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太科技(001301)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分类 公司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碳素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的行业划分,公司所处行业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C30)”范畴下的“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C309)”之“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C3091)”,具体为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碳素制品制造。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属于“新材料产业”之“新能源材料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之“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统计监测和管理。 (二)行业情况及发展趋势 1、锂离子电池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前景与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锂离子电池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二次电池主导技术路线,公司在产业链所处位置及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情况如下: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 电动汽车、两轮电动车、便携式电动工具、电动船舶等搭载动力电池装置的产品储能电池 风电、光伏等分布式独立电源储能系统、移动通信基站电源、应急电源、户外移动电源消费类电池 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以及为此充电的移动电源近年来,受全球能源结构调整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推动,以及电化学领域、技术应用扩展影响,锂离子电池作为当前最为主流、应用最为广泛的二次电池,新的应用领域不断增加,传统产品持续升级迭代,产业整体始终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24年,行业受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需求带动,整体增长速度仍较为强劲,但市场竞争有所加剧,行业处于白热化竞争状态。 (1)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为目前锂离子电池行业需求最大的领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两轮电动车、电动工具等,并随着电池综合性能的提升继续扩展。其中,新能源汽车是动力电池下游应用中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领域,动力电池是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部件,在新能源汽车整车产业链中拥有突出地位。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持续进步,产品持续迭代升级,相关配套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在近年来渗透率快速提升,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速度较快。根据研究机构 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达到 1,823.6万辆,同比增长24.4%;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1-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1,288.8万辆和 1,286.6万辆,同比增长34.4%和 35.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售量的 40.9%。新能源汽车已经逐步开启新的发展阶段,各类车型推陈出新,推动动力电池一方面总需求持续扩张,另一方面更新换代需求逐渐凸显,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层出不穷,带动动力电池市场需求持续扩大,新一代根据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发布的数据,2024年1-12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为 826GWh。根据高工锂电(GGII)统计,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出货量超 780GWh,同比增长23%。 (2)储能电池 储能电池是储能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应用场景与电力应用息息相关,作为传统电力系统源、网、荷之外的第四类能源应用产业,在全球清洁能源革命的背景下,在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储能系统可分为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其中发电侧和电网侧主要是服务于太阳能、风力等清洁能源发电领域,基于其易受光照、风力等自然因素影响,发电稳定性较差,具有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的特点,储能系统在光照或风力强劲时充电,为接入电网提供缓冲,同时储存多余电能备用,起到平滑风光出力和能量调节的作用,在受自然因素影响发电不稳定时,或电力负荷较大时段,释放储存电量,进行能量调度和调节的作用,是相关清洁能源发电大规模应用的重要支撑,有效地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此外,通信系统储能、工商业储能、户用便携式储能等也是储能电池重要的应用场景。 得益于技术进步和政策推进,储能电池使用成本持续下降,性能持续升级,快速拓宽了使用场景,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近年来,上述应用场景的快速成熟和需求增长,推动了储能电池市场的蓬勃发展。根据高工锂电(GGII)统计,2024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超过 335GWh,同比增长64%,为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场景中增速最快的领域。 2024年,储能电池市场供需状况有所改善,但市场竞争仍旧较为激烈,产品价格持续处于低位,相关企业盈利水平受到严重挑战,但基于整体清洁能源发电量的不断扩大,储能产品性能的持续提升,其发展前景仍旧广阔,电力(电网及太阳能、风力发电)储能,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等细分场景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3)消费类电池 由于传统消费电子市场(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进入成熟发展阶段,近年来,消费类电池规模相对较小,行业增长较为平稳。目前锂离子电池领域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动力及储能领域,消费类电池长期市场空间相对有限。根据高工锂电(GGII)统计,2024年,中国消费类电池(包括电动工具、软包数码)出货量超过 55GWh,同比增长14%。 2、负极材料行业情况 2024年,受锂离子电池产业整体较快的发展势头和增长速度影响,负极材料行业规模继续保持了同比增长,适配新一代“快充”“超充”动力电池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销量实现大幅增长,根据高工锂电(GGII)数据统计, 2024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 208万吨,较2023年同比增长26%,其中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和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分别为 181万吨和 26万吨。 近年来,受益于锂离子电池下游持续增长,负极材料产销量逐年快速提升,特别是以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需求规模的爆发式增长,推动负极材料近年来持续处于高景气周期,行业发展存在“过热”现象,行业企业持续进行产能扩张,同时大量企业和资本跨界进入,导致行业在2023年以来出现白热化竞争局面,相关状况在2024年仍在持续。但受新产品、新领域市场景气度较高影响,行业产能利用率“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以公司为代表的具备较强研发、生产实力,能够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批量生产差异化新产品的负极材料厂商脱颖而出。 2024年内,负极材料行业市场竞争处于白热化竞争状态,相较于以前年度,行业产品价格水平处于相对低位,行业总体盈利水平较低。部分成熟产品市场竞争出现明显的“价格战”状况。同时,存在差异化竞争新产品在本年度出现了不少亮点,动力电池领域,实现“快充”乃至“超充”性能为代表的负极材料产品,适配新一代动 力电池以及终端新能源汽车产品,产销规模快速上升。以公司为代表,在长期的技术和工艺积累基础上,把握住负极材料产品迭代的业务机会,销售数量实现了高速增长,同比增长达 53.65%,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在产品价格水平低于上年同期的情况,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核心业绩指标逆势扩张,实现了较好的业绩表现。当前,负极材料行业供需结构尚未出现明显反转迹象,但是,市场竞争环境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的迹象,①行业集中度稳中有升,头部企业市场份额较为稳定,部分企业如公司实现了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②行业产能扩张速度总体有所放缓,市场需求则稳步增长,供求关系存在恢复平衡的发展变化趋势,特别是某些差异化产品,增长速度较为突出,且随着对应市场需求的扩大,存在出现紧平衡的迹象。上述积极因素的行业竞争环境变化为负极材料行业进入良性发展周期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中长期来看,基于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前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产品性能的持续提升以及相应产品迭代、技术迭代需求,应用场景的快速成熟,负极材料行业仍具备快速增长的市场空间,且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良性改善,负极材料企业未来有望逐渐摆脱白热化竞争的局面,恢复平稳发展、良性竞争的共同繁荣局面。 3、碳素制品行业情况 公司的碳素制品主要为石墨化焦,其为公司经过石墨化工序生产负极材料的附属产品。基于公司较为庞大的艾奇逊石墨化炉产能,需要中硫煅后石油焦紧密放置于炉内石墨坩埚外层,在加工过程中起到保温和电阻放热的作用。石墨化焦的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石油、煤炭等基础化工行业,其用途主要是作为增碳剂和铝用炭素原材料,广泛应用于钢铁行业、铸造行业以及电解铝行业。 (三)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是最早由石墨化受托加工企业向前后端工序扩展转型而成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全部工序一体化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之一,目前已成为业内规模领先的以自建石墨化产能为核心,能够涵盖原材料预处理、造粒、石墨化、炭化、成品加工等工序,全部自主完成、实现一体化生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一体化产能尤其突出。得益于先进的装备工艺技术、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高效的基地布局、生产管理效率和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公司拥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近年来,公司的石墨化自供率、一体化产能规模和综合成本优势均位居行业前列,且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公司作为负极材料领域的主要厂商,是全球动力和储能电池龙头宁德时代负极材料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同时公司也是国轩高科、远景动力、蜂巢能源、宁德新能源、雄韬股份、万向一二三、欣旺达、瑞浦兰钧、中兴派能等业内知名锂离子电池厂商的供应商。作为新兴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企业,公司的发展速度较快,行业地位持续提升,根据高工锂电(GGII)、EVTank等多家行业研究统计,基于2024年公司负极材料销售量21.65万吨,公司产销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 鼓励存量新型储能技术改造。鼓励存量新型储能开展技术改造,具备接受调度指令能力。满足相应技术条件后,电力调度机构应及时开展新型储能并网及调度工作2024.4 商务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 对于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符合节能要求乘用车新车的个人消费者,可享受 7,000元至 10,000元的一次性定额补贴2024.5 国务院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提高营运车辆能耗限值准入标准。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有序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2024.5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 《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 选取适宜农村市场、口碑较好、质量可靠的新能源汽车车型(车型目录见附件),开展集中展览展示、试乘试驾等活动,丰富消费体验,提供多样化选择。组织充换电服务,新能源汽车承保、理赔、信贷等金融服务,以及维保等售后服务协同下乡,补齐农村地区配套环境短板。落实汽车以旧换新、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等支持政策,将“真金白银”的优惠直达消费者2024.6 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五部门 《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 鼓励限购城市放宽车辆购买限制,增发购车指标;通过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安排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老旧汽车报废更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支持汽车置换更新2024.6 工业和信息化部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及《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 规范锂电池产业布局,减少单纯扩产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明确电池性能及回收利用要求2024.7 交通运输部、财政部 《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实施细则》 对城市公交企业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更换动力电池,给予定额补贴。鼓励结合客流变化、城市公交行业发展等情况,合理选择更换的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车长类型。每辆车平均补贴 6万元,其中,对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的,每辆车平均补贴8万元;对更换动力电池的,每辆车补贴 4.2万元 2024.7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 《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 加大设备更新支持力度,提高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标准,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地方提升消费品以旧换新能力,提高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标准,落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资金支持政策等。2024.8 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税务总局 《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 购车补贴标准大幅提高。在汽车报废更新方面,补贴标准由原来的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贴 1万元、购买燃油乘用车补贴 7000元,分别提高到 2万元和 1.5万元;还将置换更新也纳入补贴范围等2024.11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 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从能源规划、能源开发利用、能源市场体系、能源储备和应急、能源科技创新、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全面规定。2024.12 国务院 《城市公共交通条例》 鼓励和支持新技术、新能源、新装备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推广应用,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绿色低碳转型2025.1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 《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 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并完善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标准2025.2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八部门 《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加快锂电池等成熟技术迭代升级,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面向新型储能应用需求,加快长寿命高容量先进活性材料技术、高效补锂技术攻关,发展高附加值辅材产品,重点布局大容量高安全储能电池、高功率电池、全生命周期高能效电池、储能用固态电池、全气候低衰减长寿命电池、高一致性电池系统等先进储能型锂电池产品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在长期技术积累和工艺进步的基础上,公司一方面是把握行业技术发展方向,通过差异化产品战略,实现了“快充”“超充”性能产品的批量供货,提升了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是积极进行工艺和装备更新,降本增效,通过在原材料预处理等工序采取新工艺,并加强生产管理,适度扩大外协加工采购,持续提升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企业整体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在市场订单较为饱满的情况实现了稳产增产,叠加差异化产品带来的市场需求激增,公司产销规模实现了大幅度增长,超过行业平均增长速度,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2024年,公司实现负极材料销售量 21.65万吨,较2023年同比增长53.65%,在行业价格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核心盈利指标逆势增长,实现了较好的业绩表现: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29亿元,同比增长19.10%,其中负极材料销售收入 47.07亿元,同比增长25.97%。 (1)产品更新迭代成为新的市场增长动力,公司新一代负极材料产品产销规模快速增长,差异化产品战略有力地支撑了公司市场份额扩大、业绩表现提升以及股东回报增强。 2024年,锂离子电池相关产业市场需求持续扩大的同时,新技术、新产品更新速度加快,终端产品迭代需求表现突出,具体到负极材料领域,表现为支撑“快充”“超充”性能,解决“里程焦虑”的动力电池适配新一代负极材料,以及在长循环寿命的同时,支撑更高能量密度的储能电池适配负极材料。 报告期内,在前期工艺积累和生产实践基础上,公司开发并批量供应具备高倍率性能(≥4C),支撑“快充”性能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品,伴随相关市场需求的突破式发展,公司相关产品产销规模大幅提升。 具备高能量密度,有效辅助储能电池提高应用效率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有所突破。公司积极践行差异化产品战略,主动进行产能调节,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成熟产品市场白热化竞争导致的“价格战”对公司盈利水平的不利影响,推动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在整体价格水平继续下降情况下业绩表现逆势增长,促进股东回报持续增强。 (2)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沉淀工艺和设备能力,支撑差异化产品战略实施。 随着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逐步深化,新技术、新产品成为企业脱颖而出,缓解市场白热化竞争压力的重要手段。行业内具备较强研发、生产综合实力,能够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路线,批量生产差异化新产品的负极材料厂商能够获得超过行业平均的发展速度。 2024年,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积极奉行差异化产品策略,持续加大新产品研究以及对应生产工艺、设备的开发,紧跟新型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产品设计理念和发展方向,持续加大研发力度,研发投入有所上升。公司组建若干科研小组,就各条块各方向开展技术攻关和研究,持续进行检测设备更新,研发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研发团队进一步优化。2024年,公司母公司获得了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建设了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并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河北省清华发展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开展科研项目,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等工作,就新型负极材料如硅碳负极材料等进行深入研发。总体上,公司研发着力于新产品、新工艺的持续开发,部分成果正在逐步展现,预计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3)积极进行工艺改进和设备挖潜,适当进行外协加工采购,运行效率持续提升,降本增效有所作为2024年,在差异化产品战略支撑下,受下游新一代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市场需求带动,公司产品需求持续提升。公司对现有生产工艺进行潜心研究,对生产设备潜力不断发掘,并对部分工艺引进新装备,生产效率、运行效率再次提升,产能利用率维持超高水平。此外,基于行业存在部分闲置产能的现状,公司适当进行外协加工采购,以弥补短期的订单高企和产能结构性不足。公司还对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进行持续提高,对生产加工过程压缩精细化进行持续试验,继续提升公司整体的经营效率,降本增效成果明显,保障了产销规模的持续扩大。 (4)布局中长期市场竞争,高质量建设境内外新生产基地。 关注到下游市场仍旧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特别是产品更新迭代带来的需求上升,公司积极布局境内外新生产基地的建设。2024年 2 月起,公司在石家庄市无极县建设了北苏二期年产 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在项目过程中采取最新的设计理念,大幅引入和采用新设备,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积极探索原有设备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转型,持续压低生产成本,巩固成本优势,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北苏二期项目已实现生产运转。此外,因原项目土地条件、市场竞争环境等发生变化,公司调整前期规划,在山西省昔阳县建设年产 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即山西四期)。关注到全球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存储需求的激增,锂离子电池作为相关产业的核心组件,其市场空间潜力巨大。公司寻求在东南亚地区、欧洲地区建设负极材料生产基地,探索国际化发展战略。 加,利息支出增加。 其他收益 111,413,255.76 23,371,754.97 376.70% 公司本期新增政府补助款项,相应其他收益上升信用减值损失(损失以“-”号填列) -40,106,518.99 26,076,870.78 -253.80% 公司本期销售收入有所增加,同时第四季度显著增加,应收款项余额上升,根据信用组合计提坏账准备及信用减值损失增加资产减值损失(损失以“-”号填列) 9,601,663.54 -105,376,162.64 109.11% 本期固定资产金属坩埚处置存在减值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84,404,301.87 -416,373,730.85 31.69% 公司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承兑票据本期进行贴现,其贴现的现金流作为经营性现金流列报,2022年末公司首发募集资金到位,票据贴现规模较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07,553,861.64 -1,460,765,391.92 127.90% 本期公司进行国债逆回购等理财产品投资,相应投资收益增加,期末主要理财产品均已收回,上期末仍有部分理财产品未收回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77,725,869.46 -177,772,876.52 368.73%2022年公司首发募集资金到位后,金融机构借款发生较少,本期公司进行北苏二期项目建设,银行借款规模增加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684,698,578.29 83,974,385.12 715.37%2023年期末公司有部分理财产品未赎回所致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负极材料 销售量 吨 216,536.13 140,924.93 53.65%生产量 吨 226,766.94 151,202.94 49.98%库存量 吨 17,061.29 13,799.72 23.64%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 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 2024年,在前期工艺积累和生产实践基础上,公司开发并批量供应具备高倍率性能,支撑“快充”性能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品,伴随相关市场需求的突破式发展,公司相关产品产销规模大幅提升。 2024年,公司对现有生产工艺进行潜心研究,对生产设备潜力不断发掘,并对部分工艺引进新装备,生产效率、运行效率再次提升,产能利用率维持超高水平。此外,基于行业存在部分闲置产能的现状,公司适当进行外协加工采购,以弥补短期的订单高企和产能结构性不足。公司还对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进行持续提高,对生产加工过程压缩精细化进行持续试验,继续提升公司经营效率,保障了产销规模的持续扩大。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产品分类 说明 2024年,受下游市场新一代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适配负极材料需求较为旺盛影响,公司生产规模快速扩大,年生产量 同比增加 49.98%。但是,由于2024年负极材料适用焦类原材料价格水平有所下降,且公司通过工艺研发,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运行效率,材料成本基本持平,而对应制造费用成本快速增加,且受山西生产基地电价优惠取消影响,电力成本上升,导致制造费用增幅超过产销规模增幅。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报告期,公司新设上海尚太服务境内外销售中心,开拓境内外新客户,并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新设新加坡尚太和马来 西亚尚太,其中新加坡尚太为公司全资子公司,负责对马来西亚尚太出资,马来西亚尚太为公司全资孙公司马来西亚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的具体实施主体。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资有限公司之母公司。除此之外,上述前五大客户与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 员、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和其他关联方未在上述客户中直接或间接拥有权益(不包括占比5%以下的上市公司股票投资)。□适用 不适用 3、费用 大幅增加,相应对销售人员激励提升,同时公司部分送样物料赠予客户,相应费用计入销售费用所致管理费用 81,139,432.09 80,847,402.77 0.36%财务费用 54,186,030.63 36,840,564.28 47.08% 公司首发募集资金于2022年末到位,2023年上半年利息收入规模较大,本期利息收入减少。公司新增重大在建工程建设,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利息支出增加研发费用 175,328,078.54 124,792,486.62 40.50% 公司执行差异化产品竞争策略,研发新一代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品以及硅碳负极材料产品,相应物料、人工等研发投入增加 4、研发投入 适用 □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一种对石墨负极材料比表面积均匀性测试新方法的研发 本项目通过拉曼测试分析石墨的Id/Ig,判断石墨表面包覆的无定形程度。通过快速测试,可分析碳化品表面包覆均匀性,有利于研发从粉体端提升倍率性能。通过分析石墨材料表面缺陷或结晶程度,分析储能材料和动力材料石墨化半成品表层结晶程度的差异性(同 X射线衍射仪相互搭配,提供对石墨材料更加丰富的数据)。 已量产 采用了拉曼光谱仪测试,通过石墨材料的ID/IG峰峰高比和面扫,来计算石墨包碳的均匀性。从粉体端分析、改善无定形碳的包覆均匀性。 研究开发更便捷、高效的碳化包覆均匀性检测手段,提高检测准确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一种高精度负极析锂探测与极致快充评价技术的研发 本项目旨在研发高精度锂离子电池负极析锂在线检测技术及极速快充性能评价体系,解决快充过程中析锂引发的安全风险与寿命衰减问题,通过实时监测和量化评估优化充电策略,突破高倍率充电技术瓶颈,为动力电池安全快充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已量产 聚焦研发高精度负极析锂在线检测技术,开发多维度快充性能评价体系,建立析锂风险与电池寿命的动态关联模型。 助力公司巩固高倍率快充技术领先优势。 通过构建析锂检测标 准与快充评价体系,进一步开发新一代新能源汽车等高价值市场。一种原位植入型低成本聚合硅碳负极复合材料的研发 本项目将利用低成本硅源前驱体,通过物理法制备硅纳米材料,结合石墨负极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利用聚合石墨工艺,将纳米硅原位植入到聚合石墨中,充分改善硅基材料导电性差的缺点,且可以缓解电极膨胀。 已量产 通过硅源比例的调控,可以实现 400-2000mAh/g的负极材料制备。对新型包覆剂进行研发,在实现高容量的同时,兼具4-6C快充能力。 从产品设计开始,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硅碳复合材料,有利于公司布局硅碳负极材料市场,丰富公司技术储备。超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的开发 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带动锂电池负极材料的需求量日益扩大,为了解决客户的旅程焦虑,对锂电池的容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此对负极材料的压实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物理方法提升粉体压实的技术已经接近极限,用化学方法提升压实成为一种新的突破口。 已量产 开发一种新型提升粉体压实密度设备;完成工艺探索,在不影响材料振实、比表的前提下,将材料的粉体压实密度提升至少 0.05g/cm³。 改善负极材料制备工艺,提升石墨粉体的压实密度,提升公司超高能量密度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品的竞争力。超过 355mAh/g高容量抗低温长循环储能人造石墨开发 储能电池市场迫切需要兼具高容量、低温性能较好和长循环储能负极材料产品,未来这些材料将广泛应用于电网侧储能系统等领域。本项目采用优质焦类原材料,并通过探索相关工艺,进行 已量产 1、高容量扣式电池恒流0.05C/0.1C测试,首次放电(脱锂)质量比容量≥355mAh/g; 2、循环性能 紧随行业发展趋势, 开发迭代新产品,丰富公司的产品结构,增强产品在储能市场上的竞争力。开发,达到兼具上述性能,特别是在高容量、长循环情况下,有效改善低温性能。 1P常温循环≥8000cycle基于树脂前造粒和沥青高温炭化的高倍率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本项目采用树脂作为石墨包覆剂,研究改善该材料用于全电池的各项电化学性能,包括产气、循环、倍率、低温放电、高温储存等特性。树脂包覆能够改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和循环稳定性,从而提升电池的整体性能。 已量产 1、快充性能树脂石墨化后层间距大于 0.36 nm,离子传输快,软包电池恒流 4C测试,相比包覆前产品倍率性能提高 30%,无明显析锂。 2、长循环性能 循环性能满足≥5000 周,以突破 8000周为设计导向。 开发新型造粒包覆剂,提升产品的快速充放电能力,从而提高公司在动力电池高端市场的占有率。石墨包覆剂的研究 本项目通过探究 150℃-300℃软化的 6种沥青对同一种石墨材料骨料进行包覆,探究不同软化点沥青对石墨性能的影响。利用高软化点沥青较好的粘附力和热稳定性,提供更好的物理保护层,减少石墨的剥离和粉化。软化点适中的沥青可以在石墨表面形成均匀且具有一定厚度的涂层,既具有良好的粘附力,又能保持适当的孔隙率,有利于锂离子的传输和储存。 已量产 1、 包覆均匀性通过面扫拉曼揭示不同软化点的包覆均匀性,探究软化点与包覆; 2、倍率性能 不同软化点的沥青对 倍率性能的调控与软 化点相关,探究各软化点沥青包覆的石墨炭化品在倍率性能上的差异; 3、长循环性能 包覆对长循环性能的 改善,揭示不同软化点沥青对长循环性能的影响。开发能满足4000周以上产品。 开发不同沥青包覆剂,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并且能够提高公司的技术竞争力。利用微粉制备高倍率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研究 本项目利用微粉进行高倍率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 小试阶段 扣式电池恒流0.05C/0.1C测试,首次放电(比容量355±5mAh/g;极片压实密度 1.55~1.65g/cm3;兼具高倍率性能,可实现 4C以上充放电。 通过微粉技术开展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增强公司产品竞争力。超低膨胀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品的研究 传统的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发生体积膨胀,这不仅会导致电池结构的破坏,降低电池的循环寿命,还可能引发电池内部的副反应,增加电池的安全隐患。因此,开发具有低膨胀特性的负极材料,能够有效缓解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提高电池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显著提升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小试阶段 能量密度≥350*1.65mAh/cc情况下;满充反弹显著降低; 超低膨胀人造石墨负极材料能够显著提升电池循环寿命及安全性,适配高能量密度需求(如长续航电动车、航空航天),吸引重要客户,突破高端市场。将推动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占据技术高地。基于沥青的超充负极材料的开发 传统石墨负极在快速充电条件下的缓慢动力学和析锂阻碍了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充电能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发具有快速锂离子扩散能力和快速反应动力学的负极材料。 中试阶段 开发一种快充型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首次脱锂比容量在 345-350mAh/g,倍率性能可以实现 4-5C倍率性能,循环 5000周左 利用沥青制备快充性能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大幅降低原料成本,适配快充电池需求。该项目有望革新公司新能源材料布右。 局。耐低温石墨负极材料改性研究 低温下锂离子在石墨负极的扩散系数下降更为明显,其影响超过了界面电阻增加和电解液电导率下降,是影响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主要因素。因此,探索低温下不同炭材料结构中的锂离子扩散机制,设计研发适合低温性能的负极材料,是提升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关键问题。 小试阶段 通过对人造石墨进行改性处理,改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结构致密性和固相扩散系数。比容量 330-365mAh/g,常温首次放电效率≥92%,-20℃低温放电效率≥60%。 耐低温改性石墨可大幅提升电池在-20℃的容量保持率及充放电效率。该项目将助力公司突破极端环境电池技术瓶颈,切入高寒地区电动车、极地装备等特种市场。可调式微介孔多孔碳材料研究 本项目拟基于树脂基原料和物理活化方式,通过树脂改性、预处理优化、炭化和活化调控、粉碎和分级提效等策略构筑具有目标参数的多孔碳材料,进而为优化Si/C材料中硅沉积量、纳米硅粒径、含氧量等参数,实现 Si/C材料的高比容量、高首效、长循环寿命、高倍率、低膨胀等目标,并为目标 Si/C材料提供稳定可靠的技术方案和长远的技术储备。 研发阶段 (1)开发出比表面积、孔容、孔径等关键参数可调控的树脂基多孔碳制备技术,其中包括酚醛树脂改性技术、酚醛树脂固化技术、炭化料高效活化技术、多孔碳高效破碎分级技术等,形成成熟的多孔碳制备技术标准,并努力成为行业内多孔碳制备的技术标杆; (2)形成制备树脂基 多孔碳从原材料到成 品的标准化流程(包 括设备标准化、方法标准化等)、高一致性树脂基多孔碳产品的稳定供应 可调式微介孔多孔碳材料突破传统碳材料性能边界,该项目将推动公司跨入多功能碳基材料创新赛道。化学沉积高容量硅碳负极研究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远高于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通过 CVD技术,可以实现硅碳复合材料的高效合成,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首次充电效率。通过控制硅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减轻体积膨胀,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小试阶段 开发高容量低膨胀硅碳复合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1800mAh/g,首次放电效率≥91%。 化学沉积法精准构建硅碳复合结构,大幅提升负极比容量,同时抑制硅基膨胀问题,适配长续航电动车及消费电子产品。 该项目将推动公司抢 占下一代高能量密度 电池技术制高点。 新型超高容量超高倍 率人造石墨负极材料 研发 目前市场需求电池拥有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更高电池功率密度,提升车辆续航。这就需要石墨负极压实密度更高,容量更高,同时随着市场对倍率压实的要求,因此开发一种超高倍率兼具超高容量的产品。 小试阶段 通过产品碳化以及搭配高比容量原材料制备高比容量兼具高倍率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比容量达到360mAh/g,首次效率达到 94%。 超高容量与倍率性能可满足新型电动车快充、无人机等高端场景需求,突破高附加值市场。该项目将推动公司占据高性能电池材料技术高地。 5、现金流 活动现金流变化显著,此外,公司持续利用国债逆回购进行现金管理,由于发生频率较高,现金流量波动较大,公司现金 流量发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如下: 1、2024年,受新一代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适配负极材料更新迭代影响,公司负极材料产销规模大幅提升,营业收入 增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有所提升,且部分较高等级银行票据本期进行贴现处理,相关现金流入计入经营性活动。公司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继续好转。但是,受限于上下游行业结算特点影响,公司通常支付预付货款给原材料和电力供应商,而客户销售回款通常存在一定信用期且以票据结算,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仍表现为负数。 2、2024年,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均大幅增加,主要为2024年全年公司持续进行较大规模的国债逆回 购理财投资,且投资收益有所增加所致,同时2023年末存在较大金额的理财产品未赎回,导致上期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金额为负。 3、2024年,公司进行北苏二期项目建设,积极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筹资活动现金表现为净流入,而2023年公司 偿还了信用证和保理融资款项,在未产生较大项目建设情况,新增银行贷款规模较小。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相差较大,主要是由于公司上下游结算特点所致。公司上游主要为原材料、电力、外协加工供应商、石墨坩埚供应商,其中原材料和电力结算方式均以预付款方式为主,而公司下游为锂离子电池厂商,通常采取一定信用期后银行承兑票据或商业承兑票据的形式进行销售回款,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在生产规模快速扩大的情况下,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较大差异。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有所增加,但销售价格水平有所下降,负极材料生产规模增幅超过营业收入增幅,原材料等款项预先支付,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存在较大差异。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建产能项目,在建工程大幅增加使用权资产 34,410,573.76 0.37% 4,061,240.47 0.05% 0.32%短期借款 578,125,730.22 6.24% 651,734,096.20 8.79% -2.55%合同负债 5,662,597.07 0.06% 20,205,967.40 0.27% -0.21%设,公司通过新增银行长期贷款筹集资金租赁负债 30,197,641.66 0.33% 1,714,286.40 0.02% 0.30%境外资产占比较高□适用 不适用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公司处置前期应收款项,收回债权人股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列报。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是 否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期 三期 工程 自建 是 锂电 池负 极材 料 5,919, 042.49 1,195, 218,29 6.58 自有 及自 筹资 金 不适 用 北苏 一期 5 号厂 房 自建 是 锂电 池负 极材 料 31,059 ,517.3 8 36,987 ,234.0 7 自有 资金 不适 用 合计 -- -- -- 955,204,074.49 2,150,833,33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上海尚太凯昂新材料有限公司由石家庄尚太单独出资设立。该公司于2024年5月20日完成工商设立登记,注册资本 为人民币300万元,全部由石家庄尚太认缴,本公司拥有对其的实质控制权。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上海尚太凯昂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为 1,264,433.39元,成立日至期末的净利润为 -1,735,566.61元。2.SHANGTAI TECHNOLOGY (SINGAPORE) PTE. LTDSHANGTAI TECHNOLOGY (SINGAPORE) PTE. LTD由石家庄尚太单独出资设立.该公司于2024年6月27日完成设立登记,注册资本为美元 3,000万元,全部由石家庄尚太认缴,本公司拥有对其的实质控制权。截至2024年12月31日,SHANGTAI TECHNOLOGY (SINGAPORE) PTE. LTD.的净资产为 5,236,842.92元,成立日至期末的净利润为-989.96元。3. SHANGTAI TECHNOLOGY (MALAYSIA) SDN. BHD.SHANGTAI TECHNOLOGY (MALAYSIA) SDN. BHD.由石家庄尚太之子公司 SHANGTAI TECHNOLOGY (SINGAPORE) PTE. LTD.单独出资设立, 于2024年10月11日完成设立登记,注册资本为林吉特 1,000元,石家庄尚太拥有对其的实质控制权。截至2024年12月31日,SHANGTAI TECHNOLOGY (MALAYSIA) PTE. LTD.的净资产为-165,720.53元,成立日至期末的净利润为-151,623.74元。。4.山西尚太新材料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2024年9月28日,山西尚太新材料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经全体股东同意公司解散。该公司已于2024年12月9日办妥注销手续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2024年03月15日 东吴证券策略会举办地(北京) 实地调研 机构 投资者 公司产品生产情况、主要业务、未来发展目标 深交所投资者关系信息管理查询。2024年04月25日 线上 电话沟通 其他 投资者 公司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经营情况、2024年发展 深交所投资者关系信息管理查询。规划等 2024年05月23日 线上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投资者2023年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详见公司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的《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举办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公告》(2024-036)2024年08月14日 公司北苏总部会议室 电话沟通 其他 投资者2024年上半年经营情况、在建工程进展、研发进展等 深交所投资者关系信息管理查询。2024年08月19日 线上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投资者2024年半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 详见公司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的《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举办2024年半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公告》(2024-057)2024年10月26日 线上 电话沟通 其他 投资者2024年第三季度经营情况 深交所投资者关系信息管理查询。2024年10月31日 线上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投资者2024年第三季度网上业绩说明会 详见公司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的《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举办2024年第三季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公告》(2024-087)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及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的“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的指导思想,落实深圳证券交易所“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的要求,结合公司发展战略、经营情况及财务情况,公司制定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5年1月15日在《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经济参考报》及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上披露的《关于“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