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众合科技(000925)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4-12-31
信息来源2024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的主营业务以立体交通产业为核心,涉及轨道交通场景下信号、自动售检票、线网清分和其他轨交数智化系统,低空场景下无人飞行器飞控安全系统、低空综合服务平台和智慧起降场平台;其他数智化场景下的能源矿山数智化解决方案、数智健康业务;以及数智化基础能力和支撑的半导体材料业务、算力和算力服务业务。因此,公司所处的行业主要包括智慧交通、低空经济和半导体材料行业。
  (一)空天立体交通业务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促进交通通道由单一向综合、由平面向立体发展,并明确要构建空中、地面与地下融合协同的多式联运网络。2024年,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未来产业,低空经济正成为新的增长空间和发展趋势。
  在基础设施共享优化、应急管理、立体化交通网络构架、智能化与自动化提升、服务升级、产业创新等方面,低空经济均能有效赋能城轨交通行业,盘活运营企业存量资产,从而形成城轨交通与低空交通互补,带来新的发展增量。
  1、智慧交通领域
  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根据《2024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发展报告》,截至2024年底,中国共有51 座城市开通运营 303 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线路总里程达 10990.80 公里,车站 6870 座。2024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线路总里程达912.56公里,车站539座,共51条(段)线路。
  (1)城轨交通建设进入平稳发展期,信号系统市场稳步增长
  截至2024年底,中国大陆共有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南京、重庆等65座城市的242 条(段)城市轨道交通正在建设,总里程达5173.05公里,车站2539座,投资额高达36707.22亿元。其中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在建里程达 4819.66 公里,占比 93.17%;中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在建里程达 353.39公里,占比6.83%。据市场初步预测,2025-2026年共有35座城市的139条轨道交通线路将新增开通运营,总里程达 2520.06 公里,车站 1346 座;共有 45 座城市 143 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新增开工,涉及里程达3379.33公里,车站1391座,投资额为14579.75亿元。城轨交通建设进入平稳发展期。
  城市轨道信号系统方面,据市场统计显示,2024年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市场(含维保、改造及车载信号系统),共有包括上海、北京、杭州、武汉、无锡等 21 座城市完成了 54 次招标,中标总金额高达 131.35亿元,同比增长7.63%。2024年,众合科技实现市占率 23.76%,行业排名第二,同比增长21.97%。(数据来源:《2024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发展报告》)
  (2)轨交既有线改造加速推进,驱动行业新变革
  通常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更新改造以 10-15 年为周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自2008年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当前正处于新一轮更新改造的初始阶段。2024年开通运营10年-15年的线路已有51条,约1832公里,信号系统改造市场的空间正在逐步显现,2024年改造项目发布的中标金额高达397887万元,占市场总额29.9%,较2023年的11.34%,显著提升。
  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内地已开通运营 15 年以上城市有 10 个,共 31 条线,其中已开通运营20年(含)以上的线路共有9条,约335公里;开通15-20年的线路共有22条,约834公里;开通运营10年以上的城市19个,开通运营10年-15年的线路共有51条,约 1832公里。这些已开通15年以上的线路相关造需求已较为迫切。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将城轨既有线改造列入超长期国债的申报范围予以支持。可以预见,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既有线改造将加速推进。
  (3)智慧城轨初具规模,发展前景可期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推动下,中国城轨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初具规模。并且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加持下,其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2024年,中城协会发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城轨发展指南》明确提出了融合城轨建设的指导思想,阐述了融合城轨的内涵标志。工信部、国家铁路集团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提出深化基础设施跨行业共建共享。《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提出,坚持科技创新、数字赋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
  2024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合计中标16.03亿元人民币,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城轨云与大数据平台中标金额超过9.72亿元,智慧车站中标金额超过1.56亿元,智慧运维中标金额超过4.75亿元。
  据相关数据显示,近两年我国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市场规模已达数百亿元。同时据市场预测,未来三年内,我国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将仍保持 20%的发展增速,预计到2030年全国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市场规模将达到791亿元左右。
  (4)“轨道+低空”产业融合,绘就轨交经济新蓝图
  从2021年“低空经济”概念首次写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到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低空经济”并被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再到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着国家将低空经济提升到战略层面,政策和产业驱动下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正加速落地。
  构建城市低空交通体系、发展低空经济,是城轨交通行业拓展新领域、新业态,是拓展发展空间、增强自身造血机能的一次历史性新机遇。目前,低空产业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场景包括空铁联运、无人机巡检与维护、低空物流配送、低空保障、车辆段、停车场再利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等。
  2、低空经济,从前期规划转向产业落地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原则上在 1000 米以下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 3000 米的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涉及低空飞行、航空旅游、支线客运、通航服务、科研教育等众多行业的经济概念。低空经济主要由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四大产业构成。根据赛迪顾问测算,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 5,059.5亿元,增速达到33.8%。乐观预计,到2026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达到 10,644.6亿元。公司低空业务主要集中在低空飞行器制造和低空基础设施领域。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
  2024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行低空经济规划发展,中共中央、发改委、工信部、民航局等顶层机构多次发声,推动相关体系不断完善。从地方来看,截至目前,已有 50+城市颁布低空经济发展政策,10 余个省/市/地区推出补贴政策,近 20 支地方低空产业基金正式成立。2024年底,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司,并且中央空管委将在深圳、杭州等六个城市开展eVTOL运营试点。2025年将有望成为低空经济从前期规划转向产业落地的元年。
  低空经济纳入专项债支持范围,提供充足资金保障。2024年 12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将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纳入专项债可用作项目资本金领域,并将专项债项目用作资本金上限比例从 25%提高至 30%。目前,已有多地正式启动中长期低空专项债的申请。根据方正证券,截至2024年末,涉及低空经济建设内容的专项债项目已发行26个,项目总投资193.28亿元,发行专项债券金额合计53.95亿元,占总投资约28%。
  (1)飞控系统
  飞行控制系统简称“飞控系统”,是整架飞机最复杂的系统之一,是利用自动控制的反馈原理来操纵飞机的各个操纵面,实现飞行姿态、轨迹稳定与跟踪的系统。飞控系统包括传感器、飞控计算机、作动器和控制显示四大子系统。
  飞控计算机是飞控系统的核心部件,主要完成逻辑判断、控制、导引计算、系统管理等操作,用以满足飞控技术设计的可用性与完整性要求。根据交通运输部颁布的《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第 25.1309 条,运输-9
  类飞机上的设备、系统及安装(包括飞控系统),其灾难性事故概率需低于10 /飞行小时。而单系统的飞控可-5靠性有限,最多可以做到灾难性事故率小于10 /飞行小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就需要通过增加冗余,即构建多余度的飞控系统,并在不同飞控计算机之间建立内部数据交互和投票机制。此外,建立异构的多余度飞控计算机可以进一步降低整套系统的故障率。eVTOL 和无人机飞控行业前景广阔。根据浙商证券研报,2023年全球无人机(含 eVTOL)市场规模约 320亿美元,其中飞控市场规模约 45亿美元(占比 14%);预计到2030年全球飞控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130亿美元。
  (2)低空经济基础设施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可以分为:1)物理基础设施,以通用机场改造和无人机(eVTOL)起降场为主,以及其相应的配套设施;2)新型基础设施,包括空管系统中的外围设施CNS(通信、导航、监视)和气象,即低空智联网;3)数字基础设施,包括空管平台(ATM)、数字空域、航线规划平台等。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ATM)是空管工作人员用来实际操作和管理飞行交通的信息处理平台。基于 CNS 系统提供的数据基础,ATM 系统构建信息综合处理平台为航行过程中的飞行器提供整合后信息、制定流量控制措施,并规划分配方案。完整的 ATM 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空中交通服务、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和空域管理。它们共同协调和管理空中交通,有效维护空中交通秩序,促进空中交通安全,保障空中交通畅通。
  为适配低空经济异构、高密度、高频次等特点,传统空管系统需进行新一轮技术升级:1)低空飞行活动中飞行主体多、飞行器密度高、存在楼房等大量障碍物,需要空管系统进行更高效的数据处理、提供频率更高、时效性更强的交管指令,支持不同种类低空航空器在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2)传统空管系统大多应用民航、通航等高空场景,对于低空场景,空管系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以更好地管理和监控低空航空器的飞行活动、应对其与地面设施,人员以及其他空域航空器之间的安全问题。
  根据中信建投证券结合当前各省市落地的低空经济综合项目招投标信息,项目规模一般在 1-5亿元左右,按地级市配套建设一个综合项目,每三个区县配套建设一个综合项目,且空管相关配套软硬件占项目比重15%计算,则整体低空空管领域市场空间约为180亿元,考虑后续扩容或增加功能等需求,预计到2027年整体规模有望超200亿元。
  (二)半导体行业:周期性行业从底部复苏
  近两年,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出现,智能便捷的应用迅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全球各大科技厂商先后进入,多种大模型产品纷至沓来。大模型参数数量大、训练数据量大、模型复杂度高等特征对计算资源需求不断加强,高性能计算能力、大量存储空间、快速信息传输成为大模型训练和运行的计算核心要素,加大了对高性能半导体产品需求。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宣布,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到 6276亿美元,较2023年的 5268亿美元增长19.1%。2025年初,创新的架构和数据处理方式推动大模型进入下一阶段,数据处理新范式优势逐渐凸显,将持续推动算力、存力的布局,下游应用 AIPC、AI 手机、AI 耳机等新兴产品将迎来大规模应用,将成为半导体市场提升新增长点。
  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旗下矽产品制造商组织(SMG)发布的硅片产业年终分析报告,2024年下半年,全球硅晶圆需求开始从2023年的行业下行周期中复苏。2024年全球硅晶圆出货量下降2.7%,为12266 百万平方英寸(MSI),而同期硅晶圆销售额下降6.5%,至 115亿美元。2024年,由于部分细分领域的终端需求下滑,影响了晶圆厂利用率和特定应用的晶圆出货量,库存调整速度较慢。预计复苏将持续到2025年,下半年将有更强劲的改善。
  集成电路芯片技术发展呈现出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继续延续摩尔定律,以集成电路制程微细化为特征,技术上满足更先进制程,提高集成度和功能,同时兼顾性能及功耗;二是随着人工智能升级的需求增加,为提升高性能单芯片的集成度与复杂性,优化性能与功耗,集成电路行业正在从系统级芯片向系统级封装的转型。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对半导体硅片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包括单晶晶体缺陷、晶体中氧碳及掺杂物质的均匀分布、平整度等加工精密度参数、体金属浓度和表面金属浓度等纯度指标。同时为了突破硅材料性能的局限性,与其他材料的整合成为重要路径,比如结合键合工艺开发的绝缘体上硅(SOI)、通过应变引入实现能带调制的应变硅、硅基氮化镓等都已实用化,未来硅与磷化铟、石墨烯、硫化钼等材料的结合可能是后摩尔时代硅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24亿元,同比下降12.95%;归母净利润2,436.03万元,同比下降57.67%。受智慧交通业务项目交付周期,山西单晶基地、青山湖园区折旧以及少数股东权益增加等因素影响,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有所下降。但公司经营整体保持稳定,尤其是智慧交通业务新增订单约31.50亿元,已经连续三年超过25亿元,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7月,公司顺利完成约6.84亿元定增募资,共有17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获得配售,新增股份130,209,496股已于8月1日正式上市。本次定增资金将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的项目投资,包括技术研发、产品升级、市场拓展等方面,有利于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增强财务实力。以此为契机,公司将全力推进空间信息战略的落地实施,积极探索与杭州城投等战略投资人的深度合作,深化产业升级,共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空天地立体交通场景
  1、轨道交通场景
  公司是轨道交通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先行者,从行业数字化向行业智能化不断开拓创新。公司子公司“众合智行”聚焦立体交通、能源矿山等关键领域,充分发挥安全控制和细分场景垂直整合能力,逐步发展成为承接各类行业解决方案集成业务的主要平台公司。2024年公司智慧轨交业务收入 15.30亿元,同比下降5.71%。
  2024年新增订单实现大幅度增长,信号系统市占率站稳前二。2024年,公司智慧轨交业务新增订单金额约 31.50亿元,刷新智慧轨交业务历史最好业绩,已经连续三年新增订单超过 25亿元。根据《2024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发展报告》,公司信号系统以23.46%的市占率排名第二。2024年,公司信号系统领域完成了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西安6号线二期、西安8号线、天津静海线在内的项目交付及开通运营任务。
  
  项目类
  型 项目名称 订单金额
  杭州地铁5号线运营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为浙江众合轨道交通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和北京富能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中标金额为1078.0906万元,众合轨道份额待定。
  联合申报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助力构建“一票制”联程运输新模式。2024年 3月,公司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路高科交通科技集团就交通强国专项试点任务“综合运输服务‘一票制’信息融合与赋能平台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项目完成签约。该项目将实现公司算力业务与传统的交通业务融合,促进公司在大交通领域的业务拓展,既是公司数智业务的典型产业化落地项目,也是公司深耕交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
  信创技术成果获国际国内双重认可。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国产信创产品的SIL4安全云平台通过了独立第三方TÜV莱茵的安全评估,产品创新性地采用了基于C86和ARM架构的通用国产信创服务器和操作系统作为云基础设施,突破了传统安全计算机平台对于专用硬件的依赖,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可基于商用货架产品构建的通用安全算力平台。子公司众合轨道参与的“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营的多跨融合底层共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项目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提升了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2、低空场景
  低空业务是公司空天地立体交通战略的重要构成,是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增量。2024年以来,公司在低空领域的战略布局一直稳步有序地推进。公司已经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众合智航作为低空业务发展的运营平台,从研发、应用场景和生态布局统筹公司低空资源配置及业务推进。
  研发上,公司成立了空天地立体交通产业研究院,专注于无人机飞行控制、环境感知和空域管理等关键技术领域,并先后发布了UniTFCC三余度飞控计算机、UniPort智慧起降场、UniSpace低空综合服务平台三大核心产品。
  应用场景上,重点打造低空政务综合巡检、应急、医疗运输三大场景。2024年,公司“车路云协同+低空+低轨卫星立体化交通解决方案”和“城市低空交通管理”两项项目入选低空经济场景白皮书典型案例。公司与温州市铁投集团合作建设的“低空+轨道”综合应用项目也已投入试运营,开启了无人机对轨道交通的常态化巡检,为城市轨道交通运维和低空资源利用带来新变革。
  生态布局上,公司战略投资了鸢飞科技,成为鸢飞科技第二大股东。2025年 2 月,鸢飞科技中标湖北省十堰市低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第一期建设项目,完成了投资协议中第二阶段的目标。2024年 12月公司加入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联合会,将积极拓宽合作网络,携手更广泛的战略合作伙伴,强化在低空领域的合作与领导力。
  3、低轨卫星场景
  低轨卫星领域,公司将立足低轨卫星领域前沿,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联合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加速创新成果转化进程,重点布局低轨卫星星务平台、航天工业系统建模工具、航天工业仿真工具等产品和解决方案,抢抓低轨星座规模化建设市场窗口期。
  目前,公司通过老股转让和增资扩股的方式,实现了对辰极数智卫星技术(浙江)有限公司的战略控股。辰极数智卫星技术(浙江)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2月,孵化于浙江大学先进技术产业基地和浙江省微纳卫星研究重点实验室,是浙江省本土近 20 年培育成长的首个数字卫星科技创新企业,致力于成为Aigc智能时代数字航天系统方案解决商。
  (二)数智化其他应用场景
  1、智慧能源
  智慧能源业务正加快产品和业务能力建设,已经形成初步业务成果。公司智慧煤矿业务平台山西众合智源数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软硬件一体化智能煤矿解决方案,已在山西长治投资建设了4000 平米的厂房,并成功研发了煤矿综合管控系统、灾害防治系统、主运输智能化改造系统、辅助运输智能化改造系统、智能化工作面、电子围栏系统、胶轮车碰撞预警防护系统等系列煤矿智能化系统,以及本安型手机、本安摄像头等矿用感知与通讯产品。8 月,山西上党区“双招双引”交流活动暨双碳科创基地、众合科技项目正式启动,浙江求是应急科技研究院/山西众合应用实验基地、晋控人工智能实验室/山西众合应用实践基地正式揭牌。2024年,公司智慧煤矿业务实现突破,与山西长治羊头岭煤业有限公司、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2、数智健康
  2024年,公司数智健康业务在业务进展和生态布局上均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公司孙公司煋医科技的医疗器械CDMO工厂已于2024年7月正式启用,涵盖无菌器械生产中心、有源和无源器械生产中心、独立医学检验中心、概念创新研发中心、办公会议路演中心,具备从研发、生产到取证上市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将成为沟通国内外创新医疗健康项目落地的重要桥梁。10 月,煋医科技顺利通过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全面审核,获批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标志着其 CDMO 的生产流程、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迈上了发展的新台阶。
  2024年,公司在数智健康场景与多个领域的合作伙伴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了产业生态的初步构建。10 月,公司与浙江省血液中心战略合作,荣获“血液安全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共建单位”,工程研究中心将紧紧围绕血液“采、供、输”全周期,通过创新技术手段,打造“高效采集”“优质供应”“精准输血”三大技术平台,全力提升血液安全保障水平。此次合作,也是公司低空业务在医疗运输场景的重要探索。12 月,公司子公司美丽人生与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人参产业数字化与人参可追溯体系等领域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并计划适时在抚松建立人参全产业链数字化研究院,为抚松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公司已支持临安区引入杭州复卡迪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杭州觅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6个海内外优秀医疗产业项目与医疗行业人才,共同推动优质医疗器械产品在国内的落地应用合作。
  (三)数智化基础能力和支撑板块
  1、半导体材料
  2024年,公司控股子公司海纳半导体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通过精细化运营落实具体经营计划,在既定产能规模下实现营业收入 4.03亿元,首次突破 4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1.06%;归母净利润1,774.58万元,在行业复苏不及预期的考验下仍保持盈利能力。
  单晶基地启动试生产。2024年 9 月,位于山西太原的半导体单晶生产基地项目完成厂房建设、内部机电安装与设备调试等工作,正式启动投产进程,标志着海纳半导体正式扩大了产能规模,“3+1”基地发展战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抛光基地主厂房结顶。海纳半导体在金华浦江的高端功率器件用半导体级抛光片生产线项目稳步推进项目工程建设等项目前期筹建工作,主厂房已于2024年 6月正式结顶,即将迈入整体竣工与交付阶段,建成后将实现年产 432万片 6-8英寸抛光片,通线后将正式具备 6-8英寸抛光片的规模化生产与供货能力。
  融资渠道走向多元化。2024年,海纳半导体获国有四大行和主要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追加授信额度;首次将无形“知产”转为实际“资产”,将开化工厂部分专利权以“售后回租”方式开展专利权融资租赁业务,拓宽融资渠道;首次获得外资背景的银行授信,为海纳半导体开拓海外业务提供支持;完成新一轮新三板定向发行,引入开化县国资下属投资平台,进一步获得资本赋能。
  组织架构建全新模式。2024年海纳半导体调整优化组织架构:新设硅基材料事业部,延伸开展其他硅基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新设抛光硅片事业部,深耕细分领域市场,做专做精硅片业务;新设海外事业部,响应公司国际化的战略布局与市场策略;新设运营与供应链管理中心、技术研发中心、质量与售后服务中心等功能中心,集约化、统一管控国内外各大基地,进一步明确组织职能,提高组织效率。
  2、算力与算力服务业务
  2024年,公司算力与算力服务业务完成初步战略布局,逐步走向业务落地。智算中心建设方面,公司已与甘肃陇新招融产业发展基金(甘肃省母基金)、北京基流科技等共同投资设立“甘肃合芯绿能智能算网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成功推动智能算力产业投资基金落地。该基金规模达 5.02亿元,资金已于2024年底到款。基金下设项目子公司——众芯智能涌现(甘肃)云计算有限公司也顺利设立,负责算力先行业务的具体运营与管理,为算力先行板块提供了稳定持续的资金流与运营保障。
  公司投资设立的玄度时空云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已正式运营,逐步建设云-边-端协同的全国性时空大数据算力资源服务网格。
  (四)知识产权保护与品牌知名度建设
  1.知识产权保护
  报告期内,公司共申请知识产权213项,其中专利71项、软件著作权142项。
  
  实用新型 175 27
  外观专利 20 1
  软件著作权 528 142
  合计 932 213
  
  2、品牌知名度建设
  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公司治理能力的同时,公司也十分注重品牌、企业形象与口碑的建设,积极加入行业联盟,参与行业展会、峰会、论坛、研讨会等,以提升公司品牌形象与知名度。
  
  获奖主体 荣誉名称
  众合科技2023年度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众合科技 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众合科技 2024杭州市数字经济百强企业榜单众合科技 2024全球浙商ESG经典案例100众合科技 “中国数谷”数据要素“改革沙盒”第二批试点企业名单众合科技 “2024年度杭州市总部企业”认定名单众合科技2024年浙江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二等奖众合科技 新闻网ESG优秀案例众合科技2024年度浙江省服务业领军企业众合科技2024年度上市公司ESG价值传递奖众合科技2024年度ESG案例奖众合智行 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重庆智行 重庆市规上企业重庆智行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庆智行 重庆市创新型中小企业重庆智行 重庆市科技型企业重庆智行 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称号重庆智行 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美丽人生 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煋医科技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煋医科技 血液安全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共建单位)众合轨道202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浙江海纳2024年第一批浙江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名单
  (五)战略合作进展
  
  尾款收回在推进中。
  统工程核心建设单位共同签
  署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公司已与相关合作方共同设立玄度时空云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业务合作正在推进中。月正式结顶。公司战略合作协议》 公司对零创科技的投资事项已终止,双方的业务合作处于谈判阶段。战略合作协议》 公司已完成对鸢飞科技的战略投资,双方的业务合作正在推进中。限公司、浙江坤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 公司子公司庆阳市众源时空云科技有限公司与甘肃陇新招融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北京基流科技有限公司、浙股招智(杭州)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招商红树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甘肃合芯绿能智能算网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资金已于2024年底到款。各方的业务合作正在推进中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杭州城投资本集团有限公司已完成对公司的战略投资,双方的业务合作正在推进中。上述战略合作协议和框架协议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需视具体项目的推进和具体实施情况而定,具有不确定性,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智慧交通业 销售量 元 1,530,044,807.40 1,622,616,676.3数智化业务销售量较上年同期下降80.99%,系本年数智板块业务调整,收入同比下滑。智慧交通业务库存量较上年同期增长36.39%,系行业周期性影响,结存存货预计后续年度确认成本,结转收入。其他业务库存量较上年同期增长279.31%,系公司大健康板块业务展开,存货增加。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本期发生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浙江数达智远科技有限公司。
  本期以直接设立或投资等方式增加的子公司:无限未来健康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成都众合数智轨道科技有限公司、众
  合正辉生命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甘肃合芯绿能智能算网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具体详见本财务报告之合并范围的变更。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适用 □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智慧煤矿一体化管理系统 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煤矿生产过程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安全化,帮助煤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1、完成智慧煤矿需求调研;
  2、完成智慧煤矿产品
  设计;
  3、完成智慧煤矿UI
  风格设计;
  4、智慧煤矿-安全监
  测系统V0.0.4开发完
  成
  5、智慧煤矿安全集控
  系统V0.0.4版本开发
  完成
  6、智慧煤矿生产经营
  管理系统V0.0.2版本
  开发完成
  7、完成煤矿应急平台
  的产品设计;
  8、完成基于数字应急
  平台的前端代码框架
  整合;
  9、完成 风险监测、
  应急准界面的UI设计 1、智慧煤矿的业务属性,竞品分析,产品规划;
  2、智慧煤矿DEMO方
  案演示;
  3、按照中标的煤矿输
  出解决方案、概要设计和开发计划表;
  4、完成智慧煤矿项目
  开发和交付;
  5、积累公司自身煤矿
  基线产品 智慧煤矿相关技术与
  公司目前预研的技术
  相辅相成,方向一致。具备战略意义,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站城一体化智慧枢纽管理平台应用开发 实现对交通枢纽车站从安全、交通、运营及商业等多方面融合管控的统一平台建设,提升枢纽智慧化建设,以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降级企业的建设成本,提升枢纽在安全及运营上的效率,提升乘客服务的满意度。 1、软件开发
  2、算法开发
  3、西安交大实验室环
  境搭建及展示
  4、论文及专利编写 1、完成软著1项、专
  利1项、论文一篇;
  2、构建一套站城一体
  化智慧枢纽管理平台
  软件 结合新型交通枢纽的
  发展需要、政策支持、市场调查及西安枢纽智慧建设的明确需求,需要尽快推进智慧枢纽,展现公司智慧枢纽应用建设能力,以智慧枢纽的产品支撑抢占市场,顺应发展趋势,使我司未来向国内智慧化先行者目标迈进新学习型车站智慧综合管理系统研究项目 不再通过固定的任务执行人员配置模式完成任务派发,而通过AI算法,实现智能任务派发,通过建立人员能力图谱模型、故障/事件分析诊断模型,达成任务与运营人员的智能匹配,从而实现有效任务派发功能。 1、软件开发
  2、算法开发
  3、西安交大实验室环
  境搭建及展示
  4、论文及专利编写 1、完成软著1项、专
  利1项、论文一篇;
  2、构建一套人机协同
  的智慧综合管理系统 本项目将形成可市场化的产品,支持智慧车站建设。本科研成果可为新一代智慧车站建设提供参考,创造出可观的直接经济效益基于3D视觉的即插即用型信创闸机开发 通过3D结构光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对使用环境进行立体化建模,结合闸机无过桥线设计,能够摆脱通行过程中对传感器等 已完成样机设备生产2通道无过桥线闸机,具备扫码/刷卡进出站;在西安创新研究院进场布置1通道闸机,具备参观演示 专利1项、论文1篇;设计并生产研发新型闸机样机 该项目设计并生产研发新型闸机样机,可实现即插即用快速安装部署,研发成功后将在西安地铁进行演示及参展,科研项目硬件的依赖,大面积降低硬件方面故障对整个系统运行的影响,提高通行效率。
  同时使通行系统的部
  件简单化,整机设备可做到轻量化和小型化,减少占用空间,提高站内客流的整体通行效率,减少设备故障及误报率,提高整个城市的运行效率和科技管理水平。 功能;配合西安地铁完成中国国际交通展展会   的成果可能应用于其所运营地铁线路,提高公司AFC行业实力及影响力基于移动票务理念的云BOM研发项目 研发云BOM,集成无线通信技术、云服务技术与AFC技术,实现轨道交通移动票务终端服务,其涵盖了票务处理、乘务服务、站内引导等乘客服务所需的功能。通过轨道交通云BOM,生产网各信息平台与移动服务端相连接,站务人员可在通过云BOM为乘客提供随时随地的服务。 已完成票务处理功能研发,现场调试中 软著1篇、专利1项;实现票务服务、即时服务和属地服务一步到位,并且全程实现自动票务分析、信息服务 产品开发结果会影响南宁地铁AFC项目实施改造,并间接影响其他城市该产品相关的改造项目,对公司带来直接收益轨道交通TDAS智能维护研发项目 通过可见光视频、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对列车运行环境(包括隧道、轨道、障碍物、轨旁设施等)进行实时感知,同时结合列车行车信息,实现障碍物检测预警功能,包括轨道识别、安全限界空间构建、障碍物检测和预警功能。 1、宁波5,版本已交付。
  2、黄石正线中,完成
  基于GPS轨迹地图的
  轨道限界功能。
  3、宁波3二期,与
  CCTV报警信息及视频
  联动,完成了地面联调,实际场景待调。
  4、宁波3二期,新板
  卡APU3和MIO3完成
  FAI,单板状态由设计阶段转为量产阶段。
  5、羿鹏试验线,完成
  调测;
  6、速传和IMU的列车
  定位算法调研和测
  试。 完成宁波3号线二期、宁波6号线、羿鹏宝山区空轨试验线的项目交付。2.误报率、漏报率达到指标要求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是现有CBTC系统升级的必需部分,和未来真正的无人自主驾驶系统的组成部分。预计未来的1-2年内,会大规模地落地、应用。配合完成宁波3号线二期、宁波6号线、羿鹏空轨试验线等项目交付,同时增加我司主动式障碍物检测系统产品的市场存量,对其他旧线升级和新线列装起到示范作用,使得进一步提升自研产品的知名度并累积运营业绩。一苇数智-时空大数据平台 研究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1、“平台+既有应
  用”,平台赋能既有轨交业务系统,丰富既有系统应用功能,以支持对既有系统的数智化转型,包括线网控制中心系统(NOCC),多线路控制中心系统(MLC), 1、以时空大数据峰会为节点,正式对外发布“一苇数智-智慧交通时空大数据云平台”及白皮书,并叠加运维大数据中心、智慧建管、单板大数据平台等运用示例;
  2、在demo基础上进
  行完善,实现一苇数智的全功能集成,部分组件自研且产品 1、完成一苇数智的研发并支撑交通、能源煤矿和政务教育等3个领域以上的项目;
  2、申请软件著作权6
  篇以上,总体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一苇数智”平台是众合科技基于全国数百个中大型数字化项目的建设实践与思考,坚持独立自主、精心打造的基于四维“时空观”角度的全栈式大数据平台,是智慧时代业务快速创新的基础支撑平台。
  “一苇数智”平台融
  合了安全控制技术、
  应急指挥系统等;
  2、“平台+创新型应
  用”,基于平台提供的基础服务拼搭能力,支持大数据挖掘和应用拓展,包括智能调度系统,智能运维系统,融合监控系统等;
  3、“平台+延伸性应
  用”,基于平台提供的技术底座与行业模板,推动数字化业务的发展和延伸。 化,并以支持其他业务领域落地;
  3、优化“一苇数智”
  平台的性能、可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并将“卡脖子”的组件进行逐步替换,支持国产化认证,包括如国产化数据库适配,国产化服务器ARM架构适配,国产化操作系统适配;
  4、移动端开发平台的
  适配性开发;
  5、重庆云管平台的工
  作流引擎部分的开
  发;
  6、一苇数智的3D组
  态部分的开发;
  7、新疆喀拉通克双重
  预防平台开发;
  8、融合监控适配开
  发,涉及物联网,组态改造。   物联感知技术、数字孪生技术、海量数据处理技术、AI算法链技术等核心技术能力,产品形态灵活,兼容性强,易用性高,开放性全,轻松赋能企业全方位的数智化方案,极大助力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全面提升数字化项目交付能力。交通系统基础设施和装备智能、自主、数字化关键技术创新研究与示范应用 将复杂动态场景感知与理解、面向复杂环境的实时精准定位与智能导航、智能多机协同、车路协同等技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一整套装置设施,推动在自动驾驶、智慧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1.ECU板卡:完成验证,硬件相关文档输出和审核;2.系统软件:
  TAPS_V1.0.0.0_030完成功能开发和冒烟测试,已转测试;3.单元测试MCU第一版完成100%;PCU软件第一版完成90%;4.省交投项目:完成中期评审;5.宁波6项目:
  (1)一体机完成
  FAI;
  (2)TASS主机完成
  型式试验;
  (3)外场线调测,解
  决了与PMU通信问
  题,雷达性能调优。
  6.重庆15感知一体机
  LC330完成型式试
  验;
  7.安全认证相关:根
  据SRCC意见反馈,完成需求阶段文档的更新;8.文档:完成需求和设计阶段的文档编写、追溯、验证活动等;完成配置管理文档的受控;完成软件集成测试执行和测试 1、开发目标战略产品1项;
  2、解决关键共性技术
  3项;
  3、申请专利7项,其
  中发明专利3项;
  4、申请软件著作权3
  项。 交通运输智能自主化技术可以实现在交通领域的多场景应用,助推交通运输的集约型发展。报告输出;9.绍兴2号线环境,数据采集和分析。低速场景的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 基于中国矿区矿车型号多样、道路环境复杂的特点,开发自主可控的矿山/港口无人驾驶运输系统 已完成下述全部任务:任务1:矿山/港口的无人驾驶运输系统相关规范研究;任务2:矿山/港口的车辆无人驾驶关键技术研究;任务3:矿山/港口的无人驾驶车辆电动化平台技术研究;任务4:矿山/港口的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安全技术研究;任务5:矿山/港口的无人驾驶运输智能调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任务6:矿山/港口的无人驾驶运输系统相关装备研制。 1、研究矿山/港口的车辆无人驾驶关键技术,形成技术研究报告1篇;
  2、研究矿山/港口的
  无人驾驶车辆电动化
  平台技术,形成技术研究报告1篇;
  3、研究矿山/港口的
  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安
  全技术,形成技术研究报告1篇;
  4、研究矿山/港口的
  无人驾驶运输智能调
  度系统关键技术,形成技术研究报告1篇;
  5、研制完成矿山/港
  口场景的无人驾驶运
  输系统软硬件样机1
  套;完成感知融合模
  块;
  6、决策规划模块、运
  动控制模块、网络通信模块、人机交互模块、虚拟仿真模块的软件。 低速场景无人驾驶相关技术为公司目前开展的智慧煤矿车辆自动控制提供技术基础。基于国产化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安全计算机平台的研发 基于现有BiSTAR安全计算平台已经应用于干线铁路、地铁、有轨电车等应用领域的经验,开发基于国产化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安全计算机平台,以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响应国家/行业政策的导向,满足用户的持续需求以及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1、第一批次第二批次板卡已完成FAI申请,第三批次板卡合入BistarV1.1.11.0_020版本;
  2、全电子联锁执行单
  元板卡调试完成,合入BiSTAR版本;
  3、完成三阶段板卡版
  本测试问题定位;
  4、第四批次部分板卡
  合入060版本。 1、适用于多制式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计算机平台:地铁、单轨、轻轨、现代有轨电车、国铁、城际铁路等;
  2、全场景:CBTC、互
  联互通、全自动无人驾驶、车车通信等;
  3、满足多个行业标
  准:CBTC和CTCS等
  相关标准;
  4、归一化平台,车地
  共用:同时满足车载
  和轨旁信号设备的需
  求,包括安装和环境应用需求;
  5、关键组件完全国产
  化:采用国产化芯
  片、国产化嵌入式操作系统、国产化嵌入式数据库(如果有)。 1、当前自研的安全计算机平台目前某些关键组件采用的是非国产化芯片和操作系统,存在卡脖子的可能,为提高产品/知识产权/原材料服务等的可获得性,缩短供货周期,避免断供或部分地区禁售;
  2、基于近几年国际政
  治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家政策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行业国产化的要求,需要开发基于国产化芯片和操作系统的的安全计算机平台;
  3、基于用户的持续改
  进需求,需要对当前安全计算机平台进行某些优化;
  4、基于公司的战略发
  展需要,结合行业提出的智慧城轨发展需求,需要对当前的安全计算机平台进行优化和提升。一叶感知平台 研发边缘感控产品实现万物物联和边缘感控一体化,以苏州智慧城轨车站项目建设为契机,与公司一苇数智平台形成合力,构建成完整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1、12槽背板打样完成
  2、环网模块原理图和
  PCB完成,正在加工
  3、大算力板性能测试
  完成
  4、软件架构设计进行
  中
  5、12槽背板开发测
  试完成
  6、环网模块开发完
  成,功能测试完成 1、完成苏州智慧城轨车站项目涵青桥站现场交付,后续继续支持2、4、7项目交付;
  2、研制一叶感知产
  品,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填补众合科技在边缘感控平台产品的空白,与一苇数智工业物联网云平台形成合力构建成完整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对产业数智化板块业务拓展起重要的支撑作用。元宇宙应用研发项目(数字人先进研究&全息舱) 1、建立并积累数字人项目经验,提升我司在数字人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司在未来广大的数字人市场寻找适合产业链定位;
  2、随着市场推广和外
  部合作需求变化,众合科技布局元宇宙项目,打造一款智能终端设备,同时紧密结合数字人的相关应用,作为众合在元宇宙方向的抓手。 1.始板桥项目于2023.12.13,客户确认验收2.黄石有轨电车项目于2023.8.25交付完毕3.86寸显示终端设备已完成1.0、2.0版本的样机生产、并完成小批量30台4.后台软件开发1.0版于2023.9.22完成5.43、32、21寸设备完成打样于2023.9月,新版32寸、16寸于2024.1月完成6.已完成86寸 型式测试报告7.于2024.1.3完成86寸设备3C认证8.完成4项硬件专利材料并提交9.完成2项软著10.2024.5.23 完成3C审厂及材料变更;11.对接深投数实、上海壹奇欧,推进杭港地铁全息舱运营项目12.杭州华智传媒有限公司招募战略合作伙伴(新媒体运营服务)中标标段二:
  AIGC技术赋能相关业
  务 数字人:
  1、确保众合在数字人
  方面具备最基本的项
  目交付能力;
  2、在智能控制或软硬
  件集成等方面寻求自
  研的突破方向;
  3、数字人的形象设
  计、前端渲染或者Al技术等方面保持先进性。全息舱:
  1、全息舱86寸、32
  寸屏具备量产能力,同时配套硬件相应的后台管理软件;
  2、输出多种场景的创
  新应用解决方案,转化流量变现。 在AICG快速发展背景下,数字人应用将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帮助众合科技能够快速赋能智能数字交通领域,打造新型数字应用亮点;同时探索全息舱的业务场景,将会作为众合切入元宇宙的重要落地场景,帮助公司快速进行商业变现。跨制式一体化车载系统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是通过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效协同,逐步实现“一套体系、一网运管、一票通行、一站安检”的轨道网络服务体系。形成国铁干线、 1、完成Demo版本的开发及验证;
  2、研发项目。 1、2023年完成Demo
  版样机研制;
  2、输出知识产权:专
  利7篇,软著3篇,论文2篇,企业标准1篇。 产品支持四网融合跨制式一体化调度项目的市场拓展,增加众合智慧交通板块在四网融合市场的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我司在轨交信号领域自主化产品的完整度。市域、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连通的线网布局,形成资源集约、要素融合、信息共享的一体化。跨制式一体化车载系统是一款支持CTCS-2和CBTC/UTO两种制式的列控车载设备。该系统具备在CTCS-2和CBTC/UTO线路上运营能力,支持在CTCS-2和CBTC/UTO跨线不停车/停车转换功能,满足未来四网融合线路建设和运营要求。PTAS基于感知的列车自主驾驶系统 PTAS基于感知的列车自主驾驶系统采用BiSTAR通用安全平台,即车载BiCC控制器功能(包括ATP、ATO、FATO),增加TAPS列车自主感知系统。利用多种传感器融合,实时感知列车行驶环境,实现列车自主安全定位、测速、障碍物检测功能。实现列车安全防护和自动驾驶。 1、第一阶段已完成;
  2、第二阶段研发样机
  已搭建4套;
  3、第三阶段型式试验
  已完成。 1、研制TAPS感知系统2台,车载BiCC主机1台,满足性能指标;
  2、获得基于感知的列
  车自主驾驶系统SIL4
  证书;
  3、完成杭州市重大科
  技创新项目《交通系
  统基础设施和装备智
  能、自主、数字化关键技术创新研究与示范应用》相关的障碍物检测和列车定位的科研和试验任务。 基于激光、视频、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和AI技术的障碍物检测系统从辅助司机瞭望到实现自主列车控制是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下一代FAO系统的技术方向之一。
  越来越多的地铁FAO
  线路标配了障碍物检
  测系统。列车自主安全系统及解决方案能确保公司在轨道交通自主感知、无人驾驶领域具备领先竞争优势。线网行车调度产品 随着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以及市域铁路的全面推进。行车调度系统根据市场和技术的发展演化升级。
  线网行车调度系统作
  为网络化运营的大
  脑,将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和市域铁路的网络化行车调度指挥。
  系统主要功能为同时
  兼容CBTC及CTCS2制
  式的区域内各线路信
  号设备集中控制、列车运行监视、列车运行控制、线网列车运行计划协同指挥和管理等。 1、讨论完成线网与ZC\VOBC\CBI接口文件初稿;
  2、架构评审完成,完
  成线网网络全局调度
  系统架构专家评审;
  3、实验室测试环境设
  备到货完成,基本完成实验室测试环境搭建。 1、实现线网行车调度系统的开发,具备工程应用能力;
  2、申请发明专利3
  项,软件著作权著6篇,发表专业论文3篇。 产品支持后续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化调度指挥项目和四网融合跨制式一体化调度项目的市场拓展,增加我司产品在城轨网络化调度和市域铁路市场的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我司在轨交信号领域自主化产品的完整度。BiTRACON 800-灵活编组的自动驾驶系统研发项目 针对特定工程项目(静海线、宁波六号线等)的新增需求,并解决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系统架构优化,工具的优化等提高系统的效率。 1、完成项目立项。 1、实现更多的用户功能交付:
  2、通用功能和特定场
  景(站场、接口)等解耦,进行通用功能开发;
  3、提高自动化水平。 灵活编组功能的实
  现,可提高公司的CBTC信号系统产品竞争能力。高效能轨道交通工程 对既有工程设计与深 1、完成项目立项。 1.SSDT深度业务扩展 本项目建设,提高公系统自动化设计研发升级;增加SAVT工具与既有软件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自动化设计软件池。   继电联锁和全电子联锁室内外出图功能(含DCS图纸);2.SADT深度业务扩展公司BITRACON系统产品项目的系统设计数据自动生成工作;3.SAVT适用与使用SADT软件的双链验证工作;4.VSUG深度业务扩展公司BITRACON系统CC/ZC/CBI机柜板卡代码软件升级功能。 司轨道交通产品的自动化设计能力,减少人为误差,同时可节省人力成本,提高轨道交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众合轨道交通系统自动化测试与验证平台 基于开源的python测试框架pytest同时结合列控系统特点进行定制化开发的自动化测试平台。有效提升测试效率,确保每个版本以更少的人员投入,在更短的测试周期内,测试执行更多的测试用例和测试数据。 1、完成项目立项;
  2、完成系统架构设计
  及评审;
  3、完成硬件搭设、及
  系统搭建。 1.对于运控产品中心SA项目,SA_ATC子系统实验室测试大纲(范本)中标记可自动化的用例(注:范本中包含仿真和真机测试用例,不含集成测试用例,真机测试用例均为不可自动化用例)实现100%自动化测试(仿真测试)。实现测试周期缩短75%,每个版本测试覆盖率由原来的平均每个版本36%提升到98%以上。实现系统集成测试大纲中用例的自动化测试。2.基于需求或用例梳理仿真测试的所需关键字,形成关键字需求项。关键字需要能确保用例设计人员可方便的实现用例脚本编写,并完成关键字的自动化脚本开发。3.实现GA_ZC、GA_CC当前阶段信心测试用例的自动化测试(信心测试用例个数提升10倍(当前GA_ZC、GA_CC信心测试用例数均为25个左右)。4.实现从自动化测试脚本自动生成测试用例的生成率不低于80%。5.基于云平台实现SA实验室测试用例/GA信心测试用例的自动化测试。 本平台的建设,可有效缩短公司产品的测试、验证中的时间,提高公司轨道交通产品的自动化测试水平, 同时可减少现场测试的工作量,提高轨道交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BiLOCKSTAR EWS-基于云平台的全电子联锁研发项目 持续推进USCP安全云平台的开发以及新项目的中标 1、完成项目立项。
  2、完成系统架构设计
  及评审。 1、针对特定工程项目(重庆4号线西延、杭州3/4/9延伸、沈 提升公司的全电子联锁BiLOCKSTAR EWS的竞争力。为公司的云
     3、完成初步设计,开
  始详细设计。 阳6号线、温州S3号线等)的新增需求,并解决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实现基于USCP安
  全云平台的全电子联
  锁系统的开发(涉及
  规则库、控制器软件、HMI、SDM等)。
  3、实现基于国产化单
  板的软件开发。
  4、实现互联互通接口
  CI与CI以及CI与
  VOBC的接口开发;
  5、实现提高折返效率
  的道岔侧防功能开
  发。
  5、直流转辙机单板软
  件开发。 信号系统提供基础支撑,有效提高公司核心产品信号系统的全面竞争能力。基于多层云平台的信创自动售检票系统项目 短期目标是实现设备软件对信创工控机的适配,能支持国产芯片、国产操作系统。
  ACC、SC 系统软件能支持云平台上的国产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虚拟机。并完成多层云平台架构的实现,和故障倒切功能,初步实现高鲁棒性。 软件测试及回归修改。试运行准备。 1、实现设备软件对信创工控机的适配,能支持国产芯片、国产操作系统。
  2、ACC、SC系统软件
  能支持云平台上的国
  产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虚拟机。
  3、完成多层云平台架
  构的实现,和故障倒切功能,实现高鲁棒性。
  4、完成1套基于多层
  云平台的信创自动售
  检票系统系统软件及
  设备软件。 实现基于云平台的国产信创的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全国产业化,提高公司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可用性和竞争力。智源矿鸿平台 作为其他矿鸿产品的系统底座支持 1、矿鸿系统319版本编译与调试;
  2、矿鸿系统396版本
  的适配;
  3、触觉提供的矿鸿系
  统镜像和源码测试;
  4、显示控制器产品在
  矿鸿官网上提交认证
  申请,并通过线上审核、线下测试,即将发证;
  5、完成OTA固件升级
  功能开发;
  6、完成MQTT服务端
  和客户端移植;
  7、完成宁煤机器人矿
  鸿化改造项目软件的
  开发。 1、完成396系统在RK3568平台的编译与部署,矿鸿板卡显示;
  2、完成矿鸿系统应用
  和系统配置;
  3、完成兼容性测试和
  MDTP测试套件。 为实现煤矿数字化,提供基础平台数据,全面构建公司在智慧煤矿的解决方案。AI赋能平台 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易于定制和扩展,适应不同行业和 1.需求调研、技术预研、概要设计、软件架构设计等。2.平台架构搭建、文件存储、模型管理、 1、V1.0.3.0_010版本发布
  2、V1.0.4.0_010版
  本发布
  3、支持TCMS互通功 平台通过高度集成的
  数据处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企业提升运营效率、增强决策质业务需求的多样性。 模型推理的功能,完成基本功能开发,并打包编译版本。3.API授权与认证、模型部署、数据集功能,完成后台软件的初版开发。4.核心功能的开发。5.已完成软著申请文档编写。6.已完成第二轮版本测试。7.结项材料准备。 能的列车载客运营 量、和改善客户体验。提升公司产品的数智化水平,增加公司核心竞争力。煤矿胶轮车360度预警制动系统 包含车端控制子系统和云端监控系统,实现车辆在前进、后退、转弯、举斗过程中的碰撞预警和防护,对司机异常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并可以在地面调度中心对车辆速度、运行状态、报警信息进行实时监控。 硬件开发和煤安认证已完成的工作:
  1、完成硬件的样机开
  发,并根据第一个试点项目的经验完成优化;
  2、车端控制箱、显示
  控制器、超声波雷达、海康自清洁摄像头、大华热成像摄像头已通过煤安认证,激光雷达已获得防爆证正在终审,环视摄像头、ADAS摄像头、DSM摄像头、视频通信控制器已完成全部测试报告和签字,正在输出防爆证;液压阀已完成全部试验,待输出性能测试报告;软件开发已完成工作:
  1、完成软件开发:完
  成车载软件、云端监控系统软件的开发,以及与护航AEB、海康视频监控接口开发、调试;正在推动海康按照我们的提的意见进修改;小批量试生产:
  1、10套产品的备料
  (护航的激光雷达、液压、AEB控制器除外)已完成。 硬件开发和煤安认证项目计划内容:
  1、完成超声波雷达、
  车端控制箱、矿鸿显示终端、手麦、摄像头、液压阀、激光雷达煤安认证相关资料收集;
  2、完成超声波雷达、
  车端控制箱、矿鸿显示终端、手麦、摄像头的隔爆箱/外壳/硬件电路设计和打样;
  3、完成超声波雷达、
  车端控制箱、矿鸿显示终端、手麦、摄像头、液压阀、激光雷达煤安认证申请、审查、技术检查;
  4、完成超声波雷达、
  车端控制箱、矿鸿显示终端、手麦、摄像头、液压阀、激光雷达的验厂,整改,测试与材料递交;
  5、取得超声波雷达、
  车端控制箱、矿鸿显示终端、手麦、摄像头、液压阀、激光雷达煤安认证的证书。软件开发目标:
  1、完成矿鸿终端上软
  件开发关键技术研
  究;
  2、完成录像机4路视
  频接入云平台,实现实时视频和历史视频查看;
  3、集成护航的
  AEBS,实现前后左右的预警、紧急制动、制动参数自适应;在矿鸿终端上实现车速、相对车速、制动力度、制动时长等数 提升公司在智慧煤矿运输车自动控制方面的能力,为全面实现智慧煤矿提供基础服务。据的记录;
  4、实现驾驶环境通过
  连接矿鸿终端的按钮
  手动切换;
  5、实现翻斗顶部碰撞
  预警和声光提醒;
  6、实现超速预警、全
  局固定限速预警,通过接口获取车辆控制器的接口数据,并进行报警;
  7、在矿鸿终端的显示
  屏上以图形化显示超
  速、前后左右碰撞、举斗碰撞信息,并通过喇叭/音箱播放预警声音提醒;紧急制动发生后以报警上报云端监控系统;
  8、失速识别和告警、
  与时速防护装置联动
  的演示demo;
  9、驾驶员异常驾驶行
  为识别,监测视频记录在本地,以报警上报云端监控系统;10、事故/异常一键记录到本地和上传云端监控系统;
  11、实现通过矿鸿终
  端一键呼叫调度中
  心;
  12、实现驾驶员状态
  监测设置;支持在车辆本地设置和在云端监控系统统一设置;
  13、云端监控系统实
  现显示车辆的车速、运行状态等参数;显示车辆/司机的报警信息;远程查看车载实时视频、历史视频;
  14、云端监控系统实
  现数据查询和统计。 
  新型煤矿数字化基础
  设备开发项目 1、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千兆网络交换机
  2、矿用隔爆兼本安型
  万兆网络交换机
  3、矿用本安摄像头
  4、矿用隔爆兼本安物
  联网关 1、矿用手机、矿用千兆交换机已取得煤安证书;
  2、万兆交换机目前完
  成调试,性能测试本、安测试预计12月份完成;
  3、矿用隔爆兼本安
  PLC控制箱隔爆测试
  样机已完成改制,整机已完成性能调试,性能测试和本安测试已经12月份完成;
  4、万维合作PLC控制 1、完成矿用手机、矿
  用千兆交换机、矿用万兆交换机、矿用摄像头、矿用物联网关技术评估;
  2、完成矿用手机、矿
  用千兆交换机、矿 用 万兆交换机、矿用摄像头、矿用物联网关隔爆箱/外壳/硬件电路设计和打样;
  3、完成矿用手机、矿
  用千兆交换机、矿用万兆交换机、矿用摄 全面构建公司智慧煤矿解决方案, 实现煤矿数字化。箱和皮带保护装置已完成所有相关测试。 像头、矿用物联网关煤安认证申请、审查、技术检查;
  4、完成矿用手机、矿
  用千兆交换机、矿用万兆交换机、矿用摄像头、矿用物联网关验厂,整改,测试与材料递交;
  5、完成矿用手机、矿
  用千兆交换机、矿用万兆交换机、矿用摄像头、矿用物联网关煤安认证的证书。车地一体化安全云平台 实现自主可控;实现基于国产化软硬件的安全实时控制SIL4级云信号控制系统。 1. V1.0.0.0_010调试版本转测试2.完成软件需求及以上文档的受控3.车载云架构讨论及架构文档的编写4.核心板主芯片调研 1、完成云平台认证
  2、SMU安全监控单元
  软硬件升级开发
  3、启动下一代车地一
  体化产品SMU+ECU
  (核心板+模块)开发
  4、完善车地一体化安
  全云平台,同时基于车地一体化安全云平台产品,孵化新产品 该平台所构建的高安全等级(SIL4)云信号系统,以获得国际知名安全评估机构的安全评估, 为公司信号系统在国内、国际的竞争力。通用高安全可靠计算机平台 构建出适用于轨交、低空、卫星、工业等领域应用的高可靠安全或者非安全计算机。 1、完成项目立项。 1、完成通用安全可靠计算机平台研发,建立交付平台软硬件交付基线,提供配套的支持工具以及二次开发套件;
  2、完成轨交领域产品
  的集成交付支持工
  作,包括LCU、ICCU、CC、站台门控制器、联锁电子执行单元、BAS的物联网关等;
  3、完成对应的产品安
  全评估以及知识产权
  任务。 该平台通用性高, 可在轨道交通、低空领域、低轨卫星领域、工业等多个领域提供高安全可靠的平台服务,提高公司产品的通用性,扩展可用性。轨交数字平台 开发轨交通用能力平台,集成轨交数字平台,构建轨交能力中心,实现轨交数字化业务的简单化、扁平化、服务化。 1、完成项目立项。 建立一套轨交数字化系统的基本体系结构,支撑轨交行业产品(智慧车站、智能运维、智能调度等)快速开发及交付。 为公司的轨道交通产品构建通用的、统一的平台底座,提高公司轨道交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UniTFCC三余度飞控计算机 三余度飞控计算机样机部署于部分重型无人机并成功试飞和实现上述功能。 1、完成样机概念分析
  2、完成样机立项分
  析、立项评估和需求整理
  3、完成民航适航取证
  流程梳理,并输出文档
  4、根据需求完成系统
  设计,包括样机硬件设计,驱动设计和嵌入式软件设计,应用接口设计等 1. 满足所有功能、性能、易用性要求。2. 三余度飞控计算机与飞控算法集成部署于重型无人机并成功试飞。 为公司开拓低空飞行安全控制赛道,抢占公司在低空安全飞控方面的市场。
     5、根据需求完成飞控
  外壳结构设计,两块单板原理图以及PCB设计。
  6、在外采开发板上完
  成各模块以及传感器
  的调试工作
  7、在自设计核心板和
  传感器板上完成各模
  块以及传感器的初步
  调试工作
  8、无人机管理子系统
  软著编写
  9、将S.BUS信号和
  900M数传信号成功接
  入自研飞控系统
  10、调通自研飞控与遥控器、地面站之间的485通信
  11、专家评审会和产
  品发布会
  12、飞控算法与自研
  飞控集成调试
  13、地面站与终端需
  求明确,界面开发初步完成融合监控平台 1、完成智慧车站总体解决方案;
  2、融合监控平台研发
  完成,具备交付标准化项目条件。 1、 编写场景文件;
  2、 编写系统开发文
  档;
  3、 根据场景文件编
  写智慧车站需求文
  件;
  4、 搭建开发、测试
  环境。 1、支持苏州智慧车站项目交付;
  2、支撑杭州、成都智
  慧车站项目投标。 该平台为公司在轨道交通领域开展的智慧车站业务及应用提供服务,提升公司在立体交通领域的竞争力。
  5、现金流
  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增加47.83%,主要系本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及支付的各项税
  费减少所致。本期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减少49.02%,主要系海纳山西半导体硅单晶生产基地项目投产,厂房及设备等在建工程投入增加所致。本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增加1001.17%,主要系母公司众合科技定向增发收款以及借款净流入增加所致。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收益。 否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922,950.54 -8.24% 主要系持有的金融资产获取其公允价值产生的变动损益。 否资产减值 -71,398,199.38 -149.88% 主要系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 否营业外收入 3,589,457.75 7.54% 主要系罚没及违约金收入。 否营业外支出 4,942,097.06 10.37% 主要系对外捐赠、资产报废损失、罚款违约金等支出。 否其他收益 19,069,603.48 40.03% 主要系政府补助。 否信用减值损失 -21,763,903.55 -45.69% 计提坏账准备。 否资产处置收益 -28,089.58 -0.06% 主要系处置固定资产利得。 否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降,与收入变动趋势一致合同资产 1,420,730,38长期股权投资 970,447,035.致增加在建工程 174,707,103.技研发中心及山西半导体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使用权资产 19,157,374.8长期借款 1,265,798,35内到期非流动负债租赁负债 14,075,536.8境外资产占比较高□适用 不适用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1.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我司子公司持有的一家联营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由于处置部分股权,对其不再具有重大影响,
  本年转换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2.应收款项融资:部分应收票据重分类至应收款项融资。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是 否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项 目 期末账面余额 受限原因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金总 集资 金总 资金
  额 = 金总 总额 及去
  (2) (2) 额 向
  额 例
  /
  (1)
  用于
  向特
  2024 研发
  用(不含增值税)人民币 9,655,741.52元,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 673,944,112.48元。上述募集资金已全部到位,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本次发行募集资金的到位情况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验资报告》(中汇会验[2024]9379 号)。公司已设立募集资金专用账户,并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公司、保荐人及存放募集资金的商业银行签订了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对募集资金的存放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管。
  (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于2024年9月18日召开第九届董事会第五会议、第九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以资项目先期
  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投入及置换资金为3,567,818.65元,合计43,703,392.96元。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不适用充流动资金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不适用结余的金额及原因尚未使用的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仍存放于募集资金监管专户中,后续将继续用于募集资金用投入本公司承诺的募投项目。途及去向 2024年10月21日,公司将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杭州分行(131001218324400)募集资金专户中12,000.00万元转入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杭州分行保证金账户(131001141830300),购买 7 天通知存款用于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购买前履行了公司内部审批流程);2024年11月18日,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杭州分行保证金账户(131001141830300)转回 12,014.00万元(其中 12,000.00万元为本金,14.00万元为利息)至公司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杭州分行(131001218324400)募集资金专户,募资资金在该保证金账户停留时间较短;除上述描述的业务外,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杭州分行保证金账户(131001141830300)未发生其他资金进出,且2024年期初及期末该账户余额均为零。公司发现该事项后,对上述情况进行了整改,同时,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杭州分行出具了以下说明:“1、应众合科技提升募集资金使用效益的需求,我行依据《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众公司、非公众公司募集资金监管业务操作规程》(简称“操作规程”)业务规范,为其办理 7 天通知存款业务。按照我行系统逻辑及底层设计,无法在监管户项下开立虚拟子账户办理定期存款业务,针对此类存款业务,我行采用方案为 131001141830300—00000061 进行具体业务办理,以确保资金账户的独立性、资金的流募集资金使向单一性,合规开展业务办理;2、为保障业务独立性与资金安全性,我行为众合科技 7 天通知存款业用及披露中务建立专属独立编号 131001141830300—00000061。该编号仅用于本次 7 天通知存款业务,确保业务存在的问题操作的唯一性与可追溯性。业务办理全程由我行处理,众合科技未参与资金划转的系统操作。待业务结或其他情况持续督导机构在2024年度现场检查时,发现公司上述事项后,已提示公司防止再次发生该类事项。公司已强化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的意识,并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防止再次出现该类事项。除上述情形外,2024年度,公司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规章制度中关于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了募集资金的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1) 期
  (1) 变化
  补充流
  2022年
  向特定 动资金
  贷款以改善公司资本结构,缓解资金压力,减少财务成本。
  (2)决策程序
  2024年10月28日,第九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第九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的议案》,并经2024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同意拟将原募投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变更为“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其中拟用11,040万元募集资金归还银行贷款,该项目剩余募集资金仍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3)信息披露
  具体详见公司于2024年10月29日在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上披露的《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的公告》(公告编号:临2024—090)。
  未达到计划进度或预计收益
  不适用
  的情况和原因(分具体项目)
  变更后的项目可行性发生重
  不适用
  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适用 □不适用
  谈论的主要内
  调研的基本情
  政府机构、行 建等议题。同时,众合科技与
  2024年6月12 湖街道胜联路888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转至众合科技(000925)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