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雪迪龙(002658)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12-31
信息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的基本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2012年修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规定,公司所处行业为仪器仪表制造业(代码为C40)。
  公司生产的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等各类分析仪,以及环境监测系统、温室气体监测系统、工业过程分析系统等都是用于分析测量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成分、含量或其他参数的仪器仪表或分析系统,属于仪器仪表产品类别中的分析仪器范畴,亦属于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中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仪器仪表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环境保护、科研教学、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国防军工等领域,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建设运行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和基础设施,仪器仪表行业的产业链情况如下所示。1、分析仪器行业GB/T13966-2013根据《分析仪器术语》(标准号: ),分析仪器是用于分析物质成分、化学结构及部分物理特性的仪器,主要包括色谱仪、质谱仪、光谱仪、波谱仪、能谱仪、电化学分析仪、热学分析仪等。分析仪器是仪器仪表中的极为重要的一项类别,按照应用场景可分为实验室分析仪器和在线分析仪器。
  (1)在线分析仪器:指直接安装在工业生产流程或其他源流体现场,对被测介质的成分或物性参数进行自动连续测
  量的一类仪器,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实时分析、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连续监测等领域。
  ()实验室分析仪器:指应用于实验室内,对送检样品进行物理或化学的分析检查以确定送检样品的物质成分、化
  学结构或物理特性等的仪器。分析仪器具备复杂而精密的技术体系,涉及化学、电化学、光谱、色谱、质谱、热分析等各类分析技术,还涉及精密机械、电子电路、自动化及信息技术等多种领域的核心技术,这些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分析仪器行业发展,同时具有研发投入资金金额较大、产品研发周期及市场验证周期长,需要多方位多学科的人才等特点,铸就了分析仪器行业的高壁垒。我国分析仪器行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伴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而发展,随着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及国家的日益重视,国内企业近年来逐渐研发并掌握核心技术,但与国外先进生产厂商相比,尤其是在高端分析仪器领域,无论技术水平还是规模实力仍存在明显的差距。目前我国的实验分析仪器主要为进口,外国厂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包括赛默飞、安捷伦等厂家。随着我国各行业对分析检测技术需求的大幅提升,以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及下游各行各业国内企业在分析仪器领域的自主研发实力逐步增强,国产替代空间异常广阔。在线分析仪器领域,赛默飞、西门子、仕富梅等国外厂商大多以标准化分析仪器和配件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业务为主,系统集成业务为辅,其业务重心处于产业链上游,国内设备企业的业务重心则处于产业链中游,包括集成分析系统及相关服务等。环境监测与工业过程分析是在线分析仪器的两个重要应用领域。我国环境监测行业中国产品牌仪器所占份额正在逐年提升,同时核心分析仪器和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水平逐步提高,国内企业正逐渐向产业链前端延伸,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工业过程分析行业,目前上游核心分析仪器主要由国外厂商制造,国内厂商通过外购核心分析仪器与自主设计预处理系统集成为整套的解决方案为主,随着国内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逐步提升,未来有望进一步实现核心分析仪器的国产替代。
  2、环境监测行业
  环境监测类仪器仪表属于专用仪器仪表,是在线分析仪器在环境监测领域的专项应用。环境监测是指环境监测机构
  对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和测定的活动。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反映环境质量的指标进行监视和测定,以确定环境污染状况和生态环境质量的高低。环境监测是科学管理环境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是基于不同原理的分析技术而实现的,从业务角度看,可以分为仪器仪表制造、系统集成和后期运维服务。环境监测分析仪器可用于各类气体、液体等物质成分和浓度检测,目前国内头部生产厂商已可以实现自主研发制造,其仪器性能指标已接近甚至达到国际水平;环境监测系统集成主要是根据使用环境及工艺情况,以定制化的整体方案设计为基础,通过集成仪器仪表、专用的采样装置、样品处理装置、校验装置、数据采集和传输装置等硬件系统以及相应软件,为终端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分析系统解决方案;运维服务是针对不同的仪器仪表及成套系统提供定期检验校准、更换耗材并及时解决现场问题等,以保证数据的有效传输。环境监测行业为政策驱动型行业。目前,以污染源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水环境质量监测为主体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形成了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框架,监测因子覆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VOCs、二氧化碳、甲烷、“ ”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等。进入十四五以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进入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仍需进一步巩固。《“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指出,推进碳监测评估试点,碳排放监测及温室气体监测将逐步开展并纳入常规监测体系,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将成为大气环境监测主线,继续深化应用大气走航及遥感监测,进一步开展水生态环境监测,尤其是重点流域监测,逐步优化推进土壤环境监测、地下水环境监测及农村环境监测。环境监测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在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源头管控、多污染物协同治理的发展进程中,环境监测的业务领域有望进一步拓宽,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驱动下,生态环境监测行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前景。
  3、工业过程分析行业
  工业过程分析仪器是用于工业生产流程中对物质的成分及性质进行自动分析与测量的仪器总称,重点为燃烧控制、
  流程工艺控制、质量监测、清洁生产、能耗管理等所需的自动化分析产品,其数据反映工业生产的实时情况。将工业过程分析仪器、样品处理系统等根据用户的具体工艺需要进行定制化集成为工业过程分析系统,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钢铁冶金、水泥建材、生物制药、航空航天、材料制造、新能源等诸多领域。中国工业过程分析仪器生产企业数量较少,该市场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如西门子、ABB、仕富梅等,尤其是高端产品。国产仪器主要以中低端为主,大部分国内企业从事成套系统集成,但有少数头部企业在分析仪器制造领域持续投入,已实现部分分析仪器的自主研发制造。目前,国产工业过程分析仪器在国内的应用水平仍较低,随着中国产业升级的不断提高,尤其是近年来在中国制造2025、产业链自主可控、“双碳”目标等国家战略和相关产业政策的引领下,工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全面推进,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安全可控等要求持续提高,流程工业安全、降耗、提质、增效、环保等核心诉求凸显,为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新增需求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是国内分析仪器市场的先入者、生态环境监测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在分析仪器制造领域拥有20多年的技术储
  备、产品研发、行业应用、市场积淀、服务体系、品牌影响力等相关经验积累和优势。公司将技术研发作为核心发展战略,目前已形成光谱学、色谱学、质谱学、能谱学、传感器学五大核心技术平台,以及数据采集子站和仪器物联网两个基础软件平台,产品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温室气体监测、工业过程分析及部分科研领域,尤其是在环境监测领域,公司深耕20余年,业务围绕生态环境相关的“端+云+数据应用”展开,累计提供环境监测设备及软件五万余套,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工程实验室、中关村科技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多项产品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技术新产品、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等称号;2023年,入选“2023北京制造业企业百强”、“2023北京高精尖企业百强”、“北京市第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企业”等名单。公司下属子公司Orthodyne主要生产工业色谱仪及分析系统、连续分析仪及工业气体检测器等,并向客户提供全套的过程分析解决方案。其产品可应用于气体分离、食品饮料、半导体、液化空气、核电、氢能、医疗气体、制药、航天Orthodyne N O Ar He等领域。 公司的在线色谱仪系列产品可应用于监测氮气( 2)、氧气( 2)、氩气( )、氦气( )、氢气(H)等电子级气体中ppb级杂质气体。经过Orthodyne公司近百年的技术沉淀,其工业色谱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拥有包含众多世界知名工业品牌公司的忠实用户群。
  (三)新公布的行业法规、政策等对行业的影响
  
  月13日 生态环境部 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以更高标准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为目标,以科学客观权威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宗旨,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加速监测技术数智化转型,筑牢高质量监测数据根基,强化高效能监测管理,实现高水平业务支撑,更好发挥生态环境监测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撑、引领和服务作用,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监测力量。2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2024年3月13日 国务院 (一)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推广能效达到先进水平和节能水平的用能设备,分行业分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培育数字经济赋智赋能新模式。严格落实能耗、排放、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和设备淘汰目录要求,依法依规淘汰不达标设备。
  (四)提升教育文旅医疗设备水平。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校、职业
  院校(含技工院校)更新置换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严格落实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保质保量配置并及时更新教学仪器设备。3 《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指导意见》2024年2月5日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7部门 (三)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优化重构。加快传统产业产品结构、用能结构、原料结构优化调整和工艺流程再造,提升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推动产品向高端、智能、绿色、融合方向升级换代,推动形成品种更加丰富、品质更加稳定、品牌更具影响力的供给体系。
  (五)引导区域绿色低碳优化布局。......推动区域产业绿色协同提升,重点发展钢化联产、炼化一体化、林浆纸一体化、以化固碳等产业耦合模式,以及冶金和建材等行业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向城镇居民供热等产城融合模式......
  (九)推动数字化和绿色化深度融合。......加快建立数字化碳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园区协同推进能源数据与碳排放数据的采集监控、智能分析和精细管理。推进绿色低碳技术软件化封装,支持开发绿色低碳领域的专用软件、大数据模型、工业APP等。4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2024年2月4日 国务院 重点排放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的技术规范,制定并严格执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控制方案,使用依法经计量检定合格或者校准的计量器具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检验检测,如实准确统计核算本单位温室气体排放量,编制上一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排放报告),并按照规定将排放统计核算数据、年度排放报告报送其生产经营场所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5 《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年2月4日 工信部 到2025年,初步建立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制定2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温室气体核算、低碳技术与装备等领域标准,为工业领域开展碳评估、降低碳排放等提供技术支撑。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协同降碳、碳排放管理、低碳评价类标准,实现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标准全覆盖,支撑工业领域碳排放全面达峰,标准化工作重点逐步向碳中和目标转变。6 《关于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2024年1月15日 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5部门 推动实施水泥熟料生产企业(不含矿山)和独立粉磨站(含生产特种水泥、协同处置固废的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取得明显进展,力争50%水泥熟料产能完成改造,区域内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基本完成有组织、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到2028年底前,重点区域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基本完成改造,全国力争80%水泥熟料产能完成改造。7 《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2024年1月15日 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5部门 推动实施焦化企业(含半焦生产)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力争60%焦化产能完成改造;到2028年底前,重点区域焦化企业基本完成改造,全国力争80%焦化产能完成改造。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钢焦联合企业,要对标对表、查缺补漏,确保焦化工序按期达到本意见要求。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2024年1月1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 (二十七)加快数字赋能。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实施生态环境信息化工程,加强数据资源集成共享和综合开发利用。
  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加强生态质量监督监测,推进生态环境卫星载荷研发。加强温室气体、地下水、新污染物、噪声、海洋、辐射、农村环境等监测能力建设,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协同监测全覆盖。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预测预报水平。实施国家环境守法行动,实行排污单位分类执法监管,大力推行非现场执法,加快形成智慧执法体系。9 《“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2024年1月4日 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科技部等17部门 (十五)数据要素×绿色低碳。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精细化水平,推进气象、水利、交通、电力等数据融合应用,支撑气象和水文耦合预报、受灾分析、河湖岸线监测、突发水事件应急处置、重污染天气应对、城市水环境精细化管理等。加强生态环境公共数据融合创新,支持企业融合应用自有数据、生态环境公共数据等,优化环境风险评估,支撑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设计和绿色信贷服务。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制造与能源数据融合创新,推动能源企业与高耗能企业打通订单、排产、用电等数据,支持能耗预测、多能互补、梯度定价等应用。提升废弃资源利用效率,汇聚固体废物收集、转移、利用、处置等各环节数据,促进产废、运输、资源化利用高效衔接,推动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支持打通关键产品全生产周期的物料、辅料、能源等碳排放数据以及行业碳足迹数据,开展产品碳足迹测算与评价,引导企业节能降碳。10 《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2023年12月29日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8部门 (八)实施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落实工业领域和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完善工业节能管理制度,推进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开展产能置换政策实施情况评估,完善跨区域产能置换机制,对能效高、碳排放低的技术改造项目,适当给予产能置换比例政策支持。积极发展应用非粮生物基材料等绿色低碳材料。建立健全碳排放核算体系,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和碳捕集、封存、综合利用工程试点示范。有序推进重点行业煤炭减量替代,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增长,提升工业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11 《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实施意见》2023年12月12日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金融监管总局 促进生产制造数字化。支持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控制、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管理。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通过系统集成实现设备远程监控和预测性维护。推动企业开展全流程质量在线监测、诊断与优化,深化传感器、机器视觉、自动化控制、先进测量仪器等技术应用,依据过程质量指标设置智能预警管控,持续提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水平,减少人为偏差。12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2023年12月8日 国务院 (三)目标指标。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
  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20%、15%,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总体达标,北京市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内。
  (二十二)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全国80%以上的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重点区域全部实现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基本完成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
  (二十八)提升大气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完善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基本实现县城全覆盖,加强数据联网共享。完善沙尘调查监测体系,强化沙源区及沙尘路径区气象、空气质量等监测网络建设。重点区域城市加强机场、港口、铁路货场、物流园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公路等大气环境监测。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非甲烷总烃监测,重点区域、成渝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和其他VOCs排放量较高的城市开展光化学监测。重点区域和其他PM2.5未达标城市继续开展颗粒物组分监测。加强大气环境监测系列卫星、航空、地基等遥感能力建设。......13 《低效失效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2023年11月23日 生态环境部 健全监测监控体系,自动监测设备实现应装尽装,全面提升自动监测和手工监测数据质量,有力提升地方大气污染治理能力,深入挖掘多污染协同减排潜力,助力完成“十四五”确定的氮氧化物(NOx)和VOCs减排任务,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14 《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2023年11月7日 生态环境部、外交部、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 加强甲烷排放监测。探索开展甲烷排放监测试点,在重点领域推广甲烷排放源监测。根据我国甲烷排放特征,在现有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下开展甲烷环境浓度监测,逐步建立地面监测、无人机和卫星遥感等天空地一体化的甲烷监测体系。15 《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2023年10月20日 国家发改委 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聚焦破解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激发地方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推进试点任务、实施重点工程、创新政策机制,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加强园区能源、碳排放智慧监测管理设施建设,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绿色低碳管理水平。......深入分析园区污染物排放类型,探索开展大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排放协同控制和改造提升。16 《关于计量促进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3年10月19日 市场监管总局 到2025年,部分国产仪器仪表的计量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研发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测量能力的高质量、高可靠性仪器仪表,攻克一批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提升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效能,研制一批新型仪器仪表用标准物质,制修订一批仪器仪表计量技术规范,助力打造一批仪器仪表国产品牌,加快推进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仪器仪表的国产化。17 《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2023年8月17日 工信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 深挖国内市场潜能。开展工业母机、仪器仪表、农机装备、高端医疗装备、智能检测装备、机器人等创新产品推广应用系列行动,打造一批应用验证单元、产线或典型场景,形成创新成果持续应用迭代的良好生态。......编制工业母机、高端仪器、智能检测装备应用推广目录,深化在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牵引作用,支持科技、教育、医疗机构日常采购和重大项目建设中优先采购高端仪器仪表创新产品。加大对首台(套)机械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
  仪器仪表。加大对仪器仪表产业创新攻关的支持。支持优势企业更好地整合行业资源,提升产业集中度,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组织开展国产与进口产品对比测试分析,研究制定高端仪器及零部件创新产品目录。研究推动产业聚集区建设,结合地方基础条件和意愿,支持地方打造产业集聚区。支持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打造共性技术平台,提高高端仪器研发效率。18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2023年5月25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 完善水网监测体系。充分利用已有监测站网,加快重要江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中小河流监测站网优化与建设,加强水文水资源、取排水、河湖空间、水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水工程安全等监测,全面提升水网监测感知能力。推动新一代通信技术、高分遥感卫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应用,提高监测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打造全覆盖、高精度、多维度、保安全的水网监测体系。19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2023年2月27日 国务院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以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体系。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倡导绿色智慧生活方式。20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2023年2月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 (十二)推动工业品质量迈向中高端。发挥工业设计对质量提升的牵引作用,大力发展优质制造,强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质量控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强化复杂系统的功能、性能及可靠性一体化设计,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能力和质量水平。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制度,加强检测评定能力建设,促进原创性技术和成套装备产业化。完善重大工程设备监理制度,保障重大设备质量安全与投资效益。加快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高质量通用智能装备。实施质量可靠性提升计划,提高机械、电子、汽车等产品及其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可靠性水平,促进品质升级。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 “ ”
  年度,整体市场需求偏弱且竞争加剧,公司坚持以利润为中心,紧紧围绕公司经营的五大任务,贯彻落实经营管理“两条主线”,各业务板块通过“产品+客户+模式”的思路持续完善解决方案,深耕客户价值,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
  公司继续深化落实公司“12项重点工作”,加快项目执行,保证服务质量,全力节约各项成本,积极快速处理有风险、
  不合适、不经济事项,经营活动现金流明显改善,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企业排放监测业务领域,公司产品坚持中高端定位,通过框架入围,与多个大型电力集团、石化集团、水泥集团、钢铁集团等集团型客户达成长期稳定合作,为企业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公司在石化、电力等典型行业中标多个大型项目,同时积极拓展新行业、新客户,在重金属监测等细分领域取得新进展,重点推广的新产品也得到客户广泛认可。公司积极开展实训基地培训活动、参与行业内标准规范研讨制定等,不断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通过深耕重点客户需求,确保公司在污染源监测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环境质量监测业务领域,发挥公司运维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和国家地表水监测站的示范效应及技术优势,建立良好口碑,积极拓展高质量项目。公司中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部分城市点位仪器设备更新项目及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部分仪器设备更新项目,公司首个交通污染溯源在线监测系统、首个大气复合监测站项目以及国内首个新型大气光化学立体走航监测车项目成功签约,搭载质子转移飞行时间质谱的走航监测车为亚运会、大运会等重大活动的环境质量保驾护航。另外,中标智慧黄河精细化管理监测等具有代表性的水环境监测项目,也成功参与多项园区平台标准规范编制。环境业务更加注重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优先考虑项目质量而非项目规模。碳排放及温室气体监测业务领域,公司加快智能碳排放计量监测系统、碳账户管理系统等主打产品的推广,将计量技术、数字技术与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深度融合,并积极拓展新的应用场景。与火电行业多家电力集团形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碳排放计量监测的实施与应用,中标火电、水泥等行业的多个碳监测试点项目,参与构建电力行业碳排放(核算与监测)计量技术体系,探索“能源计量、碳计量、碳核算”工作三位一体协同发展路径。公司船舶碳排放计量监测系统是国内首套基于直测法和数据可信认证技术的高精度碳排放计量系统,其成功实施为客户碳计量数据的国际互认提/供支撑。公司参与多项碳监测相关行业地方标准编制,在排放端甲烷在线监测、环境温室气体监测、碳账户管理系统赋能工业园区绿色金融应用等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为公司拓展双碳业务奠定良好基础。工业过程分析业务领域稳步提升,公司与石化、建材等集团客户达成深度战略合作,中标石化、水泥等行业多个大项目并成功交付验收,在天然气提氦装置气体分析、核电高温气冷系统杂质分析、制氢过程纯度分析等新能源行业项目取得进展,公司品牌首次入围国内半导体行业头部企业合格供应商,未来与Orthodyne品牌齐头并进拓展半导体电子气体分析市场。该领域国产化关键仪器仪表日渐成熟,部分新产品已实现试用和销售,未来可进一步提升工业过程分析业务盈利能力。公司也在积极拓展东南亚、中亚等地区的国际业务,寻求出海机会。
  2023年度,公司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3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荣誉称号及奖项,入选“2023北京制造业企业百强”、“2023北京高精尖企业百强”、“北京市第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企业”等名单。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亿元,较上年同期 亿元增长 ;期末总资产为 亿元,较上年同期34.57亿元下降8.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6.64亿元,较上年同期26.57亿元增长0.26%。
  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3亿元,较上年同期2.84亿元下降28.51%。
  2023年度,公司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实现销售收入12.08亿元,较上年同期12.79亿元下降5.53%;工业过程分析系统实现销售收入2.44亿元,较上年同期1.72亿元增长42.16%;其他业务实现销售收入0.58亿元,较上年同期0.54亿元增长。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适用□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适用 不适用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3年2022年 同比增减
  分析系统 销售量 套 5,537 5,255 5.37%生产量 套 5,681 5,480 3.67%库存量 套 3,481 3,337 4.32%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适用 不适用
  (5)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和产品分类
  行业和产品分类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定期存款等到期,产生的利息收入增加所致。研发费用 104,013,065.77 96,948,910.36 7.29%
  4、研发投入
  适用□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高性能高选择性离子敏元件和传感器研制及应用验证 现有离子敏传感器检测方法单一、检测离子种类有限、灵敏度低且抗干扰能力弱,无法满足环境监测应用需求。急需开发高性能高选择性的多通道微型离子敏传感器,实现水质监测需求。 执行中 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通道微型高性能高选择性离子敏传感器。 本项目成果多通道微型高性能高选择性离子敏传感器,为水中重金属监测提供新的技术和产品,为公司带来新的业务机会。水中VOCs自动监测系统研发 VOCs也是我国自然水体环境中重点控制的污染物之一,水体中VOCs的监控将成为下一步水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 执行中 开发水中VOCs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不少于19种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自动测量。 本项目成果有助于公司在水中VOCs监测细分领域形成先发优势。污染源数据异常诊断及预报预警模型开发 为落实排污单位对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完整、有效的责任,提升在线监测设备数据质量,实现数据异常自诊断和预报预警。 完成验收 开发污染源数据异常诊断及预报预警模型。 本项目成果有助于提升在线监测数据质量,为在线监测设备数智化转型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为公司带来新的业务机会。工业园区碳排放动态 建立园区碳排放计量与监管 执行中 研发CO高精度直测
  2 本项目成果可形成一
  智能监管关键技术研
  究与应用 平台并示范应用,最终形成园区碳排放监管整装成套技术体系。   技术及设备,构建园估技术,建立园区碳排放计量与监管平台并示范应用。 套完整的园区的碳排放情况核查、碳管理和碳盘查的解决方案,为公司双碳板块带来新的业务机会。耦合双检测系统的大气汞和烟气汞高精度在线测量与质控技术研发 大气汞和烟气汞浓度跨度大、气氛复杂多变,现有的在线监测设备多依赖进口,难以利用一套设备对多场合下的汞测定且不同仪器间比对误差较大。 执行中 形成耦合双检测系统的大气汞和烟气汞高精度在线测量设备与质控技术体系。 本项目成果为环境监测和前沿科学研究提供详实可靠的基础数据,提升汞监测的精度,为烟气汞监测市场做好技术储备。大湾区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调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通过开展城市群模式多样的集成示范应用,形成综合性的技术解决方案,推动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执行中 以大湾区城市群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开展脱碳技术集成与优化、减污降碳协同调控技术集成与优化、协同空间优化调控技术模式构建计应用示范、形成综合性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项目成果可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大型城市减污降低协同调控方案,为公司双碳板块带来新的业务机会。碳计量技术支撑国家重点行业应用及碳交易 开展新型碳排放MRV体系研究,形成相关计量技术标准,服务于碳排放数据的国内溯源和国际互认。 执行中 完成基于二氧化碳直接监测法和核算法互相验证的新型碳排放MRV体系研究,形成相关计量技术标准,服务于碳排放数据的国内溯源和国际互认。 本项目成果可形成一套先进碳计量技术方案,实现从宏观“碳核算"到精准碳计量。为公司双碳板块带来新的业务机会。氦放电离子化检测器(PDHID)的研制与应用 开发出高灵敏、广谱的脉冲氦离子化检测器,实现气相色谱仪及痕量气体分析仪等对ppb级气体分子高灵敏高精度检测应用需求。 执行中 开发出高灵敏、广谱的脉冲氦离子化检测器,并形成PDHID检测器工程化生产体系并建立产能。 本项目成果可提升公司自有产品工业色谱仪的竞争力,为公司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微型紫外光谱仪研发 微型光栅光谱仪是公司烟气、水质监测仪中的核心模块,自主生产可提升公司产品利润和竞争力。 完成验收 研发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型紫外光谱仪。 本项目成果有利于公司后续光谱相关产品开发、应用扩展,更好控制产品质量、成本、生产周期,提升产品竞争力。在线式傅里叶红外气体分析仪研发 自主研发低成本、高性能、易于使用和维护的在线傅里叶红外气体分析仪。 执行中 研发出一款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监测的在线傅叶红外气体分析仪。 本项目成果可应用公司垃圾焚烧解决方案,并拓展到其它领域,提升公司利润。化学发光法臭氧分析仪研发 常用的紫外光度法在测量中极易受到空气中共存的其他污染物的干扰,本项目拟研发一款化学发光法臭氧连续自动监测仪,能够解决共存物质干扰问题,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完成验收 研发一款化学发光法臭氧连续自动监测仪,用于检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参数中的O浓度水平。
  3 本项目成果可扩充公
  司监测仪器自研产
  品、储备技术,减少维护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船舶碳排放CEMS系统研发 现有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基于核算法,无法为船舶的节能降碳提供精细实时动态数据,急需开发一款高精度碳排放直测计量监测系统,应用欧盟碳排放和碳关税的管理需求。 完成验收 开发一套小型化、可质控的船舶碳排放在线计量监测系统。 本项目成果填补了公司船舶CEMS空白,为公司带来新的业务机会。粮食品质无损检测装备研发 在粮食收购、样品抽检、食品加工等需要快速且准确获得粮食内部各成分含量的场景中,实现粮食品质快速无损检测装置的研发和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完成验收 研发“掌上式”和“便携式”两款粮食品质无损检测装备。 本项目成果在保障我国粮食品质安全提供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为公司带来新的业务机会。
  5、现金流
  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上年同期增长54.96%,主要系报告期公司加大催款力度,经营活动产生的回
  款增加所致。报告期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比上年同期下降139.44%,主要系公司报告期收回投资产生的现金流入金额小于上年所致。报告期筹资活动现金流出比上年同期增长154.12%,主要系报告期公司可转债到期,偿还可转债本息所致。报告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上年同期下降157.07%,主要系报告期可转债到期,偿还可转债本息所致。报告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比上年同期下降175.34%,主要系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及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减少幅度较大所致。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适用□不适用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的净利润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主要系报告期公司加大催款力度,经营活动产生的回款增加,且本期净利润有所下降所致。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不适用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适用□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3年05月09日 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参与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网 公司2022年度及2023年 http://www.cninfo.com.cn/new(https://ir.p5w的投资者 第一季度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及碳监测相关情况等。 /disclosure/detail?plate=szse&orgId=9900022113&stockCode=002658&announcementId=1216792147&announcementTime=2023-05-10%2020:11
  2023年06月15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国海证券、银华基金、东方基金、嘉实基金 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业绩增长点、质谱相关情况及半导体等。 http://www.cninfo.com.cn/new/disclosure/detail?plate=szse&orgId=9900022113&stockCode=002658&announcementId=1217086260&announcementTime=2023-06-16%2018:27
  2023年06月30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国都证券、尊嘉资产等 公司经营概况、公司在环境监测领域所处的行业地位和未来的业绩增长点、碳业务的发展情况。 http://www.cninfo.com.cn/new/disclosure/detail?plate=szse&orgId=9900022113&stockCode=002658&announcementId=1217183384&announcementTime=2023-06-30%2019:09
  2023年09月16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财达证券、财达期货、泰舜资产、海保人寿、国投泰康信托、招商银行、长安基金、中邮基金、融升基金、坤弘基金等参与9月16日调研活动的投资者 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基本情况、公司碳排放计量与碳账户管理系统构建及应用情况、公司碳监测相关业务及最新的进展情况、船舶碳排放监测产品及具体业务拓展情况、公司未来发展的策略和方向。 http://www.cninfo.com.cn/new/disclosure/detail?plate=szse&orgId=9900022113&stockCode=002658&announcementId=1217875812&announcementTime=2023-09-16%2020:13十三、“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是 否
  

转至雪迪龙(002658)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