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美的集团(000333)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06-30
信息来源2023年中期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主要产品与业务概述
  美的是一家覆盖智能家居、工业技术、楼宇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和其他创新业务的全球化科技集团,已建立 ToC与 ToB并重发展的业务矩阵,可提供多元化的产品种类与服务。其中,智能家居事业群,作为智慧家电、智慧家居及周边相关产业和生态链的经营主体,承担面向终端用户的智能化场景搭建,用户运营和数据价值发掘,致力于为终端用户提供最佳体验的全屋智能家居及服务;工业技术事业群,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聚合智慧交通、工业自动化、绿色能源和消费电器四大领域的核心科技力量,拥有美芝、威灵、合康、日业、高创、东菱、美仁、东芝、Motinova 等多个品牌,产品覆盖压缩机、电机、芯片、汽车部件、电子膨胀阀、变频器、伺服及运动控制系统、减速机和散热部件等高精密核心部件,为全球泛工业客户提供绿色、高效、智慧的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楼宇科技事业部,作为负责楼宇产品、服务及相关产业的经营主体,以 iBUILDING 美的楼宇数字化服务平台为核心,业务覆盖暖通、电梯、能源、楼宇控制等,产品包括多联机组、大型冷水机组、单元机、机房空调、扶梯、直梯、货梯等以及楼宇自控软件和建筑弱电集成解决方案,利用“楼宇设备设施+数字化技术+产业生态布局”,打通建筑的交通流、信息流、体验流、能源流,以数字化和低碳化技术为楼宇赋能,共建可持续的智慧空间;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主要围绕未来工厂相关领域,提供包括工业机器人、物流自动化系统及传输系统解决方案,以及面向医疗、娱乐、新消费领域的相关解决方案等;其他创新业务则包括为客户提供端到端数智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安得智联,依托美擎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智能制造及产业互联提供工业软件及数字化咨询服务的美云智数,专注于照明及智能前装电气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美智光电,致力于医学影像技术创新并为临床提供优质医学影像产品和服务的万东医疗、以及为用户提供产业链金融、美的支付、消费金融等多样化金融服务的美的金融等在美的集团商业模式变革中孵化的新型业务。
  美的坚守“科技尽善,生活尽美”的企业愿景,将“联动人与万物,启迪美的世界”作为使命,秉持“敢知未来——志存高远、客户至上、变革创新、包容共协、务实奋进”的价值观,恪守“高质量发展与卓越运营”的经营管理规范,整合全球资源,推动技术创新,每年为全球超过 4亿用户及各领域的重要客户与战略合作伙伴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致力创造美好生活。面对数字互联网时代对产品和服务的更高要求,美的持续推动“科技领先、用户直达、数智驱动、全球突破”四大战略主轴,重新打造新时代的美的。其中,通过构建研发规模优势,加大对核心、前沿技术的布局和投入,实现科技领先;通过与用户直接联系互动,重塑产品服务及业务模式,实现用户直达;通过全面数字化全面智能化,内部提升效率和外部紧抓用户,实现数智驱动;通过在重点区域寻求市场、渠道和商业模式等维度突破,服务全球用户,实现全球突破。
  美的是一家全球运营的公司,业务与客户遍及全球。迄今,美的在全球拥有约 200 家子公司、31 个研发中心和 40个主要生产基地,员工超过 16万人,业务覆盖 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设有 16个研发中心和 21个主要生产基地,遍布十多个国家,结算货币达 22种。
  (二)行业地位
  2023年 8月,《财富》世界 500强榜单发布,美的集团位居第 278位,连续 8年跻身世界 500强企业行列,同时美的还凭借在环境管理与社会贡献等方面做出的高价值实践案例入选《财富》中国 ESG 影响力榜;2023年 6月,《福布斯》杂志发布2023年“全球上市公司 2000强”排行榜,美的集团位列全球第199位,较去年上升 18位,同时美的集团还入选 2022福布斯全球最佳女性友好企业榜和 2022福布斯全球最佳雇主榜等;2023年 3月“福布斯中国2023年度 ESG启发案例”正式发布,美的集团还被评选为具有实践参考意义的 ESG案例公司;2023年 2月“2022福布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 TOP50评选”正式发布,美的集团凭借在绿色制造、碳中和、可持续发展、ESG 建设等方面的稳健表现被评为年度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的行业标杆;2023年 7月,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高峰论坛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轻工业二百强企业名单”,美的集团以 98.07分的出色成绩再度位列榜首;2023年 3月,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13 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共同组织的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颁奖典礼上,美的集团凭借在科技创新、质量管理、品牌发展等方面的表现荣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截至2023年 6月,美的已有五家工厂获得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荣誉,分别覆盖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和洗碗机等品类生产线,充分展现出美的在全球制造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水平;据英国品牌评估机构 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品牌价值 500强”榜单,美的位列第 39位,领先国内同行业其他品牌。美的获取标普、惠誉、穆迪三大国际信用评级,评级结果在全球同行业以及国内民营企业中均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标普信用评级已上调至“A”,获得在国内民营制造企业中的最高信用评级。
  2023年上半年,美的集团在中国区域全面推进落实“数一”战略,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在家用空调、台式泛微波、台式烤箱、电暖器、电磁炉、电热水壶、电风扇等 7个品类中,美的系产品在国内线上与线下市场份额均位列行业第一。
  2023年上半年公司主要家电产品线下市场份额及排名(按零售额)
  家电品类 线下份额 排名家用空调 36.0% 1洗衣机 25.4% 2干衣机 20.5% 3家电品类 线下份额 排名冰箱 15.3% 2电饭煲 39.9% 1电压力锅 41.2% 1台式泛微波 62.7% 1电暖器 44.7% 1电磁炉 47.9% 1饮水机 27.3% 1电风扇 46.5% 1台式烤箱 42.1% 1电热水壶 42.4% 1电饼铛 34.3% 2空气炸锅 29.8% 2破壁机 29.2% 2净水器 18.7% 2冰柜 13.1% 2电热水器 20.3% 3燃气热水器 10.5% 32023年上半年公司主要家电产品线上市场份额及排名(按零售额)家电品类 线上份额 排名家用空调 35.7% 1洗衣机 38.0% 2干衣机 42.1% 1冰箱 20.3% 2台式泛微波 51.6% 1电磁炉 53.9% 1洗碗机 25.2% 1电风扇 23.5% 1台式烤箱 25.0% 1电热水壶 24.8% 1净水器 18.8% 1空气炸锅 19.4% 1电热水器 29.1% 2家电品类 线上份额 排名电暖器 19.2% 1电饭煲 26.3% 2电压力锅 39.1% 2电饼铛 27.6% 2消毒柜 19.9% 2燃气热水器 15.8% 2冰柜 12.9% 2破壁机 11.9% 3饮水机 13.8% 3*空调品类仅统计柜机与挂机
  (三)行业概述
  1、家用电器行业
  2023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复苏还处于恢复性增长期,国内 GDP同比增长5.5%,同时消费市场趋暖,家电行业恢复加快,但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的恢复节奏存在明显的差异,家电、家具、家装等家居消费表现较为疲弱,其中家电行业的国内市场表现与宏观经济的走向基本一致,二季度恢复进度加快,但细分品类表现差异较大。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指导、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编制的《2023年中国家电行业半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家电行业出口和内销规模均实现增长,家电行业出口规模为 2,967亿元,同比增长5.2%,家电行业国内销售规模为 3,711亿元,同比增长2.8%。从国内家电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家电产品的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产品基本功能、性能进一步提升,外观设计更加美化,健康化、集成化、嵌入式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朗,产品结构升级既推动了高品质家电产品销售增长,也提升了上半年终端市场价格。而且从中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升级、居民收入相对稳定、消费多元化、国家政策对绿色和智能产业发展引导以及家电行业产品标准持续升级还将提供新的机会和增长。针对当前家电等家居消费表现偏弱的情况,2023年 7月商务部等 12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以绿色化、智能化、适老化为发力点,提升供给质量,创新消费场景,改善消费条件,优化消费环境,疏堵点、解难点、治痛点,促进家居消费恢复和升级。
  2023年上半年,据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空调市场零售额为 907亿元,同比增长16%。因今年南方较早出现的高温天气和华北平原持续高温,叠加去年低基数,助推空调销售高增长,具有增量空间的县镇级低线市场成为空调销售的重要区域。在产品结构上,面向快速制冷供暖、健康舒适送风、改善空气质量以及不同居室场景的细分需求,以美的推出的空气机、厨房空调等新兴产品为代表的空调行业差异化创新持续推动产品迭代升级,同时带动线下空调均价持续增长;在产品功能上,空调概念不断外延,从制冷和供暖拓展到新风、自清洁、除湿、净味、空气净化等功能,产品体验的舒适性受到持续关注。
  2023年上半年,据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洗衣机市场零售额达到 296亿元,同比下降1.3%,干衣机市场零售额达到 34亿元,同比增加 8.4%。从产品类型看,滚筒产品在洗衣机市场零售量份额超过 65%,由于独立烘干机以及洗烘套装产品具有避免二次污染、烘干容量更大以及穿着体验感好等更好的烘干效果,因此滚筒产品中的洗烘一体机发展趋势减缓,而独立干衣机在滚筒洗衣机和独立干衣机合计零售量的比重提升至 11%;从产品容量看,大容量对小容量取代趋势依旧明显,10 kg以上的洗衣机已占据绝对市场份额,其线下市场零售量份额已超 80%;从产品功能看,产品进一步细分,家用第二台洗衣机市场持续拓展,如具有高温煮洗消毒除菌功能的小天鹅迷你波轮洗衣机、出差旅行便于携带的美的折叠迷你洗衣机等产品。
  2023年上半年,据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冰箱市场零售额达到 432亿元,同比略增 1%。冰箱产品结构优化显著,在价格端,线上产品均价同比提升 3.4%,线下产品均价同比提升7.4%;在容量结构端,500L 以上的大容积冰箱的市场零售量份额持续稳步提升,对开门和四门以上的多门体冰箱的市场零售量份额也保持增长;在产品功能端,随着消费者追求品质生活的意愿持续加强,促使冰箱向高端化多维发展,主要体现为“除菌保鲜”和“智能化”,同时因新发泡技术、真空绝热板以及气凝胶等技术创新推动冰箱“纯平嵌入”,如 COLMO纯平全嵌营养冰箱以 600mm超薄机身可完美嵌入标准橱柜。
  2023年上半年,据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厨卫家电零售额为 957亿元,同比提升 2.8%。随着洗碗机在国内市场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洗碗机零售规模达到 54亿元,同比增长6.1%,同时产品持续升级,“洗、消、烘、存”一体化、分层分区洗以及自动识别并匹配程序等功能已成为主流。
  集成灶国内零售规模达到 136亿元,同比增长15.8%,因高端厨电尤其是蒸箱和烤箱的需求量激增,有力推动集成灶产品向款式拓展和功能升级的方向发展。热水器零售规模达到 255亿元,同比增长1.4%,大容积产品仍是市场刚需,60L 电储水热水器和 16L 燃气热水器的线下零售量份额分别提升至 67.3%和53.1%;在功能端,以提升沐浴舒适体验为突破口,搭载大功率、双胆、水量伺服、静音以及杀菌等新技术的热水器销售占比均提升明显,在此基础上,深层清洁、美肤护肤、个性化定制等技术引领产品创新趋势。净水器零售规模达到 133亿元,同比微增 0.6%,在产品规格端,因大通量具有减少等待时间、满足更多生活净水场景等优势,大通量 800G及以上的净水器在线上和线下市场零售量占比分别提升至 36.0%和 16.7%,反渗透和厨下式净水器产品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线下市场零售量占比均达到 90%以上;在功能端,净热一体、龙头屏显、富锶/矿化等功能的渗透率逐步提升,推动产品走向新一轮升级。
  2023年上半年,据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生活家电整体市场规模为 579.7亿元,同比下降1.5%。因清洁电器的健康属性在过去三年中得以强化,产品表现领涨市场,从细分产品来看,扫地机器人行业因产品功能创新放缓,行业零售额为 59亿元,同比增长5.0%;洗地机因产品技术进一步发展实现性能和体验提升,洗地机行业零售额为 45亿元,同比增长9.5%,与此同时随着产业链和技术逐渐成熟,产品价格下探明显,线上均价降至 2,600元以下,产品趋势向着单一型和集合“洗地机、吸尘器、除螨仪、随手吸”四种功能的全能型产品分化。电风扇作为刚需品类,市场规模保持稳定,产品不断优化升级,循环扇份额占比已超过三成,线上产品面向智能化、设计感以及户外场景方向发展,线下市场主要销售融合净化加湿等多功能的高端化产品。
  据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家电线上销售额为 2,080亿元,同比增长4.3%,线下销售额 1,631亿元,同比增长1.1%,线上规模持续扩大,而线下规模略有回升。但从价格维度看,双线价格存在明显差距,如冰箱双线价差高达 2.8倍,线上市场产品结构调整尚需时日。在新一轮消费促进政策的引导下,渠道商和品牌商集中发力下沉市场,高品质的家电产品成为满足消费者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家电健康化和智能化功能的不断丰富推动着国内家电消费观念“从有到优”的转变。
  未来国内家电市场的压力与机会并存,预计全年将实现整体销售规模的小幅上升。
  2. 机器人与自动化行业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世界机器人 2022 工业机器人》,2023年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即更高的能效表现、更易于操作使用、更广泛的人工智能与数字自动化应用、更显著的制造业回流与本地化生产、更注重机器人的维修与再利用。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正逐步从市场增量爆发阶段进入到存量市场争夺与细分增量市场卡位的新周期,需求侧成为产业链的主要矛盾。从2023年上半年的下游需求来看,光伏行业处于产能扩张和技术迭代的重要节点,行业保持较高增速,成为工业机器人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消费电子和一般工业等行业复苏不及预期,市场需求则呈现负增长,汽车和锂电行业则因投资增速放缓,市场需求同样出现负增长。据 MIR睿工业分析预测,2023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出量预计为 135,000台,同比略有增长;从具体机型来看,协作机器人和垂直多关节机器人均略有增长,其他机型的出货量均有一定程度下滑;2023年下半年工业机器人市场下游行业需求将进一步分化,光伏行业和储能行业需求依旧旺盛,汽车、消费电子、一般工业预计需求依旧疲软,预计2023年国内全年工业机器人销售规模同比增速在 5%以内。
  另据 IFR最新数据显示,从工业机器人密度(平均每万名工人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来看,韩国机器人密度已达到 1,000,跻身全球首位,而中国机器人密度从2015年的 49增长至 322,首次超过美国并进入全球前五。自2016年至今,中国一直是全球增速最快和规模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考虑到制造业的柔性需求、人口红利的衰竭、新兴市场的涌现、创新技术的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因此依然具备较大成长空间与发展前景。
  3. 智慧楼宇行业
  智慧楼宇行业聚焦楼宇产品、服务及相关产业,以楼宇数字化平台为核心,打通楼宇交通流、信息流、体验流、能源流,为用户提供智能可持续的楼宇建筑整体解决方案。智慧楼宇生态主要包括暖通空调、电梯、楼宇智能化(楼控)和综合能源管理等多方面业务。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国内暖通、电梯及楼控的竞争格局都比较相似并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外资与合资品牌占比高,二是市场集中度较低,根据《暖通空调》、产业在线以及长江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央空调的外资品牌占比约为 45%,仅四家厂商的份额过 10%,长尾效应依旧比较明显;根据《中国电梯行业商务年鉴》与长江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电梯市场的外资与合资品牌占比高达 70%,而头部国产品牌的收入规模和市场额份额占比依然较低,2022年通力、三菱、日立、奥的斯四大品牌在中国收入均超 200亿元;楼控市场也是基本由霍尼韦尔、西门子、江森自控、施耐德等国外品牌主导。从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来看,根据产业在线、《暖通空调》以及长江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中央空调不含税销售收入为 740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内销占比约为 90%,过去 3年上半年产业复合增长率为 22%;中央空调应用领域主要分为住宅、商业、工业、公共建筑等,按业务类型分,ToB 业务销售占比在 70%以上,2023年年度收入规模预计超过千亿元,从产业发展来看,中央空调非住宅部分周期性要小于住宅部分,与基建投资更相关,政府公建、交通运输、数据中心、文教娱乐、医疗等下游细分领域仍保持着较好的增长态势,长期保持较高增长的确定性强;根据国家统计局与长江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的产量为 74.5万台,同比增长约为 13%,以内销为主,恢复较好增长;从主要厂商的经营数据来看,如结合单台电梯设备出厂均价与维保业务综合考虑,单台电梯对应的产值在 20万元左右,国内电梯设备对应的年市场规模大概在 2,500-3,000亿元的区间,电梯产业规模更加庞大。根据亿欧智库与长江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楼宇智能化目前市场规模相对较小,2021年约为 71亿元,如果中央空调、电梯这种设备型业务是楼宇建筑中的“器官”,那么楼控则是楼宇建筑中的“神经系统”,通过连接控制各类设备,实现楼宇建筑的高效低碳运行,楼控决定着楼宇建筑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高低。
  整体来看,智慧楼宇产业仅国内收入规模就有近 4,000亿元,且对应的是收入口径,行业复合年均增长率大概率在 5%-10%之间。随着地产政策边际好转,产业需求或有望提速。
  智慧楼宇行业迎来新的机遇,分别是“碳达峰与碳中和”、“数智化”以及“国产替代”。随着“双碳”战略目标确立,楼宇建筑的智慧低碳进程有望提速,建筑在全社会的能耗和碳排放中占比较高,根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长江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建筑运行环节的碳排放在2019年国内全社会碳排放比重约为 22%,而且随着新开工建筑与存量建筑的此消彼长,建筑运行环节的碳排放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因此作为全社会的主要碳排放源之一,建筑领域的低碳甚至零碳进程无疑会得到强化;2021年以来,一系列“双碳”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如《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等,各地也相继印发了地方《碳达峰行动方案》,同时各部委也陆续出台针对碳达峰的文件,如财政部《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等,住建部《“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均涉及建筑楼宇部分,旨在健全建筑能耗管理体系,提升建筑能耗监测能力、建筑节能管理能力、建筑能效水平,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政策推力加大,约束性变强,除了低碳建筑标准及行政监督等制度建设外,建筑节能升级改造、智能化运营、合同能源管理等势必成为主要的实现手段;从市场端来看,电价改革、“限电”等举措推动的成本上涨,使得楼宇节能改造、能源管理、数字化运营的投入产出比提升,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开始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进行节能改造。综合来看,在“双碳”背景下,建筑物作为全社会能耗及碳排放主源之一,节能降碳进程加快并催化高效低碳楼宇解决方案的需求爆发。数字经济趋势下,发展程度滞后且作为“智慧城市”关键一环的建筑楼宇,数智化需求无疑会大幅提升;同时,随着通信、算力及算法的不断进步,将从暖通、电梯等系统级控制迈向楼宇级控制,一是从“控制”到“服务”带来的空间扩张,二是与先发优势的国外企业差距收窄,更积极明确的信号是数智化当前正在推动电梯产业转型升级,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以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和电梯按需维保,按需维保“重效果”,在充分掌握电梯运行情况基础上配置资源,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运用显得更加重要;2020年,市场监管总局就以“是否具有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测系统”为标准划分不同电梯的维保方式。
  中央空调的国产替代先后经历“单元机→多联机→大型水机组”三个过程,2023年国产品牌整体份额约为 55%,其中壁垒相对较高的大型水机,份额也在持续取得突破,中央空调全面进入国产替代阶段,未来上升空间较大;电梯国产替代进程较慢,但随着地产红利逐渐减弱、维保模式产生变化以及物联网技术应用,市场格局优化有望提速。从中长期来看,在“高外资占比+低市场集中度”的市场结构中,智慧楼宇行业竞争机会增多,竞争格局也在加快。一方面,建筑能耗及碳排放占比较高,“双碳”正在加速推动节能升级改造、智慧运营等;另一方面,随着数智化水平提升,智慧建筑的投入产出效应正在发生质变。
  四、 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参见“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营业收入构成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 1期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 适用  不适用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 30%以上的原因说明 适用  不适用
  五、 非主营业务分析
   适用  不适用
  六、 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主要境外资产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 适用 □ 不适用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不存在主要资产被查封、扣押、冻结或者被抵押、质押等权利受限情形。
  七、 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报告期投资额(千元) 上年同期投资额(千元) 变动幅度
  87,829,148 60,554,514 45.04%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具体原则,以及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 不适用报告期实际损益情况的说明 报告期内衍生产品投资实际损益为-185,179.1万元。套期保值效果的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风险包括外汇风险敞口及原材料价格风险,其中外汇风险包括对外销售、原材料采购、融资等业务形成的外币资产负债敞口,此外原材料价格风险包括大宗材料采购现货交易市场价格的波动敞口。通过买入金额、期限相同,方向相反的衍生品合约,有效对冲因汇率波动而产生的不确定风险。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 全部为公司自有资金。报告期衍生品持仓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为规避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给公司大宗原料采购带来的成本风险,公司开展了部分大宗商品的期货操作业务,降低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给公司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同时公司利用银行金融工具,开展了部分外汇资金业务,以规避汇率和利率波动风险,实现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减少外汇负债及进行成本锁定。公司对衍生品投资与持仓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与控制,具体说明如下:
  1、法律法规风险:公司开展期货与外汇资金业务需要遵循法律法规,
  明确约定与代理机构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控制措施:公司指定相关责任部门加强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的学习,严格合同审查,明确权利义务,加强合规检查,保证公司衍生品投资与持仓操作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要求。
  2、操作风险:不完善的内部流程、员工、系统以及外部事件均可能导
  致公司在期货业务及外汇资金业务的过程中承担损失。
  控制措施:公司的相关管理制度已明确了期货操作及外汇资金业务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流程,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监督机制,通过加强业务流程、决策流程和交易流程的风险控制,有效降低操作风险。
  3、市场风险: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和外汇市场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导致
  期货业务与外汇资金业务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同时在期货操作中因无法及时筹措资金满足建立和维持保值头寸,或在外汇资金业务中用于履约的外汇资金不能按时到账,均可能导致期货操作损失与违约风险。控制措施:公司期货业务及外汇资金业务,坚持谨慎与稳健操作原则。
  对于期货业务,严格根据生产经营所需来确定业务量并提出期货交易申请,并实施止损机制;建立期货风险测算系统,测算已占用的保证金数量、浮动盈亏、可用保证金数量及拟建头寸需要的保证金数量,确定可能需要追加的保证金准备金额。对于外汇资金业务,实行分层管理机制,经营单位提出资金业务申请,需要对影响业务损益的条件或环境进行风险分析,对可能产生的最大收益和损失进行估算,同时报送可承受的保证金比例或总额,公司及时更新资金业务操作情况,确保到期日前的资金安排。已投资衍生品报告期内市场价格或产品公允价值变动的情况,对衍生品公允价值的分析应披露具体使用的方法及相关假设与参数的设定 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条—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七章“公允价值确定”进行确认计量:报告期内确认的衍生品公允价值变动为-173,852.6万元。
  1、期货合约公允价值按照期货市场的公开报价厘定;
  2、外汇合约公允价值按照银行的外汇产品报价厘定;
  3、交叉货币利率互换公允价值的分析使用主要参数假设包括支付利息
  率、收取利息率、收取利息频率、付息频率、美元利率曲线、欧元利率曲线、美元/欧元汇率曲线等。涉诉情况(如适用) 不适用衍生品投资审批董事会公告披露日期(如有)2023年4月29日衍生品投资审批股东会公告披露日期(如有)2023年5月20日独立董事对公司衍生品投资及风险控制情况的专项意见 公司独立董事认为:公司将期货操作业务作为平抑价格震荡的有效工具,通过加强内部控制,落实风险防范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外汇资金业务的开展进一步提升公司外汇风险管理能力,为外汇资产进行保值增持。通过上述衍生品的投资业务,有利于充分发挥公司竞争优势,公司开展衍生品投资业务是可行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八、 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九、 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 适用  不适用
  本年度纳入合并范围的主要子公司详见附注五及附注六,本年度通过收购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主要有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简称“科陆电子”),详见附注五(1);本年度通过新设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详见附注五(2)(a),本年度不再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详见附注五(2)(b)。
  主要控股参股公司情况说明
  无
  十、 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纳入合并范围结构化主体共计 1 只,为本集团控制的私募基金。本集团作为结构化主体的管理方及投资方,在结构化主体中拥有相关管理权力并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相关管理权力影响回报金额。
  

转至美的集团(000333)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