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硕信息(300380)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 要求我国商业银行IT 系统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IBM将SAFE系统引入中国银行业,早期银行IT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均由国外厂商主导:大型机由IBM主导,数据库由Oracle主导,存储由DELL EMC主导,银行IT系统国产化率极低。随着国内金融信创试点于2019起不断推进,银行IT正逐渐推进国产替代的渗透。近两年,在《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22—2025年)》、《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指引下,中国银行业进一步加速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商业银行通过引入新的IT解决方案来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并增强风险控制能力。与此同时,近年国内银行业数智化转型进程已逐步迈入功能完善化、场景全面化、应用日常化的“半熟”阶段,基础科技产品的普及度较高,信创进程稳步推进,银行科技投入的规模整体呈现上涨趋势,在信创建设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建设以技术迭代与创新化应用为核心驱动的金融业务价值提升体系,政策聚焦 “科技-产业-金融”为主体的科技金融循环体系建设,强调数据要素在金融业务场景的多元化、依法合规应用。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金融系统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4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出,科技金融要迎难而上、聚焦重点,助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年 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系统推进金融机构在战略规划、技术支撑、数据治理等方面的转型,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多领域金融服务质效,夯实发展基础,完善治理体系,目标是到2027年底建成适应数字经济的金融体系。“十四五”期间,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在战略规划上,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响应政策,明确转型方向;在业务流程上,加速线上化、智能化,比如个人金融服务通过拓展线上渠道、构建互联网客群体系,成效显著;在数据治理上,虽起步晚但逐步完善,构建了资产管理体系,加强了质量控制和应用;在科技能力上,优化数据中心布局,推进架构转型,引入敏捷研发运维体系。与此同时,转型中也面临方向不明、数据孤岛等问题,后续仍需持续提升。根据IDC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预测》,未来的3-5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聚焦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不断优化信贷投放结构,以金融“活水”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银行信贷管理(包括信贷操作系统建设及升级、数字信贷业务的发展)、交易银行(包括产业金融、小微金融等)等解决方案都成为市场重点发力的方向。未来,商业银行将更加看重以数据为基础的综合管理能力。数据仓库建设、数据治理、多维数据的获取和利用以及基于云和AI的数据分析等数据智能的基础能力是商业银行实现数智化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在数据要素市场化层面,数据要素政策的发布以及国家数据局及其部门的相继成立和职责明确,明显调动了政府及其下属单位、金融部门、技术供应商的积极性,从各维度共同来落地数据要素的产品和行动。其中主要驱动因素包括数据价值释放、数据产品化流通、数据要素x应用和标的资产融资。在此过程中,诸多厂商通过数据资产管理、数据治理、数据安全治理,以及基于区块链技术、隐私计算技术等解决数据隐私及流通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能有效助力金融机构打造数据开放交易的数据要素流通基础设施。IDC预计,到2028年,中国银行业整体IT市场投资规模将达到2,578.87亿元,2024—202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3%。公司自成立以来长期服务银行等金融机构,专注信贷风险管理领域,为银行信贷风险业务信息化系统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口碑和影响力,上述解决方案在信创需求下有效支撑客户的数字化转型。随着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公司创新及研发的新方案、新技术、新产品具有更好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前景。公司的新零售解决方案、分布式微服务架构方案、征信及大数据内容服务体系等将有效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为客户增强运营能力、提高运营效率,也将为公司赢得业务规模扩大的发展机会。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经与4家大型国有银行(共6家),1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12家全国股份制银行(共12家),103家城市商业银行(共124家),21家资产规模2000亿以上农村商业银行(共28家),14家民营银行(共19家),15家外资、港资、台资银行等银行金融机构展开合作。另外公司服务了大量的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供应链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