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方光电(002962)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所处行业为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行业,属于光学光电子元器件行业的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的下游联动性,行业 发展与下游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密切相关。智能手机、元宇宙、智能汽车、安防等行业的发展,支撑了包括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行业在内的诸多上游光学光电子行业的市场需求及技术升级。 (一)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行业涌现出许多引人注目的创新技术,折叠屏和柔性屏显示技术提升了设备的外观设计和便携性、AI技术 在终端的应用实现更高级别的智能化及个性化需求满足等,多项新技术在智能手机终端的应用为用户提供丰富和沉浸式的交互体验。虽近年来受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智能手机市场需求放缓,但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技术创新的驱动以及新兴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智能手机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同时,影像技术仍然是用户关注的重点及各大手机厂商竞争的焦点之一,苹果 iPhone 15 Pro Max首次搭载潜望式长焦镜头及 iPhone 16系列升级 AI智能拍摄、华为推出 XMAGE影像品牌持续拓展移动影像技术边界、OPPO与哈苏达成影像战略合作使得其Find系列手机在影像美学和技术上取得了突破等。具体细分到手机摄像头方面,技术的更新及飞速发展体现在:高像素主摄的持续升级,相关机型已配备高达5000万像素甚至更高的主摄,能够捕捉更加细腻和丰富的图像细节,为用户提供近乎专业的便捷拍摄体验;多摄系统的完善,包括超广角、长焦、微距等多种镜头类型,能够覆盖更广泛的拍摄场景,满足用户多样化的拍摄需求;光学防抖技术的提升,进一步提高摄像头光学性能,确保成片质量;AI计算摄影及夜景模式均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综上,摄像技术的进步与突破提升了手机影像及拍摄性能,叠加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终端的应用,使智能手机不断满足消费者更高需求,激发消费者换机的意愿,推动行业景气度提升。公司深耕光学领域并具有领先优势,公司面向客户需求为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与摄像头模组厂商及终端厂商保持密切交流互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并不断探索新的光学技术及应用,以满足客户不断升级的技术要求,共同推动行业技术的快速创新及升级。 (二)新领域 1、元宇宙作为一个融合了多种技术的虚拟空间,其具体产品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头戴式显示器、增强现实(AR) 眼镜、虚拟现实(VR)头显以及各种配套的外设和配件等。这些产品旨在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虚拟体验,让用户能够在元宇宙中进行社交、娱乐、学习和工作等活动。自2020年Meta发布的Oculus Quest 2迎来热销,元宇宙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苹果、索尼、字节跳动等厂商纷纷参与并陆续推出相关产品,其中,苹果公司在2023年 2月推出的 Vision Pro引起了市场及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初步销售表现良好,预示着行业具有强劲潜力,但目前受制于内容生态的不完善、基础硬件价格以及技术挑战、用户习惯的培养等因素,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在国内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以及随着资本投入不断增加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日益紧密,多方共同优化配置、推动技术不断进步并打造丰富的内容生态,整个产业前景依然广阔。公司将持续密切关注该领域的动态并进行布局,持续与上下游企业保持积极联动,利用自身在精密光学元件、半导体光学等方面技术优势响应客户的光学硬件需求,助推行业快速发展。 2、智能汽车在国内迎来了蓬勃发展,相应的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行业的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相关产品在 L2及 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公司战略布局的推进,公司的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产品及相关技术逐渐开始渗透到该领域。公司将积极与相关模组厂、整车厂建立互动,发挥公司在光学赛道的技术及规模制造优势,解决产品参数规格及供应商门槛等问题,与之达成深度合作。 3、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及5G等前沿技术的加速应用推动安防行业由传统监控向智能化系统转型。在AI赋能下,人脸识别、车辆识别、行为分析等智能视觉技术不断拓展安防监控的应用边界;大数据技术显著提升了图像或数据 处理及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5G技术及物联网的推广和融合增强了安防监控的实时性和交互能力。上述技术未来有望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等多个场景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市场潜力和容量预计持续增长。公司将积极关注该领域,加快推进公司产品和技术的渗透。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全球经济温和复苏,通胀压力缓解、供应链逐步改善,消费者购买力有所回升,同时,得益于 5G技术普及和折叠屏、AI等创新技术应用刺激高端手机市场需求,以及新兴市场的强劲需求,智能手机市场迎来显著复苏。智能 手机等终端市场的复苏为上游光学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公司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变化,围绕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有序推进市场开拓、研发创新、内部管理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各项重点工作,公司整体经营保持稳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8,399.96万元,同比增长28.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12.21万元,同比下降3.9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5,816.48万元,同比增长0.88%。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212,223.67万元,较上年末增长0.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82,798.65万元,较上年末增长0.07%。 (1)把握市场机遇,稳固主业基础 报告期内,由于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行业复苏及行业内创新技术加速发展,公司迎来市场需求增加和技术升级创新 带来的机遇,但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技术研发成本和压力上升等挑战。公司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与客户保持紧密沟通和联系,积极响应客户需求和反馈,并始终贯彻品质为先的宗旨,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巩固竞争优势,持续稳固深化现有客户关系和促进新客户关系建立,有效把握市场和客户需求,保障公司主营业务稳健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红外截止滤光片实现销售收入 99,293.47万元,同比增长31.25%;公司生物识别滤光片实现销售收入8,026.04万元,同比增长4.30%。 (2)强化业务拓展,推进战略规划 公司始终专注于光学领域,持续推进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公司面向元宇宙时代,围绕智能手机、 智能驾驶、AR/VR、安防监控等应用场景,深耕红外截止滤光片和生物识别滤光片基石业务,并积极拓展光学冷加工、半导体光学、微纳光学等多元化业务布局。公司不断加强新客户开发、新领域拓展及存量客户需求挖掘力度,积极争取新项目、新客户合作机会,致力于推动公司业务规模增长和业务结构优化。报告期内,公司基石业务稳健增长,棱镜产品获得客户订单,同时半导体光学产品实现小批量出货,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公司同步布局国内和海外市场,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及终端厂商竞争格局调整趋势,保障客户订单执行,并持续着力于客户满意度、客户粘性、品牌影响力提升及业务深化延展等重点目标任务。报告期内,公司国内外业务均实现稳中有升,公司国内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6,526.17万元,同比增长40.08%;海外业务实现销售收入91,873.79万元,同比增长27.05%。 (3)推进项目建设,优化业务布局 公司重视产业协同发展和业务布局的优化,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五方新材料项目实施工作,完成了一期量产线 建设和关键工艺的研发,于年底进入试产阶段,为公司在相关领域的市场开拓打下基础。由于五方新材料初期运营成本及研发投入阶段性增加,短期内对公司利润水平造成了一定影响。此外,公司在微纳光学相关技术领域对新加坡公司Enlitho Private Limited进行股权投资,拓展外部创新资源,进一步推进公司相关技术储备,助力公司优化业务布局。 (4)持续研发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面对行业竞争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公司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及研发体系建设,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 7,389.80 万元,同比增长60.12%。公司根据既定战略推进多元化技术布局和技术集成创新,持续精进光学镀膜、丝印、切割等核心技术,同时基于在光学领域的业务、技术和资源积累,加强技术拓展和前瞻布局,大力推进光学材料、光学冷加工相关技术研发,并开展微纳光学半导体光刻项目、TGV(玻璃通孔)项目、用于LIDAR的光学元器件项目、光学盖板项目等研发项目。公司通过持续技术研发创新,推动现有产品性能优化和迭代升级,并推进棱镜、玻璃晶圆、多通道光谱传感芯片、图案化黑铬板、TGV产品、ALD镀膜、黑膜Cover等新产品研发进程和量产转化,促进公司产品结构优化,不断完善公司业务布局,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5)优化内部管理,提升经营效益 公司围绕提升效率和效益、强化成本控制的总体要求,不断强化生产经营全业务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在生产管理方 面,公司持续加强对生产各个环节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控,持续推进生产线智能化、自动化改造建设,持续改进、优化率提升。在运营管理方面,公司围绕全年经营目标,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效益理念,规范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费用支出管理及强化成本效益分析,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6)夯实人才基础,集聚内生动力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战略规划布局人才战略,不断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大重要岗位的人才引进与培养 力度。公司不断探索人才引进的方式,拓展人才引进渠道,积极引进技术、管理等方面人才,持续强化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持续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员工职业素养提升培训,鼓励支持员工学历提升和职业技能水平提升,并畅通多元化职业晋升通道、拓宽员工职业发展空间,不断激发员工潜力、促进员工成长,进一步夯实公司人才基础,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光学光电子行业 销售量 PCS 1,110,321,522.00 788,286,263.00 40.85%生产量 PCS 1,117,124,820.00 846,955,689.00 31.90%库存量 PCS 167,202,972.00 160,399,674.00 4.24%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销售量及生产量增加主要系客户订单增加。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和产品分类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适用 □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旋涂滤光片 旋涂滤光片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改善成像质量;特别是优化光谱偏移和大角度成像质量,减少由于光线在传感器和镜头之间反射造成的花瓣鬼影,同时有效吸收红光波段,减少反射 量产线建设完成,相关产品打样和试产中 完成新技术开发,实现产品的规模生产、市场承认,达到或超过行业技术水平 为公司在现有国内手机头部客户及潜在客户提供更优产品,也是公司未来主要营收和利润增长点微棱镜 潜望式棱镜对于实现高品质的手机长焦镜头拍照具有重要技术意义,是未来手机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量产线建设完成,相关产品已开始量产 完成新技术开发,实现产品的规模生产、市场承认,达到或超过行业技术水平 为公司在现有国内手机头部客户及潜在客户提供更优产品,也是公司未来主要营收和利润增长点微纳光学半导体光刻项目2021年,Meta元宇宙概念引爆全球,元宇宙已成为业内共识,公司半导体光刻项目主要布局通光光阑,多通道光谱传感芯片等泛半导体光学产品 量产线建设完成,相关产品已开始量产 完成新技术开发,实现产品的规模生产、市场承认,达到或超过行业技术水平 布局万物互联、万物感知、微投显示等元宇宙时代的新产业链,助力公司产品从移动互联网时代进化到元宇宙时代,开拓新的业务机会,是未来公司主要营收和利润增长点TGV(玻璃通孔)项目 玻璃是一种可能替代硅基转接板的材料,目前TGV(玻璃通孔)已成为光学行业与 3D半导体封装领域研究重点和热点 量产线建设完成,相关产品已开始量产 完成新技术开发,实现产品的规模生产、市场承认,达到或超过行业技术水平 开拓新的市场机会,提前对智能穿戴、生物医疗等相关行业布局用于 LIDAR的光学元器件项目 随着新能源汽车迎来需求的快速增长,激光雷达作为 L2+及以上自动驾驶传感器的关键部件。激光雷达的关键光学产品包括振镜、反射镜、棱镜,都是公司现阶段有能力制作或潜在的产品方向 新产品持续研发中,部分产品已量产 实现规模量产、市场承认,达到或超过行业技术水平 为公司在未来的高单价、高利润的车载领域中开拓新的市场、营收及利润增长点光学盖板项目 钢化玻璃盖板在新兴光学模组上有广泛的应用,如无人机镜头模组、LIDAR模组、AR眼镜光波导模组、智能家居传感模组等,是新兴光学模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线已建设完成,量产线建设完成,持续扩产中,部分产品已量产 完成新技术开发,实现产品的规模生产、市场承认,达到或超过行业技术水平 开拓新的市场机会,卡位新兴模组产品布局,服务公司产品多元化发展玻璃晶圆深加工项目 玻璃晶圆产品是半导体封装与半导体光学产品的重要基片载体,是面向半导体类芯片产品和半导体光学产品的重要基石,构建从裸晶圆、到钢化晶圆、晶圆镀膜、键合晶圆的多元化产品组合。 实验线已建设完成,量产线建设完成,持续扩产中,部分产品已量产 实现规模量产、市场承认,达到或超过行业技术水平 是公司多元化产品向上游布局的重要战略,是公司实现产业链集成与垂直整合的重要举措,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玻璃熔炼项目 沿光学产品产业链向上游继续布局,加强产业链集成与垂直整合,实现玻璃原材料的自我供给,对于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一期量产线建设完成,试产中 实现规模量产、市场承认,达到或超过行业技术水平 是公司多元化产品向上游布局的重要战略,是公司实现产业链集成与垂直整合的重要举措,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主要系研发新项目增加。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上年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适用 不适用研发投入资本化率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适用 不适用 5、现金流 (1)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同比增加32.76%,主要系销售收入增加相应的购买生产物资及支付人工成本增加所致; (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 46.95%,主要系销售收入增加相应的购买生产物资及支付人工成本增加, 以及支付五方新材料投产前研发费用所致; (3)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同比增加 67.90%,主要系本期采购进口原材料增加,银行进口代付融资业务代付进口原材 料货款同步增加所致; (4)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同比增加 63.36%,主要系本期银行进口代付融资业务代付进口原材料货款增加,相应地偿 还银行代付进口原材料货款增加所致; (5)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减少 2186.28%,主要系销售收入增加相应的购买生产物资及支付人工成本增加, 以及支付五方新材料投产前研发费用所致。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五方晶体 -光学蓝 玻璃和微 棱镜加工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适用 □不适用体原则,以及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等相关规定进行核算。报告期实际损益情况的说明 报告期内,外汇衍生品交易损失31.47万元,尚未结算外汇衍生品计提损失0.51万元。套期保值效果的说明 公司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用于降低或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减少汇兑损失,控制经营风险。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 自有资金报告期衍生品持仓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1、风险分析公司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遵循合法、审慎、安全和有效的原则,不进行投机性、套利性的交易操作,但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仍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包括: (1)汇率波动风险:在汇率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开展的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可能会带来较大公允价值 波动;若市场价格优于操作时的锁定价格,将造成汇兑风险。 (2)交易违约风险:在外汇套期保值交易对手方出现违约的情况下,公司将无法按照约定获取套期 保值盈利以对冲公司实际的汇兑损失,从而造成公司损失。 (3)回款预测风险:在客户应收账款发生逾期、客户调整订单等情况下,货款实际回款情况与预测 回款情况不一致,可能使实际发生的现金流与已操作的外汇套期保值业务期限或数额无法完全匹配,从而导致公司损失。 (4)操作风险:在开展交易时,如操作人员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外汇套期保值操作或未能充分理解外 汇套期保值信息,将带来操作风险。 (5)其他风险:因相关法律发生变化或交易对手违反相关法律制度,可能造成合约无法正常执行而 给公司带来损失。 2、风控措施 (1)公司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均以正常生产经营为基础,以具体经营业务为依托,以规避和防范汇率及利率风险为目的,不进行投机和套利交易。具体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必须基于公司外币收付款的谨慎预测,外币持有规模、资金周转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2)公司已制定《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管理制度》,对相关业务的操作原则、审批权限、内部操作 流程、信息隔离措施、内部风险控制处理程序、信息披露等作了明确规定,控制交易风险。 (3)公司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的交易对手仅限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具有外汇 衍生品交易业务经营资格的银行,规避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 (4)公司财务部门将持续跟踪外汇衍生品市场价格或公允价值变动,及时评估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的 风险敞口变化情况,并定期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提示风险并执行应急措施。 (5)公司审计部对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的决策、管理、执行等工作的合规性进行监督检查。 已投资衍生品报 告期内市场价格 或产品公允价值 变动的情况,对衍生品公允价值的分析应披露具体使用的方法及相关假设与参数的设定 报告期内,衍生品公允价值变动损失31.47万元,尚未结算外汇衍生品计提公允价值变动损失0.51万元,公允价值根据对应银行按合同约定的远期汇率及交易结束时即期汇率等信息计算而来。涉诉情况(如适用) 不适用衍生品投资审批董事会公告披露日期(如有)2024年04月26日2) 报告期内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适用 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