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石化(600028)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公司治理、环境和社会 重要事项关联交易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本年度报告包括前瞻性陈述。除历史事实陈述外,所有本公司预计或期待未来可能或即将发生的业务活动、事件或发展动态的陈述(包括但不限于预测、目标、储量及其他估计以及经营计划)都属于前瞻性陈述。受诸多可变因素的影响,未来的实际结果或发展趋势可能会与这些前瞻性陈述出现重大差异。本年度报告中的前瞻性陈述为本公司于2025年3月21日作出,除非监管机构另有要求,本公司没有义务或责任对该等前瞻性陈述进行更新。重要提示:中国石化董事会及其董事、监事会及其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年度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个别及连带责任。本公司不存在大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中国石化全体董事均参加了第九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先生,副董事长、总裁赵东先生,财务总监兼会计机构负责人寿东华女士保证本年度报告中的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中国石化审计委员会已审阅中国石化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报告。本公司分别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编制的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报告已经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和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中国石化第九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建议派发末期现金股利每股人民币0.14元(含税),加上2024年半年度已派发现金股利每股人民币0.146元(含税),2024年全年现金股利每股人民币0.286元(含税)。末期股利建议尚待股东于2024年年度股东会上批准。公司简介中国石化H股于2000年10月18日在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A股于2001年8月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之一,主要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采、管道运输、销售;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煤化工、化纤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储运;石油、天然气、石油产品、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和其他商品、技术的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业务;技术、信息的研究、开发、应用;氢气的制备、储存、运输和销售等氢能业务及相关服务;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业务及相关服务。释义: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中国石化”是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或“公司”是指中国石化及其附属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是指中国石化的控股股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是指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发改委”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交所”是指上海证券交易所“储量管理委员会”是指本公司的石油天然气储量管理委员会“财务公司”是指中国石化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盛骏公司”是指中国石化盛骏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中国证监会”是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香港联合交易所”是指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上市规则”是指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换算比例:境内原油产量:1吨约7.1桶海外原油产量:2024年1吨约7.25桶,2023年1吨约7.26桶,2022年1吨约7.26桶 天然气产量:1立方米=35.31立方英尺原油加工量:1吨约7.35桶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 1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 主要会计数据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全年 营业收入 789,967 786,164 790,410 708,021 3,074,56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8,316 17,387 8,544 6,066 50,31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18,186 17,396 8,385 4,090 48,057经营活动(使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3,755) 56,024 59,272 47,819 149,360 (2) 主要财务指标 (3)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涉及金额 (4)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5) 财务报表项目变动情况表 年度间数据变动幅度达30%以上的报表项目具体情况及变动原因说明: 合并资产负债表 价值变动影响。 衍生金融资产 2,554 9,721 (7,167) (73.7) 套期保值业务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其他非流动资产 47,443 33,483 13,960 41.7 一年以上定期存款增加。应付票据 47,740 29,122 18,618 63.9 以票据结算的采购款规模增加。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64,602 30,457 34,145 112.1 部分长期借款重分类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应付债券 25,562 8,513 17,049 200.3 发行融资债券。其他综合收益 (987) 3,060 (4,047) —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变动影响。合并利润表项目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增加/(减少) 变动主要原因2024年2023年 金额 百分比人民币百万元 人民币百万元 人民币百万元 (%)投资收益 15,889 5,811 10,078 173.4 套保业务盈亏变动影响以及部分联合营公司效益有所好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147) 467 (4,614) — 套保业务浮亏增加影响。信用减值(损失)转回减少。资产处置收益 1,967 4,226 (2,259) (53.5) 上年湖南石化搬迁产生土地、装置处置收益,以及处置部分管道资产,本年无此影响。合并现金流量表还同比减少。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475 1,580 (1,105) (69.9) 上年收到股权转让资金,本年无此影响。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 1,864 5,363 (3,499) (65.2) 本年处置固定资产较上年减少。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10,604) (5,918) (4,686) 79.2 本年对联合营公司注资款同比增加。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15,458 1,509 13,949 924.4 本年收到定向增发股票募集资金。其中:子公司吸收少数股东投资收到的现金 3,463 1,509 1,954 129.5 本年收到少数股东的项目注资款同比增加。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资金同比增加。 2 节录自按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 一年来,公司治理效能更加凸显。公司选举产生第九届董事会、监事会,聘任高级管理人员。董事会实施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和未来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制定市值管理制度,继续开展境内外股份回购,着力提升资产质量、运营效率和企业价值。独立董事勤勉履职,开展全产业链专题调研,积极参与决策监督,为改革发展出谋划策。发挥党建作用,支撑保障董事会科学决策。实施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强化内控风控制度执行有效性,企业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三年持续关联交易得到股东的支持和批准,为公司生产经营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年来,公司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稳固。上游业务大力实施七年行动计划,“常非并举”加大高质量勘探力度,取得多项重大突破,油气增储上产成效明显。天然气业务持续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产销量稳步提高,全产业链盈利创历史新高。炼油和销售业务协同创效,加强系统优化、区域优化和产品结构优化,有序实施低成本“油转化”、高价值“油转特”,高端碳材料等特色产品量效齐升,全力做大有效益的加工量。强化拓市扩销,高标号汽油销量持续增长,非油业务保持健康发展。化工业务紧贴市场需求,大力开展经营优化和降本减费,三大合成材料及精细化工高附加值产品比例稳步提升。 一年来,公司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充沛。坚持以创新增动能,新型油气勘探开发、特种油品、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出成效。以数智技术赋能产业发展,智能运营中心 2.0投入运行,建成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乙烯工厂。坚持以转型升级增动能,镇海炼化二期扩能和高端新材料项目等一批炼油化工转型升级及老旧装置更新改造项目稳步推进。 持续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车用 LNG市场份额国内领先,累计建成充换电站超万座、加氢站 142座,易捷便利店服务更加丰富。 一年来,公司高质量发展底色更加鲜明。公司持续强化 ESG管治和披露,取得良好成效。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稳步推进“碳达峰八大行动”和能效对标提升工作,细化中长期碳减排目标,启动绿色企业行动第二阶段计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关爱员工身心健康,推进健康企业建设。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开展“光明号健康快车”“司机之家”等公益项目,推动境内外项目所在地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负责任形象更加彰显。 过去的工作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成绩来之不易,离不开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辛勤付出和努力拼搏,离不开股东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新一届董事会换届后,蔡洪滨先生、吴嘉宁先生、史丹女士、毕明建先生不再担任公司独立董事,任职期间,他们履职尽责,为公司科学决策、规范运作和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我代表董事会向全体股东、社会各界以及独立董事致以诚挚的谢意!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公司上市 25周年。中国石化将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抓好科技创新、产业转型、改革管理、攻坚创效、风险防控等重点工作,努力实现生产经营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着力维护公司价值,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我们将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纵深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页岩油及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特种油品、新能源、高端新材料、工业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销研用”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研发迭代、转化创效,增强科技创新引领力和驱动力。推动人工智能与石化产业深度融合,赋能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 我们将以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为重点,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游业务持续巩固资源基础,打好七年行动计划收官战,加大保矿权、拓矿权力度,实现油气稳增长,多措并举降低盈亏平衡点,打牢公司可持续发展根基。炼化业务着力提升存量资产创效能力和增量项目投资回报;抓好集约化运营,降低大宗产品成本,提高特色产品盈利水平;加强特种油品、高端碳材料、可持续燃料、高附加值化工品、废塑料循环利用等布局,全力拓展增效和发展空间。油品销售业务巩固成品油市场地位,打造车用 LNG业务中国第一品牌;拓展更多用氢场景,示范带动氢能交通规模化利用;做强做优做大电能业务,延伸产业链价值链;保持非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态势;持续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 我们将以提质降本增效为主线,增强全产业链协同创效能力。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强成本费用管控,抓好降本增效、挖潜增效,提高经营质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创新营销策略,全力拓市创效,巩固市场优势地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统筹购运产储销全链条,加强上中下游产业链协同优化和区域优化,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和创效水平。 我们将以绿色化转型为抓手,加快打造绿色竞争新优势。更加注重 ESG融入发展战略,统筹开展“双碳”行动,稳步实施绿色企业行动第二阶段计划,推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行动,协同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推进 CCUS、节能环保、碳资产等产业布局,加强碳交易和碳足迹管理。加快绿电业务规模化布局,提升绿氢炼化项目运营水平。深化污染防治攻坚,保护生态环境。 结合发展战略、市场环境、生产经营、现金流状况等因素,2025年公司计划资本支出 1,643亿元,主要投向高质量勘探开发,炼化业务转型升级,综合加能站网络建设,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项目建设等领域。 在百年变局的产业竞争浪潮中,唯有以创新之智引领发展方向,以深耕之志突破发展瓶颈。2025年,董事会将带领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坚定信心决心,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马永生 董事长 中国北京,2025年3月21日 经营业绩回顾及展望经营业绩回顾2024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0%。国际油价宽幅震荡。境内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成品油需求小幅下降,化工产品需求保持增长。国际原油价格变化走势图美元/桶WTI-NYMEX 布伦特 ICE布伦特 DTD 迪拜40 2023年1月2023年4月2023年7月2023年10月2024年1月2024年4月2024年7月2024年10月2025年1月1市场环境回顾 (1) 原油市场、天然气市场 2024年,国际油价宽幅震荡,上半年同比上涨 5.3%,下半年快速回落,同比下降9.3%。 普氏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全年平均为 80.8美元/桶,同比下降2.2%。据发改委统计,全年境内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 4,26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0%。 (2) 成品油市场 2024年,境内成品油市场需求小幅下降。据本公司统计,境内成品油消费量(包括汽油、柴油和煤油)为 4.04亿吨,同比下降1.9%。其中,汽油同比下降1.2%,柴油同比下降5.4%,煤油同比增长13.3%。 (3) 化工产品市场 2024年,境内化工市场需求保持增长。据本公司统计,境内乙烯当量消费量同比增长2.4%,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表观消费量同比分别增长1.1%、10.4%和 4.4%。 受新增产能持续释放影响,化工毛利仍处于低位。 2生产经营 (1) 勘探及开发 2024年,本公司加强高质量勘探和效益开发,增储稳油增气降本增效取得新进展。勘探方面,全力拓矿权、增储量,四川盆地超深层页岩气、松辽盆地风险勘探、渤海湾盆地页岩油等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高效推进。原油开发方面,加快推进塔河、准西、胜利海上等原油重点产能建设,加强老油田精细开发;天然气开发方面,积极推进顺北二区、川西海相等天然气重点产能建设。同时,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一体协同创效,天然气全产业链盈利创历史新高。全年油气当量产量 515.35百万桶,同比增长2.2%,其中,境内原油产量 254.00百万桶,同比增长0.9%;天然气产量 14,004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4.7%。 (2) 炼油 2024年,本公司积极应对部分产品需求疲弱和毛利收窄带来的挑战,坚持产销一体运行优化,加强区域优化,全力做大有效益的加工量,保持较高负荷率。紧贴产业链需求统筹原油资源,降低采购成本;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和出口节奏,增产航煤,持续压降柴汽比;推进低成本“油转化”、高价值“油转特”,增产高端碳材料、特种油品等适销产品;加快基地建设,有序推进炼油结构调整项目。全年加工原油 2.52亿吨,生产成品油 1.53亿吨,其中,汽油产量同比增长2.6%,煤油产量同比增长8.6%。 注:境内合资公司的产量按 100%口径统计。 (3) 营销及分销 2024年,本公司顺应市场变化,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和网络优势,持续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精准开展客户营销,大力拓展战略客户,高标号汽油销量持续增长;加快加气和充换电网络发展,累计建成加气站超千座、充换电站超万座,推进氢能交通稳步发展;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开拓境内外低硫船燃市场,船加油经营量世界第二;持续丰富易捷服务生态,提升非油业务经营质量。全年成品油总经销量 2.39亿吨。 注:成品油总经销量包含了成品油经营量和贸易量。 (4) 化工 2024年,面对国内新增产能持续释放、化工毛利大幅收窄的严峻形势,本公司紧贴市场需求,大力开展经营优化和降本减费。以效益为导向优化原料、装置、产品结构,高负荷运行芳烃等盈利装置,PX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持续推进原料多元化,降低原料成本;稳步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全年乙烯产量 1,347万吨。加强战略客户合作和产品定制化服务,积极开拓境内外市场,全年化工产品经营总量为 8,345万吨,同比增长0.5%,其中出口量同比增长13.1%。 注:境内合资公司的产量按 100%口径统计。 (5) 科技开发 2024年,本公司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造能源领域国家级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收获新成果。上游方面,深层和超深层页岩气勘探理论和技术取得突破,济阳、苏北等断陷盆地页岩油开发技术有效支撑效益建产。炼油方面,LCO加氢裂化-芳烃抽提生产 BTX产品的催化剂与技术实现应用,动物疫苗白油、超高压变压器油等特种油品实现批量应用。化工方面,全球首套环己烯酯化加氢制环己酮装置建成投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线性α-烯烃(LAO)等关键技术实现工业转化。此外,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乙烯工厂建成投用,国内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示范项目成功建成。全年申请境内外专利9,666件,获得境内外专利授权 5,550件。 (6) 安全与健康 2024年,本公司持续完善 HSE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专业管理持续加强。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管理提升年行动,加强重大风险管控和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持续提升健康管理能力,改善工作环境条件,加强职业病源头防治,推进“健康企业”建设,守护境内外员工职业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7) 资本支出 2024年,本公司持续优化投资项目管理,全年资本支出人民币 1,750亿元。勘探及开发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823亿元,主要用于济阳、塔河等原油产能建设,川西等天然气产能建设以及油气储运设施建设;炼油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293亿元,主要用于镇海炼化扩建、广州石化技术改造等项目建设;营销及分销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141亿元,主要用于“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网络发展、现有终端销售网络改造、非油业务等项目;化工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447亿元,主要用于镇海、茂名乙烯及九江芳烃等项目建设;总部及其他资本支出人民币46亿元,主要用于科技研发和数智化等项目建设。 业务展望 1 市场展望 展望2025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预计境内天然气和化工产品需求保持增长,成品油需求依然受到可替代能源影响。综合考虑全球供需变化、地缘政治、库存水平等影响,预计国际油价将呈宽幅震荡走势。 2 生产经营 2025年,本公司将以攻坚创效、产业转型、科技创新、改革管理、风险防控为重点,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勘探及开发板块:本公司将加强矿权与储量联动,努力获取优质规模矿权,加大风险勘探与圈闭预探,强化海相碳酸盐岩、页岩油气、致密油气等领域勘探,增加优质规模储量;加强效益开发,多措并举降低盈亏平衡点。原油开发方面,加快胜利海上、准西、塔河等产能建设,高质量建成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加强老区精细开发。天然气业务方面,加快四川须家河组、顺北二区、川西海相等产能建设,聚焦经营优化和市场开拓,增强天然气业务盈利能力。全年计划生产原油 280.15百万桶,其中境外 25.26百万桶;计划生产天然气 14,503亿立方英尺。 炼油板块:本公司将聚焦提质增效,坚持产销协同,保障产业链高效运转、优势产能高效利用。发挥全球资源配置优势,加大原油差异化采购力度,降低采购成本;提升原油加工集约度,统筹推进区域资源优化;持续优化原油加工量、装置负荷和产品结构,全力增产航煤;坚持低成本“油转化”、高价值“油转特”,推进润滑油脂、特种蜡、可持续燃料等产品发展,打造高端碳材料产业链。全年计划加工原油 2.55亿吨,生产成品油 1.55亿吨。 营销及分销板块:本公司将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加强数智化赋能,提升综合竞争力。 坚持采销联动、量价统筹,稳定零售经营规模;持续优化网络布局,建设 LNG加注业务第一品牌;巩固提升低硫船燃产销优势,积极拓展境内外业务规模;深化大数据分析应用,挖掘数据资产价值;打造用氢场景,示范带动氢能规模化利用,推动电能业务发展,延伸拓展电能业务价值链,加强自有品牌建设,加快拓展易捷综合服务场景,加快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全年计划境内成品油经销量 1.78亿吨。 化工板块:本公司将密切跟踪化工市场变化,坚持“基础+高端”,全力降成本、拓市场,挖潜增效。持续推进原料多元化,多措并举降低原料成本;动态优化装置负荷,深化单一装置和产品运营模式,提升产品毛利;加大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力度,拓展创效空间。 同时,满足客户差异化、个性化需求,提高战略客户销量占比,加大创效产品出口力度,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全年计划生产乙烯 1,559万吨。 科技开发:本公司将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聚焦重点领域全力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大页岩油气、深层煤层气、海域等新领域攻关力度,推动油气资源增储上产。加大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等技术创新,支撑低成本“油转化”、高价值“油转特”。持续提升基本有机原料、合成材料等技术先进性,加快高端材料技术突破。推动深层地热、氢能、循环经济等战新领域技术攻关。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进人工智能与全产业链深度融合。 资本支出:2025年,本公司计划资本支出人民币 1,643亿元,其中,勘探及开发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767亿元,主要用于济阳、塔河等原油产能建设,丁山-东溪、川西等天然气产能建设以及油气储运设施建设;炼油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223亿元,主要用于广州石化技术改造、茂名炼油转型升级等项目建设;营销及分销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145亿元,主要用于综合加能站网络发展、现有终端销售网络改造、非油业务等项目;化工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449亿元,主要用于茂名、镇海、齐鲁乙烯,九江芳烃等项目建设;总部及其他资本支出人民币59亿元,主要用于科技研发、数智化等项目建设。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以下讨论与分析应与本年度报告所列的本公司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同时阅读。以下涉及的部分财务数据摘自本公司按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编制并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讨论中涉及的产品价格均不含增值税。 1合并经营业绩 2024年,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下行,国内交通行业新能源替代加速,化工市场新增产能持续释放,毛利大幅收窄。公司全力拓市扩销,加大生产经营一体化优化力度,持续强化成本费用管控,多措并举应对市场变化,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 30,746亿元,同比降低 4.3%;经营收益人民币707亿元,同比降低 18.6%。 (1) 营业收入 2024年,本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人民币 30,153亿元,同比降低 4.2%。主要归因于成品油等产品价格及销量下降影响。 本公司生产的绝大部分原油及少量天然气用于本公司炼油、化工业务,其余外销给其他客户。2024年,外销原油、天然气及其他上游产品的主营业务收入为人民币 1,758亿元(占本公司营业收入的 5.7%),同比降低 1.2%。主要归因于原油价格下降。 2024年,本公司炼油事业部和营销及分销事业部对外销售石油产品(主要包括成品油及其他精炼石油产品)实现的对外销售收入为人民币 18,312亿元(占本公司营业收入的 59.6%),同比降低 5.0%。主要归因于汽柴油等产品量价下降。汽油、柴油及煤油的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5,279亿元(占石油产品销售收入的 83.4%),同比降低 5.0%;其他精炼石油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 3,033亿元(占石油产品销售收入的 16.6%),同比降低 4.8%。 本公司化工产品对外销售收入为人民币 4,183亿元(占本公司营业收入的 13.6%),同比增长1.7%。主要归因于化工产品销量、平均价格同比有所增长。 (2) 经营费用 2024年,本公司经营费用为人民币 30,039亿元,同比降低 3.9%。经营费用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采购原油、产品及经营供应品及费用为人民币 24,496亿元,同比降低 4.7%,占总经营费用的 81.5%。其中: 采购原油费用为人民币 9,095亿元,同比降低 3.7%。2024年外购原油加工量为 20,765万吨(未包括来料加工原油量),同比降低 2.3%;外购原油平均单位加工成本为人民币 4,380元/吨,同比降低 1.4%。 其他采购费用为人民币 15,401亿元,同比降低 5.2%。主要归因于外购成品油以及原油贸易采购规模和价格下降。 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为人民币575亿元,同比降低 3.4%。主要归因于公司进一步加大 折旧、耗减及摊销为人民币 1,207亿元,同比增长6.1%。主要归因于新投用资产规模扩大。勘探费用为人民币94亿元,同比降低 15.2%。主要归因于公司在控制整体勘探投资的基础上,进行勘探投入结构性调整,加大成功率较高的非常规油气勘探力度,降低相关支出。职工费用为人民币 1,102亿元,同比增长2.0%。所得税以外的税金为人民币 2,673亿元,同比降低 2.1%。主要归因于上年集中计提以往年度矿业权出让收益影响。其他收入/(费用)净额为人民币110亿元,同比增长20.7%。主要归因于商品类衍生工具套保业务收益增加。 (3) 经营收益为人民币707亿元,同比降低 18.6%。主要归因于境内柴油销量和价格下行,以及航煤、化工产品等毛利下降。 (4) 投资收益及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的损益为人民币96亿元,同比增长37.0%。主要归因于部分联合营企业经营效益好转。 (5) 除税前利润为人民币691亿元,同比降低 17.6%。 (6) 所得税为人民币130亿元,同比降低 19.3%。 (7) 非控股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72亿元,同比降低 24.3%。 (8) 本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489亿元,同比降低 16.1%。 2分事业部经营业绩 本公司将经营活动分为勘探及开发事业部、炼油事业部、营销及分销事业部、化工事业部四个事业部和本部及其他。除非文中另有所指,本节讨论的财务数据并未抵销事业部之间的交易,且各事业部的经营收入数据包括各事业部的其他经营收入。 注:包含其他经营收入。 (1) 勘探及开发事业部 勘探及开发事业部生产的绝大部分原油及少量天然气用于本公司炼油、化工业务,绝大部分天然气及少部分原油外销给其他客户。 2024年该事业部经营收入为人民币 2,972亿元,同比降低 0.9%。主要归因于原油产品价格下降影响。 2024年该事业部销售原油 3,452万吨,同比增长0.4%;销售天然气 35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销售气化 LNG150亿立方米,同比降低 12.4%;销售液态 LNG300万吨,同比增长112.3%。原油平均实现销售价格为人民币 3,767元/吨,同比降低 1.7%;天然气平均实现销售价格为人民币 1,802元/千立方米,同比增长1.5%;气化 LNG实现销售价格为人民币3,385元/千立方米,同比降低 4.9%;液态 LNG实现销售价格为人民币 3,954元/吨,同比降低4.4%。 2024年该事业部经营费用为人民币 2,409亿元,同比降低 5.6%。主要归因于进口 LNG采购成本同比减少人民币64亿元;石油特别收益金、矿业权出让收益等税金同比减少人民币61亿元;勘探费用同比减少人民币17亿元。 2024年油气现金操作成本为人民币745.40元/吨,同比降低 1.3%。 2024年该事业部抓住油价相对高位时机,加大高质量勘探力度,全力推进油气增储上产降本增效,强化天然气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化创效,实现经营收益为人民币564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114亿元,同比增长25.4%。 (2) 炼油事业部 炼油事业部业务包括从第三方及勘探及开发事业部购入原油,并将原油加工成石油产品,大部分汽油、柴油、煤油内部销售给营销及分销事业部,部分化工原料油内部销售给化工事业部,其他精炼石油产品由炼油事业部外销给国内外客户。 2024年该事业部经营收入为人民币 14,815亿元,同比降低 3.2%。主要归因于成品油价格随原油价格下降,以及柴油销量减少。 该事业部2024年实现汽油销售收入为人民币 5,268亿元,同比增长1.8%; 实现柴油销售收入为人民币 3,787亿元,同比降低 10.8%; 实现煤油销售收入为人民币 1,311亿元,同比降低 3.5%; 实现化工原料类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 1,893亿元,同比增长0.7%; 除汽油、柴油、煤油、化工原料类以外的其他精炼石油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 2,521亿元,同比降低 3.0%。 2024年该事业部的经营费用为人民币 14,748亿元,同比降低 2.3%。主要归因于原油及原料油采购成本同比下降。 2024年加工原油及原料油的平均成本为人民币 4,408元/吨,同比降低 1.5%;加工原油及原料油 25,695万吨(未包括来料加工原油量),同比降低 2.1%。加工原油及原料油总成本为人民币 11,327亿元,同比降低 3.6%。 2024年炼油毛利为人民币304元/吨,同比减少人民币49元/吨。主要归因于航煤裂解价差同比变差,以及汇率差导致进口原油采购成本增加。 2024年炼油单位现金操作成本(经营费用减去原油及原料油加工成本、折旧及摊销、所得税以外税金以及其他业务支出等调整,除以原油及原料油加工量)为人民币209元/吨,同比降低 1.6%。主要归因于公司持续强化成本费用管控,动力、修理等费用同比下降。 2024年该事业部持续加大产业链、区域一体协同优化力度,紧贴产业链需求统筹高性价比原油资源,动态调整加工负荷以及产品结构,强化成本费用管控,但受航煤裂解价差下降以及汇率差导致进口原油采购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实现经营收益为人民币67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139亿元,同比降低 67.4%。 (3) 营销及分销事业部 营销及分销事业部业务包括从炼油事业部和第三方采购石油产品,向用户批发、直接销售和通过该事业部零售分销网络零售、分销石油产品及提供相关的服务,销售便利店商品、新能源产品及提供相关的服务。 2024年,该事业部经营收入为人民币 17,144亿元,同比降低 5.7%,主要归因于成品油消费疲软、销量减少,以及成品油价格随原油价格下降。其中:汽油销售收入为人民币 8,138亿元,同比降低 2.1%;柴油销售收入为人民币 5,628亿元,同比降低 10.1%;煤油销售收入为人民币 1,530亿元,同比降低 1.1%;天然气销售收入为人民币295亿元,同比增加 29.8%。 2024年该事业部经营费用为人民币 16,957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968亿元,同比降低5.4%。主要归因于成品油采购成本同比降低。 2024年该事业部吨油现金销售费用(经营费用减去商品采购费用、所得税外税金、折旧及摊销,除以销售量)为人民币194.20元/吨,同比增长0.4%。主要归因于境内成品油经营量下降影响。 2024年该事业部非油业务毛利为人民币115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9亿元,其中:便利店商品及服务毛利额为人民币111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5.2亿元。主要归因于公司捕捉市场趋势动态变化,拓展服务领域。充电业务服务费为人民币4.3亿元,同比增长20倍,主要归因于业务规模增长,充电量达到 18亿度,同比增长21倍。2024年,该事业部非油业务利润为人民币47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1亿元。 2024年该事业部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全力巩固成品油市场份额,积极开拓充换电和非油业务等新业态,全方位推进转型发展,努力抵消新能源、车用 LNG替代等因素影响,实现经营收益为人民币186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73亿元,同比降低 28.1%。 (4) 化工事业部 化工事业部业务包括从炼油事业部和第三方采购石油产品作为原料,生产、营销及分销 2024年该事业部经营收入为人民币 5,239亿元,同比增长1.7%。主要归因于化工产品销量、价格同比增长。 2024年该事业部主要六大类产品(基本有机化工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单体及聚合物、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化肥)的销售额约为人民币 4,854亿元,同比增长2.0%,占该事业部经营收入的 92.7%。 2024年该事业部经营费用为人民币 5,339亿元,同比增长2.4%。主要归因于石脑油等化工原料采购价格上升。 2024年该事业部紧贴市场深化产销研协同,全力优化原料、装置、产品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强化原料、燃动等成本费用管控,但受新增产能持续释放、化工毛利大幅收窄等因素影响,经营亏损人民币100亿元,同比增亏人民币40亿元。 (5) 本部及其他 本部及其他业务主要包括附属公司的进出口贸易业务及本公司的研究开发活动以及总部管理活动。 2024年本部及其他的经营收入约为人民币 14,572亿元,同比下降5.3%,主要归因于原油贸易销量和价格同比下降。 2024年本部及其他的经营费用为人民币 14,577亿元,同比下降5.2%。 2024年本部及其他的经营亏损为人民币4亿元。 3 资产、负债、权益及现金流量 本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是经营活动、短期及长期借贷,而资金主要用途为经营支出、资本开支及偿还短期和长期借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