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渝农商行(601077)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06-30
信息来源2023年中期报告
经营情况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总体经营情况分析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决策部署和监管要求,坚守“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践行“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战略,深化“一体四驱”发展体系,全力做好“增收益、防风险、优结构、抓转型”十二个字,聚焦主责主业积极担当作为,经营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稳健经营发展根基不断夯实。资产总额14,383.5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64.90亿元,存款余额9,024.8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75.35亿元,贷款余额6,737.3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10.59亿元。资产、存款、贷款规模均居重庆第一。利润指标稳步增长,实现净利润71.21亿元、同比增加6.24亿元。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1.21%、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50.87%,资本充足率15.3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86%,具备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排名英国《银行家》杂志“2023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第115位、居国内上榜银行第22位,保持全国农商行和中西部银行第一。
  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主动对接重大战略机遇,提供信贷、债券、投行、金租、理财等多元化服务,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及市级重点项目141个、授信金额1,084.21亿元、贷款余额216.81亿元。聚焦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运用陆海新通道贷等特色产品,支持沿线外贸企业融资余额105.66亿元。“两增两控”序时达标,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1,252.1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1.73亿元。持续深耕县域市场,涉农贷款余额2,272.8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6.64亿元。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体系,被纳入人行碳减排支持工具金融机构范围,绿色信贷余额576.42亿元。
  数字化转型成效不断显现。深入贯彻数字重庆建设部署,启动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咨询,积极引入外部数据源,加强金融科技创新赋能。加快数字乡村布局,打造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管理平台,强化“方言银行”“空中柜面”等特色服务应用,在政务、民生服务上做出新亮点。制定研发技术规范,搭建自主可控的统一研发平台,数字风控体系日趋完备。迭代优化线上产品,整合打造数字产品体系“渝快贷+”,线上贷款余额1,455.98亿元,手机银行用户突破1,400万户,持续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二、 财务回顾
  (一)利润表分析
  截至2023年 截至2022年
  (除另有注明外, 6月30日 6月30日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止六个月 止六个月 变动额 变动率(%)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8.66亿元,同比减少4.64亿元,降幅3.03%;净利润71.21亿元,同比增加6.24亿元,增幅9.6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67.99亿元,同比增加4.89亿元,增幅7.75%。1. 利息净收入2023年上半年,实现利息净收入120.44亿元,同比减少7.47亿元,降幅5.84%。其中,贷款利息收入占利息收入的比例为58.31%,同比提升0.88个百分点。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1) 净利差及净利息收益率
  (1)
  注: (1) 净利差指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与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之间的差额,净利息收益率是利息净收入与生息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净利差1.70%,同比下降21个基点;净利息收益率1.79%,同比下降24个基点。从资产端看,一方面LPR持续下调、资金市场利率走低;另一方面本集团减费让利,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从负债端看,本集团加强存款成本管控,有效降低负债融资成本。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7.47亿元,主要是由于各项资产负债平均余额变动带动利息净收入增加9.85亿元,受平均收益率和成本率变动影响利息净收入减少17.31亿元。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 利息收入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利息收入251.94亿元,同比减少7.83亿元,降幅3.01%。
  ① 客户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
  一般短期贷款 56,197.7 1,067.1 3.83 62,605.0 1,276.9 4.11
  一般短期贷款 123,520.8 3,314.4 5.41 116,723.1 3,200.3 5.53客户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146.91亿元,同比减少2.27亿元,降幅1.52%,主要是客户贷款和垫款平均收益率下降。② 金融投资利息收入③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4.07亿元,同比减少0.09亿元,降幅2.16%,主要受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影响,本集团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平均余额同比下降13.51亿元,降幅2.47%。④ 应收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收入应收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合计 132,664.7 1,528.6 2.32 139,784.0 1,851.0 2.67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应收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收入15.29亿元,同比减少3.22亿元,降幅17.42%,主要是本集团应收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收益率随市场行情下降。
  (3) 利息支出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利息支出131.51亿元,同比减少0.36亿元,降幅0.27%。
  ① 客户存款利息支出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上半年,客户存款利息支出82.85亿元,同比增加4.12亿元,增幅5.24%;客户存款付息率1.91%,同比下降9个基点。本集团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充分发挥网点渠道、服务团队及客户基础优势,持续巩固核心负债来源;同时,优化存款结构,合理进行存款定价,加强高付息存款限额管控,有效降低存款成本。
  ② 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支出
  2023年上半年,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支出10.62亿元,同比减少0.29亿元,降幅2.62%,主要是中央银行借款成本率同比下降。
  ③ 应付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支出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应付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支出18.65亿元,同比增加3.31亿元,增幅21.58%,主要是本集团根据市场行情变化适时增加同业负债融资规模。④ 已发行债务证券利息支出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另有注明外, 年化平均 年化平均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平均余额 利息支出 成本率(%) 平均余额 利息支出 成本率(%)已发行债务证券合计 155,215.3 1,936.8 2.52 194,674.2 2,687.6 2.78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已发行债务证券利息支出19.37亿元,同比减少7.51亿元,降幅27.94%,主要是本集团优化负债结构,减少已发行债务证券融资规模。管理层讨论与分析2. 非利息净收入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非利息净收入28.22亿元,同比增加2.83亿元,增幅11.16%,其占营业收入比为18.98%,同比增加2.42个百分点。
  (1)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9.92亿元,同比下降0.47亿元,降幅4.49%。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为6.68%。
  代理及受托业务佣金4.26亿元,同比增加0.80亿元,主要是本集团加大产品营销,代销保险等代理业务增长较好。
  银行卡手续费收入2.86亿元,同比增加1.29亿元,主要得益于本集团商户业务增长。
  结算和清算手续费收入0.84亿元,同比增加0.15亿元,主要是线上渠道支付手续费收入增加。
  其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26亿元,同比减少0.38亿元,主要是市场债券借贷费率下降。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 其他非利息净收入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实现其他非利息收入18.30亿元,同比增加3.30亿元,增幅21.99%,主要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
  投资收益10.73亿元,同比减少2.06亿元,主要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减少。
  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4.30亿元,同比增加4.21亿元,主要是本集团加强市场研判,合理配置交易资产增厚收益。
  汇兑净收益0.41亿元,同比减少0.13亿元,主要是由于汇率波动导致外汇相关业务的汇兑损益减少。
  资产处置收益0.03亿元,同比减少0.03亿元,主要是处置固定资产收益减少。
  其他收益2.43亿元,同比增加1.25亿元,主要是享受央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政策激励资金增加。
  其他业务收入0.40亿元,同比增加0.05亿元,基本保持稳定。
  3. 税金及附加
  税金及附加主要与贷款(利息收入)、证券转让及其他金融产品和服务产生的收益有关。
  2023年上半年,税金及附加1.47亿元,同比增加0.03亿元,基本保持稳定。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4. 业务及管理费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业务及管理费46.39亿元,同比增加4.83亿元,增幅11.63%。
  成本收入比31.20%,同比上升4.09个百分点。
  (1) 员工成本
  2023年上半年,员工成本29.11亿元,同比增加2.08亿元,主要是员工成本有所上升。
  (2) 折旧及摊销
  2023年上半年,折旧与摊销3.87亿元,同比下降0.07亿元,基本保持稳定。
  (3) 其他一般及行政开支
  2023年上半年,其他一般及行政开支13.40亿元,同比增加2.82亿元,主要是与业务发展相关的业务宣传费等有所增加。
  5. 其他业务成本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其他业务成本0.21亿元,同比增加0.04亿元,主要是本集团开展经营租赁业务的经营租赁成本有所增加。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6. 减值损失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减值损失18.45亿元,同比减少17.74亿元,降幅49.02%。其中,客户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同比减少26.61亿元,主要是本集团资产质量稳步向好,同时加大已核销资产的清收处置力度,上半年收回前期已核销贷款15.25亿元,带动减值准备回拨,因此当期信用减值损失同比显著下降。金融投资减值损失同比增加6.94亿元,其他减值损失同比增加1.92亿元,主要是本集团基于审慎性原则,前瞻性计提减值准备。
  7. 营业外收支净额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营业外收支净额为0.04亿元,主要是本集团公益性捐赠支出减少。
  8. 所得税费用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10.97亿元,同比增加2.31亿元。所得税实际税率为13.35%,低于25%的法定税率,主要是由于本集团在平衡风险和收益的基础上,持续优化业务投资结构,持有部分法定免税的国债及地方政府债券,降低了实际所得税税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二) 资产负债表分析
  1. 资产
  (2)
  注: (1) 仅包括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客户贷款和垫款减值准备。
  (2) 其他资产包括固定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使用权资产、其他应收款等。
  截至2023年6月末,本集团资产总额为14,383.5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64.90亿元,增幅6.40%。
  客户贷款和垫款账面余额6,737.3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10.59亿元,增幅6.49%。占资产总额的比重为46.84%,较上年末提升了0.04个百分点。本集团围绕“零售立行”战略导向,加大消费贷款信贷投放。助力乡村振兴,深入践行普惠金融。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建设绿色金融体系,加大对先进制造、普惠民生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金融投资6,141.4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11.60亿元,增幅7.18%。本集团持续加大对标准化产品投资力度,同时,不断丰富可投资产品品种,持续优化配置策略。交易性金融资产1,041.4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83.11亿元,增幅58.19%,主要是同业存单投资增加。债权投资3,763.2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48.16亿元,降幅6.19%。其他债权投资1,325.1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1.44亿元,增幅25.76%。其他权益工具投资11.5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21亿元,增幅82.41%,主要是本集团收到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增加。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总额569.6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0.74亿元,增幅7.70%,主要是本集团存款规模增长较大,相应存放央行准备金有所增加。
  存放同业及拆出资金1,008.7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2.06亿元,增幅6.56%,主要是本集团增加存放同业及拆出资金规模。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25.3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59.20亿元,降幅70.00%,主要是本集团综合考虑流动性管理需要,减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规模。
  (1) 客户贷款和垫款
  (1)
  (2)
  (3)
  注: (1) 个人按揭贷款主要包括住房按揭贷款、商用物业按揭贷款等。
  (2) 个人经营及再就业贷款主要包括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流动资金贷款及就业再就业小额贷款等。
  (3) 其他贷款主要包括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房屋抵押贷款、农户联保及信用贷款等。
  截至2023年6月末,本集团客户贷款和垫款账面余额6,737.3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10.59亿元,增幅6.49%。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3,263.8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6.96亿元,增幅9.27%。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3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70.61亿元。本集团助力乡村振兴,加大乡村旅游、粮食产业链等领域支持力度;优化授信方案,助推建设绿色金融,加大新能源、先进材料等新兴产业信贷投放。
  零售贷款和垫款总额2,951.0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3.37亿元,增幅4.36%。本集团持续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消费金融零售贷款业务。
  其中,个人按揭贷款总额948.4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1.19亿元,降幅2.18%。
  本集团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重点支持居民自住购房合理融资需求。
  个人经营及再就业贷款总额1,123.8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5.04亿元,增幅10.31%。本集团打造一站式线上融资平台,融合线下渠道优势,助推个人经营贷款业务发展,持续增强普惠金融优势。
  其他贷款总额878.7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9.52亿元,增幅4.71%。本集团优化营销模式,提高产品适配性,推进消费金融发展。
  票据贴现522.4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26亿元,增幅2.00%。本集团加大对企业短期融资需求的支持力度。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紧跟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规划,着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截至2023年6月末,本集团公司贷款中投向前三位(即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制造业)的贷款余额分别为826.85亿元、764.65亿元、644.32亿元,分别占本集团贷款和垫款总额的12.27%、11.35%、9.56%。
  (2) 金融投资
  截至2023年6月末,金融投资总额6,141.4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11.60亿元,增幅7.18%,本集团持续加强市场研判,根据市场变化情况,积极优化投资结构。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持续优化金融投资结构,债券投资总额4,842.9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6.06亿元,增幅3.33%。
  (3) 应收利息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2018年度金融企业财务报表格式》规定,基于实际利率法计提的金融工具的利息包含在相应的金融工具账面余额中,主表中不再单独列示“应收利息”项目。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4) 抵债资产
  在收回已减值贷款和垫款时,本集团可通过法律程序收回抵押品所有权或由借款人自愿交付所有权,作为对贷款和垫款及应收利息损失的补偿。截至2023年6月末,本集团的抵债资产为0.39亿元,抵债资产减值准备余额为0.04亿元。具体情况请参见财务报表附注“其他资产”。
  2. 负债
  注: (1) 其他负债包括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金、租赁负债、其他应付款等。
  截至2023年6月末,本集团负债总额13,186.1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17.73亿元,增幅6.61%。客户存款是本集团最核心的负债来源,较上年末增加775.35亿元,增幅9.40%;同业存拆入资金较上年末增加95.33亿元,增幅10.19%;已发行债务证券较上年末减少257.63亿元,降幅15.06%;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较上年末增加115.26亿元,增幅27.14%,主要是本集团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负债结构;向央行借款较上年末增加73.54亿元,增幅8.51%,主要是积极运用央行货币工具,增加央行支农、支小再贷款等央行专项资金。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1) 客户存款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依托渠道和零售优势,客户存款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6月末,客户存款总额9,024.8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75.35亿元,增幅9.40%。
  从客户结构上看,公司存款1,513.1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2.36亿元,增幅7.26%;个人存款7,414.6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41.11亿元,增幅9.46%,在客户存款总额中的占比较上年末进一步提升0.05个百分点。
  从期限结构上看,活期存款2,359.2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48.24亿元,降幅5.91%,在客户存款总额中的占比为26.14%;定期存款6,568.5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91.71亿元,增幅15.71%,在客户存款总额中的占比为72.79%。
  (2) 已发行债务证券
  本行未发行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号-半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21年修订)》《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需予以披露的公司债券。详情请参见财务报表附注“应付债券”。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3. 股东权益
  一般风险准备 19,085.8 15.94 17,848.9 15.52 1,236.9 6.93
  截至2023年6月末,权益总额1,197.3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7.17亿元,主要是未分配利润增加所致。其中:其他综合收益较上年末增加7.57亿元,主要是本集团投资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所致;一般风险准备较上年末增加12.37亿元,主要是按照上年末风险资产余额的1.5%计提相关准备金。4. 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截至2023年6月末,本集团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主要有未使用的信用卡额度、承兑汇票、开出保函和开出信用证,余额分别为263.81亿元、130.59亿元、14.98亿元及26.76亿元;已批准而尚不必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本性支出承诺均为已批准但未签订或未履行的合同,金额为5.05亿元;未纳入租赁负债计量的经营租赁承诺不重大。
  (三) 现金流量表分析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200.41亿元。其中,现金流入1,276.86亿元,同比增加77.64亿元,主要是客户存款和同业存放款项净增加额同比增加;现金流出1,076.44亿元,同比增加522.15亿元,主要是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净增加额同比增加。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66.97亿元。其中,现金流入1,723.48亿元,同比增加226.82亿元,主要是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增加;现金流出1,656.51亿元,同比增加68.42亿元,主要是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增加。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308.58亿元。其中,现金流入1,136.27亿元,同比增加59.41亿元,主要是本集团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增加;现金流出1,444.86亿元,同比减少166.73亿元,主要是偿还债券支付的现金减少。
  (四) 贷款质量分析
  1. 贷款五级分类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坚持底线思维,严把实质风险,实施动态分类管理,及时开展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工作,全面夯实资产质量。截至2023年6月末,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81.4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27亿元;不良贷款率1.21%,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其中,主城不良贷款余额占比为54.70%,县域不良贷款余额占比为45.30%。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 贷款集中度
  (1) 行业集中度及不良贷款分布情况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充分研判监管政策,严格执行信贷投向指引,严把信贷准入关,加强对重点领域及重点行业客户的监测。随着2023年上半年经济逐步恢复,本集团公司类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继续呈现“双降”态势,资产质量持续向好;零售不良贷款余额有所上升,主要是部分个体工商户等客户经营收入仍未得到有效恢复,偿债能力不足。本集团按照实质风险进行分类管理,零售不良贷款增速同比下降,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2) 借款人集中度
  2023年6月末,本集团最大单一借款人贷款总额占资本净额的3.83%,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总额占资本净额的23.28%。截至2023年6月末,本集团前十大单一借款人的贷款均非不良贷款。
  ① 集中度指标
  2023年2022年2021年
  ② 前十大单一借款人情况
  2023年6月30日(除另有注明外, 占贷款和垫款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所属行业 金额 总额百分比(%)截至2023年6月末,本集团公司贷款不良率较上年末下降0.19个百分点至1.28%,零售贷款不良率较上年末上升0.17个百分点至1.34%。管理层讨论与分析4. 已重组客户贷款和垫款截至2023年6月末,本集团已重组客户贷款总额为2.5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0.38亿元;占贷款和垫款总额的0.04%,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5. 逾期客户贷款和垫款截至2023年6月末,本集团逾期贷款总额94.3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21亿元;逾期贷款占比1.40%,较上年末上升0.07个百分点。管理层讨论与分析6. 贷款减值准备的变动情况贷款迁徙率按银保监会1104报表口径计算,为本集团数据。2023年上半年次级类贷款迁徙率较高,主要是本集团提前落实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新规要求,有序将符合下迁要求的次级类贷款下调至可疑类或损失类。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五) 分部信息
  1. 地区分布摘要
  2023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
  (以百分比列示) 县域 主城 县域 主城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县域存款占比为71.79%,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县域贷款占比为49.84%,较上年末下降0.32个百分点;县域资产占比为51.59%,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县域存贷比为51.83%,较上年末下降1.75个百分点。本集团立足重庆,深耕区域经济,持续加大贷款投放,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始终坚持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能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2. 业务分部摘要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另有注明外,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营业收入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公司银行业务营业收入46.28亿元,占比31.13%,同比下降0.61个百分点;零售银行业务营业收入64.84亿元,占比43.62%,同比上升1.09个百分点;资金营运业务营业收入37.63亿元,占比25.31%,同比下降0.56个百分点。近年来,本集团巩固储蓄存款优势并加大对个人及小微的信贷支持,零售银行业务营业收入占比持续提升。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六)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差异
  1.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差异
  作为一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成立的金融机构,本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国证监会及其他监管机构颁布的相关规定(统称“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包括本行及合并子公司的银行及合并财务报表。本行于2008年6月27日注册成立为股份有限公司,新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了原重庆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重庆市渝中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等38家县(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及重庆武隆农村合作银行的所有资产及负债(“收购业务”)。本行于2009年1月1日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无需对收购业务中形成的商誉进行确认。本行于2010年12月16日在香港联交所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于当年首次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根据首次执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相关规定,追溯确认了收购业务形成的商誉。
  (七) 主要会计政策变更及主要会计估计判断
  本集团在应用会计政策确定部分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及报告期损益时,在某些方面做出估计及判断。本集团根据过往的经验和对未来事件的预计做出估计和假设,并定期审阅。除此之外,本集团采用会计政策时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判断。本集团管理层相信,本集团作出的估计及判断,均已适当地反映了本集团面临的经济状况。受估计及判断影响的主要领域包括: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结构化主体拥有控制的判断、所得税等。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四、 经营中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 关于盈利情况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8.66亿元,主要受净息差下降影响,营收同比有所下降,但降幅较一季度有所收窄,实现净利润71.21亿元,同比增长6.24亿元,同比增速9.61%。
  上半年,本集团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经营发展保持“三稳”的良好态势。一是业务规模“稳健增长”。集团资产规模突破1.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64.90亿元,增速6.40%。贷款规模突破6,7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10.59亿元,增速6.49%。存款规模突破9,0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75.35亿元,增速9.40%,增量再创新高。二是业务结构“稳中向好”。贷款占比和存款占比持续提升。各项贷款占资产总额比例为46.84%,较上年末提升0.04个百分点,各项存款占负债总额比例为68.44%,较上年末提升1.74个百分点。三是非息收入“稳步提升”。集团实现非息收入28.22亿元,同比增加2.83亿元,增速11.16%,其中金融投资利得及估值变动同比增加2.16亿元,增速16.76%,主要是本集团加强利率走势研判,把握市场机会,灵活调整交易策略,强化波段操作,增厚资产收益。
  展望下半年,本集团将着力夯实客户基础与规模优势,积极把握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进程,提高金融服务下沉的能力和效率,突出自身特色、打造核心优势、稳定业绩增长。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五、 风险管理
  报告期内,面对国内经济企稳回升下的风险形势变化,本集团加强研判、主动应对,着力提升风险的目标管控、前瞻识别、量化分析、监测报告、高效处置能力,坚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底线。
  研判风险形势,主动强化监测分析。加强资产质量监测和关键时点指标测算,开展受金融资产分类新规影响贷款动态排查,制定分步计划,风险分类、减值计提和不良处置有效联动,有序出清风险的同时实现了资产质量持续向好和较高的风险抵补水平。
  完善机制举措,管理基础不断夯实。制定年度风险偏好,下发年度风险管理工作意见,重点推进《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等监管新规落地,完善内规,优化系统;继续加大对分支机构零售、三农、普惠小微等领域授权力度;持续开展重点监管和经营指标监测,分析总结海外银行风险事件开展专项压力测试;加强线上授信产品风险评估,建立从产品创新、模型策略评审到运行后评估的闭环管理机制。
  增强统筹规划,数字风控稳步推进。内评系统及模型持续升级,完成银行、证券以及保险公司等6个同业评级模型优化;风险数据集市纳入客户预警、风险处置等信息,客户风险视图进一步完善,建立在线风险数据分析中心,实现报表可视化定制;大额风险暴露系统持续优化,为授信集中度管控提供有力支持;模型风险管理初步完成制度体系设计,继续以考核为抓手落实数字信贷产品风控模型管理。
  下一步,本集团将从“不断优化风险管理机制工具、主动强化各类风险监测识别、充分发挥风险评估机制效果、着力提升风险量化分析能力”等方面夯实举措,持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一) 风险管理架构
  本行风险管理架构由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其授权的相关专门委员会,总行风险管理部、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审计稽核部和各分支机构、附属机构构成。董事会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董事会授权履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职责。高级管理层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责任,执行董事会决议,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对风险管理有关事项进行集体决议。监事会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责任,负责监督检查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尽责情况并督促整改。
  总行风险管理部牵头履行全面风险的日常管理职责,负责牵头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及时向高级管理层报告本集团全面风险及各类重要风险情况。总行各职能部门承担本条线、本部门风险管理的直接责任,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全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及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的具体管理工作。总行审计稽核部负责对相关履职情况实施内部审计。各分支机构承担本级行全面风险的日常管理职责。各附属机构在本行整体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政策框架下,建立与自身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二)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是指银行的借款人或交易对手因各种原因未能按合同约定履行其相关义务而使银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积极贯彻政府及监管政策方针,持续加强对地方经济发展涉及的重大项目支持力度,同时不断强化信用风险管控工作。持续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出台年度信贷投向指引,推动信贷资产结构优化,有序推进信贷管理数字化,健全贷后管理机制,完善预警信号监测维度和数据来源,优化智能贷后功能,提前研判信用风险;做实风险评估工作,结合风险分类新规管理要求,对金融资产进行全面梳理和风险评估,严把实质风险动态实施分类管理,充足计提减值准备。增强风险计量技术支撑,开展信用风险压力测试,量化评估本集团在各类压力情景下的风险承受水平;严控集中度风险,开展大额风险暴露管理,持续优化大额风险暴露系统功能,推动各项功能运用,截至2023年6月末,本集团大额风险暴露相关指标均优于监管标准。
  (三) 市场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等)发生不利变动而使本集团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本集团面临的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管理旨在通过监控等措施,将潜在的市场风险损失维持在本集团可承受的范围内,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最大化。
  本集团根据监管规定,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有关要求对本集团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进行主动管理,通过对授权、授信、风险限额的规定、监控与报告等措施建立了市场风险的管理体系。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持续提升市场风险主动管理能力:一是制定全年市场风险限额方案,按日监测、定期通报,及时做好对业务部门的风险提示;二是针对上半年海外银行风险事件开展对比分析和专项压力测试,评估本行在市场和流动性风险叠加等极端压力情景下的流动性及资本承受能力,为市场风险管理提供前瞻性指导,同时根据当前宏观政策及经济形势,优化年度压力测试情景,按季开展市场风险压力测试,顺利通过人行组织的年度压力测试;三是加强利率及汇率研判,定期开展经济基本面、金融数据及市场风险相关业务分析,向高管层及董事会报告,为决策制定提供依据;四是按计划推进市场风险管理系统建设,不断提升市场风险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水平。
  1. 利率风险分析
  利率风险是本集团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银行账簿方面,本集团定期计量利率敏感性缺口,通过缺口分析评估承受的利率风险,并进一步评估在不同利率情景下,利率变动对经济价值和净利息收入的影响,压力测试结果表明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可控;交易账簿方面,本集团按日监测债券业务估值及限额执行情况,2023年上半年无触发限额情况。
  2023年上半年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保持合理充裕,叠加国内经济内生动能弱修复等影响,10年国债利率向下突破2.635%;货币政策持续保持灵活适度,上半年央行先后降准和降息,各期限的shibor利率整体呈现较大幅度的下行趋势。预计下半年国内经济复苏将持续回升向好,本集团将高度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基本面恢复情况,提高利率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截至2023年6月末,本集团各期限累计利率风险缺口人民币1,098.4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44.15亿元。2. 利率敏感性分析汇率风险主要源于本集团资产与负债以及资本之间币种错配和外汇交易所导致的货币头寸错配。本集团主要采用外汇敞口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手段计量汇率风险。本集团主要经营人民币业务,特定交易涉及美元和欧元,其他币种交易较少,外币交易主要为本集团的自营和代客即期业务、自营和代客掉期业务、代客远期业务。
  2023年上半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大幅上行,主要由于中国和美国所处经济周期不同、货币政策相反,叠加国内经济复苏放缓,中美利差倒挂幅度加深。截至6月末,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收于7.226,较上年末上行3.75%,在美元升值的情况下,本行较上年末适当增加了美元敞口,外汇总敞口为正敞口6.2亿元,外汇风险整体可控。本集团将持续关注全球经济形势,加强对汇率走势的研判,合理配置本外币资产,通过加强外汇存贷规模动态管理、合理安排外汇资金运用等方式提高外汇敞口风险管理能力和外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积极探索运用汇率衍生金融工具对冲汇率风险。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023年6月末,本集团资产负债表内外币折人民币后头寸情况见下表:其他
  (四) 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本集团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以及对流动性风险实施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报告,确保本集团在正常经营环境或压力状态下,及时满足资产、负债及表外业务引发的流动性需求和履行对外支付义务,维护整体安全、稳健运行,保护存款人利益,有效平衡资金的效益性和安全性。
  本集团董事会承担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高级管理层下设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与本集团流动性风险整体管理有关的政策及策略,资产负债管理部、风险管理部、资金营运部、国际业务部及其他相关部室相互配合,形成分工协作、职责分明、运行高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本集团通过持续开展全行头寸的监测与管理,确保支付。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测工作,结合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的使用,提高系统内资金调度管理水平。本集团按年更新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情景,按季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以检验在极端压力情况下本集团的风险承受能力,结果显示,压力情景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虽然有所增加,但仍处于可控范围。
  本集团坚持审慎、合规的经营理念,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制定并执行2023年流动性风险偏好和限额管控方案,结合外部环境和内部业务变化需求,开展前瞻性流动性风险指标测算,提前部署、动态调整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助推流动性风险各项指标持续达标。持续加强对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改进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优质流动性资产的监测管控,助推精细化管理落地。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上半年,宏观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总量与市场需求相适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保持合理充裕。本集团严格履行流动性风险限额管控机制,流动性水平保持良好,反映本集团流动性状况的主要指标均满足监管要求。
  本集团按照中国银保监会《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计量并披露流动性比例、净稳定资金比例和流动性覆盖率。
  截至2023年6月末,本集团流动性比例如下:
  2023年2022年2021年
  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除以流动性负债。净稳定资金比例为可用稳定资金除以所需的稳定资金。该指标用以衡量商业银行是否具有充足的稳定资金来源,以满足各类资产和表外风险敞口对稳定资金的需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是指在流动性覆盖率所设定的压力情景下,能够通过出售或抵(质)押方式,在无损失或极小损失的情况下在金融市场快速变现的各类资产。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是指在流动性覆盖率所设定的压力情景下,未来30天的预期现金流出总量与预期现金流入总量的差额。预期现金流出总量是在流动性覆盖率所设定的压力情景下,相关负债和表外项目余额与其预计流失率或提取率的乘积之和。预期现金流入总量是在流动性覆盖率所设定的压力情景下,表内外相关契约性应收款项余额与其预计流入率的乘积之和。可计入的预期现金流入总量不得超过预期现金流出总量的75%。
  (五) 操作风险管理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的内部程序、信息科技系统或存在问题的人员、外部事件等造成损失的风险。本集团以全面性、审慎性为原则,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下,遵从整体风险偏好,实施与资产规模、业务复杂程度相匹配的操作风险管理策略。
  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健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严密防范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力求实现操作风险的全面识别与有效控制。一是持续监测识别操作风险。不断优化关键风险指标监测体系,定期收集指标数据与风险损失数据,夯实风险计量基础。二是全面评价改进风控措施。通过制度后评估,识别梳理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流程中关键风险环节,更新优化风控措施提升管理能力。
  三是开展多项风险排查。组织开展反洗钱、员工行为、非法集资风险、案件风险等专项排查和事后日常监督、现金收付及反假货币业务专项检查等,不断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四是夯实业务连续性管理。统筹制定演练计划,开展新异地灾备中心系统集中切换演练,验证灾备中心业务接管能力,有力保障全行业务稳定运营。五是加强外包风险管理。组织开展信息科技外包风险专项评估和外包业务条线案件风险排查,评估外包业务各环节风险状况,不断提升外包风险管理质效。
  (六) 声誉风险管理
  声誉风险是指本集团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者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社会公众、媒体对本集团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本集团品牌价值,不利于本集团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报告期内,本集团建立健全声誉风险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声誉风险分类管理、客户应急及投诉处置、突发舆情应急处置、信息发布流程管理、宣传工作规范管理等内容。同时,不断做好舆情监测、处置工作,主动有效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负面舆情事件,积极维护本行良好的市场形象,以实现声誉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七)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信息科技风险,是指在运用信息科技的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或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效能,未发生重大信息科技风险事件。一是优化制度体系。更新信息科技风险评估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信息科技风险评估各环节工作,提升制度的全面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加强运维管控。强化7×24运维值班管理,做好元旦、春节以及“两会”等重要时点网络安全保障,有效维护重要业务稳定运营。三是落实评估与监测。组建专家小组落实重要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前的风险评估环节,定期开展信息科技风险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处置风险隐患。
  (八) 洗钱风险管理
  本集团认真落实重庆市反洗钱工作会议精神,夯实履职基础,提升洗钱风险防范成效。
  报告期内,本集团严格落实反洗钱各项监管要求,积极响应工作部署,修订反洗钱内控制度,优化系统功能,召开反洗钱联席会,促进协同联动,常态化开展数据治理及监督管理,加强培训宣传,提高全员反洗钱履职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推动反洗钱工作向“风险为本”转型,积极配合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构建反洗钱工作新发展格局,发挥反洗钱服务安全稳定大局作用。
  (九) 内部审计情况
  本集团依据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体系。内部审计在党委、董事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董事会负责建立和维护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确保内部审计具有充分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内审人员配置符合监管要求。
  报告期内,内部审计坚持服务组织目标,事后监督与事前防范并重,强化风险研判,突出审计重点,做好审计项目,进一步提升审计监督水平。守正创新,持续完善内控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形成评价结论,发挥激励引导作用,促进内部控制目标实现。强化审计成果运用,深入推进联动整改、审核督办、考核评价三个整改机制,促进国家政策、监管要求、总行战略落地,助力全行高质量发展。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十) 关联交易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按照上市银行要求,持续完善关联交易管理。加强关联方名单管理,定期向关联方征集信息,并对名单进行动态管理和适时更新,强化关联方识别,筑牢关联交易管理基础。严格关联交易审查审批,把控关联交易合规风险,规范执行关联交易审议与披露标准,及时履行关联交易备案或报送义务。加强关联交易集中度管控,定期监测主要股东及全行关联方集中度指标,防范集中度风险,报告期内相关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
  1. 与日常经营相关的关联交易
  报告期内,本行按照监管要求和本行《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开展关联交易,定价公允,符合本行和股东的整体利益。
  (2) 按照上交所相关规定,报告期内,本行对上交所相关规定下关联自然人发放贷款的余额为1,044.10万元。与上交所规定下的关联方发生的经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的关联交易如下:
  本行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和2022年度股东大会分别于2023年4月27日和2023年5月25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审议重庆渝富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的关联交易的议案》《关于审议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的关联交易的议案》《关于审议重庆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的关联交易的议案》,同意对重庆渝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给予集团综合授信额度994,233.00万元,对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给予集团综合授信额度1,750,000.00万元,对重庆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给予集团综合授信额度1,750,000.00万元,以上授信期限均为1年。详情可参阅本行于2023年4月28日在上交所网站发布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关联交易事项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015)。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 资产或股权收购、出售发生的关联交易
  报告期内,本行未发生资产或股权收购、出售的关联交易。3. 共同对外投资的关联交易报告期内,本行未发生共同对外投资的关联交易。4. 关联债权债务往来报告期内,本行不存在非经营性债权债务往来。5. 关联财务公司业务往来报告期内,本行不存在控股的财务公司。本行与存在关联关系的财务公司之间不存在存款、贷款、授信或其他金融业务。6. 其他重大关联交易报告期内,除上述交易外,本行不存在符合证券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重大关联交易。
  六、 资本管理
  本集团实施全面的资本管理,包括资本管理政策制定、资本规划、资本充足率管理计划、资本计量、内部资本充足评估、资本配置和资本考核管理。本集团资本管理的目标是以内部资本积累为主,外部资本补充为辅,有效平衡资本供给与需求,强化资本对业务的约束和引导,保持资本水平持续高于监管要求,并预留一定安全边际和缓冲区间。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持续推进资本管理精细化,制定并执行2023-2025年资本规划,合理安排风险加权资产计划,调整业务结构,提升资本使用效率,保持资本持续增长,进一步夯实全行资本实力,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报告期内各项资本指标表现良好,为集团业务稳健发展和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 资本充足率情况
  本集团按照中国银保监会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及相关规定计算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其中信用风险采用权重法计量,市场风险采用标准法计量,操作风险采用基本指标法计量。资本充足率计算范围包括本行所有分支机构、附属村镇银行、金租公司及理财子公司。
  截至2023年6月末,本集团资本充足率为15.30%,较上年末下降0.32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86%、13.57%,较上年末下降0.24、0.27个百分点。
  本集团各级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略有下降,主要原因在于二季度实施上年股东分红全额抵减核心一级资本,使得资本净额增速低于风险加权资产增速所致。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级资本净额 118,773.7 107,499.3 114,065.8 103,440.7
  一级资本充足率(%) 13.57 13.27 13.84 13.46本集团资本充足率情况表2023年2022年(除特别注明外,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6月30日 12月31日一级资本净额 118,773.7 114,065.8二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可计入金额 5,000.0 5,000.0一级资本充足率(%) 13.57 13.84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商业银行资本构成信息披露的监管要求》,有关本报告期的资本构成表、有关科目展开说明表、资本工具主要特征等附表信息,在本行网站(www.cqrcb.com) “投资者关系-监督资本”专栏进一步披露。
  (二) 杠杆率情况
  本集团按照《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修订)》的规定计量并披露杠杆率。
  截至2023年6月末,本集团杠杆率8.09%,较上年末下降0.18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一级资本净额增速低于表内外资产规模增速所致。
  下表列示于所示日期本集团杠杆率水平、一级资本净额、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及相关明细项目信息。
  (除特别注明外,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2023年6月30日
  表内资产(除衍生产品和证券融资交易外) 1,435,705.8减:一级资本扣减项 (237.2)调整后的表内资产余额(衍生产品和证券融资交易除外) 1,435,468.6各类衍生产品的重置成本(扣除合格保证金) 108.3各类衍生产品的潜在风险暴露 66.0已从资产负债表中扣除的抵质押品总和 -减:因提供合格保证金形成的应收资产 -减:为客户提供清算服务时与中央交易对手交易形成的衍生产品资产余额 -卖出信用衍生产品的名义本金 -减:可扣除的卖出信用衍生产品资产余额 -衍生产品资产余额 174.3证券融资交易的会计资产余额 2,536.9减:可以扣除的证券融资交易资产余额 -证券融资交易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暴露 198.9代理证券融资交易形成的证券融资交易资产余额 -证券融资交易资产余额 2,735.8表外项目余额 51,550.4减:因信用转换减少的表外项目余额 (22,319.4)调整后的表外项目余额 29,231.0一级资本净额 118,773.7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 1,467,609.7杠杆率(%) 8.09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七、 展望
  (一) 行业格局与趋势
  202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持续恢复,产业升级成效明显。GDP同比增长5.5%,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8%,经济恢复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地位。下半年,我国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努力实现全年发展目标。
  就同期重庆区域经济而言,全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经济运行保持恢复态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万亿元,同比增长4.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3%。全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号工程”走深走实,市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11亿元,同比增长17.3%,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4.7%。下半年,重庆将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塑造重庆“数字制造 ·智慧工业”新名片,促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 公司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
  本行将持续深入推进“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战略,重点聚焦构建“一体四驱”发展体系,以全面数字化转型推进全行“三个变革”,走好走稳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是巩固完善金融生态,着力强化“大零售”主体。全力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小微市场主体获得感,突出县域金融品牌辨识度,强化生态场景建设,建立健全线上产品体系,最大限度拓展“大零售”发展空间。二是持续强化联动融合,不断增强“四个驱动”作用。公司金融业务要强化协同联动营销、培育公司金融市场竞争力,提升公司业务数字化水平,打造综合服务,提升综合回报。金融市场业务以提升投研能力和交易能力为重点,合理匹配产品规模、期限,提升交易贡献。金融科技聚焦业务和科技融合创新,持续促进科技系统优化升级,增强技术对业务的支撑能力。注重人才队伍引进力度,塑造全员创新、钻研、数字化、市场化思维,打造全功能、复合型队伍,推进全行转型发展。三是坚持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现代金融新活力。一方面,全面融入数字重庆建设,强化政银合作,拓展优质政务数字资源,提升服务效能。另一方面,全面实施数字化基因改造,推进业务模式、管理流程和组织架构数字化变革,进而提升效率、优化体验、增强竞争力,推动全行更好发展。四是梳理优化机制流程,切实提升管理活力。全面扎牢风险防控根基,着力稳定资产质量,服务全行业务稳健发展;扎实推进重点改革任务,不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
  公司治理
  

转至渝农商行(601077)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