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熵基科技(301330)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12-31
信息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基本情况
  公司是一家多模态“计算机视觉与生物识别”(BioCV)领域的国际化企业,是一家专业提供智慧出入口管理、智慧身份核验、智慧办公及智慧零售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致力于将指纹、掌静脉、掌纹、面部、
  指静脉、虹膜等生物识别核心技术与计算机视觉、射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相融合,向商业、交通、金融、教育、医疗、政务等多个领域,提供具备物体目标检测、身份识别与验证功能的智能终端、行业应用软件与平台。公司依托全球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全链条生态,在深耕智慧出入口、智慧身份核验、智慧办公三大业务板块的同时,积极部署智慧零售云服务领域,为公共服务领域用户、企事业用户及个人用户提供数字化产品与服务。公司下游终端用户涉及众多行业,客户类型多样,应用场景广泛。因此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
  (二)产品主要应用领域行业发展情况
  1、2023年度全球生物识别行业情况
  (1)全球市场概况
  2023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达到 390亿美元。展望未来,预计到203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440亿美元,2024年至
  2032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15.2%。技术和创新的不断进步、边境管制和旅行安全的不断加强以及对维护工作场所安全
  以降低未经授权访问的风险的日益关注是推动市场的一些主要因素。(数据来源:IMARC Group) 全球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众多企业中数据盗窃事件的不断增加。这鼓励了一些组织对生物识别系统的部署进行
  大量投资,从而推动了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不断的技术进步以及物联网(IoT)与生物识别技术的广泛融合正在创造
  积极的市场前景。由于 COVID-19 的突然爆发,整个医疗保健行业对非接触式生物识别解决方案的需求迅速增加。此外,生物识别技术越来越多地融入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在内的消费电子产品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全球层面的需求。随着基于云的自动生物识别系统(ABIS)的出现,执法部门和政府机构也开始采用生物识别设备,这反过来又是一个主要的增长诱导因素。其他因素,包括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持续的产品创新以及关键参与者进行的广泛的研发活动,也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2)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发展情况
  生物识别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因为它消除了记住密码或携带身份证的需要,使认证更加便利,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生物识别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日益融合,以确保只有授权的医护人员能够访问敏感的患者记录,降低数据泄露和医疗身份
  盗窃的风险,为市场展现出良好的前景。生物识别技术在访问车辆和根据个体驾驶员偏好调整设置方面的应用不断增加,积极影响市场的发展。此外,对维护工作场所安全的关注逐渐增加,以减少未经授权的访问风险,也支持了市场的增长。除此之外,移动设备在线交易的日益普及也促进了市场的增长。根据 Juniper Research预测,在2024年,我们将看到生物识别技术用于店内付款。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 Amazon One的发展,其具有手掌静脉扫描功能的生物识别系统,预计广泛用在商超当中。由于掌静脉具有唯一性,与掌纹、指纹以及面部特征相比不易伪造。此外,识别时不需要接触皮肤,也不受皮肤识别影响,2024年“刷掌”识别技术的落地步伐加快。凭借更高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融合两种或多种生物特征的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迎来规模化商用。多模态生物识别在市场上的表现突出,尤其是在零售和餐饮、快消品连锁等会员自助场景,全球多家零售商推出了自助式零售解决方案,无一例外的将多模态生物识别身份识别与计算机视觉结合,极大的提高了顾客线下购物体验。此外,计算机视觉技术也在智慧零售场景大展身手,智慧零售场景融合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前端感知设备,助力品牌商从声音、文字、视频及图片四个维度的前端感知智能设备与消费者实现虚拟互动,实现高度个性化营销。
  (3)全球生物识别行业的应用情况
  2023年全球生物识别主要应用场景的亮点是非接触式身份认证及线上线下混合身份认证的应用,这延续了近几年的
  应用趋势,其他仍以传统应用为主。
  同时,生物识别技术正在向多元化、垂直化领域发展。根据美国领先的调查机构 Grand View Research 报告《2013-
  2024年从技术(脸部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和细分预测角度分析医疗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份额及趋
  势》。报告显示,2024年前,全球医疗生物识别市场预计将达到 117亿美元。根据 CB Insights 的 Industry AnalystConsensus研究,到2024年,全球汽车生物识别技术的市场预计将达到 3.0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 17%。由于不同的生物识别技术在精度、安全性、稳定性、识别速度、便捷性、成本、功耗等众多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也会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劣势。我们认为,未来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融合将是一大趋势。随着智能硬件技术和云计算应用的加速普及,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 AI 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未来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满足各行业的业务需求,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推动诚信社会建设。
  2、2023年度中国生物识别行业情况
  (1)中国生物识别市场概况
  据尚普咨询集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512亿元,同比增长28.1%。预计到
  2026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98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 24.8%。
  (2)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发展情况
  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是指纹识别、面部识别、掌纹识别、掌静脉识别、指静脉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等多种生
  物识别技术的融合应用,相较单模态生物识别系统,多模态生物识别在识别性能、准确率和可靠性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从技术应用面来看,2023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中呈现新的特征:多模态产品已逐步成为市场主流之选;非接触式掌纹掌静脉融合识别、虹膜识别技术走向商用化;生物识别技术与行业场景进一步深度融合,领域应用更加广泛。其中,从需求侧和供给侧的互动来看,多模态融合的生物识别智能门禁将突破出入口控制的功能,融合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形成一系列与社区、园区、教育、医疗、交通等垂直行业应用场景紧密关联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供更丰富、广泛的内容和功能,将为市场推广应用带来更广泛的增长空间。未来在对生物识别技术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生物识别技术应借助传感器、光学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向微型化、移动式、多模态和高通量方向转变。据 IDC预测,未来几年,预计中国生物识别智能门禁一体机市场以 11.6%的年复合增长率实现快速增长,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 8.7亿美元。IDC 研究还发现,生物识别智能门禁将表现出非接触式、多模态识别融合、与其他业务系统
  集成、产品出海等趋势。(数据来源:IDC《中国生物识别智能门禁一体机市场分析报告》) (3)中国生物识别行业的应用情况
  智能手机、智能门锁、便携式智能设备及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兴起,通过生物识别技术提高了电子产品的安全性和
  操作便利性,带动了生物识别技术在消费类产品上的普及应用。身份认证一直是当今社会极大的刚需,生物识别是最便利和最安全可靠的个人身份认证技术,我国身份认证目前早已从公共安全需求开始全面向各行各业拓展,应用领域遍及交通、酒店、金融、社保、教育和医疗等。2023年我们看到生物识别身份认证应用继续快速增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助于不断推动以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为主的出入口管理设备以及数字化身份核验方案在园区、社区、工地等场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近几年,这些应用都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未来的出入口管理与生物识别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发展常态。推广居民身份证电子证照应用是建设数字中国、提高政务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为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各地各行业大力推动电子身份证在金融、教育、医疗、社保、税务等多种场景下的应用,为群众带来更加便利的数字生活。虽然目前中国的生物识别市场在全球占比还较低,但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之一,未来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将会保持快速增长。
  3、智慧零售行业发展情况
  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物联网(IoT)等技术的日益融合,以增强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促进准确的库存管理和改善商店运营,是推动智慧零售市场增长的显着趋势之一。 特别是 AR通过允许品牌通过移
  动设备与消费者互动来改变零售业,在营销中采用 AR 有助于建立消费者关系,增强客户体验,并随后推动销售。各地零售商店数量的显著增加也推动了对先进技术的需求。
  2022年,全球智能零售市场规模为 302.5亿美元,预计从2023年到2030年将以 29.1%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
  长。(数据来源:Grand View Research《2023-2030智慧零售市场规模、份额和趋势分析报告》) (三)2023年度行业主要技术概况及发展趋势
  生物识别技术种类众多,包括指纹识别、面部识别、掌纹识别、掌静脉识别、指静脉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等,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生物识别与计算机视觉紧密结合,从简单识别身份,已经发展到“你是谁?我应当为你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场景互动的共情体验生态。
  1、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发展概况及趋势
  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发展,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级应用一直占市场销售份额较高。与此相关的生物识别技术,
  尤其是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是生物识别应用的重要趋势。两种及两种以上生物识别技术的融合应用,将极大提升大系统的运算速度、准确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多模态生物识别将持续成为生物识别应用技术重点发展方向,具备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的公司具有先发优势。生物识别技术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的普及应用,比如在智能手机及其他便携式或可穿戴设备上的应用,以及在智能门锁、智能家居、安防设备、IoT、汽车以及游戏控制器等产品上的使用,也是目前生物识别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及手掌识别,将在这些应用需求的推动下,向微型化端计算、低功耗、低资源配置、更佳的鲁棒性和易用性方向迭代进化,使这些生物识别技术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上的应用持续快速提升。全球生物识别产业另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业内企业,尤其著名企业之间的不断重组、并购或战略合作等。比如,
  2023年美国指纹生物识别提供商 Idex biometrics 宣布与东方银行(EBL)达成协议,东方银行将联合推出使用 Idex Pay技术的首款上市生物识别金属卡;而泰雷兹准备部署其下一代生物识别支付卡 Fingerprint Cards AB,该卡采用指纹卡的T2 传感器模块和生物识别支付软件平台,为用户提供先进的交易速度、提高的电源效率和增强的安全性。相关产业内外并购重组,除了商业利益的考量外,在生物识别技术发展上也有特别的推动作用:不同的技术资源通过整合,在不断试错中渐趋合理匹配,并达到优质组合,以此推动技术发展,比如上面举例中强强结合的多模态识别,以及线上行为特征识别技术在资本加持下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近几年生物识别技术和应用市场结构所受到的影响将持续发酵。未来几年,非接触式技术如非接触指纹,面部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掌静脉识别、声纹识别等,将继续赢得优先发展机会,从而得到更好的技术进步。由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高速发展,生物识别与计算机视觉的融合应用更加紧密,使得对于大规模的图像和数据处理非常高效,实时性更强,及时响应能力更快。从应用形态来看,从最初的简单识别身份,已经发展到“你是谁?我应当为你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场景互动的共情体验生态。尤其在零售、餐饮、医疗、养老等人与场景交互场景,拥有巨大的应用和发展空间。
  2、我国生物识别技术发展概况及趋势
  目前中国的生物识别市场在全球占比较低,但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之一,未来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将会
  保持快速增长。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从银行、公共安全、社保、教育、医疗卫生到金融、商业安全、交通出行、线上消费等众多领域。未来几年,以下技术及应用发展趋势,将越发明显: 首先,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将继续成为技术发展和市场应用主流。在各个细分应用行业,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因其在安全性、可靠性、易用性及数据管理方面的优秀表现,都能得到普及应用,顺利落地。近几年非接触身份认证和识别将继续成为刚需,多模态生物识别能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场景变化,为系统设计和部署带来足够的灵活性。随着生物识别行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新的需求也在持续衍生,多模态识别自助服务终端逐渐进入政务、金融、酒店等行业领域。传统的物理安防认知已经无法满足目前数字化时代生物识别行业的发展,由于政府在社会大安全的充分投入,人身安全的传统安防时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如何使用生物识别技术与计算机视觉技术结合为“以人为本,身心和谐”的OMO“共情式微场景极致体验”的创新技术和产品与服务几个维度来认知。尤其是在医疗、零售、餐饮、交通、教育、政务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国内新基建战略大力推动的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中国”,意味着在数字化基础设施上,将有大量的建设需求。无论现实物理世界,还是虚幻模拟世界,对安全的考量,对身份的准确认证,都将是几何级数增加的刚需,而面部识别、指纹识别、掌纹识别、掌静脉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以及新兴的网络使用习惯、支付习惯等行为识别技术,将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同步运行中得到普及性应用。此外,生物识别技术还是人工智能的支撑技术之一,生物识别也从传统算法驱动,过渡到深度学习算法驱动。生物识别技术的进步紧密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相连。随着计算机视觉的算法变得更加高效和精确,生物识别技术也随之在识别精度、处理速度和数据处理方面实现了显著的提升。这不仅增强了生物识别的核心功能,还促进了其与物体检测与识别技术的有效整合,使得从图像或视频中识别生物特征和物体特征变得更加精细和可靠。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模拟生物特征数据,可以在不违反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有效地提升生物识别算法的精度和鲁棒性。进一步地,生物识别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的融合开辟了技术创新的新途径,特别是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生物识别技术,例如面部识别、语音识别的集成现已成为提供个性化和增强安全性服务的关键。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市场的逐渐接受,生物识别技术在智能机器人及其他领域的应用预计将进一步扩展,推动个性化服务和智能自动化的发展至新高度,其应用规模也将快速增长。总之,伴随人工智能市场的加速发展、技术的革新以及应用场景的持续增多,生物识别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二)公司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1)采购执行
  为充分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优化采购资源,本公司设有采购中心,对生产过程中
  所需要的电子料、结构件等物料进行采购管理。采购中心下设资源开发部、执行采购部和综合采购部三个部门。其中,资源开发部主要负责开发并管理供应商资源,样品跟进及打样期间的商务谈判。执行采购部主要负责执行采购订单并跟进物料交付,对账请款。综合采购部主要负责除生产物料以外的行政、办公及固定资产采购等。本公司主要以 MRP 采购模式为主。公司制造中心物控专员主要根据生产计划和产品的用料结构,对原材料用量进行分析并编制优先级别,结合库存情况进行分配,并逐步推导出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采购计划。对于部分通用料,公司设置了最低安全备货点进行库存预警和补货。
  (2)供应商选择与管理
  本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选择与管理办法。对于因新产品开发、供应资源开拓及降低成本等需要而新引进的供应
  商,在供应商提交基本情况资料后,公司采购中心资源开发部将组织物料认证部、执行采购部以及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评审。对于考核合格的供应商,将进行正式认证入库。在日常采购过程中,为保障公司的原材料供应质量,除证卡业务涉及的 SAM 安全模块仅能从公安部选定的唯一供应商兴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采购外,公司对于主要原材料通常会选择两家及两家以上符合公司认证标准的供应商来进行供货备选。本公司亦会通过签署相关《供货品质协议》并开展月度、年度评审的方式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对于连续三个月低于 60分的供应商将取消其合格供应商的资格。
  2、生产模式
  从工艺特性来看,公司智能终端产品主要采用加工装配型生产方式。其中,按照生产计划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
  库存式生产和订单式生产两种生产模式。公司的库存式生产主要是结合历史销售数据及公司的销售策略对公司标准化产品进行销售预测及生产,通过维持一定量的成品库存来及时满足市场的需求。订单式生产则是以客户订单为依据,按照客户关于品种、型号规格、性能等个性化需求进行生产。产品一经生产即可直接发送给客户,无需维持成品库存。公司应用软件与平台产品在开发成功并经过测试验证后,通过光盘或者网站分发下载的方式交付给用户。基础版本的软件和高级版本的软件与平台均向用户提供免费试用,同时基础版本的软件提供免费激活,高级版本的软件与平台需要用户在支付软件许可费用后方可激活使用。对于大型工程项目,公司将指派工程人员到用户现场进行安装、调试与培训服务。公司所发布的应用软件及平台由用户进行本地化部署、使用及管理,公司不提供运营服务,仅根据销售合同约定提供必要的售后服务。
  3、营销及管理模式
  公司采取经销与直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
  (1)经销模式
  在经销模式下,公司客户主要为经销商,公司与经销商之间属于购销关系,采用买断式销售方式。
  (2)直销模式
  公司的直销客户主要为系统集成商、工程商、终端用户等。一方面,公司可以向系统集成商、工程商提供智能终端
  设备及应用软件平台,并由系统集成商、工程商将上述产品集成或包含于向下游终端用户销售的产品、系统或工程服务中。另一方面,公司也可以直接通过线下直销或线上自营平台的方式向终端用户实现销售。通常情况下,公司直销业务按是否需要提供安装运维,可以分为产品销售及项目实施两类。对于项目实施类业务,公司会根据工程项目需求的不同,对自身智能终端及应用软件平台进行一定的定制化设计,提供运维服务。
  (三)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市场地位
  公司2020年至2023年连续四年上榜 asmag评选的“全球安防 50强”企业,2023年度位列榜单第 14名,并荣获asmag颁发的 2023全球产业数字化创新榜-“创新 50强”、“智慧园区十大品牌”、“智慧办公十大品牌”等奖项;被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博览会组委会及相关机构评选为“世界数字城市大会-凤鸣奖头部企业”、“2023年第三届中国安防创新力企业”、“2023 第十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建设推荐品牌”;被慧聪品牌盛会组委会评选为 2023(第20 届)中国物联网产业大会暨品牌盛会-“智能物联创新力企业”、“出入口控制领军品牌”;荣获千家智客等单位颁发的“2023年度十大出入口控制品牌奖第二名”;位列拉丁美洲安全科技媒体 SecuriTIC 2023评选的“出入口控制品牌Top15”榜单第一名;荣获韩国2023年安全奖颁奖典礼(THE SECURITY FESTA 2023)物理安全类“技术创新奖”;同时入选 BOANEWS和 SecurityWorld杂志评出的“2023年全球安全企业 100强”。2023年 5月,公司旗下可信数字身份二维码模块 ZKB10M成功入围北京中盾安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可信数字身份生态产品推荐清单》;2023年 6月,公司旗下熵基感知数据门荣膺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优秀创新产品奖”;公司在国际上获得 6 项工业设计行业大奖,其中包含德国红点奖 2项、iF设计奖 4项。此外,自2016年以来,公司连续 8年获得广东省制造业协会等单位颁发的“广东省制造业企业 500强”称号。2023年度,公司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评为“中国海关贸易景气统计调查(出口)样本企业”。2023年,公司还先后加入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电子纸产业联盟、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等行业组织,成为零售行业新零售业态技术和服务提供商。广东熵基被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四)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加速发展
  近年来,生物识别产品主要以单一生物特征识别为主。在较多应用场景下,单一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即可
  满足大部分客户的需求,且很多的单一生物识别技术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并且可以便捷安装。尽管单一生物识别技术的准确性和防伪性能逐渐提高,但随着深度学习算法及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演进,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对身份识别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的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孕育而生,成为生物识别领域的新趋势。多模态识别技术比单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有更好的识别性能,极大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并非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间的简单叠加,而是基于不同生物特征的特点研发新型算法以实现计算效率和准确率的提高。这要求企业对不同的生物识别技术有着深入的理解,并能通过算法的优化创新产品。在当下,多种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融合应用的多模态生物识别将变得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场景变化,来选择合适的融合方式和权重决策,成为生物识别市场的发展趋势。
  2、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兴起
  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技术逐渐成熟,由于其非接触的特性能够避免使用者与机器的肢体接
  触,具有高效且卫生的特性,在全球市场中的应用逐渐兴起,近几年随着市场化应用,进一步被市场接受。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技术主要包括面部识别、手掌识别和虹膜识别等。其中面部识别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识别准确率也日渐成熟,应用于实名验证的诸多场景中,其特征是无需识别对象主动配合,信息采集难度低,识别准确率在特定情况下也能达到指纹识别相同的水准。手掌及指静脉识别技术目前主要集中于中、小场景的应用如 ATM机等系统,随着宽动态图像采集器技术的发展,手掌识别技术也进入成长期,其非接触及隐蔽性的特点可以规避信息泄露的风险。虹膜技术具有高准确率、信息采集难度高等特点,一般应用于安全要求较高的场合,由于其高准确率,也适用于国家级别进行统一规范的身份认证和识别。公司通过参与非接触手掌识别技术相关团体标准的制定,推动非接触手掌识别技术在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推进非接触指纹采集器专利及技术布局,非接触式指纹识别已经成为传统指纹识别的重要发展方向,其非接触的特性会带来更多安全性和更好的使用体验。
  3、移动终端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兴起
  近年开始,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生物识别技术应用逐渐兴起,如指纹识别、面部识别、手掌识别和虹膜识别技术逐渐
  在移动终端设备上使用,将这些生物识别方式生成 BioCode以 QR二维码形式集成到出入口门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移动设备中,以提供便捷式的身份认证,同时提高生物识别模版由用户自主保存等高安全应用功能。
  4、国家产业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2021年 3 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将新型基础设施作为我国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用“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整一节的内容,对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提出要求: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并对于发展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等产业发展给指导性意见。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公司将坚持创新驱动和长期主义,继续加强多模态 BioCV核心技术和研发精准投入,提升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公司将立足于客户需求,携手合作伙伴,推进基于多模态 BioCV技术的全球领先性及商业规模化应用,提升客户价值。
  5、数字中国建设为公司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202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建设数字
  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规划》将提出要保障资金投入,创新资金扶持方式,加强对各类资金的统筹引导,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等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支持数字化发展,鼓励引导资本规范参与数字中国建设,构建社会资本有效参与的投融资体系,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达到 10%。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计,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 56.1万亿元,2025年有望达到 70.8万亿元。包括《规划》在内的数字经济政策,将催化新型智慧城市项目进一步发展。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公司作为数字化、智能化的推动者和践行者,积极探索构建和完善计算机视觉领域、多维感知智能终端、场景交互机器人、场景云服务软件、AR 数字孪生、数字身份证等赛道产业链,形成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并携手兴牛基金联合成立生态创新基金,加速产品孵化,助力数字产业生态建设。
  

转至熵基科技(301330)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