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网架(002135)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土木工程建筑业的披露要求 (一)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1、钢结构业务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钢结构作为一种绿色建筑材料,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工业化程度高、绿色环保等显著优势,符合国家对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钢结构行业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钢结构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钢结构产量呈现比较快的增长幅度,从2014年的4200万吨增至2023年的1.12亿吨,10年间产量增幅达167%,年均增速 11.6%。不过,在2024年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行业竞争加剧以及新开工项目减少、资金回款缓慢等多种原因影响,钢结构行业产量表现承压,多数大型钢结构企业的生产和新签订单额同比出现下滑。尽管如此,国家对于绿色建筑和节能环保的政策支持为行业提供了长远的发展机遇,钢结构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发布的《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到2025年底,全国钢结构用量达到1.4亿吨左右,占全国粗钢产量比例15%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到2035年,我国钢结构建筑应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钢结构用钢量达到每年2.0亿吨以上,占粗钢产量 25%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逐步达到 40%,基本实现钢结构智能建造。 由此可见,在政策推动下,钢结构未来十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国家在2020年制定了“双碳”目标,我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在“双碳”目标下,采用绿色建材、发展绿色低碳建造成为建筑行业发展方向。钢结构相比混凝土等其他结构具备绿色节能环保的优势,不仅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政策,还能使我国建筑实现绿色化、工业化,助力行业在产业变革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在“美丽中国”“双碳”战略大背景下,各项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政策密集发布,2024年 3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方案明确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积比2023年增长0.2亿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比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2024年 5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快建造方式转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动智能建造,加快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同年 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意见》旨在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其中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利好钢结构和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 2024年,国家还出台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推进城市更新。围绕扩大有效需求,推进“两重”建设,加力支持“两新”工作。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培育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新增长点。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 3000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随着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及特别国债的陆续落地,有望缓解资金面的压力,带动基建等领域项目开工与施工速度。 (2)发展智能建造“新质生产力”,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是稳增长、扩内需的重要领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建筑业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智能建造为抓手,大力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加速形成具有建筑行业特点的“新质生产力”是必然方向。 智能建造是一种融合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先进建造方式,符合新质生产力的特征要求,通俗工厂,将建筑部品通过规模化、集成化、工业化进行智造,现场则以装配化为主组织施工;将看不见的建造组织过程放在了云上,通过数字技术和数字化管理,推动设计、生产、运输、施工以及运维的“一模到底”、全过程信息互通。这种建造方式改变实现了建筑业“产能升级、资本汇聚、产业集群”,从而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是建设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强力展示。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天然具有工业化、绿色化特征,是一种最符合“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的建筑。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化解建筑材料、用工供需不平衡等矛盾。通过技术和管理的双轮创新驱动,推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高质量发展,是发展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 2024年 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其中鼓励智能建造产品与设备的生产制造与集成技术研发,鼓励先进适用的建筑成套技术、产品和住宅部品研发与推广,钢结构住宅集成体系及技术研发与推广。鼓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太阳能光伏等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产业,建筑信息模型 (BIM) 相关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意味着智能建造将成为建筑业未来的主流方向,推动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化纤业务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化纤所属行业为化学纤维制造业,主要产品为涤纶长丝,也称“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涤纶长丝凭借易洗快干、结实耐用、弹性好、抗皱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用纺织、产业纺织等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纺织品、服装等消费品的需求不断增加。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保持平稳向好态势,为纺织化纤行业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化纤行业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行业平均开工负荷总体处于高位,产量实现较快增长。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统计,2024年化纤总产量达到 7475万吨,同比增长8.8%,其中涤纶长丝产量 4980万吨,同比增加 10.4%。 从需求端来看,2024年,随着国家促消费政策积极显现,带动纺织服装商品内需消费实现温和增长。但受宏观经济放缓影响,各项内销指标增速均较上年有所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同比增长2.8%;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3%,增速较上年回落 12.6个百分点;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增速较上年回落 9.3个百分点。外销方面,我国化纤行业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有所增多,韩国、墨西哥、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家均对我国相关化纤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受贸易壁垒、地缘冲突等影响,2024年涤纶长丝出口量同比减少 2.5%。 为积极推动行业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防止“内卷式竞争”,长丝行业在自律发展与标准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2024年 12 月 ,在2024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涤纶长丝分会年会暨涤纶产业链创新发展论坛上,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与专家们齐聚一堂,共同发布了极具前瞻性的 “涤纶长丝行业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倡议各企业应坚定信心、顺势而为;合作共赢、协同发展;谨慎投资、合理增长;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守住底线、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勇于担当、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增强韧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行业未来的规范、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虽然全球经济复苏压力沉重,但化纤纺织行业总体上仍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战略机遇期。一方面,面对全球经济和终端消费增长乏力的局面,国内经济仍展现出强劲韧性,《2025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期目标,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为此,政府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首要工作就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预计随着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市场供给的稳步提升和优化,加上促消费政策的发力显效,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基础将不断巩固,将支撑我国化纤行业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向好。另一方面,立足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产业升级,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国家政策鼓励化纤行业朝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促进行业产品整体技术水平的升级换代,同时强调绿色发展,促进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 3 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 A 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 90%、75%。推动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中长期有助于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提升,优化行业供需格局。 3、光伏业务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光伏建筑一体化,作为将太阳能发电与建筑相结合的新型技术,让建筑实现能源自给,同时兼具美观,是实现零碳建筑目标、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手段。在国家大力推进“碳中和”及绿色建筑的政策背景下,光伏与建筑一体化迎来快速发展,政策端也在鼓励建筑企业与光伏等清洁能源融合。《“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国家政策相继落地, BIPV 相关标准不断成熟,国内建筑光伏市场正在快速兴起。 随着全球能源政策利好及能源结构转型的持续推进,叠加光伏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迭代,推动度电成本持续下降,经济性的不断提升使得光伏发电量和渗透率迅速增长,新增装机容量逐年攀升。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光伏发电建设和运行情况:2024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 2.78亿千瓦,同比增长28%,其中集中式光伏 1.59亿千瓦,分布式光伏 1.18亿千瓦。截至2024年 12月,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8.86亿千瓦,同比增长45%,其中集中式光伏 5.11亿千瓦,分布式光伏 3.75亿千瓦。2024年,全国光伏发电量 83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 96.8%。 当前,国家“能耗双控”深入实施,高能耗行业如钢铁、化工等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压力。分布式光伏的“自发自用”模式成为这些企业降低用电成本的有效途径。此外,“限电”措施的出台进一步刺激了企业采用BIPV系统的积极性。近几年,随着BIPV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光伏建材产品的日益丰富,BIPV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下降,使得增量投资回收期缩短至5-8年(甚至更低),吸引了更多企业的投资。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预测,中国 BIPV 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 4000亿元,渗透率从2020年的0.1%提升至 5%。在全球市场方面,2030年 BIPV 市场规模或达 3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20%。 这一预测数据充分显示了BIPV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望2025年,新质生产力为我国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国各地都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工作重点,新兴产业聚能起势,加大了相关行业的用电需求,光伏发电行业的投资和发展有望受益,进而增加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2025年2月27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2025年能源工作的主要目标: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深化,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其中针对供应保障能力,《指导意见》具体提出全国发电总装机达到36亿千瓦以上,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 2亿千瓦以上,发电量达到 10.6万亿千瓦时左右,跨省跨区输电能力持续提升。关于绿色低碳转型,《指导意见》要求,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 6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 20%左右。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取得新进展。随着我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将不断加速,为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公司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行业变化,公司上下紧紧围绕公司“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健康发展、数智发展”四大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公司董事会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公司“抢订单、降成本、收账款”三大攻坚战,团结奋斗,真抓实干,砥砺奋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改革创新持续深化,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24,228.5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13.52%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9,045.1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42.17%。 从业务类型看,报告期内工程总承包业务营业收入为 346,776.78万元,同比增加 47.80%;钢结构分包业务营业收入为 437,721.18万元,同比下降38.33%;化纤业务营业收入为 312,418.19万元,同比下降2.33%;光伏业务营业收入 7,219.69万元,同比下降24.52%。 影响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如下: 1、建筑板块 2024年,公司紧紧围绕“EPC 总承包+1 号工程”的双引擎发展战略,全方位打响业务高质量发展攻坚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公司加强对市场研判,科学应对,灵活营销,精准施策,有效拓展市场,不断提高公司竞争力,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同时,公司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国内外双循环发展,借船出海拓展增量市场,坚定不移地实施“伙伴联盟、产业联盟、品牌联盟、信誉联盟”四大联盟战略,加大对海外市场布局,并在海外开拓绿色基建、创新建材、新能源等板块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情况,结合公司长远发展规划,调整营销策略,控制订单风险。2024年,公司共计新签订单合同金额 838,109.48万元,其中国内订单合同金额合计 715,103.61万元;国外订单合同金额合计 123,005.87万元,占公司全年新签订单合同总额的 14.68%。 2、化纤板块 2024年,涤纶长丝市场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从年初来看,由于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涤纶长丝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上涨趋势。进入第二季度,涤纶长丝市场迎来了一个相对平稳期,但随着终端需求疲软的持续,涤纶长丝价格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出现了回落。涤纶长丝市场的价格波动显得更加剧烈。 从供需关系来看,2024年涤纶长丝市场总体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虽然化纤行业新增产能有所放缓,但是在产能高基数的情况下,高开工率造成一定供应压力,市场供需格局偏弱,企业间竞争加剧,导致市场价格未能维持稳定上涨。 2024年,公司坚定不移地践行传统产业创新转型,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通过优化产品和市场结构,满足市场需求。此外,公司深挖工艺降本增效潜力,重视工艺技术的优化与创新,通过改进工艺流程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差异化产品比重有所提高,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3、新能源板块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响应中央“双碳”发展战略,持续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以“装配式+EPC+BIPV”的建设模式及“投资、建设、运维一体化”的运营模式来拓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2024年,公司全面开展光伏新能源项目,光伏施工项目走出浙江,在广州番禺、广西百色、4,200万千瓦时,电费收入 2,732万元。 目前电站发电量稳定,现金流量和运营情况良好,为公司利润提供了稳定支撑。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期项目 (萧政储 出 (2020) 8号)地 块EPC总 承包 4,124,05 4,130.00 工程总承 包EPC2021年 04月01 日 1730天 57.00% 295,240,406.72 1,057,743,757.57 925,987,038.50 7,321,73萧山西电电子科技产业园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 3,946,453,885.00 工程总承包EPC2022年06月01日 852 日历天 100.00% 692,056,683.56 1,802,700,400.00 1,335,373,324.83 2,570,47其他说明:适用 □不适用注 1:公司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潮峰钢构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与杭州萧山钱江世纪城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签署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二期项目(萧政储出(2020)8 号)地块 EPC 总承包合同》,签约合同价格为人民币 412,405.413万元,其中公司承担本次项目的工程总额约为 204,270.30万元。注 2:公司与浙江国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与杭州萧山科技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签署的《萧山西电电子科技产业园 FPC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签约合同价格为人民币 394,645.3885万元,其中公司承担本次项目的工程总额为 196,494.34万元。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和产品分类 行业和产品分类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详见本报告第十节财务报告中的“九、合并范围的变更”相关内容。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适用 □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协同管控平台的研究及其应用示范 开展MES系统、建筑信息化管理系统、BIM管理平台等多个业务系统集成开发。 已结题 实现设计、制造及安装全链一体化,深化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维护、拆除等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集成,打通钢结构全产业链各环节数据。 提高公司在工程项目建造中的数字化管理水平,提高全链条产业链的资源整合,降低成本,提高工程管理效益与核心竞争力。SPR-BIPV建材型光伏构件的研究及应用 致力于开发新型SPR-BIPV建材型光伏构件,形成具有防水、防火、抗风等结构的安全可靠性与耐久性的关键技术。 已结题 建立高性能的新型采光顶薄膜光伏屋面、新型装配式光伏新能源屋面系统以及形成BIPV解决方案。 紧跟国家“双碳”政策,布局光伏建筑一体化业务,践行绿色低碳装配式建筑发展战略。基于BIM技术的既有厂房光伏屋面改建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BIM技术开发既有厂房光伏屋面进行优化改造设计技术,优化施工改造过程技术,实现既有建筑资源合理分配,提高节能减排标准。 已结题 基于公司BIM管理云平台,形成既有工业建筑建设智能光伏发电系统成套技术,解决既有工业建筑加固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技术难题。 我国厂房建筑存量大,既有厂房光伏屋面改建是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重点任务。基于公司BIM管理云平台,形成既有工业建筑建设智能光伏发电系统成套技术,是实现建筑光伏改建的综合技术。基于工程大数据的衍生式深化设计技术研究 开展基于工程大数据的深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解决衍生式深化设计、多参数优化 已结题 基于结构深化设计以及安装技术方面综合大数据,优化衍生式深化设计算法结构, 基于工程大数据将衍生式方法引入深化设计安装技术中,能够大幅提升工程人员深以及信息化储存关键技术。 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结构深化设计安装。 化设计效率,进一步优化深化设计方案,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企业设计创新能力。面向数字化工厂的智能化焊接集成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对钢结构产品焊接工序集成及管理,实现智能化焊接的精细化管理及追溯管理,并通过数据积累,对焊接关键要素进行分析。 已结题 实现智能化焊接生产过程的数据化,形成专有数据库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降低成本。 焊接作为钢结构加工制作主要工序,智能化焊接生产过程的数据化,形成专有数据库,实现与整个加工过程信息资源共享协同,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装配式钢结构中小学校建造技术研究及项目实践 针对中小学教学建筑的功能和特点,提出装配式钢结构学校通用设计方法,开展装配式学校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 已结题 形成装配式钢结构中小学校成套建造技术,针对不同教学建筑,建立装配式钢结构中小学通用设计与施工方法。 形成装配式钢结构中小学校成套建造技术,针对不同教学建筑,建立装配式钢结构中小学通用设计与施工方法,符合国家当前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更快、更好地推动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大型钢结构建筑自由曲面金属屋面系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解决屋面系统缺陷、积水、渗水的共性难题,开展自由曲面金属屋面在大型钢结构建筑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已结题 建立自由曲面的金属屋面板的设计方法,形成金属屋面系统施工建模与现场钢结构反向建模相结合的BIM施工技术。 大型钢结构建筑自由曲面金属屋面系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解决自由曲面金属屋面在大型钢结构建筑汇总的应用难题,并加以推广,提高公司承接大型钢结构项目的行业竞争力。桁架加劲异形双钢板-高强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稳定及抗震性能研究 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可充分发挥钢材和混凝土的组合优势,对其不断完善和改进,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 高层建筑常采用异形 截面剪力墙,腹板和翼缘之间相互作用复杂,且底部墙体承受较大轴力,使用高强材料可减小构件尺寸,降低地震反应。 已结题 提出一种适合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桁架加劲异形高强双钢板-高强混凝土组合剪力墙,采用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层次展开研究。 提出一种适合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桁架加劲异形高强双钢板-高强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提高公司在钢结构建筑领域的竞争力。新型装配式医院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究 根据医院建筑的功能性需求、医疗专项特点等,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手段,解决制约装配式钢结构医院建筑建造的技术难题,对装配式钢结构医院的智能建造进行深入研究。 已结题 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手段,解决制约装配式钢结构医院建筑建造的技术难题,对装配式钢结构医院的智能建造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新型装配式医院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究,解决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符合国家当前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更快、更好地推动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提高公司行业地位。高层建筑斜交网格筒结构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由内核心筒、斜交网格外筒组成,形成了筒中筒结构体系,外筒能够提供60%以上的抗侧刚度,结构体 已结题 开发斜交网格节点数字化深化设计与加工、安装技术研究; 建立基于机器视觉位 移跟踪系统单点三维 测量技术与健康监测 提高斜交网格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一种新的斜交网格筒结构综合施工技术,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系抗侧刚度显著提高,使其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其斜交网格筒结构特殊的结构形式和复杂的节点构造,给建造过程带来了很多的技术难题,该项技术研究目的是解决前述技术难题。 技术开发;研发高层核心筒埋件精准对位以及飘带的安装方法。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建筑工地机器人技术开发及工程实践 随着算法的更迭、硬件算力的升级、数据的大爆发,以及未来的5G带来的高速网络,计算机视觉的应用将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为进一步提升施工现场智能化建设水平,进行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建筑工地机器人的开发,并将智能化机器人应用于实际工程。 已结题 进行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运动控制算法研究,开发施工新检测方法;通过自动导航及测距传感器控制系统研究,开发机械臂信息化智能控制系统;建立钢结构施工方案的参数化逆向分析方法。 适应公司转型升级的战略发展需求,提高公司钢结构建造智能技术水平,以及数字化管理能力。钢结构混合式体系大型体育场馆钢屋盖建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混合结构体系在大型体育场馆的钢屋盖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建造技术也需逐步提升和创新。因此,对钢结构混合式体系大型体育场馆钢屋盖建造技术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与前景。 已结题 开发异型构件的数字化深化设计技术;提出基于机器视觉的高精度三维测量与技术;研发钢结构混合式体系中不同刚度结构的协调变形施工技术;构建东南SEBIM智能建造云平台的应用与研究。 采用机器视觉的高精度三维测量与技术,实现更高精度的测量,提高测量精度; 采用钢结构混合式体 系中不同刚度结构的 协调变形施工技术,实现更高效的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钢结构数字化工厂智造机器人焊接技术研究与应用 建筑钢结构由于构件的非标准单件小批量生产、装配精度不高、焊接结构及接头形式复杂多样、板厚范围较大、焊接工作量大等特点,实现智能化智造存在着较大的难度。随着焊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以及配套的轨道、辅助工装等的使用,钢结构制造采用机器人焊接也变成可能。 已结题 开发示教型焊接机器人在钢结构小型零部件焊接中应用的技术;提出基于结构激光、CCD图像视觉的焊缝数字化检测与识别技术;形成焊接空心球自动化焊接的成套技术。 研制一种利用导向板实现焊接球快速定位的焊接平台有效提高焊接效率;采用套模技术实现示教机器人批量化焊接生产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焊接效率,并且可以实现精确的焊接控制。 该项技术的应用能有 效提高公司钢构件整 体生产效率。 新型装配式系列建筑 结构用高性能钢板创 新节点研发及工程应 用 研制大厚度、高强韧性、低屈强比、抗层状撕裂、窄屈服波动、优良耐火耐候性能等一体化的高品质全系列建筑结构钢板,解决重大工程建设的急需,保障建筑结构安全和支援国家 已结题 提出创新坯料设计及轧制PDI数据模型建立技术;开发多种形状的多点、动态轧制与矫直技术研究。采用多阶段大变形渗透控轧技术,实现了奥氏体再结晶细化,获得厚度方向均匀组 采用高强度耐火耐候钢多步热处理全过程纳米析出控制技术,实现了钢板在抗震、耐火、耐候性能的耦合;创新坯料设计及轧制PDI数据模型,形成全系列产品,并满足相关标准要求。重大工程建设。 织,满足大厚度建筑结构用钢高强度低屈强比服役要求。基于BIM的智慧工地整体解决方案关键技术研究 随着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与高端制造业逐渐融合,搭建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各行业开展了生产装备、施工设备的智能化升级行动,鼓励应用建筑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智能移动终端等智能设备。 已结题 以数字化及物联网技术手段确定建筑、结构、设备管线、人员信息,合同管理等涉及多专业、多方位的协同管理办法,对建筑施工整体性把控,确保符合生产和施工要求,发挥新型建筑工业化系统集成综合优势。 实现智能化施工分析,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通过数字化以及BIM云平台,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双段高强度螺栓连接节点及其单层网壳结构研发 空间网格结构中,装配式节点的大多数部件均在工厂加工,施工现场仅需采用螺栓进行机械连接,因此施工速度快、成本低、质量好,在人力成本较高的国外得到了大量应用,也符合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要求。新型双段高强度螺栓连接节点及其单层网壳结构研发研究较少,研究尚有空白。 正在进行 提出螺栓连接及其单层网壳节点体的改进补充型式,拟对原节点和改进型节点及其空间网格结构的分析设计、加工、施工和验收全环节进行系统研发,并编制相关标准。将为双段高强度螺栓连接节点空间网格结构的工程应用奠定理论技术和产品基础,推动我国装配式空间网格结构的技术进步。 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的政策背景,提升公司在空间网格结构领域的竞争力。SDGs导向下建筑由钢结构实现不同形态的低碳系统性研究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Development Goals)缩写SDGs,是联合国制定的17个全球发展目标,中国混凝土住房虽是现代建筑结构的主流,且早已形成一条完整的市场产业链,但其缺点是施工速度慢、施工现场乱且经常伴随资源浪费。这些缺点即使在大力倡导装配式建筑的今天,想要完全解决也显得任重而道远,在大力倡导绿色建筑的今天,传统意义上的建筑类型显然不能满足绿色、环保发展的需要。 已结题 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导向下,进行建筑由钢结构实现不同形态的低碳实证研究:1)不同钢结构造型建筑碳排系统研究及其对比;2)钢结构与传统结构的碳排放模拟与实证对比研究;3)钢结构对建筑形态的影响,及建筑形态多样性对比研究。 提高公司在钢结构建筑领域的竞争力。在实现全社会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建筑绿色低碳转型是重中之重,而钢结构则是建筑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中的重要抓手。模块化预制装配整体式建筑关键技术及应用 作为传统装配式建筑生产方式重大变革的新风向,预制装配整体式建筑在资源能源节约、施工污染减量、生产效率提升、安全水平提高和新产业新动能培育等方面 正在进行 拟针对大型公共建筑装配整体式钢结构、多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和多高层装配整体式钢结构工程建设,从装配整体式建筑一体化设计、精细化施工和节能与绿 提升公司在装配式建筑建造领域的竞争力。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前景,但仍存在全产业链信息传递差、装配率低及抗震安全性不足等前沿科学及工程技术问题。 色性能提升等角度,系统开展节能环保预制装配整体式工业化建筑建造关键技术创新,解决装配整体式建筑建造技术与工程应用难题。大型复杂金属构件增材制造智能调控技术研究 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制造技术。与传统“减材”制造过程截然相反,增材制造以三维数字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通过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的方式制造三维实体,是集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新材料、精密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新技术。该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研究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正在进行 面向重大装备的高性能焊接与增材制造,开展高性能大型整体复杂结构焊接与增材制造在线检测与智能调控技术研究,提升增材制造与焊接装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大型整体复杂构件质量一致性和性能稳定性,推动高性能焊接与增材制造技术在国家重大装备大型关重结构件上的应用。 提升公司在高端科学装置建造领域的竞争力。基于MES系统的焊接箱型构件智能制造技术研究 钢结构由于其自身的优越性,被广泛应用于机场、高铁站房、高层建筑、体育场馆等建筑结构。焊接箱型构件作为钢结构产品中的主要构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拼装和焊接两大工序,目前以人工操作为主。 但人工拼装生产效率 低,拼装精度不高; 人工焊接劳动强度 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且随着用工成本逐年上升,满足技能要求的焊工也越来越难招。传统的制造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化要求,智能制造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是今后发展趋势。 已结题 设计整线智能输送、翻转、校准等,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采用机器人双丝埋弧焊机进行箱型构件主焊缝进行填充、盖面焊缝的焊接,焊接过程由激光跟踪装置快速找准焊缝位置,实现埋弧焊焊缝的自动跟踪焊接,并将MES系统引入整个焊接箱型构件生产管理过程,生产过程和各工序状态可视化。 提升公司智能制造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及安全性。现代大尺度公共建筑混合结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超尺度综合建筑群体空间布局不仅从水平方式扩展,也以垂直方式进行扩展,并以大开间办公场所连续展开,突破了楼板和墙体的限制,多个单体主楼采用较多异型结构,通过特有的建筑 正在进行 1)促使建筑工程更加的科学化、智能化以及系统化的完成管理,能够便于使用者更好的完成建筑的落地;2)搭载先进科学技术,对整个超尺度综合体的建筑过程实现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全过程信息化、智能化;3)超尺度公共建筑智能化要求高,智能建造可以 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的政策背景,对发展新型绿色环保建筑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公司在大尺度综合建筑建造的竞争力。手段,结构形式,进行复杂大立体空间布局,体系更加多元化。针对超尺度建筑群体的建造技术,围绕智能建造、绿色发展、智慧运营等多元化的领域,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和相关技术,通过应用智能化的系统、装备提高建造过程的智能化水平,解决此类复杂项目的建造难题。 强化建筑本身的智能水平,促使各个领域和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助力实现建筑的节能、低碳化。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旋转面非正高斯曲率索穹顶的形态与成形研究 索穹顶是一种轻盈高效的结构体系,却未在广泛存在的旋转面非正高斯曲率结构中得到应用。项目提出了旋转面非正高斯曲率索穹顶,但其全新的曲率与高矢跨比给本具高度非线性与强耦合的形态与成形问题提出了新挑战。 正在进行 1)提出合理初始几何形态与可行预应力的控制方程,并给出其求解的深度强化学习方法,通过结构形态的多目标优化,实现结构力学性能的优化提升;2)进行误差统计与敏感性分析,构建出描述模型修正特征的深度强化学习模型;3)通过对张拉与控制参数的组合、增广与优化,构建出描述成形控制特征的样本空间,在误差融入样本以及对样本中测试误差清洗的基础上,形成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成形模拟与控制理论。 开拓索穹顶在旋转面非正高斯曲率领域的应用,有利于落实建筑业的碳达峰碳中和,并可促使土木工程与深度强化学习结合衍生出更多新的研究方向。城乡公共建筑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集成应用 本项目围绕城乡公共低碳能源利用和运维管理的需要,开展绿色低碳建筑工程的应用示范,采用利用自然能的被动式建筑设计和被动式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研究,研制被动式低碳建筑体系设计和运维优化管理关键技术,开发适用气候性的被动式建筑围护结构体系;通过新型装配式钢结构体系高效施工技术、轻质环保建筑围护墙体以及装配式装修干法施工技术的研究,研发新型绿色低碳建筑设计和新型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通过开发双碳排放动态核算技术和低 正在进行 1)被动式建筑节能减碳关键技术与双碳运维管理系统研发;2)新型绿色低碳建筑设计和装配式施工研究;3)绿色低碳建筑全生命周期碳踪迹智能监测大数据平台开发"碳监测技术,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绿色低碳建筑全生命周期碳踪迹智能监测系统,构建全生命周期双碳智能管控平台。装配式建筑屋面光伏一体化设计与应用技术 太阳能作为关键绿色能源,对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意义重大。 分布式光伏受国家政 策支持,但现有安装式光伏(BAPV)存在成本高、施工难、质量控制等问题。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光伏(BIPV)通过工厂预制和现场组装,融合数字化技术,解决BAPV问题。目前BIPV研究多停留在理论阶段,存在建筑与光伏连接不当、结合方式无效、缝隙渗漏等问题。本课题旨在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设计方法,并在实际项目中推广BIPV。 正在进行 1、研究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光伏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技术规定、结构体系、适用范围、结构布置原则、位移限值、抗风等级等内容。对结构分析所采用的原则、方法、计算分析内容等进行阐述。2、研究BIPV的建造技术。主要包括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光伏工厂加工、现场装配采用的新工艺新工法,对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光伏的原材料和成品、零部件加工、现场装配等给出合理的控制标准,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光伏(BIPV)通过工厂预制和现场组装,融合数字化技术,解决BAPV问题。既有大跨空间结构性能提升关键技术与应用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大跨空间结构在体育场馆、展览馆、机场候机楼等大型公共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既有大跨空间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建筑功能需求不断变化,结构材料老化、环境侵蚀以及长期荷载作用等因素导致结构性能逐渐退化,影响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应用,实现既有大跨空间结构性能的全方位提升,保障其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安全可靠运行,提高大型公共建筑资源利用率,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正在进行 1.通过建立多源数据融合模型,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更精准地定位结构损伤位置、量化损伤程度,并预测结构剩余寿命。2.基于 BIM 与实时监测数据的动态评估,构建了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与实时监测系统相结合的动态评估平台。实现对结构性能的实时动态评估。 3. 开发了新型绿色环 保的加固连接技术,不仅降低了对结构的热影响和残余应力,还提高了加固结构的可持续性,符合现代绿色建筑发展理念。 1.通过先进的检测技术,精准识别结构的现有状态。2.开发高效的结构加固技术,优化传统钢结构加固方法。3.研究结构性能优化与改造设计方法,提升建筑的整体使用价值。模块化复合风管安装体系及抗震性能的研究 1.研究新型复合风管安装体系,建立快速拼接式自结构防组合结构,安装实现预制化、模块化、装配化;2.研究复合风管 正在进行 1.建立一种快速拼接式自结构通风管道组合结构;2.研究一种骨腔式抗震复合风管结构,使其安装在建筑上的通风管道系统 1.降低运输成本20%及以上,人工成本降低40%以上;2.实现复合风管全程无法兰连接;3.风管体系的抗震性能达到9级以的抗震性能,具有可靠的密封性、完整性和安全性,能够满足风管在震动条件下使用功能的要求;3.完善BIM技术与复合风管自动化生产线结合应用。 符合抗震性能,具备可靠的密封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在震动条件下不会导致相关结构的损坏及使用功能的丧失。3.采用BIM技术与复合风管自动化生产线结合应用,建立研发到设计、生产、装配与安装一体化、定制化的风管应用体系,推动复合风管生产安装实现数智赋能、预制化工厂化。 上。4.满足1.5倍工作压力下接缝处无开裂。超大跨度多跨连续网格结构高效建造技术研究 超大跨度多跨连续网格结构也不断被应用于大型体育场馆、高铁站房、机场航站楼和国家重大科学装备等工程中。因其复杂的结构体系、异形弯扭构件和节点构造,以及复杂的施工环境为该类结构的设计、加工制作、安装等在方法突破、精度控制、效率提升、智慧管理等技术方面带来了众多难题。 正在进行 1、开发基于刚度匹配的临时支撑体系主被动卸载方法,发明可调式多阶次卸载支座,实现高效和低成本的结构体系转换。 2、研发多样化工程设 计软件信息融合技 术,实现多跨连续网格结构全过程管理、结构分析以及深化设计等软件的一体化融合,解决不同专业的信息化融合难题;3研发融合进度管理、资金管理、可视化管理、深化设计管理、工艺管理、项目人员管理等技术,为超大跨度多跨连续网格结构数字化与精细化协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基于空间网格结构数字化系统,集成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的BIM云协同平台。在役期张力空间结构的长期预应力损失评估方法研究 张力空间结构被广泛应用于火车站、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随着工程实践的增加和服役时间的积累,在役期张力空间结构的力学性能监测和服役性能评估值得关注。 提出基于时空相关性 的结构荷载建模方 法,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荷载效应实时预测模型。评估在役期张力空间结构荷载效应数量,提出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荷载效应分离方法,减少多源混合环境对于预应力损失评估的影响。 提出识别张力空间结 正在进行 1.拟沿着从局部测点到整体结构的递进关系建立荷载效应的实时预测模型,阐明在多源混合环境下张力空间结构的索力变化规律;2.拟基于已建立的预测模型探究荷载效应的自动化分离方法,揭示张力空间结构中不同类型荷载的耦合方式;3.拟基于荷载效应的分离结果探究张力空间结构预应力损失的演化规律并评估预应力损失的程度。 减少荷载对于预应力损失评估的影响,为结构的智能养维护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完善张力空间结构的健康监测理论提供有力手段。构预应力损失位置的分析方法。跨铁路营业线大跨度钢架施工技术研究 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火车站房等大型钢结构建筑的结构和功能需求不断提高,随着铁路线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站房需要改扩建。但其结构跨度大、结构形式复杂,同时存在站房横跨多条不停运铁路营业线,仅能在列车短暂停运的“天窗点”施工,且营业线路之间存在既有硬横梁和高压接触网,施工环境复杂、施工操作空间十分有限,造成施工难度倍增。 正在进行 1、创新跨既有线大跨度钢桁架高效顶推方法,解决了传统钢结构顶推无法保证营业线正常运行的难题,具有施工效率高,施工成本低的特点。2、提出了快速拆除跨营业线既有硬横梁施工方法,解决跨营业线硬横梁的拆除难题,提高施工效率,保证营业线的正常运行,其具有安全可靠、快速高效的特点。3、开发跨铁路营业线大跨度钢桁架大行程落梁方法,避免采用常规交替拆除千斤顶和垫块的落梁方法,具有连续安全可靠、省时省力等优点。 跨铁路营业线大跨度钢架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该施工关键技术可以降低施工难点,安全可靠、施工效率高、节能环保,保证营业线的正常安全运行,为今后跨铁路营业线大跨度钢架施工解决关键技术难题。金属板墙面高效安装施工技术研究 钢结构厂房墙面在高度方向上具有若干水平型钢作为檩条,用于固定金属板墙。安装过程中,常采用搭设脚手架或辅助升降车作为支撑装置,但传统脚手架搭设用钢量大,安装拆卸复杂,且不能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不利于节约工期和人工费; 而辅助升降车提升高 度有限,不能满足高大厂房墙面压型钢板的安装,且辅助升降车只能提供一个操作平台,施工效率低,且需要多工种相互配合,大型吊装设备进场、出场均涉及施工组织安排,增加施工组织难度。针对钢结构厂房金属墙面板在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建筑物外立面效果和品质。 正在进行 1)可移动式提升下挂作业平台的研究,并实现自由拆卸、组装;2)适用的动力设备选择,实现墙板提升及平台水平移动; 3)数字化激光定位技 术、测距技术及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针对不同应用环境的 平台样式的研究与创 新 1)高效快捷的可移动 式提升下挂作业平 台;2)可实现墙板提升及自由平动;3)与数字化激光定位、测量及监测技术相互结合,提升品质海洋环境网格结构装配化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随着陆地资源的逐渐紧张,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加深,如海洋油气资源的开采、海上光伏的大规模建设等。这些海洋工程的建设需要 正在进行 1提出一种海洋环境耐腐蚀网格结构体系;2提出2~3种海洋环境耐腐蚀网格结构新型节点;3提出一种海洋环境下网格结构装配化施工方 改进传统的施工方法,通过结构体系及连接系统的开发,有效提高安装效率及结构的抗腐蚀性。大量的海洋结构物作为支撑,网格结构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性,在海洋平台、海上光伏等设施中得到广泛应用,这就迫切需要研究其高效的装配化施工技术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 法。 5、现金流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慢,已完工未结算增加较多所致所致投资性房地产 30,363,586.11 0.15% 31,669,512.85 0.17% -0.02%长期股权投资 329,077,898.23 1.68% 331,502,475.76 1.76% -0.08%固定资产 1,595,033,692.18 8.13% 1,750,238,273.64 9.31% -1.18%在建工程 36,162,821.74 0.18% 46,469,623.24 0.25% -0.07%使用权资产 13,725,341.57 0.07% 2,970,094.77 0.02% 0.05%借款所致款增加所致长期借款 379,879,878.91 1.94% 604,574,957.42 3.22% -1.28%租赁负债 1,265,150.46 0.01% 2,213,341.82 0.01% 0.00%境外资产占比较高□适用 不适用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项 目 期末账面余额 期末账面价值 受限原因 货币资金 939,888,261.35 939,888,261.35 保证金、司法涉诉冻结应收款项融资 1,812,850.00 1,812,850.00 借款质押担保应收账款 392,766,504.07 366,383,484.71 借款质押担保其他非流动资产 320,692,339.88 304,657,722.88 借款质押担保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41,373,804.15 39,305,113.94 借款质押担保固定资产 169,704,582.24 43,872,888.70 借款和票据抵押担保无形资产 17,466,937.35 11,162,713.39 借款和票据抵押担保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燃气经营; 货物 进出 口; 技术 进出 口; 道路 货物 运输 (不 含危 险货 物) ;道路货物运输(网络货运);危险化学品经 收购 3,988,400.69 100.00% 自有资金 无 长期 - 已办理完成了股权变更登记 333,304.22 否2024年08月07日 详见巨潮资讯网的《关于收购股权暨关联交易的公告》(公告编号: ) 营; 成品 油批 发 浙江 兴能 科技 有限 公司 发电 业 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 建设 工程 设 计; 建设 工程 施工 新设 100, 000, 000. 00 100. 00% 自有 资金 无 长期 - 已办 理完 成公 司登 记手 续 否 合计 -- -- 103, 988, 400. 69 -- -- -- -- -- -- - 333,304.22 -- -- --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 (2)/ (1) 报告期内 变更用途 的募集资 金总额 累计变更 用途的募 集资金总 额 累计变 更用途 的募集 资金总 额比例 尚未使用 募集资金 总额 尚未使用募 集资金用途 及去向 闲置两 年以上 募集资 金金额 2021年 非公开发 行股票2022年01 可转换公 司债券2024年01 补充流动资 金45,000万元,其余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 0 (一) 实际募集资金金额和资金到位情况 1、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金额和资金到位情况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核准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证监许可〔2021〕3557号),本公司由主承销商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采用网下向配售对象询价配售方式,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13,114.75万股,发行价为每股人民币9.15元,共计募集资金120,000.00万元,坐扣承销和保荐费用1,611.32万元后的募集资金为118,388.68万元,已由主承销商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于2021年12月30日汇入本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账户。另减除已预付承销费、律师费、审计费、股权登记费等其他发行费用535.01万元后,公司本次募集资金净额为117,853.67万元。上述募集资金到位情况业经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验证,并由其出具《验资报告》(天健验〔2021〕813 号)。 2、2024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金额和资金到位情况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3〕1845号),本公司由主承销商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余额包销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00万张,面值为每张人民币100.00元,共计募集资金2,000,000,000.00元,坐扣剩余未支付的保荐及承销费用人民币9,433,962.26元(保荐及承销费用共计人民币11,320,754.71元,前期已支付保荐费人民币1,886,792.45元)后实际收到的金额为1,990,566,037.74元,已由主承销商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1月9日汇入本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账户。另减除已支付的保荐费、律师费、审计及验资费、资信评级费、信息披露费和发行手续费等与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直接相关的新增外部费用4,334,557.61元后,公司本次募集资金净额为1,986,231,480.13元。上述募集资金到位情况业经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验证,并由其出具《验资报告》(天健验〔2024〕15号)。 (二) 募集资金使用和结余情况 1、2021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使用和结余情况 公司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117,853.67万元,2024年度项目投入0万元,利息收入净额1.58万元。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专户中存放的募集资金已按照相关规定使用完毕。为便于账户管理,公司对募集资金专户进行注销,并将节余资金(利息收入)367.67万元转入公司基本账户用于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 2、2024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使用和结余情况 公司2024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净额为198,623.15万元。报告期内,公司使用募集资金人民币145,803.89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累计使用募集资金总额人民币145,803.89万元。尚未使用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53,336.55万元,扣除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45,000万元,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为人民币8,336.55万元(含净利息收入517.29万元)。(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适用 □不适用 (1) 本报告期 投入金额 截至期末 累计投入 金额(2) 截至期末 投资进度 (3)= (2)/(1) 项目达到 预定可使 用状态日 期 本报告期 实现的效 益 截止报告 期末累计 实现的效 益 是否达 到预计 效益 项目可行 性是否发 生重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2022年01月20日 1、杭州湾智慧谷二期项目EPC工程总承包 生产建设 否 70,000 68,388.6行股票 月20日 一人民医院(120 急救指挥中心)迁建工程EPC总承包 建设 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2022年01月20日 3、补充流动资金 补流 否 30,000 29,464.9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4年01月24日 4、萧山西电电子科技产业园EPC总承包 生产建设 否 90,000 89,056.6 55,726.01 55,726.0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4年01月24日 5、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二期地块EPC总承包 生产建设 否 60,000 60,000 40,511.33 40,511.3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4年01月24日 6、补充流动资金 补流 否 50,000 49,566.55 49,566.55 49,566.582 145,803.89 263,657.56 -- -- 20,161.14 82,341.47 -- --超募资金投向82 145,803.89 263,657.56 -- -- 20,161.14 82,341.47 -- --分项目说明未达到计划进度、预计收益的情况和原因(含“是否达到预计效益”选择“不适用”的原因) 注1、注2、注3、注4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无超募资金的金额、用 不适用 1、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 2022年1月21日,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的议案》,董事会认为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况,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正常进行,符合《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2022年修订)》《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本次募集资金置换时间距离募集资金到账时间未超过6个月,未改变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计划,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正常进行,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投向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况。该项决策履行了必要的审批程序,相关审批和决策程序合法合规。同意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53,897.14万元。 2、2024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2024年1月24日,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的议案》,董事会认为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况,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正常进行,符合《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2022年修订)》《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本次募集资金置换时间距离募集资金到账时间未超过6个月,未改变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计划,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正常进行,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投向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况。该项决策履行了必要的审批程序,相关审批和决策程序合法合规。同意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83,912.23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置换完毕。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适用2024年6月17日,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在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和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使用额度不超过人民币45,000万元的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金额为45,000.00万元。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不适用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无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无[注]1. 公司杭州湾智慧谷二期项目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预计效益是累计毛利率15.14%,截止2024年12月底,公司募集资金已投入68,388.68万元,累计毛利35,311.38万元,2. 公司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120 急救指挥中心)迁建工程EPC总承包项目的预计效益是累计毛利率12.41%,截止2024年12月底,公司募集资金已投入20,000.00万元,累计毛利6,622.38万元,累计毛利率12.37%,暂未达到预计效益由于上述两个钢结构建设项目尚未竣工结算,最终效益尚无法确定3.公司萧山西电电子科技产业园EPC总承包项目的预计效益是累计毛利率13.50%,截止2024年12月底,公司募集资金已投入55,726.01万元,累计毛利26,639.94万元,累计毛利率14.78%,达到预计效益4.公司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二期地块EPC总承包项目的预计效益是累计毛利率13.81%,截止2024年12月底,公司募集资金已投入40,511.33万元,累计毛利13,767.77万元,累计毛利率13.02%,暂未达到预计效益由于上述两个钢结构建设项目尚在建设中,最终效益尚无法确定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装;承接与以上相关的土建工程 18,500万元 928,387,629.29 584,217,772.84 471,595,349.72 44,304,495.73 39,685,60成都东南钢结构有限公司 子公司 钢结构、网架、铝锌硅复合板、彩涂钢板设计、制造、安装、承接与此相关的土建工程 12,500万元 891,733,592.79 234,559,548.68 303,752,7展;技术服务、技 110,000万元 2,224,170,930.39 1,068,318,118.46 2,045,769,106.07 2,724,972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对外承包工程:金属结构制造;建筑用金属配件制造; 建筑装 饰、水暖管道零件及其他建筑用金属制品制造;金属材料制造;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各类工程建设活动;建筑劳务分包东南新材料(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子公司 生产、加工、销售:聚酯纤维膜材、土工布、涤纶工业长丝、聚酯切片、POY丝、FDY丝、DTY丝;经营化纤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纺织面料、服装;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本企业生 39,000万元 1,352,930,531.83 107,359,391.91 3,146,517,602.64 -51,030,32务;承揽来料加工及开展“三来一补”业务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适用 □不适用 谈论的主要内 调研的基本情 宜、郑惠文; 公司经营情况 2024年03月 .cninfo.com. 金:胡斯雨; 资者提问 2024年3月4西部利得基日投资者关系金:毛振强活动记录表详见公司在巨潮资讯网(http://www成、吴凯然;浙江朝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戴阿跃;东方创新(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范晓东、沈苗飞;浙江瑞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戴宁杰;北京合易盈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金泉、谢晟来;太和致远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叶伟翔;杭州司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黄金武;浙江浙银详见公司在巨汇金资产管理潮资讯网有限公司:殷(http://www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群;浙江慕安 介绍及答复投21日 cn)披露的静波;浙江汇系活动记录表蔚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王军;北京方圆金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王苗;杭州高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陈浩;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谢忱、吴宏茂、五思慧;宁波宝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孙冰;杭州走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杨增荣、彭长玉、潘涛;浙江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刘卫东;浙江省科会:陶家军;浙江省并购联合会:郎静尔;上海亚商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朱春荣、罗贤鹏;渤海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徐腾飞;国海良时期货有限公司:陆琪、林建平;马骏光大保德信:尚凌楠; 华 详见公司在巨宝基金:孙嘉 潮资讯网伦;长信基 (http://www婷婷;中泰证2024年5月券资管:蒋婉 23日投资者关滢; 深高投 系活动记录表资:高振华详见公司在巨潮资讯网东吴证券:陈(http://www伯铭;长江证 公司经营情况 2024年06月 .cninfo.com.昊;人保资 资者提问 2024年6月产:罗立晨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详见公司在巨国泰基金:王 潮资讯网艺蓉、高司 (http://www公司经营情况 2024年06月 民;国泰君安 .cninfo.com.25日 证券:刘玉; cn)披露的资者提问中金公司:莫2024年6月华寅 2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信证券研究部:李中信证券研究部:李天雄 、余经纬;中信证券固收:郭婷、详见公司在巨伍昱霖、张潮资讯网博、汪载涵;(http://www竣;中信期10日投资者关货:康恃榛;系活动记录表华夏基金:吴凡;华西证券:林伟俊;汇安基金:杨坤河;招银理诚保险资管:王艺群;东方财富自营:朱张元;高熵资产:何金刚;安联资管:陈朝阳兴业证券:左大勇、蔡锟、周质芳;太保资产:赵峰、详见公司在巨李凯、刘晨潮资讯网楠;前海人(http://www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李济伟;工银 介绍及答复投06日 cn)披露的维译;浙商保6日投资者关险:袁宇城;系活动记录表财信吉祥人寿保险:王子路;昆仑健康保险:黄紫薇详见公司在巨潮资讯网(http://www琳;华泰证 公司经营情况 2024年11月 .cninfo.com.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券:殷超;长 介绍及答复投22日 cn)披露的公司经营情况 2024年12月 伯铭;上海证 .cninfo.com.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高公司投资价值,根 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等监管要求等规定,公司于2025年4月18日召开的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估值提升计划〉的议案》。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5年4月22日在巨潮资讯网 (http://www.cninfo.com.cn)披露的《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估值提升计划》。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