靠性、智能化已成为逆变器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高效能逆变器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高可靠性逆变器则能够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显著减少故障率;智能化逆变器则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远程监控,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升级。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经历了多次市场和政策波动后,仍展现出持续的发展活力。光储逆变器在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等新能源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3年11月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已达5.58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 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这标志着可再生能源发电逐渐由辅助能源向主力能源的转变。为应对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天然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储能系统的整合成为保证电网稳定性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光储逆变器在转换能量和协调储能系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逆变器应用技术升级对提高系统效率和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光储逆变器使用场景日趋复杂,带动技术发展的不断演变。储能逆变器和光伏逆变器在功能、应用和工作原理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根据应用需求和能源类型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逆变器设备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和性能。十四五期间,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建设是新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光伏+农业”、“光伏+渔业”以及海上光伏等多场景应用,成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重要支撑,大型光伏应用场景呈日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传统集中式逆变器需跨地块建设,系统成本升高、线损率加大、系统效率低等问题函待解决,兼具组串式与集中式逆变器双重优势的模块化逆变器应运而生。受益于各国对新能源的推广,全球新型储能GW级市场持续增大,带动光储逆变器需求快速增加。2024年3月,国际电池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2023年全球电池出货量数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的出货量达185GWh,较2022年的 121GWh出货量增长约 53%。随着新型储能技术性能与成本的持续改善,加以新能源政策的大力支持,储能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光储逆变器需求随之攀升。
  二、新能源充电桩领域 1、行业相关政策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各国政府也愈发重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出台了系列充电桩相关政策。
  2023年美国IRA税收抵免法案正式实施,将原来的充电设备税收抵免延长至2032年,同时对于个人住宅用途的税收抵免
  政策上限不变,仍为 1000美金,针对商业用途的充电桩抵免上限从 3万美金提升至 10万美金;德国对于公共充电桩按照功率、电压进行不同级别补贴,要求比较细致,高于100kW直流充电点最高可补贴3万欧元,对于私人充电桩,房屋所有人、房屋承租人、住宅区开发商均可申请最高 900欧元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英国充电桩补贴分为居家、工作场所、住宅区等进行场景补贴,居家、工作场所的最高补贴为350英镑,住宅区临街补贴标准为6500英镑;荷兰公共桩可申请免税和折旧补贴,私人可申请在居住或工作地安装免费充电桩;瑞典公共桩补贴1.5万克朗,私人桩补贴1万克朗。
  2023年6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202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 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此外,各地方政府也纷纷推出充电桩建设目标和补贴政策,例如,北京市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力争全市充电桩总规模达到70万个,上海市提出到2025年,计划建成充电桩76万个,换电站300座,车桩比不高于2:1,广东省提出2024年全省计划新建公共充电站1312座、公共充电桩66,110个,计划新建超级充电站386座、超级充电终端735个。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充电桩行业保持快速增长。
  2、行业发展情况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充电基础设施,尤其是充电桩已成为支撑该行业持续增长的关键组成部分。新能源汽
  车充电桩,也称为电动车充电站或电动汽车供电设备,是一种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的装置,使电动汽车能够存储足够的电量以支持其运行。在新能源汽车生态系统中,充电桩不仅是连接电网和电动汽车的桥梁,也是实现智能电网、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推动城市交通电气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将持续快速发展,为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出重要贡献。充电桩产业在中国已经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从早期的萌芽阶段逐步成长为一个高速增长的行业。2006年标志着中国充电桩行业的起点,深圳建立了第一座汽车充电站,为该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紧接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建设的国内第一个集中式充电站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尽管在这个阶段充电桩的建设主要依赖于政府,社会企业资本还未真正进入这一领域;2015年至2020年,随着《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的出台,充电桩行业迎来了成长的早期阶段。该政策文件的发布吸引了部分社会资本的进入,充电桩行业开始正式具备社会资本属性,这一变化标志着行业从政府主导逐渐转向市场驱动的发展模式;2020年至今,充电桩行业进入了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政府对充电桩的支持政策不断,尤其是2021年3月充电桩被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范畴,这一政策的实施极大地刺激了行业企业扩大产能和增加产量。如今,充电桩行业仍然处于成长的关键期,保有量也将持续实现高速增长。中国充电桩行业作为新能源汽车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充电桩的需求与日俱增。在政府大量政策与补贴的驱动下,充电桩行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建设和发展的过程。车桩比作为衡量充电设施配套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维持在3:1上下,这一比例随着充电桩建设的加快而有所下降,反映出行业发展的积极态势。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2023年全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 338.6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 949.5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车桩增量比为2.8:1,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这一数据显示,充电桩的建设速度正在逐步跟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且距离实现更低车桩比的目标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中国充电桩行业的技术发展正处于快速变革期,未来的主流发展趋势凸显了行业对效率、便利性、成本及环保的高度重视。主要的技术发展趋势包括直流快充技术的优化、充电电压的提高、充电模块的大功率化和标准模块化发展,以及液冷散热系统的应用和去OBC化的趋势。目前,里程焦虑仍是燃油车用户转向电动车用户的主要障碍。直流快充技术由于其快速充电的优势,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交流慢充技术。与交流慢充相比,直流快充能够显著缩短充电时间,从而提高充电效率和用户体验。例如,通过直流快速和快速充电的要求,为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应用所面临的充电难、充电慢问题,大功率直流充电桩已成为刚性需求,将促进如功率器件硅基 MOSFET、IGBT,甚至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优化应用和液冷技术的普及,功率器件硬件及解决方案的不断进步,充电模块的不断改进,充电桩的充电速度也会不断提升,带动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最终反向驱动充电桩行业大放量。
  三、新能源汽车领域 1、行业相关政策
  新能源汽车作为实现节能减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坚持发展新能源汽
  车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同时也是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地区纷纷出台支持政策,部分整车厂也发布停售燃油车计划,为新能源汽车全面替代燃油车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欧洲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增强,同时欧洲各国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碳排放法规、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减免税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项激励政策带动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进入快速增长轨道。德国政府计划自2023年起实行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对于使用年限不超过12个月、总里程不超过1.5万公里、欧盟其他国家无补贴的二手车辆,纯电动汽车可获得5000欧元,混合动力汽车可获得3750欧元。在美洲地区,尽管传统燃油车仍占据主导地位,但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势头迅猛,2024年有望再创新高,政府的支持政策、技术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提高将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22年 8月,在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IRA)》中,2023年1月1日后,为消费者购买在美国组装的电动车提供补贴,满足本地化条件的电动汽车将获得税收抵免。同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在北美制造和组装的本地化价值百分比在 50%以上,可以获得另一份税收抵免 3750美元,此政策持续有效期为10年,即2022年12月31日至2032年12月31日。根据国务院颁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2023年1月,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内容强调试点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要显著提高,其中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领域力争达到80%;2023年6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新能源免征购置税迎来四度延期;商务部办公厅也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的通知》,新一轮的新能源车下乡政策实行。
  2、行业发展情况
  在全球节能环保、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清洁能源持续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等因素驱动下,汽车行业发生重大变革,新能
  源汽车行业发展突飞猛进,替代传统燃油车的趋势日益明显。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减少交通领域污染物排放、促进高质量碳达峰、降低石油进口依赖、支撑建设全球汽车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以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使用。例如购车补贴、免费停车、免费充电等优惠政策,以及对传统燃油汽车的限制措施,有效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和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政府还通过制定新能源汽车标准、推进电池回收等措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成熟和突破,在续航里程、充电时间、电池寿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充电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快推进,使得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和可靠性大大增强;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水平也在逐渐提升,如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此外,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和认知逐渐增加、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和对燃油消耗的限制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转向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改进,使其在性能、舒适度、智能化等方面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呈现一定优势,进一步提高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和购买意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了从供应链到销售链的完整产业链条,进而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面发展。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销量 949.5万辆,市场占有率 31.6%,同比增长37.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 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此外,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150万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呈现3%以上的增长。自2021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出海持续创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持续提升。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再创新高,新能源汽车成为拉动汽车产销量增长的重要力量。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在当前的政策和市场条件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路径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技术突破和创新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当前新能源汽车在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电池寿命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技术研究和创新十分必要。除此之外,轻量化技术、智能化系统等也将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充电桩的布局、充电设施建设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不完全匹配,未来需要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充电桩的覆盖密度。政府还可以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服务进行统一化管理,一方面减少管理成本,另一方面方便用户使用。同时可以鼓励用户建立私人充电桩,节约社会资本。此外,还需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的研究和投入,促进充电设施的标准化和智能化。第三,政策支持与市场培育应同时进行。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对于促进其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未来需要继续出台更加明确的政策,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成本,减少使用成本,提供更多的补贴政策和优惠措施,引导消费者更加青睐新能源汽车。同时,不断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渐成熟,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进一步增长,有望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行业竞争的加剧也将促使企业加强创新和提升产品性能,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促进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转至京泉华(002885)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