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安信-U(688561)业绩预告 | 截止日期 | 预测指标 | 业绩变动 | 预测数值(元) | 业绩变动原因 | 预告类型 | 上年同期值(元) | 公告日期 | 2024-12-31 | 营业收入 | 预计2024年1-12月营业收入:420,000万元至450,0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30.15%至34.81%。 | 42.00亿~45.00亿 | (一)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的主要原因在行业层面:1、客户预算普遍削减:受宏观环境及政府财政情况影响,客户在报告期内收缩网络安全预算规模,在支出结构上更偏向于保障网络安全运营。2、项目延期情况突出:在前述情形下,客户逐季度放缓了从项目立项到验收的整体进度,在第四季度尤其明显;同时叠加网络安全行业第四季度收入占比较高的季节性特征,从而导致公司2024年收入表现显著不及预期。在公司层面,为了提升收入质量和回款质量,公司在营销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在报告期内的营收规模。2024年,公司采用“以客户为中心”的总体策略,为核心客户构建“客户组织+项目组织”团队;同时调整机制,推动最短路径签约,鼓励核心客户与公司直签,鼓励非直签项目统一与总经销商签约,提高收入质量和回款质量。本次改革在客观上使公司的收入规模受到影响,但是收入质量和现金流质量得到了提升,全年销售回款约为47.6亿元,同比下降约11%,低于收入下降幅度,且在金额上高于公司收入规模。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约为-3.4亿元,同比改善约4.4亿元,创上市以来最好水平。本次改革的“阵痛”将为公司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公司的营销体系改革仍有不尽完善之处,在客户预算下降、项目延期的情况下,公司的渠道体系发展尚不够成熟,未充分发挥与核心客户市场间的互补作用,在大型集成商、三大运营商、央企数科公司、行业独立软件开发商(ISV)等产业渠道合作方面有待持续加强。(二)净利润变动的主要原因1、对市场短期变化的有效应对不足:公司对于政府和部分行业客户短期需求变化的市场洞察和响应不够准确及时,没有及时动态调整在相关行业的资源投入,导致该类行业的投入和产出并不匹配,有限的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实现收益最大化。2、超预期的市场环境导致盈利能力下滑:外部市场环境短期变化,导致行业竞争出现应激性反应,短期内影响了公司的毛利率。同时,公司还要兼顾现金流管理,对于一些毛利率较高但回款预期较差的项目,不得不做战略性放弃。这些因素叠加,共同导致公司亏损超预期增加。3、费用压降不够充分、不够果断:报告期内,虽然公司加强了费用管控,全年费用同比减少5亿元左右,但由于费用压降并非在年初“一步到位”,因此无法完全抵消经济波动时收入与毛利率下滑的叠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扣非前后净利润下降幅度存在差异,主要系2024年公司参股投资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所致。公司业务基础扎实,经过数年投入和积累,在攻防、研发、规划、服务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已稳固确立,在党政军企特别是关基行业拥有广泛且深厚的客户基础,在网络安全行业树立了卓越的市场形象和品牌知名度,连续四年蝉联“中国网安产业竞争力50强”第一名。经过2024年,公司整体的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2025年,公司将通过“四个聚焦”的战略调整,积极推动公司实现收入、利润和现金流的增长。公司将聚焦核心产品,让单项冠军产品的优势迸发;聚焦核心客户,通过深度运营提升核心客户市场份额;聚焦经销商体系效能提升,向经销商体系释放高价值客户,实现与优质产业渠道的合作共赢;聚焦海外重点国家市场推进,加快出海进度,增加海外收入占比。2025年,公司目标实现收入规模的稳步提升、持续领跑网络安全行业,同时努力大幅改善经营性现金流,力争实现里程碑式的新突破。 | 略减 | 64.42亿 | 2025-01-18 | 2024-12-3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4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145,000万元至165,000万元。 | -1650000000.00~-1450000000.00 | (一)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的主要原因在行业层面:1、客户预算普遍削减:受宏观环境及政府财政情况影响,客户在报告期内收缩网络安全预算规模,在支出结构上更偏向于保障网络安全运营。2、项目延期情况突出:在前述情形下,客户逐季度放缓了从项目立项到验收的整体进度,在第四季度尤其明显;同时叠加网络安全行业第四季度收入占比较高的季节性特征,从而导致公司2024年收入表现显著不及预期。在公司层面,为了提升收入质量和回款质量,公司在营销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在报告期内的营收规模。2024年,公司采用“以客户为中心”的总体策略,为核心客户构建“客户组织+项目组织”团队;同时调整机制,推动最短路径签约,鼓励核心客户与公司直签,鼓励非直签项目统一与总经销商签约,提高收入质量和回款质量。本次改革在客观上使公司的收入规模受到影响,但是收入质量和现金流质量得到了提升,全年销售回款约为47.6亿元,同比下降约11%,低于收入下降幅度,且在金额上高于公司收入规模。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约为-3.4亿元,同比改善约4.4亿元,创上市以来最好水平。本次改革的“阵痛”将为公司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公司的营销体系改革仍有不尽完善之处,在客户预算下降、项目延期的情况下,公司的渠道体系发展尚不够成熟,未充分发挥与核心客户市场间的互补作用,在大型集成商、三大运营商、央企数科公司、行业独立软件开发商(ISV)等产业渠道合作方面有待持续加强。(二)净利润变动的主要原因1、对市场短期变化的有效应对不足:公司对于政府和部分行业客户短期需求变化的市场洞察和响应不够准确及时,没有及时动态调整在相关行业的资源投入,导致该类行业的投入和产出并不匹配,有限的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实现收益最大化。2、超预期的市场环境导致盈利能力下滑:外部市场环境短期变化,导致行业竞争出现应激性反应,短期内影响了公司的毛利率。同时,公司还要兼顾现金流管理,对于一些毛利率较高但回款预期较差的项目,不得不做战略性放弃。这些因素叠加,共同导致公司亏损超预期增加。3、费用压降不够充分、不够果断:报告期内,虽然公司加强了费用管控,全年费用同比减少5亿元左右,但由于费用压降并非在年初“一步到位”,因此无法完全抵消经济波动时收入与毛利率下滑的叠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扣非前后净利润下降幅度存在差异,主要系2024年公司参股投资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所致。公司业务基础扎实,经过数年投入和积累,在攻防、研发、规划、服务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已稳固确立,在党政军企特别是关基行业拥有广泛且深厚的客户基础,在网络安全行业树立了卓越的市场形象和品牌知名度,连续四年蝉联“中国网安产业竞争力50强”第一名。经过2024年,公司整体的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2025年,公司将通过“四个聚焦”的战略调整,积极推动公司实现收入、利润和现金流的增长。公司将聚焦核心产品,让单项冠军产品的优势迸发;聚焦核心客户,通过深度运营提升核心客户市场份额;聚焦经销商体系效能提升,向经销商体系释放高价值客户,实现与优质产业渠道的合作共赢;聚焦海外重点国家市场推进,加快出海进度,增加海外收入占比。2025年,公司目标实现收入规模的稳步提升、持续领跑网络安全行业,同时努力大幅改善经营性现金流,力争实现里程碑式的新突破。 | 增亏 | -96668600.00 | 2025-01-18 | 2024-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4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5,000万元至145,000万元。 | -1450000000.00~-1250000000.00 | (一)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的主要原因在行业层面:1、客户预算普遍削减:受宏观环境及政府财政情况影响,客户在报告期内收缩网络安全预算规模,在支出结构上更偏向于保障网络安全运营。2、项目延期情况突出:在前述情形下,客户逐季度放缓了从项目立项到验收的整体进度,在第四季度尤其明显;同时叠加网络安全行业第四季度收入占比较高的季节性特征,从而导致公司2024年收入表现显著不及预期。在公司层面,为了提升收入质量和回款质量,公司在营销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在报告期内的营收规模。2024年,公司采用“以客户为中心”的总体策略,为核心客户构建“客户组织+项目组织”团队;同时调整机制,推动最短路径签约,鼓励核心客户与公司直签,鼓励非直签项目统一与总经销商签约,提高收入质量和回款质量。本次改革在客观上使公司的收入规模受到影响,但是收入质量和现金流质量得到了提升,全年销售回款约为47.6亿元,同比下降约11%,低于收入下降幅度,且在金额上高于公司收入规模。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约为-3.4亿元,同比改善约4.4亿元,创上市以来最好水平。本次改革的“阵痛”将为公司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公司的营销体系改革仍有不尽完善之处,在客户预算下降、项目延期的情况下,公司的渠道体系发展尚不够成熟,未充分发挥与核心客户市场间的互补作用,在大型集成商、三大运营商、央企数科公司、行业独立软件开发商(ISV)等产业渠道合作方面有待持续加强。(二)净利润变动的主要原因1、对市场短期变化的有效应对不足:公司对于政府和部分行业客户短期需求变化的市场洞察和响应不够准确及时,没有及时动态调整在相关行业的资源投入,导致该类行业的投入和产出并不匹配,有限的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实现收益最大化。2、超预期的市场环境导致盈利能力下滑:外部市场环境短期变化,导致行业竞争出现应激性反应,短期内影响了公司的毛利率。同时,公司还要兼顾现金流管理,对于一些毛利率较高但回款预期较差的项目,不得不做战略性放弃。这些因素叠加,共同导致公司亏损超预期增加。3、费用压降不够充分、不够果断:报告期内,虽然公司加强了费用管控,全年费用同比减少5亿元左右,但由于费用压降并非在年初“一步到位”,因此无法完全抵消经济波动时收入与毛利率下滑的叠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扣非前后净利润下降幅度存在差异,主要系2024年公司参股投资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所致。公司业务基础扎实,经过数年投入和积累,在攻防、研发、规划、服务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已稳固确立,在党政军企特别是关基行业拥有广泛且深厚的客户基础,在网络安全行业树立了卓越的市场形象和品牌知名度,连续四年蝉联“中国网安产业竞争力50强”第一名。经过2024年,公司整体的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2025年,公司将通过“四个聚焦”的战略调整,积极推动公司实现收入、利润和现金流的增长。公司将聚焦核心产品,让单项冠军产品的优势迸发;聚焦核心客户,通过深度运营提升核心客户市场份额;聚焦经销商体系效能提升,向经销商体系释放高价值客户,实现与优质产业渠道的合作共赢;聚焦海外重点国家市场推进,加快出海进度,增加海外收入占比。2025年,公司目标实现收入规模的稳步提升、持续领跑网络安全行业,同时努力大幅改善经营性现金流,力争实现里程碑式的新突破。 | 首亏 | 7175.04万 | 2025-01-18 | 2022-12-31 | 营业收入 | 预计2022年1-12月营业收入:648,000万元至668,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1.55%至14.99%。 | 64.80亿~66.80亿 |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原因:1、客户方面:公司进一步深挖各关基行业客户的需求,年初调整组织架构成立军团,从规划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入手,打通销售、产品、研发、服务等内部多环节,并充分利用研发平台量产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具有攻防能力的个性化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客户的痛点和难点,深受行业客户认可。因此,公司的电力、油化、非银金融、运营商、银行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行业客户收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且大客户创收在整体收入中的比重明显提高,以关基领域等为代表的大客户逐步确立成为公司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产品方面:关基行业及大型央企数字化转型进程的逐步加深,使得网络安全作为底板红线的关键地位愈发凸显,客户对于网络安全的内生需求正在逐步释放,数据安全等新兴网安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公司通过前期持续研发投入实现的产品布局和技术优势,以及对行业需求侧应用场景的探索和深挖,逐步在市场端得到回报。公司在数据安全、云安全、应用安全等领域的竞争优势凸显,相关产品的收入在报告期内实现快速增长。(二)净利润变动的主要原因2022年,公司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扭亏为盈。在收入侧,公司营收规模实现稳健增长,主要由于:1)产品力、服务力和品牌力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2)随着研发平台的成熟和量产,规模效应开始显现,人均创收能力持续提升;3)对垂直行业客户的持续深耕,提升了公司以行业为单位的研发效率和交付效率。在费用端,公司三费增速较去年同期显著下降,主要由于:公司进一步落地高质量发展战略,通过预算、资源配置、考核三位一体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了降本增效,三费占营收比例持续下降。公司2022年度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约2.9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20亿元,其中主要为处置北京威努特技术有限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 | 略增 | 58.09亿 | 2023-01-30 | 2022-12-3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2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30,100万元至31,1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47,700万元至48,700万元。 | -311000000.00~-301000000.00 |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原因:1、客户方面:公司进一步深挖各关基行业客户的需求,年初调整组织架构成立军团,从规划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入手,打通销售、产品、研发、服务等内部多环节,并充分利用研发平台量产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具有攻防能力的个性化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客户的痛点和难点,深受行业客户认可。因此,公司的电力、油化、非银金融、运营商、银行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行业客户收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且大客户创收在整体收入中的比重明显提高,以关基领域等为代表的大客户逐步确立成为公司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产品方面:关基行业及大型央企数字化转型进程的逐步加深,使得网络安全作为底板红线的关键地位愈发凸显,客户对于网络安全的内生需求正在逐步释放,数据安全等新兴网安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公司通过前期持续研发投入实现的产品布局和技术优势,以及对行业需求侧应用场景的探索和深挖,逐步在市场端得到回报。公司在数据安全、云安全、应用安全等领域的竞争优势凸显,相关产品的收入在报告期内实现快速增长。(二)净利润变动的主要原因2022年,公司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扭亏为盈。在收入侧,公司营收规模实现稳健增长,主要由于:1)产品力、服务力和品牌力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2)随着研发平台的成熟和量产,规模效应开始显现,人均创收能力持续提升;3)对垂直行业客户的持续深耕,提升了公司以行业为单位的研发效率和交付效率。在费用端,公司三费增速较去年同期显著下降,主要由于:公司进一步落地高质量发展战略,通过预算、资源配置、考核三位一体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了降本增效,三费占营收比例持续下降。公司2022年度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约2.9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20亿元,其中主要为处置北京威努特技术有限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 | 减亏 | -788000000.00 | 2023-01-30 | 2022-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2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5,000万元至6,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0,474.96万元至61,474.96万元。 | 5000.00万~6000.00万 |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原因:1、客户方面:公司进一步深挖各关基行业客户的需求,年初调整组织架构成立军团,从规划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入手,打通销售、产品、研发、服务等内部多环节,并充分利用研发平台量产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具有攻防能力的个性化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客户的痛点和难点,深受行业客户认可。因此,公司的电力、油化、非银金融、运营商、银行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行业客户收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且大客户创收在整体收入中的比重明显提高,以关基领域等为代表的大客户逐步确立成为公司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产品方面:关基行业及大型央企数字化转型进程的逐步加深,使得网络安全作为底板红线的关键地位愈发凸显,客户对于网络安全的内生需求正在逐步释放,数据安全等新兴网安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公司通过前期持续研发投入实现的产品布局和技术优势,以及对行业需求侧应用场景的探索和深挖,逐步在市场端得到回报。公司在数据安全、云安全、应用安全等领域的竞争优势凸显,相关产品的收入在报告期内实现快速增长。(二)净利润变动的主要原因2022年,公司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扭亏为盈。在收入侧,公司营收规模实现稳健增长,主要由于:1)产品力、服务力和品牌力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2)随着研发平台的成熟和量产,规模效应开始显现,人均创收能力持续提升;3)对垂直行业客户的持续深耕,提升了公司以行业为单位的研发效率和交付效率。在费用端,公司三费增速较去年同期显著下降,主要由于:公司进一步落地高质量发展战略,通过预算、资源配置、考核三位一体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了降本增效,三费占营收比例持续下降。公司2022年度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约2.9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20亿元,其中主要为处置北京威努特技术有限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 | 扭亏 | -555000000.00 | 2023-01-30 | 2022-03-31 | 营业收入 | 预计2022年1-3月营业收入,同比上年增长:43%至47%。 | 6.52亿~6.71亿 | 2022年以来,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持续贯彻“奥运化”、“国际化”、“乐高化”和“服务化”的发展战略,各项主要业务继续保持高速的发展势头,随着研发平台的量产及军团化的组织调整,公司研发效率大幅提升,预计全年研发费用营收占比将大幅下降。得益于运营商、能源、金融等公司重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客户的强劲需求,截至目前,公司在手订单超23亿元,2022年新增订单超9亿元,同比增长超65%。据公司财务初步测算,公司2022年1月-3月预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47%。 | 略增 | 4.56亿 | 2022-03-30 | 2021-12-31 | 营业收入 | 预计2021年1-12月营业收入:567,000万元至582,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6.26%至39.86%。 | 56.70亿~58.20亿 |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公司核心产品竞争力全面大幅提升。得益于公司持续推进研发平台战略,产品的标准化、模块化、组件化及性能全面提升,多款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持续领跑行业。如基于大禹平台研发的新一代态势感知平台,实现了能力底座、业务操作、决策支持三层解耦和个性化组合使用,既避免了重复性研发,又能集中资源进行重点攻坚,从而进一步保持了公司在态势感知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产品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实战化态势感知、云安全、终端安全、边界安全、安全服务与安全运营领域的技术竞争力持续领跑全行业,业务规模及增长率均处于业界领先地位,助力公司全年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部分核心产品已初具国际竞争力,为公司的发展打开新的空间。另一方面,公司业务增长受益于网络安全市场的深度变革。报告期内,《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行业立法相继出台,为网络安全市场打开了巨大的成长空间,对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监管环境更加注重对“实战化”防御效果的考核,驱动客户需求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合法”转变。公司产品更具备实战化、体系化、协同联动防御能力,促进公司在金融、运营商、能源、电力、医疗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行业客户以及政府客户的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二)净利润变动的主要原因:公司于2020年度推出员工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报告期内公司计提员工股份支付费用较2020年度增加2.56亿元,对公司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剔除上述影响,公司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亏损较2020年度呈现收窄趋势。 | 略增 | 41.61亿 | 2022-01-26 | 2021-12-3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1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73,000万元至83,0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35.37%至53.91%。 | -830000000.00~-730000000.00 |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公司核心产品竞争力全面大幅提升。得益于公司持续推进研发平台战略,产品的标准化、模块化、组件化及性能全面提升,多款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持续领跑行业。如基于大禹平台研发的新一代态势感知平台,实现了能力底座、业务操作、决策支持三层解耦和个性化组合使用,既避免了重复性研发,又能集中资源进行重点攻坚,从而进一步保持了公司在态势感知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产品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实战化态势感知、云安全、终端安全、边界安全、安全服务与安全运营领域的技术竞争力持续领跑全行业,业务规模及增长率均处于业界领先地位,助力公司全年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部分核心产品已初具国际竞争力,为公司的发展打开新的空间。另一方面,公司业务增长受益于网络安全市场的深度变革。报告期内,《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行业立法相继出台,为网络安全市场打开了巨大的成长空间,对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监管环境更加注重对“实战化”防御效果的考核,驱动客户需求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合法”转变。公司产品更具备实战化、体系化、协同联动防御能力,促进公司在金融、运营商、能源、电力、医疗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行业客户以及政府客户的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二)净利润变动的主要原因:公司于2020年度推出员工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报告期内公司计提员工股份支付费用较2020年度增加2.56亿元,对公司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剔除上述影响,公司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亏损较2020年度呈现收窄趋势。 | 增亏 | -539000000.00 | 2022-01-26 | 2021-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1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0,000万元至60,0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49.54%至79.44%。 | -600000000.00~-500000000.00 |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公司核心产品竞争力全面大幅提升。得益于公司持续推进研发平台战略,产品的标准化、模块化、组件化及性能全面提升,多款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持续领跑行业。如基于大禹平台研发的新一代态势感知平台,实现了能力底座、业务操作、决策支持三层解耦和个性化组合使用,既避免了重复性研发,又能集中资源进行重点攻坚,从而进一步保持了公司在态势感知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产品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实战化态势感知、云安全、终端安全、边界安全、安全服务与安全运营领域的技术竞争力持续领跑全行业,业务规模及增长率均处于业界领先地位,助力公司全年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部分核心产品已初具国际竞争力,为公司的发展打开新的空间。另一方面,公司业务增长受益于网络安全市场的深度变革。报告期内,《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行业立法相继出台,为网络安全市场打开了巨大的成长空间,对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监管环境更加注重对“实战化”防御效果的考核,驱动客户需求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合法”转变。公司产品更具备实战化、体系化、协同联动防御能力,促进公司在金融、运营商、能源、电力、医疗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行业客户以及政府客户的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二)净利润变动的主要原因:公司于2020年度推出员工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报告期内公司计提员工股份支付费用较2020年度增加2.56亿元,对公司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剔除上述影响,公司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亏损较2020年度呈现收窄趋势。 | 增亏 | -334000000.00 | 2022-01-26 | 2021-0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1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可能为亏损。 | -692314240.40 | 公司选择了高研发投入且人员快速扩张的发展模式,为建设研发平台、布局“新赛道”产品、提升攻防竞争力、建立全国应急响应中心及进一步加强营销体系建设和渠道建设而进行了大量投入,因此预测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仍可能为亏损。 | 续亏 | -692314240.40 | 2021-04-29 | 2020-12-31 | 营业收入 | 预计2020年1-12月营业收入:410,000万元至425,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9.99%至34.75%。 | 41.00亿~42.50亿 |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公司坚定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公司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全年营收仍实现高速增长。在市场方面,金融、运营商、央企等企业级客户市场增长强劲,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在产品方面,基础架构安全产品中的零信任安全、代码安全,新IT基础设施防护产品中的云和服务器安全、应用与数据安全,大数据智能安全检测与管控产品中的态势感知、安全攻防与检测,以及安全服务等新赛道产品增长速度突出。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自研产品及服务营收占比持续提升,运营管理以毛利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初见成效,营收增长质量稳步提高。(二)净利润变动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布局创新赛道产品与服务,持续打造研发平台体系,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预计仍为亏损。随着公司营收规模加大、经营效率提升、研发平台协同效应显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额较2019年度预计同比减少。 | 略增 | 31.54亿 | 2021-01-26 | 2020-12-3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0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50,000万元至62,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9.88%至27.33%。 | -620000000.00~-500000000.00 |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公司坚定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公司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全年营收仍实现高速增长。在市场方面,金融、运营商、央企等企业级客户市场增长强劲,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在产品方面,基础架构安全产品中的零信任安全、代码安全,新IT基础设施防护产品中的云和服务器安全、应用与数据安全,大数据智能安全检测与管控产品中的态势感知、安全攻防与检测,以及安全服务等新赛道产品增长速度突出。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自研产品及服务营收占比持续提升,运营管理以毛利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初见成效,营收增长质量稳步提高。(二)净利润变动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布局创新赛道产品与服务,持续打造研发平台体系,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预计仍为亏损。随着公司营收规模加大、经营效率提升、研发平台协同效应显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额较2019年度预计同比减少。 | 减亏 | -688000000.00 | 2021-01-26 | 2020-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0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8,000万元至39,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1.21%至43.43%。 | -390000000.00~-280000000.00 |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公司坚定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公司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全年营收仍实现高速增长。在市场方面,金融、运营商、央企等企业级客户市场增长强劲,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在产品方面,基础架构安全产品中的零信任安全、代码安全,新IT基础设施防护产品中的云和服务器安全、应用与数据安全,大数据智能安全检测与管控产品中的态势感知、安全攻防与检测,以及安全服务等新赛道产品增长速度突出。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自研产品及服务营收占比持续提升,运营管理以毛利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初见成效,营收增长质量稳步提高。(二)净利润变动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布局创新赛道产品与服务,持续打造研发平台体系,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预计仍为亏损。随着公司营收规模加大、经营效率提升、研发平台协同效应显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额较2019年度预计同比减少。 | 减亏 | -495000000.00 | 2021-01-26 | 2020-06-30 | 营业收入 | 预计2020年1-6月营业收入:95,200万元-112,000万元,同比上年变动:-2.62%至14.57%。 | 9.52亿~11.20亿 | -- | 续盈 | 9.78亿 | 2020-07-20 | 2020-06-3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0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75,961.42万元-86,336.91万元,同比上年下降:35.53%-54.05%。 | -863369100.00~-759614200.00 | -- | 增亏 | -560463600.00 | 2020-07-20 | 2020-06-30 | 净利润 | 预计2020年1-6月净利润亏损:59,992.69万元-70,028.24万元,同比上年变动:-15.90%至0.71%。 | -700282400.00~-599926900.00 | -- | 续亏 | -604222700.00 | 2020-07-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