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益中(688722)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面对行业“内卷”加剧及国际贸易壁垒升级带来的多重考验,同益中董事会和管理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初心,以夯实公司管理体系,提高上市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抓手,“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为契机,围绕“解放思想、团结奋斗、强基固本、乘势而上”十六字经营方针,以拓宽发展赛道为新起点,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拓展主业边界,打造3+X产业布局 报告期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呈现技术突破、应用创新、产业链升级的新发展态势。 作为国内领军企业,同益中依托二十余年的技术积淀,精准把握海洋工程、军事装备、安全防护等应用领域的市场机遇,创新采用“定制化生产+全周期服务”模式,快速响应各市场领域客户需求,并依托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持续加强新产品研发力度、增强产品质量管控。在行业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公司通过数智化改造降低成本、提升质量,持续巩固从纤维到复合材料制品的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同时,年产4060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项目(二期)及防弹无纬布及制品产业化项目顺利达产,规模效应进一步凸显。 为了服务国家战略,践行央企新使命,报告期内,同益中进一步完善战略业务布局,打造发展双支点,实施对超美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收购,实现新赛道的突破,推动同益中以“FIBER+复材”为核心的“3+X”未来纤维产业体系的建立,提高公司产业整合能力,提升综合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向高性能纤维集群化发展。 面对行业激烈的竞争态势,公司经营效益保持稳定。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936.78万元,同比增长1.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019.75万元,同比降低15.2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366.58万元,同比降低14.65%。 (二)引领创新驱动,提升发展硬实力 报告期内,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深度布局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发展,通过“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三级研发体系,实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有效衔接、产品性能再次提升,防弹防刺新产品TYZ®SF804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实现良好的效益。 面对全球高性能纤维行业转型趋势,公司构建生产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系统,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稳定性。 报告期内,公司取得国家授权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公司参与制定并发布《FZ/T 54151—2024抗蠕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丝》《FZ/T 50064—2024化学纤维 短纤维色度色差试验方法》2项行业标准;公司硬质无纬布、装甲板等复合材料产品取得新突破,研发出轻量化装甲板和新一代硬质无纬布,其技术水平国内领先,轻量化装甲板未来可用于直升机、舰船及车辆的装甲防护等领域。 在研发战略布局方面,公司努力拓展高强PE纤维在医疗领域的运用,推进医用纤维产品研发与测试,已获得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ISO13485)认证;机器人灵巧手作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新兴应用场景,公司积极推进灵巧手腱绳材料的研发。 (三)把握客户痛点,扩展口碑辐射区域 公司秉承“双轮驱动”战略,依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全产业链技术优势与高附加值产品矩阵,开展常态化市场分析,全面掌握下游客户反馈,积极参加国内外展会活动,精准锚定军事装备、海洋工程、安全防护等核心领域需求,同益中DOYENTRONTEX®、TYZ®、孚泰®、护星®等系列品牌产品得到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耕销售渠道,强化销售能力建设,提供不同场景的轻量化、高端化的解决方案,通过“售前咨询-售后追踪”全周期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客户合作基础不断夯实,和大客户、优质战略客户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推进生产智能化,丰富差异化产品矩阵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引进、设计智能化生产设备、优化工艺生产技术、提升连续化生产线效能等创新举措,深化降本增效目标。公司着力构建全流程精益管理体系,强化原料控制、优化工艺参数、提升产品性能,完善从原料筛选到成品检测的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及稳定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引领市场,研发团队紧密跟踪防弹装备、海洋工程、生物医疗、机器人灵巧手等领域需求,动态分析行业技术趋势,针对性开发差异化产品矩阵。销售团队建立“客户需求数据库”,实现细分产品的精准供给,持续巩固同益中在防弹装备等高端应用领域的市场地位及优势,努力实现医用纤维的市场突破。 (五)深化管理体系,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高性能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通过强化技术研发、优化生产效能、深化市场布局,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构建全链条技术研发体系,围绕工艺优化、产品开发等核心技术环节加大攻关力度,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进耐高温、抗蠕变等项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引入数字化生产监控系统,优化生产控制模型,同步推进溶剂回收循环利用技术应用,实现生产能耗同比下降;三是完善市场导向型质量管理机制,建立从原料采购到终端应用的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针对防弹装备、海洋工程等高端应用场景定制化生产,客户需求响应得到有效提升;四是形成覆盖研发、生产、销售各环节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持续提升内控管理水平和合规管理水平,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