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仁堂(600085)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冲刺之年,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党委和董事会的领导下,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推进“三大发展战略”,深入落实“同仁堂服务年”及党建经营重点工作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经济运行工作实现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提质的良好局势。 (一) 锚定“服务年”任务落实,守正创新赋能形象升级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严格落实党委“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开展各类党建学习研讨、专题党课活动,明确改革方向,凝聚思想共识。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多元合作模式,加速投资项目落地转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坚持党建与经营相融合,狠抓战略机遇,对同仁堂“服务年”重点任务进行梳理部署,层层落实,巩固党建经营成效。 二是秉持初心服务社会。持续优化终端门店形象升级、专业化服务升级、品类需求升级,引导门店转型,延展服务范围。打造更多“药店+”模式,深挖消费者体验升级,持续以业态转型、品类扩充和服务升级增强零售终端发展内生动力。广泛开展中医义诊、养生科普、文化体验等公益活动,在全国超180个城市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双进”活动,重点推进中医药文化弘扬、中医药老字号品牌价值提升等工作,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是主动靠前服务基层。深化管理下沉机制,构建子公司运营管理服务体系,为子公司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完善规范治理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开展部分子公司巡检调研,帮助子公司发现问题,及时优化,助力子公司不断夯实经营和管理质效。坚持人才强企战略,不断强化人才队伍梯队化建设,持续完善薪酬绩效改革,切实发挥考核激励效果,提高人才资本利用率。围绕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和员工培养力度,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通过搭建“培优计划”平台、建立人才库等形式挖掘后备人才,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举办技能比赛、职工运动会等各类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 精准发力营销改革,稳中求进促提质增效 一是强化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巩固现有市场,开拓新市场,结合大品种战略、精品战略,统一规划营销工作,发挥品种群优势,开展牛黄清心丸、五子衍宗丸、乌鸡白凤丸等重点品种动销。通过文化和节日活动推广品牌,开展同仁堂日、药王节、焕彩行动、御药传奇等多元立体化营销推广,提升产品影响力。制定个性化营销策略,利用多种推广方式构建品牌与产品的宣传网络,并在零售终端实施精准推广。 二是加速电商业务成长和线上线下融合。加速电商赛道成长,推动线上资源与线下门店良性互动。发展电商运营模式,优化电商平台的产品销售组合及运营策略。加强与头部电商合作,布局新兴线上市场,加强渠道与货源管控力度,适应现代购销理念。“双十一”期间,五子衍宗丸第五年蝉联天猫平台OTC男科用药冠军,乌鸡白凤丸摘得京东OTC妇科类目季军。 三是推进医疗领域业务拓展。稳步开展医疗端业务,组建医疗事业专业团队,搭建医疗体系销售渠道。主动研究医疗政策和市场动态,集中资源培育和推广具有市场潜力的大品种。结合学术交流活动加大核心市场的等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开发,提升产品在医疗渠道的认可度和经营成效。 (三) 赋能科技创新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加大研发力度,深化科研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创新药、经典名方开发和中医药特色研究,推动大品种研发成果应用,如完成参苓白术散、巴戟天寡糖胶囊等药效研究,同仁牛黄清心丸针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研究,发挥科研对产品发展的驱动作用。与多家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在临床研究等关键领域探索,推动大品种研发成果产业化,同仁堂科技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的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中药复方制剂芪参颗粒顺利获得临床试验批准,为公司发展注入活力。 二是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驱动中药制造的现代化变革,生产运营领域,生产供应链运营平台完成阶段验收并上线运行;大兴分厂一期大蜜丸数字化生产线顺利搭建完成,有效提升生产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营销管理领域,借助营销可视化数字管理平台,强化渠道营销数据分析。财务管理领域,财务核算系统基础模块上线试运行,打通系统间数据壁垒,助力实现业财融合。仓储与运输管理领域,优化WMS仓储管理和TMS运输管理系统。探索智能制造,通过与设备生产厂家合作研发智能生产线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 三是持续夯实“质量基石”。实施“零缺陷”质量管理,开展全系统质量风险排查及防控,密切关注药材质量问题,完成近百个药材质量标准修订。强化品种安全性指标控制,开展部分含毒性成分品种研究工作及部分品种质量标准提升研究,提升功能质量管控能力。公司“中药制造测量学关键技术与标准及软件装备应用项目”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以中药制造测量学关键技术为指导,建成以同仁牛黄清心丸为示范的国内首条大蜜丸水分和成分整体质量在线检测生产线,提高丸剂生产现代化水平。 (四) 提升资产效能和价值驱动,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是加快产业布局和投资并购。秉持强链补链的战略思维,借助收购兼并方式,加速产业布局,稳步拓展公司整体规模。加快落地省级平台项目建设和终端门店布局。着力推进医药商业领域上下游协调发展。聚焦外延式主业发展方式,聚力推动湖北生物公司、滦南药业等子公司重点投资项目高效落地,不断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发展新动能,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二是提升投资者关系和股东价值回报。规范信息披露,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和透明度,畅通投资者交流渠道,定期召开业绩说明会,开展投资者调研活动,主动回应投资者关切,保障投资者合法知情权。重视市值管理和投资者回报,加大现金分红力度,累计派发现金红利13.71亿元(含税),与股东共享企业发展红利,荣获“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股东回报天马奖”。 三是践行ESG理念。持续推动ESG理念深植于公司治理与运营全链条,压实高质量发展责任。强化公司治理,为企业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聚焦绿色发展理念,制定公司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任务清单,逐项落实。将可持续发展融入企业运营各环节,构建绿色生产运营体系。弘扬中医文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为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和药品支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公司ESG履责实践入选北京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ESG优秀案例、价值在线“2024年度ESG价值传递奖”和“2024年度最佳治理建设奖”等,彰显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优秀成果。 (五) 夯实合规经营根基,筑牢风险防范壁垒 一是持续完善公司治理和法治合规体系建设。持续优化治理体系和“三会一层”治理质效,确保职责明确和合规经营,构建高效、透明的治理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强化舆情管理,优化中小投资者沟通机制,保障股东权益,全年无重大违规事件。发布诚信合规手册和指引,出台6个重点领域专项合规指引,建立重大风险监测机制。开展多项诚信合规活动,提升员工法治合规意识。强化子公司法治管理,制定考核评价体系,子公司诚信合规体系建设覆盖率100%。 二是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质效。持续优化内部控制体系,梳理内控检查条款,进行年度内控及风险管理体系评价工作,逐项对照检查,确保重点事项落实到位。举办内控和风险管理培训,推进内部控制管理手册更新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进行常态化经济体检,完成多家子公司年度内经济责任审计。开展重点项目专项审计,落实落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持续强化审计监督机制,确保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到位,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三是严守生产安全和信息安全生命线。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与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制,扎实开展各类专项、综合检查,排查整治安全生产隐患点,确保生产作业安全性。开展前处理工序危险源辨识工作,联合高校共同制定中药粉尘安全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公司同仁堂制药厂大兴分厂被评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优秀企业。构筑信息安全壁垒,加强对核心系统的运维管理和安全审计管控,落实正版化各项工作要求,保证电子系统的流畅安全。围绕信息化建设要求,进行生产、销售、质量等系统升级优化,打通关键业务节点环节,提升信息的交互性、协同性、安全性。 (六) 主动开拓海外市场,加速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同仁堂国药加快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主动把握市场商机,深入落实大品种战略,以公益作为品牌文化底色及基石,借助“同仁堂日”和“第九届同仁关怀防中风”等活动,增强市场推广和品牌宣传力度,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加强在电商渠道的布局和发展,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及有赞等合作开展电商跨境销售业务,打造多元化的产品矩阵,不断提升运营效率,蝉联香港“企业金勋大奖2023——杰出中医药品牌”、新加坡“亚洲区最具影响力品牌大奖——中医药类最值得信赖品牌”等,保持同仁堂品牌境外市场优势地位。 持续强化产品生产及研发,当归补血颗粒通过审批获得中成药注册证;联合专业院校共同开展的“安宫牛黄丸及其重金属成分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毒理学研究”研究成果,获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鼓励和促进国内医药企业“走出去”的号召,报告期内公司同仁堂制药厂养阴清肺丸、时疫清瘟丸获得加拿大产品注册,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在海外的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