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顺泰(001338)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公司所处行业 公司主要从事麦芽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的麦芽产品主要用于啤酒酿造。麦芽是啤酒酿造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原 材料。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于“C15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大类下的“C1513 啤酒制造”子行业,该子行业中包括了啤酒专用原料麦芽的生产活动。 2、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麦芽行业是伴随着啤酒行业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行业。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成为世界上啤酒产业增长最快、产销量最大和竞争最为激烈的国家。2002 年,我国啤酒产量达到 2,386.8万千升,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并在其后连年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受人口比例、消费意识、健康意识等的影响,特别是2020年以来受大环境影响,啤酒产量有所下降,但我国啤酒销售单价在逐年提高,啤酒消费高端化趋势日益显现。根据啤酒类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燕京啤酒、青岛啤酒、重庆啤酒、华润雪花啤酒以及珠江啤酒等五家我国主要啤酒生产厂商的啤酒销售单价从2014年开始呈上升趋势,显示了我国啤酒产业正处于高端化进程之中。此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 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啤酒产量为3,521.3万千升,同比减少0.6%。在啤酒行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麦芽行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逐步形成了设备设施完善的规模化、专业化、自动化的现代麦芽产业。近年来,我国麦芽产量保持平稳,波动性不大,在满足国内啤酒生产需求的同时,还可部分对外出口。 3、行业竞争格局及公司所处地位 目前我国麦芽行业呈现以永顺泰为首的“两超多强,区域性公司并存”的高度竞争格局。公司是我国麦芽行业中生 产规模最大、整体装备水平和工艺技术全国领先的企业。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 108万吨/年的麦芽产能,产能规模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4、行业发展趋势 (1)产业向沿海地区集中。 我国麦芽制造企业从地区分布上分为两类,一类位于沿海地区,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河北、山东、辽宁,上述 地区既是啤酒消费发达地区,也靠近港口,具有港口运输的便利条件,便于利用进口大麦;一类位于内陆地区,靠近国产大麦种植地区,主要集中在甘肃、河南、新疆、内蒙古,该类麦芽制造企业以国产大麦为主要原材料。近年来,国产大麦在与进口大麦的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麦芽生产中使用国产大麦的比例逐年下降,国产大麦的种植面积也逐渐减少。随着进口大麦在生产中的使用越来越多,国内麦芽产能也逐渐向运输便利的沿海及港口地区集中。根据啤酒工业信息网统计,2020年以后的我国麦芽产能扩建计划中,均位于广东、广西、江苏、湖北等沿海地区或水运交通便利地区。因此,产业向沿海地区集中,是我国麦芽产业近年来的发展趋势。 (2)生产集中化、设备自动化。 当前,我国麦芽产业正向集中化、现代化方向转型。从下游来看,我国啤酒行业的集中度已达到较高水平,前五大 啤酒集团华润雪花啤酒、青岛啤酒、百威啤酒、燕京啤酒、嘉士伯在中国啤酒市场中占有超过 90%的份额。大型啤酒公司为保证其供货连续性和质量稳定性,往往倾向于选择产能较大、质量稳定的麦芽供应商进行合作。根据啤酒工业信息网的数据,近年来,国内前五大麦芽制造商的麦芽生产量占比稳定在60%以上。随着麦芽产业向规模化生产方向转型,其生产设备自动化水平也得到普遍提升,目前新建及扩建的麦芽企业大多采用塔式制麦生产线,生产上实现全自动控制。以永顺泰为例,目前已全面实现自动化生产,从大麦清选,到浸麦、发芽、烘干等生产过程已实现全自动化操作;温度、湿度等关键指标均已实现自动监控,生产线工人只需在监控室观测指标,输入指令,即可实现对生产线的控制。 (3)产业高端化。 麦芽对啤酒口感的影响较大。当前,我国啤酒产业正处于“以质换量”的阶段。随着近年来消费人群的消费偏好变 化,品质化、个性化、多元化、极致化的消费需求成为主流,啤酒行业头部品牌为迎合市场需求,推动产品结构升级,产品结构逐步向高端化趋势迈进,8-15元和 15元以上啤酒产品的供给显著增长,头部品牌的产品生产正在由中端向高端、超高端转移。与此同时,工坊啤酒也是啤酒产业高端化发展的一个方向。近年来,工坊啤酒(精酿啤酒)产能快速增长,入局者众多,是酒业增速最快的赛道之一:百威啤酒建成年产 10000 吨精酿啤酒工厂,燕京啤酒宣布投建国内第三家精酿工厂,华润啤酒、青岛啤酒也加大精酿研发和投入等。天眼查数据显示,全国现存与精酿相关的企业约为1.3万家,61%的相关企业成立于近1-5年,近3年分别新增了约1700家、2200家、3100家,仅2024年1-7月便新增了2300家。为规范工坊啤酒(精酿啤酒)的发展,中国酒业协会发布了 T/CBJ3304《工坊啤酒产品认证与评价实施规则》团体标准,并于 2024年3月1日起实施。因此,随着我国啤酒产业向高端化、精酿化的发展,将带动特种麦芽和高端麦芽的需求快速增长,麦芽产业的高端化趋势逐渐显现。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详见第三节之“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营业成本构成 按营业收入分类营业成本构成主要包括:麦芽产品成本、副产品及原材料成本、出口海运服务成本等。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适用 □不适用 (1)主要研发项目情况 主要研发 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澳麦新品种maximus制麦及酿造性能研究 随着澳麦双反政策放开,澳麦成为当前最主要的大麦原料,Maximus是目前澳麦的主流品种之一,对其制麦性能和酿造性能开展研究尤为重要。 已结题应用 本项目通过对澳大利亚啤麦Maximus进行制麦技术的研究,来形成一套稳定的、适用于该品种的制麦生产工艺,使生产出的麦芽质量能够满足啤酒酿造需求,填补该品种麦芽在国内市场的空白,形成一种全新的麦芽产品。 增加澳大利亚大麦芽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新型节能风机在制麦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由于罗茨风机能耗高,运行噪音大,给生产线员工带来噪音职业危害。近年主推新型悬浮式鼓风机,可以节约用电,噪比普通罗茨风机低10-20分贝,同时机器采用无油润滑。为满足高端客户要求,保障食品安全,降低噪音,节能降耗,应尽快实施新型节能悬浮式鼓风机在制麦生产中应用。 结题应用中 本项目使用磁悬浮鼓风机替代罗茨风机,并将作为主力供氧设备以提高电能的利用率,降低用电成本,生产使用中实际风量及鼓风时溶解氧含量要能够满足工艺需求。 对公司提质增效、生产经营以及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欧洲认证蒸馏大麦威士忌麦芽制麦工艺技术及量产应用技术研究 立足客户高质量需求,采购欧洲认证蒸馏大麦原料,开展欧洲蒸馏认证大麦威士忌麦芽生产试验,摸索水分、通风、温度和时间等参数关键控制点,找到最佳的制备工艺组合,包括工艺参数和发货配方等,在大生产进行大规模试验及应用,稳定各项生产控制参数,固化最优生产工艺。 已结题并产业化 形成欧洲认证蒸馏大麦威士忌麦芽的整套生产工艺及控制措施 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高色提香麦芽的工艺研究 中国啤酒市场呈现高端产品快速发展的趋势,精酿啤酒增长较为显著。其中高色度提香麦芽是经过特殊工艺生产的具有独特风味和香气的麦芽。麦粒饱满,有光泽,具有饼干和面包的烘烤香味,颜色金黄,蛋白质丰富,所酿造的啤酒具有麦芽香气浓郁,明显谷物香气,琥珀色泽令人迷醉。 已结题并产业化 形成一整套高色度提香麦芽的制麦工艺,产品各项指标满足客户要求 产生新麦芽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小麦芽在白啤中提高4-VG指标的工艺研究 白啤专用小麦芽通过制麦过程试验联合客户做酿造试验,提高4-VG指标以满足白啤酿造需求。 已结题并产业化 研究满足白啤酒形成高4-VG指标的小麦芽生产工艺 提高公司产品力,巩固市场占有率超香线麦芽新工艺研究 通过研究高香线新线各种新设备的使用性能,结合高香线新工艺的研发,生产出不同色度范围的超香麦芽,满足精酿市场需求。 已结题并产业化 完成超香线新设备的性能摸索,形成一系列超香麦芽产品 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2)公司研发人员情况 2024年2023年 变动比例 (3)公司研发投入情况 2024年2023年 变动比例 5、现金流 1、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增加,主要是因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增加。 2、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增加,主要是购买结构性存款支付的现金增加。 3、筹资活动现金流入/流出减少,主要是2023年考虑融资成本差异,对之前年度的高利率融资采用低利率融资进行 了置换。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报告期内本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2,443,652,539.07元,高于本年度净利润 299,401,510.82元,主要是因为本集团与若干银行签订了贸易融资协议。2024年度,在该贸易融资安排下,若干银行在本集团的授权下向供应商直接支付货款合计1,817,101,055.42元(2023年度:2,423,598,679.77元),并相应作为本集团的短期借款。由于该等交易并未涉及现金的流入流出,本集团未在现金流量表中进行列报。2024年度,本集团偿还该贸易融资借款合计1,824,379,475.05元(2023年度:2,990,126,747.56元)。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于2024年12月31日,其他货币资金包括质押给银行作为45,000,000.00元短期借款担保的定期存款45,000,000.00元。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投资额同比降幅较大,主要是两个募投项目已经结项,报告期内投入减少。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项目名称 投资方 式 是否为 固定资 产投资 投资项目 涉及行业 本报告期投 入金额 截至报告期 末累计实际 投入金额 资金 来源 项目 进度 预计收益 截止报告期 末累计实现 的收益 未达到计划 进度和预计 收益的原因 披露日期 (如有) 披露索引 (如有) 5万吨特制麦芽 此处实际投入金额3,427,523.20元为含税金额,不含税金额为2,891,797.99元。 4、金融资产投资 (1)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衍生品投资情况 1)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适用 □不适用核算具体原则,以及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 没有变化。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等相关规定及其指南,对外汇衍生品业务进行相应的核算处理和披露。的说明 衍生品涉及到的公允价值收益为12.14万元,投资损失为113.46万元。套期保值效果的说明 尽管相对于交割时的市场汇率形成投资损失113.46万元,但是通过开展外汇远期锁汇业务,将购汇成本控制在目标汇率以内。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 自有资金报告期衍生品持仓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风险分析:1.市场风险:受国内国际经济政策和形势变化等因素影响,可能产生标的利率、汇率等市场价格波动,外汇衍生品交易合约汇率、利率与到期日实际汇率、利率的差异将产生交易损益。2.流动性风险:不合理的外汇衍生品的购买安排可能引发公司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外汇衍生品以公司外汇资产、负债为依据,与实际外汇收支相匹配,以保证在交割时拥有足额资金供清算,或选择净额交割衍生品,以减少到期日现金流需求。3.履约风险:不合适的交易方选择可能引发公司购买外汇衍生品的履约风险。4.操作风险:在开展交易时,如操作人员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外汇衍生品交易操作或未能充分理解衍生品信息,将带来操作风险。5.法律风险:外汇衍生品交易合同条款不明确,将可能面临法律风险。控制措施:1.进行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遵循合法、谨慎、安全和有效的原则,不进行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的外汇交易,所有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均以正常生产经营为基础,以真实交易背景为依托,以规避和防范汇率风险为目的。2.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只允许与经监管机构批准、具有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进行交易,不得与前述金融机构之外的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交易。3.公司已制定《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操作指引(试行)》,对交易的原则、审批权限、内控流程、信息隔离措施、内部风险报告制度及风险处理程序等作了明确规定,控制交易风险。4.公司将审慎审查与金融机构签订的合约条款,严格执行风险管理制度,以防范法律风险。5.公司财务部门将持续跟踪外汇衍生品公开市场价格及公允价值变动,及时评估外汇衍生品交易的风险敞口变化情况,并定期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提示风险并执行应急措施。6.公司内审部门对外汇衍生品交易的决策、管理、执行等工作的合规性进行监督检查。已投资衍生品报告期内市场价格或产品公允价值变动的情况,对衍生品公允价值的分析应披露具体使用的方法及相关假设与参数的设定 已投资衍生品报告期内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2.14万元。衍生品公允价值的计量以从交易银行取得的远期外汇合约公允价值报告为依据。涉诉情况(如适用) 无衍生品投资审批董事会公告披露日期(如有)2023年12月12日衍生品投资审批股东会公告披露日期(如有)2023年12月28日2)报告期内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适用 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期已 使用募 集资金 总额 已累计使 用募集资 金总额 (2) 报告期末募 集资金使用 比例(3)= (2)/ (1) 报告期 内变更 用途的 募集资 金总额 累计变更用 途的募集资 金总额 累计变 更用途 的募集 资金总 额比例 尚未使 用募集 资金总 额 尚未使用募集资金用 途及去向 闲置两年 以上募集 资金金额 2022年 首次 公开 发行2022年 11月16 日 85,545.11 79,424.54 2,377.98 77,752.59 97.89% 1,671.96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仍存放于募集资金监管专户及募集资金理财产品专用结算账户中,后续将继续用于投入本公司承诺的募投项目合计 -- -- 85,545.11 79,424.54 2,377.98 77,752.59 97.89% 1,671.96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说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