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水源(300070)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整体情况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等新形势和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强调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在此背景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同时对水务行业的投资、建设、运营等提出更高要求。 近年来,水务行业发展总体平稳。虽然我国水资源面临总量持续下降、时空分布不均衡、人均水资源量不足等问题,但随着城乡一体化、国家水网建设的持续深入,且随着水务行业智能化、绿色化升级,为水务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根据国家水利部发布的《202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5,782.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6.6%。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全国有近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但近年来国家通过加大水利投资,持续改善水资源配置、提升水质管理,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我国水利建设投资连续3年破万亿元,2024年水利建设投资创历史新高,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35万亿元,国家水网重大引调水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为投资重点。污水处理方面,在国家环保政策带动下,城市及县城污水处理行业快速发展,污水处理量和污水处理能力持续提高,但城乡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随着相关政策向农村污水治理与城市排水管网等短板领域倾斜,我国农村污水处理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供水方面,近年来我国城市用水人口增速有所减缓,县城、镇、乡用水人口均出现下降,用水人口增长乏力一定程度制约供水企业供水规模的增长。但随着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改造、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以及水利建设投资加快推进,供水企业供水规模仍有新的增长空间。 政策规范化对水务行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严格防范新增政府隐性债务,要求PPP项目应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明确收费渠道和方式,项目经营收入能够覆盖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具备一定投资回报,不因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额外新增地方财政未来支出责任。2024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修订发布《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强调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直接投资或者独资、控股、参股等方式积极参与特许经营项目。202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项目规范实施工作的通知》,强调规范实施PPP新机制、严格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合理使用特许经营模式、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规范盘活存量资产等事项。一方面有助于引导水务特许经营项目提高质量,但更严格的付费机制将限制水务PPP市场增长空间。 (二)行业主要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对“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202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十四五期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水环境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和《“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定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重点目标任务。《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排污许可管理条例》《长江保护法》《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方案》《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关于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关于加强非常规水源配置利用的指导意见》《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刺激水务市场需求加速释放,为水环境治理行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4年,我国环保行业政策进一步深化。2024年 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到2027年,全国地表水水质、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分别达到 90%、83%左右,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成率达到 40%左右;到2035年,“人水和谐”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基本建成。2024年 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废弃物的分类回收、高效利用、产业发展和政策机制构建等提出要求。《意见》鼓励对各类再生资源进行精加工,延伸产业链,对现有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项目进行绿色化、机械化、智能化提质改造,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2024年 3月,国务院发布《节约用水条例》,这是我国首部节约用水行政法规,旨在通过加强用水管理、转变用水方式,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措施,降低水资源消耗、减少水资源损失、防止水资源浪费,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的活动;同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其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供水、污水处理、管网、垃圾处理设施等相关领域基础设施的更新和改造,以及实施家电产品的以旧换新等,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通知》,提出到2027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设施空白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 73%以上,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综合效能显著提升;国家发改委先后印发《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污染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重点支持与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直接相关的综合治理类项目,同时加强和规范污染治理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提高中央资金使用效益,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污染治理的积极性。5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 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 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2024年 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快构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到2025年,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批行业企业碳 排放核算相关标准和产品碳足迹标准出台实施,国家温室气体排放 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并定期更新,相关计量、统计、监测能力得到提升,为“十五五”时期在全国范围实施碳排放双控奠定基础。2024年 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到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展格局,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显著进展,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2024年 10月,财政部、税务总局、水利部联合印发 《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提出自2024年12月1日起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水资源税实行从量计征。要求对取用地下水、水资源严重短缺和超载地区取用水从高确定税额。对用水效率达到国家用水定额先进值的相关纳税人,减征水资源税。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后,水资源税收入全部归属地方,适当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2024年 11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明确深化排污许可制度改革路径,以综合许可管理为前提,明确提出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优化排污许可管理体系,推动将工业噪声、工业固体废物、海洋工程依法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实现排污单位全覆盖、环境管理要素全覆盖、排放量管控全覆盖。 随着一系列提高水质标准,支持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短缺的系列相关政策和国家级战略陆续出台,水务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公司发展提出新要求。 (三)膜技术发展情况 膜法水处理技术作为行业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可以解决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问题,带来了水处理技术的革命。膜法水处理技术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市政污水再生回用、工业废水处理、城市自来水深度净化、农村微污染水处理、海水和苦咸水淡化等,可大大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水环境、保障饮水安全,对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期间,膜行业紧紧围绕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结合膜产品发展实际,按照“高端引领、强链补链、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总体思路,推动膜产业发展,重点发展膜与膜材料、膜装备(含工程成套设备)、膜应用及运维服务三大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以膜与膜材料为核心、膜装备为主体、膜应用及运维服务(工程设计与施工)为补充的产业格局,促进膜产业链协调、快速、高质量发展,实现产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生产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集约化转变,全面提升膜产业发展质量。 膜与膜材料处于膜产业链的顶端,是膜产业的核心,在膜产品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按照“重点提升、重点推进、重点培育”发展思路着力发展膜与膜材料产业,通过“重点提升”,提升一批存量产品性能,使膜与膜材料存量产品迈向中高端,化解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通过“重点推进”,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发展一批高端膜与膜产品,扩大增量;通过“重点培育”,瞄准前沿,填空补短,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国内急需的“短板”产品,培育一批新的经济点,突破膜与膜材料产业发展瓶颈,实现膜与膜材料产业的高端化发展,引领膜产业水平的全面提升。 膜装备产业处于膜产业链的中游,是膜产业的主体,发展先进膜装备对拉动上游膜与膜材料产业,带动下游膜工程与应用服务业至关重要。因此,要紧抓“中国制造2025”发展机遇,立足我国膜装备产业现状,以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为核心,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为目标,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化、个性化、系列化、模块化的各类膜装备和工程成套装备,提高膜装备的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膜应用服务是膜与膜材料、膜装备走向市场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膜产业化、加快国产化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拓宽延伸膜产业链的重要方向,在膜产业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要着力提高膜应用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膜应用服务产业,重点发展集成服务、配套服务和运维服务三大服务业,鼓励水务投资运行,壮大膜应用服务产业,使之发展成为膜工业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49,365,432.14元,同比下降4.51%;实现利润总额276,607,724.29元,同比下降72.51%;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584,976.85元,同比下降92.34%。2024年,公司业绩下滑主要系整体市场环境影响,公司重要参股公司在报告期内经营状况不佳,出现了较大亏损导致公司利润较去年同期出现较大降幅。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是贯彻落实总书记生态文明重要思想、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关键一年。按照深化改革、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公司协同创新发展,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报告期内,公司深入推进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 公司坚定有力落实国家和公司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改革。公司不断发挥膜技术专业优势,积极融入美丽中国、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公司落实黄河流域大保护战略,“一带一路”倡议,陆续落地污水处理项目。公司持续深入“12256”发展战略,即持续提升打造以膜技术为引领的世界一流水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巩固集膜材料研发、膜装备制造、膜工艺应用于一体和数字化水务运营“两个国际领先”优势;坚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两条主线”;在污水资源化、高品质饮用水、海水淡化、盐湖提锂、工业零排“五大业务领域”进行重点发力;聚焦主责主业、产品持续领先、提升市场份额、做实项目管理、优化资产布局、强化价值机制“六大增长引擎”。 公司坚定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巩固优势。公司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巩固污水资源化、高品质饮用水等业务核心优势的同时,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海水淡化、工业零排、盐湖资源化等新材料领域,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构筑公司未来发展新优势,推动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聚焦主业基础上,公司业务实现多元拓展。公司通过打造华特源、设计院、医药膜等战新平台,公司“含新量”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持续转化,促使膜产业链发生质变。公司以新质生产力为根基的战新产业蓬勃发展,彰显了膜科技“国家队”的行业领导力,巩固了未来发展“新优势”。 公司坚定业务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2024年水务环保市场面临增量饱和、竞争激烈等严峻形势,公司始终以科技作为市场导向,以产品作为试金石,不断提升中标项目含金量,市场业绩稳步推进。公司陆续中标换膜市场项目,大大提升了膜产品市场占有率。公司专注工业细分市场,推动反渗透膜实现国产化替代。污水资源化方面,公司依托MBR等先进技术,先后与温州水务集团联合中标温州滨海净水厂项目,中标太原市龙城项目。高品质饮用方面,公司依托公司“UF+DF”双膜工艺等先进技术,中标昌图县供水项目、祁阳市供水工程项目。海水淡化方面,公司依靠双膜海淡技术和成熟的国产替代经验,碧水源海淡市场发展稳健,联合魏桥集团和滨化集团,共同投资建设“山东滨州北海经开区海水淡化工程”,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海水淡化领域的品牌形象。2024年,在海外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公司加强重点国别深耕,在马来西亚市场持续深耕细作的同时,进一步开拓毛利塔尼亚与纳米比亚等新市场。此外,公司工业反渗透膜片出口至迪拜,家用反渗透膜元件出口到墨西哥、俄罗斯、意大利等多地,公司出海速度不断加快。 公司坚定攻坚科技研发,创新优势集聚。秉持“创新是公司发展第一动力”理念,公司聚力膜核心技术攻坚和应用,聚焦高端膜材料技术研发,公司膜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司搭建了“1+5+N”科研平台,打通了研发、生产、设计、运营的“全链条”,科研体系不断完善。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组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联合体”,现已开展科研立项11项。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交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膜工业协会一等奖等6项科技奖项。一批科技创新成果的落地推动了公司的发展和变革,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展现了膜技术研发“策源地”的创新动力。2024年,碧水源荣膺北京高精尖企业百强第6名,企业百强第78名、制造业企业百强第22名。 公司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坚定党建引领。公司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充分发挥了党委“把关定向”作用。公司顺利召开公司第一次党代会,为公司未来五年党建业务发展指明了方向。公司聚焦源头治理,大监督体系持续发力,筑牢了党风廉政建设有效屏障。2024年,荣获全国、首都“五一劳动奖章”双荣誉项,打造了混改党建的“新品牌”。公司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提升公司凝聚力。党的领导深度融合公司治理。 统筹规范各治理主体议事规则,推动“三重一大”清单与党委会、董事会、总裁办公会议事清单衔接融合,进一步清晰界定各议事主体权责边界和决策流程。公司坚持打造混改特色党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把稳了高质量发展“方向盘”。 未来,公司将继续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成本管理、经营规模、品牌、技术、服务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继续保持创新优势,进一步降低公司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相关风险。同时,保持公司持续平稳的快速发展,提振发展信心,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现代混合所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持之以恒、精准发力。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和科技引领,聚焦主业不断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加快战略布局,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释放新质生产力,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推动落实质量回报双提升,切实提升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与投资价值,促进公司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 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 是 √ 否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节能环保服务业务”的披露要 求: (5)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 是 □ 否 本公司因新设吉安碧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玉门东镇新水源水务有限公司、方城县碧水源兴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丹江口润 水源水务有限公司、苍溪碧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辽源碧水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昌图碧清源水务有限公司、太原碧水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蓟源再生水有限公司、济宁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方城县碧水源新裕水务有限公司导致合并范围增加;因注销天津碧水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洪湖京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林州碧水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元江碧水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导致期末不再纳入合并范围。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8)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主要研发 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振动膜生物反应器V-MBR技术 实现污水高效资源化,缓解水资源短缺与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减少污水处理过程碳排放量。 完成振动 MBR技术下核心装备的升级和完善,设备安全性提升 30%,设备成本降低20%。北京窦店 7,500吨/天示范项目稳定运行超过两年,节能减碳优势显著,技术先进性得到充分验证。目前在全国推广的工程规模已超过 20万吨/天,全世界最大。 工艺运行能耗与药耗进一步降低 10%,未来两年占有率。海水淡化技术开发 提高核心装备的国产化率,解决高端装备依赖进口的问题, 进一步提升了设备智能化水平,海水淡化膜应用于中海油海水软化、浙江舟山六横海水淡化厂等多个国产化替代项目,巴基斯坦瓜 海水淡化吨水处理价格降低 30%,国产化率提高到 90%以上。 公司将成为国内首个实现海水淡化项目全国产化的公改善水资源匮乏现状。 达尔港海水淡化厂项目顺利验收。 司,有助于在国内及“一带一路”区域的推广应用。高性能纳滤膜 开发高效选择性纳滤膜,解决高端分离膜核心原材料依赖进口的问题。 完成了 GH和 GT两个型号高效分盐膜的开发,并成功应用于中海油油田回注水、亿利化学工业高盐高有机零排,实现国产化替代。 纳滤膜原材料成本降低50%,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 推动公司在高品质城市供水领域和工业零排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 立足工业废水零排放与资源化的迫切需求,持续开展高效低能耗零排放与资源化整体工艺方案及技术装备研发。 开展磷酸铁锂、油气田提锂、矿井水等典型行业零排放与资源回收工艺研究,成功实现了进口膜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并应用于煤化工钢铁、电力、印染、新能源等多个零排放项目 形成效率高、能耗低的零排放与资源化整体工艺方案,产品技术达到国际水平。 实现进口产品国产化替代,扩大市场占有率。盐湖提锂 开发高性能盐湖提锂用纳滤膜,高性能盐湖提锂吸附材料,更好地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实现高端工业膜元件国产化。 形成系列化高性能工业分盐纳滤膜和系列锂吸附剂,并应用于青海和西藏盐湖提锂项目综合指标达到国际一流。 完成“吸附+膜”耦合盐湖提锂工艺和相关产品研究,并成功应用于盐湖提锂项目。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市场需要,开辟公司新赛道。生产装备 “ +打造信息化 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效率提升 50%,产品品质提高,安全、环保、健康风险下降。 攻克了海淡膜的生产稳定性,实现了单批次连续稳定生产 20万平米,高性能产品合格率提升 10%,产量较往年实现飞跃式增长。 实现高端生产装备的国产化。 形成核心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智慧水务精确控制 打造污水处理全流程精确控制系统,实现精细化生产调控。 自主开发精确加药、精确曝气、精确回流、精确排泥等控制逻辑,目前推广 10个项目应用示范,显著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实现全系统精确控制,降低能耗、药耗。 巩固公司运营管理优势,形成全系统精确控制技术产品。智慧水务及信息化建设 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数据中心建设,实现核心产品ICWT的升级。 优化形成了符合碧水源管理体系的一系列标准管理流程;推进了全流程精确控制;开展了数据分析与预警研究,对水厂多维度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趋势预测;持续推进了数据中心建设,升级了 ICWT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一体化平台。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务运营进行深度融合,驱动业务流程、运营模式创新,形成碧水源特色的智慧水务体系。 推动公司水务领域业务转型升级,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5、现金流 分收款滞后;另外因个别地方政府财政支付情况受限,导致对应项目水费收款周期暂时延长;同时为保障公司项目正常进 度,公司正常支付下游相关款项,且当年受限资金有所增加,综合导致经营性净现金流降幅较大。2.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 10.77亿元,主要为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经营需要,融资放款所致。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主要为报告期内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公司收款压力较大,部分收款滞后;另外因个别地方政府受宏观环境影响,财政支付情况受限,导致对应项目水费收款周期暂时延长;同时为保障公司项目正常进度,公司正常支付下游相关款项,导致相关支出没有明显下降,综合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压影响,叠加部分区域地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调整,导致公司整体回款节奏呈现阶段性延滞固定资产 727,506,208.18 0.91% 758,353,209.70 0.99% -0.08%一年内到期的致境外资产占比较高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术转让;销售照明灯具、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电线电缆、五金交电;专业承包;照明工程设计; 货物进出口、代理进出口 120,443,600.00 5,288,703,227.03 1,041,073,627.60 834,592,1科技有限公司 参股公司 水污染治理;水资源管理;固体废物治理;污水处理及 200,000,000.00 523,202,952.96 419,632,209.75 131,977,313.29 62,370,972.77 54,736,其再生利用;北京中关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参股公司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长期贷款 4,000,000,000.00 74,938,855,875.53 5,702,030,410.80 1,817,699,238.14 288,287,707.30 275,370,522.82云南水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参股公司 城市供水及污水处理设备的开发、设计、建设、运营及维护业务 1,193,213,457.00 44,468,734,141.13 11,161,324,395.33 2,808,020,并范围增加;因注销天津碧水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洪湖京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林州碧水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元江碧水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导致期末不再纳入合并范围。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调研的基本 接待对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公司制定的《市值管理制度》和《估计提升计划》详见公司于2025年4月11日在中国证监会指定创业板信息披露媒体上发布的相关公告。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2024年2月26日,公司发布了《关于推动落实“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公告》,该方案是公司为践行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及国常会指出的“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的指导思想,并结合发展战略、经营情况等制定,旨在切实提升公司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与投资价值,促进公司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