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松科技(688090)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业绩情况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深度结合,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构人类社会的运行逻辑。在生产领域,AI赋能的工业机器人突破程式化作业边界,通过数据分析与深度学习,实现产线优化、故障预判及工艺自主迭代,推动制造业向高阶智能形态转型;高精高速机器人以微米级精度重塑精细零件装配模式;在生活维度,具身智能体融合多模态感知与认知推理,从家庭服务机器人到无人配送系统,从个性化教育助手到智慧城市管理中枢,物理空间与数字智能正在逐步实现有机交融。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效率提升,更催生了人机协同的新生产关系。公司业务涵盖机器人、机器视觉、工业软件、智能制造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应用和销售服务,为客户提供柔性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公司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3C半导体、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公司积极探索“机器人+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未来公司将在产线优化、机器视觉、运动控制、故障预判等领域加强场景应用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向客户提供更多技术和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432.07万元,同比下降9.8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8.77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15.00万元;总资产153,292.45万元,较期初减少3.85%,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88,933.13万元,较期初减少1.09%;本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0.33万元,主要是公司通过合理的资金统筹,提高效益,保障公司的财务稳定与发展。 (二)重点工作情况 1、业务发展与创新 (1)设立全资子公司进军高精高速机器人本体业务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在国家大力推进“制造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背景下,机器人产业作为高端装备的代表,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抓手。在半导体、高端精密电子、3C电子、光通讯等行业,对高精度、高柔性自动化设备的需求激增,而传统机器人难以满足复杂场景下的自适应作业需求。 在此背景下,公司拟设立全资子公司瑞松机器人,重点聚焦高精高速六轴并联机器人、具身电子、3C电子、光通讯等领域的高端柔性精密制造解决方案、工艺技术解决方案及工业自动化软件定制开发服务。 公司推出的高精高速六轴并联机器人已出货至全球显示面板龙头企业,目前处于测试阶段,预计将有效提高客户的生产效率和制造良率,解决客户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痛点。 (2)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公司持续开拓海外市场,与更多国际知名企业建立紧密战略合作关系。公司与全球顶级传感器和机器视觉公司——日本基恩士株式会社(Keyence)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共享市场资源、客户资源,积极探讨在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全面合作,更好地高效服务终端用户,共同推动数字化技术产业的发展;与马来西亚知名汽车、零部件工业厂商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拓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市场。此外,公司还积极与日本、韩国、德国、欧洲等国际企业、机构组织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合作契机,谋求更大的海外市场。 报告期内,为进一步完善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快速推动海外业务发展进程,有效应对国际形势变化,拓展国际业务,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子公司广州瑞北在马来西亚设立合资公司瑞松亚洲,为东南亚客户提供机器人、机器视觉、工业软件和柔性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3)持续夯实机器人智能制造业务 在汽车工业领域,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整车智能制造水平显著提升。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高,公司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业务项目增多,新兴细分场景应用逐渐扩展。 在一般工业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在新疆市场落地首个项目,同时也是在专用装备、特种装备领域的创新开拓成果。当前,我国的工业生产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向优、动能向新的特点。 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制造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延伸,高端制造向上突破,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不断显现。公司业务覆盖汽车部件、电子电气、机械重工、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 (4)构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人才支持体系 近年来,为应对制造业对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不断提出的大量多样化需求,公司积极构建了快速有效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支持体系。一方面,以松下电器(中国)焊接技术学院为依托、以“松下焊接华南技术应用中心”为教学实践基地,结合瑞松科技在智能制造生产线应用中积累的创新工艺技术、项目经验和技术服务经验,建设了瑞松科技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学院,提供涵盖机器人技术试验、工艺咨询、展示与演示及培训教学、售后服务等多样化的技术服务,致力培养掌握机器人技术和工艺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推广和普及先进的机器人技术、推动行业技术服务人才发展而努力。另一方面,在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公司与日本松下、日本基恩士、德国博世力士乐、德国西门子、库卡、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焊接技术研究所等国内外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及专业人才培训。 2、技术研发与突破 (1)高精高速六轴并联机器人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高精高速六轴并联机器人产品向全球显示面板龙头企业交付使用测试,标志着瑞松科技成功进入以该龙头企业为代表的3C电子高精密制造领域,解决该领域中存在的生产效率低、品质不稳定等痛点,高精高速六轴并联机器人以其高速、高精度、高稳定性和智能化优势,完美契合了客户对生产效率和品质的严苛要求,带来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和品质保障。同时填补了高精高速六轴并联机器人的技术空白,为我国高端智能制造领域再添核心装备。高精高速六轴并联机器人采用多连杆并联机械结构及多任务实时嵌入式协调控制技术,可实现6个自由度的复杂姿态控制,具备高刚性、高速度及微米级重复定位精度等突出优势。并联结构使受力均衡,轻量化运动部件配合强力驱动器,速度可达2.2m/s,带来±0.01mm级别的重复定位精度。 (2)AI+机器视觉 公司开发了一系列以AI能力为核心的视觉产品,在图像处理、深度学习、工业物联网、工业自动化、工业软件、机器人运动控制等领域建立了核心的技术优势。公司基于大型语言模型智能体(LLMAgent+RAG)技术的工业视觉平台软件,具备深度学习领域的零样本及正样本学习技术;研发的标准化高端机器视觉产品,可覆盖汽车、3C电子、半导体等目标行业的应用场景,推动智能制造新一轮的技术更迭和全面的质量控制。报告期内,公司承接全球知名电子制造服务商的3C产品涂装视觉检测项目。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AI深度学习技术,能够适应不同场景检测需求,适用于缺陷形态繁杂、环境复杂的检测和分拣,实现目标检测、识别和追踪的智能化。同时,在机械上用到了磁悬浮导轨技术,以达到工件快速输送到视觉检测工位、工件翻转等效果。 (3)数字化平台产品和RMC机器人控制系统 公司自主研发数字化平台RIDP,以数字孪生为核心,打造出与现实生产环境高度契合的虚拟映射空间。开发了基于大数据的高速采集、存储与清洗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实现从生产环节的精细化管控、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与预测性维护,到运维流程的智能化、品质把控的全流程追溯以及能源管理的高效优化,进一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另外,公司研发的RMC机器人控制系统,具备高精度、稳定性、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等特点,可涵盖视觉定位、智能涂胶工艺、自动化物料流转等智能化生产流程,满足工业制造柔性化、数字化升级需求,成功实现关键技术的国产替代,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提供多维度技术赋能。 (4)工业软件产品 公司主导开发的机器人运动控制及仿真软件在逐步打磨完善,目前已在商业项目进行小范围使用。合作开发的冲压成型仿真软件,与目前国际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同类产品相比已基本达到可用状态,已与国内主流汽车厂商签署商业软件合同及开展研发战略合作。基于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积累的经验,在引进成熟商业组件基础上,面向智能制造产业链开发的标准库、设计协同等产品在持续打磨完善中。 (5)应用于高质轻量化材料连接的高端制造装备及技术 公司自主研发应用于高质轻量化材料连接的高端制造装备及技术,包括搅拌摩擦焊、搅拌摩擦增材、激光焊、铆接等高端制造装备及技术,应用于复合材料连接、异种材料连接、高精度机械连接、高能束流连接等。目前已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船舶、轨道交通、5G通讯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满足各制造业对铝、镁轻质合金优质焊接的生产需求,在行业应用中起到显著示范效应,推动了行业技术升级。 3、社会影响力与品牌建设 公司持续构建“机器人+人工智能”品牌竞争力。2025年,公司荣获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颁发的2024年度机械工业创新发展优秀企业“数智融合标杆”称号、当选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作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委员单位、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公司积极参与国家及省市各级单位组织的关于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交流和规则制定,逐步从“技术开发者”跃升为“规则定义者”,通过深入研究机器人、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与创新,探索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非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