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晖电气(002857)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持续发挥社会经济发展"血脉"作用。2024年,在"双碳"目标纵深推进的背景下,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迈入全面实施阶段,电力行业加速向清洁化、智能化、柔性化方向转型,能源结构优化与技术创新成为核心驱动力。 1、电力供需与能源结构 根据中电联《2024-2025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预测报告》,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9.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增速较2023年小幅回落但仍保持稳健增长,印证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电力消费的强韧性支撑。分季度看,一至四季 度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4.1%、6.0%、6.5%和8.7%,呈现"前稳后升"态势,新能源消纳与极端天气下的电力需求成为关键变量。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突破32亿千瓦,同比增长10.3%。其中,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进一步提升57.6%(18.4亿千瓦),风光新增装机贡献显著:全年新增并网太阳能发电2.5亿千瓦、风电0.8亿千瓦,风光合计装机规模达13.8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超40%。火电装机占比持续下降至36.5%(11.7亿千瓦),煤电装机占比首次跌破35%,清洁能源主导的格局进一步巩固。 2、政策引领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2024年,政策层面持续加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国家能源局于2024年6月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明确提出"强化源网荷储协同、加速数字化赋能"的核心路径,并首次将虚拟电厂、分布式智能电网纳 入国家专项规划。配电网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最后一公里",其转型升级成为重中之重。2024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配电网高质量发展2025行动方案》,要求2025年底前完成50%以上城市配电网柔性化改造,试点区域实现"光储直柔"一体化覆盖,配电网分布式能源承载能力提升至30%以上。智能配电设备是智能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和效率。随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充电桩、储能设施和新型负荷的接入,配电网运行面临的冲击增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配电网更新升级以及增容扩容建设成为投资大趋势。2024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新型能源体系下的配电网建设提出更加细分的指导要求,进一步明确配电网的发展要趋向智能化、灵活化。随着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不断推进,智能配电行业迎来良好发展机会。 3、储能市场爆发式增长2024年成为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的元年。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达40GW/86GWh,同比增长77%,累计装机规模突破71GW/152GWh,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政策驱动下,新能源配储全面进入"标配时代": 全国超30个省份明确要求风电、光伏项目配储比例不低于15%、时长4小时,部分西北省份配储比例已上调至20%-25%。 市场化机制加速完善。2024年9月,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框架落地,明确新型储能可参与现货市场、辅助服务交易, 山西、广东等地试点项目已实现峰谷价差套利与调频收益叠加,储能项目全生命周期经济性显著改善。根据CNESA预测, 2025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将突破100GW,2023-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65%。 4、挑战与展望 尽管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仍需应对新能源消纳压力、储能安全标准缺失等挑战。2025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核心调节资源的定位,并提出到2027 年实现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的目标。公司将持续聚焦配电网数字化、储能系统集成等核心领域,助力构建安全、高效、智慧的能源未来。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一、2024年度经营业绩情况 2024年,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公司坚定不移地贯彻“深耕主营业务领域,推动储能业务发展”的战略部署,持 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助力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071.20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08.7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09.9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6.19%。二、2024年度主要工作回顾 1、深耕主营业务领域,储能业务增长突出 本报告期内,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81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08.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09.97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06.19%;期末资产总额11.6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5.27亿元。其中储能业务收入4.35 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349.11%。 2、以技术驱动创新发展,积极拓展新产品、新业务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投入,累计实现研发投入2,621.5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02%,为公司开发新产品、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强大的动力。报告期内,控股子公司深圳三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法律法规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内部 控制制度。公司积极组织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及相关人员学习上市公司相关监管规则,切实提高相关人员规范运作意识,保持对资本市场的敬畏之心。2024年6月公司完成董事会、监事会换届工作。 4、持续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 报告期内,公司遵循标准化、模块化、工艺化、流程化、规模化要求,持续实施精细化管理,对期间费用加强管控, 针对不同的业务板块,细化考核要求,优化费用支出结构,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对费用进行了有效控制。通过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的精细化管理,全力以赴降成本、提效益。 5、强化队伍建设,激发人才活力 人才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战略资源。公司高度重视团队建设,将采取“引进与培养共举”的理念,一方面,通 过校招、社招等多种方式,吸纳高校毕业生,引进专业性人才,为公司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公司将持续开展各类各层级的培训,拓宽员工职业发展路径,加强公司内部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强化人才梯队的建设。公司推出了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覆盖公司核心骨干人员,有效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稳定性,为公司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适用□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适用 不适用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电能表标准与校电能计量配套产品系列 销售量 台 367,762 466,768 -21.21%生产量 台 398,428 429,294 -7.19%库存量 台 70,541 39,875 76.91%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不适用 1、电能表标准与校验装置产品系列销售量、生产量较上年分别下降了47.65%、49.45%,主要系受2024年标准检测产品生产量、销售量减少影响所致。(标准检测产品之单相电能表现场校验仪2023年销售332台、2024年销售16台) 2、电能表标准与校验装置产品系列库存量较上年下降了52.63%,主要系受标准检测产品2023年发出商品在2024年确认收入影响所致。 3、电能计量配套产品系列库存量较上年增长了76.91%,主要系受2024年组合互感器产品发出商品增加影响所致。 4、储能产品销售量和生产量大幅上升的原因系本年度公司储能业务收入上升所致。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适用□不适用 (5)营业成本构成 产品分类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 (8)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适用□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计量中心智慧工控平台 提升公司产品的竞争力 已完成 在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崛起形势下,为构建公司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提出了创新测量技术装备要求,计量中心智慧工控平台取代了传统的检定系统管理模式,在检定过程中实现了环境信息的自动采集。满足人员操作的可视化追溯以及违规告警操作等安全因素的智能化监管,为检定系统的智能化数字化提供了综合保障。特别是信息化仿真模拟展示预警分析、运维技术支撑不足、运维流程化建设等影响到运维的效率及质量问题,取得了全面的改善提升,加强了系统管理上的信息化、智能化。 产品未来生产、销售尚存在不确定性满足0.01级标准表用(0.1mA-120A)高精度电流互感器材料及工艺 提升公司产品的竞争力 进行中 本项目拟针对用于0.01级及以下标准功率电能表、现场校验仪使用的1mA~120A的高精度电流互感器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新型工作原理互感器研究、互感器磁芯材料的研究、互感器补偿方法和绕制工艺研究、准确度控制技术研究以及测试设备研制,目标是研制出0.01级标 产品未来生产、销售尚存在不确定性准表用1mA~120A的高精度电流互感器成品样件以及相关电流互感器检测装置。电池管理系统 提升公司产品的竞争力 已完成 通过自适应动态过流阈值调整技术和多通道电池状态实时监测系统,结合电池状态实时监测数据,实现对过流事件的精准预测,提高了过流保护的准确性。 产品未来生产、销售尚存在不确定性液冷电池模块系统 提升公司产品的竞争力 已完成 通过电池模块高效散热管控技术的研发,解决目前电池储能系统在高功率运行中,电芯之间存在温差过大的问题,导致系统效率下降和寿命缩短。该项目通过自主研发,预计能够将技术成功应用到公司的新型储能系统,成为产品一大特点。 产品未来生产、销售尚存在不确定性储能高压配电盒系统 提升公司产品的竞争力 已完成 提高储能高压配电盒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实现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自动保护等功能。降低储能高压配电盒系统的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产品未来生产、销售尚存在不确定性主要系公司本年度储能业务收入上升幅度大于研发投入增长幅度所致。研发投入资本化率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适用 不适用 5、现金流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增长118.13%,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业务收入增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下降651.71%,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累计赎回银行理财产品减少所致。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下降96.29%,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因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以自有资金支付股 权回购款。4.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较上年下降246.52%,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收回的银行理财产品减少所致,期末仍计入理财产品科目。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适用□不适用103,111,852.83 26,816,423.47 76,295,429.36本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元,本年度净利润 元,差异 元。主要受固定资产折旧、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影响。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不适用 投资收益。 否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40,716.28 1.09% 主要系银行理财产品计提的收益。 否资产减值 -4,391,814.96 -14.02% 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计提存货及合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所致。 是营业外收入 662,175.92 2.11% 否营业外支出 151,678.45 0.48% 否其他收益 1,414,195.53 4.52% 主要为收到的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 否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司扭亏为盈,开始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所致。其他非流动资产 346,070.68 0.04% -0.04% 主要系应付长期资产款有所减少所致。增加所致。应商货款增加所致。得税和应交增值税增加所致。股计划回购义务增加所致。励以自有资金进行股份回购所致。境外资产占比较高□适用 不适用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不适用 务;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 35500000 41,126,719.80 22,603,463.06 4,403,267.33 -5,265,507.4务;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 1000000 75,916,487.3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适用□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4年05月17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互动易”平台(http://ir m.cninfo.com 交流 其他 线上参与公司2023年度报告网上说明会的投资者 内容详见深交所互动易 深交所互动易(http://ir m.cninfo.com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
|