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恒力石化(600346)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4-12-31
信息来源2024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宏观经济概述2024年,国际政治环境深刻演变,地缘冲突持续升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压力,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明显放缓。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既要应对国际市场波动加剧、外需收缩等挑战,又需化解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经营压力增大等结构性矛盾。然而,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发生变化,经济基础稳、优势多、潜能大的特征依然突出。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内需市场潜力充分释放,形成了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特别是在党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市场预期显著改善,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国民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134.9万亿元大关,圆满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这一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宝贵的确定性,充分彰显了我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旺盛的生命力,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
  (二)行业情况概述
  回到本行业,石化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面临着诸多挑战,也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劲。2024年,石化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运行保持基本稳定并取得新的突破。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4年石化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6.28万亿元,同比增长2.1%;利润总额7897.1亿元,同比下降8.8%;进出口总额9488.1亿美元,同比下降2.4%。受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能源市场波动、部分产品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叠加行业产能增速过快、结构性矛盾突出、“内卷”式竞争加剧,部分石化产品价格自2024年以来持续承压下行,导致企业和全行业效益受到较大冲击,利润出现明显下滑。但与此同时,行业积极推动转型升级,加快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分板块来看,油气板块表现稳健,营业收入1.49万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利润3360.8亿元、同比增长12.4%,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化工板块营业收入9.76万亿元、同比增长4.6%,但受成本上升、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实现利润4544.4亿元、同比下降6.4%,反映出行业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未来石化行业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三)芳烃-PTA-聚酯产业链情况分析
  1、成本端因素:原油价格稳中有降,煤炭价格持续下行,公司成本有效降低从成本端来看,原油价格有所回落,煤炭价格下行明显。2024年原油价格呈现前高后低、宽
  幅震荡走势。全年布伦特原油均价80美元/桶,同比下降2.8%;WTI原油均价76美元/桶,同比数据来源:wind
  2、需求端因素:纺织需求保持稳定增长,芳烃-PTA-聚酯产业链产品均不同程度受益
  国内纺服链稳步复苏,民用丝需求快速增长。生产端看,2024年1-12月我国纺织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5.1%,较2023年同期提升5.7个百分点,生产增速同比加快。消费端看,在居民收入及消费信心趋稳、国家促消费政策逐步显效等因素的支撑下,我国纺服内销市场稳中有增,2024年1-12月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0.3%。投资端看,纺织企业稳步扩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投入,2024年1-12月我国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加15.6%。企业端看,纺织企业效益水平持续改善,2024年1-12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4%。展望2025年,在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和
  大力刺激消费预期下,家纺需求有望持续回暖。数据来源:wind
  3、产品价格呈现复杂分化态势
  受下游纺织需求稳步增长影响,上游“芳烃-PTA-聚酯化纤”产业链均有不同程度受益,然而分产品情况仍需受自身供需格局影响,呈现复杂分化态势。从产品价格走势来看,2024年产海外原油价格回落,成本端支撑显著减弱,叠加内需表现乏力,PX、PTA价格回调明显。涤纶长丝亦因需求转弱叠加原油价格回落双重压力,呈现震荡下行态势。
  数据来源:wind
  (四)烯烃化工产业链情况概述
  聚烯烃产品受政策刺激,有望边际改善回暖。2024年聚烯烃表观消费量延续增长态势,但终端需求呈现结构化分化。地产和基建作为传统支柱产业,受行业调整影响,对基础品类的需求持续疲软,价格中枢下移;而汽车、家电等行业对聚烯烃的需求保持相对稳定,但受制于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高端化、差异化升级空间显著。成本端方面,受益于煤炭、原油价格回落,国内聚烯烃行业盈利水平同比改善。随着“稳定楼市”政策逐步显效,以及“家电以旧能力,进一步扩大高端化工原材料的产业支撑和发展基础作用,不断夯实上游“大化工”的平台作用和运作效率。公司前瞻性布局新消费、新能源与新智造融合发展带来的发展历史机遇,重点突破关键新材料领域,重点打造PBS/PBAT可降解材料、功能性聚酯材料、高性能树脂材料、高端纤维材料、新能源材料等战略性产品矩阵,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依托大连长兴岛产业基地,公司正着力构建集研发、生产、应用于一体的精细化工与新材料产业生态圈。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公司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平台型化工新材料全产业链领军企业,持续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着力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关键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经济形势,在公司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巩固传统优势,发展新动能,激发新质生产力,高效统筹安全环保、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工作,完成了年度经营业绩目标及关键发展指标,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62.73亿元,同比增长0.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44亿元,同比增长2.01%。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情况如下:
  1、实施降本增效,强化全产业链挖潜,不断巩固成本护城河优势。
  民营大炼化作为国内炼化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其核心优势主要在于炼厂超大型装置的成本领先和“宜油则油、宜烯则烯、宜芳则芳”的产品经营,公司更是在此基础上,打造行业标杆并做到产业极致,持续构筑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成本护城河优势,实施基于内部降本增效的持续成本改善,加快“高附加值技改+精品项目建设”并举的内生式增长,这也成为了恒力石化去年实现经营规模与盈利水平稳步提升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作为国内最早投产的“民营大炼化”企业,超大型装置的规模、一体化布局的协同以及上下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利用“品质、成本、快速反应,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优势以及弹性、高效、灵活的机制特点,主动适应市场形势,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公司通过加强资源统筹,优化产销协同,及时结合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原料、装置、产品结构,优先增产高效益产品,做到“宜油则油、宜烯则烯、宜芳则芳、宜化则化”,全力保障炼化、石化、化工和新材料各大产业园区的高效协同运行,保持产销平衡、经营顺畅,保障公司实现高质量的效益内生式增长。
  从产能一体化布局看,上市公司拥有行业内独具的“油、煤、化”深度融合的大化工平台,业内首次将全球标杆级的2000万吨炼化、500万吨煤化工、150万吨乙烯和1200万吨PTA这四大产能集群布置在同一个产业园区内,各类油、煤、化大型装置都通过园区内的管道一体化耦合并实现上下游贯通,显著优化了冗繁的运输、存储和冷却等加工环节,节省了大量的中间运行费用与物流运输成本。同时,公司在园区内自备了国内最大的煤制氢装置,每年低成本自供25万吨稀缺的纯氢原料,建造了行业能效领先的合计520MW的高功率自备电厂,为炼厂提供了大量的廉价电力和各级蒸汽,自营了2个30万吨级别的原油码头、600万吨自备原油罐区以及其他各类齐备的原料、成品码头、罐区、储存等公用工程设施,显著降低了各类生产与运行成本。
  公司始终秉持精益运营理念,通过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实现能耗物耗的持续优化,构建起细水长流式的可持续成本竞争优势。公司聚焦关键要素的降本,加强对原材料市场走势研判,通过国内外资源整合、战略与择机结合等措施,持续提升原材料采购能力,合理控制原料库存,降低财务成本。强化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实施定期监测和检测,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风险,确保生产装置长期稳定运行。深挖装置潜能,以装置检修为契机,完成部分装置的技术优化升级,通过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应用使装置运行效率显著提升,形成了"管理优化-技术创新-效益提升"的良性循环机制,不仅确保生产装置长期稳定运行,更为公司打造了持续领先于同行的成本竞争优势,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资金管理方面,公司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持续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公司成功完成2024年度第一期、第二期短期融资券(科创票据)发行,发行规模共计20亿元,票面利率低至2.15%,为近年最佳表现。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基本结束本轮投资建设与资本开支的高峰期,后续经营重心将更加突出精细化成本管控下的“优化运营、降低负债和强化分红”,持续打造价值“成长+回报”型上市企业。
  2、新材料产能逐步投放,实现产业“优链、延链、补链”。
  ——公司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全面建成投产。作为落实公司“完善上游、强化下游”发展战略与加快向“平台化+新材料”发展模式升级的重要载体,该项目产品主要包括双酚A、聚碳酸酯、电子级DMC、丙二醇、乙醇胺、乙撑胺、聚甲醛、醋酸等化工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子、汽车等新兴产业。项目的建成投产,实现从原料供给到工艺技术到消费市场的高效渗透与深度链接,降低公司大宗化工品比例,提升精细化学品与新材料产品产出,有助于公司实现产业链的向下游高附加值领域的延伸与补强,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恒力化纤年产40万吨高性能特种工业丝智能化生产项目全线投产。工业丝总产能达80——苏州汾湖基地12条线功能性薄膜生产线全面投产,可年产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47万吨,持续提升康辉新材料在中高端功能性薄膜领域的行业竞争力。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领域,产品涵盖离型保护基膜、MLCC离型基膜和在线涂硅离型膜等多个产品;光学材料领域,产品涵盖偏光片离型保护基膜、OCA离型基膜、高亮基膜等产品;超薄应用领域,如TTR热转印基膜,公司产品主要为4.5微米以下TTR热转印基膜和8微米以下其他超薄膜。
  南通基地另外12条线功能性薄膜项目和锂电隔膜项目稳步推进中,项目预计2025年逐线投产。汾湖基地和南通基地相关项目的建成投产,将为康辉新材成为全球产能规模最大和工艺技术最领先的功能性膜材料企业。
  3、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聚焦核心技术突破,填补行业技术空白。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于公司多年精心打造的研发平台,聚焦市场差异化、技术高端化、业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持续在差异化功能性材料的前沿技术和尖端产品的研发上发力,取得突破。2024年,公司全产业链多项技术和产品突破了“卡脖子”瓶颈,弥补了行业短板,填补了行业空白。恒力化工高密度聚乙烯管材专用料23050,取得PE100等级认证,标志着恒力化工管材专用料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恒力化纤超细纤维27D/144f实现量产,9000米的单丝重量仅0.18g,纤度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恒科新材料“新型分散染料常压可染聚酯及其纤维的产业化”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万吨级连续聚合分散染料常压可染聚酯纤维生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恒力化纤取得2024年度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立项。恒科新材料先后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并于2024年通过“江苏省功能性聚酯纤维工程研究中心”认定。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为17.03亿元,同比增长24%。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1676件,其中2024年授权专利超300件,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深化智能制造升级,助力精益生产。公司深度推进“智改数转”战略,构建Henglink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数字生态体系,集成NCC、MES、AWMS、AGV、设备管理等智能系统,通过数据共享与交互,打破壁垒,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的全链条数字化管控,有效提升质量控制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报告期内,公司智能制造再获权威认可:
  江苏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顺利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最高认证等级AAA级评定;BOPET智能化车间成功入选“2024年江苏省智能制造车间”名单。康辉南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获得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AAA级评定。4、筑牢安全环保底线,践行绿色低碳发展。
  立足于高起点的设计规划、建设运营与细节管理,践行高标准的本质安全运行与绿色低碳运营,是推动上市公司稳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效益线和风景线。
  筑牢本质安全防线,构建长效治理体系。公司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方针,扎实做实做细各项工作,持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通过进一步强化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体系,确保安全责任落实无死角。
  严格执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强化安全风险评估,加大现场安全管理检查力度,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同时,公司定期组织安全环保培训和安全应急演练等活动,全方位提升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进一步巩固安全生产的基础,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公司积极践行“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理念,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与技术创新步伐。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生产全过程节能与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通过实施系统优化改造、优化生产工艺、精细化管理等措施,充分利用全产业链上下游流程联合、物料互供、能量耦合,以及热能梯级利用、余热回收利用等技术手段,有效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报告期内,恒力炼化实施重整氢外送流程优化,沥青闪蒸气回收技改等一系列节能改造项目,实现年节能量达100,200吨标准煤。恒力化工实施合成氨硝酸车间脱N₂O催化剂应用项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N₂O分解为N₂和O₂,降低N₂O气体排放0.275t/h,年折合减少CO₂ 排放68.2万吨。
  另一方面,公司持续优化用能结构,助力“双碳”目标达成。恒力化纤积极实施煤改气及生物质锅炉建设项目,成功替代原有煤燃料,减少化石能源消耗超80,000吨标准煤当量(tce)。
  康辉新材料建成辽宁省内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2024年度累计发电量达4500万余千瓦时,折合标准煤558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363吨。恒力(南通)产业园光伏总容量达106.5兆瓦,年发绿电超1亿千瓦时,降低碳排放6万吨。此外,该产业园建设40MW储能项目,有效消纳绿电,缓解用电高峰压力,降低电力成本,有力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为“双碳”目标达成贡献力量。
  恒力(南通)产业园光伏发电 恒力(南通)产业园储能项目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区面向未来“碳中和”的产业发展趋势要求,公司坚定不移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深抓高端制造主线,持续推进企业创新、智能、绿色发展,在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方面持续深耕,全力打造产业发展与生态环保和谐共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同共进的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转至恒力石化(600346)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