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江摩托(000913)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为“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公司所处的行业为摩托车整车制造。据中国摩托车商会统计数据显示,报告期我国摩托车产 业在燃油车复苏和出口扩张的驱动下,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2024年全年共销售摩托车 1,992.28万辆,销量同比增长2.82%。燃油摩托车销售 1,645.62万辆,同比增长12.99%,仍是市场主导(占比82.6%)。其中,两轮燃油摩托车销售1,511.32万辆,同比增长14.19%,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主力;大排量休闲娱乐摩托车(排量〉250cc,下同)销售 75.66万辆,同比增长42.97%,成为行业增长核心驱动力。虽然电动摩托车同比下降,但从整体来看,摩托车产品结构优化效果显著,产业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 (一)内销市场:大排量车型主导增长,电动化暂时遇冷 全年销售两轮燃油摩托车463.68万辆,同比下降-6.9%,整体呈现偏弱势。其中大排量车型销售39.75万辆,同比增长21.3%,小排量车型(排量〈=250cc,下同)销售423.93万辆,同比下降8.9%,大小排量车型分化显著,大排量休闲 娱乐摩托车市场需求旺盛,仍保持着大幅增长的态势。全年共销售电动摩托车223.01万辆,同比下降40.1%,电动摩托车市场进入调整态势。 (二)外销市场:出口总量创历史新高,结构向高端化倾斜 2024年摩托车整车出口量1,101.63万辆,同比增长26.72%,出口金额 69.81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其中,两轮燃油摩托车出口 1,047.63万辆,同比增长26.94%;大排量车型出口 35.9万辆,同比增长78.2%;小排量车型出口 1,012.13万辆,同比增长25.7%。凭借性价比优势和逐步完善的服务网络,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得到持续提升。两轮燃油摩托车的主要出口市场包括欧洲、南美、东南亚和非洲等地。主力排量段 150系列(销售 343.1万辆,同比增长约33.1%)、125系列(销售332.83万辆,同比增长约25.2%)仍是出口支柱且增长迅速,主要面向东南亚、非洲等对性价比敏感的市场以及新兴市场如土耳其、巴西等。欧美市场对休闲娱乐车型需求增长,显示出高端市场扩容趋势,除大排量车型增速亮眼外,其他如200系列(销售105.19万辆,同比增长约 44.90%)和250系列(销售38.2万辆,同比增长约13.6%)增速也较快。全年出口电动摩托车虽同比略增,但当前电动摩托车品类出口总量仍较少。 (三)行业竞争与集中度:分化加速,资源向头部聚集 1、内销集中度 两轮燃油摩托车销量前十企业合计占比 66.68%,公司以销售 21.13万辆排名第 6位,市场占比约 4.6%;大排量市 场中,外资品牌与本土高端品牌竞争激烈,技术壁垒、产品力及品牌影响推动集中度提升,销量前十企业合计占比90.97%,公司以销售8.72万辆排名第1位,市场占比约21.9%;小排量市场中,豪爵、五羊本田、轻骑铃木、新大洲本田等企业主导通勤车市场,销量前十企业合计占比69.18%,公司以销售12.41万辆排名第9位,市场占比约2.9%。电动摩托车内销前十企业中,雅迪以 142.95万辆一家独大,市占率占 64.1%,相对燃油摩托车集中度更高,行业整合空间大。 2、外销集中度 国内摩托车企业产能充足,市场竞争充分,推动企业关注出海,进一步挤压低端市场生存空间,行业出口集中度进 一步提升。两轮燃油摩托车企业中头部企业如隆鑫、大长江、大冶等从量上主导出口市场,前十名企业出口量占比达61.14%,而大排量出口更加集中,前十企业合计占比达 95.07%。虽然部分企业出口量已经达到百万级别,但和本田及印度等头部品牌比较,仍存在差距,出口市场仍存在较大竞争空间。公司在出口量上排名第15,占比2.2%,但公司出口额排名第 5,占比 5.0%,这得益于公司的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尤其是大排量产品,公司以出口 3.96万辆排名第 5,占比11%。电动摩托车外销前十企业中,五羊本田相对居前,公司居第2,但各企业出口体量均较小。 3、竞争格局 中国品牌通过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逐步摆脱低端形象,并通过规模化生产、供应链整合以及提供适合当地市场的 产品组合等提升竞争优势。小排量车型上,中国品牌(如隆鑫、大长江等)通过高性价比占据份额,但仍面临日本品牌和印度品牌的挤压;大排量车型上,本田、雅马哈等外资品牌仍主导高端市场,但中国品牌(如钱江、春风等)通过技术突破和质量提升,逐步渗透高端化市场。尽管中国摩托车品牌已经在世界竞争中取得长足进步,销量持续增长,但品牌认知度仍需长期积累,当前中国本土品牌国际认可度仍落后于日本等国际品牌,欧美及日系等国际品牌仍主导着全球市场。随着出口产品的差距缩小和销量的高增长,以及国际赛事、展会等推进,中国品牌在逐渐提升影响力。同时,中国摩托车产品需应对排放法规加严,以及因贸易关系影响等,这给中国品牌的成长也带来挑战。 4、行业周期性特点 (1)周期性弱化 历史以来,摩托车行业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大,但因消费升级与休闲娱乐需求驱动,大排量摩托车需求与经济周期相 关性逐步减弱,休闲娱乐属性支撑增长。 (2)季节性波动趋缓 摩托车骑乘与使用环境关系密切,区域气候变化是消费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但随着行业竞争加剧,消费者个性化 需求推动企业通过预售制、定制化、差异化来平滑供应,季节性波动趋于平缓,国内市场呈现“淡季不淡”特征,另外,出口增长也平缓了这一波动,2024年摩托车销售各月份呈现相对均衡的情形。 (3)政策关联性仍强 国内“解禁限摩”政策在局部区域的加严或放松,直接影响当地摩托车消费;欧盟欧Ⅴ+排放标准等以及局部区域法规的加严,也影响了产品出口结构和发运节奏。 总体来看,2024年中国摩托车行业在燃油车复苏和出口扩张的驱动下实现稳中有升,高端排量车型无论内销出口都获得可喜增长,但电动化转型滞后和国际化竞争压力仍存,呈现“内需分化、外需高增、结构升级”的特征。未来技 术创新(如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和新能源)、市场深耕(如海外制造、服务本地化以及品牌传播等)可能是跨越之路,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及全球市场适应能力是行业整体前景的决定性要素组成。 (数据来源:中国摩托车商会)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公司国内市场着力稳固大排量销量,下探差异化小排量,国际市场全面拓展渠道,加快成长型业务发展速度,通过严控质量及成本,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同时,聚焦经营能力建设,保障业绩达成。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 业收入60.31亿元,同比增长18.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7亿元,同比增长45.84%。报告期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