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尚太科技(001301)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12-31
信息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分类
  公司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碳素制品的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的行业划分,公司所处行业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C30)”范畴下的“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C309)”之“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C3091)”,具体为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碳素制品制造。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属于“新材料产业”之“新能源材料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之“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统计监测和管理。
  (二)行业情况及发展趋势
  1、锂离子电池行业情况
  公司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属于锂离子电池的上游,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与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锂离子电池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新能源电池主导技术路线,公司在产业链所处位置及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情况如下: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消费电池。动力电池 电动汽车、两轮电动车、便携式电动工具、电动船舶等搭载动力电池装置的产品储能电池 风电、光伏等分布式独立电源储能系统、移动通信基站电源、应急电源、户外移动电源消费电池 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以及为此充电的移动电源近年来,受全球能源结构调整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推动,相关技术进步影响,锂离子电池产业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在2023年,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消费类电池总体保持了较快增长,但是出现结构性过剩,需求增幅减缓情况。
  (1)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为目前锂离子电池应用最主要的领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两轮电动车、电动工具等。其中,新能源汽车是动力电池下游应用中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领域,动力电池被认为是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部件。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持续进步,产品性能持续提升,相关配套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地发展。
  2023年,全球汽车电动化趋势愈发明朗,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加,渗透率不断提升。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 1374万辆,同比增长36%;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1-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958.7万辆和 949.5万辆,同比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 31.6%,高于2022年同期 5.9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分别占乘用车产销量的 34.9%和 34.7%。预计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 1150万辆,出口 5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动力电池产生了积极作用。
  根据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发布的数据,2023年1-12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为 675GWh。根据高工锂电(GGII)统计,2023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出货量 630GWh,同比增长31%,小动力市场(锂电两轮车、叉车以及工程机械)存在 1%-3%的小幅增长。
  (2)储能电池
  储能电池是储能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应用场景与电力使用息息相关,可分为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其中发电侧和电网侧主要是服务于太阳能、风力等清洁能源发电领域,基于其易受光照、风力等自然因素影响,发电稳定性较差,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的特点,储能系统在光照或风力强劲时充电,为接入电网提供缓冲,同时储存多余电能备用,起到平滑风光出力和能量调节的作用,在受自然因素影响发电不稳定时,或电力负荷较大时段,释放储存电量,进行能量调度和调节的作用,是相关清洁能源发电大规模应用的重要支撑,有效地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此外,通信系统储能、工商业储能、户用便携式储能等也是储能电池重要的应用场景,得益于技术进步和政策推进,储能电池使用成本持续下降,性能持续升级,快速拓宽了使用场景,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近年来,上述应用场景的快速成熟和需求增长,推动了储能电池市场的蓬勃发展。根据高工锂电(GGII)统计,2023年我国储能电池产池出货量 206GWH,同比增长59%,为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场景中增速最快的领域。
  2023年,受行业持续处于高景气周期影响,跨界资本和企业大量进入,储能电池市场出现了结构性、阶段性的产能过剩,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储能锂离子电池电芯一度下降至 0.4元/Wh以下,相关企业盈利水平受到严重挑战。但基于储能应用场景的快速成熟,产品性能的持续提升,其发展前景仍旧广阔。预计我国储能系统/电池出货量在2024年需求依旧旺盛,电力(电网及太阳能、风力发电)储能,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等细分场景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3)消费类电池
  由于传统消费电子市场(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进入成熟发展阶段,近年来,消费类电池规模相对较小,行业增长较为平稳。目前锂离子电池领域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动力及储能领域,消费类电池长期市场空间相对有限。根据高工锂电(GGII)统计,2023年,中国消费类电池(包括电动工具、软包数码)出货量为 49GWh,同比增长3%。
  2、负极材料行业情况
  2023年,得益于锂离子电池产业整体较快的发展势头和增长速度,负极材料行业规模仍实现了同比增长,但增速较之前年度明显放缓,根据高工锂电(GGII)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 165万吨,较2022年同比增长21%,其中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和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分别为 146万吨和 18万吨。
  近年来,受益于锂离子电池下游持续增长,负极材料产销量逐年快速提升,特别是以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需求规模的爆发式增长,推动负极材料近年来持续处于高景气周期,行业发展存在“过热”现象,行业企业持续进行产能扩张,同时大量企业和资本跨界进入,导致行业在2023年经历了较为严重的结构性产能过剩现象,根据高工锂电(GGII)不完全统计,2023年,负极材料行业产能已逼近 400万吨,行业产能利用呈现严重两极分化状态,包括公司在内的前六名企业产能利用率超过 70%,排名以后企业产能利用率则不足30%,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由于市场供需反转,负极材料产品价格普遍大幅下降,企业盈利水平有所下滑,以公司为代表行业领先企业则出现了“增量不增收”现象。
  尽管2023年负极材料行业出现了结构性产能过剩,市场亟需出清,行业增长放缓,但从中长期来看,基于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前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产品性能的持续提升,应用场景的快速成熟,负极材料行业仍具备快速增长的市场空间,根据高工锂电(GGII)预计,到2030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有望达到 580万吨,其中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为市场主流产品,出货量有望在 470万吨以上,具备差异化产品研发能力、成本优势等综合竞争力的企业将有望保持持续增长势头。
  3、碳素制品行业情况
  焦的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石油、煤炭等基础化工行业,原料主要为中硫煅后石油焦。公司生产的石墨化焦主要作为增碳剂和铝用炭素原材料,应用于钢铁行业、铸造行业以及电解铝行业。
  (三)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是业内规模领先的以自建石墨化产能为核心的能够涵盖原材料预处理、造粒、石墨化、炭化、成品加工等全工序全部自主完成、实现一体化生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得益于先进的装备工艺技术、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高效的基地布局、生产管理效率和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公司拥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公司的石墨化自供率、一体化产能规模和综合成本优势位居行业前列,且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公司作为负极材料领域的主要厂商,是全球动力和储能电池龙头宁德时代负极材料的供应商之一,同时公司也是宁德新能源、国轩高科、蜂巢能源、雄韬股份、万向一二三、欣旺达、远景动力、瑞浦兰钧、中兴派能等知名锂离子电池厂商的供应商。作为新兴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企业,公司的发展速度较快,行业地位持续提升,根据高工锂电(GGII)、EVTank等多家行业研究统计,2023年,公司负极材料销售量达14.09万吨,产销规模首次跻身行业前五名。
  先进储能技术及产品规模化应用。研究突破超长寿命高安全性电池体系、大规模大容量高效储能、交通工具移动储能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储能/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推广智能化生产工艺与装备、先进集成及制造技术、性能测试和评估技术。提高锂、镍、钴、铂等关键资源保障能力,加强替代材料的开发应用。推广基于优势互补功率型和能量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混合储能系统。支持建立锂电等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平台,开展电池碳足迹核算标准与方法研究,探索建立电池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2023.01 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能源局、邮政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 促进新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自动充电、快速换电等新型充换电技术应用,加快“光储充放”一体化试点应用。探索新能源汽车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实施路径,完善储放绿色电力交易机制,加大智慧出行、智能绿色物流体系建设,促进智能网联、车网融合等新技术应用,加快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等领域融合发展。2023.02 自然资源部 《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 到2025年,初步构建能够支撑汽车驾驶自动化应用的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先行制定急用先行的 10项以上智能汽车基础地图重点标准,涵盖基础通用、数据采集、动态更新、数据分发、交换格式,以及多种智能端侧相关数据安全保护等技术要求和规范,解决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深度应用的迫切需求。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制定 20项以上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涵盖数据生产、应用服务、质量检测和地图审查等技术要求和规范,引导和推动我国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安全合规应用,为我国智能汽车、智慧交通、安全出行及新型智慧城市等智能汽车基础地图相关行业领域技术发展及产业落地提供标准支撑。2023.03 国家标准委 《2023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 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高技术船舶、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标准体系。2023.04 国家能源局 《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深入推进能源领域碳达峰工作,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夯实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基础,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扎实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2023.06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打造车、桩、网智慧融合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快速充换电、大功率充电、智能有序充电、无线充电、光储充协同控制等技术研究,示范建设无线充电线路及车位。加强信息共享与统一结算系统、配电系统安全监测预警等技术研究。持续优化电动汽车电池技术性能,加强新体系动力电池、电池梯次利用等技术研究。推广普及机械式、立体式、移动式停车充电一体化设施。2023.06 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信息化部 《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 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 3万元;对购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 1.5万元。2023.06 国家能源局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 新型电力系统是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任务,以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为有力支撑,以坚强、智能、柔性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保障的新时代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其中安全高效是基本前提,清洁低碳是核心目标,柔性灵活是重要支撑,智慧融合是基础保障,共同构建起新型电力系统的“四位一体”框架体系。2023.07 工业、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委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 加快构建新型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修订形成《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2023.07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 《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的通知 围绕提高电池能量密度、降低热失控等方面,加快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原电池等领域关键技术及材料研究应用。大力发展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产品,扩大在新能源汽车、储能、通信等领域应用。搭建产业供需合作平台,推动电池行业与电动自行车等下游行业加强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对接,促进融通发展。2023.08 工业、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金融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 落实好现有新能源汽车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等优惠政策,抓好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工作,积极扩大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加快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研究探索推广区域货运重卡零排放试点,进一步提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鼓励企业开发更多先进适用车型,充分挖掘农村地区消费潜力。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稳步提升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规模。2023.08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 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中国民航局 《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先进电网和储能示范项目。包括先进高效“新能源+储能”、新型储能、抽水蓄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示范,长时间尺度高精度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预测、虚拟电厂、新能源汽车车网互动、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应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2023.08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 《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 聚焦锂离子电池领域,研制电池碳足迹、溯源管理等基础通用标准,正负极材料、保护器件等关键原材料及零部件标准,以及回收利用标准。面向钠离子电池、氢储能/氢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趋势,加快研究术语定义、运输安全等基础通用标准,便携式、小型动力、储能等电池产品标准。2023.12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 《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 加大动力电池关键技术攻关,在不明显增加成本基础上将动力电池循环寿命提升至 3000次及以上,攻克高频度双向充放电工况下的电池安全防控技术。研制高可靠、高灵活、低能耗的车网互动系统架构及双向充放电设备,研发光储充一体化、直流母线柔性互济等电网友好型充换电场站关键技术,攻克海量分布式车网互动资源精准预测和聚合调控技术。加强车网互动信息交互与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研究,构建“车—桩—网”全链条智能高效互动与协同安全防控技术体系,实现“即插即充(放)”智能便捷交互,同时确保信息安全和电网运行安全。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近年来,在全球能源结构调整,“碳达峰碳中和”政策逐步实施的背景下,锂离子电池产业链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新能源汽车、电力系统储能等为代表的终端应用产品市场持续快速增长,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未来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巨大,持续处于高景气周期。公司把握住了市场机遇,凭借突出的成本优势、技术和工艺优势等,进入下游龙头企业供应链,2020年以来实现了企业规模的跨越式发展。
  进入2023年,受之前年度行业总体需求旺盛影响,行业内企业普遍进行了大规模扩产,同时大量跨界资本和企业的涌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负极材料行业出现了结构性产能过剩,供需反转,产品价格水平持续下降,行业利润水平普遍下滑。受上述因素影响,2023年公司在负极材料产销量再创新高的情况下,营业收入小幅下滑,净利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1)公司负极材料销售量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价格水平明显下降。
  2023年,公司实现负极材料销售量 14.09万吨,较2022年同比增长31.50%,2023年,公司山西昔阳三期、无极北苏总部生产基地完整运行,一体化产能充分释放,全年产销规模持续提升。但是,受之前年度行业处于高景气周期影响,行业企业持续进行产能扩建,叠加大量跨界资本涌入,导致产业链上下游均面临激烈市场竞争,供需反转情况下,负极材料产品价格水平大幅下降,导致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出现“增量不增收”的局面。2023年,公司负极材料实现营业收入 37.36亿元,同比下降11.01%。
  (2)产品迭代加快,性能优势凸显,公司新一代负极材料产品产销规模快速提升,为公司开拓新市场、提升业绩表现和股东回报注入新动力。
  2023年,公司开发的多款具备高容量、高倍率、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的新一代负极材料实现批量销售,并迅速占据市场,实现了对过往产品的迭代。该部分产品适配新一代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性能要求,针对新能源汽车 “里程焦虑”的行业痛点,公司新产品在支持高能量密度的基础上,显著提升了快充性能,为下游动力电池企业在材料段提供了支撑;针对储能电池,公司新产品在保障长循环寿命的同时,支持高能量密度,为储能系统的高效实施增加了保障。新一代负极材料产品的开发成功,为公司开发新市场、提升业绩表现和股东回报注入新动力。
  (3)进行工艺和装备更新,降本增效初见成效,但成本降幅不及价格下降水平,毛利率持续下滑。
  2023年,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公司积极进行工艺和装备更新,在原材料预处理、炭化等工序均采取了新工艺,加快了周转速度,提升了生产效率;在石墨化工序优化送电曲线,不仅降低了电力消耗,也提升了石墨坩埚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压低了该工序成本。此外,公司持续提升装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规模效应凸显。但是,在市场结构性产能过剩,供需反转的情况下,负极材料销售价格持续大幅下降,远超公司成本下降幅度,造成公司毛利率下滑,利润水平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4)主动进行产能调整,稳步推进新生产基地高质量建设。
  在行业企业持续产能扩张,大量跨界资本涌入的情况下,负极材料行业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公司主动进行产能调整,将里城道基地进行停产和改造,将原有石墨化工序生产线进行拆除,并购建破碎工序生产线,该基地设备设施陈旧老化,产能规模较小,单位能耗较高。针对山西昔阳四期生产基地,由于项目建设用地为原煤矿用地,塘渣填埋、土地平整所需资金规模极大,经综合考虑,公司决定暂中止山西昔阳四期生产基地建设。经广泛选址和综合考察,2023年 10月,经股东大会决议通过,公司决定在石家庄无极县启动“年产 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采用最新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研究成果,高质量开展新生产基地建设,该项目已于2024年 2月开工。
  (5)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提升研发实力,研发成果初步展现。
  2023年,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提升研发实力,购置研发检测设备,自建锂离子电池小规模生产线,研发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研发团队进一步优化。2023年,公司获得了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等荣誉,企业研发中心获颁河北省锂电池产业技术研究院,同时,公司着力于新产品、新工艺的持续开发,部分成果正在逐步展现,且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3年2022年 同比增减
  负极材料 销售量 吨 140,924.93 107,164.90 31.50%生产量 吨 151,202.94 119,656.16 26.36%库存量 吨 13,799.72 7,436.93 85.56%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 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
  2023年,下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市场需求维持增长,公司的山西三期生产基地产能完全释放,与主要客户开展深入合作,持续增强产品开发,实现了适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新一代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市场突破,保证了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数量的快速增长。
  2022年末,负极材料市场处于高景气周期,公司库存周期较短,且山西三期产能尚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新增生产尚无法进行较长周期的库存准备,2023年末,公司负极材料库存量基本满足未来一个月的销售需求。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产品分类
  上涨幅度小于生产规模提升幅度,成本结构波动较小。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投资有限公司之母公司。除此之外,上述前五大客户与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
  以下的上市公司股票投资)。上述前五大供应商与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持有公司 5%以上股份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和其他关联方未在上述供应商中直接或间接拥有权益(不包括占比 5%以下的上市公司股票投资)。
  3、费用
  集资金到位,本期新增金融机构借款规模下降,利息收入规模较多。研发费用 124,792,486.62 106,221,989.81 17.48%
  4、研发投入
  适用 □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一种高倍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开发和工艺升级 采用高性价比的原材料来制备具有较小嵌锂难度、较短嵌锂路径、析锂保护层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在提高负极材料倍率性能的同时,兼具低成本生产的特点。 已量产 在提高负极材料倍率性能的同时,兼具低成本生产要求。 研究开发差异化产品,丰富公司产品结构,巩固成本优势,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中硫石油焦二次颗粒负极材料产品的开发 当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主流原材料为低硫焦类原料,受负极材料市场快速提升的需求影响,其价格快速提升,并且在比容量、压实密度等指标方面提升空间有限。持续寻找具有高性价比的二次颗粒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原材料,提高中硫石油焦的应用范围。 已量产 拟探索一款高性价比的中高硫焦类原料,能够满足高比容量、高压实密度的市场需要,进一步丰富优化焦类原料品种,同时也改善公司产品结构。 降低公司对低硫石油焦的依赖,保障焦类原料供应的稳定,降低公司产品成本液相包覆工艺升级开发 为解决固相包覆不均匀、炭化产物粘接、包覆一致性差等难题,持续升级改进型液相包覆工艺,提升产品的加工性能、比容量等,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产品中,丰富产品结构。 已量产 探索液相融合技术,固液相混合更加均匀,炭化后颗粒间不粘接,提升产品的加工性能、比容量、压实密度和首次效率。 改善负极材料制备工艺,提升公司产品的品质,提高产品竞争力。一种低成本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技术开发项目 使用负极材料石墨化过程中产生的附属产品,将其进行破碎、改性等工序后,制成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成品,并将其制备技术持续开发,扩展应用。 已量产 对新式破碎设备的开发以及高性价比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工艺的探索,促进石墨化附属产品的高价值 促进石墨化焦的高价值利用,丰富石墨化焦销售和处置路径,降低公司产品成本。利用。一种容量为 320-330mAh/g的低石墨化度、超长循环储能电池相关负极材料产品的研究开发 储能产品具有使用寿命超长、性价比高、一致性要求高等技术要求,需要进行相应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同时对在低石墨化度情况下进行生产,满足降本需求。 小试阶段 开发专用储能产品,丰富公司产品结构。
  针对客户要求,在达到相对低容量要求下,兼顾超长循环寿命,并具有高性价比的要求。 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丰富公司产品结构,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一种大量减少辅料投入产出的石墨化工艺开发 石墨化焦(“辅料”)是石墨化工序的附属产品,随着公司石墨化产能大幅增加,石墨化焦原材料采购规模也大幅增长。
  在满足正常的石墨化工艺要求
  下,减少相关原材料的耗用,降低生产成本。 已量产 减少石墨化工序中石墨化焦原材料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应对伴随石墨化产能持续增加的石墨化焦的销售和处置压力,降低公司产品成本。330mAh/g低温性能好、循环性能佳的储能电池相关负极材料产品的研究开发 选取石墨颗粒整体低取向的石油焦,成本比针状焦节约 60%以上。选择原料各向同性好,同时易石墨化,层间距适中缺陷少,容易满足低容量长循环的要求。 已量产 拟开发出一款单颗粒石墨化半成品为主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品,精简工艺,同时满足循环性能较高、低温性能较好的要求。 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丰富公司产品结构,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适配 350mAh/g高容量低温性能好、循环性能佳的储能电池相关负极材料产品的研究开发 储能产品除了循环性能要求外,现在终端市场对该类产品的能量密度要求也越来越严苛,需要开发比容量高且循环性能更好的负极材料。 已量产 拟开发出一种350mAh/g容量以上,能实现 10000周长循环的,低温性能较好、适配储能电池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品。 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丰富公司产品结构,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超 360mAh/g容量极限石墨负极材料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 高容量人造石墨负极材料能够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这意味着在相同体积或重量下,它可以储存更多的能量。这对于电池、储能系统和其他能源应用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设备的续航能力和整体性能,该项目考虑进行探索石墨类负极材料“容量极限”相关产品的研究。 已量产 该项目重点在于开发一种探索石墨类负极材料“容量极限”超过360mAh/g的产品。 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丰富公司产品结构,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一种通过化学方法改造石墨比表面积、提升石墨粉体压实密度的技术研发 压实密度与电池体积能量密度直接相关,高压实密度意味着单位体积电芯可以存储更多电量,对电芯小型化设计,便携性具有明显提升作用。同时,石墨电极电化学性能也会显著提高,有助于拓宽石墨材料的应用领域;第一是压实密度增加意味着材料内部的空隙减少,颗粒间结合更紧密,从而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第二是导电性能优化:石墨材料作为一种优良的导电材料,其导电性能在压实过程中会得到进一步优化。密度增加和颗粒紧密结合有助于减少电阻,提高电子传输效率,使石墨材料在导电领域的应用更加高效。 已量产 该项目重点在于开发改善石墨类负极材料压实密度、比表面积指标的工艺和方法。 改善负极材料制备工艺,提升公司产品的品质,提高产品竞争力。第三是热稳定性提升:压实密度高的石墨材料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在高温环境下,能够保持较高的结构稳定性,不易发生变形,从而提高了其在高温领域的应用可靠性。第四是加工性能改善:高压实密度的石墨材料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更好的可塑性和切削性,使得加工过程更加顺畅,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五是降低比表面积:减少充放电过程副反应发生,提升循环寿命。煤系焦 340mAh/g循环性能佳的储能电池相关负极材料产品的研究开发 选取煤系焦原料,原料稳定,易石墨化,满足循环储能较高的要求。 已量产 本项目旨在进行340mAh/g循环性能较好的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品研究开发。 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丰富公司产品结构,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一种连续石墨化炉设备及工艺的研发 采用连续石墨化工艺压缩石墨化生产周期,降低送电量,加速石墨化出炉降温,提升石墨化品均一性,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品质管控方向有明显优势。 小试阶段 进行连续石墨化炉相关设备和工艺的开发。 改善负极材料制备工艺,提升公司产品的品质,提高产品竞争力。一种对石墨负极材料比表面积均匀性测试新方法的研发 负极材料表面包覆层均一性直接影响材料电化学性能以及安全性,均匀包覆有助于实现更好的快充性能,同时减少局部析锂,提升安全性。包覆层主要为无序碳,石墨为高度有序碳,本项目通过采用拉曼光谱仪通过分析材料,判断石墨材料表面无定形碳完整程度。通过快速测试,可分析碳化品表面包覆均匀性,有利于研发从材料粉体端提升倍率性能;通过分析石墨材料表面缺陷或结晶程度,分析应用于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的材料石墨化品表层结晶程度的差异性。 已量产 拟进行石墨负极材料比表面积均匀性测试方法的研究。 改善负极材料测试工艺,提升公司产品的品质管理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一种高精度负极析锂探测与极致快充评价技术的研发 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负极材料析锂是发生安全事故最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在保障安全不析锂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快充性能,是用户最关注的问题。本项目搭建析锂测试平台有助于更深入地研究负极材料电化学过程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比如利用三电极可对电池化成的成膜反应、循环充放电、倍率充放电、高低温充放电、电池析锂量化分析、正负极材料阻抗变化以及电池失效等方面进行全面、原位的分析。 小试阶段 拟进行负极材料析锂测试的研究。 改善负极材料测试工艺,提升公司产品的品质管理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一种原位植入型低成本聚合硅碳负极复合材料的研发 随着电动汽车、移动电子设备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现有正负极材料已 小试阶段 拟开发出一款超高容量要求的硅碳负极材料。 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丰富公司产品结构,提高公司综合竞经达到瓶颈。对于负极,石墨负极材料目前容量已达到360mAh/g,接近 372mAh/g理论容量,要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只能开发新材料,硅碳负极材料因其超高容量(实际发挥>3600mAh/g)的优势,是开发下一代 350-400Wh/kg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所需的负极材料最佳选择,将进一步助力汽车电动化高速发展。但是目前由于其工艺设备不成熟,价格昂贵,市场应用较少,本项目将开发一种原位植入型低成本聚合硅碳负极复合材料,来提升材料性价比,最终实现其实用性。     争力。
  5、现金流
  幅下滑,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出现“增收不增利”情况,营业收入小幅下降,客户支付销售回款方式调整,前期已背书或
  贴现的未到期商业承兑汇票到期兑付,公司持续进行国债逆回购投资等原因,公司现金流量项目同比发生较大变化,具体影响因素如下:
  1、2023年内,公司部分客户支付销售回款方式调整,由商业承兑汇票转为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承兑汇票,根据相应会计准则要求,其贴现产生的现金应作为经营性现金流列报,导致公司经营性活动流入增加,本期经营性现金流量净
  额有所好转。但是,受限于上下游行业结算特点影响,公司通常支付预付货款给原材料和电力供应商,而客户销售回款通常存在一定信用期且以票据结算,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仍表现为负数。
  2、2023年,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均大幅增加,主要为2023年公司进行较大规模的国债逆回购理财
  投资所致,同时2023年末存在较大金额的理财产品未赎回,导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金额为负。
  3、2023年,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大幅减少,主要为2022年末公司进行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规模较大
  所致,筹资活动现金流出显著增加主要为公司进行了信用证和保理融资款项偿还所致。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相差较大,主要是由于公司上下游结算特点所致。公司上游主要为原材料、电力、石墨坩埚供应商,其中原材料和电力结算方式均以预付款方式为主,而公司下游为锂离子电池厂商,通常采取一定信用期后银行承兑票据或商业承兑票据的形式进行销售回款,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在生产规模快速扩大的情况下,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较大差异。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受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影响有所下降,但负极材料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仍存在较大差异。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市募集资金到位,期初余额较大,同时本期业务规模扩大现金流出增加,并进行较大规模的理财产品投资所致。期有所增加所致。存货 1,091,764,243.25 14.72% 1,472,739,616.21 16.60% -1.88%投资性房地产 2,512,150.33 0.03% 2,679,970.45 0.03% 0.00%长期股权投资 291,636.49 0.00% 400,220.60 0.00% 0.00%固定资产 2,344,099,026.32 31.60% 2,157,754,021.91 24.33% 7.27%在建工程 39,833,847.05 0.54% 124,303,289.19 1.40% -0.86%使用权资产 4,061,240.47 0.05% 6,497,984.83 0.07% -0.02%付,公司短期借款余额减少。合同负债 20,205,967.40 0.27% 813,762,901.31 9.17% -8.90%长期借款 444,310,000.00 5.99%     5.99%租赁负债 1,714,286.40 0.02% 4,184,758.46 0.05% -0.03%境外资产占比较高□适用 不适用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极材
  料 7,772.
  89 299,25
  4.09 资金       用   
  合计 -- -- -- 131,562,047.94 1,877,200,407.25 -- -- 253,310,077.58 253,310,077.58 -- -- --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本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22]2576号文核准,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和配售了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 6,494.37万股,发行价为每股人民币为 33.88元,共计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 220,029.2556万元,扣除保荐费用 10,000.00万元后,主承销商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12月23日汇入本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账户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中山东路支行(银行账号为:311901353510702)人民币 210,029.2556万元。另扣减审计及验资费用、律师费用、发行手续费以及用于本次发行的信息披露费用(上述费用均不含增值税)等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相关的新增外部费用 3,365.4056万元后,公司本次募集资金净额为 206,363.85万元。上述募集资金到位情况业经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验,并由其于2022年12月23日出具了《验资报告》(中汇会验[2022]7987号)。公司于2022年12月28日,公司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和第一届监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和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项目的自筹资金金额为 631,413,557.34元,2023年度已使用置换出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金额为 287,952,501.39元,预先投入募投项目资金 919,366,058.73元已全部置换完毕。公司于2023年1月11日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和第一届监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在确保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进度的情况下,使用不超过人民币 14,427.24万元的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 12个月。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 136,416,836.54元。公司已于2023年9月20日将上述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人民币 13,641.90万元全部归还并转入公司募集资金专用账户,使用期限未超过 12个月,并已将上述募集资金的归还情况通知了公司的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公司于2022年12月28日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和第一届监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拟使用不超过人民币12亿元(含本数)的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使用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 12个月。在决议有效期内,上述额度可以循环滚动使用,即任意时点进行现金管理的余额不超过上述额度。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不存在使用部分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情况。公司于2023年9月21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和第二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2023年10月10日召开了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节余募集资金 14,427.24万元募投项目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截止2023年12月1日,公司已将全部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及银行利息共计 14,539.47万元转入公司自有资金账户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并已办理完毕专户的销户手续。专户注销后,公司与保荐机构、存放募集资金的商业银行签署的相关募集资金监管协议随之终止。(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适用 □不适用2022年12月28日,公司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和第一届监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和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鉴证报告》。公司2022年度已使用置换出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金额为 631,413,557.34元,2023年度已使用置换出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金额为 287,952,501.39元,预先投入募投项目资金 919,366,058.73元已全部置换完毕。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适用公司于2023年1月11日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和第一届监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在确保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进度的情况下,使用不超过人民币 14,427.24万元的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 12个月。根据公司募集资金投入和资金使用安排,公司实际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金额为人民币 13,641.90万元(含银行手续费)。在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期间,公司对资金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与使用,没有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的正常进行。截至2023年9月20日,公司已将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全部归还并转入公司募集资金专用账户,使用期限未超过 12个月,并将上述募集资金的归还情况通知了公司的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3年9月20日刊登在指定媒体和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上的《关于归还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063)。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适用2023年9月24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和第二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将公司募投项目“尚太科技北苏总部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全部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经营活动。2023年10月10日,2023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公司募投项目产生节余资金的原因如下:
  1、项目建设过程中,公司严格遵守募集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从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着专款专用、合
  理、有效及节俭的原则,审慎地使用募集资金,加强项目各个环节费用的控制、监督和管理,节约了部分募集资金;
  2、为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在确保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正常实施的前提下,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获得了一定的存款利息收入;
  3、公司募投项目实施过程中部分款项由自有资金支付,相应减少了募集资金的使用和支出;
  4、本次募投项目节余金额包括“尚太科技北苏总部项目”尚未支付的项目尾款等,因项目尾款支付时间周期
  较长,将节余金额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资金长期闲置。
  在该部分尾款满足付款条件时,公司将按照相关合同约定自筹资金支付。截止2023年12月1日,公司已将全部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及银行利息共计 14,539.47万元转入公司自有资金账户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并已办理完毕专户的销户手续。专户注销后,公司与保荐机构、存放募集资金的商业银行签署的相关募集资金监管协议随之终止。具体内容详见2023年9月25日刊登在指定媒体和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上的《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068)。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将全部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及银行利息共计 14,539.47万元转入公司自有资金账户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并已办理完毕专户的销户手续。专户注销后,公司与保荐机构、存放募集资金的商业银行签署的相关募集资金监管协议随之终止。具体内容详见2023年9月25日刊登在指定媒体和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上的《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068)。注:1 该项目存在一定节余资金。2023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截止2023年12月1日,公司已将全部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及银行利息共计 14,539.47万元转入公司自有资金账户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并已办理完毕专户的销户手续。专户注销后,公司与保荐机构、存放募集资金的商业银行签署的相关募集资金监管协议随之终止。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2023年01月13日 公司北苏总部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投资者 公司基本情况、主要业务、未来发展目标 深交所投资者关系信息管理查询。2023年02月14日 公司北苏总部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投资者 公司经营情况、未来规划及优势 深交所投资者关系信息管理查询。2023年03月01日 公司北苏总部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投资者 公司的产品结构、成本优势等 深交所投资者关系信息管理查询。2023年04月26日 公司北苏总部会议室 电话沟通 机构 投资者2022年度及2023年度一季度经营情况 深交所投资者关系信息管理查询。2023年05月30日 线上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投资者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 详见公司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的《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参加河北辖区上市公司 2023年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的公告》(编号:2023-032)。2023年06月02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 8楼上市大厅及互动易平台“云访谈”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投资者 公司年度生产经营情况和发展战略等情况 详见公司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的《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举办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2023-033)。2023年06月20日 公司北苏总部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投资者 公司生产经营情况、主要业务及发展战略 深交所投资者关系信息管理查询。2023年08月10日 公司北苏总部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投资者 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基本经营情况和公司未来规划 深交所投资者关系信息管理查询。2023年10月25日 公司北苏总部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投资者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经营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 深交所投资者关系信息管理查询。2023年11月06日 线上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投资者2023年三季度网上业绩说明会 详见公司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的《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举办2023年三季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公告》(2023-073)。十三、“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是 否
  

转至尚太科技(001301)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