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中集集团(000039)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12-31
信息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四章 董事会报告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公司业务概要
  本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物流及能源行业设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产业集群主要涵盖物流领域及能源行业领域。在物流领域,本集团仍然坚持以集装箱制造业务为核心,孵化出道路运输车辆业务、空港与物流装备/消防与救援设备业务,辅之以物流服务业务及循环载具业务提供物流专业领域的产品及服务;在能源行业领域,本集团主要从能源/化工/液态食品装备业务、海洋工程业务方面开展;同时,本集团也在不断开发新兴产业并拥有服务本集团自身的金融及资产管理业务。
  目前本集团主要产品包括国际标准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特种集装箱、罐式集装箱、集装箱木地板、公路罐式运输车、天然气加工处理应用装备和静态储罐、道路运输车辆、循环载具、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特种船舶、旅客登机桥及桥载设备、机场地面支持设备、消防及救援车辆设备、自动化物流系统、智能停车系统的设计、制造及服务。多维度的产业集群,旨在为物流、能源行业提供高品质与可信赖的装备和服务,为股东和员工提供良好回报,为社会创造可持续价值。
  根据行业权威分析机构德路里(Drewry)最新发布的《2023/24 年集装箱设备普查与租赁市场年报》,本集团的标准干货集装箱、冷藏箱、特种集装箱产量均保持全球第一;根据国际罐式集装箱协会《2023年全球罐式集装箱市场规模调查》,本集团的罐式集装箱的产量保持全球第一;根据《Global Trailer》发布的《2023年全球半挂车 OEM排名榜单》,中集车辆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半挂车生产制造商;本集团子公司中集天达为全球登机桥主要供货商之一;本集团亦是中国高端海洋工程装备企业之一。
  本集团持续巩固全球化布局战略,目前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分布在全球近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实体企业超过 30 家,以欧洲、北美等地区为主。得益于不断夯实的全球营运平台基础,本集团能够平抑单一地区的风险波动,实现稳健有质发展。报告期内,本集团国内营业收入占比约52.25%,国外营业收入占比约 47.75%,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维持较好的市场格局。本集团将紧跟国家战略导向,把握国内外双循环、扩大内需、统一大市场、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要机遇,通过巩固提升已有核心业务的行业龙头地位,并重点通过拓展多个战略新兴业务,不断创造新价值和新动能,实现规模的跨越式增长目标。
  二、报告期主营业务回顾
  1、概述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 1,278.10亿元(2022年:人民币 1,415.37亿元),同比下降9.7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及其他权益持有者的净利润人民币4.21亿元(2022年:人民币32.19亿元),同比下降86.91%;实现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0.07元(2022年:人民币0.59元),同比下降88.14%。本集团各项主要业务中,道路运输车辆业务、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海洋工程业务,空港与物流装备、消防与救援设备业务、金融及资产管理业务的营业收入有所提升,集装箱制造业务、物流服务业务、循环载具业务有所下降。报告期内,本集团主要经营模式没有重大变化。报告期内,占本集团营业收入 10%以上的产品和业务为集装箱制造业务,道路运输车辆业务,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和物流服务业务。
  2、主要业务板块的经营回顾
  本集团通过业务拓展及技术开发,已形成一个专注于物流及能源行业的关键装备及解决方案的产业集群。
  (一)在物流领域:
   依然坚持以集装箱制造业务为核心
  本集团的集装箱制造业务自1996年起产销量全球领先,作为全球集装箱行业领导者,生产基地覆盖中国沿海和内陆各大重要港口,可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系列集装箱产品,主要产品包括标准干货箱、标准冷藏箱和特种箱。其中,特种箱主要包括 53 尺北美内陆箱、欧洲超宽箱、散货箱、特种冷藏箱、折叠箱等产品。目前集装箱制造业务主要经营主体为中集集装箱(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公司持有中集集装箱(集团)有限公司 100%股权。报告期内,本集团集装箱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02.13亿元(去年同期:人民币457.11亿元),同比下降33.90%,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7.94亿元(去年同期:人民币52.58亿元),同比下降65.88%。
  2023年,整体受海外通胀高企、欧美持续加息和地缘冲突等不利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欧美居民消费和全球商品贸易增速放缓,集运市场呈现周期性调整,而且随着海外港口和供应链拥堵的逐步改善,全球流通集装箱出现冗余,新箱市场遭遇周期性低谷。在此期间,本集团集装箱制造业务根据业务变化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开源节流。一方面,面对订单的紧缩和价格的下行,通过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全面优化内涵、提效降本等措施,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夯实基础管理,确保了质量、成本和效率等综合竞争力的领先。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加强产品技术创新,解决市场与行业的痛点,在2023年成功抓住运车集装箱、自装卸集装箱、特种铁路集装箱等产品领域的市场机遇,助力本集团集装箱制造业务在增量业务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进一步巩固和拓宽了企业发展道路。受标准干箱及冷箱业务下滑影响,在报告期内本集团集装箱制造业务产销量同比出现明显回落。其中干货集装箱累计销量 66.41万 TEU(上年同期:110.73万 TEU),同比下降约 40.03%;冷藏箱累计销量 9.25万 TEU(去年同期:13.14万 TEU),同比下降约 29.60%。特种箱中,开顶集装箱和框架集装箱需求增长明显。 以道路运输车辆业务为延伸本集团道路运输车辆业务的经营主体——中集车辆,全球领先的半挂车与专用车高端制造企业,中国道路运输装备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中国新能源专用车领域的探索创新者。截止2023年 12月31日,本集团持股中集车辆比例约为 56.78%。
  2023年,中集车辆全面开启第三次创业,业绩捷报频传,再攀高峰。报告期内,中集车辆实现收入人民币250.87亿元(去年同期:人民币236.21亿元),同比上升 6.21%;实现净利润人民币24.48亿元(去年同期:人民币11.1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9.80%。其中,因中集车辆及其子公司向本集团转让所持深圳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合计 100%股权产生股权处置收益,扣除所得税影响后,该项产生非经常性收益约人民币8.48亿元。主要业务情况如下:全球半挂车业务:在全球四大市场开展七大类半挂车产品业务,其中包括集装箱骨架车、平板车及其衍生车型、侧帘半挂车、厢式半挂车、冷藏半挂车、罐式半挂车以及其它特种半挂车。报告期内,中集车辆在全球销售各类半挂车 116,677 辆(去年同期:127,528 辆),全球半挂车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188.06亿元(去年同期:人民币181.43亿元),同比增长3.65%。毛利率从 13.80%提升至 21.36%。国内市场方面,中集车辆巩固国内市场基本盘,高效部署“星链计划”,推动国内半挂车业务生产组织结构性改革,市场占有率保持国内第一。海外市场方面,北美半挂车业务发展稳健,上半年获得超预期增长,而随着全球供应链紧张和劳动力短缺对北美半挂车行业的影响减弱,北美半挂车市场需求在2023年下半年回归常态;欧洲半挂车业务逆势突围,推进降本增效策略,获得有质量的增长;同时,中集车辆积极把握“一带一路”市场需求旺盛机遇,大力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在其他市场获得了亮眼增长。专用车上装业务:开展专用车上装产品业务,包括城市渣土车上装生产及混凝土搅拌车上装生产和整车销售。报告期内,中国专用车市场需求正在缓慢复苏,本公司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专用车上装生产和专用车整车销售业务收入达人民币26.45亿元(去年同期:人民币23.67亿元),同比增长11.72%;毛利率同比增加 0.45个百分点。 以空港与物流装备、消防与救援设备业务为扩展本集团通过子公司中集天达经营空港与物流装备、消防与救援设备业务,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持有中集天达股权比例约 58.34%。空港与物流装备业务主要包括旅客登机桥、机场地面支持设备、机场行李处理系统、物流处理系统及智能仓储系统。消防与救援设备业务主要涵盖各类消防车为主的综合性消防救援移动装备,另外还包括各类消防泵炮、消防车辆智能控制及管理系统和各类灭火系统等其他消防救援装备及服务。中集天达本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69.61亿元(去年同期:人民币66.72亿元),同比增长4.34%;实现净利润人民币2.22亿元(去年同期:人民币1.97亿元),同比增长12.58%。空港与物流装备、消防与救援设备业务两条业务线本年度的营收均较去年录得增长,特别是物流装备业务由于行业正处于成长期,配合集团以先进技术自主研发的多样性高端产品,本年度成功完成了多个大型物流项目,其中包括京东集团昆山一号智能产业园二期自动分拣中心、杭州萧山机场东区的国内首个“多层结构+智能化”的国际航空货站、及宜家佛山物流分拨中心项目,带动物流装备业务的营收创新佳绩外,更巩固了中集天达在业内的领先地位。同时,成都天府机场的远程无人驾驶自动登机桥完成系统更智能化的升级(L4 级别),标志着中集天达优越的创新力,能满足市场对专业化、智能化高端产品的需求,开拓各市场的发展潜力,为业务带来更大的增长空间。消防与救援设备业务本年度继续平稳发展,正整合欧洲的生产线,致力提升高端设计及生产技术效益的同时,降低消防业务的生产成本,提高整体业务的营运效率。 以物流服务业务为依托本集团的物流服务业务经营主体——中集世联达,致力于“成为高质量的、值得信赖的世界一流多式联运企业”,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持有中集世联达股权比例约为 62.70%。中集世联达依托全球化网络布局,打造“江、海、陆、铁、空”一体化多式联运产品矩阵,持续探索为客户提供高效、低碳、可视化的物流服务,并针对特定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报告期内,主要发达国家持续加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使得集运市场需求疲软,同时大量新报告期内,本集团物流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01.66亿元(去年同期:人民币293.46亿元),同比下降31.28%;净利润为人民币1.87亿元(去年同期:人民币3.75亿元),同比下降50.14%。期内,本公司业务量海陆业务量均实现增长,空运业务量基本维持稳定,但由于运价下跌,导致利润下滑。报告期内,本集团物流服务各主要业务情况如下:(1)“一体化”多式联运业务:规模效应成效逐步显现,海运方面,坚定核心航线及航商策略,通过集采模式强化与多家头部航商战略合作,借助全球化网络、深耕亚太区,实现业务量同比增长约 26%。陆运方面,积极布局“一带一路”泛亚铁路沿线,拓展了中亚海外网点,延伸内陆货源地,完成了内陆 7个销售网点建设,跨境全程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实现业务量同比增长约 19%。空运方面,升级客户群,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推进东南亚到远东地区产品开发;(2)专业物流业务:冷链业务以“世联达领鲜”为统一对外名号运营,进出口冷链双向物流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泰国-老挝-磨憨线路上自营箱市场份额已进入第一梯队,助力超过 50万吨全球优质果蔬运输到全球消费者。项目物流业务保持了较好的盈利质量;(3)物流基础设施业务:深化与船公司多口岸合资合作,持续开发中小型客户及第三航线客户,同时积极拓展东南亚场站业务,多点发力,实现进出场箱量同比增长约 17%,创历史新高,同时推动“箱货场”产品升级,调整空重箱业务结构,加大租箱业务规模,拓展冷箱服务领域,强化港前服务能力,多维度收获业绩回报。在重点行业及战略客户开发方面,聚焦新能源、光伏等行业,助力企业出海。在科技赋能方面,自动化节点提效、数据赋能业务、AI创新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和成果。报告期内,中集世联达首次进入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发布的“货代物流企业综合榜”前 5名。同时,再度荣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选的“2023中国物流企业 50强”,排名第 16名。中集世联达的品牌实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辅之以循环载具业务,共同为现代化交通物流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本集团的循环载具业务专注于为客户提供循环包装的综合解决方案,助力碳中和,主要为汽车、新能源动力电池、光伏、家电、生鲜农产品、液体化工、橡胶和大宗商品等行业客户提供专业的循环载具研发制造、共享运营服务及综合解决方案等服务。本集团循环载具业务通过中集运载科技开展,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持有中集运载科技股权比例约 63.58%。中集运载科技成功通过2023年深圳市(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报告期内,循环载具运营业务成功进入磷酸、硫磺等大宗商品领域,并实现光伏行业的大规模运营。本集团循环载具业务于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8.34亿元(去年同期:人民币48.49亿元),同比下降41.55%,业绩出现一定波动,主要是2022年 8月中集运载科技在本集团内部出售子公司大连中集特种物流装备有限公司股权导致同比口径有变动,以及受汽车、橡胶衍生品等行业需求下滑影响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净亏损人民币0.74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人民币2.87亿元),主要由于运营资产首次投放至客户产生的一次性物流费用增加对短期盈利产生影响,但将于后续随着新资产投入运营将有所改善。
  (二)在能源行业领域:
   一方面以陆地能源为基础,开展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 本集团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板块主要从事广泛用于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三个行业的各类型运输、储存及加工装备的设计、开发、制造、工程、销售及运作,并提供有关技术保养服务,其主要经营主体为中集安瑞科,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持有中集安瑞科的股权比例约 67.60%。
  报告期内,本集团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50.26亿元(去年同期:人民币196.02亿元),同比增长20.5%,其分部经营业绩如下:
  1、清洁能源分部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49.07亿元(去年同期:人民币105.91亿元),同比增长40.8%。
  中集安瑞科是中国唯一一家围绕天然气、氢能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关键装备制造商和工程服务商,并可提供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中集安瑞科在各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名列前茅,广受客户认可。
  其中,LNG、氢能、LPG、CNG和工业气体相应的储运类产品产销量全国领先。
  (1)LNG及 LPG等业务:2023年受益于国内政策支持及天然气消费复苏、LNG价格平稳等利好因素,该业务在产业链各环节均取得较好的增长,下游终端应用领域增长最为显著。一方面,陆上天然气重卡市场的爆涨带动了 LNG 车用瓶新签及交付订单均实现大幅增长;同时,全球绿色航运发展持续驱动行业高景气增长,该业务清洁动力船舶、LNG船用燃料罐、液货舱实现营收及订单的大幅增长,斩获了近 20条主力船型(液化气船及清洁能源双燃料动力船的新造与备选船订单)。
  报告期末,水上清洁能源合计在手订单金额人民币95.6亿元。
  (2)氢能业务领域:作为国际领先的氢能装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中集安瑞科不断提升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完善上游多技术路线制氢设备、氢能储运设备的研发与制造,并持续引领行业突破液氢罐箱及罐车等领域的“卡技术”研发。年内,氢能行业持续发展,该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7.00亿元,同比增长59.0%;新签订单达人民币8.31亿元,同比增长36.7%,项目以氢气球罐、Ⅲ型车载储氢瓶、香港首个加氢站及首辆氢能巴士为代表。
  2、化工环境分部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4.14亿元,同比下滑 15.8%。报告期内,该分部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份简称“中集环科”(301559.SZ),是全球化工物流装备制造商和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该分部也积极拓展为罐式集装箱提供的维修、清洗、翻新、改造等后市场服务,并基于物联网技术提供定制化的罐箱信息服务。2023年高纯液氨罐箱、内衬罐箱等特种罐箱保持旺盛需求,销量和营业收入保持较高水平。
  3、液态食品分部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2.93亿元(去年同期:人民币36.20亿元),同比上升18.6%。该分部始终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卓越的交钥匙解决方案,同时积极探索新市场并扩大业务能力。报告期内,受益于全球经济增长与消费趋势,墨西哥、泰国等市场的啤酒交钥匙工程业务继续蓬勃发展,该分部新客户拓张显著。在其他品类上该分部也保持有力的拓展,特别是烈酒和果汁的订单充足,烈酒业务也在期内增强了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 另一方面以海洋能源为抓手,开展海洋工程业务:
  本集团主要通过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洋科技集团”)运营海洋工程业务,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间接持有海洋科技集团股权比例约 80.04%。海洋工程业务集设计、采购、生产、建造、调试、运营一体化运作模式,提供批量化、产业化总包建造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及其它特殊用途船舶的服务,是中国领先的高端海洋工程装备总包建造商之一,主要业务包括以 FPSO 为主的油气装备制造,以海上风电安装船、升压站等为主的海上风电装备建造及风场运维,以及特种船舶制造等。
  报告期内,本集团海洋工程业务的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04.52亿元(去年同期:人民币57.71亿元),同比上升 81.12%;净亏损人民币0.31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人民币3.34亿元)。其中,海洋工程业务的经营主体海洋科技集团已于本年实现盈利。
  报告期内,全球船舶和海工市场环境持续向好,海洋工程业务三大主营业务线的目标市场趋势稳定。从新接订单来看,本集团海工业务前期战略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业务布局从传统油气逐步向新能源拓展,订单质量持续提升,致力于打造平抑周期的业务组合。报告期内,新签订单 16.3亿美元(去年同期:25.6亿美元),包括 2个油气模块项目,3条风电安装船,5条滚装船及其它清洁能交付情况:本年完工交付项目 16 个,交付合同额 6.5亿美元,其中油气业务包括向客户交付P78分段、FPSO改装船等;特种船业务交付“3060”海上风电船及 1条汽车滚装船;其他业务交付主要是海上导管架及渔业网箱等。
  (三)拥有服务本集团自身的金融及资产管理业务:
  本集团金融及资产管理业务致力于构建与本集团全球领先制造业战略定位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集团海工存量平台、内部资金运用效率和效益,以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手段,助力本集团战略延伸、商业模式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整体竞争力提升。主要经营主体为中集财务公司和海工资产池管理平台公司。
  报告期内,本集团金融及资产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2.18亿元(去年同期:人民币17.09亿元),同比上升 29.81%;净亏损人民币24.41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人民币13.58亿元),主要是由于美元利率上升导致海工资产运营管理业务利息费用大幅增加以及去年同期包括中集租赁出表前利润贡献所致。
   中集财务公司:
  报告期内,中集财务公司秉承以集团利益最大化的理念,协同集团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和效益,为集团提供优质综合金融服务。加强集团资金的集约、高效、安全管理,稳步推进资金集中度管理的同时强化司库职能。
  中集财务公司深度融入集团战略筹划全局、主业发展大局,有针对性地整合配置金融资源,对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全年度为集团成员企业提供信贷投放资金支持超折合人民币83亿元,帮助企业高效、快捷实现资金周转。同时,持续完善、优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升金融综合创新服务能力。推出财企直连功能,实现资金和账务数据的互联互通,提升工作效率;大力推广超级网银,实现“一站式”网上跨银行资金管理,动态监控集团资金状况;建立外汇集中管理新模式“外汇管家”,助力板块强化外汇风险管理,降低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进一步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升级新一代票据系统,优化票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搭建财务公司移动平台,提升用户便利性;依托集团打造的生成式 AI 平台,引入首位“数字员工”职能客服,及时响应各类业务咨询与提供流程指引,不仅降本增效,更强化了企业的数据驱动能力。
   中集海工资产运营管理业务:
  报告期内,本集团海工资产运营管理业务涉及的各类海工船舶资产共 16个,包括:2座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3座恶劣海况半潜式钻井平台、3座半潜式起重/生活支持平台、3座 400尺自升式钻井平台、4座 300尺自升式钻井平台(其中 1座正在进行启动调试,预计2024年交付买家客户)和 1座豪华游艇(已交付买家客户)。
  地缘冲突引起的能源短缺影响逐渐减弱,国际能源市场趋于平稳,开始走向以供需平衡为导向的价格机制。随着国际油价企稳在每桶 80美元左右并预计在2024年保持稳定,国际石油公司在未来几年 FID(Final Investment Decision)投资更加明朗化,各国家石油公司也在增加产量确保本国能源安全,此背景下油气投资热度驱动钻井市场复苏,其中自升式平台和钻井船复苏明显,半潜式钻井平台也开始回暖,利用率和日费逐步上涨。
  受益于市场回暖,报告期内,本集团海工资产运营管理业务年内实现 3座平台获得租约合同,租赁运营收入实现同比提升超过 80%。报告期内,1 座平台正在进行续约谈判,1 座豪华游艇实现销售并按期交付客户,多个签订合同平台在2023年开始执行作业,包括 2座自升式钻井平台和 1座半潜式生活平台。在剩余可租平台中,本集团的 2座第六代恶劣环境半潜平台具有在包括挪威北海和巴伦支海等恶劣海域在内的全球大部分中深水海域作业能力;1 座第七代超深水半潜钻井平台配备双钻塔作业系统,在牢固的安全基础上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并具有在全球 95%以上深水海域的作序号 类别 数量 期初租售状态 期末租售状态
  2 座出租;1 座待交付买 3 座出租;1 座待交付买300尺自升式钻井平台
  (四)创新业务凸显中集优势:
  聚焦主营业务的同时,本集团以“开拓创新”为核心价值观,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创新业务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整合各板块优势资源,捕捉产业链和能力圈内可能出现的机会点,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用科技创新塑造各业务新竞争优势,形成突破和突围。本集团发展主要创新业务如下:
   冷链物流:
  报告期内,本集团冷链业务在继续巩固冷链装备制造领域的核心优势外,进一步加强在医药冷链、生鲜供应链以及工业温控等方面的战略布局。(1)医药冷链方面,中集冷云先后参与多款生物新药首发运输工作,并先后获得《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国标示范企业与“医药供应链十佳物流企业”等称号;(2)生鲜供应链方面,中集冷链与广东农科院等科研院所战略合作,联手探索果蔬的种植标准、采后处理标准和全程冷链标准。中集冷链和广西供销合资成立的广西供销中集冷链有限公司正式运营,围绕“冷链”和“乡村振兴”开展战略与业务合作,打造高铁式冷链骨干网。后续该冷链新模式将在广西全区复制推广,逐步辐射、推广至粤港澳大湾区;(3)工业温控方面,中集冷链与爱科德成立合资公司,致力于提供更加绿色、节能、高效、可靠的冷链温控装备产品,为社会提供卓越而可靠的冷链供应解决方案,让全社会分享到二氧化碳热泵技术带来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报告期内,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并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山东省省长质量奖”等荣誉称号,这标志着冷箱业务在卓越运营方面迈上新台阶。
   储能科技:
  中美欧引领全球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高速增长。根据 CNESA(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公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新增新型储能以电化学技术为主,新增装机 21.5GW/46.6GWh,3倍于2022年新增规模,超出行业预期。2023年美国新投运电化学储能 7.2GW,累计装机装备达到 16GW,欧洲2023年新增装机量预计超过 6GW。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大背景下,澳洲、中东等区域也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2023年,上游碳酸锂价格继续持续下滑,带动储能电芯价格下探,及储能系统价格亦呈现下滑之势,系统集成环节竞争加剧。在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呈回落趋势,储能市场规模扩大并继续增长,各地能源配储政策亦加大补贴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储能行业价格战已然打响,竞争加剧,对于众多储能企业系统集成商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报告期内,本集团储能业务通过深化公司化运作,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收入规模再创新高。面对日渐激烈的行业竞争,本集团储能业务始终紧跟国家新能源战略,对外深化行业头部客户合作,对内加强技术创新,整合下属优质工厂的资源与能力,为客户提供高效安全的集成产品。未来仍将聚焦储能及新能源等装备应用,积极探索新应用场景,加强海内外战略客户拓展与合作,进一步提升中集品牌影响力。
  报告期内,本集团模块化建筑业务继续加大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技术研发和管理提升。在海运成本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工业化建筑两大体系(即模块化建筑和装配式钢结构)均取得较大突破和大幅增长。
  模块化建筑业务方面,海外市场取得较大突破,香港市场签约超人民币3亿元,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签约额 2亿美元,马来西亚 K2 数据中心项目、香港立法会综合大楼、宝邑路过渡房和启德沐安街过渡房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产品技术和质量获得客户高度认可,其中香港科技园 innocell 项目在香港荣获质量等 18 项大奖;装配式钢结构业务方面,技术体系日趋完善,太仓人才公寓项目被评为2023年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工程,在市场化推进方面,与天津市达成紧密战略合作,并实现市场化项目的突破。
  (五)与主营业务相关的资本运作:
  报告期内,本集团在资本运作方面的重要事项如下:(1)2023年 3月,集瑞重工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战略重组交易已完成,本公司对集瑞重工的持股比例由 73.89%下降至 35.42%,集瑞重工成为本公司的联营公司;(2)2023年 5月,中集天达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申请已获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尚需履行中国证监会发行注册程序;(3)2023年 10 月,中集安瑞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环科”)完成在深交所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4)2023年 11 月,经本公司第十届董事会2023年度第 19 次会审议通过,同意公司以不超过人民币3亿元(含),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含)的回购总金额,以不超过人民币10.20元/股(含)的回购价格,回购公司部分 A 股股份。截止2024年1月31日,本公司回购部分 A 股股份已经实施完成;(5)本集团筹划间接控股子公司中集安瑞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醇科”)通过直联机制申请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中集醇科已于2023年12月29日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全国股转公司”)提交挂牌申请,并于当日获全国股转公司受理,尚需北京证券交易所、中国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的审议通过或同意注册。
  五、财务数据分析
  (二)非主营业务分析
  值损失。 否
  信用减值损失 144,609 5.10% 主要为应收账款坏账损失。 否投资损失 (334,453) (11.80%) 主要为本年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处置衍生金融工具损失及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调整收益。 否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611,385) (21.57%) 主要为本年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报告期内,本集团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情况详情参见本章节之“六、报告期内投资状况分析”之“4、金融资产投资”之“(3)衍生品投资情况”。 否
  (三)资产及负债状况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资产抵押情况) 于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所有权受到限制的资产合计总额为人民币 2,174,08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人民币 1,361,585千元)。本集团资产抵押情况请参见本报告“第十章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附注四、27。
  4、固定资产
  于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固定资产为人民币 40,354,816千元(2022年12月31日:人民币39,202,494千元)。报告期内,本集团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载于本报告“第十章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附注四、18。
  (四)土地增值税
  (五)储备及可分派储备
  截止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及本公司的储备分别为人民币 40,415,510 千元、人民币21,422,497 千元(去年同期:本集团及本公司的储备分别为人民币 41,171,134 千元、人民币20,612,421 千元),本公司可分派储备(未分配利润)为人民币 15,681,769 千元(去年同期:人民币 14,657,717千元)。报告期内变动情况载于本报告“第十章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之合并股东权益变动表及公司股东权益变动表。
  (六)股利分派
  基于本集团2023年经营业绩及考虑到本集团整体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情况,本公司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的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 5,392,520,385股剔除已回购股份 24,645,550股后的 5,367,874,835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022元(含税),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若董事会审议利润分配方案后到方案实施前公司股本发生变动,将按照分配总金额不变的原则对每股分红金额进行调整。预计派息日为2024年 8月16日或前后。该等2023年度分红派息预案尚待本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七)减值损失准备
  报告期内,本集团利润表中资产减值损失及信用减值损失合计人民币 670,923千元(2022年:人民币 776,953千元),同比减少 13.65%,详情请参见本报告“第十章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附注四、61、62。
  (八)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利润
  本集团2023年的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利润为人民币 1,442,125千元(2022年:人民币1,381,916千元),同比增加 4.36%。
  (九)流动资金及资本来源
  本集团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于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持有货币资金为人民币 21,324,45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人民币 17,111,587千元)。详情载于本报告“第十章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附注四、1。
  报告期内,本集团的现金流数据请参见本章节“五、财务数据分析”之“(一)主营业务分析”之“4、现金流”及“第十章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附注四、67、68。
  本集团主要以运营所得现金、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作为发展资金。本集团的现金需求主要用于生产及运营、偿还到期负债、资本开支、支付利息及股息,其他非预期的现金需求。本集团一直采取谨慎的财务管理政策,维持足够适量的现金,以偿还到期银行贷款,保证业务的发展。
  (十)银行借款及其他借贷
  于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的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借款、超短期融资债券、长期借款、应付债券总额为人民币 39,180,26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人民币 26,432,937千元)。本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的银行借款和其他借贷详情载于本报告“第十章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 附注四、28、37、38、39、40。报告期内,本集团无任何逾期未偿还的借款。
  
   于2023年12月31日 于2022年12月31日
  短期借款 12,400,861 4,370,714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借款 9,292,880 3,952,077其他流动负债--超短期融资债券 2,002,618 -长期借款 13,523,455 16,213,919应付债券 1,960,454 1,896,227合计 39,180,268 26,432,937本集团的银行借款以美元为主,计息方式包括固定利率计息和浮动利率计息。于2023年 12月31日,本集团长期带息债务主要为美元计价挂钩 SOFR的浮动利率合同金额为美元 1,885,580千元(2022年12月31日:284,500千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完成参考基准利率替换,无以美元计价挂钩 LIBOR的浮动利率合同(2022年12月31日:2,331,571千元)。本集团短期借款的利率区间为 1.20%至 7.20%(2022年12月31日:短期借款的利率区间为 0.05%至 5.65%),长期借款的利率区间为 1.20%至 7.08%(2022年12月31日:1.19%至 6.26%)。于报告期末,本集团的定息银行借款约人民币 14,432,784千元(2022年12月31日:约人民币 5,540,233千元)。长期借款的到期日主要分布在五年内。本集团的借款无季节性需求,其主要是基于本集团的资金及业务需求。详情请参见本报告“第十章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 附注四、28、39及附注十六、1(2)。本集团已发行的债券(其中包括中集安瑞科发行的可转换债券)以人民币及港币为主,计息方式为固定利率计息。于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已发行的固定利率债券余额为人民币 1,960,454千元(2022年12月31日:人民币 1,896,227千元),债券的到期日主要分布在一到五年。详情请参见本报告“第十章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附注四、40。
  (十一)其他权益工具
  于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其他权益工具为人民币 2,049,774千元(2022年12月31日:人民币 2,049,774 千元)。报告期内,本集团其他权益工具情况,请参见本报告“第十章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附注四、45。
  (十二)资本结构
  本集团的资本结构由股东权益和债务构成。于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的股东权益为人民币64,630,35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人民币 62,656,084千元),负债总额为人民币 97,132,88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人民币 83,243,865千元),资产总额为人民币 161,763,23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人民币 145,899,949千元)。报告期内,本集团资产和负债项目的重大变动情况,请参见本章节“五、财务数据分析”之“(三)资产及负债状况”。 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资产负债率为 60%(2022年12月31日:57%),本集团致力于维持适当的股本及负债组合,以保持有效的资本架构,为股东提供最大回报。(注:资产负债率乃按各日期之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计算而得。)
  (十三)市场风险
  外汇风险及相关对冲
  本集团业务的主要收入货币中美元比重较大,而主要支出货币为人民币。目前中国政府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在资本项下仍处于管制状态。由于人民币的币值受国内和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和货币供求关系的影响,未来人民币兑其产生的潜在外汇风险,从而影响本集团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本集团管理层一直密切监察其外汇风险,并且采取适当措施以防范外汇汇兑风险。报告期内,本集团持有的外汇对冲合约请参见本报告“第十章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附注四、3、15、43和十六、1、(1)。
  利率风险
  本集团面临与其计息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有关之市场利率变动风险。为尽量降低利率风险之影响,本集团与部份银行订立了利率掉期合约。于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持有 2份尚未结算的以美元计价的汇率/利率掉期合约,其名义本金合计为 250,000千美元,公允价值为人民币 5,159千元负债,并将于2027年5月20日期满。详情请参见本报告“第十章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 附注四、3、43和十六、1(2)。
  (十四)信用风险
  本集团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款项和为套期目的签订的衍生金融工具等。于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不存在重大的放贷业务。本集团所承受的最大信用风险敞口为资产负债表中每项金融资产(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的账面金额。除本报告“第十章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附注十所载本集团作出的财务担保外,本集团没有提供任何其他可能令本集团承受信用风险的担保。管理层会持续监控这些信用风险的敞口。详情请参见本报告“第十章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附注十六、2。
  (十五)资本承担
  于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资本性支出承诺约人民币 74,37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人民币 131,846 千元),主要用作为对外投资合同及固定资产构建合同。详情请参见本报告“第十章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附注十一、1(1)。
  (十六)或有负债
  本集团或有负债情况载于本报告“第十章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附注十。
  六、报告期内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证券投资情况
  (2)持有其他上市公司股权
  (3)衍生品投资情况
  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 适用 □ 不适用则,以及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报告期内本集团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 300,276千元人民币,投资损失为 778,772千元人民币,两者合计损失为 1,079,048千元人民币。其中,报告期内本集团外汇相关的衍生品投资活动净损失为 1,083,555千元人民币,是衍生金融工具合计损失的主要构成;同时本期汇兑净收益为 253,022千元人民币。前述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产生的衍生品投资及汇兑损益合计净损失为 830,533千元人民币。本集团开展的衍生品交易活动全部遵循风险中性及套期保值基本原则。全部外汇衍生品交易亦以对汇率风险进行套期保值,平滑汇率变化对公司经营造成的不确定性影响为目的。因报告期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发生贬值,本集团以美元出口收汇/美元净资产为主的汇率敞口套期保值最终呈现套报告期实际损益情期工具损失、汇兑收益的负向对冲关系。其中,因卖出美元/买入人民币套期保值方向外汇衍生品价格包含高额况的说明远期贴水成本,经测算由此计入外汇衍生品投资活动的损失估算约 629,219千元人民币。除该因素外,本集团套期保值业务未采用套期会计核算。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4号——套期会计》,由于被套期的风险敞口和对风险敞口进行套期的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基础不同,尽管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实现了风险的对冲,但在套期存续期所涵盖的报告期间内,在常规会计处理方法下产生损益波动。本集团被套期项目中包含已签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尚未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即《企业会计准则第 24号——套期会计》中指出的“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此部分被套期项目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过程中发生净收益估算约 144,016千元人民币,不包含在上述汇兑净收益中。总的来看,本集团开展的外汇衍生品套期保值业务遵循风险中性及套期保值基本原则,禁止投机交易,在人民套期保值效果的说币兑美元汇率较大幅波动背景下,基本实现了汇率风险中性及套期保值管理目标,但承担了较高的衍生品套期明保值成本。衍生品投资资金来自有资金,不涉及使用募集资金进行衍生品交易。源报告期衍生品持仓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主要有外汇远期、外汇期权、货币互换、利率掉期和钢材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期货合约。外汇远期及外汇期权合约所面临的风险与汇率市场风险以及本集团的未来外币收入现金流的确定性措施说明(包括但有关。货币互换合约的风险与互换币种的汇率及利率波动相关。利率掉期合约的风险与利率波动密切相关。钢不限于市场风险、材期货合约的风险与合约标的期现价格波动相关。本集团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控制措施主要体现在:基于本集团流动性风险、信用经营真实业务背景和需求,坚持风险中性及套期保值基本原则,禁止投机交易;针对衍生品交易,本集团制订风险、操作风险、了严格规范的内部审批制度及业务操作流程,明确了相关各层级的审批和授权程序以便于控制相关风险。法律风险等)已投资衍生品报告期内市场价格或产品公允价值变动的2023年1-12月本集团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人民币 300,276千元。本集团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根情况,对衍生品公据外部金融机构的市场报价确定。允价值的分析应披露具体使用的方法的设定涉诉情况(如适无用)衍生品投资审批董事会公告披露日期2023年3月28日(如有)衍生品投资审批股东会公告披露日期2023年4月26日(如有)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1)本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本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2)本公司下属子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于2021年5月18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了证监许可[2021]1719号《关于同意中集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同意中集车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经深交所同意,中集车辆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 股)股票 25,260.00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每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6.96元,A股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 175,809.6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包括不含增值税的承销及保荐费用以及其他发行费用)人民币 17,431.92万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 158,377.68万元,每股 A股发行净价约为人民币6.27元。A股发行采用向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网下向符合条件的投资者询价配售与网上按市值申购方式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定价发行相结合的方式。于2021年7月8日,中集车辆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当天 A股收市价为人民币15.49元,香港联交所收市价为 7.13港元。中集车辆 A股募集资金详见其于2024年3月21日披露的相关公告。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集车辆 A 股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累计变更 闲置人民币 5,230.91万元)。合计 -- -- -- -- -- -- 2023年3月27日中集车辆召开第二届董事会2023年第四次会议及第二届监事会2023年第三次会议,并于2023年5月25日召开2022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 A 股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重新论证并终止的议案》,同意公司终止“升级与新建灯塔工厂项目”之子项目涂装线升级技术改造项目、扬州中集通华数字化半挂车升级项目和“新营销建设项目”。具体情况详见公司于2023年3月28日在巨潮资讯网披露的《关于 A 股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重新论证并终止及延期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031)。 2023年8月23日中集车辆召开第二届董事会2023年第七次会议及第二届监事会2023年第六次会议,并于2023年9月20日召开2023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及变更 A股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议案》,同意中集车辆根据A 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际具体情况,终止“数字化转型及研发项目”之子项目半挂变更原因、决策程序及信息披露车核心模块数字化升级项目及新一代智能冷藏厢式车厢体模块数字化升级项目、情况说明(分具体项目)“升级与新建灯塔工厂项目”之子项目年生产 5万套行走机构产品(车轴加悬挂项目);同意使用 A股募集资金人民币 46,095.80万元用于“星链半挂车高端制造产线升级项目”、“强冠罐车高端产线升级改造项目”、“太字节厢体高端制造产线升级项目”。2024年3月21日中集车辆召开第二届董事会2024年第三次会议及第二届监事会2024年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 A 股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重新论证并终止的议案》,拟终止“星链半挂车高端制造产线升级项目”之子项目“白银星链半挂车高端制造产线升级项目”以及“太字节厢体高端制造产线升级项目”。该议案尚需中集车辆股东大会审议。未达到计划进度或预计收益的情不适用况和原因(分具体项目)变更后的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不适用化的情况说明自 H股上市日期起,中集车辆 H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交易。中集车辆于全球发售发行合共265,000,000股 H股。扣除承销费用及有关全球发售的开支后,H股募集资金净额约为 1,591.3百万港元。中集车辆每股 H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于2019年12月5日、2020年3月25日、2020年10月12日及2020年11月20日,中集车辆已公布更改 H股募集资金净额用途。于2021年8月25日,中集车辆拟进一步更改 H股募集资金用途,并于2021年9月29日获得中集车辆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批准。相关信息可查阅中集车辆于同日分别发出的相关公告。于2023年1月1日,中集车辆自上一年度所结转的 H股募集资金净额约为 79.3百万港元,H于2023年于2023年
  6、未来重大投资计划、预期资金来源、资本支出与融资计划
  本集团的经营及资本性支出主要透过自有资金和外部融资提供资金。同时,本集团将采取谨慎态度,务求提升日后经营性现金流状况。根据经济形势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本集团战略升级和业务发展的需要,预计2024年本集团资本性支出约为人民币82.9亿元,主要用于收购股权以及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本集团将继续考虑多种形式的融资安排。
  七、重大投资、有关附属公司及联合营公司的重大收购及处置情况(包括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 不适用 2023年3月15日,集瑞重工战略重组的交易已经完成,本公司对集瑞重工的持股比例由 73.89%下降至 35.42%。集瑞重工成为本公司的联营公司,不再为本公司控股子公司,详情如下: 是否按
  报告期内,除以上所披露外,无于年终日占本公司资产总值 5%或以上的重大投资、有关附属公司及联合营公司的重大收购及处置情况。详情请参见本报告“第十章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附注四、16和附注五。
  八、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 适用 □ 不适用
  主要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参见本报告“第四章 董事会报告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二、报告期主营业务回顾”章节的有关内容。报告期内,本集团附属公司、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情况请参见本报告“第十章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 附注四、16及附注六。
  注 1:以上表格中的财务数据来自其管理层报表。
  九、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十、公司员工情况
  1、雇员及薪酬政策
  于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全球含合同工、退休返聘员工、兼职员工等在内的全体员工总数68,940人(2022年12月31日:62,194人),其中,本集团全球合同员工总数为 50,632人(2022年12月 31日:51,543人)。报告期内,总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退休福利计划供款及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费用)约为人民币 12,474,146千元(2022年:约人民币 13,285,340千元)。详情请参见本报告“第十章 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附注四、56。
  本集团实行按绩效表现、岗位价值、资历经验以及市场工资给予薪金及花红以激励雇员。其他福利包括中国政府规定的社会保险等。本集团定期检讨薪酬政策(包括有关应付董事酬金),并根据集团业绩及市场状况,务求制定更佳的奖励及评核措施。
  2、员工数量、专业构成及教育程度
  报告期末母公司在职员工的数量(人) 278
  报告期末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的数量(人) 50,354报告期末在职员工的数量合计(人) 50,632当期领取薪酬员工总人数(人) 50,632母公司及主要子公司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人数(人) 263专业构成生产人员 22,636管理人员 3,908销售人员 4,093技术人员 5,698财务人员 1,637其他人员 12,660合计 50,632教育程度教育程度类别 数量(人)博士 41硕士 1,939本科 13,627大专 11,367高中及以下 23,658合计 50,632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女性正式合同员工数量为 8,815人,约占全体正式合同员工总人数的 17.4%;男性正式合同员工数量为 41,817人,约占全体正式合同员工总人数的 82.6%,已实现员工性别多元化。
  3、员工培训计划
  本公司以“以人为本、共同事业”的核心人力资源理念,构建了多层次混合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通用技能培训、专业培训、领导力发展计划、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等。同时,本集团也为员工提供了丰富的职业发展机会,根据集团战略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构建了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如管理、工程技术、精益、财务、审计等),进行有效的员工职业管理,明确员工的职业发展方向,提升员工能力。
  4、劳务外包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5、员工退休计划
  本集团职工参加了由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实施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本集团以当地规定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缴纳基数和比例,按月向当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缴纳养老保险费。职工退休后,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有责任向已退休员工支付社会基本养老金。本集团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根据上述社保规定计算应缴纳的金额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详情请参见本报告“第十章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附注二、21及附注四、56。
  6、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等
  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将有助于本集团建立董事、管理团队和骨干员工之间的利益共享与约束机制;管理层能够更好地平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吸引与保留优秀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激励价值的持续创造,保证公司的长期稳健发展,增强公司的竞争力。本集团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详情请参见本报告“第五章 公司治理”之“十、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或其他员工激励措施的实施情况”。
  十一、其他事项
  1、管理合约
  报告期内,本公司概无与董事及本公司任何全职员工以外的任何人士订立或存在有关本公司全部或任何重大部分业务的管理及行政的合约。
  2、证券回购、出售或赎回
  本集团全资附属公司中集香港2023年 1月以每股平均价港币 5.2891元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购买中集车辆 13,935,000股 H股股份,总金额约为港币 0.7亿元(不包括相关交易费用)。
  除上述披露以外,本公司或其任何附属公司在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 12个月内概无出售本公司或其任何附属公司的任何上市证券,亦无购入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
  报告期后的证券回购情况如下:
  (1)2023年 11月,经本公司第十届董事会2023年度第 19次会审议通过,同意公司以不超过人民币3亿元(含),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含)的回购总金额,以不超过人民币10.20元/股(含)的回购价格,回购公司部分 A股股份。回购股份全部用于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回购的股份将全部用于出售。后续如有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的用途,亦可考虑将部分回购股份用途调整为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2024年 1 月,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 A 股股份 24,645,550 股,购买的最高价为人民币8.45元/股,最低价为人民币7.73元/股,已使用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 200,067,828.50元(不含交易费用)。截止2024年1月31日,本公司回购部分 A股股份已经实施完成。详情请参见本报告“第八章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之“四、股份回购在报告期的具体实施情况”。
  (2)2024年3月11日,中集车辆发布公告,内容有关作出以每股 H 股 7.5 港元的价格回购中集车辆全部已发行 H 股(本公司及其一致行动方所持有者除外)的有条件现金要约,以及建议中集车辆 H 股自香港联交所自愿退市。相关议案尚须提请中集车辆的股东大会、A 股类别股东大会及 H股类别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以及中集车辆 H 股自香港联交所自愿退市尚需经过香港联交所批准相关的申请。
  3、优先购买权
  《公司章程》或中国法律均无关于优先购买权的条文规定本公司须按比例向现有股东发行新股。
  4、公司债及中期票据
  为进一步改善公司债务结构、拓宽公司融资渠道、满足公司资金需求、降低公司融资成本,有关本公司公司债的详情,请参见本报告 “第九章 债券相关情况”。
  5、税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国税函[2011]348 号规定,境外居民个人股东从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在香港发行股票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由扣缴义务人依法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本公司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5]101 号)、香港联交所题为“有关香港居民就内地企业派发股息的税务安排”的函件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代扣代缴有关税款。建议本公司 H股股东须向其税务顾问咨询有关拥有及处置本公司 H股所涉及的中6、捐款
  报告期内,本集团捐款总额为人民币 16,375千元(去年同期:人民币 15,668千元)。
  7、遵守法律及法规
  报告期内,本集团已遵守对本集团营运有重大影响的相关法律及法规。
  8、获准许弥偿条文
  于报告期及直至本报告刊发日期内,未曾有或现有生效的任何获准许弥偿条文(不论是否由本公司订立)惠及本公司的董事或监事,亦未曾有或现有生效的任何获准许弥偿条文(如由本公司订立)惠及本公司之有联系公司的董事或监事。
  本公司已就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履行其职责可能面对的法律风险,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
  9、股本
  10、董事监事变动情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董事及监事变动情况载于本报告 “第五章 公司治理”之“五、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情况”之“2、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情况”。
  11、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本集团十分重视对环境与社会的责任,通过各项措施努力提高本集团对环境、社会及管治能力。
  本集团每年都在《社会责任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中同步阐述董事会在本公司 ESG事项的监督与参与情况。本公司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联交所上市规则》第 13.91条及附录 C2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的要求,已分别于2023年3月28日和2024年 3月27 日在巨潮资讯网( www.cninfo.com.cn)、公司网站( www.cimc.com)和联交所网站(www.hkexnews.hk)发布了《2022年度社会责任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和《2023年度社会责任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12、结算日后事项
  有关本集团报告期结算日后事项的详情,请参阅本报告“第十章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附注十三。
  十二、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情况
  交流活动 2023年12月7日 深圳 电话会议 机构投资者 太平养老保险、中信建投 同上2023年12月7日 深圳 电话会议 机构投资者 汇添富、华泰基金 同上2023年12月8日 深圳 电话会议 机构投资者 富国基金 同上 2023年12月8日 深圳 电话会议 机构投资者 天风证券、兴业基金 同上2023年12月8日 深圳 电话会议 机构投资者 天风证券、长信基金 同上2023年12月12日 深圳 现场会议 机构投资者 民生证券上市公司闭门交流会 同上2023年12月14日 深圳 电话会议 机构投资者 国泰君安证券 同上2023年12月15日 深圳 现场会议 机构投资者 华泰证券 同上 2023年12月20日 深圳 现场会议 机构投资者 华泰证券自营 同上2023年12月21日 深圳 现场会议 机构投资者 格隆汇全球投资峰会 同上2023年,本集团参加及接待各类调研、沟通、采访总次数为 129次。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情况详情可查阅本公司在互动易网站(http://irm.cninfo.com.cn/ircs/index)发布的业绩说明会、路演活动信息。
  十三、"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报告期内,公司未披露“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
  

转至中集集团(000039)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