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兴材料(002756)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锂电新能源业务 2024年,尽管受供需错配、下游产业链消化库存等行业周期波动因素影响,碳酸锂价格波动频繁,报告期内碳酸锂价格走出近两年新低,行业进入了供给出清阶段,但下游终端——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与储能行业——对基础锂盐产品的需求仍保持持续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增长,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年产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4年新型储能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 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全国新型储能装机中,锂电池储能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的系列政策陆续出台: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2025年1月8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2024年“发展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2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这一表述较2024年“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的提法有了进一步升级,足以体现政策层面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视。由此可见,国家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基调没有变,随着上述行业利好政系列策出台落地,政策组合效应不断释放,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新型储能将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发展长期向好,对上游基础锂盐材料的需要将保持长期增长。 2、特钢新材料业务 2024年度,国家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国家 GDP和规模以上工业增 值、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为不锈钢行业平稳运行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不锈钢行业产销同比增长。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不锈钢分会统计,2024年中国不锈钢粗钢产量3,944.11万吨,同比增加 276.52万吨,增幅 7.54%;2024年中国不锈钢表观消费量3,249.19万吨,同比增加140.97万吨,增幅4.54%。随着《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等一系列政策发布实施,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我国将在化工行业、钢铁行业、有色金属行业、船舶等 27个等重点行业领域进行大规模设备更新,以装备升级改造和老旧设备更新改造为重点,推进主体设备大型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在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进行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时代背景下,不锈钢,特别是高端不锈钢作为全生命周期的绿色钢铁材料,符合国家战略和低碳高质量发展方向,需求必然迎来进一步提升。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面对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的严峻形势,公司秉承“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经营理念,深入践行“锂电新能源+特钢新材料”双主业发展战略,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总体保持稳健发展。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稳生产、稳销量,巩 市场地位;全产业链工艺优化迭代,降本增效,提升产品竞争力;在建项目有序推进,夯实下阶段发展基础。公司特钢新材料业务“研、产、供、销”齐发力,推进产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产品单吨毛利维持在较高水平;持续工艺技术迭代升级,降本提质,维持盈利能力稳定。 (1)锂电新能源业务 碳酸锂业务 1)稳生产、稳销量、稳品质,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受前几年锂矿资源大规模勘探开发及基础锂盐生产企业整体产能扩张的影响,截至2024年,基础锂盐供给端总量依然供过于求,行业面临产能出清的压力。受此影响,全年碳酸锂价格波动频繁,报告期内碳酸锂价格走出近两年新低,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承压,公司以“稳生产、稳销量”为工作目标,多措并举维持经营稳定。公司坚持实施以“终端龙头、优质正极、特色细分”为主要客户的销售策略和“满产满销、应销尽销”的经营方针,抓住终端产业供应链与细分市场客户,维持销量稳定;公司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产品异物管控,保持产品元素含量稳定,产品质量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与下游客户保持稳定合作关系,实现年度工作目标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此外,公司合理利用期货工具,适时开展碳酸锂期货交易,对冲价格波动风险,贡献产品销量且增加了收益。2)全产业链工艺优化迭代,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面对碳酸锂价格低迷的市场状况,公司在稳定产销量的同时,将工作重心聚焦于降本提质增效,不断进行研发创新和效率提升,对全产业链进行工艺优化迭代,提高产品竞争力。在采矿环节,通过做好原矿精准开采和分类,提高开采作业质量和效率,为后端产业链提供稳定的原料保障。在选矿环节,通过优化浮选、回收等工艺,进一步提高产率和收率;通过优化副产品分离、分选技术,不断提升副产品附加值。在冶炼环节,通过优化混料、焙烧等配方,研发新的除氟、萃取等工艺,提高锂的收率和转晶率,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3)深化采选冶一体化布局,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持续深化采选冶一体化布局,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为下阶段发展打好基础,夯实长远发展硬件基础。报告期内,花桥矿业完成采矿权许可证的变更登记,证载生产规模由300.00万吨/年变更为900.00万吨/年,进一步提高了资源保障能力,矿山改扩建项目相关工作正在持续推进;矿石原料输送项目已完成立项备案,审批手续正在推进中;永诚锂业 300万吨/年锂矿石高效选矿与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永兴新能源锂云母绿色智能高效提锂综合技改项目已完成相关部门审批,目前项目正式建设中。4)持续加强规范化建设,坚定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公司坚持贯彻“企业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没有环保就没有前途”发展理念,以安全、绿色发展为前提,坚定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持续加强规范化建设。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安全环保投入,对锂电新能源业务采、选、冶全产业链进行安全环保升级,取得良好效果。花桥矿业纳入省级绿色矿山名录,并巩固绿色矿山建设成果,完成二级安全标准化建设,并通过审核;永兴新能源开展蒸汽冷凝水、初期雨水中水回用,高温烟气余热利用、焙烧尾气处理系统技改等多项技术改进,实现节能降耗减排;开展冶炼渣无害化处置,成为江西省首家产线冶炼渣鉴别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企业,并在报告期内成功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为公司锂电新材料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锂离子电池业务报告期内,公司锂离子电池业务以火电储能联合调频、“电/电混”独立储能电站(磷酸铁锂电池调峰、钛酸锂电池调频)、海上风电配储、轨道交通(新能源混动机车)、混动重卡(氢/电混、油/电混)等领域为重点,针对性进行市场开拓,成功签约诸如燃煤发电厂火储联调项目、轨道客车储能系统项目、混合动力大型机车项目、港口RTG能量回收系统与港口绿电储能系统等项目,逐步打开钛酸锂电池应用市场。公司持续开展锂离子电池业务技术研发,完成大容量高功率钛酸锂电芯开发,实现电/电、油/电、氢/电混合等混动领域用高功率液冷标准箱投产,完成混动重卡及氢能重卡动力系统设计与样机路试,成功通过知名主机厂供应商资格审核,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2)特钢新材料业务 1)“研产供销”多维度发力,提升单吨毛利与市场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特钢新材料业务以提高产品单吨毛利为首要任务,通过研发、生产、采购、销售四方面的协同发力,取得良好效果,特钢产品单吨毛利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保持了稳定的市场竞争力。在销售方面,坚持“产品围绕市场”的经营思路,深化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比例优化,抓住大规模设备更新、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的有利契机,以新能源领域、核电领域、汽车领域、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为重点方向,加大新市场开拓力度,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增加明显。在采购方面,执行精细化的采购策略,根据销售订单,按照最优原材2024年 2023年 同比增减金额 占营业收入比重 金额 占营业收入比重营业收入合计 8,073,834,330.10 100% 12,189,008,783.35 100% -33.76%分行业特钢新材料业务 5,658,469,618.50 70.08% 6,906,985,341.17 56.67% -18.08%锂电新能源业务 2,415,364,711.60 29.92% 5,282,023,442.18 43.33% -54.27%分产品棒材 3,396,070,283.90 42.06% 4,532,912,055.00 37.19% -25.08%线材 1,875,643,021.65 23.23% 1,899,025,832.54 15.58% -1.23%碳酸锂 1,932,731,995.92 23.94% 5,064,956,105.85 41.55% -61.84%其他 869,389,028.63 10.77% 692,114,789.96 5.68% 25.61%分地区境内 8,007,552,814.36 99.18% 12,116,571,794.86 99.41% -33.91%境外 66,281,515.74 0.82% 72,436,988.49 0.59% -8.50%分销售模式直销模式 8,073,834,330.10 100.00% 12,189,008,783.35 100.00% -33.76%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特钢新材料业务 销售量 吨 302,831 310,308 -2.41%生产量 吨 305,444 311,500 -1.94%库存量 吨 7,609 6,782 12.19%锂电新能源业务 销售量 吨 26,028 26,898 -3.23%生产量 吨 26,048 27,106 -3.90%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公司名称 股权取得方式 股权取得时点 出资额 出资比例(%) 赣州永兴 设立 2024-07-12 5,000,000.00 100.00永兴科创园 设立 2024-10-18 1,000,000.00 100.00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客户1为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久立特材(包含控股子公司)及其关联方。 供应商3为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久立特材(包含控股子公司)及其关联方。 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重大变动说明 销售费用 22,827,115.83 22,887,127.23 -0.26%管理费用 146,080,676.99 129,002,120.58 13.24%财务费用 -194,075,872.00 -257,218,598.11 24.55%研发费用 334,189,852.37 437,122,015.09 -23.55% 4、研发投入 适用 □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新用途长石制备工艺研发 通过新增设备完善流程进行技术改造,对现有长石产品进行延伸处理,新增长石产品。 研发成功 新增新用途长石产品。 为实现浮选尾矿产品质量提升,扩展长石运用领域,增加副产品收益锂云母提锂锂渣环保化处理研发 通过优化焙烧配方,以及焙烧、浸出工艺,使锂云母提锂锂渣符合一般固废标准,达到锂渣的环保化处理要求。 研发成功 锂云母提锂锂渣符合一般固废标准,为锂渣的消纳提供环保支持。 解决锂渣消纳问题,促进公司合规运行锂云母提锂副产品建材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项目 通过工艺配方的优化,增加冶炼副产品的活性及白度,提升其在建材领域的利用价值,并有效解决规模扩大带来的冶炼副产品增多问题。 研发成功 提升在建材领域的利用价值,并有效解决规模扩大带来的冶炼副产品增多问题。 增加副产品消纳领域,有效解决规模扩大带来的冶炼副产品增多问题,提高副产品价值,降低成本关于蒸发结晶盐脱铊的工艺研究 通过工艺方法对浸出液中的铊进行脱除,降低结晶盐中铊含量。 研发成功 对浸出液中的铊进行脱除,降低结晶盐中铊含量。 增加结晶盐外销,增加营收。沉锂母液高效提锂工艺研发项目 通过萃取工艺,提锂沉锂母液锂收率,提高产品品质,同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研发成功 提锂沉锂母液锂收率,提高产品品质,同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锂收率,降低生产成本。沉锂母液萃取二氧化碳反萃技术研究 沉锂母液萃取后通过二氧化碳反萃生产碳酸锂,可降低生产步骤,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药剂能源等消耗,节约生产成本。 研发成功 通过二氧化碳反萃生产碳酸锂 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药剂能源等消耗,节约生产成本。超细锂云母高效回收项目 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和研发新型细泥浮选药剂,开发出超细粒锂云母浮选回收关键技术,实现超细锂云母高效回收,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研发成功 提升综合细锂云母产率,提高精矿品位。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产出更多锂云母,提高经济效率焙烧工艺及熟料物相变化规律研究项目 在复合盐低温焙烧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焙烧机理及物相分析,找到新的工艺路线,提高锂的浸出率,并将锂渣中铁元素由游离态变成结构态。 研发成功 找到新的工艺路线,提高锂的浸出率,并将冶浸出中铁元素由游离态变成结构态。 提高锂的浸出率,降低生产成本。高洁净火电用耐热不锈钢管坯关键冶金及连铸技术研发 火电用耐热钢未来三年市场需求巨大,竞争也更为激烈;为保证未来产品的绝对市场地位,公司拟对锅炉用钢质量进行再次升级,通过产学研攻关,重点突破冶炼超洁净化、连铸高均质化的技术难点。 研发成功 通过本项目研究,全面掌握耐热钢连铸化生产的关键技术,重点突破管坯超洁净冶炼控制技术和连铸铌化物弥散化控制技术,率先掌握连铸化生产的关键技术。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材料超洁净控制,产品质量达到国际领先;同时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盈利水平。一种锂云母全组份分离与回收技术的研究 对锂云母中有效金属进行分离与回收,回收除锂外其他可用金属,提高产品多样化,增加营收。 正在进行中 对锂云母中有效金属进行分离与回收,回收除锂外其他可用金属。 提高产品多样化,增加营收。铷铯盐提取项目 通过增加部分设备,改进工艺流程,开展铷铯盐提取,增加副产品收益。 正在进行中 完成铷铯盐提取 增加副产品收益,降低成本,拓展公司产品范围。强化伴生钽铌锡分选工艺提高回收率的研究及工程实践 提升钽铌锡回收率,并探索钽铌锡混合精矿在线钽铌与锡分离工艺。 正在进行中 提升钽铌锡综合产率、提升钽精矿钽品位,锡精矿锡品位 提升钽铌锡副产品产量,创造更多经济价值,间接降低锂云母生产成本锂云母提锂连续沉锂工艺研究 沉锂工段实现连续沉锂,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自动化程度高,更加稳定,节约蒸汽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正在进行中 沉锂工段实现连续沉锂 节约蒸汽消耗,降低生产成本。锂瓷土矿浮选尾矿石英提纯技术研究及工程化 通过浮选流程创新和新型环保药剂的研发,开发出长石石英分离关键技术,解决长石石英物化性质相似难于分选的难题。 正在进行中 实现长石、石英分离,提升副产品价值。 提升副产品价值,丰富产品结构,扩宽副产品使用领域,创造经济收益。浸出液连续除钙、除氟工艺研究 针对浸出液连续除钙除氟进行研发。降低药剂用量,减少蒸汽用量,提高工序自动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正在进行中 浸出液连续除钙除氟,降低药剂用量,减少蒸汽用量。 提高工序自动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医疗用高强度、耐腐蚀特种不锈钢及关键技术研发 通过成分设计,冶炼-铸造-轧制-热处理工艺的优化控制,稳定生产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优异的外科植介入高氮不锈钢和含铜抗菌不锈钢,并应用于医疗行业。 部分产品研发成功,部分产品正在进行中。 通过本项目研究,突破技术瓶颈,稳定生产外科植介入高氮不锈钢、含铜抗菌不锈钢,产品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建立规模化生产线,实现量产,并获取相关自主知识产权。 扩展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实现大范围的进口替代,实现材料供应的自主保障。氢能装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项目拟开发出可满足氢储运装备要求的棒材和管材两种成品材料 部分产品研发成功,部分产品正在进行中。 组织进行瓶颈技术协同攻关,突破技术瓶颈,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满足新能源装备对特种材料性能要求,并形成相关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 扩展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填补国内空白。高铝高钛超纯不锈钢凝固组织及洁净度控制技术开发 通过高铝高钛超纯不锈钢凝固组织及洁净度的相关研究,提高该类钢种的综合成材率,为公司生产降本提质。 部分产品研发成功,部分产品正在进行中。 通过本项目研究,控制高铝高钛不锈钢洁净度、帽口收缩及渗硅问题、中心偏析现象,突破该类钢种冶炼和凝固的关键技术瓶颈,提高公司的技术水平,稳定产品质量。 提升企业新产品规模化生产的控制能力,保障公司高附加值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半导体、IC装备、核电等领域用超高纯不锈钢材料及管件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通过不锈钢多重精炼技术工艺、管棒材铸锻-成型-热处理全流程组织控制技术、研发,攻克半导体用光亮不锈钢上下游产业链的制造难点。 部分产品研发成功,部分产品正在进行中。 本项目以核电、半导体及IC装备领域对超高纯316不锈钢材料的迫切需求为研发背景,拟通过EP316L、316H、ITER316L三种不锈钢材料进行产品研发,突破不锈钢材料高纯净度、高强度及抗腐蚀的技术控制瓶颈,解决当前大量依赖进口的现状。 扩展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实现进口替代。 5、现金流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减少 80.02%,主要系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及 金额 占利润总额比例 形成原因说明 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投资收益 22,142,097.39 1.73% 主要系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及金融工具收益 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6,579,738.01 2.07% 主要系公司持有的理财产品收益 否资产减值 -24,962,905.86 -1.95% 主要系对商誉计提减值准备 否营业外收入 96,583.46 0.01% 否营业外支出 22,648,625.90 1.77% 主要系报告期对外捐赠及滞纳金支出 否资产处置收益 -84,313,058.82 -6.57% 主要系报告期实施技改项目对部分资产进行了拆除处理 否其他收益 272,880,431.43 21.27% 主要系获得的政府补助 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